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中考锁分】中考道德与法治一轮 复习学案(全国版)八上第二单元遵守社会规则(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3中考锁分】中考道德与法治一轮 复习学案(全国版)八上第二单元遵守社会规则(含解析)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3中考锁分】中考道德与法治一轮 复习学案(全国版)
八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遵守社会规则
【知识框架】
【课标要求】
【命题方向】
1.社会秩序的重要性
2.社会规则对于社会秩序的重要性
3.自由与规则的关系
4.如何自觉遵守规则
5.我们应该如何维护和改进规则
6.为什么要尊重他人
7.如何做到尊重他人
8.为什么要待人礼为先
9.如何做一个文明有礼的人
10.诚信有什么重要意义
11.违法行为的分类
12.犯罪含义及基本特征是什么
13.刑罚的含义及分类
14.犯罪含义及基本特征是什么
15.刑罚的含义及种类
16.诉讼的含义和地位、分类
【金句速记】
1.社会秩序是社会生活的一种有序化状态。
2.社会规则是人们为了维护有秩序的社会环境,在逐渐达成默契与共识的基础上形成的。
3.遵守规则需要他律和自律。
4.尊重他人是一个人内在修养的外在表现。
5.礼体现一个人的尊重、谦让、与人为善等良好品质。
6.文明有礼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前提。
7.诚信是一个人安身立命之本。
8.最刚性的社会规则是:法律
9.人们行为的底线是:不违法
10.遵章守法是社会和谐的保证。
11.犯罪是我们成长道路上最凶险的陷阱。
12.诉讼是处理纠纷、应对侵害最正规、最权威的手段,是维护合法权益的最后屏障。
【考点精讲】
1.社会规则的含义、种类、作用。
①含义:社会规则是人们为了维护有秩序的社会环境,在逐渐达成默契与共识的基础上形成的。
②种类:道德、纪律、法律等。
③作用:(社会规则和社会秩序的关系:)
社会规则明确社会秩序的内容。 社会规则保障社会秩序的实现。
2.怎样自觉遵守规则?
(1)遵守规则需要他律和自律。
(2)遵守社会规则,需要我们发自内心地敬畏规则。将规则作为自己行动的准绳。
3.怎样维护规则?
一方面要从自己做起,自觉遵守规则。
另一方面,要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提醒、监督、帮助他人遵守规则。
3.我们为什么要积极改进规则?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迁,一些原来没有的规则,需要制定;一些原有的规则失去了存在的合理性,需要废除;一些原有的规则不能完全适应实际生活的变化,需要加以调整和完善。
4.尊重他人的重要性。
(1)个人:受到他人尊重会产生良好的心理体验。
(2)社会:尊重使社会生活和谐融洽。
5.怎样尊重他人?(怎样做到尊重从我做起?)
(1)积极关注、重视他人。(2)平等对待他人。(3)学会换位思考。(4)学会欣赏他人。
6.文明有礼的重要性、要求。
(1)文明有礼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前提。
(2)文明有礼促进社会和谐。
(3)文明有礼体现国家形象。
7.怎样做文明有礼的人?
(1)要态度谦和,用语文明。
(2)要仪表整洁、举止端庄。
(3)需要在在社会生活中不断学习、观察、思考和践行。
8.诚信的重要性:
①诚信是一个人安身立命之本。
②诚信是企业的无形资产。
③诚信促进社会文明、国家兴旺。
9.怎样践行诚信?(怎样做一个诚信的人?)
①树立诚信意识。 ②运用诚信智慧。 ③珍惜个人诚信记录。
10.违法行为的含义、种类:
含义:违法行为指出于过错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危害社会的行为。
种类: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
违法行为 违反的法律 承担的法律责任 对社会的危害程度
一般违法行为 民事违法行为 民法 民事责任 较轻
行政违法行为 行政法 行政处分或 行政处罚 较轻
刑事违法行为 刑法 刑罚处罚 最严重
11.遵章守法的原因、要求:
(1)原因:遵章守法是社会和谐的保证。
(2)要求:①我们要认识一般违法行为的危害,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
②在社会生活中,要分清是非,增强守法观念,严格遵守治安管理的法律规定。
③在社会交往中,要依法从事民事活动,积极防范民生侵权行为和合同违法行为。
12.犯罪的含义、基本特征:
(1)含义:犯罪是一种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刑法、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
(2)基本特征:严重社会危害性、 刑事违法性、 应受刑罚处罚性。
13.刑罚的含义、种类:
含义:刑罚又称刑事处罚、刑事处分,是指审判机关依法对犯罪分子适用的最严厉的强制性法律制裁方法。
种类:刑罚分为主刑和附加刑两大类。
14.如何加强自我防范?
