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任在肩,同心战“疫”-小学疫情防控主题班会通用版1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责任在肩,同心战“疫”-小学疫情防控主题班会通用版1教案

资源简介

责任在肩,同心战“疫”
活动背景:
中共中央、国务院2019年《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指出,要坚持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营造良好道德环境,并着力增强人们的责任意识。今年春节,正值新型冠状病毒爆发期间,每个学生都切身感受到了疫情对生活的影响,如何正确面对疫情?如何调试心理状态?思考在抗击疫情过程中能够学习到什么?这些都是中小学德育工作不可忽视的教育内容。
通过调查,我发现五年级学生对疫情的关注度和重视度参差不齐,有的学生在父母的带领下能偶尔关注疫情信息;有的孩子整天宅在家玩乐,对疫情漠不关心;有的孩子甚至出现“抗宅”心理,这些都折射出青少年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缺失。疫情防控战没有局外人,“逆行者”用行动告诉我们:责任的承担是每一个人的义务,也是人存在的价值。本节课我们以“责任”为话题,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自觉承担起社会责任,促使学生能正确认识困难,培养他们坚韧不拔、勇于斗争,以及敢讲真话、敢干实事的精神。
活动目标:
1.通过模拟情境表演,启迪学生明白什么是责任;
2.通过事例正面引导,感受逆行者的伟大,激发学生做一个有责任心的人;
3.引导学会保护好自己的同时,做一名防范病毒的小宣传员、小监督员,提升大家的防范意识,增强战胜疫情的信心。
授课年级:小学四、五年级
活动准备:
教师准备:
1.媒体链接《尽心尽责,和病毒赛跑的“老太太”》;
2.撰写《抗“疫”日记》情境剧本;
3.制作绘本介绍ppt《自以为是的下场——新型冠状病毒的自述》;
4.搜集学生防疫期间的照片、视频、抖音及绘画作品。
学生准备:
1.学生收集身边的防疫“逆行者”故事;
2.学唱儿歌:《少年战“疫”,齐心守“沪”》。
活动过程:
一、图片导入,初识责任
1.师:同学们,一场疫情,让2020年的春节变得与众不同,在这场疫情中,我们看到了一串串不断增加的感染和死亡数字,也看到了一群群坚守岗位抗击疫情的人,他们勇往直前,成为疫情中的“最美逆行者”。
图1:ICU护理工作群微信截图——“算我一个,我报名!”
图2:一大批医疗志愿者集结出发去武汉!
师:看了这两张图片,你想说点什么?伟大的背后又体现了什么?
2.学生交流,教师小结引导,引出主题。
出示:“哪有什么白衣天使,不过是一群孩子换了一身衣服,学着前辈的样子,治病救人,和死神抢人罢了……”
师:最近几天,网络上的这段话感动了无数人,让人泪目。一个个坚守岗位的白衣天使,一队队临危受命的“最美逆行者”,他们舍小家为大家,他们放弃了与家人团聚的时光,迎难而上,走在防疫第一线,面临着超负荷的工作和被传染的危险,疫情面前,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何为医者的责任。
(设计意图:以图片为载体,呈现给学生最直观的视觉冲击,让学生感受在疫情面前,社会各界人员对这次疫情的重视与态度,让学生明白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责任。)
二、交流分享,责任意识大家谈
1.什么是责任、责任感?
责任:份内应做的事。
责任感:即责任心,自觉地把份内的事做好的心情。
2.师:同学们,疫情牵动着每个人的心。无论从事什么职业,不管身处什么地方,大家都在为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役而积极履行自己的责任。说说你们的责任是什么?学生讨论交流。
3.生活场景大考验——抗“疫”日记
遇到下面的情况,你会怎么做呢?
