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任务二 实现校园雨水收集与利用系统的设计方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是本章节的总结性教学课,也是一节评价教学质量的课。在本节课的课堂中,主要引导学生利用已学的工具和工艺知识,将抽水器系统转换成实物。系统设计的实现包括设计方案的呈现和模型的制作测试。教材中主要引入“校园雨水收集与利用”的系统设计项目,引导学生历经系统设计实现的全过程,理解系统设计的基本方法,增强系统分析的思维与意识。本节课的立足点是带领学生展开基于问题的简单系统的设计实现。在实现过程中,教会学生如何去运用知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为学生注入技术思想。二、学科核心素养要求1. 技术意识:通过“抽水机模型的制作”,体悟技术加工工具的使用和工艺的方法。2. 工程思维:历经系统的制作,初步形成技术风险评估的思想和意识。3. 物化能力:选择合适的工具,采用加工工艺制作抽水器模型或实物。三、教学重点、难点1. 重点:(1)了解系统设计实现的内容。(2)能够熟练运用系统设计实现的基本方法。2. 难点:(1)能够学会系统设计实现中对实体系统设计优劣的评价。(2)能够理解并运用系统和工程思维分析解决问题。四、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教学课件、手锯、锉刀等加工工具、抽水器相关材料(各小组不同,课前自行准备)等。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同学们在前面的学习过程中,接触到了各式各样的抽水器。这些抽水器虽然各具特色,但是难以满足不同人的不同要求。于是,班内有同学打算利用所学的知识,设计并制作一个属于自己的个性化的简易抽水器。新课教学(1)体悟系统设计实现做一做:利用必要的材料和工具,动手制作各自小组设计的抽水器系统。制作要求:①根据设计草图,重新绘制技术图样。②选择合适的工具及工艺,正确操作工具并制作模型。③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强度。不易损坏,连接较牢固。④选择合适的尺寸大小,保证美观性,考虑装饰属性。⑤组内团结协作,分工明确,共同完成任务。问题:在系统设计实现过程中,主要包含哪些工作?在制作过程中,有哪些需要注意的?(2)系统设计实现的内容总结:系统设计的实现应包括设计方案的呈现和模型或原型的制作与测试。(3)模型的测试及评价试一试:根据技术试验的要求,对抽水器模型进行必要的技术试验,论证其合理性和实效性。活动要求:①选择正确的技术试验,从功能、强度等多角度对抽水器模型进行试验,并写好试验报告。②根据试验过程和结果,撰写使用和维护说明书。③根据设计要求,从设计的考虑因素出发,针对自己小组的作品进行评价。问题:在模型测试时,哪些是比较重要的指标?在评价时,采用何种评价方式?总结:评价有多种形式,对于实体系统设计而言,需要对模型或原型进行实际运行测试和评价。(4)学生作品展示秀一秀:以小组为单位,向全班展示抽水器作品,并说明作品的优缺点。问题:采用什么方式,可以得到最佳的抽水效果?图1 学生作品展示(5)学生互评评一评:各小组根据作品的实用性、相似度、坚实度、美观度和介绍优劣等方面综合评价其他小组的抽水器模型,评出最佳作品。总结:技术的追求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不断地探索前进。当然,达到系统最优目标也有千万条道路或办法。课堂小结系统设计的实现:(1)系统设计实现的内容。(2)模型或原型的制作与测试内容及注意事项。(3)系统设计实现的评价。六、教学总结本节课重点任务就是实现抽水器系统的制作,从抽象的构思转换成具体的实物。在课堂中,学生不仅要进行模型图样的绘制、加工制作、模型呈现,还需要对模型进行测试、评估、并书写说明书。本节课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要求比较高,当然也特别锻炼学生的能力,对提升学生核心素养有很好地促进作用。七、教学反思在综合性课堂的教学过程中,对于师生的要求比较高,学生的习得性和差异性比较大,这也是本节课在处理时的难点。一方面要保证学生的参与度和作品的多样性,另一方面也要考虑后进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和情感因素等。课堂的评价存在许多不确定性,所以进行定量评价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在处理课堂时,建议把握住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两种类型,当然也可以加入学生自评、互评、师评等。学生制作完成的抽水器系统如何实现持续性的教学效应,这也是需要考虑或研究的话题。不能作品完成后,或者课堂结束后,一切都戛然而止。我们可以进行持续性研究,让作品真正发挥其作用,让学生持续不断地学习。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