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讲 中国各族人民的家园 主题二 中国地理一轮复习课件(共31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4讲 中国各族人民的家园 主题二 中国地理一轮复习课件(共31张PPT)

资源简介

(共31张PPT)
第4讲 中国各族人民的家园
——主题二 中国地理
1-2-4 概述中国的疆域和行政区划,了解中华民族的生存空间。
1-2-5 描述中国自然和人文环境的总体面貌,了解其基本特征。
1-2-6 描述我国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和人文环境特征,
比较人们社会生活和风土人情等方面的特点。
课程要求
教材链接
导学提示
《人文地理》下册P1—32
⑴中国的海陆位置及其特点、位置优势;
我国 34 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简称及其行政中心;
我国人口分布特点及分界线;我国民族分布地区及分布特点;
⑵中国地形的特点和分布;
中国气候的分布和特点;季风气候对我国生产生活的影响;
黄河和长江上、中、下游的分界线及水文特点;
⑶南北方分界线及依据,比较南北方的差异;交流与互补的目的;
⑷台湾的自然环境和特色;
⑸浙江省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

国土与人民
1.辽阔的疆域
⑴地理位置
①海陆位置:中国位于亚欧大陆东部,东部濒临太平洋,西部深入亚欧大陆腹地。
特点 中国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注:日本是岛国;蒙古是内陆国;美国是海陆兼备的国家) 意义 东部 濒临海洋,气候湿润,有利于农业生产;沿海有许多优良港湾,有利于与各国海上往来和发展海洋事业
西部 深入亚欧大陆内部,通过陆上交通可与中亚、西亚、欧洲各国往来
②经纬度位置:(约73°E—约135°E)(约4°N—约53°N)
A.我国大部分地区位于中纬度、北温带,小部分地区在低纬度、热带。
B.北回归线自西向东横穿我国云南、广西、广东和台湾。
C.中国没有高纬度地区,也没有处在寒带的地区。
③半球位置:按经线划分,中国位于东半球;按纬线划分,中国位于北半球。
⑵陆地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在世界各国中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
◎意义:幅员辽阔的国土,不仅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发展提供了巨大的空间,还蕴藏着丰富的自然资源,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⑶我国邻国
我国邻国 陆上邻国(14个) 东:朝鲜; 东北和西北:俄罗斯; 北:蒙古 西北: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 西:阿富汗、巴基斯坦 西南:印度、尼泊尔、不丹 南面:缅甸、老挝、越南
隔海相望国家(6个) 隔黄海相望的国家:韩国; 隔东海相望的国家:日本 隔南海相望的国家: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 ⑷疆域四至
疆域四至 跨度
最东端 黑龙江—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相交处(135°E) 东西跨经度62 ,
东西时差约4小时
最西端 新疆的帕米尔高原上(73°E) 最南端 南海南沙群岛的曾母暗沙(4°N)(属于海南省) 南北跨纬度49 ,
冬季南北温差大
最北端 黑龙江省漠河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上(53°N) ⑸我国领海
海域面积 我国管辖海域面积约为300万平方千米,从北到南依次为渤海、黄海、东海、南海,以及台湾以东的太平洋海域
主要岛屿 台湾岛是中国面积最大的岛屿,海南岛为面积第二大岛。
(▲注:钓鱼岛位于东海,黄岩岛位于南海)
大陆海岸线 北起中朝边境的鸭绿江口,南到中越边界的北仑河口,全长约18 000千米。在漫长的海岸线上,分布着众多优良港湾
2.行政区划
⑴设立目的:中国国土辽阔,为便于管理,促进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民族团结。
