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生命教育课(小学篇)《我选择快乐—压力与心理健康》课堂目的此生命教育课帮助学生认识压力的不同来源,关心个人的心理健康需要,学习减压技巧,和以正面思维应对压力,并引导学生明白在生命中必会经歴顺境或逆境。课堂简介对象:此课程适合中一至中六学生。使用者:课程可由辅导老师/人员或社工负责教授,班主任协助,这能增强老师与学生的联系,让老师更了解学生的需要。备注:建议因应班内学生的情况,按需要安排额外的辅导人员协助课堂活动进行。课堂设计课堂内容结构如下:让学生了解压力与心理健康的关系让学生认识应对压力的方法让学生认识生命的意义和价值让学生了解在遇上难题时的求助途径课堂内容内容 形式/活动 工具/材料让学生了解压力与心理健康的关系1.1 热身活动「遇压力」游戏 将学生随机分成两组(A组及B组),并按组别每人派发便条一张(A组的字词:BAT,LEMON和CINERAMA;B组的字词:WHIRL, SAPSTICK和CINERAMA) 导师请学生在一分钟内,运用每题的所有字母组成另一个英文字词,学生必须按导师指示顺次序完成,每个字限时20秒,不可看邻座同学的答案。 A组答案:B组答案:1.BAT (TAB) 2.LEMON (MELON) 3.CINERAMA (AMERICAN)1.WHIRL (非字) 2.SLAPSTICK(非字) 3.CINERAMA (AMERICAN)导师先请学生完成第一题,20秒后请完成第一题的同学举手,记录每组举手的同学的数目,较多学生完成的组别胜出一局 导师以同样的流程,请学生完成第二及第三题 (*备注:A组的字词是比较容易完成的,而B组的字词是难以完成的,因此每次大部分A组的同学都会胜出,B组同学会感到较大的压力,并容易感到焦虑和产生负面的自我评价。即使第三题的字词是一样的,B组的同学也会因之前两次负面的经验而影响表现。) 导师可询问B组学生:「刚才你们在比赛时有什么身体反应和想法?」 导师可解释:「同学刚才出现的反应(例如:手心冒汗、心跳加快),就好像我们面对压力时的表现。压力可能源自内在的想法(例如:我做得很慢、我不聪明、很担心不够另一位同学快、想放弃),或是外在的环境(例如:A组同学很快做完、导师赞赏A组同学)。」 「面对压力时,我们的呼吸、心跳会加快(增加血液和氧份),肌肉会绷紧(令自己反应加快),其实是身体协助我们更有效应对突如其来的转变或危险。但若我们产生了负面的想法,便会影响我们应对的表现。」 游戏 「遇压力」游戏便条认识压力 压力的源头 导师可询问学生:「你们平日遇上什么事情会有压力?」 例如: 未能满足父母师长的期望 担心升学的前景 与朋辈/家人相处不融洽 担心未能应付功课、考试 导师展示「青少年的压力 – 生活转变」简报 导师讲解:「这个图表显示一般来说,有一些生活事件会对我们造成较大的压力,例如亲人过身;有一些事件对我们造成的压力则较小,例如结交新朋友、兄弟姐妹姞婚等。如你自己或你身边的人正面对这些转变,不妨多加留意或适当时表达关心,但注意每个人面对这些转变时实际反应会有不同,不可一概而论 。」 压力的好处和坏处 展示「压力与表现关系图」 导师解说:「一个人在压力太少时,可能会感到生活枯燥,缺乏动力,适当的压力则有助我们面对变化和威胁,推动我们向前,但过多的压力却会使人表现失准。」 压力的警号 展示「压力反应图」 导师询问学生:「如何知道自己是否压力过大 」 导师解说:「若身体长期处于作战状态,可能会引致身体、行为、情绪、认知各方面的反应。你要留意这些警号,以便及早处理。警号愈多,就愈需要专业人士协助和辅导。」 产生压力的原因 活动:「一个考试,两种心情」 导师举出以下例子带领同学讨论:「同学A和B明天要考试,同学A极度紧张和害怕,同学B只有少许紧张,为甚么他们会有不同的反应 」 导师询问学生:「你们猜一猜同学A对考试有什么看法,又猜一猜同学B对考试有什么看法。」 导师带领学生指出同学A和B对考试有不同想法。 (同学A的想法—考试一定会很难,无论如何温习,都有可能不合格; 考试考不好,就没有前途。 同学B的想法—我尝试尽力温习,很大机会考到理想成绩,即使一次考得不好,也不是世界末日。) 导师指出:「原来遇上同一事件(考试) ,不同想法会带来不同的行为、情绪和身体反应,亦带来不同程度的压力。」 导师总结:「压力并非来自事物和处境本身。事物和处境会否对个人构成压力,视乎我们如何看待和处理这些问题和处境。」 讲解 讲解 讲解及讨论 讲解及讨论 「青少年的压力 – 生活转变」简报 「压力与表现关系图」简报 「压力反应图」让学生认识应对压力的方法导师鼓励学生寻求正面应对压力的方法 压力管理三步曲 做法: 1. 「停一停 」 - 叫停负面思想 - 放松身体,如深呼吸,喝杯水 2. 「问一问 」 - 自我反问,增加新观点,建立正向思维 3. 「做一做 」 - 从事令自己放松或开心的活动,分散注意力,提升正面情绪 导师解说: 「面对压力时,会容易出现一些负面的想法,很多受情绪困扰的人士,都倾向把事情的真实性扭曲,增加了压力感,作出错误判断,然后根据这些不合理的判断产生负面的情绪和行动。」 