(1)我们要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
(2)预防犯罪,需要我们杜绝不良行为。
(3)我们要增强法制观念、依法自律,自觉遵纪守法。我们要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习气,防患于未然。
15.提供法律服务和救助的机构有哪些?
①法律服务所 ②、律师事务所 ③、公证处 ④、法律援助中心。
16.诉讼的含义、地位、类型:
(1)含义:诉讼是人民法院在诉讼当事人参与下,依照法定程序解决纠纷和冲突的活动。
(2)途径:诉讼是处理纠纷、应对侵害最正规、最权威的手段,是维护合法权益的最后屏障。
(3)类型:民事诉讼、行政诉讼、行使诉讼。
【链接中考】
1. (2022,益阳)“放学后,路上要注意安全,过马路要走人行横道。乘坐公共汽车要排队等候,上车后不抢座、不打闹,做到文明乘车。”以上九年级某班“文明礼仪篇”的内容之一,制定“文明礼仪篇”因为( )
①社会规则是人们享有自由的保障 ②规则是一成不变的
③集体的建设需要自主建设、自我管理 ④文明有礼促进社会和谐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 (2022,德阳) 2021年10月6日,罗某平在网上发布侮辱抗美援朝志愿军英烈的违法言论,造成恶劣影响。今年5月5日,罗某平被人民法院以“侵害英雄烈士名誉、荣誉罪” 判处有期徒刑七个月并承担在媒体上公开赔礼道歉等民事责任。该案例告诉我们( )
①在网络上发表无事实依据的观点将受到法律制裁
②网络不是法外之地,英雄烈士名誉荣誉不容诋毁
③要严格规范网络行为,不在网上发表自己的观点
④要自觉遵守道德和法律,做负责任的网络参与者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 (2022,遂宁)近年来,“开门立法” 已经成为全国人大的种常态。普通公众如何参与立法工作,民意如何走进全国人大 在未成年人保护法的修订过程中,上海华东政法大学附属中学对二次审议稿提出建议,其中一条被采纳。这说明( )
①全体中学生必须积极履行参与立法的义务
②随着社会发展和生活变迁,规则需要改进
③保护未成年人只是全国人大常委会的职责
④要参与规则的改进与完善,积极建言献策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 (2022,自贡模拟)“自由是做法律所许可的一切事情的权利,如果一个公民能够做法律禁止的事情,他就不再有自由了,因为其他人也同样会有这个权利。”这说明( )
①我们要积极参与改进规则
②社会规则划定了自由的边界
③社会规则是人们享有自由的保障
④任何人违反社会规则都应当受到法律的制裁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5. (2022,岳阳)近年来,岳阳市人民政府深化“信用岳阳”建设,健全完善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制度,提高诚信违法成本,法治岳阳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下列解读正确的是( )
①诚信建设,能增强公民的守法意识
②一切失信行为都会受到法律的严厉制裁
③诚信守则既需要自律,也需要他律
④“信用岳阳”建设有助于净化社会风气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6. (2022,张家界)尊重是维系良好人际关系的前提,是文明社会的重要特征。关于尊重他人,以下同学的做法错误的是( )
A.小朱是班上的热心肠,对同学们的请求总能给予热情的帮助
B.小刘有很多朋友,因为他善于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大家愿意和他做朋友
C.小罗是班长,当有同学给别人起侮辱性绰号时,她总会站出来制止
D .小周在学校听老师的话,但回到家中就是家里的“小皇帝”,对家人总是大喊大叫
7.(2022,湖南)荀子日:“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这告诉我们文明的重要性是( )
