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专题3 建设生态文明 共享绿色发展—2023年中考道德与法治时政热点专题复习学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热点专题3 建设生态文明 共享绿色发展—2023年中考道德与法治时政热点专题复习学案(含答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3年中考道德与法治时政热点专题复习
热点专题3 建设生态文明 共享绿色发展
【常考知识】
角度一:人口政策
【热点速递】
热点一:2022年10月16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二十大报告中涉及对人口政策的表述有两处,一处在阐述中国式现代化时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另一处是在阐述“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时提到,“建立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
热点二:2022年11月9日,河北日报消息,河北衡水发布最新生育政策,生三孩补贴5000元。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梳理发现,2022年多地已出台针对三孩家庭的育儿补贴政策,现金补贴、购房优惠、延长假期等形式多样。
热点三:2021年8月20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闭幕会在北京举行,表共适过关于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的决定,修改后的人口计生法规定,国家提倡适龄婚育、优生优育,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国家采取财政、税收、保险、教育、住房、就业等支持措施,减轻家庭生育、养育、教育负担。
热点四:2022年9月16日,云南省委、省政府印发《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实施方案》明确,2023年1月1日至2025年12月31日,对新出生并户口登记在云南的二孩、三孩分别发放2000元、5000元的一次性生育补贴,并按年度发放800元育儿补助;对新出生并户口登记在云南的婴幼儿购买意外伤害险给予每人每年50元参保补贴。
【热点解读】
1.我国的人口现状及新的特点。
①人口现状:我国是人口众多的国家。
②新的特点:总人口增速趋缓、总和生育率、明显低于更替水平、出生人口男女性别比偏高、老龄化加剧、大量的人口流动等。
2.我国为什么要重视人口问题?
①人口是社会发展的主体,也是影响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变量。
②人口问题已经成为一个日益严峻的全球性问题,成为人类社会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
③人口发展是关系中华民族发展的大事情。
④人口问题始终是我国面临的全局性、长期性、战略性问题。
3.党和国家为解决我国人口问题所采取的积极措施。
①党和国家始终坚持人口与发展综合决策,科学把握人口发展规律,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调控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推动实现适度生育水平,有力促进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实行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意义。)
②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人口问题,根据我国人口发展变化形势,先后作出实施单独两孩、全面两孩政策等重大决策部署,取得积极成效。
③为进一步适应人口形势新变化和推动高质量发展新要求,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2021年,我国开始全面实施一对夫妻可生育三个子女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
角度二:绿色发展
【热点速递】
热点一: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们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更加健全,污染防治攻坚向纵深推进,绿色、循环、低碳发展迈出坚实步伐,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我们的祖国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
热点二: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立足我国能源资源禀赋,坚持先立后破,有计划分步骤实施碳达峰行动。完善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调控,重点控制化石能源消费,逐步转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推动能源清洁低碳高效利用,推进工业、建筑、交通等领域清洁低碳转型。深入推进能源革命,加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加大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和增储上产力度,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统筹水电开发和生态保护,积极安全有序发展核电,加强能源产供储销体系建设,确保能源安全。完善碳排放统计核算制度,健全碳排放权市场交易制度。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全球治理。
热点三:2022年12月15日,在《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第二阶段高级别会议开幕式上的致辞。人类是命运共同体,不论是战胜新冠疫情,还是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唯有团结合作,才能有效应对全球性挑战。生态兴则文明兴。我们应该携手努力,共同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共建清洁美丽世界。
中国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不断强化生物多样性主流化,实施生态保护红线制度,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实施最严格执法监管,一大批珍稀濒危物种得到有效保护,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和可持续性不断增强,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之路。
【热点解读】
1.习近平总书记对环境保护的高度重视体现了教材中的哪些观点?
①党中央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②党和国家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坚持绿色富国,绿色惠民的理念。
③党和国家坚持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努力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2.中国这十年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告诉了我们什么?
①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绿色发展道路,就要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
②走绿色发展道路,就要坚持绿色富国,让人民感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环境效益,激发人民群众绿色创造热情,实现绿色富国的梦想。
③走绿色发展道路,要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
④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繁荣、生态良好、人民幸福,是建设美丽中国的时代图景。
3.建设美丽中国必须坚持的基本国策、发展战略、发展理念、科学理念、总体布局、社会目标分别是什么?
