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11.1生活中常见的盐(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了解氯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碳酸钙的组成及其在生活中的主要用途。2.掌握碳酸根离子的检验方法;学习蒸发操作技能并综合运用相关操作分离、提纯固体混合物。3.通过具体实验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社会、热爱生活的情怀。重点:1.学会粗盐初步提纯的操作方法;2.掌握碳酸根离子的检验方法。难点:1.学会粗盐初步提纯的操作方法。【学习活动】任务一 盐和食盐1.下列物质属于盐的是( )A.CH3COOH B.CaCO3 C.Ca(OH)2 D.MnO22.下列关于氯化钠的认识,正确的是( )A.组成:含有钠和氯两种单质 B.性质:与盐酸类似,能与碳酸盐反应C.用途:可用于生产金属钠 D.生产:常用钠与氯气通过化合反应获得3.下列有关盐的用途的说法错误的是( )A.氯化钠是重要的调味品 B.可用亚硝酸钠代替食盐腌渍食品C.小苏打可用于培制糕点 D.碳酸钾可用作化学肥料4.下列物质的性质与用途,不相匹配的是( )A.氧气可以支持燃烧 工业上可用作燃料B.氮气的化学性质定稳定 工业上可用作焊接保护气C.白醋含有醋酸,显酸性 家庭中可用作除水垢D.硫酸钡既不溶于水,也不与酸反应 医疗上可用于“钡餐”造影【变式1】亚硝酸钠是一种工业用盐,它有毒、有咸味,外形与食盐相似。人若误食会引起中毒,危害人体健康,甚至致人死亡。亚硝酸钠的水溶液呈碱性,食盐水溶液呈中性。请你根据所学的知识,设计实验来鉴别亚硝酸钠和食盐并填写下表: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任务二 粗盐提纯5.在“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实验中,不需要进行的操作是( )A.溶解 B.过滤 C.蒸发 D.蒸馏6.有关“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实验中说法不正确的是( )A.多加水,让粗盐加速溶解B.玻璃棒用了4次,但作用各不相同C.粗盐经过溶解、过滤、蒸发、结晶可以得到初步提纯D.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量固体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使滤液蒸干7.下图是某实验小组做粗盐提纯实验的部分操作示意图。下列有关实验叙述错误的是( )A.④中缺少玻璃棒引流溶液B.①中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加速粗盐溶解C.上述操作顺序为③①②④D.当②蒸发皿中出现较多固体时,停止加热8.对一定质量的粗盐(含泥沙)进行初步提纯。(1)实验主要步骤:称量与_______、过滤、蒸发;实验中多次使用玻璃棒。过滤时它的作用是_______;蒸发时,待蒸发皿中出现_______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将滤液蒸干。(2)下列因素会导致获得的精盐质量偏小的是_______(填序号)。A.蒸发是液滴溅出 B.过滤时,滤纸破损C.粗盐中加入过量的水 D.过滤后,滤纸上的泥沙未同水冲洗.【变式2】粗盐中常含有MgCl2、CaC12、Na2SO4及泥沙等杂质,常用下面的流程进行提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加入试剂a的顺序可以是过量的NaOH溶液、Na2CO3溶液,BaCl2溶液B.加入试剂a后,将混合物过滤,得到的沉淀中除泥沙外还含有3种不溶物C.向溶液Ⅰ中加入的盐酸也可以是过量的D.操作b的名称为过滤任务三 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碳酸钙9.关于碳酸钠的说法错误的是( )A.易溶于水 B.可用于洗涤油污C.受热易分解 D.可用于制造普通玻璃10.我国制碱工业的先驱——侯德榜先生,1921年留美回国后,潜心研究制碱技术,发明了将制碱与制氨结合起来的联合制碱法(又称侯氏制碱法),为纯碱和氮肥工业技术的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下列物质中能与纯碱发生反应的是( )A.NaOH B.NaHCO3 C.H2SO4 D.K2SO411.家庭或企业加工馒头、面包和饼干等食品时,常在面粉中加入膨松剂(如碳酸氢钠),蒸制或烘焙食品中产生大量气体,使面团疏松、多孔,制作的食品松软或酥脆,易于消化吸收。阅读上面信息后,回答:(1)信息中提供的膨松剂是________(填化学式);(2)碳酸氢钠是一种________性的化合物(填“可溶”或“不溶”);(3)碳酸氢钠能使蒸制或烘焙的食品疏松多孔,原理是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解释)。12.X是常见的碳酸盐,可发生如图所示的变化,部分生成物省略。根据下图回答问题。(1)C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写出图中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该反应基本类型是____________。【变式3】如图所示为初中化学常见的几种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aCO3不能一步转化生成Ca(OH)2B.Na2CO3不能一步转化生成CaCO3C.Na2CO3、 NaHCO3、NaCl溶液均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色D.若往某盐中滴加稀盐酸,有CO2生成,则该盐一定是碳酸盐【课后作业】1.氯化钠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一种盐,下列有关氯化钠的描述正确的是( )A.氯化钠是重要的调味品,可以腌渍蔬菜、鱼、肉、蛋等B.氯化钠是人体正常生理活动所必需的,所以摄量越多越好C.氯化钠可以用来配制农药波尔多液D.通过晾晒海水或煮盐井水、盐湖水等,可以蒸发除去水分,得到纯净的氯化钠2.下列盐的用途中,错误的是( )A.