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十六-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 (学案)(含解析)-2023年新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讲义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专题十六-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 (学案)(含解析)-2023年新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讲义

资源简介

专题十六 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
课标要求 考情分析 核心素养
1.了解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存在电离平衡,能利用电离平衡常数(Ka、Kb、Kw)进行相关计算;2.了解水的电离、离子积常数(Kw);3.了解溶液pH的定义及其测定方法,能进行pH的简单计算;4.了解盐类水解的原理、影响盐类水解程度的主要因素、盐类水解的应用;5.了解难溶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理解溶度积的含义,能进行相关计算,能用平衡移动原理分析沉淀溶解生成和转化过程。 新高考3年考频 100% 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
试题难度 难
考查形式 选择题/非选择题
高频考向: 1. 选择题中以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盐类的水解平衡或沉淀溶解平衡为知识载体进行综合考查;为了考查学生的能力,图像的横坐标和纵坐标常以对数、离子浓度比值和离子浓度分布系数等形式呈现,增大试题分析能力;试题中也可能增加其他图表和对引入的新概念进行文字表述等;2.中和滴定的考查多以迁移应用为主,常放置在非选择题的小题中考查,以氧化还原的多步滴定为主;工艺流程题中会涉及考查溶度积常数的相关计算和溶液中三大守恒等综合应用;有时还加入了新平衡常数的综合计算和实验探究等。
命题趋势:
高考试卷中的必考题,以图像为载体考查电解质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关系在高考中高频出现,主要是这类题目便于考查学生的关键能力和学科素养。从宏观层面利用图像、平衡常数等信息进行推理判断,从微观层面理解微粒电离、水解、沉淀等行为, 以此承载着对微粒观、变化观平衡观、守恒观、数形结合思想的综合考查,体现了“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的化学核心素养。试题情境预计以日常生活情境、生产环保情境和实验探究情境为主,考点集中在图像和图示的分析、离子浓度关系和定量计算这几个方面。
解题思路:
电解质溶液图像题解题方法:
一、审图:弄清图像含义,横坐标、纵坐标的含义及单位;搞清特殊点的意义,如坐标轴的原点,曲线的起点、终点、交叉点、极值点、转折点等情况下溶液中离子形态变化或溶质的变化;分析曲线的变化趋势如斜率的大小及升降;
二、审题:挖掘隐含信息、排除干扰信息、提炼有用信息,在统摄信息的基础上进行逻辑推理或运用数据计算;
三、答题:根据选项内容,结合平衡常数计算、三大守恒关系和滴定曲线变化本质等核心知识确定正确选项
真题溯源
1.[2022·全国乙卷]常温下,一元酸的。在某体系中,与A-离子不能穿过隔膜,未电离的可自由穿过该膜(如图所示)。
设溶液中,当达到平衡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溶液Ⅰ中
B.溶液Ⅱ中的HA的电离度为
C.溶液Ⅰ和Ⅱ中的不相等
D.溶液Ⅰ和Ⅱ中的之比为
2.[2022·湖南卷]室温时,用的标准溶液滴定浓度相等的、和混合溶液,通过电位滴定法获得与的关系曲线如图所示(忽略沉淀对离子的吸附作用,若溶液中离子浓度小于时,认为该离子沉淀完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点:有白色沉淀生成
