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课 青春的证明 复习学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三课 青春的证明 复习学案(含答案)

资源简介

第三课 青春的证明复习学案2022-2023学七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考点梳理提升练习
第三课 青春的证明
第1课时 青春飞扬
1.我们渴望拥有健美的身躯、充实的大脑,渴望自由、渴望飞翔,“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2.面对青春,每个人会有不同的憧憬,形成不同的理想,规划青春路径,思考自己如何走过青春之路。青春的探索不会停止。
3.自信让我们充满激情。有了自信,我们才能怀着坚定的信心和希望,开始伟大而光荣的事业。
4.我们的每一点进步,都是成长的足迹,印记着我们克服隋性、抵制诱惑、战胜自我的努力。相信自己,勇敢尝试,不断进步,才能体验成功带来的自信。
5.激荡的青春活力,自信的青春热情,自强的青春态度,会给我们飞翔的翅膀,助力青春成长!
6.自信的人有什么表现?
自信的人有勇气交往与表达,有信心尝试与坚持。
7.自信有什么作用?
自信能够展现优势与才华,激发潜能与活力,获得更多的实践机会与创造可能。
8.自强有哪些重要内容?
不断克服自己的弱点,战胜自己、超越自己,是自强的重要内容。
9.如何做到自强?
自强,要靠坚强的意志、进取的精神和持久的坚持。
第2课时 青春有格
1.青春并不意味着肆意放纵,总有一些基本规则不能违反,一些基本界限不能逾越。我们要知廉耻,懂荣辱;有所为,有所不为。
2.“羞恶之心”引导我们判断是非善恶,明确行为选择的理由。
3. 我们的行为在证明并创造着我们自己。
4. 榜样不仅是一面镜子,而且是一面旗帜。
5. 青春,需要我们去经历,去体验。以修身为本,行走在“止于至善”的路上,在学习中成长,在成长中收获,是对青春最好的证明。
6.如何提高辨别“耻”能力?
(1) 在行动之前,审查愿望;
(2)在行动之中,监督调节;
(3)在行动之后,反思效果与影响。
7.如何理解“行己有耻”?
“行己有耻”意味着我们能真诚面对自我,闻过而终礼,知耻而后勇。
8. 如何做到“行己有耻”?
(1) “行己有耻”要求我们树立底线意识,触碰道德底线的事情不做,违反法律的事情坚决不做。
(2) “行己有耻”更需要我们磨砺意志,拒绝不良诱惑,不断增强自控力。
9.如何理解“止于至善”?
(1)“止于至善”是人的一种精神境界。
(2)“止于至善”是一种“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的实践过程,是一种向往美好、永不言弃的精神状态。
10.如何做到“止于至善”?
(1)每个人都可以从点滴小事做起。“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积少成多,积善成德。
(2)在生活中寻找 “贤”,将他们作为榜样。
(3)“止于至善”要求我们养成自我省察的习惯。
11.好的榜样对我们的成长有什么作用?
(1)好的榜样昭示着做人、做事的基本态度,激发我们对人生道路和人生理想的思考,给予我们自我完善的力量。
(2)善于寻找好的榜样、向榜样学习、汲取榜样的力量,我们的社会、我们的国家才会变得更加美好。
一丶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面的字母填在括号中。)
1. 小鑫认为:“我虽然个子不高,但也有许多优点,我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我要加倍努力塑造更好的自我形象。”小鑫的自我认识( )
A. 是充满自信,欣赏和悦纳自我的表现
B. 是自大的表现,不利于全面认识自己
C. 是在生活中缺乏追求美的意识的表现
D. 只看到了自己的优点,是自负的表现
2. 知耻是有自尊的重要表现,下列行为属于知耻的是( )
A. 小新上课吃东西被老师批评,当场顶撞老师
B. 小宇迟到了,用脚踢开门后冲到自己的座位上
C. 小贾英语测试时偷看同桌的答案,取得了好成绩
D. 小轩不小心把同桌的书弄坏了,主动道歉并赔偿
3. 进入初中后学习任务加重,小俊又是足球队的主力,父母担心小俊身体吃不消,让他周末在家休息,推掉足球队的训练。可小俊说,他很爱足球,也能兼顾学习和踢球。这说明( )
①小俊不听父母的意见,非常叛逆 ②自信的小俊充满活力与激情 ③自信能够展现优势与才华,激发潜能 ④小俊的身体里生发着青春的力量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4. “慎独”的意思是:谨慎独处,在没有别人在场和监督时,也能严格要求自己,不做违背道德和良心的事,不做违反法律的事。这要求我们( )
①养成自我省察的习惯 ②敞开心扉,开放自我,广交朋友 ③检视自身不足,积极调整自己 ④端正自己的行为,“止于至善”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5. 一个国家最好看的风景,就是这个国家的年轻人。作为国家中奔涌的后浪,我们把握青春,刻画新风景应当( )
①继承前人智慧,相信自己,战胜自己,不断进步 ②敢于放飞梦想,奋进自强 ③怀揣家国情怀,积极进取 ④追求生活享受,以我为主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6.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意思是人们要彰显美德,革除自己身上的旧习,达到完美的境界。下列与这一思想相一致的是( )
①安分守命,顺时听天,随遇而安 ②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③日省其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④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A. ①②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③④
7. 张桂梅老师创办了全国唯一的一所免费的女子高中,专门供贫困家庭的女孩读书。建校14年来,已有近2 000名大山里的女孩从这里考进大学并完成学业,在各行各业作贡献。张老师身上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有( )
