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科粤版(2012)下册 第八章常见的酸、碱、盐必考知识点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九年级化学科粤版(2012)下册 第八章常见的酸、碱、盐必考知识点

资源简介

第八章常见的酸碱盐必考知识点
常见酸
1.定义:解离时产生的阳离子全部是H+的化合物,即酸→H++酸根离子,如:HCl、H2SO4等。
【特别提醒】酸中一定含有氢元素,但含有氢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酸。
1.浓盐酸:在空气中打开瓶口,会在瓶口处形成白雾,这是因为从浓盐酸中挥发出来的氯化氢跟空气中的水蒸气接触,形成盐酸小液滴缘故,说明浓盐酸具有挥发性。
2.浓硫酸:不易挥发。有较强的吸水性,常用作气体干燥剂;浓硫酸有强烈的腐蚀性,。
3.如果不慎将硫酸或盐酸沾到皮肤上,要立刻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上3%到5%的碳酸氢钠溶液。
4.稀释浓硫酸:一定要把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中,并不断用玻璃棒搅拌,切不可将水倒入浓硫酸,原因是防止酸液沸腾溅出伤人。
5.浓盐酸和浓硫酸敞口放置空气中的变化情况:
溶质的质量 溶剂的质量 溶液的质量 溶质质量分数
浓盐酸 变小 不变 变小 变小
浓硫酸 不变 变大 变大 变小
二、酸的化学性质
1.酸与酸碱指示剂作用,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使无色酚酞不变色。
2.酸与活泼金属反应:酸+活泼金属=氢气+盐
(常见:铁、铝、锌、镁是活泼金属;铜、金、银为不活泼金属)
(1)盐酸与镁条反应的现象:放出气体;镁逐渐溶解至消失;放热;反应的方程式:Mg+2HCl=MgCl2+H2↑。
(2)盐酸与铁钉反应:铁钉表面有气泡产生,同时溶液由无色逐渐变成浅绿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Fe+2HCl=FeCl2+H2↑。(注:单质铁和酸反应时,生成物中铁显+2价,所得溶液是浅绿色。)
3.酸与金属氧化物反应:酸+金属氧化物=水+盐
(1)盐酸与生锈的铁钉反应的现象:铁锈逐渐溶解至消失;溶液由无色逐渐变为黄色。
方程式:Fe2O3+6HCl=2FeCl3+3H2O。(铁锈的主要成分为Fe2O3,含Fe3+的溶液是黄色。)
(2)硫酸与氧化铜反应的现象:黑色氧化铜逐渐溶解至消失;溶液由无色逐渐变为蓝色
方程式:CuO+H2SO4=CuSO4+H2O。
4.酸与碱反应:酸+碱=水+盐
(1)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NaOH+HCl=NaCl+H2O。
(2)用含氢氧化铝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3HCl+Al(OH)3=AlCl3+3H2O。
5.酸与部分盐反应:
(1)与碳酸盐反应(含碳酸根离子的盐):酸 + 碳酸盐=水+ 二氧化碳 +盐
① 石灰石和盐酸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HCl+CaCO3=CaCl2+H2O+CO2↑。
② 碳酸钠和盐酸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a2CO3+2HCl=2NaCl+H2O+CO2↑。
(2)与其它盐反应:酸 + 盐=另一种酸+另一种盐
① 盐酸与硝酸银反应方程式:HCl+AgNO3=AgCl↓+HNO3;现象:生成白色沉淀。
② 硫酸与氯化钡反应方程式:H2SO4+BaCl2=BaSO4↓+2HCl;现象:生成白色沉淀。
6.酸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是因为溶于水都能解离出氢离子;具有差异性是因为酸根离子不同。
三、盐酸和硫酸的用途
1.工业上稀盐酸和稀硫酸都可以除铁锈。2.人体胃液中含有盐酸,帮助消化。
3.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在实验室用它做干燥剂,但不能干燥与浓硫酸反应的气体,如氨气。
四、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性质
1.氢氧化钠:纯净的氢氧化钠具有:①白色固体;②易溶于水,溶解时放出热量;③暴露在空气中的氢氧化钠固体容易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而逐渐溶解,因此可做干燥剂;④强腐蚀性,故俗称火碱、烧碱、苛性钠;
2.氢氧化钠一定要密封保存是因为:①氢氧化钠在空气中能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②能跟二氧化碳发生反应而生成碳酸钠。
3.氢氧化钙:其水溶液俗称为石灰水。可以检验二氧化碳气体,是熟石灰、消石灰的主要成分。
4.氢氧化钙的制取:从石灰石到生石灰再到熟石灰:CaCO3 CaO+CO2↑;CaO+H2O=Ca(OH)2
五、碱的化学性质
1.碱与酸碱指示剂作用,碱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
2.碱与非金属氧化物反应:碱+非金属氧化物=水+盐