B.原溶液中的浓度为
C.当沉淀完全时,已经有部分沉淀
D.b点:
3.[2022·浙江卷]时,向浓度均为的盐酸和醋酸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的溶液(醋酸的;用的溶液滴定等浓度的盐酸,滴定终点的突跃范围4.3~9.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恰好中和时,溶液呈碱性
B.滴加溶液至的过程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C.滴定过程中,
D.时,
4. [2022.山东卷]工业上以SrSO4(s)为原料生产SrCO3(s),对其工艺条件进行研究。现有含SrCO3(s)的0.1mol L﹣1、1.0mol L﹣1Na2CO3溶液,含SrSO4(s)的0.1mol L﹣1、1.0mol L﹣1Na2SO4溶液。在一定pH范围内,四种溶液中lg[c(Sr2+)/mol L﹣1]随pH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反应SrSO4(s)+CO SrCO3(s)+SO的平衡常数
B.a=﹣6.5
C.曲线④代表含SrCO3(s)的1.0mol L﹣1Na2CO3溶液的变化曲线
D.对含SrSO4(s)且Na2SO4和Na2CO3初始浓度均为1.0mol L﹣1的混合溶液,pH≥7.7时才发生沉淀转化
5.[2021.山东卷](不定项选择)赖氨酸[H3N+(CH2)4CH(NH2)COO-,用HR表示]是人体必需氨基酸,其盐酸盐(H3RCl2)在水溶液中存在如下平衡:H3R2+ H2R+ HR R-。向一定浓度的H3RCl2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溶液中H3R2+、H2R+、HR和R-的分布系数δ()随pH变化如图所示。已知δ()=,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
A.>
B.M点,c(Cl-)+c(OH-)+c(R-)=2c(H2R+)+c(Na+)+c(H+)
C.O点,pH=
D.P点,c(Na+)>c(Cl-)>c(OH-)>c(H+)
6.[2021.辽宁卷]用0.1000mol·L 1盐酸滴定20.00mLNa2A溶液,溶液中H2A,HA 、A2 的分布分数δ随pH变化曲线及滴定曲线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如A2 分布分数:δ(A2 )=
A.H2A的Ka1为10 10.25
B.c点:c(HA-)>c(A2 )>c(H2A)
C.第一次突变,可选甲基橙作指示剂
D.c(Na2A)=0.1000 mol·L–1
7.[2021.全国甲卷]已知相同温度下,Ksp(BaSO4)<Ksp(BaCO3)。某温度下,饱和溶液中、与-lg[c(Ba2+)]的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曲线①代表BaCO3的沉淀溶解曲线
B.该温度下BaSO4的Ksp(BaSO4)值为1.0×10-10
C.加适量BaCl2固体可使溶液由a点变到b点
D.c(Ba2+)=10-5.1 mol·L-1时两溶液中
8. [2021.福建卷] (节选)四钼酸铵是钼深加工的重要中间产品,具有广泛的用途。一种以钼精矿(主要含MoS2,还有Cu、Fe的化合物及SiO2等)为原料制备四钼酸铵的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净化”时,浸出液中残留的Cu2+、Fe2+转化为沉淀除去。研究表明,该溶液中c(S2-)和pH的关系为:lgc(S2-)=pH-15.1。为了使溶液中的杂质离子浓度小于1.0×10-6mol·L-1,应控制溶液的pH不小于 ______(已知:pKsp=-lgKsp;CuS和Fe的pKsp分别为35.2和17.2)。
9. [2021.湖南卷] (节选)Ce2(CO3)3可用于催化剂载体及功能材料的制备。天然独居石中,铈(Ce)主要以CePO4形式存在,还含有SiO2、Al2O3、Fe2O3、CaF2等物质。以独居石为原料制备Ce2(CO3)3 nH2O的工艺流程如图:
“沉铈”过程中,生成Ce2(CO3)3 nH2O的离子方程式为 ______ ,常温下加入的NH4HCO3溶液呈 ______ (填“酸性”“碱性”或“中性”)(已知:NH3 H2O的Kb=1.75×10-5,H2CO3的Ka1=4.4×10-7,Ka2=4.7×10-11)。
2专题十六 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
课标要求 考情分析 核心素养
1.了解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存在电离平衡,能利用电离平衡常数(Ka、Kb、Kw)进行相关计算;2.了解水的电离、离子积常数(Kw);3.了解溶液pH的定义及其测定方法,能进行pH的简单计算;4.了解盐类水解的原理、影响盐类水解程度的主要因素、盐类水解的应用;5.了解难溶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理解溶度积的含义,能进行相关计算,能用平衡移动原理分析沉淀溶解生成和转化过程。 新高考3年考频 100% 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
试题难度 难
考查形式 选择题/非选择题
高频考向: 1. 选择题中以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盐类的水解平衡或沉淀溶解平衡为知识载体进行综合考查;为了考查学生的能力,图像的横坐标和纵坐标常以对数、离子浓度比值和离子浓度分布系数等形式呈现,增大试题分析能力;试题中也可能增加其他图表和对引入的新概念进行文字表述等;2.中和滴定的考查多以迁移应用为主,常放置在非选择题的小题中考查,以氧化还原的多步滴定为主;工艺流程题中会涉及考查溶度积常数的相关计算和溶液中三大守恒等综合应用;有时还加入了新平衡常数的综合计算和实验探究等。
命题趋势:
高考试卷中的必考题,以图像为载体考查电解质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关系在高考中高频出现,主要是这类题目便于考查学生的关键能力和学科素养。从宏观层面利用图像、平衡常数等信息进行推理判断,从微观层面理解微粒电离、水解、沉淀等行为, 以此承载着对微粒观、变化观平衡观、守恒观、数形结合思想的综合考查,体现了“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的化学核心素养。试题情境预计以日常生活情境、生产环保情境和实验探究情境为主,考点集中在图像和图示的分析、离子浓度关系和定量计算这几个方面。
解题思路:
电解质溶液图像题解题方法:
一、审图:弄清图像含义,横坐标、纵坐标的含义及单位;搞清特殊点的意义,如坐标轴的原点,曲线的起点、终点、交叉点、极值点、转折点等情况下溶液中离子形态变化或溶质的变化;分析曲线的变化趋势如斜率的大小及升降;
二、审题:挖掘隐含信息、排除干扰信息、提炼有用信息,在统摄信息的基础上进行逻辑推理或运用数据计算;
三、答题:根据选项内容,结合平衡常数计算、三大守恒关系和滴定曲线变化本质等核心知识确定正确选项
真题溯源
1.[2022·全国乙卷]常温下,一元酸的。在某体系中,与A-离子不能穿过隔膜,未电离的可自由穿过该膜(如图所示)。
设溶液中,当达到平衡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溶液Ⅰ中
B.溶液Ⅱ中的HA的电离度为
C.溶液Ⅰ和Ⅱ中的不相等
D.溶液Ⅰ和Ⅱ中的之比为
【答案】B
【解析】A.常温下溶液I的pH=7.0,则溶液I中c(H+)=c(OH-)=1×10-7mol/L,c(H+)<c(OH-)+c(A-),A错误;
B.常温下溶液II的pH=1.0,溶液中c(H+)=0.1mol/L,Ka==1.0×10-3,c总(HA)=c(HA)+c(A-),则=1.0×10-3,解得=,B正确;
C.根据题意,未电离的HA可自由穿过隔膜,故溶液I和II中的c(HA)相等,C错误;
D.常温下溶液I的pH=7.0,溶液I中c(H+)=1×10-7mol/L,Ka==1.0×10-3,c总(HA)=c(HA)+c(A-),=1.0×10-3,溶液I中c总(HA)=(104+1)c(HA),溶液II的pH=1.0,溶液II中c(H+)=0.1mol/L,Ka==1.0×10-3,c总(HA)=c(HA)+c(A-),=1.0×10-3,溶液II中c总(HA)=1.01c(HA),未电离的HA可自由穿过隔膜,故溶液I和II中的c(HA)相等,溶液I和II中c总(HA)之比为[(104+1)c(HA)]∶[1.01c(HA)]=(104+1)∶1.01≈104,D错误;故选B。
