第七课 尊重自由平等 复习学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七课 尊重自由平等 复习学案(含答案)

资源简介

复习学案第七课 尊重自由平等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考点梳理提升练习
第七课 尊重自由平等
1、为什么要珍视自由(自由的价值、意义)?
拥有自由,不仅能增强个人的幸福感,而且能激发每个人的活力,从而推动社会的进步与繁荣。
2、如何正确认识自由(自由的含义)?
①自由不是为所欲为,它是有限制的、相对的(必要的限制是对自由的保护)。
②无论现实世界还是网络空间,自由都是法律之内的自由。
③自由主要指人们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依照自己意志活动的权利。自由在法律上的体现,就是我们享有的和正当行使的各项权利。
3、为什么说无法治不自由(法治与自由的关系如何)?
法治与自由相互联系,不可分割。一方面,法治标定了自由的界限,自由的实现不能触碰法律的红线(违反法律可能付出失去自由的代价);
另一方面,法治是自由的保障,人们合法的自由和权利不受非法干涉和损害。法治既规范自由又保障自由(社会生活中,有边界才有秩序,守底线才享自由)。
4、怎样珍视自由(如何对待自由)?
①珍视自由,就要珍惜宪法和法律赋予我们的权利(为此,我们要知晓自己的权利,正确认识权利的价值,积极行使和维护自己的正当权利)。
②珍视自由,必须依法行使权利(作为公民,应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树立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法治意识)。
5、什么是平等(平等的含义)?
在法律意义上,平等具有两层含义:
一是同等情况同等对待(比如男女同工同酬、一次选举一人一票等);
二是不同情况差别对待(比如老人、儿童、孕妇、残疾人在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应获得优先权和得到特殊关照)。
6、为什么要践行平等(平等的价值、意义)?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也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原则之一。
7、如何理解“法律面前一律平等”(这一原则体现在哪些方面)?
①任何公民,都一律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权利,同时必须平等地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义务(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等)。
②我国公民的合法权益一律平等地受到法律保护,违法或犯罪行为一律平等地依法予以追究,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8、怎样践行平等(如何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平等)?
①践行平等,就要反对特权(特权是平等的大敌。每个公民都应平等地承担法律规定的义务,不得享有不受法律约束的特权)。
②践行平等,就要平等对待他人的合法权利(每个人都有平等的生存、发展和追求幸福的权利。我们要平等地对待所有成员,尊重他人的合法权益)。
③践行平等,就要敢于抵制不平等的行为(在现实生活中,仍然存在着就业歧视等不平等现象,损害了公民的人格尊严,违背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面对这些不平等现象,我们不能听之任之,应据理力争,必要时依法维权)。
④需要每个公民把平等原则落实到日常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中(我们要增强平等意识,努力践行平等,共同建构平等有序的社会制度)。
9、什么是特权?在现实生活中有哪些表现?
①含义:所谓特权,就是法律、制度规定之外的特殊权利。
②表现:现实生活中,有的人或只享受权利不承担义务,或利用手中的权力以权谋私,或利用社会关系追逐一己之利,并想方设法逃避法律制裁。
一丶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面的字母填在括号中。)
1.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表达了人们对自由的追求。以下对自由的认识正确的是(   )
①自由是完全由自己作主 ②自由是有限制的、相对的
③自由就是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④自由都是法律之内的自由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② D. ③④
2. 田某在朋友圈辱骂周某,多次使用了人身攻击性文字,客观上导致周某的人格受到贬损。法院判决田某连续七日在其朋友圈发布向周某赔礼道歉的声明,并赔偿周某精神损害抚慰金1 000元。该案例启示我们(   )
A. 朋友圈是私人空间,发什么是个人的自由
B. 在朋友圈发表言论同样有界限
C. 让朋友圈远离我们的生活
D. 在朋友圈没有任何自由可言
3. 珍视自由,就必须依法行使权利。下列属于正确行使权利的是(   )
A. 小明将同学的丑照发布在视频软件上