出示三个问题情境:(教师和学生进行情境演绎)
情境一:疫情期间,钟南山爷爷呼吁大家不要出门,团结一致“闷”死病毒。宅在家的某个中午,阳光明媚,鸟语花香,隔壁小明打电话给我:“天气那么好,闷在家里快无聊死了,我们偷偷溜出去玩吧!” 接到电话的你会怎么做呢?
师总结:病毒肆虐,作为一名小学生,我们能做的就是少出门,防疫情。做好自己的防护工作,就是对自己负责任。(板书:做好份内事,就是责任。)
情境二:小区发布紧急通知,凡是从外省市返沪的人员一律自行隔离14天。此时,703室的王阿姨在小区微信群求助,居家隔离无法外出购买生活用品,作为邻居的你会怎么做?
师总结:隔离不隔心,居家不忘责。为邻居送去力所能及的关心,也是责任感的表现。(板书:为他人服务,也是责任。)
情境三:移动的“测温仪”、行走的“消毒侠”……全面防控“新冠”疫情正进入关键时期,志愿者逆风而上,活跃在上海“战疫”的各个角落。作为小学生,不能冲锋“前线”,你可以这样做?
师总结:疫情面前,小肩膀扛起大责任,发挥自己的优势,我们也能为社会做出自己力所能及的贡献。(板书:为社会服务,更是责任。)
(设计意图:从生活实际出发,以情境德育的理念为指导,围绕“责任”二字,在优化的生活情境、问题情境、活动情境中,把明理与导行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引导学生理解责任的内涵。)
三、体验感悟,抗疫先锋我来学
师:同学们,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有人为你负重而行。课前同学们进行了材料搜集,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近这些心怀大爱的“逆行者”,听一听他们的故事。
1.媒体链接:尽心尽责,和病毒赛跑的“老太太”
出示媒体链接,学生讲述: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兰娟的故事
资料: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成员李兰娟和她的团队正忙碌在武汉抗疫一线。央视记者采访时关心李院士的身体,她回复道“没问题,放心好了。家里人都担心我,其实我身体还是蛮好的。”“每天只睡3小时”,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负责人对记者说道:“70多岁的老人,不分昼夜,凌晨4点下火车,吃过早餐就接着开会。各个医院的专家、基层管理者都要见面,把她对疾病的认识告诉我们。我感觉这个老太太真的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脊梁。”
师:听了李兰娟奶奶的故事,她有什么地方特别让你佩服呢?
师:采访中,李兰娟奶奶说了这样一句话——(教师引导学生齐读)“作为感染科医生,控制传染病是我们的责任。”
师:多么朴实的一句话,却有着千斤之重的责任和担当。在这场抗疫阻击战中,还有许许多多无名医护人员用她们的实际行动与责任担当向世人证明了:她们行!他们能!
2.畅所欲言:“逆行者”亦是平凡人
师:当然,“逆行者”亦是平凡人。将镜头转向我们的奉贤,说一说你身边的“逆行者”?(随机交流+预设,尤其是请有亲友直接参与疫情防控的学生交流)
a.我爸爸妈妈的公司作为上海市经信委新型冠状肺炎防治所需药品征用物资单位,主导产品痰热清注射液(胶囊)是防止新型冠状肺炎用药。为了保质保量完成上级政府下达的生产任务,我爸爸正月初六就出差去了销售一线,我妈妈正月初七就开始上班了……我为他们感到骄傲!