①有坚定的信心和希望,为山区女童教育事业默默耕耘 ②彻底改变了重男轻女的陈旧陋习 ③勇敢尝试、不断进步、坚持不懈就一定能成功 ④诠释了无私奉献、自信自强的可贵精神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④ D. ③④
8. 小云同学成绩较差,总觉得自己升学无望,没有自信。班主任王老师发现他动手能力很强,推荐他做物理课代表,在不断地实验操作中,小云不仅提升了理论知识,也提升了对学习的自信心,成绩不断地进步。这启示我们( )
①自信可以让人每时每刻都充满激情 ②自信可以激发潜力与活力 ③有了自信就一定可以成功 ④自信的人能够展现优势与
才华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9.青春有格是说青春也需要规范和引导。下列选项能够规范、引导青春,让青春有格的是( )
①人有耻,则能有所不为 ②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③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④日省其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10. 云南西畴人民不悲观、不埋怨、不放弃,用热血汗水与石漠抗争,挺起脊梁向贫困宣战,孕育形成了“苦熬不如苦干,等不是办法、干才有希望”的“西畴精神”。新时代“西畴精神”给青少年的启示是( )
①要做到自强不息,开拓进取 ②做更好的自己,不断激发自己的潜能 ③在学习生活中,要相信自己,勇敢尝试 ④自强的人一定能获得成功
A. ①②④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11.“耻之一字,乃人生第一要事。”下列语句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
A.不精不诚,不能动人 B.羞恶之心,义之端也
C.敬人者也,人恒敬之 D.不以为耻,反以为荣
12..孔子说:“行己有耻”。意思是说一个人行事,凡自己认为可耻的就不去做,也就是当今提倡的每个人都要树立底线意识。下列属于当今社会要求公民遵守的底线的是( )
A.违反父母和教师要求的事情坚决不做
B.违反传统观念的事情坚决不做
C.违反道德和法律的事情坚决不做
D.违反自我内心需求的事情坚决不做
13.陈嘉庚先生于1921年创办厦门大学,把“自强不息,止于至善”定为校训。对每一位厦大学子来说,“自强不息,止于至善”的校训不仅是美好的愿望,更是鞭策的动力。“止于至善”( )
①是人的一种精神境界 ②束缚着人的思想发展 
③是一种“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的实践过程 
④是一种向往美好、永不言弃的精神状态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4.周恩来总理一生严于律己,品德高尚,为人景仰。这除了与他从小立志高远、立身严谨有关外,也与周家祖训密不可分。周家先祖就是“出淤泥而不染”的宋代理学家周敦颐。解读周氏家训,追求“止于至善”的精神境界,我们应( )
①从小事做起,积少成多,积善成德 ②向榜样学习,不断汲取榜样的力量 ③通过自省和慎独,端正自己的行为 ④放弃自我追求,一心只为社会作贡献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5..“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启示我们要汲取榜样的力量。下列与此不符合的是
A.孟母三迁 ( )
B.李邕求识面,王翰愿为邻
C.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D.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16.年少气盛,青春的力量在身体里生发,令我们对未来更加憧憬。我们( )
①渴望拥有健美的身躯、充实的大脑,也渴望自由和飞翔 ②每个人会有不同的憧憬,形成不同的理想,青春的探索不会停止 ③会规划青春路径,思考自己如何走过青春之路 ④希望“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7.青少年渴望拥有健美的身躯、充实的大脑,渴望自由、渴望飞翔,“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以下关于青春成长认识正确的有( )
①青春的探索需要自信自强 
②在实践中激发潜能和活力 
③个人至上,及时行乐 
④树立底线意识,自觉遵守道德和法律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8..某校七年级(2)班的小英经常对自己说:“我虽然个子不高,但也有许多优点,我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我一定要加倍努力塑造更好的自我形象。”对于小英的这种自我认识,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
A.自高自大的表现,不利于全面认识自己
B.充满自信,欣赏自己和悦纳自我的表现
C.缺乏追求美的意识的表现
D.只看到自己的优点,看不到缺点,是自负的表现
19.“眼前多少难甘事,自古男儿当自强。”之所以“当自强”是因为( )
①自强可以让我们更自信 
②自强可以让我们一定取得成功 
③自强可以让我们战胜困难,超越自己
④自强可以让青春奋进的步伐永不停息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20.一位作家说:“青春让每个人开一次花,但不担保每个人都结一次果。能不能结果往往取决于当你还是一朵花的时候。”这段话告诉我们( )
A.青春的我们都有许多成长的渴望
B.青春的我们都拥有飞翔的力量
C.美好未来需要我们的探索和努力
D.只要树立梦想,就能实现梦想
二、非选择题(40分)
2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缅怀致敬英烈 放飞青春梦想
以英雄为路标,我们才能不忘来时的路,看清脚下的路,走好未来的路,去放飞青春梦想,成就精彩人生!
