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10.1常见的酸和碱(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几种常见碱的主要性质和用途。2.认识碱的腐蚀性及使用时的安全注意事项。3.增进学生对物质的用途和性质之间的关系的认识,初步形成科学的物质观和合理利用物质的意识。重点:碱的化学性质。难点:碱的化学性质相似性。【学习活动】任务一 几种常见的碱1.氢氧化钠是一种白色固体,_________溶于水,溶于水时_________热,在空气中易潮解,可作_________剂,有强烈的腐蚀性,俗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氢氧化钠能去除油污,可作_________。2.氢氧化钙是一种白色粉末,_________溶于水,其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_________,俗称_________、_________,其水溶液俗称_________。氢氧化钙可由生石灰与水反应制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氢氧化钙在农业上常用来改良_________。3.下列各组物质的名称、俗称、化学式完全对应的是( )A.银 水银 Ag B.氢氧化钠 火碱 NaOHC.冰 干冰 H2O D.氢氧化钙 生石灰 Ca(OH)24.下列有关氢氧化钠性质的说法错误的是( )A.氢氧化钠有强烈的腐蚀性B.氢氧化钠能与油脂反应,在生活中可用来除油污C.氢氧化钠溶于水时会吸热D.曝露在空气中的氢氧化钠能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而潮解5.下列关于Ca(OH)2的说法错误的是( )A.微溶于水,水溶液呈碱性B.能与酸反应,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C.与CuSO4溶液按一定比例混合,可配制波尔多液D.澄清溶液可用来检验CO2【变式1】1839年虎门销烟采用的方法是:在海边挖池,放入烟土,引入海水浸泡,投入石灰,石灰遇水沸腾,烟土溶解。该过程发生的反应有CaO+H2O=Ca(OH)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B.该反应会放出热量C.由此反应推测氧化钙可干燥氯化氢气体 D.此反应可制备氢氧化钙任务二 碱的化学性质6.(1)氢氧化钠应_________保存,因为_________,写出氢氧化钠变质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工业上常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二氧化硫,以减少空气污染,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2)熟石灰是常见的碱,在生产中有很多用途。①用石灰砂浆抹墙,墙面逐渐变得坚硬,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②除上述用途外,再举出一个应用熟石灰的实例:_________。③长期存放石灰水的试剂瓶内壁会形成一层不溶于水的白色固体,应用_________清洗,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7.氢氧化铯是一种可溶性碱,其化学式为CsOH,其性质类似于NaOH,则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CsOH溶液中含有OH-B.CsOH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C.CsOH溶液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D.CsOH溶液能与CO2反应生成Cs2CO3和水8.科学探究中常用到推理的方法。根据下列实验事实推出结论正确的是( )A.某溶液使酚酞溶液变红,该溶液一定是NaOH溶液B.某饱和溶液受热后变浑浊,该溶液一定是澄清石灰水C.某固体在潮湿空气中容易潮解,该固体不一定是氢氧化钠固体D.某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油,该气体也能使氢氧化钠溶液变浑浊9.CO2是一种酸性氧化物(能与碱起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为探究CO2确实能和NaOH发生化学反应,华雪同学选用了下列两种装置进行实验,都证明了CO2和NaOH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请回答下列问题:(1)选择装置I时,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为:_____________。(2)选择装置Ⅱ时,可观察到烧杯内的水沿着导管倒流入锥形瓶中,产生该实验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3)CO2和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变式2】下列验证“CO2与NaOH溶液反应”的装置中,不能观察到明显现象的是(装置气密性均良好)( )A B C D任务三 溶液的导电性10.按照如图所示装置,灯泡发光,瓶内盛放的物质可能是( )A.烧碱固体B.蒸馏水C.食盐固体D.烧碱溶液11..氢氧化钠、氢氧化钙都具有碱的通性,是因为( )A.组成中都含有氢、氧两种元素B.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金属离子C.水溶液都具有腐蚀性D.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12.小华是个爱思考的同学,做溶液的导电性实验时,小华观察得非常仔细,以下是他们小组观察、记录并思考的一必问题:(1)电解水实验时,通常要加入少量氢氧化钠溶液或稀硫酸,目的是__________。(2)经过溶液的学习后,小华明白了不是所有的溶液都能导电的道理,下列物质加入水中充分振荡后能导电的是A.蔗糖 B.乙醇 C.氢氧化钠 D.稀硫酸【课后作业】1.下列物质露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因为发生化学变化而质量增加的是( )A.浓硫酸 B.浓盐酸 C.氢氧化钠 D.石灰石2.