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考点08 电解质与电离1.电解质2.电解质的电离: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离解成自由移动的离子的过程。3.电解质导电的原因:(1)内因:电解质在一定条件(溶于水或加热熔融)下电离成自由移动的离子。(2)外因:电解质溶液(或熔融电解质)与电源构成闭合回路。(3)电解质电离与导电的关系:电解质的相关判断5个注意点(1)单质和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2)电解质不一定导电,如固体NaCl、液态HCl均不导电;导电的物质不一定是电解质,如金属单质、电解质溶液均可导电,但都不是电解质。(3)电解质的强弱与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的强弱、溶解性大小没有必然联系。如CaCO3的溶解度很小,其溶液导电能力很弱,但CaCO3属于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取决于电荷浓度的大小,电荷浓度越大,导电能力越强。(4)电解质溶于水和加热熔融时破坏的化学键不一定一样,溶于水破坏离子键和某些共价键,而加热熔融只破坏离子键。(5)电解质一定是指自身电离生成离子的化合物,有些化合物的水溶液能导电,但溶液中的离子不是它自身电离产生的,不属于电解质,如CO2、SO2、NH3、SO3等是非电解质。一、判断物质是是否电解质(或强、弱电解质)的基本思路:2.依据元素周期表,熟记常见的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ⅠA:除LiOH外其余都是强碱。ⅡA:除Mg(OH)2、Be(OH)2外其余都是强碱。ⅢA:Al(OH)3是两性氢氧化物,即可看作弱碱,也可看作弱酸。ⅣA:H2CO3、H2SiO3均为弱酸。ⅤA:强酸:HNO3 中强酸:HNO2、H3PO4(也是弱酸);NH3·H2O为弱碱。ⅥA:强酸:H2SO4 弱酸:H2SO3、H2S。ⅦA:强酸:HCl、HBr、HI、HClO4等弱酸:HF、HClO等。过渡元素中常见的弱碱:Fe(OH)3、Fe(OH)2、Cu(OH)2、Zn(OH)2等,它们也都难溶于水。注意 盐不论难溶、易溶,绝大多数都是强电解质。1.向0.01mol L-1的a中匀速滴入0.02mol L-1的b,不符合图像的是选项 A B C Da Ba(OH)2 Ba(OH)2 Ca(OH)2 Ca(OH)2b H2SO4 CuSO4 NaHCO3 NH4HCO3A.A B.B C.C D.D【答案】C【分析】由图可知,向0.01mol L-1的a溶液中匀速滴入0.02mol L-1的b溶液时,溶液中离子浓度减小,导电性减弱,当a溶液完全反应后,继续加入b溶液时,溶液中离子浓度又增大,溶液的导电性增强。【解析】A.向氢氧化钡溶液中加入稀硫酸溶液发生的反应为氢氧化钡溶液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H++SO+Ba2++2OH—=BaSO4↓+2H2O,反应中溶液中离子浓度减小,导电性减弱,当氢氧化钡溶液完全反应后,再加入稀硫酸使溶液中离子浓度又增大,溶液的导电性增强,反应过程与图示吻合,故A不符合题意;B.向氢氧化钡溶液中加入硫酸铜溶液发生的反应为氢氧化钡溶液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铜,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u2++SO+Ba2++2OH—=BaSO4↓+Cu(OH)2↓,反应中溶液中离子浓度减小,导电性减弱,当氢氧化钡溶液完全反应后,再加入硫酸铜使溶液中离子浓度又增大,溶液的导电性增强,反应过程与图示吻合,故B不符合题意;C.向氢氧化钙溶液中加入碳酸氢钠溶液发生的反应为氢氧化钙溶液与碳酸氢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a2++HCO+OH—=CaCO3↓+H2O,溶液中含有钠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导电能力不能为0,反应过程与图示不吻合,故C符合题意;D.向氢氧化钙溶液中加入碳酸氢铵溶液发生的反应为氢氧化钙溶液与碳酸氢铵溶液共热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氨气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a2++HCO+NH+2OH—CaCO3↓+NH3↑+2H2O,当氢氧化钙溶液完全反应后,再加入碳酸氢铵使溶液中离子浓度又增大,溶液的导电性增强,反应过程与图示吻合,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2.