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中考锁分】中考道德与法治一轮 复习学案(全国版)九上第三单元文明与家园(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3中考锁分】中考道德与法治一轮 复习学案(全国版)九上第三单元文明与家园(含解析)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3中考锁分】中考道德与法治一轮 复习学案(全国版)
九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文明与家园
【知识框架】
【课标要求】
总目标:学生能够初步了解中国的基本国情,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和革命传统、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汲取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所蕴含的精神力量,能够把个人发展和国家命运联系起来,学生能够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及其重要意义,并在社会生活中自觉践行。敬畏自然,保护环境,形成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意识。
学段目标:
政治认同:学生能够以恰当的方式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开展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教育;体会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与博大精深;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理念、人文精神和传统美德,弘扬民族精神,具有强烈的中华民族自豪感;学习和理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革命文化,坚定文化自信。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及其重要意义,在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中自觉践行。
责任意识:敬畏自然,具有绿色发展理念,初步形成环保意识和生态文明观;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自觉践行生态文明理念。
【命题方向】
一、延续文化血脉
1.各族人民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2.中华文化的内容及特点
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动力
4.中华文化薪火相传、- -脉相承的重要原因
5.新时代怎样传承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6.文化自信的含义、来源及增强文化自信
7.中华传统美德的作用及内涵
8.怎样传承和弘扬美德
凝聚价值追求
1.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品格及重要作用
2.传承和弘扬民族精神的表现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及其内容
4.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金句速记】
1.中华文化的特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薪火相传、历久弥新
2.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
3.中华传统美德的特点:内涵丰富,博大精深。
4.中国人民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5.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是什么
(1)国家层面: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价值目标)
( 2 )社会层面: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价值取向)
(3)个人层面: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价值准则 )
【考点精讲】
中华文化的特点:
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为什么要坚定文化自信?
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
中华文化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气度、神韵,增添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自信和自豪。
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4)坚定文化自信,事关国运兴衰、文化安全和民族精神的传承发展。
怎样坚定文化自信,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4)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性?
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精髓,蕴含着丰富的道德资源;
熔铸了中华民族坚定的民族志向、高尚的民族品格和远大的民族理想;
是代代相传发展的民族智慧,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精神力量。
(4)中华传统美德已经融入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和风俗习惯,成为一种道德文化的遗传基因。
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是什么
内涵: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民族精神对于中华民族发展的价值和作用?
是中华民族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支柱。
是维系我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精神纽带。
)是激励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的不竭精神动力。
(4)一个民族要生存和发展,就要有昂扬向上的民族精神。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是什么?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
(3)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
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
是中国人民在共同生活中形成的价值共识,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
是当代中国人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
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导向,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价值引领。
(4)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引领社会全面进步。
我国的人口现状是什么?
①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重要国情。
②新的特点:增速趋缓、出生率低、老龄化加剧、男女性别比失衡、城乡分布不均衡、“独生子女”社会问题凸显等一系列
我国严峻的资源形势是什么?
我国自然资源丰富,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资源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总体上资源紧缺。
(2)我国资源开发利用不尽合理、不够科学,依靠消耗大量资源换取经济发展的现象突出,浪费损失、污染破坏很严重。我国资源形势非常严峻。
怎样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1)要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目标。
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如何坚持绿色发展道路?