⑵划分方法:全国的行政区域基本上分为三级: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
县(自治县、市);乡(镇、民族乡)。
①省级行政区的数量:中国有34个省级行政单位(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
②我国省级行政区的名称、简称和省级行政中心(省会城市)
序号 名称 简称 行政中心 序号 名称 简称 行政中心
省 1 黑龙江 黑 哈尔滨 省 18 四 川 川或蜀 成 都
2 吉 林 吉 长 春 19 贵 州 贵或黔 贵 阳
3 辽 宁 辽 沈 阳 20 青 海 青 西 宁
4 河 北 冀 石家庄 21 甘 肃 甘或陇 兰 州
5 河 南 豫 郑 州 22 台 湾 台 台 北
6 湖 北 鄂 武 汉 23 海 南 琼 海 口
7 湖 南 湘 长 沙 直辖市 24 北 京 京 北 京
8 广 东 粤 广 州 25 天 津 津 天 津
9 山 东 鲁 济 南 26 上 海 沪 上 海
10 山 西 晋 太 原 27 重 庆 渝 重 庆
11 陕 西 陕或秦 西 安 自治区 28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新 乌鲁木齐
12 安 徽 皖 合 肥 29 内蒙古自治区 内蒙古 呼和浩特
13 江 西 赣 南 昌 30 西藏自治区 藏 拉 萨
14 江 苏 苏 南 京 31 广西壮族自治区 桂 南 宁
15 浙 江 浙 杭 州 32 宁夏回族自治区 宁 银 川
16 福 建 闽 福 州 特别行政区 33 香港特别行政区 港 香 港
17 云 南 云或滇 昆 明 34 澳门特别行政区 澳 澳 门
1.各具特色的省份
内蒙古 海南 黑龙江 广东 新疆 内蒙古、陕西 澳门 云南
跨经度最广 跨纬度最广、最南、纬度最低、全境在热带 最东、最北、纬度最高 人口最多 面积最大、邻国最多(8个)、最西 邻省最多(8个) 面积最小 少数民族分布最多
2.“省”与“省级行政区”的区别
“省级行政区”有34个,上海市、宁夏回族自治区都是省级行政区,但不能称“××省”,被称为“××省”的只有23个省级行政区,如浙江省、福建省。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始于元朝(“行省制度”)。
3.“市”的区别
省级直辖市,如北京市、上海市;地级市,如杭州市、宁波市;县级市,如慈溪市、乐清市。
4.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自治权”,体现“一国两制”。
少数民族自治区享有“一定自治权”,体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经济特区不享有政治上的“自治权”,实行特殊优惠的经济政策。
5.中国行政区划
中国行政区划图
3.众多的人口
人口数量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2020年11月1日零时,我国总人口已达14.4亿人 人口密度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密度较高的国家 人口分布 特点 分布很不均匀,东密西疏 分界线 黑河—腾冲一线以东 人口数量约占全国总人口数的94%,而面积只占全国总面积的43%,人口稠密
黑河—腾冲一线以西 人口数量只占全国总人口数的6%,而面积却占全国总面积的57%,人口稀疏
4.统一的多民族大家庭
民族组成 中国是一个由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大家庭 汉族 汉族人口数量最多,约占全国总人口的91.11%
少数民族 其余55个民族的人口数量约占全国总人口的8.89%,一般被称为少数民族。
其中,壮族(人口最多)、满族、回族、苗族、维吾尔族、彝族、土家族、
蒙古族和藏族人口较多,都超过500万人。有些少数民族人口较少,不到一万人
民族分布 格局 各民族呈现“大杂居、小聚居、交错居住”的分布格局
分布 ⑴汉族:人口遍及全国各地,主要集中在东部和中部地区
⑵少数民族:主要集中在我国西南、西北和东北地区。(分布最广的少数民族:回族)
民族文化 中华文明是我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各民族文化既相互交融,又多元发展 民族共同体 我国各民族在分布上相互交错,文化上兼收并蓄,经济上相互依存,情感上相互亲近, 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中华民族共同体 贰