下列物质熔融状态下能导电,且属于电解质的是A.HCl B.NaOH C.Cu D.NH3【答案】B【解析】A.HCl是电解质,HCl为分子化合物熔融状态下不导电,A错误;B.NaOH是电解质,NaOH 为离子化合物,熔融状态下能导电,B正确;C.Cu是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C错误;D.NH3是非电解质,D错误;故选B。3.下列物质属于电解质的是A. B. C.Fe D.【答案】B【解析】电解质是指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所有的酸碱盐和大多数金属氧化物均为电解质,据此分析解题:A. 的水溶液虽然能导电,但不是其本身电离,故属于非电解质,A不合题意;B.是酸,故属于电解质,B符合题意;C.Fe是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C不合题意;D.液体时不导电,不溶于水,属于非电解质,D不合题意;故答案为:B。4.下列物质属于弱电解质的是A. B. C. D.【答案】A【解析】A.是弱酸,属于弱电解质,A正确;B.是盐,是强电解质,B错误;C.是盐,是强电解质,C错误;D.NaOH是强碱,是强电解质,D错误;答案选A。5.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或电离方程式正确的是A.溶液中加入足量溶液:B.向溶液中加入溶液至溶液呈中性C.溶液中加入铁粉:D.在水中的电离:【答案】B【解析】A.足量的氢氧化钡会使得硫酸根离子和铁离子全部沉淀,,故A错误;B. 向溶液中加入溶液至溶液呈中性,故B正确;C.电荷和电子不守恒,,故C错误;D.亚硫酸氢钠是盐,属于强电解质,电离使用等号,,故D错误;故选B。6.下列各组物质中按强电解质、非电解质、弱电解质组合的是A. B.C. D.【答案】C【解析】A.NaCl(aq)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A错误;B.HF是酸,属于电解质,不合题意,B错误;C.是按照强电解质、非电解质、弱电解质组合,C正确;D.H2O是弱电解质,D错误;故选C。7.下列方程式正确的是A.的电离:B.的水解:C.的电离:D.向硫酸铝溶液中滴加碳酸钠溶液:【答案】C【解析】A.醋酸铵是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完全电离,用等号连接,A错误;B.亚硫酸氢根离子水解生成亚硫酸和氢氧根离子,B错误;C.氯化铝是强电解质,上述电离方程式正确,C正确;D.铝离子和碳酸根离子会发生双水解生成氢氧化铝沉淀和二氧化碳气体,D错误。故选C。8.化学兴趣小组在家中进行化学实验,按照如图连接好线路发现灯泡不亮,按照右图连接好线路发现灯泡亮,由此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A.NaCl是非电解质B.NaCl溶液是电解质C.NaCl在水溶液中电离出了可以自由移动的离子D.NaCl溶液中,水电离出大量的离子【答案】C【解析】A.由右图灯泡发亮知NaCl在水溶液中能够导电,所以NaCl是电解质,A项错误;B.NaCl溶液是混合物,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B项错误;C.右图实验中灯泡亮,说明NaCl溶液中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据此可推知NaCl在水溶液中电离出了可自由移动的离子,C项正确;D.水为极弱电解质,不可能电离出大量的离子,D项错误;故选C。9.用一定浓度的Ba(OH)2溶液分别滴定体积均为20.00 mL、浓度均为0.100 mol·L-1的H2SO4、HCl和CH3COOH三种溶液。滴定过程中三种溶液的电导率如图所示。(已知:溶液电导率越大,导电能力越强;b点为曲线②上的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由图可知,溶液电导率与溶液中自由移动的离子浓度大小无关B.d点对应的溶液中粒子浓度大小关系:c(Ba2+)+c(H+)=c(CH3COO-)+c(OH-)C.Ba(OH)2浓度为0.100 mol·L-1D.a、b、c、d四点中水的电离程度d点最大【答案】C【分析】溶液中离子浓度越大,导电能力越强。相同浓度的、H2SO4、HCl、CH3COOH溶液中c(H+)依次减小,则溶液的导电性依次减弱,所以曲线①②③分别表示Ba(OH)2滴定H2SO4、HCl、CH3COOH的曲线。