B. 小王八年级辍学去创业,做微商卖鞋子
C. 小文将收到的假货依照程序退还商家
D. 小明将同桌的文章署自己姓名后发表
4. “限行”“限速”这些字眼,同学们并不陌生。对于有车族来说,却意味着失去行车的“自由和痛快”。对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有(  )
①任何自由都是相对的,世上没有绝对的自由
②“限行”“限速”限制了自由,背离了行车的本
③无限制的自由只会走向反面,导致混乱与伤害
④“限行”“限速”虽然限制了自由,但也保护了自由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5. “在一切能够接受法律支配的人类的状态中,哪里没有法律,哪里就没有自由。”这句名言启示我们(   )
A. 法律只会限制人的自由
B. 法律制约并保障人的自由
C. 离开法律的约束更加自由
D. 人的自由可不受法律约束
6. 某村要举行村民议事投票,72岁的孤寡老人张大爷没有拿到表决票。有村民说,反正张大爷年纪大了、糊涂了,就算了吧。可村干部还是让大家等张大爷拿到表决票后才开始投票。村干部的做法(   )
①是对张大爷的权利与尊严的重视 ②表明他能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 ③表明他能理解张大爷的情感与感受 ④表明他能够真诚、平等地对待他人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7. 在我们当中,有的人相貌出众,有的人相貌平平;有的人具有这种能力,有的人具有那种能力;有的人有某些优势,也有某些劣势。对此我们应采取的正确态度是(   )
①增强平等意识 ②平等对待他人
③互相取长补短 ④追求绝对平等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8. 近年来,我国一些高铁站设立了母婴候车室。这里有婴儿床、哺乳室,还有供大人休息的座椅和儿童游乐设施,温馨又舒适。这种做法(   )
A. 违背了平等原则的具体要求
B. 浪费了人力、物力,不值得
C. 符合不同情况差别对待的要求
D. 违背同等情况同等对待的要求
9.民法典对于法人、非法人组织、自然人这三种主体,一视同仁地给予同等保护、平等保护。这(   )
①有利于保护各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
②说明不同民事主体的权利和义务完全一样
③是因为各民事主体法律地位平等,身份平等
④表明民法典实现了我国全社会的平等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①③
某用人单位招聘员工,共有五名大学生报名,结果只有一名男大学生被录取,其余四名学生因是女生而被拒绝(注:此项工作男生女生都可以做)。据此回答10~11题。
10. 该单位的做法违背了的原则。(   )
A. 诚信待人 B. 平等待人
C. 宽容待人 D. 礼貌待人
11. 这四名女生应该(   )
A. 随遇而安
B. 放宽心态
C. 依法维权
D. 接受结果
12. 某地公安局对违反规定的执勤交警开出罚单,并对全体人员进行教育,坚决防止类似事情再次发生……执法者给自己开罚单(   )
A. 体现了我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B. 说明只有依靠严厉惩罚才能实现法治
C. 表明执法者违法罪加一等的法治要求
D. 说明政府及其工作人员都能遵守法律
13.高铁上一名男子强行换座被拒绝,怒骂身旁的女士“我身份比你高多了”“你就应该让我坐”“你要是在我单位,早就把你开除了”等等。对此,你要对该男子说的是( )
①我们每个人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都是平等的 
②身份高的人更应该懂得尊重他人,平等待人 
③每个人都是有尊严的个体,都希望得到尊重 
④不尊重他人是一种违法行为,会受到法律制裁
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③④
14陶行知说:“只有人中人,没有人上人,也没有人下人。”这告诉我们( )
A.人与人之间没有差别 
B.人们享有相同的权利
C.人们在法律地位和人格尊严上是平等的 
D.人与人之间难以实现真正的平等
15..看到网上有人以500元每张的价格收购银行卡,太原一名在校大学生心动了。他一口气办理了4张银行卡,转手获利2000元。一年后,他所出售的银行卡被认定参与电信诈骗。最终,法院依法判处其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刑期为有期徒刑1年。以此案例进行普法宣传,有利于人们懂得( )
A.网络生活不自由 
B.法治标定了自由的界限
C.法治保障人们的自由 
D.人们不能按照自己的意志进行活动
16.“自由权仅是一个人能够做他应该做的事情,自由是做法律所许可的一切事情的权利;如果一个公民能够做法律所禁止的事情,他就不再有自由了。”孟德斯鸠的这段话说明( )①公民应珍视自由,依法行使权利 ②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才有充分的自由 ③自由就是可以做任何想做的事情 ④法律所禁止的行为可以偶尔做做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17.法的价值中最本质的价值是自由,所以马克思说“法典就是人民自由的圣经”。针对这一观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自由是至上和神圣的,限制自由的法就不是真正的法