国家:要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政府:坚持绿色富国,绿色惠民。严格执法,严厉打击破坏环境资源的行为
个人:大力倡导节能、环保、低碳的绿色生活方式①积极宣传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重要性和国家保护环境的法律法规,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②落实环保行动,不随意毁坏花草树木,不乱丢垃圾废物等,做到绿色出行、绿色消费。③同破坏环境的行为作斗争。
【链接中考】
1. (2022,湘西) 2021年是甲骨文被发现122周年。甲骨文印证了包括《史记》在内的一系列文献的真实性,把有文字记载的中华文明史向前推进了近五个世纪。以甲骨文为代表的中国古文字体系,一脉相承、绵延不绝,对中国人的价值认同、思维方式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这说明( )
A.世界文化姹紫嫣红、生机盎然
B.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C. 中华文化独领风骚,无需借鉴
D .世界文化各具特色,难以交流
2. (2022,岳阳)岳阳有着丰厚的党史资源。2020年以来 ,岳阳市委组织部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开发了涵盖骆驼精神、平江起义革命精神等本土精品课程。宣传骆驼精神、平江起义革命精神,讲好岳阳故事( )
①丰富了党的指导思想 ②增强了岳阳红色精神的感召力
③有利于弘扬岳阳革命文化 ④确立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②③
3. (2022.无锡)“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从中我们可以领会到( )
①中国人民在长期的共同生活中形成的价值共识
②爱国主义自古以来就流淌在中华民族血脉之中
③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不断丰富和发展
④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支柱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 (2022,无锡)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上甘岭《英雄儿女》到近年来的《长津湖》《跨过鸭绿江》,一大批抗美援朝题材的影视作品展现了人民军队炽烈的爱国情怀及对党和人民的无比忠诚,生动诠释了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传承和弘扬伟大抗美援朝精神,需要我们 ( )
①将国家和人民视为一个命运共同体
②将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
③对祖国怀有最深厚、最纯洁、最高尚、最神圣的情感
④坚决同任何亵渎和损害祖国荣誉和利益的行为作斗争
A.①③ B.①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5. (2022,六盘水)保护文化遗产,让文物“活” 起来。加强建设一支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队伍,借科学的方式重新探求史,从证史到修史,从探索遗存到勾勒文明,时代不断赋予中国考古学新的使命。我国发展考古学( )
A.能让中华文化成为最优秀的文化
B .能让所有的中国文物“活” 起来
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
是保护我国文化遗产的唯一方式
6. (2022.玉林)热爱劳动、尊崇劳动、勤奋劳动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下列选项体现这一传统美德的是( )
A.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B.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C.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D.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7. (2022,宿迁)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在长期奋斗中构建起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抗美援朝精神、特区精神、抗疫精神……这一系列伟大精神 ( )
①丰富发展了中华民族精神
②都具有鲜明的先进性和时代性
③为实现中国梦提供了强大精神力量
④都是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具体体现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8. (2022.株洲)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有2.6亿人,比重达到18.70%。《中共中央国务院关 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化工作的意见》提出,要健全养老服务体系,进一步提升养老服务能力, 采取多种方式加强和规范养老院建设,将老龄事业发展纳入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这种做法( )
①目的是有效应对当前人口老龄化
②有助于促进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
③完全改变人口发展趋势
④预示着我国人口问题即将彻底解决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①②
9. (20222,聊城) 2022年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 在第53个世界地球日到来之际,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生态环境部联合发布了“我们‘减塑’, 给地球‘减负’ 绿色节俭好生活”系列宣传海报。下列宣传口号中符合海报主题的是 ( )
①践行垃圾分类,环保从我做起 ②放下塑料袋,拿起环保袋
③禁用自然资源,建设美丽中国 ④少用一次性 ,减塑在行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0. (2022,无锡)我国科技部发布的《全球生态环境遥感监测2021年度报告》指出: 2015年以来,亚马孙河流域、刚果河流域和东南亚区域3大热带雨林区森林面积持续减少,全球森林面积净减少28.41万平方千米,而我国的森林面积持续增长,陆地生态系统在较大范围内呈有序恢复、向好发展态势。从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出( )