「例如同学A认为考试成绩不好是世界末日,其实是『谂多左、谂大左』(想得太多、想得太夸张),抽身想想,其实社会上有无数成功的人士学历都不高,每个人有不同长处和出路 。因此,当我们脑中出现负面思想或情绪状态时, 第一步必先叫停自己这些想法 第二,反问自己的负面思想是否「谂多左、谂大左」 (想得太多、想得太夸张) 第三,做一些令自己开心、放松的小行动,帮助自己分散注意力,离开负面的想法 (例子可见「参考资料」) 「在情绪低落的日子,亦可多安排时间做一些自己喜爱的减压活动」 导师与学生分析常见的负面思想: 非黑即白 - 如「我一定要拿100分,别人才会喜欢我。 」 将事情灾难化 - 如「今次考试成绩差,将来就会无成就。」 以偏概全 - 如「我成绩差,所以我是失败者。」 导师鼓励学生反问自己: 问证据 —是否有证据支持这想法 有相反的证据吗 问其他可能—有其他可能的原因吗 问其他角度—其他朋友遇上这样的事,会跟自己有同样的想法吗 问结果—即使结果真是最坏可以怎样? 导师引导学生扭转负面思想: 非黑即白 - 如「我未必需要拿100分,别人才会喜欢我。」 将事情灾难化 - 如「就算今次考试成绩差,我仍可以有不同的出路。」 以偏概全 -如「我虽然成绩不好,不过还有其他强项可以好好运用。」 导师总结:「调节了想法,心情也会好一点,便有力量去想解决方法,若受不符合现实的想法影响,较大机会作出错误的判断。当有同学向你倾诉时,你也可用这些问题开解他/她,协助他/她跳出负面思想。」 活动:「正向思维工作纸」 导师派发工作纸,分析例题1、2 导师可先从常见的负面角度出发,再尝试从正向思维的角度讨论,探讨不同的思维方式会引致怎样的情绪和行动 导师请学生完成题目3及4 (可以个人或小组协作形式进行) ,引导学生写出正向思维想法 导师可选用其他日常生活情况作活动 导师必须强调改变自己负面想法的重要性 多用正面说话自我提醒 导师解说:「此外,为抗衡负面想法,同学平日可多留意适合自己的正面说话,甚至可把这些说话放在自己经常看到的位置,例如桌面、笔袋等,甚至可把自己最受用的金句写上Facebook/WhatsApp status,当负面情绪出现时,看看这些金句,有助你重拾正面、积极的思想及提升正面情绪。」 导师鼓励学生以正面的说话自我提醒,如: 除了学业成就,人生还有很多重要的事情。 积极面对,出路总比困难多。 每个人有不同的长处和兴趣,我有很多可以选择的出路。 其他例子可见「参考资料」 导师分享:「送这个金句给大家:『山不转,路转; 路不转,人转;人不转,心转。』,或许你不能控制某些事情的发生,但你可选择用怎样的心态面对。」 讲解 讲解 完成工作纸 讲解 「参考资料」 「正向思维工作纸」及简报 「参考资料」让学生认识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导师引导学生明白生命中会经歴顺境或逆境,人生尝到不同的心情,都能锻练我们,丰盛我们的人生,叫我们茁壮成长。 活动:「品味人生」 导师与学生作出分享 人生中感到甜蜜/开心的事 人生中感到心酸/伤心的事 人生中感到痛苦/难过的事 人生中感到艰辛/辛劳的事 导师可播放励志歌曲/《希望在明天》API 导师总结: 「人生总有高潮低潮,喜怒哀乐往往陪伴着我们生活和成长。无论事情是顺利是困难,都像下雨天一样总会过去,之后就会天晴。」 「人生每一样经历,包括困难、逆境,都在丰富我们的生命,增添生命色彩,令我们成长。」 「倘若同学遇到挫折,要在危机中冷静应对,积极寻求解决方法、找人商量和倾诉。」 「『经一事,长一智』,我们要正面去善用生命中不同的学习机会。」 (取材自: 马学骏 ( 2011)生命行者 -「生命教育」教材套:无国界社工) 导师分享让学生了解在遇上难题时的求助途径导师指出:「大家在感到压力时,可尝试用刚才的方法协助自己,减少压力对生活的影响,并保持正面、积极的思想,维持心理健康。」 「若情绪受困扰,找同学倾谈;若情况仍然未有改善,请找老师、学校的社工或心理学家寻求协助。」 「若你发现身边同学有持续的情绪困扰,除给予关心及支持外,亦可鼓励他/她寻求老师、学校的社工或心理学家协助。」 导师派发「社区资源单张」 导师总结:「当我们遇到压力时,可以有不同方法减轻压力。首先,运用正向思维,多以正面的观点与角度去分析事情,避免以单一、负面的想法看问题。另外,也可以培养健康生活模式,并多做松弛身心的减压活动。」 导师派发每位学生一张「减压小卡片」工作纸,请学生填上适合自己的减压方法。 导师解释:「这张小卡片可放在自己银包或笔袋中。如同学察觉自己受压力时,可把小卡片拿出来,提醒自己有方法减压。」 (*备注:有需要可让学生参考「参考资料」填写工作纸) 导师最后总结及鼓励学生: 调节期望,接纳和肯定自我 坦诚沟通,倾诉忧虑,分享感受 寻求家人、朋友、师长的意见及支援 讲解 完成工作纸 「社区资源」单张 「减压小卡片」工作纸 「参考资料」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