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导学案年级: 八 科目:道法 主备人:课题 《预防犯罪》课型 新授课 第 18课时(总48课时)单元分析 整个第五课以法律为核心词展开规则,以认识法律—预防犯罪—善用法律为线索来引导学生学习。本框《预防犯罪》则是整个第五课的第二节点,由“了解罪与罚”“加强自我防范”两目展开,引导学生能够判断犯罪行为,能够明辨是非,逐步形成自我控制、约束自己不良行为的能力。教材分析 本框《预防犯罪》则是整个第五课的第二节点,由“了解罪与罚”“加强自我防范”两目展开,引导学生能够判断犯罪行为,能够明辨是非,逐步形成自我控制、约束自己不良行为的能力。学情 分析 学生已经了解了部分法律常识,但依法维权意识仍然比较缺乏,正义感强,但缺少自控能力,通过学习提高自我控制、约束自己不良行为的能力。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刑法与刑罚,认清犯罪特征,知道如何加强自我防范,远离犯罪。 2.能力目标:能够判断犯罪行为,能够明辨是非,逐步形成自我控制、约束自己不良行为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增强法治观念,增强防范意识,杜绝不良行为,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遵纪守法的人。教学重点 杜绝不良行为,从小事做起,依法自律,加强自我防范。教学难点 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刑罚的种类。教学流程 教学内容与师生活动 设计 意图一、情景导入,明确目标 (3分钟) 1.视频播放视频:电影《少年犯》插曲导入。 2.明确评价机制。 3.单元知识树二次导入。 4.明确本课学习目标。 二、学案引领 自主学习(5分钟) 学法指导:请同学们认真阅读教材52-56页内容,做好勾画与批注,结合自己经验完成学案自主学习相关问题。然后小组交流,小组长负责记录本组疑难问题。 1、犯罪的含义?犯罪的特征? 2、刑罚的种类? 3、怎样预防犯罪? 三、学法指导,学习新知(38分钟) 新知学习一:了解罪与罚 1.案例分析 学法指导:请同学们先看案例,然后思考下面的问题,准备展示交流。 案例分析一:(1)我国刑法对四百多种犯罪行为分别规定了刑法。查阅刑法,分析图中行为的性质和应该承担的法律责任。 得出结论:刑法的含义及作用 2. 探究与分享:P53 问题:试对比分析上述行为。 你还能举出类似的例子吗? 得出结论:犯罪的含义及基本特征 思考: 犯罪要承担的后果是是什么? 得出结论:刑罚的含义和种类 新知学习二:加强自我防范 播放视频:《预防未成年人犯罪》 问题:那种认为年龄小与犯罪无关,年龄小犯罪不受处罚的想法对不对?为什么? 得出结论:要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 探究与分享:P55 问题:陈某是怎样走上犯罪道路的? 绘制陈某走上犯罪道路的路线图 分析陈某走上犯罪的原因 娱乐—赌博—犯罪的“三部曲” 问题:他为什么会走上违法之路? 得出结论:预防犯罪,需要我们杜绝不良行为 温水煮青蛙 问题:想一想:这只青蛙为什么会丧生? 展示一些常见的不良诱惑 得出结论: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习气, 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 四、课堂小结,回扣目标(2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完成本课知识树总结。 五、达标检测,巩固新知(5分钟) 学法指导:请同学们在三分钟内认真独立完成本课检测题,然后对照答案小组内对子互相评分,评价交流。 六、陶冶情操,情感升华(2分钟) 通过结束语,激发学生情感。 通过电影插曲导入,激发学生兴趣,导入课题。 通过学生自学—发现问题—小组交流—记录问题。学生带着问题进入新课学习,使学习更有方向和重点 通过对两类行为的对比,得出犯罪和含义并分析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 通过两个具体事例,引导学生明白预防犯罪要从拒绝不良行为开始。 用温水煮青蛙的故事引导学生不良诱惑的危害并学会拒绝不良诱惑。 回顾所学,巩固新知 检测课堂学习效果 使学生情感得到升华板 书 设 计教 学 反 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