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题 弯钩单元主题 基本笔画教学目标 1.认识弯钩的基本形态特征。 2.学习弯钩的写法 3.认识弯钩的形态与其在字中位置的关系。教学重点 弯钩及相应例字的书写方法。教学难点 1.弯钩中行笔的写法。 2.认识弯钩的形态与其在字中位置的关系。课前准备 笔、墨、纸、砚、字帖教学过程 复备一.趣味引入 1.出示篆书字,请谁知道这是什么文字 从它的外在形象能猜一猜吗 【简单介绍篆书及子的含义: 你们看像不像在襁褓之中,有大大的脑袋、有身、有两只臂膀,两足相并包裹起来的小婴儿呢?这个就是今天的“子”字,但是它是用篆书来书写的。篆书是甲骨文、大篆、小篆的统称。距今有三千年了。《说文解字》是东汉时期的文字学家许慎编写专门介绍汉字的书,,在该书中是这样解释的:“子在襁緥中,足併也。”就是我们刚才所说的小婴儿的样子。】 2.设问你们认识“子”知道它的含义吗? 二.复习巩固 1.请同学们观察子字,有哪些笔画是我们学习过的,哪些是我们没学习过的?【 2.和我们以前学习过的那个笔画有相同之处?那又有什么不同呢? 3.那我们来读一读这两个笔画的练习歌,比较一下写法上的区别。 一、弯钩的基本形态特征 1.教师出示竖钩与弯钩的模具。 2.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归纳总结(弯钩的钩部比竖钩的钩部长且粗大。) 3.让学生观察第31页的弯钩图,总结弯钩的基本形态特征:(1)弯钩一般有较大的弧曲,但是最弯曲处在弯钩的中上部。 (2)弯钩要写出被上部笔画、部件重压的感觉与形态。 (3)弯钩的钩部比竖钩的钩部长且粗大。 三.学写弯钩 1.讲解弯钩的书写要点: (1)弯钩起笔:“弯钩起笔轻而尖” (2)弯钩行笔:“先轻后重带弧弯” (3)弯钩之钩:行笔至弯的末端略停后笔锋向左推出,边推边向上收起笔锋,至钩尖略停后收起笔锋。 2.教师示范弯钩的书写 边写边强调书写要点(弯钩中钩出前的笔画呈弧形,弧形部分先轻后重) 3.教师巡视指导 四、弯钩的形态变化与其在字中的位置及相应作用相关。 1.观察第31页“子”、“存” (1)为什么“子”成为“存”字的一部分时,钩部变直变细了? (因为在“子”字中,弯钩需要独立地支撑起整个字,而在“存”字中左侧有一竖,可以与弯钩一起共同支撑整字,所以可以更直,更细些。) (2)弯钩一般在字的下部,支撑或者部分支撑着整字,因此要有力量。书写时,随钩在字中作用的不同,其形态会产生一定变化。 2.观察第32页图示“看看想想” (1)弯腰立正 “子”中弯钩的弧度虽然很大,显得十分弯曲,但其最高处和最低处基本位于同一条垂直线上,这样让弯钩显得弯而不斜,整字虽然看上去有些“弯腰”但却站得很正。 左右平稳 “存”的下部长撇的收笔和垂露竖的收笔以及弯钩的最低处大致位于同一条比较平稳的直线上,且弯钩的钩部也水平向左钩出,这样一来,字的下部很平稳,字的左右达到了平衡的效果,整字看上去也很平稳。 (3)竖向一致 “存”中垂露竖写得很正直,接近与水平面呈垂直状;弯钩弯部的弧度很小,且弯钩的上部与下部大致位于同一水平线上,弯钩整体看上去弯而不斜,也显得很正直,其竖向与垂露竖的竖向基本一致,这样就让整字看上去也很正直、平稳。 学习书写“子”、“存”二字 1.出示“子”、“存”二字 “子”的横钩由右尖横和短撇两笔组成,注意所形成的夹角大小,中间的长横要写长且从弯钩的上部穿插而过。 “存”的第二笔撇要写得瘦长挺拔,弧度不可过大,且收笔与弯钩的收笔大致平齐,以保证整字的左右平衡。 教师示范书写“子”、“存”二字。板书设计课后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