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望海潮》课件(共27张PPT)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4.1《望海潮》课件(共27张PPT)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资源简介

(共27张PPT)
据罗大经《鹤林玉露》记载,公元1158年,金主完颜亮读到柳永的一首词后,对“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的江南美景十分倾慕,遂起“投鞭渡江”之意,于1161年大举进攻南宋,虽未成功,但柳永差点成了千古罪人。虽然这件事查无实据,但从另一个角度也说明柳永这首词影响非常大,这就是著名的《望海潮》。



柳永
词的基本常识
词,是诗歌的一种。古代的词都合乐歌唱,故唐五代时多称为曲、杂曲或曲子词。词体萌芽于隋唐之际,与燕乐的盛行有关,形成于唐代、盛行于宋代。句子长短不一,故也称长短句。另有诗余、乐府、琴趣、乐章等别称。宋词是我国文学史上的又一座高峰。
词牌和标题:词牌是一首词的词调的名称,词的标题是词的主要内容的集中体现。
词的分类:按字数可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
按段的多少可分为单调、双调、三叠、四叠等。(词的段落叫:阕或片)
宋词风格上分为婉约和豪放两派

作者简介
柳永(约987——约1053),北宋词人。原名三变,字耆卿,福建崇安人。官屯田员外郎,世称柳七、柳屯田。为人放荡不羁,终身潦倒。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伎生活,尤其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创作慢词,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很广,“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对宋词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有《乐章集》。
仕途不顺 飘零沦落 自由张狂
《鹤冲天》
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 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寻访。且恁偎红倚翠,风流事,平生畅。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1009年,春闱在即,柳永踌躇满志,自信“定然魁甲登高第”。及试,真宗有诏,“属辞浮糜”皆受到严厉谴责,柳永初试落第。愤慨作词,发泄对科举的牢骚和不满 。及至仁宗,“既然想要‘浅斟低唱’,何必在意虚名”,遂刻意划去柳永之名。柳永不得志,遂出入娼馆酒楼,自号“奉旨填词柳三变”。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 /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望海潮
柳永
1《望海潮》上片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杭州的繁华盛况的?
总写
东南形胜
有长期繁盛的历史
钱塘自古繁华
地理位置重要
社会条件优越
三吴都会
1、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极力刻画钱塘江雄伟壮丽之景。
比喻:云树,也可理解远远望去,沿堤的树林枝繁叶茂,浓密如云,也可理解成高耸入云。霜雪:比喻浪花洁白如雪
夸张:天堑无涯:把钱塘江比作天堑,形容其波涛汹涌,不可逾越,无涯极言其无边无际。
拟人:怒涛:一“怒”字赋予人的形态,使人联想到须发俱张,横眉立目的狂暴之态,形象生动。
2.用字精炼,生动传神
化静为动,“卷”表现了钱塘江潮来时波滚浪翻,排山倒海的气势,用其它字则显得比较平板,力度与气势均没有“卷”强,对浪花飞溅的情态描写也不如“卷”形象逼真。“绕”字,长堤迤逦曲折的态势,钱塘江堤上,行行树木,远远望去,郁郁苍苍,高耸入云。
名句鉴赏: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上阙采用了“总——分”式结构,就杭州各个方面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描写和刻画,再现了杭州的繁华与美丽。
上片小结
东南形胜
云树绕堤沙
怒涛卷霜雪
天堑无涯
三吴都会
烟柳画桥
风帘翠幕
参差十万人家
钱塘自古繁华
市列珠玑
户盈罗绮
竞豪奢
生活富足
都市繁盛
景色壮观
总写
分写
特点