①要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②我国面临的资源环境问题已经得到解决
③人类开发和利用自然,必须遵循自然规律
④我国自然资源丰富,人均资源占有量少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1. (2022,仙桃)根据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今年政府在生态环境方面的任务是:持续改善生态环境,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加强污染治理和生态保护修复,处理好发展和减排关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下列举措中 ,不属于完成这一任务的是 ( )
A.加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有序减量替代
B.运用炽热和防水透湿两项技术研制冬奥比赛制服
C.推进绿色低碳技术研发,建设绿色制造和服务体系
D .推进大型风光电基地及配套调节性电源规划建设
12. (2022,临沂) 2022年2月22日颁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提出,牢牢守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两条底线……保障粮食安全( )
①是国家安全形势新变化的需要
②能彻底解决吃的好的问题
③要加大对外开放力度,依赖从国外进口粮食
④要厉行节约,坚决制止餐饮浪费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13. (2022,赤峰) 2021年10月,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上宣布,中国正式设立第一批国家公园。 从此,"人与天谐,天人共美”的国家公园画卷即将在中国的广袤土地上徐徐展开。这说明( )
①我国在应对资源和环境问题.上已经取得明显进步
②我国以牺牲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为代价,换取绿水青山
③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实现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的发展共识
④中国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繁荣、生态良好、人民幸福,是建设美丽中国的时代图景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4. (2022,岳阳) [体验北京冬奥的美好]
北京冬奥会开幕式用中国风文化元素勾勒出精美的东方画卷, 给世界各国观众带来了-场中国式的美学体验。 表演以二十四节气作为倒计时,将中国的地理人文与冰雪运动融合在一起,展现了古老民族的智慧和“中式美学”的浪漫。中国门、中国窗、黄河之水天上来的舞美设计,通过艺术与科技的融合,向世界展示了中国人的审美意象和价值观。大山里的孩子用希腊语回应古希腊的伟大奥林匹克精神,诠释了” 尊重差异, 交流、互鉴”的中国主张。
[享受冰雪运动的乐趣]
北京冬奥申办成功以来,我国全面实施冰雪运动“南展西扩东进”和“四季拓展”战略,打破冰雪运动时空局限,建立冰雪运动普及推广体系,让冰雪运动成为全民健身运动项目。到2021年底,全国有2800多所学校将冬季运动纳入课程。
(1 )结合材料,运用中华文化及其创新发展的有关知识,说明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为什么能给各国观众带来中国式的美学体验。
(2)请你分别从”守护生命”与“养护精神” 的角度,为青少年如何更好地参加冰雪运动各提出一条建议。
15. (2022,沈阳) [美丽沈城 幸福家园]
材料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沈阳市围绕“以水润城、以绿荫城、以园美城、以文化城”, 推进精细化管理,推动公园城市建设,提升城市品质,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以水润城加强生态水系规划建设,形成水净、岸绿、景美的滨水空间。
以绿萌城推进国土绿化和街道微景观建设,增加绿地面积。
以园美城改造综合公园和建设[ ]袋公园,美化城市环境。
以文化城实施文化+工程,提升城市文化品位。
(1) “以水润城” “以绿荫城”体现了教材哪些观点 (写出一点即可)
(2)根据材料指出,沈阳市建设“口袋公园”有哪些益处
(3)美丽沈城,我是行动者。为推动沈阳市公园城市建设,中学生应该怎样做 ( 运用所学知识,联系自身实际回答)
同住一座城 ,共建一个家。
让我们携手同行,为把沈阳市建设成为高品质的花园城市而贡献力量!
参考答案
1.[知识点]中华文化
[答案] B
[解析]
[分析]题干中的描述,体现了甲骨文历史悠久,对中国人具有重要影响,说明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B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A排除,不符合题意;
CD说法错误,各民族文化-律平等,各具特色,应该相互交流和借鉴,汲取其优秀元素;故答案为: B.
[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是世界文化大花园中一朵璀璨的奇葩。文化的力量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中,才使中华文化绵延不绝、历久弥新。中华文化不仅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发展道路,具有深刻的影响,而且对人类的进步和世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知识点]中华文化
[答案] D
[解析]
[分析]岳阳市委组织部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开发了涵盖骆驼精神、平江起义革命精神等本土精品课程。这有利于增强了岳阳红色精神的感召力, 弘扬岳阳革命文化,所以②③符合题意,正确。
①错误,骆驼精神、平江起义 革命精神不是党的指导思想。
④错误,党的领导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不是通过宣传骆驼精神、平江起 义革命精神确立的。
故答案为: D
[点评]本题考查对中华文化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本题根据所学知识,分析题肢选项,结合排除法可以选出正确的答案。
3.[知识点]中华民族精神
[答案] B
[解析]
[分析]题干表述的这些诗句体现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从中我们可以领会到爱国主义自古以来就流淌在中华民族血脉之中,这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的共同生活中形成的价值共识,也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支柱,①②④符合题意.