山川秀美
1.复杂多样的地形
⑴地形多样是我国自然环境的显著特点。高原、山地、平原、丘陵和盆地五种地形类型均有分布。
地形类型 地形区(地形单元)
山 地 喜马拉雅山脉(最高)、昆仑山脉、祁连山脉、天山山脉、阿尔泰山脉、横断山脉、秦岭、阴山山脉、太行山脉、大兴安岭、巫山、雪峰山
平 原 三大平原:东北平原(最大)、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鱼米之乡)
高 原 四大高原:青藏高原(最大、最高、世界屋脊)、内蒙古高原(牧人的天堂)、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最严重)、云贵高原(最崎岖)
盆 地 四大盆地:塔里木盆地(最大)、准噶尔盆地(纬度最高)、柴达木盆地(海拔最高)、四川盆地(海拔最低、天府之国)
丘 陵 三大丘陵:东南丘陵、山东丘陵、辽东丘陵
中国地形
⑵山区面积广大:平原所占的面积较小,丘陵所占的面积最小,山地所占的面积最大。
含义 一般把山地、丘陵和连同比较崎岖的高原统称为山区。我国是一个山区面积广大的国家,山区面积占到全国陆地总面积的2/3 影响 优势 矿产、森林、水力、旅游等资源丰富、空气新鲜、环境优美等,在发展林业、水电业、采矿业和旅游业等方面有优势
劣势 交通不便、土层薄、生态环境脆弱等,制约经济社会发展
启示 要因地制宜,优势互补;发展经济的同时要注意保护环境 ⑶地势西高东低,自西向东逐级降低,大致呈三级阶梯(我国的地势特点)
第一级阶梯 界线 第二级阶梯 界线 第三级阶梯
平均海拔 4 000米以上 昆仑山脉|阿尔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 1 000—2 000米 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500米以下
地形类型 高原、盆地 高原、盆地 平原、丘陵
主要地形区 高原:青藏高原 盆地:柴达木盆地 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 盆地: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四川盆地 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丘陵:东南丘陵
影响 ①气候:有利于海上湿润气流深入内地,形成降水 ②地形:因平原多为河流冲积而成,故我国平原多分布在东部地区 ③河流:使许多河流自西向东流;阶梯交界处,落差大,蕴藏着丰富的水力资源 ④交通:东流的大河沟通了东西交通,有利于沿海与内地的联系 ⑤人口分布:使人口集中分布在东部地区,呈东密西疏的特点 沿北纬30°的地形剖面图
中国三级阶梯分布图
2.季风的影响
⑴气候复杂多样,各地气候差异显著。总体来说,东部地区主要以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为主;西北地区主要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青藏地区主要以高原山地气候为主。
气候类型 热带季风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
气候图示
气候特点 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冬冷夏热全年降水较少
判断标准 1月均温15 ℃以上,年降水量超过1 500mm 1月均温0 ℃以上,年降水量800mm以上 1月均温0 ℃以下,年降水量800mm以下 1月均温0 ℃以下,全年降水较少
分布地区 云南南部、广东雷州半岛、台湾南部及海南岛 秦岭—淮河以南的南方大部分地区 秦岭—淮河以北的北方大部分地区 西北内陆,新疆和内蒙古等地区
⑵季风气候对我国的影响最大
①季风的含义:季风是一种盛行风向随季节发生明显变化的风(受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的影响)。
②季风的类型
夏季风 冬季风
季风活动
源地 太平洋、印度洋 西伯利亚和蒙古
风向 偏南风(从海洋吹向陆地) 偏北风(从陆地吹向海洋)
性质 温暖湿润 寒冷干燥
中国气候类型图
③季风气候特点及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特点 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表 现