【解析】A.三种酸浓度都是0.100 mol/L,H2SO4是二元强酸,HCl是一元强酸,它们完全电离产生离子,而醋酸是一元弱酸,在溶液中存在电离平衡,因此离子浓度:H2SO4>HCl>CH3COOH。溶液中自由移动的离子浓度越大,溶液电导率越大,导电能力越强,A错误;B.根据电荷守恒可知溶液中离子浓度关系为:2c(Ba2+)+c(H+)=c(CH3COO-)+c(OH-),B错误;C.c点表示的是硫酸与Ba(OH)2恰好完全反应,反应为:H2SO4+Ba(OH)2=BaSO4↓+2H2O,由于消耗的二者体积相同,二者反应的物质的量的比是1:1,所以Ba(OH)2的浓度与H2SO4相同,均为0.100 mol/L,C正确;D.向酸溶液中滴加碱,溶液中c(H+)逐渐减小,水电离程度逐渐增大;当溶液显中性时水的电离不受影响,当碱过量时,随着溶液中c(OH-)增大,水电离程度逐渐减小。a点时醋酸恰好被中和得到Ba(CH3COO)2溶液,该盐是强酸弱碱盐,水解使溶液显碱性,水的电离受到促进作用;b点是HCl恰好被中和得到BaCl2溶液,该盐是强酸强碱盐,不水解,水的电离不受影响;c点是H2SO4恰好被完全中和产生BaSO4,BaSO4是强酸强碱盐,不水解,溶液显中性,水的电离也不受影响;d点是Ba(OH)2、Ba(CH3COO)2等浓度的混合溶液,过量的碱电离产生OH-,使水的电离平衡受到抑制作用,所以a、b、c、d四点中水的电离程度a点最大,d点最小,D错误;故合理选项是C。10.下列物质属于电解质且在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是A.KOH B.H3PO4 C.SO3 D.Cu【答案】A【解析】A.KOH是强碱,由阴、阳离子构成,在熔融状态下会发生电离而导电,属于电解质,A符合题意;B.H3PO4是中强酸,在水溶液中会发生电离而导电,属于电解质。该物质由分子构成,在熔融状态下不能发生电离,因而不能导电,B不符合题意;C.SO3是非金属氧化物,由分子构成。在水溶液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因自身发生电离而导电,属于非电解质,C不符合题意;D.Cu是金属单质,有自由移动的电子,能够导电。但金属单质不是化合物,因此不属于电解质,D不符合题意;故合理选项是A。11.下列物质的水溶液能导电,但属于非电解质的是A.CH3COOH B.K2SO4 C.SO2 D.Cl2【答案】C【解析】在水溶液或者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称为电解质;CH3COOH、K2SO4在水溶液中因自身电电离而导电,则属于电解质;SO2的溶于水且与水反应生成亚硫酸而使溶液导电,则SO2水溶液虽然能导电但其属于非电解质;Cl2属于单质,所以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综上所述,C符合题意,故选C;答案选C12.下列叙述I和II均正确并且有因果关系的是叙述I 叙述IIA NH3能使酚酞溶液变红 NH3可用于设计喷泉实验B 1-己醇的沸点比己烷的沸点高 1-己醇和己烷可通过蒸馏初步分离C KNO3的溶解度大 用重结晶法除去KNO3中混有的NaClD Na在Cl2中燃烧的生成物含离子键 NaCl固体可导电A.A B.B C.C D.D【答案】B【解析】A.NH3用于设计喷泉实验,是利用了NH3极易溶于水的性质,A项错误;B.1-己醇的沸点高于己烷,可通过蒸馏初步分离,符合蒸馏分离的原理,B项正确;C.重结晶法除去KNO3中混有的NaCl是利用KNO3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大,C项错误;D.NaCl是离子化合物,含有离子键,但固体离子化合物不易导电,须在溶于水或融融状态下才导电,D项错误;答案选B。1.下列正确的叙述有① CO2、SO2、P2O5均为酸性氧化物②Ca(HCO3)2 、Fe(OH)3、FeCl2均可由化合反应制得③ 碘晶体分散到酒精中、淀粉溶于水中所形成的分散系分别为:溶液、胶体④ 灼热的炭与CO2的反应、Ba(OH)2·8H2O与NH4Cl的反应均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又是吸热反应⑤ 需要通电才可进行的有:电离、电解、电泳、电镀、电化学腐蚀⑥ 氯化铁溶液与氢氧化铁胶体具有的共同性质是:能透过滤纸,加热蒸干、灼烧后都有氧化铁生成⑦ 按照纯净物、混合物、强电解质、弱电解质和非电解质顺序排列的是CuSO4·5H2O、盐酸、苛性钾、次氯酸、氨气⑧ 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不一定是离子化合物A.3个 