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3年中考道德与法治第一轮复习【基础知识梳理+考点强化训练】第一部分 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师长情谊课标链接学习目标 核心素养中华传统文化教育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核心理念 道德修养 ★感念父母养育之恩、长辈关爱之情,能够以感恩的心与父母和长辈沟通,能够为父母分忧解难,尊重师长★理解中华民族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荣辱观念,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社会风尚 责任意识 ★自觉分担家庭责任,体会敬业精神的重要性,具有较强的责任感基础知识梳理第六课 师生之间一、走近老师1.怎样正确了解教师这一职业?(教师职业的特点是什么?)(1)教师是一个古老的职业,是人类文明的主要传承者之一。(2)在现代社会,教师已发展为一种专门职业,承担教书育人的使命。2.新时代对教师提出了哪些更高的要求?3.为什么老师有不同的风格?(1)年龄、学识、阅历、性格、情感与思维方式等差异。(2)每位老师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表达方式不同,由此呈现出不同的风格。4.我们怎样与风格不同的老师相处?(1)承认老师的差别。承认并接纳每位老师的不同,才有更多的机会了解老师。(2)发现不同风格老师的优点。从多角度了解老师的职业和生活,善于发现老师的优点,寻找接纳老师的理由。(3)了解老师教育行为的目的。尝试了解老师教育行为的初衷和用意,更好地理解老师。(4)主动与不同风格的老师交往。(5)尊重、接纳不同风格的老师。知识拓展 赞美老师的名言 (1)一腔热血育桃李,三尺讲台写春秋。 (2)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3)诲人不倦,无私奉献。 (4)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二、师生交往1.怎样理解“教”与“学”的关系?(1)教与学是师生相互陪伴、相互促进、共同成长的进程。(2)我们的学习离不开老师的引领和指导。(3)我们与老师交流互动,也可以促进老师更好地“教”。(4)面对老师的引领和指导,主动参与、勤学好问的态度有助于我们与老师相互交流。2.怎样正确对待老师的表扬和批评?(1)老师的表扬意味着肯定、鼓励和期待,激励我们更好地学习和发展。(2)老师的批评意味着关心、提醒和劝诫,可以帮助我们反省自己,改进不足。(3)对待老师的批评,我们要把注意力放在老师批评的内容和用意上,理解老师的良苦用心。3.师生交往的良好状态是怎样的?学生乐于学习,老师寓教于乐,师生彼此尊重、相互关心、携手共进。4.怎样建立亦师亦友的良好师生关系?(1)面对老师的引领和指导,主动参与、勤学好问,真诚、恰当地向老师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2)正确对待老师的表扬和批评。(3)彼此尊重,尊重对方的人格尊严、个性差异和劳动成果等。(4)平等相待、相互促进,与老师成为朋友,主动关心老师、理解老师。5.为什么要尊重老师?(1)尊重老师,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我们作为“晚辈”的基本道德修养。(2)老师是我们知识学习的指导者,也是我们精神成长的引路人。6.如何尊重、关心、理解老师?(1)表现在我们与老师日常交往的言谈举止中。(2)尊重老师的人格尊严、个性差异和劳动成果等。(3)主动关心老师、理解老师,对老师有礼貌。7.与老师发生矛盾怎么办?(1)自我反思,冷静、客观地分析原因。(2)相信善意,多些宽容和理解。(3)坦诚相待,注意沟通方式。(4)求同存异,主动关心。易混辨析 老师的表扬是好的,但老师的批评对我们成长不利。(×) 正确说法:老师的批评意味着关心、提醒和劝诫,可以帮助我们反省自己,改进不足。第七课 亲情之爱一、家的意味1.什么是家庭?一般来说,家庭是由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结合成的亲属生活组织。2.家庭对我们的成长有什么作用?(1)家是我们身心的寄居之所。我们的成长离不开家庭的哺育和支持。(2)家是我们心灵的港湾。亲情,激励我们奋斗拼搏,让我们的心灵有所依靠。(3)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家是代代传承、血脉相连的生活共同体,是甜蜜、温暖、轻松的避风港。3.为什么要孝亲敬长?(1)在中国的家庭文化中,“孝”是重要的精神内涵。(2)孝亲敬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每个中国公民的法定义务。4.怎样做到孝亲敬长?(1)尽孝在当下。孝敬双亲长辈,关爱家人,不仅仅是长大成人以后的事,从现在开始,我们就应该用行动表达孝敬之心。(2)子女不仅要给予父母物质上的帮助,还要给予精神上的抚慰。