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李大钊的名篇《青春》,激励着我们不断前行……
飞扬青春筑梦想
1916年9月1日出版的《新青年》第二卷第一号刊发了李大钊的名篇《青春》。文章提出青年人要“为世界进文明,为人类造幸福,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类,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这篇文章庄严宣示了青年的神圣使命……
你打算怎样肩负起“以青春之我成就青春之中国”这一神圣使命 (10分)
22.观察漫画,回答问题。(14分)
(1)两幅漫画分别体现了“青春有格”的哪些方面?(6分)
漫画一:__________________
漫画二:__________________
(2)任选其中一幅漫画所体现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我们应该如何做到“青春有格”。(8分)
2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6分)
在道德与法治课的合作探究活动中,同学们展示了以下几组图片,让大家一起参与讨论:
【明辨是非】“行己有耻”需要我们有知耻之心,不断提高辨别“耻”的能力。
(1)在上述社会现象中,你认为哪几幅图的行为是缺乏羞耻之心的行为 哪几幅图的行为能传递社会正能量 (4分)
【青春有格】闻过即改,知耻而后勇。分析行为利弊,才能真诚面对自我。
(2)依据上述相关行为,我们应该如何做到“行己有耻” (4分)
【善己达人】“止于至善”方能促进我们的精神发展,身心愉悦,丰富生活,感染他人,构建和谐社会。
(3)思考图片中的善举,谈谈我们应如何追求“至善”,传递情感正能量。(8分)
-20 ADDCA BCDDB BCCAD DVBAC
①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相信自己,勇敢尝试,不断进步。②发扬艰苦奋斗精神,自信自强,勇敢奋进。 ③树立远大理想,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刻苦钻研、勇于创新、锐意进取,立志报效祖国。④关注国家发展,为国家发展献计献策。⑤节约资源,保护环境。⑥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1)漫画一:行己有耻。漫画二:止于至善。
(2)漫画一:①我们要做到行己有耻,要知廉耻,懂荣辱;有所为,有所不为。②我们要有知耻之心,不断提高辨别“耻”的能力。③我们要树立底线意识,触碰道德底线的事情坚决不做,违反法律的事情坚决不做。④我们要磨砺意志,拒绝不良诱惑,不断增强自控力。⑤我们要真诚面对自我,闻过即改,知耻而后勇。
漫画二:①我们要做到止于至善,从点滴小事做起,积少成多,积善成德。②我们要善于寻找好的榜样,向榜样学习,汲取榜样的力量。③我们要养成自我省察的习惯,通过自省和慎独,端正自己的行为。④我们要以修身为本,在学习中成长,在成长中收获。
(1)缺乏羞耻之心:(b)图、(c)图。(2分)传递社会正能量:(a)图、(d)图。(2分)
(2)①知廉耻,懂荣辱,有所为,有所不为。②要有羞耻之心,不断提高辨别“耻”的能力。③树立底线意识,触碰道德底线的事情不做,违反法律的事情坚决不做。④需要磨砺意志,拒绝不良诱惑,不断增强自控力。(回答其中两点得4分)
(3)①从点滴小事做起,积少成多,积善成德。②见贤思齐,向榜样学习。③养成自我省察的习惯,检视自身的不足,不盲目自责,积极调整自己,通过自省和慎独,端正自己的行为。④以修身为本,行走在“止于至善”的路上。(8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