2.[2022·湖南卷]室温时,用的标准溶液滴定浓度相等的、和混合溶液,通过电位滴定法获得与的关系曲线如图所示(忽略沉淀对离子的吸附作用,若溶液中离子浓度小于时,认为该离子沉淀完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点:有白色沉淀生成
B.原溶液中的浓度为
C.当沉淀完全时,已经有部分沉淀
D.b点:
【答案】C
【解析】向含浓度相等的 Cl-、 Br-和 I-混合溶液中滴加硝酸银溶液,根据三种沉淀的溶度积常数,三种离子沉淀的先后顺序为I-、Br-、Cl-,根据滴定图示,当滴入4.50mL硝酸银溶液时,Cl-恰好沉淀完全,此时共消耗硝酸银的物质的量为4.50mL×10-3L/mL×0.1000mol/L=4.5×10-4mol,所以Cl-、 Br-和 I-均为1.5×10-4mol。
A.I-先沉淀,AgI是黄色的,所以a点有黄色沉淀AgI生成,故A错误;
B.原溶液中I-的物质的量为1.5×10-4mol,则I-的浓度为=0.0100mol L-1,故B错误;
C.当Br-沉淀完全时(Br-浓度为1.0×10-5mol/L),溶液中的c(Ag+)==5.4×10-8mol/L,则此时溶液中的c(Cl-)=≈3.3×10-3mol/L,原溶液中的c(Cl-)= c(I-)=0.0100mol L-1,比原溶液中Cl-浓度小则已经有部分Cl-沉淀,故C正确;
D.b点加入了过量的硝酸银溶液,Ag+浓度最大,则b点各离子浓度为:,故D错误;故选C。
3.[2022·浙江卷]时,向浓度均为的盐酸和醋酸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的溶液(醋酸的;用的溶液滴定等浓度的盐酸,滴定终点的突跃范围4.3~9.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恰好中和时,溶液呈碱性
B.滴加溶液至的过程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C.滴定过程中,
D.时,
【答案】B
【解析】A.恰好中和时,生成氯化钠溶液和醋酸钠溶液,其中醋酸根离子会水解,溶液显碱性,A正确;
B.滴加溶液至的过程中,若只发生与盐酸反应,醋酸未参加反应,则滴加NaOH溶液的体积为20mL,溶液总体积为40mL,则根据电离常数,0.05mol·L-1的醋酸中,c(H+)≈c(CH3COO-)= = =>1.0×10-4.3mol·L-1,pH=(3.5-lg3)<4.3,故用氢氧化钠滴定的过程中,醋酸也参加了反应,则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OH-=H2O和CH3COOH+OH-=CH3COO-+H2O,B错误;
C.滴定前盐酸和醋酸的浓度相同,故滴定过程中,根据物料守恒可知:,C正确;
D.向浓度均为的盐酸和醋酸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的溶液至pH=7,根据物料守恒有c(Na+)=c(Cl-)+c(CH3COOH)+c(CH3COO-),则有。又由pH=7可得c(H+)=10-7mol/L,根据该温度下Ka(CH3COOH)=,,故有,D正确;故选B。
4. [2022.山东卷]工业上以SrSO4(s)为原料生产SrCO3(s),对其工艺条件进行研究。现有含SrCO3(s)的0.1mol L﹣1、1.0mol L﹣1Na2CO3溶液,含SrSO4(s)的0.1mol L﹣1、1.0mol L﹣1Na2SO4溶液。在一定pH范围内,四种溶液中lg[c(Sr2+)/mol L﹣1]随pH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反应SrSO4(s)+CO SrCO3(s)+SO的平衡常数
B.a=﹣6.5
C.曲线④代表含SrCO3(s)的1.0mol L﹣1Na2CO3溶液的变化曲线
D.对含SrSO4(s)且Na2SO4和Na2CO3初始浓度均为1.0mol L﹣1的混合溶液,pH≥7.7时才发生沉淀转化
【答案】D