B.4个 C.5个 D.6个【答案】D【解析】①和碱反应,只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叫做酸性氧化物,它们都有对应的水化物,也叫作酸酐,CO2、SO2、P2O5均为酸性氧化物,它们对应的酸依次为:H2CO3、H2SO3、H3PO4,①正确;②Ca(HCO3)2 、Fe(OH)3、FeCl2均可由化合反应制得:、、,②正确;③碘晶体分散到酒精形成碘酒溶液、淀粉溶于水中可以形成胶体,③正确;④Ba(OH)2·8H2O与NH4Cl的反应不涉及化合价的变化(),所以该反应不是氧化还原反应,而是复分解反应,④错误;⑤电离指电解质或者非电解质在水中释放出离子的过程,该过程不需要通电;电化学腐蚀的原理是原电池,其能量转化过程是由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故电化学腐蚀不需要通电;其他的过程需要通电;⑤错误;⑥FeCl3溶液受热,Fe3+的水解程度会增大(水解为吸热过程),且生成的HCl会受热脱离溶液,使得平衡不断向右移动,使得水解逐渐完全,最终变成Fe(OH)3,经灼烧后变为Fe2O3;氢氧化铁胶体的胶粒可以透过滤纸,受热会聚沉形成Fe(OH)3沉淀,经灼烧后变为Fe2O3;⑥正确;⑦能用化学式表示的物质,都是纯净物,所以CuSO4·5H2O;盐酸是HCl的水溶液,所以盐酸是混合物;苛性钾在溶液中完全电离,在熔融状态下也能倒点,苛性钾为强电解质;次氯酸是弱酸,在水中部分电离,其为弱电解质;氨气溶于水之后,溶液之所以能够导电是因为和OH-的缘故,所以氨气是非电解质;⑦正确;⑧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不一定是离子化合物,比如AlCl3,该物质为分子化合物,⑧正确;故合理选项为D。2.在测定液态BrF3导电性时发现,20℃时导电性很强,其他实验证实存在一系列有明显离子化合物倾向的盐类,如KBrF4,(BrF2)2SnF6等,由此推测液态BrF3电离时的阳、阴离子是A.BrF2+,BrF4- B.BrF2+,F- C.Br3+,F- D.BrF2+,BrF32-【答案】A【分析】根据、等物质都是具有明显离子化合物倾向的盐可知,它们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其电离方程式分别是:、,说明、是稳定存在的离子,液态时导电性很强,说明液态BrF3为部分电离,所以的电离方程式为2BrF3,据此回答。【解析】A.的电离方程式为2BrF3,A正确;B.BrF3电离不产生F-,B错误;C.BrF3电离不产生F-、Br-,C错误;D.BrF3电离不产生BrF2+、BrF32-,D错误。答案选A。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NaHCO3 的电离方程式是 NaHCO3=Na++H++CO32-B.自由移动的离子数目多的溶液一定比自由移动的离子数目少的溶液导电能力强C.虽然Na2O溶于水所得溶液中导电的离子不是它本身产生的,但它却是电解质D.SO3溶于水后所得到的H2SO4溶液能导电,故SO3是电解质【答案】C【解析】A. NaHCO3 的电离方程式是 NaHCO3=Na++HCO3-,弱酸的酸式根不完全电离,故A错误;溶液导电能力强弱与离子浓度及离子所带电荷成正比例关系,故B错误;虽然Na2O溶于水所得溶液中导电的离子不是它本身产生的,但它在熔融时能产生自由移动钠离子和氧离子,所以,它是电解质,故C正确。SO3溶于水后所得到的H2SO4溶液,硫酸电离产生自由移动离子而导电,不是SO3它本身产生的离子,所以SO3是非电解质,故D错误。4.下列物质按纯净物、混合物、强电解质、弱电解质、非电解质的组合正确的是纯净物 混合物 强电解质 弱电解质 非电解质A 盐酸 水煤气 硫酸 醋酸 HDB 胆矾 石灰水 硫酸钡 HNO2 NH3C 火碱 蔗糖溶液 氯化钠 氨水 三氧化硫D 冰醋酸 福尔马林 苛性钾 氯化氢 乙醇A.A B.B C.C D.D【答案】B【解析】A.盐酸、水煤气、硫酸、醋酸、HD分别属于混合物、混合物、强电解质、弱电解质、单质,故A错误;B.胆矾、石灰水、硫酸钡、HNO2、氨气分别属于纯净物、混合物、强电解质、弱电解质、非电解质,故B正确;C.火碱、蔗糖溶液、氯化钠、氨水、三氧化硫分别属于化合物、混合物、强电解质、混合物、非电解质,故C错误;D.冰醋酸、福尔马林、苛性钾、氯化氢、乙醇分别属于化合物、混合物、强电解质、强电解质、非电解质,故D错误;故答案为B。5.下列物质溶于水时会破坏水的电离平衡,且属于强电解质的是A.酒精 B.冰醋酸 C.硝酸钾 D.