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 丰富的社会生活 复习学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一课 丰富的社会生活 复习学案(含答案)

资源简介

第一课 丰富的社会生活复习学案2022-2023学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考点梳理提升练习
第一课 丰富的社会生活
第一框 我与社会
一、必背知识点:
1、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
2、社会关系分为血缘关系、地缘关系、业缘关系。
二、基础问题:
1.走进社会生活,感受社会生活对中学生的成长有什么重要意义?
①人的成长离不开社会,投身于社会的过程也是我们走向成熟的过程。
②我们对社会生活的感受越来越丰富,认识越来越深刻。
③我们会更加关注社区治理,并献计献策。
④我们会更加关心国家发展,或为之自豪,或准备为之分忧。
2.怎样理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①我们都是社会的一员,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
②每个人都是社会这张“大网”上的一个“结点”。
③个人身份是通过社会关系来确定的,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
④从社会关系建立的基础,我们可以将社会关系分为血缘关系、地缘关系、业缘关系。
第二框 在社会中成长
一、必背知识点:
1、每个人都从社会中获得物质支持和精神滋养。
二、基础问题:
1.为什么人的成长离不开社会?
①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我们需要通过社会的关爱,使自己逐步成长为一名合格的社会成员。
②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每个人都从社会中获得物质支持和精神滋养。
2.怎样理解“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
通过父母的抚育、与同伴交往、老师的教诲、社会的关爱等,我们的知识技能不断丰富、语言表达能力不断提高、规则意识不断增强、价值观念日渐养成,我们逐步成长为一名合格的社会成员。
3.青少年为什么要养成亲社会行为?或:为什么要积极参与志愿者等社会公益活动?(重点掌握)
①青少年处于走向社会的关键时期,我们应该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关注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养成亲社会行为。
②亲社会行为有利于我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塑造健康的人格,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获得他人与社会的接纳与认可。
③我们只有主动关心社会,积极融入社会,奉献社会,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4.怎样养成亲社会行为?(重点掌握)
①以热心公益的先进人物为榜样,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关注、了解、服务社会,养成亲社会行为。
②积极参与人际交往和社会实践,在良好的社会大环境中学习模仿,并形成良好的亲社会行为。
③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在观察、参与的社会实践过程中提高社会责任感,习得亲社会行为。
④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遵守社会规则和习俗,热心帮助他人,想他人之所想,急他人之所急。
5.为什么要参与社会、融入社会?
①参与社会的过程,既是体验社会生活的过程,也是在实践中发展和成就自己的过程。
②我们只有主动关心社会,积极融入社会,奉献社会,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一丶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面的字母填在括号中。)
1. 八年级的小新到北京参观游览,他参观了国家博物馆、长城、故宫,还观看了天安门的升国旗仪式,在北京的参观游览让小新感受到身为中国人的自豪。这说明了( )
①我们的社会生活丰富多彩 ②我们对社会的感受都是美好的
③只有参观游览才能了解社会 ④社会生活是我们成长的大课堂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2. “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习近平总书记的这句话既阐明了中国梦的核心价值,也指明了中国梦的动力源泉。从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来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小志:“个人的生存和发展完全靠自己。”
②小新:“一个人有远大的理想,就会给社会的发展注入动力。”
③小武:“社会的发展需要每个人积极参与。”
④小贤:“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
A.①④ B.②④ C.③④ D.②③
3. 社会由个人组成,但不是个人的机械相加,而是由无数个人结成一定社会关系构成的有机整体。社会发展离不开人的发展,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具体体现在( )