名句鉴赏:重湖叠巘(yǎn )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巘:yǎn,山。此处指灵隐山、南屏山、慧日峰等重重叠叠的山岭。
清嘉:美好。三秋:三秋:①秋季,亦指秋季第三月,即农历九月。王勃《滕王阁序》有“时维九月,序属三秋”。②三年。《诗经》有“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1.对仗工整,气势宏大。 “三秋桂子,十里荷花"这两句写得高度凝炼,以工整的一联,描写了不同季节的两种花。它把西湖以至整个杭州最美的特征概括出来,具有撼动人心的艺术力量
2.远近结合,层次分明。首先是远望湖山相连,再是近观桂子飘香,然后又把视线拉到远景,画面富有层次美。
3.意象典型,视、嗅结合。
“谁把杭州曲子讴?荷花十里桂三秋。”(谢驿《杭州》)
“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宋之问《灵隐寺》)
因景明情
下片小结
西湖湖山之美
重湖、叠 (水碧山青)
三秋桂子(山上)
十里荷花(水中)
百姓生活愉悦
羌管弄晴
菱歌泛夜
嬉嬉
长官生活休闲
千骑(仪仗队的气派、威风)
乘醉
吟赏
互文
(宴酣之乐)
(山水之乐)
下阕极力描写西湖美景以及百姓安居乐业的生活景象,歌颂了杭州山水的美丽风光和人民安定欢乐的生活。
根据前面的解读,结合词结尾“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的诗句,分析诗人创作诗歌的目的是什么?
写作背景 投赠之作
宋真宗咸丰末年,柳永从家乡前往京城开封应试,途经钱塘江(今浙江杭州)。柳永与孙何是布衣之交,此时孙何正好任两浙转运使,柳永想拜访他,但当时官府之家门禁极严,柳永一个平民是很难到孙何家去拜访的,柳永就写下了这首词,并使其在青楼被广泛歌唱以使孙何知道,第二天孙何就亲自前往见面。孙何请柳永吃了一顿饭,就把他打发走了,也没有怎么提拔他。由这个故事来看,这首词是一首干谒词(自荐信),目的是请求对方为自己举荐。
干谒诗是古代文人为推销自己而写的一种诗歌,类似于现代的自荐信。一些文人为了求得进身的机会,往往十分含蓄地写一些干谒诗,向达官贵人呈献诗文,展示自己的才华与抱负,以求引荐 。
“点染”艺术鉴赏
“点染”是诗词的一种艺术手法。
“点”:抽象的评点(总写)
“染”:具体的描述(分述)
二者紧密相连,表达共同意境。
6、分析《望海潮》中哪些是“点”,哪些是“染” ?
天净沙 秋思
元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点、染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总)——点
重湖叠巘清嘉(总) ——点
居住环境华美,钱塘景观壮阔,百姓生活富有 (分)
——染
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乘醉听萧鼓,吟赏烟霞。(分)
—— 染
1.词的上片描写杭州的自然风光和都市的繁华。词的下片写杭州人民和平宁静的生活景象。充分表达了作者对杭州风物的惊叹、赞美与艳羡之情。
2.这首词一反柳永惯常的风格,以大开大阖、波澜起伏的笔法,浓墨重彩地铺叙展现了杭州的繁荣、壮丽景象,可谓“承平气象,形容曲尽”(见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这首词,慢声长调和所抒之情起伏相应,音律协调,情致婉转,是柳永的一首传世佳作。
总结
1《望海潮》中的 这三句首先点出杭州位置的重要、历史的悠久,揭示出所咏主题。
2.《望海潮》词中的 写街巷河桥的美丽; 写居民住宅的雅致。
3.《望海潮》中描写杭州居民众多房屋错落的一句是:
4.钱塘风景优美,柳永在《望海潮》中运用比喻描写杭州城内美丽风光,描写了茂密如云的树木,浪涛汹涌的海潮的句子是 5《望海潮》中 三句,把市场的繁荣、市民的殷富反映出来了。
6.《望海潮》中 一句总括杭州的种种繁华景象。
7.《望海潮》中描写湖中有湖、山外有山的一句是:
8.《望海潮》词中的 这几句词人选取了代表杭州湖山之美的两种典型景物,写出了西湖以至整个杭州最美的特征。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
“风帘翠幕,”
参差十万人家。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共赏钱塘繁华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
风帘翠幕,
参差十万人家。
云树绕堤沙
怒涛卷霜雪
天堑无涯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
有三秋桂子
十里荷花
羌管弄晴
菱歌泛夜
嬉嬉钓叟莲娃
千骑拥高牙,
乘醉听箫鼓,
吟赏烟霞。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