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 生活需要法律 学案(无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9.1 生活需要法律 学案(无答案)

资源简介

第九课 法律在我们身边
学科 政治 年级 七
9.1生活需要法律
学习目标:
1、通过看书P85-86,能够归纳生活与法律的关系;
2、通过看书P86-88,能够说出法律的产生、本质与含义;能够熟记法治的含义和重要性;通过小组讨论,能够说出你对法治国家的期盼。
学习过程:
【导入新课】 P84“运用你的经验”和P86“探究与分享”引入:
思考:1、P84(1)(2)
2、P86连线及问题
3、综合上述材料和问题,你能得出一个什么结论?
教师:
达成目标1:
【自主学习】
1、看书P83—84单元序与课序回答:共同生活中的我们渴望什么?法律的重要性?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走进法治天地,我们应该怎样做?
2、各种社会关系以及由此产生的矛盾和纠纷,需要依靠什么来协调和调整?
3、为什么说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生活与法律的关系如何?)
【巩固练习】
1.我们在生活中形成的各种社会关系,以及由此产生的矛盾和纠纷,需要法律来调整。可见,法 律是应_____而制定和颁布的。
A.人民的要求 B.生活的需要
C.社会的要求 D.自然而然的
2.我们的生活与法律( )
A.息息相关 B.无关系 C.关系不大 D.并驾齐驱
3.评价人们的行为是否合法有效的准绳是( )
A.法律 B.班级纪律 C.道德规范 D.社会舆论
4.“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这意味着( )
A.有法可依是依法治国的前提 B.权大于法是现代社会的普遍现象
C.法令行则国治,法令弛则国乱 D.没有法律的地方,公正也将荡然无存
5.法律伴随我们从生到死,甚至在我们死后,它也 不放过我们----盗墓是一种犯罪,遗嘱必须具有法律效力。这表明( )
A.法律就在我们身边 B.法律与我们每个人如影随形,相伴一生
C.我们的生活需要法律来调整 D.法律保障我们的权利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未成年人与法律没有什么密切联系
B.只要不违法犯罪,就不用与法律打交道
C.只要自己奉公守法,就与法律没有关系
D.生活中处处有法律,公民生活离不开法律
达成目标2:
【自主学习】
1、法律的产生?
2、法律的含义、本质?
3、法治的意义(重要性)?
4、请你谈谈我国法治建设的进程。
5、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
6、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7、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之一是什么?
8、近年来我国推进法治建设的举措有哪些?
【小组讨论】(①独立思考;②小组讨论;③交流展示。)
P87“探究与分享”
请你归纳法治国家的要求。
【巩固练习】
7.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现存最早、保存最为完整的一部成文法典。其突出特点是确立社会各阶层不同的法律地位,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对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
①法律起源于古巴比伦 ②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③法律是用来统治国家、管理社会的工具 ④法律不能指导人们未来的生活
A.①② B.②③④ C.②③ D.①②
8.下列对法治理解正确的有( )
①法治建设,人人受益 ②法治是人们共同的生活方式
③法治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④法治助推中国梦的实现,是实现政治清明、社会公平、民心稳定、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由之路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9.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 )
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②用法律管理国家
③用法律管理社会 ④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10.法律由统治阶级制定,必然要维护统治阶级的利
益和秩序,其制定、颁布、实行经国家机器来完成,本质上为统治阶级服务。这说明( )
①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②法律是用来统治国家、管理社会的工具
③有了法律人类就走上了依法治国的道路
④法律是调整社会关系、判断是非曲直、处理矛盾和纠纷的标尺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1.我们之所以要大力开展普法活动,是因为普法( )
①有利于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②有利于增强公民的法律意识,维护法律尊严
③能杜绝公民违法犯罪现象的发生
④是公民学法、知法的有效途径
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1、设计本框思维导图;
2、《同步训练》填空、选择、非选择。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