①人在生产、生活和交往过程中逐渐形成了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
②每个人都是社会这张“大网”上的一个“结点”
③简单的社会关系构成了人类赖以生存的社会
④人与人的关系都是社会关系网上的线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4. 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小林自愿担当志愿者,在隔离点为疑似病患测量体温,在方舱医院隔离区为患者送餐、打扫卫生……小林和患者之间的关系属于( )
A. 血缘关系B. 地缘关系C. 业缘关系 D. 法律关系
5. “一个人像一块砖砌在大礼堂的墙里,是谁也动不得的;但是丢在路上,挡人走路是要被人一脚踢开的。”“花在树则生,离枝则死;鸟在林则乐,离群则悲。”这两句话共同蕴含的道理是( )
A. 社会的全面进步与每个人的全面发展密不可分B. 个人离不开社会
C. 个人比社会重要D. 社会离不开个人
6. 2022年4月2日是第15个“世界自闭症关注日”。对自闭症患者进行合适的干预和治疗可以大大改善他们的症状。从人与社会的角度来看,患自闭症的危害有( )
①不能建立起正常的人际关系
②交往范围狭窄
③能排除外界干扰,发展自己的潜能
④无法独立适应社会生活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7. 亲社会行为是在人的社会化过程中逐步养成的,是有益于他人又能促进双方交往关系协调的行为。我们要养成亲社会行为,其原因是( )
①亲社会行为在人际交往和社会实践中养成,要积极投身社会实践
②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每个人都与社会方方面面发生联系
③亲社会行为有利于塑造健康人格,获得他人和社会的接纳和认可
④亲社会行为要求我们遵守社会规则和习俗,热心关怀和帮助他人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8.2021年3月24日,湘西自治州教育和体育局等11个部门发布了《关于推进湘西自治州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实施意见》。研学旅行作为学校教育和校外教育衔接的有效途径,有助于同学们拓宽视野,丰富知识,提升实践能力,加深与自然和文化的亲近感。这表明( )
①个人的成长离不开社会 ②中学生要奉献集体、服务社会
③集体的力量是强大的 ④亲社会行为在社会实践中养成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9. 人的成长离不开社会,以下同学的行为不属于积极融入社会的是( )
A. 小乐陪爷爷看“兰州鼓子”的非遗演出
B. 小美与同学走上街头宣传环保
C. 小玉拒绝与他人交往,总是独自在家
D. 小海周末在科技馆当志愿讲解员
10.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置身于前所未有的广阔天地,你想对同学们说( )
①社会生活绚丽多彩,要积极参与社会生活
②社会生活的体验越丰富,学习成绩就会越好
③要关心国家、社会的发展,多参加有益的社会活动
④社会与我无关,专心学习才是正事
A.③④ B.①② C.①③ D.②④
11. 随着“人人公益”理念的深入人心,公益活动中涌现出越来越多的“95后”“00后”。他们积极参与社会问题的解决,尝试通过参与公益项目或公益活动来反哺、认识社会,他们被称为“公益少年”。关于做公益,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可以开阔眼界,拓宽自己的知识面
B. 可以收获帮助他人的快乐,更好地实现自身价值
C. 可以增加生活体验,更多元地认识社会
D. 可以吸引众多关注的目光,获得一时的满足感
12. 洪水无情人有情。在郑州市管城回族区仁寿里社区志愿者队伍里,有一个特殊的志愿者。小小的个子,稚嫩的脸庞,涨红的小脸在烈日中闪光,稚嫩的身躯在飞扬的尘土中奔忙。他就是管城回族区港湾路小学的高锦轩。高锦轩为辖区居民发放84消毒液,同时认真讲解消毒液的使用方法和各种注意事项,为辖区居民带去一份安定。高锦轩的行为告诉我们,培养亲社会行为应( )
①关注社会变化和身边人的需要,积极参与社会实践
②牺牲个人利益,参加社会治理,时刻关爱他人
③与人为善,解人之难,积极参与社会公益行动
④真心帮助他人,传承中华传统美德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3. 某中学的学生们积极参加“做好垃圾分类投放”公益活动,他们不辞辛劳,到社区宣传垃圾分类的意义,帮助居民掌握垃圾分类的方法,增强了居民的环保意识,也提高了自己的沟通能力。这说明( )
A. 参加公益活动只能走进社区
B. 志愿者们承担社会责任后没有任何收获
C. 参加志愿活动就是为了获得他人的赞许
D. 志愿者们奉献社会,自身能力也得以提升
14. 近年来,广东省各中学纷纷组织学生前往革命历史纪念馆、校外实践基地等地方开展研学旅行活动,这有利于学生( )
①走进和适应社会生活
②在实践中学习和研究
③将书本知识与生活经验相融合
④克服和超越学习上的一切障碍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5. “我承诺:尽己所能,不计报酬,帮助他人,服务社会。践行志愿精神,传播先进文化,为建设团结互助、平等友爱、共同前进的美好社会贡献力量。”从青年志愿者的誓词中,我们得到的启示有( )
①建设美好社会主要靠志愿者
②践行志愿精神就不能追求个人利益
③在社会生活中要学会团结互助
④帮助他人、服务社会是亲社会行为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6..随着我们年龄的增长、能力的提高,在社会中我们( )
①不再关心国家发展 
②对社会生活的感受越来越丰富,认识越来越深刻 
③会更加关注社区治理,并献计献策 