下列有关氢氧化钠的说法,错误的是( )A.氢氧化钠俗称烧碱B.氢氧化钠有强烈的腐蚀性C.氢氧化钠固体可用于干燥二氧化碳气体D.氢氧化钠可用于制肥皂、洗涤剂、造纸、纺织工业等3.某化学兴趣小组以的性质为主题,进行探究学习,请完成下列问题。(1)小组同学将无色酚酞溶液分别滴入NaOH、Ca(OH)2溶液中,溶液均由无色变为_________色。(2)NaOH和Ca(OH)2都能与二氧化碳反应,写出其中一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3)“具体”到“抽象”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思想,通过对NaOH和Ca(OH)2性质的认识,抽象得出碱类物质有一些相似的化学性质,其本质原因是_________。(4)请写出NaOH溶液与S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4.用图1装置进行实验,先后将溶液快速全部推入,测得一段时间内压强变化如图2所示。(1)先推入的溶液是_____________。(2)bc段压强不变,原因是_____________。(3)cd段压强变大,用化学方程式解释:_____________。5.某课外活动中,学生利用下图所示的材料完成探究实验,杠杆已调至平衡。实验1 实验2(1)实验1中,较长时间后,左边铁粉布包下降,是因为铁粉与_________发生了反应。将铁粉换成下列物质中的_________(填序号),杠杆也会出现相似现象。A.NaCl B.NaOH C.CaO(2)实验2中,通入CO2一段时间,右边乒乓球_________(填“上升”或“下降”)。再往集气瓶中滴入足量NaOH溶液,杠杆重新平衡,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6.在科学拓展课中,甲同学向两个充满CO2气体的塑料瓶中分别加入NaOH溶液和Ca(OH)2溶液,迅速盖紧瓶盖后充分振荡,结果发现两个塑料瓶都变瘪。他认为据此实验现象,可以判定NaOH和Ca(OH)2均能与CO2发生反应。(1)乙同学认为上述判定方法还存在不严密之处,他的理由是_________。(2)丙同学根据B瓶中出现的浑浊现象,判定Ca(OH)2与CO2发生了反应,提出了可以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的角度去判断。那么,若要判定NaOH和CO2发生了反应,在排除了(1)中的干扰因素后,接下案的方法是_________。7.在一次研学旅行活动中,小红同学撕开某雪饼包装袋,发现袋内有一包干燥剂(如图)。同学们就这包干燥剂原理、成分等产生极大兴趣,于是将这包干燥剂密封带回学校,到实验室进行相关实验活动:(1)同学们看到干燥包上文字就明白干燥的原理,其原理是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2)小明同学用一支试管做实验就证明了该包干燥剂仍然有效,其实验方法是_________。(3)成分探究:这包干燥剂中是否含有碳酸钙?小亮和小芳分别进行如下实验探究: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小亮 取少量干燥剂于试管中,加水溶解,过滤 滤纸上留有白色固体 含有碳酸钙小芳 取少量干燥剂于试管中,滴加盐酸 无气泡产生 不含碳酸钙两位同学实验结论截然相反,你认为_________同学结论可靠,另一同学结论不可靠的理由是_________。8.现有盐酸、氢氧化钠、氢氧化钙三瓶失去标签的溶液,为了鉴別它们,分别将其编号为A、B、C,并进行如下实验,请根据实验现象回答下列问题:实验一:用三支试管分别取A、B、C三种样品少许,向其中通入气体a,只有B中产生白色沉淀,A、C无明显现象;实验二:用两支试管分别取A、C溶液少许,向其中滴加无色溶液b,A中溶液变红,C中无明显现象。(1)气体a的化学式为是___________,溶液b的名称是___________。(2)写出三种溶液溶质的化学式:A___________、B___________、C___________。(3)写出实验一中产生白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4)在本实验中,如果将实验一和实验二倒,能否达到实验目的 ___________。【评价与反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学习活动】1.易 放 干燥 烧碱 火碱 苛性钠 炉具清洁剂 2.微 降低 熟石灰 消石灰 石灰水 CaO+H2O=Ca(OH)2 酸性土壤 3.B 4.C 5.B 【变式1】C 6.(1)密封 氢氧化钠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而变质 CO2+2NaOH=Na2CO3+H2O SO2+2NaOH= Na2SO3 +H2O (2) ①CO2+Ca(OH)2=CaCO3↓+H2O ②配制波尔多液(或改良酸性土壤,合理即可) ③稀盐酸 CaCO3+2HCl=CaCl2 +CO2↑+H2O 7.B 8.C 9.(1)气球变大 (2)CO2与NaOH反应,锥形瓶内气压减小 (3)CO2+2NaOH= Na2CO3+H2O 【变式2】A 10.D 11.D 12.(1)增强水的导电性 (2)CD【课后作业】1.C 2.C 3.(1)红 (2)CO2+Ca(OH)2=CaCO3↓+H2O(合理即可) (3)都含有OH- (4) SO2+2NaOH=Na2SO3+H2O 4.(1)NaOH溶液 (2)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充分反应,反应停止 (3)2HCl+ Na2CO3=2NaCl+H2O+CO2↑ 5.(1)水和氧气(或H2O和O2) BC (2)下降 CO2+2NaOH=Na2CO3+H2O 6.(1)CO2能溶于水且与水反应 (2)取A中适量液体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观察是否产生气泡 7.(1)CaO+H2O=Ca(OH)2 (2)取一定量干燥剂于试管中,加入适量水溶解,看是否放热 (3)小芳 氧化钙和水反应放出大量热,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滤纸上留有白色固体可能是氢氧化钙 8.(1)CO2 酚酞溶液 (2)NaOH Ca(OH)2 HCl (3)CO2+Ca(OH)2=CaCO3↓+H2O (4)能达到实验目的石灰石包铁粉布包—H2O乒乓球通CO2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