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15张PPT)第一节 千姿百态的点传统文化欧体楷书入门主讲人:徐老师所有汉字都是由点、横、竖、撇、捺、钩、挑、折八个基本笔画构成。而这些笔画又都是由“点”或将“点”引申的线组成的,换言之,所有笔画之中均包含有“点”。因此,这节课,我们将系统学习并掌握《九成宫》中6种点画的笔法。学习目标千姿百态的点点画的理论知识东晋卫铄的《笔阵图》中说:点如高峰坠石,磕磕然实如崩也。意思是点画,像高山坠石,磕然有声,如山裂石崩之响。欧阳询书论《八诀》中说:点如高峰之坠石。点画在字中的作用点在字中,主要起画龙点睛、灵动呼应、布白均匀、空间洒落等作用,为避免呆板、离心,必然要改变各点的姿态,使各点之间顾盼呼应,于是就形成各种各样的点。《九成宫》点画的种类竖点捺点三点水顾盼点左点右点点画的书写训练竖点露锋横入笔,顿笔之后稍向下挪动。轻轻顺时针捻动笔管,用中锋向下行笔。一边下行一边逐渐提起笔来,到末端,稍回锋即可。容易出现问题的地方在起笔处。1.注意起笔时的角度与水平线的关系,不可过斜。2.注意捻转笔管前,一定要先向下挪动一点,再行转动,否则容易出现一个不应出现的鼓包。大约15°注意鼓包左点順锋入笔,随着笔画所要求的粗细变化,将笔迅速按下,使笔毫铺开,待到长度适中后,一面提笔,使力量从笔锋两侧随着笔管的提起逐渐向中间聚拢,同时向下行笔,行笔时可稍稍捻转笔管。容易出现问题:写左点时,切不可用画字的方法将点画出来。如上图先写出外框,再用回锋将所欠部分填实,回锋的目的是为了使笔画更含蓄。不可描画右点右点順锋入笔,与左点一样,将笔迅速按下,铺毫。向下行笔时,一边收拢笔锋,将笔慢慢提起,一边轻轻捻动笔管。容易出现问题:这种点的特点与左点基本相同,三条边向外是弧线,以示饱满。它们的长度关系如3.4.5的示例关系。书写时注意收笔时右侧边线的角度要合适。注意角度顾盼点用在字头部分,采用左挑右撇。顺锋入笔、下按顿笔后向上抬起,向右威威挪动用侧锋将笔向右上方挑出。顺势向右下方落笔,斜度不可过大,按下之后即轻轻抬起,用侧锋向左下放送出。用在字底部分。掌握了第一种写法,这个就简单了。顾盼点都要注意呼应的关系,即有点的起笔与左点的收笔联系要紧密。此点常出现在两点水。主要写法参照第二种的右点和第一种的挑点写法。要注意两点之间的呼应关系。三点水第一点作撇状,且收笔处与第二点的起笔相呼应,第二点向左跨出,写成直撇;第三点是挑,当与第二笔写在一条垂线上。容易出现问题:1.入笔应为顺锋切入。斜度不可太大。2.第二笔与第一笔方法相同,只是角度略有变化。3.要注意入笔的斜度,顿笔之后逆时针方向转动,一边提一边缓缓向上行笔。注意切入方向注意入笔斜度第一点作撇状,且收笔处与第二点的起笔相呼应,第二点向左跨出,写成直撇;第三点是挑,当与第二笔写在一条垂线上。捺点有人称为反捺。这一点不难,只要掌握了有点的写法,把它延伸的长一些就是捺点。经常出现“女”“食”“不”等字。容易出现问题:要注意收笔处右侧边线的角度,要接近垂直。注意角度这是错误的课后作业右点顾盼点捺点挑点左点上竖点九成宫碑中的点画,源于魏碑写法,多为方整,时带棱角,写时要注意其大小、长短、倾斜的组合变化,使搭配协调,各显其态。可谓“随字异形,顾盼生动”。传统文化我们下节课再见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