b.我的妈妈是一名党员。一天,妈妈回到家,便不停地在电脑面前忙碌着。我问妈妈这是在干什么呢?妈妈告诉我,她是党员,作为一名党员应该在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战“疫”中发挥自己的作用,于是她加入了志愿服务的行列。每天开着车、放着喇叭去外面宣传防疫知识。只见妈妈拿着自己的手机不停地录着宣传口号,一遍不满意再录一遍,引得在一边的我也跃跃欲试,于是我主动请缨和妈妈说:“让我来试一试吧。”我拿起手机,用最大声的话声音说:“防止疫情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不出门,不出门,不—出—门,出门一定要戴口罩~~~”第二天一早,妈妈就穿上志愿者的马甲,开着流动车,拖着音响来到了社区中,音箱一开,我的声音便传到了大街小巷。(播放录音)
c.我的表哥就读于武汉体育学院,也是一名中共预备党员,此次武汉回来居家隔离21天后,积极投入到社区志愿者活动中,每天都要对所有人员进出小区的人员进行登记备查、测量体温,严密控制人员流动。我打心底里佩服他。
3.师小结:移动的“测温仪”、行走的“登记员”……沪上近两万青年志愿者冲上抗疫一线!据统计,这些志愿者中最小的刚满18岁,最年长的50多岁。正是因为有了他们的逆行,我们奉贤区的疫情才得到了很好的控制,我们才能生活得平安无事。从小学先锋,长大做先锋,让我们争做有修养、懂规矩、有担当的好市民,共同打赢这一场战“疫”。
(设计意图:以图片和视频直观的形式,通过战疫“逆行者”故事的交流分享,让学生深刻感悟承担责任的重要性,并使学生深入感知医护工作者对待工作的耐心、恒心和责任心。)
四、实践导行,肩挑责任我争先
1. 新闻链接:上海8岁小学生出版抗疫绘本,致敬平凡英雄
师:面对疫情,各行各业的人都担负起了自己的责任。近期,上海教育出版社推出了第一本公益抗疫助学绘本《自以为是的下场——新型冠状病毒的自述》,作者——长宁区天山第一小学二年级学生黄雪润——用稚嫩的画笔记录了这场充满勇气、光明和希望的“战役”。
展示绘本内容(教师讲述)
“宅家”的这些天,黄雪润一直在关注和疫情相关的新闻。有一天,她问了妈妈一个问题:“如果你是病毒,你会怎么想?”妈妈回答:“我可不想当病毒。”“你们大人太没想象力了!”正是这个念头让黄雪润突然想到,不如用文字和绘画,描绘出她想象中的“病毒发展史”!(出示绘本图片)这本绘本的整个创作过程一共历时十多天,其中一周用于构思故事架构和写作,为此她在父母的协助下,接触了很多新闻和科普资料,“光文稿就改了三四次”;绘画部分则花了五、六天时间完成。最后,黄雪润选择用第一人称视角,将新冠病毒拟人化,并讲述了这场新冠肺炎的产生、传播、危害与防护要点,同时还特地向那些奋战在抗疫前线的医务人员、建筑工人和万千平凡英雄致敬。在黄雪润的绘本中,病毒似乎都没那么可怕,而更像一个“自以为是的捣蛋鬼”。因为她希望,当同龄的孩子看到这本绘本时,不会产生恐惧,而是明白“做人做事不能太自以为是”的道理,同时养成不食用野生动物、勤洗手、勤通风等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大自然和谐共处”。
2.那么作为小学生的我们,可以做些什么呢?下面,我们进行小组讨论,寻找最佳方案。小组讨论交流,教师随机引导总结:
a.爱运动,居家做两操(播放打卡做操的照片和视频)
生:受疫情影响,我们居家防疫迎开学,市红领巾协会倡议全市少先队员居家做“两操”(眼保健操和广播体操),我们都积极参与,每天不忘打卡。你瞧,队员们正家里认真练习呢!强身健体,保护自己,这就是一种责任!
b.乐学习,停课不停学(晒一晒疫情期间的课程表和书单)
生:“疫”常时期,“肺”长寒假。居家锻炼的同时,我们也没忘记学业!看,同学们上传了自己在书桌前静心学习的图片,纷纷打卡互鼓励!大家不甘落后,在寒假中积蓄能量。
c.勤劳动,感恩促成长
生:这个特殊的长假,我们和家人在一起的时间更多了。在学习、锻炼之余,也懂得为家人分担,抢着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了。劳动虽然辛苦,但我们能收获快乐,能把自己的懒惰打败,能锻炼身体。在大家一起抵抗病毒疫情时期,我们更应该在家里,多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增强免疫力,不为医护人员增加负担。武汉加油!中国加油!
