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各种政治力量(课件与素材)(1)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1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各种政治力量(课件与素材)(1)

资源简介

(共44张PPT)
第一课 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第一框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各种政治力量
《政治与法治》建构逻辑框架的大思路
第一单元
党的领导
为什么坚持
党的全面领导
(第一课、第二课)
第二单元
人民当家作主
政治与法治
第三单元
依法治国
怎么样坚持
党的全面领导
(第三课)
我国国体(第四课)
根本政治制度(第五课)
基本政治制度(第六课)
依法治国(第七课)
法治国家建设(第八课)
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
(第九课)
第一课框架



历史背景
人民的选择
现实原因
第一框题
第二框题
为什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
本框题核心素养体现
1.政治认同:相信中国共产党执政,既是历史的必然,也是人民的选择;相信“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斗争经验的历史总结,是中国人民在长期探索、艰苦奋斗的基础上共同确认的历史真理。
2.科学精神:通过历史脉络的把握和近代社会情况的分析,懂得中国共产党执政地位不是自封的,而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
3.公共参与:通过合作探究,了解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后中国政治、社会情况;比较三种建国方案,从而明白共产党对中国革命的意义和作用。
本框题
学习目标

历史背景
(新中国成立前各种政治力量和解决中国问题的方案)

人民的选择
(中国共产党能够确立执政地位的原因)
总议题: 为什么中国共产党执政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1.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要”?
2.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
3.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行”?
第一框题
第二框题
导入新课
结合视频与所学史实,思考中国近代社会的基本国情与矛盾。
议题一: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要”?
我们的苦难
我们的抗争
我们的选择
一、历史背景
——新中国成立前各种政治力量和解决中国问题的方案
(一)近代中国基本国情
1.是什么: 半殖民地半封建
名词点击
半殖民地,即形式上是独立自主的国家,实际上在政治、经济、外交、军事等方面都收到外国殖民主义的控制和奴役。
半封建,即形式上仍是封建统治和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实际上社会已逐渐近代化,资本主义在经济、政治、文化方面不断发展。
议题一
鸦片战争
圆明园遗址
签订马关条约
合作探究1:我们的苦难
议题一
根据下列镜头,结合预习,思考探究:
Ⅰ我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内部、外部因素有哪些?
Ⅱ中国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意味着什么?
Ⅲ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面临哪些国内、国际的矛盾
法国大革命
工业革命
(一)近代中国基本国情
半殖民地半封建
2.形成:
(1)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中国曾长期走在世界文明的前列。但是,17世纪中叶以后,西方一些国家先后爆发资产阶级革命,建立资本主义制度,相继完成工业革命,实现近代化机器大生产。当时的清政府对内实行封建专制统治,对外采取闭关锁国攻策,中国社会发展几乎陷入停滞状态。到19世纪三四十年代,清王朝由盛而衰的颓势日益加深,政治腐败,军备废弛,财政拮据,社会动荡,危机四伏。
内忧严重
议题一
(一)近代中国基本国情
半殖民地半封建
2.形成:
(2)1840年,英国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用坚船利炮轰开了古老中国的大门。其他列强也接踵而至,先后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等。西方列强迫使清王朝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严重损害了中国的领土和主权完整,并一步一步地控制中国的政治、经济、外交和军事。
(3)帝国主义的入侵打断了中国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正常进程。中国逐渐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外患猖獗
议题一
(一)近代中国基本国情
1939年,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中指出:“中国现时的社会,是一个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的社会。只有认清中国社会的性质,才能认清中国革命的对象、中国革命的任务、中国革命的动力、中国革命的性质、中国革命的前途和转变。所以,认清中国社会的性质,就是说,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的根据。”
材料
问题Ⅱ:
中国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意味着什么?
议题一
(一)近代中国基本国情
半殖民地半封建
3.地位和意义:
(1)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也是认识和解决近代中国一切社会问题的基本依据。
(2)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国情决定了近代中国有多重矛盾,它们相互交织。
通过探究和预习,回答问题Ⅲ:
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面临哪些国内、国际的矛盾?
议题一
(二)近代中国社会多重矛盾
1.决定因素: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国情决定了近代中国有多重矛盾,它们相互交织。
2.内容:
3.主要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议题一
这么多矛盾,哪些更为主要呢?
(三)近代中国两大历史任务
议题一
基本国情
主要矛盾
历史任务
1.决定因素: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和主要矛盾决定了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
2.内容: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统治,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彻底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
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国家富强、人民幸福
前提和基础
目的和动力
合作探究2:我们的抗争
议题一
根据预习、整理所搜集材料,结合视频,探究:
Ⅰ面对苦难,中国人进行了哪些探索与抗争?
Ⅱ以小组为单位,为我们讲述“近代中国悲壮的抗争故事”
(四)中国人民的抗争
议题一
面对苦难,中国人民没有沉沦、没有屈服,而是挺起脊梁、奋起抗争,以百折不挠的精神进行可歌可泣的斗争,谱写了气吞山河的史诗。
自从一八四〇年鸦片战争失败那时起,现今的中国人,经过千辛万苦,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洪秀全、康有为、严复和孙中山,代表了在中国共产党出世以前向西方寻找真理的一派人物。
——毛泽东
(四)中国人民的抗争
议题一
讲一讲 近代中国悲壮的抗争故事
探究3:我们的选择
议题一
快速浏览教材,结合视频,回答:
Ⅰ20世纪上半叶中国出现了哪些建国方案?
Ⅱ这些建国方案的结果分别怎样?由此我们得到什么结论?
(五)三种建国方案
议题一
20世纪上半叶,在中国的出路、前途和命运问题上,各种政治力量分别提出自己的方案,进行了异常激烈的较量。20世纪上半叶中国出现了三种建国方案。
1.第一种方案
先后以北洋军阀和国民党统治集团为代表,极力维护地主阶级和买办资产阶级统治,继续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道路。
结果:被中国人民抛弃了,其代表者的统治也被推翻了。
军阀割据
蒋介石
(五)三种建国方案
议题一
2.第二种方案
以某些中间派或中间人士为代表,幻想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走独立发展资本
主义的道路。
结果:没有得到人民群众认可,它的多数代表者后来也承认这个方案在中国无法实现。
黄炎培
(五)三种建国方案
议题一
3.第三种方案
以中国共产党为代表,主张建立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共和国,经过新民主主义走向社会主义。
结果:最终赢得包括民族资产阶级在内的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
(六)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意义
议题一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诞生,这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从此,中国人民在斗争中就有了主心骨,看到了解决中国问题的出路和希望。
议题一
有比较才有鉴别。在近代中国三种主要政治力量所提出的三种方案中,中国共产党的方案在历史和人民的检验中脱颖而出,最终成为唯一正确的选择。中国共产党执政,既是历史的必然,也是人民的选择。
结论:
议题二: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
议题二: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
有条件
有优势
有担当
中国第一批产业工人
马列主义
传入中国
三重压迫
合作探究1:共产党成功具备条件
根据下列镜头,结合预习,合作探究:
中国共产党的成功具备哪些内部和外部条件?
五四运动
议题二
二、人民的选择
——中国共产党能够确立执政地位的原因
(一)指导思想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议题二
俄国十月革命
马克思列宁主义
马列主义在中国传播
议题二
(二)阶级与社会基础
1919年五四运动后,工人阶级成为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力量。
近代中国的产业工人如何形成?为什么他们那么“革命”?
1.产生:
①中国在由封建社会逐渐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中,其社会结构和阶级结构也在发生变化。
②随着官办和外国人开办的工业企业的创建,中国出现了最早的近代产业工人。
议题二
(二)阶级与社会基础
1919年五四运动后,工人阶级成为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力量。
开平矿务局
近代重庆产业工人
2.工人阶级能够成为革命力量的原因:
①中国工人阶级人数不多,但集中分布在大城市,有利于组织成为阶级力量。
②他们处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重压迫之下,富有斗争精神,具有革命性。
③同时,他们与先进的生产方式相联系,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具有先进性。中国产业工人成为一支日趋重要的社会力量。
议题二
(二)阶级与社会基础
1919年五四运动后,工人阶级成为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力量。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前,中国社会各阶级、各阶层对外国侵略者和本国封建统治者所进行的斗争,存在的两个根本性弱点:
1.没有认清革命的目的和对象,不能团结真正的朋友以打击真正的敌人
议题二
(三)其他阶级、阶层斗争中的弱点
1912年,袁世凯就任中国民国大总统,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窃取。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前,中国社会各阶级、各阶层对外国侵略者和本国封建统治者所进行的斗争,存在的两个根本性弱点:
2.没有广泛地发动人民群众特别是工农群众,未能形成有组织的、持久的群众运动。
议题二
(三)其他阶级、阶层斗争中的弱点
戊戌变法,又称“百日维新”,寄希望于清政府改良,未能发动群众进行革命,最终在慈禧等人打压下失败。
合作探究2:共产党有优势
根据材料,结合预习,合作探究:
中国共产党自身有哪些优势,使它能够领导中国人民获取革命的胜利?
议题二
中共一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共十五条,规定了党的名称、性质,提出了党的最终奋斗目标。
材料
“二大”在“一大”纲领基础上,着重确定现阶段的革命任务,发表了《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实际上制定了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阶段的主要纲领,即: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1.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义无反顾地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2.对“为什么革命、怎样革命”的根本问题给出了正确的答案。中国共产党深刻认识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翻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议题二
(四)中国共产党的优势
探究3:共产党有担当
根据镜头,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分组回答:
Ⅰ下列分别代表中国共产党哪些标志性事件
Ⅱ中国共产党付出的努力有何成就?
议题二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经过28年浴血奋战,终于推翻了三座大山,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于1949年10月1日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从此,中国人民掌握了国家的权力,成为国家和自己命运的主人。
议题二
(五)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的贡献
议题二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斗争经验的历史总结,是中国人民在长期探索、艰苦奋斗的基础上共同确认的历史真理。
结论:
本课小结