醋酸钠【答案】D【分析】电解质是指在水溶液或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水的电离方程式为H2O H++OH-,加入的物质或离子能影响水电离平衡的移动,则破坏水的电离平衡,据此分析即可解答.【解析】A.酒精溶于水,不发生电离,是非电解质,故A错误; B.冰醋酸的水溶液能导电,电离出的H+能抑制水的电离,但醋酸部分电离,是弱电解质,故B错误;C.硝酸钾溶于水电离出硝酸根离子和钾离子能导电,是电解质,但不破坏水的电离,故C错误;D.醋酸钠在水溶液中能完全电离出自由移动的醋酸根离子和钠离子使溶液导电,所以醋酸钠是强电解质,醋酸根离子能与水电离出的氢离子结合生成醋酸,促进水的电离,故D正确;故答案为D。6.下列图示与对应的叙述不相符的是A.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与氧化还原反应的关系B. AlCl3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生成沉淀的情况C.Ba(OH)2溶液中滴加硫酸溶液导电性的情况D.等体积、等浓度稀硫酸分别与足量铁和镁反应的情况【答案】D【解析】A.置换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复分解反应一定不是氧化还原反应,化合反应、分解反应有的是氧化还原反应,有的是非氧化还原反应,与图示相符,A项正确;B.向AlCl3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随着NaOH溶液的加入,依次发生的反应为:AlCl3+3NaOH=Al(OH)3↓+3NaCl、Al(OH)3+NaOH=NaAlO2+2H2O,可见AlCl3完全沉淀和生成的Al(OH)3完全溶解消耗的NaOH物质的量之比为3:1,与图示相符,B项正确;C.Ba(OH)2属于强碱,Ba(OH)2溶液中离子浓度大,溶液导电性强,Ba(OH)2溶液中滴加稀硫酸,Ba(OH)2与稀硫酸反应生成难溶于水的BaSO4和难电离的水,溶液中离子浓度减小,溶液导电性减弱,两者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中离子浓度接近0,溶液导电性接近0,继续加入稀硫酸,硫酸属于强酸,溶液中离子浓度增大,溶液导电性又增强,与图示相符,C项正确;D.Mg、Fe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g+H2SO4=MgSO4+H2↑、Fe+H2SO4=FeSO4+H2↑,Mg比Fe活泼,Mg与稀硫酸反应比Fe与稀硫酸反应快,等浓度、等体积稀硫酸与足量Fe和Mg反应最终产生的H2体积相等,与图示不符,D项错误;答案选D。7.下列关于纯净物、混合物、强电解质、弱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正确组合是( )纯净物 混合物 强电解质 弱电解质 非电解质A 盐酸 水煤气 硫酸 醋酸 干冰B 冰醋酸 铝热剂 硫酸钡 亚硫酸 二氧化硫C 纯碱 天然气 苛性钾 氢硫酸 碳酸钙D 玻璃 盐酸 氯化钠 次氯酸 氯气A.A B.B C.C D.D【答案】B【解析】A.盐酸是HCl的水溶液,属于混合物,故A错误; B.冰醋酸是纯净物,铝热剂是金属铝和氧化铁的混合物,硫酸钡是强电解质,亚硫酸是弱酸,属于弱电解质,二氧化硫是非电解质,故B正确;C.碳酸钙是盐,属于强电解质,不是非电解质,故C错误;D.玻璃是混合物,氯气是单质,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故D错误;答案为B。8.下列按强电解质、弱电解质、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的组合,正确的是选项 强电解质 弱电解质 酸性氧化物 碱性氧化物A Ca(OH)2 酒精 N2O5 Na2OB CaSO4 HIO Mn2O7 CaOC NaHCO3 氨水 SO2 Al2O3D HCl HF CO2 Na2O2A.A B.B C.C D.D【答案】B【解析】酒精是非电解质,选项A错误。硫酸钙是盐,属于强电解质;次氯酸是弱酸,属于弱电解质;Mn2O7是高锰酸对应的酸性氧化物;CaO是氢氧化钙对应的碱性氧化物;选项B正确。氨水是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氧化铝是两性氧化物;选项C错误。Na2O2不是碱性氧化物,因为其与水反应除生成氢氧化钠之外,还有氧气,选项D错误。9.用下图所示的装置分别进行如下导电性实验,小灯泡的亮度比反应前明显减弱的是A.向亚硫酸钠溶液中通入氯气B.向澄清石灰水溶液中通入过量二氧化碳C.向氢碘酸饱和溶液中通入少量氧气D.向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少量氯气【答案】C【解析】A. 