(3)尊敬双亲长辈,听取他们的意见和教导;倾听他们的心声,经常和他们保持联系;知恩、感恩,用行动表达感恩之情。易混辨析 孝敬父母就是顺从父母、听从父母的一切要求。(×) 正确说法:孝敬父母不是盲从、听从父母的一切要求,而是在平等基础上对父母的尊敬和侍奉。二、爱在家人间1.怎样认识亲情?(怎样认识家庭中的亲情之爱 )(1)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一份对家人割舍不断的情感。这份情感就是家庭中的亲情之爱。(2)每个家庭的亲情表现不尽相同。(3)亲情不会因为家庭结构的变化而改变,但表现形式可能会发生变化。2.与父母发生“爱的碰撞”的原因有哪些?(1)进入初中的我们意识到自己长大了,和家人的关系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2)我们开始审视父母给予我们的爱,开始质疑父母,甚至挑战父母的权威与经验,这是我们成长中难以回避的问题。(3)两代人在心智、学识、经历等方面差异较大,对问题的理解、感受等方面必然存在差异。3.怎样维护我们与父母之间的爱?(如何与父母沟通、相处?)(1)有效地化解冲突,既需要父母做出榜样,也需要我们自己努力。(2)呵护亲情,要掌握互动沟通的技巧,拥有应对冲突的智慧,要选择不伤害父母感情和不影响亲子关系的做法。(和父母沟通的技巧:a.关注事实;b.把握时机;c.留意态度;d.选择方式;e.考虑环境)(3)试着去接纳父母的做法,理解父母行为中蕴含的爱,用父母能接受的方式表达我们的爱。三、让家更美好1.现代家庭发生了哪些变化?(1)随着社会历史的演进,现代家庭的结构、规模、观念等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2)随着人口的迁移和流动、现代沟通手段的丰富,家庭成员的交流、沟通方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3)家庭氛围越来越平等、民主。2.现代家庭生活的重要内容有哪些?(1)关心世界和国家大事,探讨社会和人生问题。(2)学习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创建学习型家庭。(3)参与社区活动等。知识拓展 家风是家庭无形的财富 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家风建设,家风是家庭成员的一种共同习惯或共同的文化。这种文化、风气,经过时间打磨和家庭变迁,仍历久弥新,彰显出“无言的教育、无字的典籍、无声的力量”的长久魅力,成为每个家庭“殷实的家底”和无形的财富。3.怎样构建和谐家庭?(1)家庭成员之间和睦相处,互相信任、体谅和包容,可以增进理解,化解矛盾和冲突。(2)家庭成员共同分担家务劳动、共同协作,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3)以良好的心态面对家庭的变化,才能让亲情更浓,让家庭更和睦。4.家庭美德的基本要求有哪些?孝敬父母、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等。5.青少年如何增强家庭责任感?(1)体会家长经营家庭的辛劳与困难,懂得尊重父母辛苦打拼的家庭成果。(2)领会家庭中爱的真谛,传承家庭美德。(3)树立家庭主人翁意识,能够为家庭和睦与幸福贡献力量等。考点强化训练一、选择题1.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今天的学生就是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主力军,广大教师就是打造这支中华民族“梦之队”的筑梦人。对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有( )①这是对教师重要地位的充分肯定②这说明教师的职责就是为学生圆梦③这启示我们要热爱教师、尊重教师4这说明教师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2.尊师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以下成语体现尊敬老师的是( )A.夸父逐日 B.程门立雪C.伯乐相马 D.卧薪尝胆3.亦师亦友是良好师生关系的体现。下列场景符合这一关系的有( )①师生共建班级群 ②师生一起打球③学生拒与老师交流 ④老师倾听学生发言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4.小郴经常拿自己写的文章请语文老师指导,得到语文老师的肯定与表扬;上数学课时,小郴偷偷在下面写小说,被数学老师发现,手稿被没收,还被狠狠地批评了一顿。你给小郴的建议是( )①学会正确对待老师的表扬与批评②老师的表扬意味着肯定、鼓励和期待③老师的批评意味着关心、提醒和劝诫④不论老师表扬或批评,都是对的,都是老师的良苦用心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5.《论语·学而》中说: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这句话至今仍被人们推崇。