【解析】硫酸是强酸,故随着溶液pH变化,溶液中硫酸根离子浓度几乎不变,则含硫酸锶固体的硫酸钠溶液中锶离子的浓度几乎不变;pH相同时,溶液中硫酸根离子越大,锶离子浓度越小,所以曲线①代表含硫酸锶固体的0.1mol/L硫酸钠溶液的变化曲线,曲线②代表含硫酸锶固体的1mol/L硫酸钠溶液的变化曲线;碳酸是弱酸,故随着溶液pH减小,溶液中碳酸根离子浓度越小,锶离子浓度越大;pH相同时,1mol/L碳酸钠溶液中碳酸根离子浓度大于0.1mol/L碳酸钠溶液的碳酸根离子浓度,则曲线③表示含碳酸锶固体的0.1mol/L碳酸钠溶液的变化曲线,曲线④表示含碳酸锶固体的1mol/L碳酸钠溶液的变化曲线。
A.反应SrSO4(s)+ SrCO3(s)+ 的平衡常数K===,故A正确;
B.由分析可知,曲线①代表含硫酸锶固体的0.1mol/L硫酸钠溶液的变化曲线,则硫酸锶的溶度积Ksp(SrSO4)=10-5.5×0.1=10-6.5,温度不变,溶度积不变,则溶液pH为7.7时,锶离子的浓度为mol/L=10-6.5mol/L,则a为-6.5,故B正确;
C.由分析可知,曲线④表示含碳酸锶固体的1mol/L碳酸钠溶液的变化曲线,故C正确;
D.如图曲线②④所示,对含SrSO4(s)且Na2SO4和Na2CO3初始浓度均为1.0mol/L的混合溶液中锶离子的浓度为10-6.5mol L﹣1,根据图示pH≥6.9锶离子的浓度降低,所以pH≥6.9时才发生沉淀转化,故D错误;故选C。
5.[2021.山东卷](不定项选择)赖氨酸[H3N+(CH2)4CH(NH2)COO-,用HR表示]是人体必需氨基酸,其盐酸盐(H3RCl2)在水溶液中存在如下平衡:H3R2+ H2R+ HR R-。向一定浓度的H3RCl2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溶液中H3R2+、H2R+、HR和R-的分布系数δ()随pH变化如图所示。已知δ()=,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
A.>
B.M点,c(Cl-)+c(OH-)+c(R-)=2c(H2R+)+c(Na+)+c(H+)
C.O点,pH=
D.P点,c(Na+)>c(Cl-)>c(OH-)>c(H+)
【答案】CD
【解析】向H3RCl2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依次发生离子反应:H3R2++OH-=H2R++H2O、H2R++OH-=HR+H2O、HR+OH-=R-+H2O,溶液中H3R2+逐渐减小,H2R+和HR先增大后减小,R-逐渐增大;K1=,K2=,K3=,M点c(H3R2+)=c(H2R+),由此可知K1≈10-2,N点c(HR)=c(H2R+),则K2≈10-9,P点c(HR)=c(R-),则K3≈10-11。
A.=,=,因此 <,故A错误;
B.M点存在电荷守恒:c(R-)+c(OH-)+c(Cl-)=2c(H3R2+)+c(H2R+)+c(H+)+c(Na+),此时c(H3R2+)=c(H2R+),因此c(R-)+c(OH-)+c(Cl-)=3c(H3R2+)+c(H+)+c(Na+),故B错误;
C.根据图象O点c(H2R+)=c(R-),因此=1,即==1,因此c(H+)=,pH=-lgc(H+)=,故C正确;
D.根据P点溶质为NaCl、HR、NaR,此时溶液呈碱性,因此c(OH-)>c(H+),水解程度是微弱的,原溶质离子浓度大于水解和电离所产生微粒的浓度,因此c(Na+)>c(Cl-)>c(OH-)>c(H+),故D正确;故选CD。
6.[2021.辽宁卷]用0.1000mol·L 1盐酸滴定20.00mLNa2A溶液,溶液中H2A,HA 、A2 的分布分数δ随pH变化曲线及滴定曲线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如A2 分布分数:δ(A2 )=
A.H2A的Ka1为10 10.25
B.c点:c(HA-)>c(A2 )>c(H2A)
C.第一次突变,可选甲基橙作指示剂
D.c(Na2A)=0.1000 mol·L–1
【答案】D
【解析】本题是将溶液中离子分布图与酸碱中和滴定曲线结合在一起,共用纵坐标pH的变化。如图,溶液的pH值越大,溶液中c(A2-)越大,溶液的pH值越小,溶液中c(H2A)越大,根据图知,曲线1、2、3分别表示δ(A2-)、δ(HA-)、δ(H2A),
A.当溶液中δ(HA-)=δ(H2A)时,c(HA-)=c(H2A),该点为n点,H2A的Ka1==c(H+)=10-pH =10-6.38,故A错误;