向亚硫酸钠溶液中通入氯气,两者可以反应生成硫酸钠和盐酸,离子浓度明显增大,溶液的导电性增强;B. 向澄清石灰水溶液中通入过量二氧化碳,氢氧化钙先转化为碳酸钙沉淀,后又溶解转化为碳酸氢钙溶液,导电性没有明显变化;C. 向氢碘酸饱和溶液中通入少量氧气,氢碘酸被氧气氧化为碘,离子方程式为4I-+O2+4H+=2I2+2H2O,溶液中离子溶液明显减小,所以导电性明显减弱;D. 向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少量氯气,一部分氢氧化钠转化为氯化钠和次氯酸钠,离子溶液没有明显变化,所以导电性没有明显变化。综上所述,本题选C。10.下列图示与对应的叙述相符的是A.由图甲可以判断:对于反应A(g)+B(g) 2C(g),若T1>T2,则ΔH<0B.图乙表示可逆反应CO(g)+H2O(g) CO2(g)+H2(g) ΔH>0C.图丙表示CO2通入饱和Na2CO3溶液中,溶液导电性变化D.图丁表示0.1 mol·L-1的盐酸滴定20 mL 0.1 mol·L-1 NaOH溶液,溶液pH随加入盐酸体积的变化【答案】A【解析】A.升高温度A的转化率减小,平衡逆向移动,正反应是放热反应,所以△H<0,故A错误;B.由图示可知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反应CO(g)+H2O(g) CO2(g)+H2(g)为放热反应,即ΔH<0,故B错误;C.因CO2通入饱和Na2CO3溶液中会有部分NaHCO3晶体析出,导致溶液导电性降低,但完全反应时溶液为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导电性不可能为0,继续通入过量的CO2后,导电性会略有增加,因有少量碳酸生成,但不可能比最初导电性强,故C错误;D.用0.1mol/L的盐酸滴定20mL 0.1mol/LNaOH溶液,未滴入盐酸时开始pH为13,随着盐酸的滴入,溶液的pH逐渐降低,故D错误;答案为A。11.下列有关电解质的说法正确的是A.强电解质一定是离子化合物,弱电解质一定是共价化合物B.HClO是弱酸,所以NaClO是弱电解质C.易溶性强电解质的溶液中不存在溶质分子D.由于硫酸钡难溶于水,所以硫酸钡是弱电解质【答案】C【解析】A.强电解质不一定是离子化合物,如氯化氢是共价化合物,但它在水溶液中能完全电离,它是强电解质,故A错误;B.HClO是弱酸,但NaClO是弱酸强碱盐,能在水中完全电离,是强电解质,故B错误;C.易溶性强电解质在水中完全电离,则其在水溶液中不存在溶质分子,如HCl的水溶液中不存在HCl分子,故C正确;D.硫酸钡难溶于水,但硫酸钡是强电解质,因其可溶解的部分完全电离,故D错误;答案为C。12.下列关于0.10 mol L-1NaHCO3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A.溶质的电离方程式为:NaHCO3 =Na+ + H+ +CO32-B.离子浓度关系:c(Na+ ) (H+ ) =c(OH- ) +c(HCO3- ) +c(CO32-)C.25℃时,加水稀释后,n (H+)与n(OH-)的乘积变大D.温度升高,c(HCO3-)增大【答案】C【解析】A.NaHCO3为强电解质,溶质的电离方程式为NaHCO3═Na++HCO3-,故A错误;B.由电荷守恒可知,离子浓度关系:c(Na+)+c(H+)=c(OH-)+c(HCO3-)+2c(CO32-),故B错误;C.25℃时,加水稀释后,促进HCO3-水解,n(OH-)增大,c(OH-)减小,由Kw不变,可知c(H+)增大,则n(H+)增大,则n(H+)与n(OH-)的乘积变大,故C正确;D.HCO3-水解为吸热反应,升高温度,促进水解,则c(HCO3-)减小,故D错误;故选C。一轮再回顾易错点精析二轮热点难点突破针对训练突破提升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考点08 电解质与电离1.电解质2.电解质的电离: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离解成自由移动的离子的过程。3.电解质导电的原因:(1)内因:电解质在一定条件(溶于水或加热熔融)下电离成自由移动的离子。(2)外因:电解质溶液(或熔融电解质)与电源构成闭合回路。(3)电解质电离与导电的关系:电解质的相关判断5个注意点(1)单质和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2)电解质不一定导电,如固体NaCl、液态HCl均不导电;导电的物质不一定是电解质,如金属单质、电解质溶液均可导电,但都不是电解质。(3)电解质的强弱与电解质溶液导电能力的强弱、溶解性大小没有必然联系。