①文明有礼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前提
②文明有礼促进国家和谐
③文明有礼体现国家形象
④文明有礼主要表现为语言文明、仪表端庄、举止文明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8.(2022,山东)疫情防控期间,某地农贸市场的一-些蔬菜摊点自发推出“无人售卖模式:摊主给蔬菜标好价格后离开,顾客自行留下买菜钱或扫码付款。“无人售卖”模式需要顾客( )
A .弘扬诚信文化,构建个人诚信体系和社会信用体系
B .树立诚信意识,真诚待人,做老实人,办老实事
C .营造"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的社会氛围
D .完善惩戒机制,让守信者处处受益,失信者处处受限
9.(2022,湖北)请人指导,要说“赐教”;麻烦别人,要说“打扰”。这些用语启示我们生活中要( )
A .谦虚谨慎 B .信守承诺 C .关爱他人 D.礼貌待人
10.(2022,四川)宜宾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于2022年4月发布《关于开展宜宾市主城区交通秩序提升整治行动的通告》,重 点整治酒驾、乱停乱放、 闯红灯、摩托车驾乘人员不佩戴安全头盔等违法行为,对违反本通告的,由公安机关依照有关法律法规予以处理。此举旨在( )
①处罚交通违法行为,收取罚金
②整治道路交通乱象,缓解交通拥堵
③有效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发生
④促使公民增强安全意识,养成交通文明习惯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1.(2022,贵州)12岁的学生肖某原本是一位品学兼优的好学生,结识了社会上一群游手好闲的“朋友”后,他无心学习, 经常旷课、打骂同学受到学校纪律处分,甚至因偷窃财物被公安机关拘留。但他没有接受教训仍不思悔改,为了搞到钱去网吧玩游戏,伙同两个“朋友拦路抢劫,最终因抢劫罪被判刑。从肖某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案例中警示我们( )
①因为年龄小,违法犯罪不要紧
②凡是违法行为都要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
③预防违法犯罪,需要 我们杜绝不良行为
④增强法治观念,自觉遵纪守法,依法自律,防患于未然
A.①② B .②③ C.③④. D.①④
12.(2022,黑龙江)孙某潜入某商场盗窃被抓,被人民法院依法判处有期徒刑五年。孙某的行为( )
①触犯了刑法 ②受到了刑罚处罚
③属于一般违法行为 ④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3.(2022,贵州)2022年5月8日,北京市公安局张郭庄派出所接到社区工作人员反映,辖区内一名居家隔离人员吴某私自外出。经民警调查,采取翻墙方式外出溜达的事实供认不讳。公安机关依法对吴某作出拘留的处罚。吴某的行为属于( )
A.民事违法行为 B .刑事违法行为 C .行政违法行为 D .严重违法行为
14. (2022.宿迁)网络热词“吃瓜”, 用来比喻以事不关己的态度讨论八卦丑闻、围观个人隐私的行为。“吃瓜” 某种程度上有助于引发公共讨论,带来不同意见表达。但一段时间以来,“吃瓜” 跑偏,谣言滋生,大量低俗、虚假信息充斥网络,给网络空同治理带来新困扰。
有些“吃瓜群众”跟着媒体,沉迷“吃瓜”不能自拔,误学习、耽误工作……在一些未知真相的“吃瓜”事件中,部分网民热衷于声讨,而非求证,甚至拒绝相信澄清。
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 )通过网络表达意见,体现公民享有何种自由权利
(2)“吃瓜” 行为对你参与网络生活有何启示
15. (2022.株洲)材料一: 2021年10月23日,由于攸县在集中隔离人员中发现一例无症状感染者,我市发布疫情防控紧急通告,要求全市居民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倡导做好个人健康防护,科学规范佩戴口罩,保持安全社交距离,不扎堆、不聚集、勤洗手、常通风、少聚集、用公筷。出入医疗机构、车站、商场、超市、电影院、景区等公共场所时积极配合测体温、查验健康码和行程码、一米线等防疫规定。