用含亚硝酸钠的工业盐制香肠B.用碳酸钙做补钙剂C.用氯化钠配制生理盐水D.用碳酸氢钠做焙制糕点的发酵粉3.粗盐提纯实验包含称量,溶解、过滤和蒸发,下列装置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量取10mL水 B.溶解粗盐 C.过滤悬浊液 D.蒸发滤液4.小深同学用思维导图梳理了Na2CO3 的相关知识,其中描述错误的是( )5.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做粗盐提纯实验,如图是同学们作粗盐提纯的实验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操作③中玻璃棒搅拌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2)操作⑥中的错误是_____________。(3)粗盐提纯实验中的操作顺序为_____________(填操作序号),以及称量精盐并计算产率。(4)操作④中,当观察到蒸发皿内_____________时,停止加热,让余热蒸干剩余液体。6.NaHCO3在生产和生活中有许多重要用途,某学习小组对其性质进行了如下探究。物质的溶解度见下表。回答下列问题:温度 10℃ 20℃NaHCO3的溶解度(g/100g水) 8.1 9.6Ca(HCO3)2的溶解度(g/100g水) 16.6(1)在20℃时称取4g NaHCO3加入46mL蒸馏水(密度取值为lg/mL),充分搅拌制得澄清溶液。该实验可以达到探究NaHCO3________性的目的;实验中不需要的仪器是________(选填字母编号)。(2)用pH计测得溶液的pH为8.2,说明溶液呈________性。(3)所配NaHCO3溶液的质量分数等于________,降温到10℃时溶液________(填“是”或“不是”)饱和溶液。(4)取2mL所配 NaHCO3溶液于试管中,滴加5%的CaCl2溶液,观察到气泡和白色沉淀,实验证明该气体是CO2。据此小组同学讨论认为:白色沉淀不可能是Ca(OH)2,其理由是________,于是得出结论:白色沉淀是________。7.明明同学发现妈妈蒸馒头、炸油条时常常用到发酵粉或碱面。这是为什么呢?查阅标签得知:发酵粉的主要成分是碳酸氢钠和有机酸,碱面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钠。带着这个问题,他和小组同学一起走进实验室,展开了一系列的探究活动:【设计与实验一】(1)在白色点滴板里进行如图1所示实验,观察到紫色石蕊溶液都变成________色。(2)如图2分别取适量碳酸氢钠和碳酸钠粉末于试管中,滴加稀盐酸。观察到试管甲中都_______,试管乙中澄清石灰水都变浑浊。写出试管甲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任写一个)。【归纳与总结】以上实验说明,碳酸氢钠和碳酸钠溶液都呈________性;都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大家认为:发酵粉或碱面能用来蒸馒头、炸油条,是因为________。同伴芳芳提出猜想:蒸馒头、炸油条时温度都比较高,会不会是受热后它们都分解了呢?【设计与实验二】芳芳和同学一起设计方案,并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请你帮她完成实验报告。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加热碳酸氢钠时,试管内壁有水珠,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碳酸氢钠受热________,有水和二氧化碳气体生成。加热碳酸钠时,试管内壁和澄清石灰水都没有明显变化。 ________【解释与结论】由此可知,芳芳的猜想________(填“正确”或“不正确”)。8.为了测定某小苏打样品中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小兰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向盛有10g样品的烧杯中加入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时,加入稀硫酸的质量为90g,反应后烧杯内物质的总质量为95.6g。(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与酸发生反应)已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2NaHCO3+H2SO4═Na2SO4+2CO2↑+2H2O(1)该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_______g。(2)求该样品中碳酸氢钠的质量分数。【评价与反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学习活动】1.B 2.C 3.B 4.A 【变式1】分别取少量的两种固体于试管中,加入少量的蒸馏水,振荡,分别滴加无色酚酞溶液,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色的是亚硝酸钠,无明显变化的是食盐(合理即可) 5.D 6.A 7.C 8.(1)溶解 引流 较多量晶体 (2)AD 【变式2】C9.C10.C11.(1)NaHCO3 (2)可溶 (3)2NaHCO3Na2CO3+H2O+CO2↑ 12.(1)CaCO3 (2)Na2CO3+Ca(OH)2=CaCO3↓+2NaOH (3)复分解反应 【变式3】A【课后作业】1.A 2.A 3.B 4.A 5.(1)加快粗盐的溶解速率 (2)缺少玻璃棒引流 (3)①⑤②③⑥④ (4)出现较多量的固体时 6.(1)溶解 A (2)碱 (3)8% 是 (4)CO2和Ca(OH)2能发生反应 CaCO3 7.【设计与实验一】(1)蓝 (2)产生气泡 NaHCO3+HCl=NaCl+CO2↑+H2O或Na2CO3+2HCl=2NaCl+CO2↑+H2O 【归纳与总结】碱 碳酸氢钠、碳酸钠都能与酸性物质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设计与实验二】分解 碳酸钠受热不分解 【解释与结论】不正确 8.(1)4.4 (2)84%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