如CaCO3的溶解度很小,其溶液导电能力很弱,但CaCO3属于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取决于电荷浓度的大小,电荷浓度越大,导电能力越强。(4)电解质溶于水和加热熔融时破坏的化学键不一定一样,溶于水破坏离子键和某些共价键,而加热熔融只破坏离子键。(5)电解质一定是指自身电离生成离子的化合物,有些化合物的水溶液能导电,但溶液中的离子不是它自身电离产生的,不属于电解质,如CO2、SO2、NH3、SO3等是非电解质。一、判断物质是是否电解质(或强、弱电解质)的基本思路:2.依据元素周期表,熟记常见的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ⅠA:除LiOH外其余都是强碱。ⅡA:除Mg(OH)2、Be(OH)2外其余都是强碱。ⅢA:Al(OH)3是两性氢氧化物,即可看作弱碱,也可看作弱酸。ⅣA:H2CO3、H2SiO3均为弱酸。ⅤA:强酸:HNO3 中强酸:HNO2、H3PO4(也是弱酸);NH3·H2O为弱碱。ⅥA:强酸:H2SO4 弱酸:H2SO3、H2S。ⅦA:强酸:HCl、HBr、HI、HClO4等弱酸:HF、HClO等。过渡元素中常见的弱碱:Fe(OH)3、Fe(OH)2、Cu(OH)2、Zn(OH)2等,它们也都难溶于水。注意 盐不论难溶、易溶,绝大多数都是强电解质。1.向0.01mol L-1的a中匀速滴入0.02mol L-1的b,不符合图像的是选项 A B C Da Ba(OH)2 Ba(OH)2 Ca(OH)2 Ca(OH)2b H2SO4 CuSO4 NaHCO3 NH4HCO3A.A B.B C.C D.D2.下列物质熔融状态下能导电,且属于电解质的是A.HCl B.NaOH C.Cu D.NH33.下列物质属于电解质的是A. B. C.Fe D.4.下列物质属于弱电解质的是A. B. C. D.5.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或电离方程式正确的是A.溶液中加入足量溶液:B.向溶液中加入溶液至溶液呈中性C.溶液中加入铁粉:D.在水中的电离:6.下列各组物质中按强电解质、非电解质、弱电解质组合的是A. B.C. D.7.下列方程式正确的是A.的电离:B.的水解:C.的电离:D.向硫酸铝溶液中滴加碳酸钠溶液:8.化学兴趣小组在家中进行化学实验,按照如图连接好线路发现灯泡不亮,按照右图连接好线路发现灯泡亮,由此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A.NaCl是非电解质B.NaCl溶液是电解质C.NaCl在水溶液中电离出了可以自由移动的离子D.NaCl溶液中,水电离出大量的离子9.用一定浓度的Ba(OH)2溶液分别滴定体积均为20.00 mL、浓度均为0.100 mol·L-1的H2SO4、HCl和CH3COOH三种溶液。滴定过程中三种溶液的电导率如图所示。(已知:溶液电导率越大,导电能力越强;b点为曲线②上的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由图可知,溶液电导率与溶液中自由移动的离子浓度大小无关B.d点对应的溶液中粒子浓度大小关系:c(Ba2+)+c(H+)=c(CH3COO-)+c(OH-)C.Ba(OH)2浓度为0.100 mol·L-1D.a、b、c、d四点中水的电离程度d点最大10.下列物质属于电解质且在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是A.KOH B.H3PO4 C.SO3 D.Cu11.下列物质的水溶液能导电,但属于非电解质的是A.CH3COOH B.K2SO4 C.SO2 D.Cl212.下列叙述I和II均正确并且有因果关系的是叙述I 叙述IIA NH3能使酚酞溶液变红 NH3可用于设计喷泉实验B 1-己醇的沸点比己烷的沸点高 1-己醇和己烷可通过蒸馏初步分离C KNO3的溶解度大 用重结晶法除去KNO3中混有的NaClD Na在Cl2中燃烧的生成物含离子键 NaCl固体可导电A.A B.B C.C D.D1.下列正确的叙述有① CO2、SO2、P2O5均为酸性氧化物②Ca(HCO3)2 、Fe(OH)3、FeCl2均可由化合反应制得③ 碘晶体分散到酒精中、淀粉溶于水中所形成的分散系分别为:溶液、胶体④ 灼热的炭与CO2的反应、Ba(OH)2·8H2O与NH4Cl的反应均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又是吸热反应⑤ 需要通电才可进行的有:电离、电解、电泳、电镀、电化学腐蚀⑥ 氯化铁溶液与氢氧化铁胶体具有的共同性质是:能透过滤纸,加热蒸干、灼烧后都有氧化铁生成⑦ 按照纯净物、混合物、强电解质、弱电解质和非电解质顺序排列的是CuSO4·5H2O、盐酸、苛性钾、次氯酸、氨气⑧ 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不一定是离子化合物A.3个 B.4个 C.5个 D.6个2.