③不符合题意,题干材料没有体现改革创新为核心时代精神。
故答案为: B
[点评]本题考查了中华民族精神。-个民族要生存和发展,就要有昂扬向上的民族精神。-个民族如果没有振奋的民族精神,没有坚定的民族志向和理想,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就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解答本题要正确理解题意,考在了中华民族精神,在此基础上,结合分析各个选项,选出正确答案。
4.[知识点]中华民族精神
[答案] D
[解析]
[分析]依狠所学,分析可知,题干表述了一大批抗美援朝题材的影视作品展现了人民军队炽烈的爱国情怀及对竟和人民的无比忠诚,生动诠释了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传承和弘扬伟大抗美援朝精神,需要我们将国家和人民视为一个命运共同体,将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我们要对祖国怀有最深厚、最纯洁、最高尚、最神圣的情感,必须坚决同任何亵渎和损害祖国荣誉和利益的行为作斗争。①②③④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D
[点评]本题考查知识点是弘扬民族精神,考查识记理解问题能力。我们要自觉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解答时要准确再现弘扬民族精神等知识,在此基础上认真分析,进而得出正确结论。
5.[知识点]中华文化
[答案] C
[解析]
[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和材料可知,我国发展考古学有利于保护文化遗产,增强中华民碳的文化自信, C选项符合题意。
ABD选项错误,“最优秀”、 “所有” 、“唯一”的说法太绝对。
故答案为: C
[点评]本题考查中华文化的有关知识,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需要同学们认真审题 ,仔细分析。
6.[知识点]中华传统美德
[答案] A
[解析]
[分析]“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的意思是小孩子虽然不会耕田织布,也在那桑树阴下学着种瓜。这体现了中华民族热爱劳动的传统美德,所以A符合题意,正确。
B不符合题意,选项体现的是爱国主义的情怀。
C不符合题意,“为有 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意思是是牺牲烈士,用以换取革命的胜利,激励人们人民战天斗地,建设国家。
D不符合题意,选项体现的是百折不挠,不遗余力地去追求和探索的精神。
故答案为: A。
[点评]本题考查对中华传统美德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本题解题的关键在于正确理解题肢选项中诗词的正确含义,结合排除法,据此,不难选出正确的答案。
7.[知识点]中华民族精神
[答案] A
[解析] [分析] 题干中的一系列伟大精神,丰富发展了中华民族精神,都具有鲜明的先进性和时代性。根据所学,伟大民族精神始终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精神支柱,是维 系我国各族人民世世代代团结奋斗的牢固精神纽带,是激励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的不竭精神动力,所以①②③正确。
④错误,都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具体体现。
故答案为: A.
[点评]本题考查对中华民族精神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一个民族要生存和发展,就要有昂扬向.上的民族精神。一个民族如果没有振奋的民族精神,没有坚定的民族志向和理想,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就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8.[知识点]人口问题及我国人口现状
[答案] D
[解析] [分析] 国家健全养老服务体系,进一步提升养老服务能力,采取多种方式加强和规范养老院建设,将老龄事业发展纳入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这样做的目的是大了有效应对当前人口老龄化问题,促进经济发展与社会的进步,所以①②正确。
③错误,选项观点夸大了这一做法的作用,应排除.
④错误,我国人口问题始终是我国面临的全局性、长期性、战略性问题,不可能马上彻底解决。故答案为: D.
[点评]本题考查对我国人口问题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本题根据所学知识,分析题肢选项,结合排除法可以选出正确的答案。
9.[知识点]坚持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答案] B
[解析] [分析] 依据教材知识分析题目内容可知,我们“减塑’,给地球 “减负”绿色节俭好生活是海报主题,而我们要“减塑”给地球减负就需要放下塑料,拿起环保袋,少用一次性 ,减塑在行动,践行垃圾分类,环保从我做起,这样的生活方式,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①②④正确;
③错误,建设美丽中国,并不提倡禁用自然资源;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生态文明建设。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带来的一系列全球性生态危机说明地球再没能力支持工 业文明的继续发展,延续人类的生存需要开创一个新的文明形态。生态文明以尊重和维护生态环境为主旨,以可持续发展为根据,以未来人类的继续发展为着眼点。解答本题需明确考查的知识点是生态文明建设,在此基础上,结合分析各个说法,选出正确答案。
10.[知识点]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答案] B
[解析] [分析] 依据教材知识,题文中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成绩,我明我国重视生态文明建设,要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关系,人类开发和利用自然,必须遵循自然规律,①③说法正确。
②错误,我国面临的环境问题还没有解决。
④不符合题意,我国自然资源的现状在题文中没有体现。
故答案为: B
[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生态文明建设。面对资源约束趋紧, 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观念。是“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方针引领下的可持续发展道路。解答本题要正确理解题意,考查了生态文明建设,但此基础上,结合各个选项,选出正确答案。
11.[知识点]坚持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答案] B
[解析]
[分析]加强污染治理和生态保护修复,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处理好发展和减排关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走绿色发展道路必然选择。加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有序减量替代,推进绿色低碳技术研发,建设绿色制造和服务体系,推进大型风光电基地及配套调节性电源规划建设等都是坚持绿色发展的做法,而运用炽热和防水透湿两项技术研制冬奥比赛制服体现的是科技的创新技术, ACD正确,不符合题意;
B运用炽热和防水透湿两项技术研制冬奥比赛制服不属于这一任务,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明,是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仔细读题,在理解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上,做出符合题意的选择。
12.[知识点]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
[答案] C
[解析]
[分析] 国家提出要牢牢守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两条底线……保障粮食安全,这是国家安全形势新变化的需要,为此,要厉行节约,坚决制止餐饮浪费,所以①④符合题意,正确。
②观点太绝对,刳了这一做法的作用。
③错误,保障粮食安全要提高粮食自我保障能力,不能依赖从国外进口粮食。
故答案为: C.