(1)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的方程式:2NaOH+CO2=Na2CO3+H2O。
(2)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反应的方程式:Ca(OH)2+CO2=CaCO3↓+H2O。
1.碱与酸反应:碱+酸=水+盐
(1)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NaOH+HCl=NaCl+H2O。
(2)用含氢氧化铝的药物治疗胃酸过多:3HCl+Al(OH)3=AlCl3+3H2O。
4、碱与部分盐反应:碱+盐=另一种碱+另一种盐
【不溶性碱:氢氧化铜(蓝色沉淀)、氢氧化镁(白色沉淀)】
(1)2NaOH+CuCl2=Cu(OH)2↓+2NaCl现象是生成蓝色沉淀。
(2)Ca(OH)2+Na2CO3=CaCO3↓+2NaOH现象是生成白色沉淀。
(3)Ca(OH)2+MgCl2=Mg(OH)2↓+CaCl2 现象是生成白色沉淀。
5.碱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是因为都能解离出氢氧根离子;具有差异性是因为阳离子不同。
六、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用途:
1.氢氧化钠:造纸2.氢氧化钙:可以改良酸性土壤,检验二氧化碳体存在,与硫酸铜配制波尔多液等。
七、中和反应
1.定义:酸和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
       
图1                     图2
(1)操作(如图1) (2)现象:滴加稀盐酸过程中,溶液的颜色开始是红色,最后变为无色。
(3)结论:氢氧化钠与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方程式为NaOH +HCl===NaCl+H2O。
2.实质:其实质是H+和OH-反应生成H2O(H++OH-===H2O)。或者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反应生成水分子
3.温馨提示:中和反应不属于四大基本反应类型,基本反应类型有:①、置换反应;②复分解反应 ③分解反应④化合反应;但是中和反应属于其中的复分解反应。
4.应用:(1)用于医药卫生
① 胃酸过多可以服用某些碱性物质的药物,以中和过多的胃酸。胃舒平的主要成分是Al(OH)3,其治疗胃酸的化学方程式3HCl + Al(OH)3 ==AlCl3 + 3H2O。
② 因为铝元素对人体的健康有影响,现在普遍采用Mg(OH)2代替Al(OH)3治疗胃酸过多,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HCl + Mg (OH)2 == MgCl2+ 2H2O。
(2)改变土壤的酸碱性如:酸性土壤不利于作物的生长,于是人们将适量的熟石灰加入土壤以中和酸性。
(3)处理工厂的废水
如:硫酸厂的污水可以用熟石灰进行中和处理,化学方程式:H2SO4 + Ca(OH)2 == CaSO4+ 2H2O。
八、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法——pH
1.溶液的pH与酸碱性关系
① pH=7,溶液呈中性;② pH<7,溶液呈酸性,pH越小,酸性越强,即:H+的浓度越高酸性越强;
③ pH>7,溶液呈碱性,pH越大,碱性越强,即:OH-的浓度越高碱性越强。
pH值: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酸性增强 中性 碱性增强
2.pH的测定:最简单的方法是使用pH试纸
(1)①在洁净干燥的玻璃片上放一片pH试纸;②用洁净干燥的玻璃棒蘸取待测试液;③滴在pH试纸上,④将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照,⑤读出pH(注意:读数为整数。(简记为:放、蘸、滴、对、读)
(2)pH试纸不能用水预先润湿否则,若溶液是酸性的则酸性减弱pH会偏大;若溶液是碱性的则碱性减弱pH会偏小;若溶液是中性则没有影响pH不变。
【特别提醒】 ①pH试纸不能直接浸入待测液,以免污染待测液;
②pH试纸不能用水润湿,因为润湿试纸相当于稀释待测液,则会导致测量结果不准;
3.酸碱性与酸碱度关系:
指示剂 pH值 石蕊 酚酞
酸性 <7 变红色 无色
中性 =7 紫色 无色
碱性 ﹥7 变蓝色 变红色
易错总结
1.碱性溶液能使酚酞变红,但使酚酞变红的不一定是碱,如碳酸钠溶液。
2.不能使酚酞溶液变红的溶液不一定是酸溶液,也可能是中性溶液。
3.敞口放置在空气中的浓硫酸和浓盐酸,溶质质量分数都变小,都是物理变化。
4.敞口放置的烧碱固体质量会增加,原因是吸收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是化学变化。
5.氢氧化钠的腐蚀性很强,不能用来改良酸性土壤。
6.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如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
7.不能使酚酞溶液变红的溶液不一定是酸性溶液,也可能是中性溶液。
盐和化肥考点归纳

1.盐定义:金属离子(或NH4+)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