B.虽然自由是神圣的,但自由也应有限度,这个限度应由法来规定
C.自由对人至关重要,因此,自由是衡量法律是否可行的唯一标准
D.自由与法律是相互联系的,自由等于拥有所有权利
18.“你认为我穷,不好看,就没有自尊吗 不!我们在精神上是平等的,正像你和我最终将通过坟墓平等地站在上帝面前一样。”这是英国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经典名著《简·爱》中的一段对话,它体现了( )
A.简·爱认为自己的地位非常卑微
B.人生来就不平等
C.简·爱是一位追求平等的女性 
D.穷人和贵族是无平等可言的
19史载,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一日问诸臣:天下谁人最快活 有人说功高盖世者,有人说位居显赫者,有人说金榜题名者,还有人说富甲一方者云云。朱元璋听后皆不满意。大臣万钢答道:畏法度者最快活。此言一出,朱元璋大悦,称赞其见解独到。根据材料判断下列说法有误的是( )
A.我们不放弃法律赋予的权利
B.自由不是为所欲为,它是有限制的
C.自由是法律允许的随心所欲
D.法治规范自由,法治保障自由
20.自由是珍贵的。珍视自由,我们应该( )
①珍惜宪法和法律赋予我们的权利 ②积极行使和维护自己的正当权利 ③摆脱限制,无拘无束 ④树立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法治意识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
2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科技在发展,时代在进步。生活在网络时代的我们可以通过网络见识大千世界和与人交友沟通,我们透过屏幕在网络上畅所欲言。然而,随着网络把人们的生活放大,在这个“言论自由”的社会,出现了各种网络暴力现象。凭一小段视频便对视频中的人物进行批判,仅因一个小错误便用过分的语言去攻击,甚至只因为对方和自己的习惯喜好不同便用刻薄的语言贬低指责对方……
(1)在网络上用过分的语言攻击他人,是珍视自由的表现吗?为什么?
(2)对于滥用网络言论自由的现象,你有什么好的建议
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6分)
  自由平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某校八年级(1)班同学据此举办了一次探究活动,请你积极参与。
【话自由】
(1)你同意上述哪位同学的观点 为什么 (8分)
【看平等】
图片一 同工同酬 图片二 老幼病残孕专座
(2)上述两幅图片分别反映了平等怎样的含义 (4分)
(3)请你列举一条我国有关平等的法律规定。(4分)
22.观察漫画,回答问题。(14分)
(1)以上三幅漫画分别讽刺了什么现象 (6分)
(2)针对以上现象,我们应该怎样践行平等 (8分)
-20 ABCCB DACDB CAACB ABCAA
(1)①不是珍视自由的表现,是滥用言论自由权的表现。②随意攻击他人,进行网络暴力,不仅损害其他公民的隐私权、名誉权,扰乱网络秩序,也给社会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违反了法律规定。③珍视自由,就要珍惜宪法和法律赋予我们的权利;珍视自由,必须依法行使权利。
(2)①网民:提高网络道德素养和法治意识,坚决抵制扰乱网络秩序的行为,文明健康上网。②网络服务提供者:应依法监督和规范网民的行为;快速发现谣言、阻断谣言传播,并不断引导和规范公民言论自由权的行使。③受害者:应拿起法律武器维权,使侵权者受到应有的惩罚。④相关部门:要准确地回应网络舆情信息,及时回应公众疑问,尽快消除谣言和误解,同时不断完善有关网络言论自由的法律规范。
(1)同意男同学的观点。(1分)①自由不是为所欲为,它是有限制的、相对的。法治与自由相互联系,不可分割。(2分)②一方面,法治标定了自由的界限,自由的实现不能触碰法律的红线,违反法律可能付出失去自由的代价;另一方面,法治是自由的保障,人们合法的自由和权利不受非法干涉和侵害。(4分)③法治既规范自由又保障自由。社会生活中,有边界才有秩序,守底线才享自由。(1分)
(2)图片一:同等情况同等对待;图片二:不同情况差别对待。(4分)
(3)示例:刑法规定:对任何人犯罪,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不允许任何人有超越法律的特权。(4分)
(1)漫画一讽刺了现实生活中的特权现象。(2分)漫画二讽刺了现实生活中不平等对待他人合法权利的现象。(2分)漫画三讽刺了现实生活中的就业歧视现象。(2分)
(2)①践行平等,就要反对特权。每个公民都应平等地承担法律规定的义务,不得享有不受法律约束的特权。(2分)
②践行平等,就要平等对待他人的合法权利。我们要以法律为基本的行为准则,平等地对待所有成员,尊重他人的合法权益。(2分)
③践行平等,就要敢于抵制不平等的行为。面对就业歧视等不平等现象,我们不能听之任之,应据理力争,必要时依法维权。(2分)
④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平等,需要每个公民把平等原则落实到日常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中。我们要增强平等意识,努力践行平等,共同建构平等有序的社会制度。(2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