这告诉我们( )①要对父母孝顺②要对兄弟友爱③孝亲敬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④对父母孝顺,对兄弟友爱,这就是仁的根本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6.父母对我们的爱是无私的,同时也是最容易被我们忽略的,感受父母的爱,成为我们成长的重要课题。下列对父母话语中亲情之爱的理解,正确的有( )①放学回家,父母常说:“累了吗,先喝杯牛奶吧!”——给我补充成长的能量 ②得到表扬,父母常说:“太棒了,但不要骄傲哦!”——希望我变得更加优秀 ③感冒发烧,父母常说:“你瞧瞧,穿少了病了吧!”——要我牢记长辈说的话 ④受到批评,父母常说:“记住了,下次不再犯啊!”——要求我不要顶撞老师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7.某中学从家庭老物件和老照片入手,开展“学家史、寻家训、传家风”活动,得到学生积极响应。这一活动旨在( )A.弘扬勤勤恳恳、刻苦钻研的工匠精神B.培养孝敬父母、尊敬长辈等传统美德C.发挥学校保护未成年人第一阵地的功能D.规定中学生履行赡养父母的法定义务8.台灯下,母亲的一杯热牛奶让你备考的心田轻泛暖流;讲台上,老师的谆谆教诲让你受益匪浅;课桌旁,同学埋头做题的身影唤起你的竞争之心;书本中,知识灯塔正驱散着前行的黑暗……求学路漫漫,回首本学期的经历,你对未来应有的期许是( )①珍视亲情,用行动表达孝心②感恩生命中遇到的每一位好老师③学习上与同学竞争,拒绝合作④制定求学目标,并为之努力奋斗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二、非选择题【走近父母 学会交往】9.观察漫画,回答问题。(1)漫画一传承了中华民族的 传统美德。(2)漫画二的做法对自身和家庭有何积极意义?10.以下是小刚同学生活中的三个情境,请你运用所学知识,对其进行探究。情境一 数学课上,老师批评小刚最近写作业不认真,这让小刚觉得很没面子。(1)小刚的正确做法: 。(2)理由: 。情境二 课代表不小心把小刚的道德与法治作业本交到了语文老师那里,因此道德与法治老师以为小刚没交作业而批评了小刚。(1)小刚应该: 。(2)理由: 。情境三 上语文课时,语文老师一道题讲错了。这时小刚和同桌在后面笑,并且指指点点。(1)小刚的正确做法: 。(2)理由: 。参考答案1.C【解析】②排除,老师不仅是我们学习的指导者,还教我们如何做人,“教师的职责就是为学生圆梦”说法太绝对;①③④说法符合题意。故选C项。2.B解析A项比喻人有大志,也比喻不自量力,与题意不符;B项比喻尊师重教,虔诚求学,体现尊敬老师,符合题意;C项比喻有眼力者鉴别并举荐人才,与题意不符;D项形容人刻苦自励,发奋图强,与题意不符。故选B项。3.B【解析】新型的师生关系建立在民主平等的基础上,在这种关系中,师生之间人格平等、互相尊重、互相学习、教学相长。分析材料可知,师生共建班级群,师生在一起打球,老师倾听学生发言,都是平等、互助的表现,符合新型师生关系,①②④符合题意;3是不能正确与老师交往的表现。故选B项。4.C【解析】依据材料,我们要学会正确对待老师的表扬和批评;老师的表扬意味着肯定、鼓励和期待;老师的批评意味着关心、提醒和劝诫,能帮我们反省自己,改进不足,我们要正确对待,①②③ 说法正确。④说法太绝对,排除。故本题选C项。5.D【解析】材料中此话的意思是,对父母孝顺,对兄弟友爱,这就是仁的根本,告诉我们孝亲敬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3④符合题意;12理解不够全面,排除。故选D项。6.A【解析】①②符合题意;③错误,感冒发烧,父母常说:“你瞧瞧,穿少了病了吧!”这体现父母对自己的关心;④错误,受到批评,父母常说:“记住了,下次不再犯啊!”这要求我分析错误的原因,改正错误。故选A项。7.B【解析】某中学从家庭老物件和老照片入手,开展“学家史、寻家训、传家风”活动,旨在培养孝敬父母、尊敬长辈等传统美德,B项正确;A项观点正确,但题干没有体现;C项错误,保护未成年人第一阵地应该是家庭保护;D项错误,我国法律规定成年子女有赡养父母的义务。故选B项。8.B【解析】总结过往,开拓未来,同学们应珍视亲情,用行动表达孝心;应感恩生命中遇到的每一位好老师;应制定求学目标,并为之努力奋斗,①②④正确。③错误,同学们应学会竞争和合作。故选B项。9.(1)孝亲敬长(2)①对自身: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提高自我管理的能力;不断增强家庭责任意识。②对家庭: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建设和谐家庭;等等。10.情境一:(1)接受老师的批评,反省自己的错误(2)我们要尊重老师,正确对待老师的批评情境二:(1)把作业本拿回来交给道德与法治老师并主动和老师解释清楚(2)主动和老师沟通有利于化解和老师的矛盾情境三:(1)课后用委婉真诚的方式指出老师的错误(2)老师也是普通人,也会犯错,要用恰当的方式指出老师的错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