d.用画笔,致敬“逆行者”(作品展示)
生:黄雪润同学用绘本致敬英雄,我们也不甘落后。一句话配上自己喜欢的图画。给远方的战士送去我们最真诚的祝愿!
e.用抖音,传播正能量
生:通过抖音视频软件,我们录制打气儿歌,凝聚集体力量,表一表上海少年齐心守“沪”的决心。发到班级群,同样给家长进行一个正能量的传递。
附:《少年战“疫”,齐心守“沪”》歌词:
少出门,不聚集;戴口罩,讲卫生;勤洗手,常通风;学网课,做两操;做家务,爱劳动;亲友情,网上叙;不恐慌,不传谣;同守“沪”,赢战“疫”。
3.师:一个人拥有了责任心,就如同一座高山,坚定可靠。在疫情面前,每个人都需要有责任意识。(板书:防控战“疫”,人人有责)
4.师小结:同学们,班会课即将结束,要承担的责任在就在眼前。希望每一位同学,能带着责任心这颗宝石,从份内事做起,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对自然都负起责任。从小培养能力,增长才干。相信你们随着成长,将来一定能够为家、为祖国担负起更大更重的责任。
(设计意图:通过唱一唱、跳一跳、画一画等方式,导之以行,让学生学做一名防范病毒的小宣传员、小监督员,提升大家的防范意识,增强战胜疫情的信心。)
设计说明:
一、班会策划既要看“上情”,更要立足“下情”
策划主题班会课时首先看“上情”——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作为指导思想。社会责任感,是中小学德育工作不可忽视的教育内容。用正确的舆论,营造良好道德环境,引导青少年对他人、对社会、对自然都负起责任。从小培养能力,增长才干,将来为家、为祖国担负起更大更重的责任。
策划主题班会时立足班级实际看“下情”——学生受疫情影响居家隔离,每个学生都切身感受到了疫情对生活的影响:恐慌、没有规划、好吃懒做、“抗宅”心理等等,这些都折射出青少年“社会责任感”的严重缺失。如何正确面对疫情,如何调试心理状态,思考从抗击疫情中学习到什么,这些都是德育工作的关键点,开学以后,同学们将会重新聚在一起,聊聊这个假期的不同。我们以此为契机探讨责任这个话题,借此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承担应尽的社会责任。
二、环节设计层层递进,责任担当循循善诱
本节班会课通过“责任意识大家谈”、“抗议先锋我来学”、“肩挑责任我争先”三大环节,设计由浅入深,层层递进,为学生上了一堂“责任与担当”的人生大课
首先,以网络“ICU护理工作群微信截图”营造情景,通过医护工作者志愿集结出发去武汉的事例,引发学生的思考:“什么才是责任?”教师说文解字,让学生更深层次地了解“责任”和“责任感”的内涵。师生互动环节——抗“疫”日记生活场景大考验,从生活实际出发,以情境德育的理念为指导,围绕“责任”二字,在优化的生活情境、问题情境、活动情境中,把明理与导行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再一次引导学生细化责任的内涵,即责任就是做好份内事,为他人服务,为社会服务。
接着,媒体链接带领学生走进心怀大爱的“逆行者”李兰娟,使学生深入感知医护工作者对待工作的耐心、恒心和责任心。“逆行者”亦是平凡人。从寻找身边“逆行者”的典型,引发学生畅所欲言,真正达到情感的共鸣,发挥班会课的育人作用。
最后,通过上海8岁小学生黄雪润出版抗疫绘本,致敬平凡英雄的典型事例,引发学生思考:面对疫情,我们可以有哪些担当?在小组分享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从小小“旁观者”转变为抗疫“参与者”,用实际行动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并增强战胜疫情的信心。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