材料二: 2021年12月15日,由于国内疫情形势依然严峻,我市疾控中心发布紧急提示,近14天以来有国内中高风险地区所在地市旅居史以及健康码为“红码"和“黄码”的在株人员,请第一时间主动向所在社区(村)、工作单位或所住酒店报备、配合落实相关防疫措施。瞒报行程信息(尤其是重点涉疫地区旅居史)、隐瞒与确诊病例或疑似病例密切接触史、不配合落实防疫措施的行为属违法行为,将承担法律责任。
(1 )根据材料一,从自由与规则不可分的角度,说一说,你对“全市居民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的认识。
参考答案
1.[知识点]社会规则的内涵、意义,自由与规则的关系
[答案] C
[解析] [分析] ①③④正确 ,题文中,制定”文明礼仪篇”是因为社会规则是人们享有自由的保障,文明有礼促进社会和谐,也说明了集体的建设需要自主建设、自我管理;②错误,规则不是一成不变的;
故答案为: C。
[点评]本题以材料为载体,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涉及的知识点有规则和秩序、文明有礼等。认真审题,把握规则和秩序、文明有礼等知识点,依据题文信息,对照选项分析选择即可。
2.[知识点]自觉遵守规则
[答案] C
[解析]
[分析]题文中的案例告诉我们网络不是法外之地,我们应增强法律意识和道德观念,自觉遵守道德和法律,做负责任的网络参与者;网络不是法外之地,英雄烈士名誉荣誉不容诋毁,要提高媒介素养,在网上传播正能量,做到不造谣、不传谣、不信谣,故②④正确,符合题意;
①错误,只有触犯了法律才受到法律制裁;
③错误,忽视了网络的积极作用;
故答案为: C.
[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遵守网络规则。通过网络表达意愿,行使话语权的前提是自觉遵守网络规则,依法行使权利。
3.[知识点]维护和改进规则
[答案] C
[解析]
[分析]根据所学,规则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迁, 一些原来没有的规则,需要制定,一些原有的规则失去了存在合理性,需要废除,一些原有的原则不能完全适应实际生活的变化。 在未成年 人保护法的修订过程中,上海华东政法大学附属中学对二次审议稿提出建议,其中一条被采纳。这说明随着社会发展和生活变迁,规则需要改进,我们要积极参与规则的的改进和完善,积极为新规则的形成建言献策,使之更加符合人民的利益和社会发展的要求。所以②④符合题意,正确。
①错误,中学生没有参与立法的义务。
③错误,保护未成年人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故答案为: C。
[点评]本题考查对规则的改进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本题根据所学知识,分析题肢选项,结合排除法可以选出正确的答案。
4.[知识点]自由与规则的关系
[答案] B
[解析]
[分析]题文材料说明了法治既规范自由又保障自由,社会规则划定了自由的边界,社会规则是人们享有自由的保障,故②③正确;
①排除,材料未体现此内容;
④错误,任何人违反法律规则都应当受到法律的制裁;
故答案为: B.
[点评]本题考查规则与自由的关系。社会规则划定了自由的边界。自由不是随心所欲,它受到道德、纪律、法律等社会规则的约束。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社会规则是人们享有自由的保障,人们建立规则的目的不是为了限制自由,而是保证每个人不越过自由的边界,促进社会有序运行。
5.[知识点]诚信
[答案] B
[解析] [分析] 根据所学,诚信是一个人安身立命之本,是我们融入社会的“通行证”, 诚信促进社会文明、国家兴旺。岳阳市人民政府深化“信用岳阳”建设能增强公民的守法意识,有助于净化社会风气。岳阳市人民政府健 全完善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制度,提高诚信违法成本,这启示我们,诚信守则既需要自律,也需要他律,所以①③④符合题意,正确。
②观点太绝对,违法行为才受法律的制裁。
故答案为: B.