④会与越来越多的人打交道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17..我们生活在一个高速发展的社会,不断有新的名词、新的事物出现,比如:直播、闪送、创客、移动支付、网约车……这些新名词、新事物的出现说明了( )
A.我国已进入发达国家的行列   B.国家政治法律制度发生变化
C.我们的社会生活日益丰富多彩  D.我国已经实现全民共同富裕
18.下列诗句中与积极参与社会生活不符的是( )
A.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B.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
C.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D.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19.社会化是个体在特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中,学习和掌握知识、技能、语言、规范、价值观等社会行为方式和人格特征,适应社会并积极作用于社会、创造新文化的过程。每个人只有在社会中成长,逐渐社会化,才能( )
①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 ②真正成长和发展起来 ③真正实现由“生物的我”向“社会的我”的转变 ④失去与他人的交往机会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20.明代学者顾宪成曾写过一副对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这副对联告诉我们( )
A.努力学习就是关爱社会  B.要关心社会发展,关注国家大事
C.关心国家才是亲社会的表现  D.个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
二、非选择题
2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2021年7月,河南全境遭遇特大暴雨,尤其是省会郑州,损失惨重。郑州的灾情,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多地救援力量紧急集合驰援河南,共同执行抗洪抢险任务。灾难面前涌现出了很多平凡的英雄,有不顾个人安危,冲入水中救助受灾人员的群众;有紧急开放50 家分店供群众避险的民宿老板;有在地铁上组织疏散,让老人、孩子、妇女先走的男同胞……这种普通大众之间的友爱互助,让人感到温暖。
(1)这些平凡的英雄身上体现了哪些亲社会行为?(4分)
(2)我们青少年学生应该如何向这些平凡的英雄学习,养成亲社会行为?(6分)
2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让我们感动的逆行者,除了医护人员,还有一群默默奉献的志愿者。危难时刻,他们挺身而出,在医院、社区、街头巷尾提供各种服务。这些凡人善举的微光汇聚,给人们带来温暖,带来力量。“中国之声”特别策划《我是志愿者》推出《“00后”的担当》,其中讲述了刘家睿的志愿故事:刘家睿是武汉市蔡甸区汉阳一中的高三学生,在人生的重要关口——高考来临之际,为了帮助封闭住宅小区的居民,他当起了社区志愿者,利用课余时间,为小区的居民服务,赢得人们的称赞。
(1)作为高三学生,刘家睿这样做值得吗?为什么?(8分)
(2)向刘家睿学习,你可以怎么做?(6分)
23. 某校八年级道德与法治学习小组开展了一次社会探究活动,下面是学习小组成员小乐的暑假日记,据此回答问题。(16分)
日记一:7月6日
今天我带领表弟表妹去参观博物馆,虽然没有大人的陪同,我依然把他们照顾得很好,给他们讲了一些关于古代文物的小故事,他们都听得津津有味。我很有成就感。
日记二:7月25日
今天我应同学们的邀约,一起去乡下劳动,帮助生活不便的老人锄菜园里的草、采摘蔬菜。虽然很累,但是看到丰硕的劳动果实,我感到很快乐。
日记三:8月3日
今天我在小区里参加了关于整改小区绿化的建议会,作为小区的一员,我在大会上提出了关于整改小区绿化的建议,看到叔叔阿姨们赞赏的眼神,我感觉到了自己的责任。
(1)在这三则日记中,小乐分别充当了什么样的身份?他这三种身份分别是通过哪种社会关系确定的?请完成下列表格。(8分)
(2)小乐的日记给了我们哪些启示?(8分)
(1)分享、帮助他人、关心社会发展、服务和奉献社会。(4分)
(2)①亲社会行为在人际交往和社会实践中养成。②我们要主动了解社会,关注社会发展变化,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③我们要遵守社会规则和习俗,热心帮助他人。(每点2分,共6分)
(1)值得,他的行为是亲社会行为。(2分)①他这样做有助于自己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塑造健康的人格,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获得他人和社会的接纳与认可。②他这样做有助于融入社会,倾力奉献社会,实现人生价值。③他参与社会、体验社会生活的过程也是在实践中发展和成就自己的过程。④他的行为可以帮助他人解决困难,促进社会和谐。(每点2分,任答三点即可)
(2)①关注社会发展,养成亲社会行为。②热心帮助他人,想他人之所想,急他人之所急。③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参与志愿者活动,服务社会等。(每点2分,共6分)
(1)(8分)
(2)①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形成了各种社会关系。②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③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④我们的社会生活绚丽多彩。(8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