(1)基本国策:①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②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2)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
(3)发展理念:绿色发展。
(4)科学理念: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5)总体布局:生态文明建设。
(6)社会目标: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4.中国向国际社会作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庄严承诺,北京冬奥会兑现“碳中和”承诺,表明了什么
①中国事不避难、勇于担当,在解决人类面临的问题的过程中积极探索、有效行动,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
②中国坚持新发展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
5.请你为建设美丽中国献计献策。
(1)国家:①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②加快科技创新,开发新能源和替代能源,发展绿色低碳经济;③完善保护资源和环境的法律法规,严格执法,强化监管力度;④加强公民的道德建设,树立和强化人民群众的节能环保意识,倡导绿色消费,选择文明、健康、科学的生产生活方式;⑤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环境和能源危机;等等。
(2)企业:①树立科学发展观,加强科技创新,研发和使用节能环保技术,清洁生产,节能低碳;②加大环保投入,加大环境治理和环境保护的力度;③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大可再生资源利用回收率;④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员工环保意识;等等。
(3)个人:①增强节能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②从身边小事做起,履行环保义务;③树立绿色消费理念;④积极参与各种环保行动;⑤同破坏环境、浪费资源的行为作斗争;等等。
【同步检测】
单项选择题
1.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们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加强生态环境保护。这说明
①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②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共生共荣
③人类开发和利用自然,可以凌驾于自然之上
④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2..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立足我国能源资源禀赋,坚持先立后破,有计划分步骤实施碳达峰行动。推动构建生态环境治理全民行动体系,“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下列行动正确的是
①绿色出行垃圾分类,节能低碳环保 ②严守资源利用上线,生态保护红线
③应该先要金山银山,再要绿水青山 ④必须要善待大自然,禁止开发资源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对下图解读正确的是
A.人口基数逐年减少 B.人口增长速度趋缓
C.劳动力人口严重不足 D.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
4.“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时期,必须更好地抓住机遇,加强全社会动员,加强各条战线、各个领域的协调与配合,统筹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政策与行动。应对老龄化问题需要
①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战略
②全面实施三孩政策以及落实配套支持措施
③国家要建立健全生育保险和社会保障制度促进计划生育
④要对没有落实三孩政策的行为给予一定的批评和惩戒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②④
5.习近平总书记在各地考察调研时,多次就生态环境保护、生态文明建设作出重要阐述,提出新的要求,传递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坚定不移建设永续发展的美丽中国的重大信号。这要求我们
A. 坚持以环境保护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B. 只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
C. 正确处理和解决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关系问题
D. 保护自然环境,禁止开发、利用自然资源
二、材料分析题
6.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立足我国能源资源禀赋,坚持先立后破,有计划分步骤实施碳达峰行动。完善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调控,重点控制化石能源消费,逐步转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推动能源清洁低碳高效利用,推进工业、建筑、交通等领域清洁低碳转型。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
(2)材料启示我们如何实现“双碳”目标?
【答案提示】
单项选择题:
AABCC
二、材料分析题:
6.(1)国内:①当前我国人口、资源、环境问题制约着经济发展,这一承诺是促进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需要。②是落实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基本国策,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③是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的必然选择。
国际:中国积极履行国际义务,这一承诺是维护全人类的生命健康,建设清洁美丽的世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需要。
(2)①推行绿色低碳建筑,推广使用节能材料、可再生能源。②推进新能源汽车的生产及使用,减少碳排放量。③大力开展植树造林、退耕还林,扩大森林的覆盖率。④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路,发挥企业技术创新主体作用,提升能源科技水平。
①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
②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③中国共产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中国共产党领导
①人类开发和利用自然,但不能肆意凌驾于自然之上,必须遵循自然规律。
②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
③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要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④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
⑤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⑥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
⑦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繁荣、生态良好、人民幸福,这既是建设美丽中国的时代图景,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建设生态文明 共享绿色发展
生态文明
①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建立健全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相关法律法规,严惩浪费资源、破坏环境的违法行为。
②增强环境保护意识,践行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自觉履行保护环境的义务,积极同破坏环境的行为作斗争。
法治建设
我国落实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依靠科技创新,发展低碳经济、循环经济。
科技创新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