[点评]本题考查对诚信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诚信就是诚实、守信和信任。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要树立诚信意识,珍惜个人的诚信记录,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营造社会诚信环境,努力促进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
6.[知识点]尊重他人
[答案] D
[解析] [分析] 依据题文的表述,尊重是维系良好人际关系的前提,是文明社会的重要特征。ABC都是尊重他人的表现,但不符合题意;
D错误,小周在家里的表现,没有做到尊重他人,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尊重他人。尊重他人是一个人有修养的表现,尊重他人是自尊的需要,也是自我完善的需要。仔细读题,在理解尊重他人的基础上,做出符合题意的选择。
7.[知识点]文明有礼的重要意义
[答案] A
[详解]本题考查文明有礼的重要性。
①②③:“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说明文明有礼对个人、社会、国家有重要意义,文明有礼体现国家形象,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前提,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故①②③符合题意;
④:“文明有礼主要表现为语言文明、仪表端庄、举止文明”属于文明礼貌的主要表现,不是意义,故④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A。
8.[知识点]践行诚信的要求
[答案] B
[详解]本题考查诚信的相关知识。
B:“无人售卖模式需要顾客树立诚信意识,真诚待人,做老实人,办老实事,B正确;
ACD:需要政府构建个人诚信体系和社会信用体系,营造“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的社会氛围,完善惩戒机制,让守信者处处受益,失信者处处受限,这些不是公民的角度,所以ACD错误;
故本题选B。
9.[知识点]做文明有礼人的要求
[答案] D
[详解]本题考查文明有礼。
ABCD:依据教材知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用语文明,礼貌待人,比如请人指导,要说“赐教”;麻烦别人,要说“打扰”,故ABC不符合题意; D说法正确;
故本题选D。
10.[知识点]法律的作用,刑罚的定义和种类
[答案] D
[详解]本题考查法律的作用的知识。
①:处罚交通违法行为属于行政处罚,罚金是刑事处罚,①说法错误;
②③④:宜宾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开展宜宾市主城区交通秩序提升整治行动,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处理相关违法行为,有助于整治道路交通乱象、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进一步增强公民安全意识,②③④说法正确;
故本题选D。
11.[知识点]预防犯罪的要求
[答案] C
[详解]该题考查预防犯罪。
③④: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从肖某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案例中警示我们预防违法犯罪,需要我们杜绝不良行为;增强法治观念,自觉遵纪守法,依法自律,防患于未然;③④符合题意;
①:错误,年龄小也不能违法犯罪;
②:错误,凡是违法行为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故本题选C。
12.[知识点]犯罪的定义和基本特征
[答案] B
[详解]本题考查犯罪。
①②④:依据教材知识,孙某被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表明孙某的行为触犯了刑法,受到了刑罚处罚,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故①②④说法正确;
③:孙某的行为属于严重违法行为,故③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B。
13.[知识点]违法行为的含义及其分类
[答案] C
[详解]本题考查违法行为及类别。
ABCD:违法行为根据违反的法律,可分为行政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要承担行政责任,民事违法行为要承担民事责任,刑事违法行为要承担刑事责任。题文中,吴某的行为触犯了行政管理法规,属于行政违法行为(一般违法行为) ; 吴某的行为不属于刑事违法行为(严重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为,故C说法符合题意, ABD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本题选C。
14.(1)[答案]言论自由。
(2)[答案]①学会 “信息节食”; ②学会辨析网络信息,恪守道德遵守法律。
[知识点]合理利用网络,政治自由权
[解析] [分析] (1) 根据所学,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和结社会的政治自由,通过网络表达意见,体现公民享有言论自由。
(2) “吃瓜”行为是没有理性参与网络生活的行为,这启示我们,参与网络生活要学会“信息节食” ;辨析网络信息,恪守道德、遵守法律等,据此回答即可。
[点评]本题考查对政治自由和合理利用网络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主要考查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值一般。
15.(1)[答案]①社会规则划定 了自由的边界。自由不是随心所欲,它受到道德纪律、法律等社会规则的约束。②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社会规则是人们享有自由的保障,人们建立规则的目的不是为了限制自由,而是保证每个人不越过自由的边界,促进社会有序运行。
(2)结合材料二,谈一谈,公民应该如何履行法定义务
[答案]①法定义务是由我国宪法和法律规定的,賄强制性,自觉履行法定义务,是公民不可推卸的责任。②我们依法履行公民义务,法律要求做的必须做。③我们依法履行公民义务,法律禁止做的坚决不做。
[知识点]自由与规则的关系,履行法定义务
[解析]
[分析] (1)根据题意要求,本题可以从社会规则划定了自由的边界。社会规则是人们享有自由的保障两方面具分析回答即可。
(2 )根据所学,本题可以从法定义务是由我国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具有强制性,我们依法履行公民义务,法律要求做的必须做,法律禁止做的坚决不做等方面具体分析回答即可。
[点评]本题考查对规则与自由的关系,履行法定义务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主要考查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难度值一般。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