多重矛盾
中国人民的抗争
基本国情
两大历史任务
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意义
三种建国方案
结论

人民的选择
(中国共产党能够确立执政地位的原因)
中国共产党的优势
指导思想
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的贡献
结论
阶级与社会基础
其他政治力量
的弱点
历史背景
(新中国成立前各种政治力量和解决中国问题的方案)
落后就要挨打!100多年前,辉煌的中华文明经历了衰落和屈辱,中国人民处于内外压迫的悲惨处境中。70年前,中国共产党带领广大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使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没有共产党建立的社会主义新中国,中国人民会长期处于帝国主义势力和独裁强权的压迫之下。如今,我们能够有尊严地屹立世界的东方,又怎能不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幸福呢?
寄语:
(改编)马克思曾经说过:“人们自己开创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已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中国共产党的下列做法符合该论断的是( )
①中国共产党对“为什么革命,怎么样革命”的问题给出正确答案,把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结合
②全盘吸收马列主义,实行“农村包围城市”的正确革命道路
③认真研究近代中国基本国情,据此探索中华民族复兴之路
④消灭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推翻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国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B
练一练
(原创)某班同学围绕“中国共产党执政地位的确立”开展了一次主题班会,其中你认为不符合班会主题的观点是( )
A.获得中间派人士和民族资产阶级的支持
B.经过28年努力,带领人民建立了新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C.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实现人民当家作主
D.获得中国工人阶级和大多数知识分子的支持,为共产党党组织和中国革命事业提供了群众支持和人才支持。
B
练一练
谢谢!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