B.根据c点对应的曲线可知溶液中的溶质为NaCl和NaHA,且溶液为碱性,水解大于电离,该溶液中c(HA-)>c(H2A)>c(A2-),故B错误;
C.根据图知,第一次突变时溶液呈碱性,第二次突变时溶液呈酸性,酚酞的变色范围为8-10、甲基橙的变色范围为3.1-4.4,所以第一次突变可选酚酞作指示剂,故C错误;
D.HCl和Na2A以2:1完全反应,根据图知,当Na2A溶液完全反应时消耗V(HCl)=2V(Na2A),则HCl、Na2A的物质的量浓度相等,c(Na2A)=0.1000mol L-1,故D正确;故选D。
7.[2021.全国甲卷]已知相同温度下,Ksp(BaSO4)<Ksp(BaCO3)。某温度下,饱和溶液中、与-lg[c(Ba2+)]的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曲线①代表BaCO3的沉淀溶解曲线
B.该温度下BaSO4的Ksp(BaSO4)值为1.0×10-10
C.加适量BaCl2固体可使溶液由a点变到b点
D.c(Ba2+)=10-5.1 mol·L-1时两溶液中
【答案】B
【解析】A. 由于-lg c越大,c值越小,Ksp(BaSO4)<Ksp(BaCO3),故曲线①代表BaSO4的沉淀溶解曲线,A项说法错误;
B.由-lg[c(Ba2+)]=1.0、的点,可以求得Ksp(BaSO4)=1.0×10-1×10-9=1.0×10-10,B项说法正确;
C.在BaCO3沉淀溶解平衡体系中,加入BaCl2,c(Ba2+)增大,+ 平衡左移,减小,溶液不会由a点变到b点,C项说法错误;
D.c(Ba2+)=10-5.1 mol·L-1时,两溶液中,D项说法错误;故选B。
8. [2021.福建卷] (节选)四钼酸铵是钼深加工的重要中间产品,具有广泛的用途。一种以钼精矿(主要含MoS2,还有Cu、Fe的化合物及SiO2等)为原料制备四钼酸铵的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净化”时,浸出液中残留的Cu2+、Fe2+转化为沉淀除去。研究表明,该溶液中c(S2-)和pH的关系为:lgc(S2-)=pH-15.1。为了使溶液中的杂质离子浓度小于1.0×10-6mol·L-1,应控制溶液的pH不小于 ______(已知:pKsp=-lgKsp;CuS和Fe的pKsp分别为35.2和17.2)。
【答案】3.9
【解析】CuS和FeS的pKsp分别为35.2和17.2,则Ksp(CuS)=10-35.2,Ksp(FeS)=10-17.2,要使Cu2+浓度小于1.0×10-6mol/L,则S2-浓度大于mol/L=10-29.2mol/L;要使Fe2+浓度小于1.0×10-6mol/L,则S2-浓度大于mol/L=10-11.2mol/L,综上可知c(S2-)>10-11.2mol/L,当c(S2-)=10-11.2mol/L时,lg(10-11.2)=pH-15.1,pH=15.1-11.2=3.9,故为了使溶液中的杂质离子浓度小于1.0×10-6mol/L,应控制溶液的pH不小于3.9,故答案为:3.9。
9. [2021.湖南卷] (节选)Ce2(CO3)3可用于催化剂载体及功能材料的制备。天然独居石中,铈(Ce)主要以CePO4形式存在,还含有SiO2、Al2O3、Fe2O3、CaF2等物质。以独居石为原料制备Ce2(CO3)3 nH2O的工艺流程如图:
“沉铈”过程中,生成Ce2(CO3)3 nH2O的离子方程式为 ______ ,常温下加入的NH4HCO3溶液呈 ______ (填“酸性”“碱性”或“中性”)(已知:NH3 H2O的Kb=1.75×10-5,H2CO3的Ka1=4.4×10-7,Ka2=4.7×10-11)。
【答案】2Ce3+ + 6 +(n-3)H2O=Ce2(CO3)3 nH2O+3CO2↑;碱性。
【解析】“沉铈”过程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Ce3+ + 6 +(n-3)H2O=Ce2(CO3)3 nH2O↓+3CO2↑;NH3 H2O的电离平衡常数Kb=1.75×10-5,H2CO3的电离平衡常数Ka1=4.4×10-7,Ka2=4.7×10-11,则铵根离子水解常数为Kh==5.7×10-10,水解常数为=2.3×10-8,故碳酸氢根离子的水解程度更大,所以NH4HCO3显碱性。
2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