2.盐的分类:依据组成盐的阳离子和酸根的种类进行分类
(1)根据阳离子的不同,盐可以分为钠盐、钾盐、镁盐、铵盐等(如氯化钠为钠盐)。
(2)根据酸根的不同,盐可以分为硫酸盐、碳酸盐、盐酸盐等(如氯化钠为盐酸盐)。
3.盐的溶解性规律:① 钾盐、钠盐、铵盐、硝酸盐都可溶;② 盐酸盐只有氯化银不可溶;
③ 硫酸盐只有硫酸钡不可溶;④碳酸盐只溶钾、钠、铵,剩下都不溶。
常见的沉淀如下:
注意:AgCl、BaSO4不仅不溶于水,而且不溶于酸。其他沉淀都溶于酸。
4.几种常见的盐
(1)氯化钠(NaCl)① 氯化钠是食盐的主要成分。② 用途:调味、腌渍食品,生理盐水。
(2)碳酸钠(Na2CO3)① 俗名:纯碱、苏打 ② 纯碱不是碱,是盐;水溶液显碱性。我国著名化学家侯德榜创立侯氏制碱法制的纯碱。 ③ 用途:玻璃、造纸等。
(3)碳酸氢钠(NaHCO3)
① 俗名:小苏打。② 又称为酸式碳酸钠,受热易分解。③ 用途:焙制糕点发酵粉之一、治疗胃酸过多 。
(4)碳酸钙(CaCO3)①俗名: 大理石、石灰石 ,水壶的水垢的主要成分。② 用途:建筑材料、补钙剂
二、粗盐提纯、除杂
1.除去粗盐中的难溶性杂质的操作步骤是溶解、过滤、蒸发。
2.过滤:过滤是把难溶性固体和液体分离的一种方法,操作的要点是一贴、二低、三靠。
一贴:滤纸要紧贴漏斗内壁,中间不要留有气泡;二低:液面低于滤纸边缘,滤纸边缘低于漏斗边缘;
三靠:烧杯口要紧靠玻璃棒,玻璃棒要紧靠3层滤纸,漏斗的末端靠在烧杯内壁。
3.蒸发结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滤液,当出现较多固体时,即停止加热。
4.3个实验的仪器
实验步骤 实验仪器 其中玻璃棒的作用
溶解 烧杯、玻璃棒 加速溶解
过滤 铁架台(带铁圈)、漏斗、烧杯、玻璃棒 引流
蒸发 铁架台(带铁圈)蒸发皿、酒精灯、玻璃棒 使液体受热均匀,防止液体飞溅
三、盐的化学性质
1.盐跟某些金属的反应:盐+金属=新盐+新金属(反应条件: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除非常活泼的K、Ca和Na外,排在前面的金属一般可以将位于其后面的、比它不活泼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Zn+CuSO4=ZnSO4+Cu;Cu+HgNO3)2=Hg+Cu(NO3)2 ;ZnSO4+Cu不反应
2.盐跟酸的反应:盐+酸=新盐+新酸
BaCl2+H2SO4=BaSO4+2HCl; AgNO3+HCl=AgCl+HNO3; Na2CO3+2HCl=2NaCl+H2O+CO2↑
3.盐跟碱的反应:盐+碱=新盐+新碱
Na2CO3+Ca(OH)2=CaCO3↓+2NaOH; FeCl3+3NaOH=Fe(OH)3↓+3NaCl
4.盐跟另一种盐的反应:盐+盐=新盐+新盐
Na2CO3+CaCl2=CaCO3↓+2NaCl; AgNO3+NaCl=AgCl+NaNO3 BaCl2+Na2SO4=BaSO4+2NaCl
复分解反应
(1)定义:由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叫做复分解反应。
(2)特点:双交换,价不变。(3)表达式:AB+CD→AD+CB。
(4)反应发生的条件 ①有沉淀生成;②有气体放出;③有水生成;三个满足一个即可
如果是没有酸参加的反应,则两种反应物必须都溶于水。
五、化学肥料 1.化肥的种类及作用
种类 概念 常用化肥 主要作用及缺乏症状
氮肥 含元素(N、P、K) 中的N元素 尿素、 硝酸铵(NH4NO3) 促进植物叶生长茂盛,叶色浓绿(叶);缺乏时叶片发黄
磷肥 含元素(N、P、K) 中的P元素 过磷酸钙 促进果实成熟;缺乏产量低
钾肥 含元素(N、P、K)中的K元素 硫酸钾(K2SO4)、 氯化钾(KCl) 促进农作物茎秆粗硬;缺乏时,易倒伏
复合肥 含营养素(N、P、K) 中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 硝酸钾(KNO3)、磷酸二氢铵(NH4H2PO4) 同时供给几种养分,有效成分高
【巧学妙记】“氮叶磷果钾茎”。注意:尿素不是复合肥
2.铵态氮肥定义:碳酸氢铵(NH4HCO3)、磷酸二氢铵(NH4H2PO4)等成分含有铵根离子,统称为铵态氮肥。
3.铵态氮肥的检验(即NH4+的检验):取化肥加入Ca(OH)2加热,有刺激性气味气体生成,该气体能够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说明该化肥含有NH4+,是铵态氮肥。
6.铵态氮肥使用注意事项:铵态氮肥不能与碱混用,铵态氮肥遇到碱,能发生化学反应,释放出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氨气,降低肥效。
易错总结
盐不一定是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如铵盐就不含金属离子。
盐与碱相遇或盐与盐相遇时必须符合复分解反应的条件才能产生。即生成的盐至少有一种是沉淀(不溶于水),且反应物中的盐和碱必须全部溶于水。
尿素不是复合肥。
4.有机化合物: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常见的有机化合物有甲烷、乙醇和葡萄糖等。特例(CO CO2、H2CO3和碳酸盐不是有机物)
5.合金是金属材料,不是有机合成材料。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