在测定液态BrF3导电性时发现,20℃时导电性很强,其他实验证实存在一系列有明显离子化合物倾向的盐类,如KBrF4,(BrF2)2SnF6等,由此推测液态BrF3电离时的阳、阴离子是A.BrF2+,BrF4- B.BrF2+,F- C.Br3+,F- D.BrF2+,BrF32-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NaHCO3 的电离方程式是 NaHCO3=Na++H++CO32-B.自由移动的离子数目多的溶液一定比自由移动的离子数目少的溶液导电能力强C.虽然Na2O溶于水所得溶液中导电的离子不是它本身产生的,但它却是电解质D.SO3溶于水后所得到的H2SO4溶液能导电,故SO3是电解质4.下列物质按纯净物、混合物、强电解质、弱电解质、非电解质的组合正确的是纯净物 混合物 强电解质 弱电解质 非电解质A 盐酸 水煤气 硫酸 醋酸 HDB 胆矾 石灰水 硫酸钡 HNO2 NH3C 火碱 蔗糖溶液 氯化钠 氨水 三氧化硫D 冰醋酸 福尔马林 苛性钾 氯化氢 乙醇A.A B.B C.C D.D5.下列物质溶于水时会破坏水的电离平衡,且属于强电解质的是A.酒精 B.冰醋酸 C.硝酸钾 D.醋酸钠6.下列图示与对应的叙述不相符的是A.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与氧化还原反应的关系B. AlCl3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生成沉淀的情况C.Ba(OH)2溶液中滴加硫酸溶液导电性的情况D.等体积、等浓度稀硫酸分别与足量铁和镁反应的情况7.下列关于纯净物、混合物、强电解质、弱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正确组合是( )纯净物 混合物 强电解质 弱电解质 非电解质A 盐酸 水煤气 硫酸 醋酸 干冰B 冰醋酸 铝热剂 硫酸钡 亚硫酸 二氧化硫C 纯碱 天然气 苛性钾 氢硫酸 碳酸钙D 玻璃 盐酸 氯化钠 次氯酸 氯气A.A B.B C.C D.D8.下列按强电解质、弱电解质、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的组合,正确的是选项 强电解质 弱电解质 酸性氧化物 碱性氧化物A Ca(OH)2 酒精 N2O5 Na2OB CaSO4 HIO Mn2O7 CaOC NaHCO3 氨水 SO2 Al2O3D HCl HF CO2 Na2O2A.A B.B C.C D.D9.用下图所示的装置分别进行如下导电性实验,小灯泡的亮度比反应前明显减弱的是A.向亚硫酸钠溶液中通入氯气B.向澄清石灰水溶液中通入过量二氧化碳C.向氢碘酸饱和溶液中通入少量氧气D.向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少量氯气10.下列图示与对应的叙述相符的是A.由图甲可以判断:对于反应A(g)+B(g) 2C(g),若T1>T2,则ΔH<0B.图乙表示可逆反应CO(g)+H2O(g) CO2(g)+H2(g) ΔH>0C.图丙表示CO2通入饱和Na2CO3溶液中,溶液导电性变化D.图丁表示0.1 mol·L-1的盐酸滴定20 mL 0.1 mol·L-1 NaOH溶液,溶液pH随加入盐酸体积的变化11.下列有关电解质的说法正确的是A.强电解质一定是离子化合物,弱电解质一定是共价化合物B.HClO是弱酸,所以NaClO是弱电解质C.易溶性强电解质的溶液中不存在溶质分子D.由于硫酸钡难溶于水,所以硫酸钡是弱电解质12.下列关于0.10 mol L-1NaHCO3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A.溶质的电离方程式为:NaHCO3 =Na+ + H+ +CO32-B.离子浓度关系:c(Na+ ) (H+ ) =c(OH- ) +c(HCO3- ) +c(CO32-)C.25℃时,加水稀释后,n (H+)与n(OH-)的乘积变大D.温度升高,c(HCO3-)增大一轮再回顾易错点精析二轮热点难点突破针对训练突破提升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考点08电解质与电离-备战2023年高考化学二轮复习【热点难点突破专题】(通用版) (原卷版) .doc 考点08电解质与电离-备战2023年高考化学二轮复习【热点难点突破专题】(通用版) (解析版).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