[点评]本题考查对节约资源,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本题根据所学知识,分析题肢选项,结合排除法可以选出正确的答案。
13.[知识点]坚持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答案] C
[解析]
[分析]题干“人与天谐,天人共美”的国家公园画卷即将在中国的广袤土地上徐徐展开,表明我国在应对资源和环境问题上已经取得非常明显的进步,我国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实现可持续发展,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实现经济繁荣、生态良好、 人民幸福,是建设美丽中国的时代图景,①③④是正确的选项;
②错误,既要金山银山,绿水青山,我们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归根到底是人与自然的关系。解决环境问题,其本质就是一个如何处理好人与自然、人与人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问题。解答本题要正确理解题意,考查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在此基础上,结合分析各个选项,选出符合题意的答案。
14.(1)[答案]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开幕式设计蕴含深厚的中华文化底蕴,呈现出鲜明民族特色,让各国观众感受到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和中华民族的东方智慧。②科技是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开幕式舞美设计实现了艺术与科技的融合,创新了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丰富了文化体验,增强了中华文化对世界人民的吸引力。③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制作团队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 将中国风文化元素与时代精神相结合, 彰显中国风采,让各国人民受到新时代中国精神的感染。④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制作团队既突出中国风元素,又以世界能理解的方式呈现奥林匹克体育精神,以匠心独运的东方故事打动各国观众。
(2)[答案]守护生命的角度 :在运动的过程中,要增强安全意识、自我保护意识,提高安全防范的能力;掌握一些基本的自救自护方法。
养护精神的角度:关注并养护我们的精神家园,守住自己的心灵,追求真、善、美;不能丢失优秀的民族文化,在个人精神世界的充盈中发扬民族精神。
[知识点]创新及其作用,中华文化,爱护身体,养护精神
[解析]
[分析] (1)根据题意要求结合所学知识,文化的角度可以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开幕式设计蕴含深厚的中华文化底蕴,呈现出鲜明民族特色,让各国观众感受到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和中华民族的东方智慧。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制作团队既突出中国风元素,又以世界能理解的方式呈现奥林匹克体育精神,以匠心独运的东方故事打动各国观众。创新的角度可以从开幕式舞美设计实现了艺术与科技的融合,创新了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富了文化体验,增强了中华文化对世界人民的吸引力等方面分析回答即可。
( 2 )根据题意本题可以从在运动的过程中,要增强安全意识、自我保护意识,提高安全防范的能力;掌握一些基本的自救自护方法。要关注并养护我们的精神家园 ,守住自己的心灵,追求真、善、美;不能丢失优秀的民族文化,在个人精神世界的充盈中发扬民族精神等方面回答即可。
[点评]本题考查对中华文化,创新和守护生命,养护精神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主要考查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值中等。
15.(1)[答案]绿色发展理念、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等。
(2)[答案]有利于改善 人们的生活环境;有利于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有利于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有利于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等。
(3)[答案]中学生要节约资源、 保护环境,同破坏环境的行为作斗争,为环境建设建言献策等。
[知识点]坚持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履行法定义务
[解析]
[分析] (1 )本题考查可持续发展。分析材料可知,沈阳市加强城市建设,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为人民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解答时,结合材料信息,答出绿色发展理念、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即可。
( 2 )本题考查民生问题。分析材料可知,“口袋公园” 创造了良好的人居环境,提升了居民生活的幸福指数。解答时,可从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 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等方面作答。
( 3 )本题考查中学生如何为推动沈阳市公园城市建设做贡献。答案具有开放性,解答时,可从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同破坏环境的行为作斗争、为环境建设建言献策等方面作答。
故答案为: (1)绿色发展理念、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等。
(2 )有利于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有利于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有利于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有利于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等。
(3 )中学生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同破坏环境的行为作斗争,为环境建设建言献策等。
[点评]本题以材料为载体,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涉及的知识点有生态文明建设、可持续发展、自觉履行保护环境的义务等。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