雨热同期 季风气候给我们提供了有利于生产和生活的优越条件。季风气候具有雨热同期的特点,对农作物的生长极为有利 ⑴夏季风使黑龙江省的北部成为世界上种植水稻最北的地区
⑵珠江流域一带绿野相连,城市集中,人口密集,是中国富饶的宝地;而同纬度的西亚一带却是沙海连绵,荒漠广布。形成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季风起了巨大的作用
不稳定性 造成涝灾 夏季风来得早,退得迟 1998年夏季,长江流域降雨量远远高于正常年份,长江中下游地区发生了严重的洪涝灾害
造成旱灾 夏季风来得迟,退得早 2010年春季,西南大部分地区遭受了十年来最严重的旱灾。100多天没有降雨,河流干涸,水库见底
暴发寒潮 冬季风强烈 2011年初,江西、湖南、重庆、四川和贵州5省市气温骤降,发生了严重的寒潮冰雪灾害
◎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
⑴纬度位置:我国南北跨度大,纬度高低不同是造成我国南北方差异的主要因素,特别是冬季南北方气温差异很大,北方雪花飘飘,南方温暖如春。
⑵海陆位置:我国东西部离海洋远近不同造成中国东西部降水差异大,降水量东多西少。
⑶季风影响:夏季我国南北方普遍高温多雨。受夏季风影响的强弱不同,我国降水量南多北少,自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少。
⑷地形地势:青藏地区成为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区,高原山地气候垂直变化明显,出现“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景色。
3.母亲河
⑴黄河和长江的概况
概况 黄 河 长 江
发源地 青海省巴颜喀拉山北麓 青海省唐古拉山脉主峰各拉丹冬雪峰
全 长 5 400多千米(中国第二长河) 6 300千米(中国第一大河)
流经省份 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9个省份) 青海、西藏、四川、云南、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11个省份)
地 位 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 我国长度最长、流域面积最大、支流最多、流量最大、水能最丰富、航运量最大
支 流 上游:湟水、洮河中游:渭河和汾河 上游:雅砻江、岷江、嘉陵江、乌江中游:湘江、汉江和赣江
注入海洋 渤海(山东省) 东海(上海市)
⑵黄河流域
⑶长江流域
◎黄河流经的省会城市
兰州(甘肃)、银川(宁夏)、郑州(河南)和济南(山东)
◎黄河流经的地形区
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
◎长江流经的省会城市和直辖市
省会城市:武汉(湖北)、南京(江苏)
直辖市:重庆、上海
◎长江流经的地形区: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四川盆地和长江中下游平原
⑷黄河和长江各河段的水文特征
黄 河 长 江
上游 起止点 源头—内蒙古河口 源头—湖北宜昌
水文特征 落差大,水力资源丰富 峡谷多,落差大,水力资源丰富
主要景观 ⑴黄河第一坝——龙羊峡大坝:黄河水能丰富,龙羊峡至青铜峡是水电的“富矿”⑵“塞上江南”——宁夏平原:利用黄河水进行灌溉,成为我国西北地区重要农业区 ⑴长江发源地——各拉丹冬雪峰(青海)⑵著名峡谷——虎跳峡(云南)⑶古代水利工程——都江堰(四川)⑷三峡大坝(湖北)
中游 起止点 内蒙古河口—河南桃花峪 湖北宜昌—江西湖口
水文特征 含沙量大(世界最大) 河道弯曲、湖泊众多(洞庭湖、鄱阳河)
主要景观 壶口瀑布(山西) 武汉港(湖北)
下游 起止点 河南桃花峪—入海口(渤海) 江西湖口—入海口(东海)
水文特征 举世闻名的“地上河” 江阔水深,航运便利
主要景观 开封附近的“地上河”(“人在水下走,船在天上行”) 长江入海口:长江三角洲,是著名的“鱼米之乡”
⑸黄河和长江的开发与治理
黄 河 长 江
作用 ⑴发电:黄河蕴藏着丰富的水能,龙羊峡至青铜峡河段更是水电的“富矿” ⑵灌溉:有2 000多年引黄河水灌溉的历史 ⑴航运:长江干流江阔水深,终年不冻,宜宾以下可以四季通航。长江是中国最重要的内河航运大动脉,被称为“黄金水道”
⑵发电:三峡工程可以发挥防洪、发电、航运等效益
⑶灌溉:长江水量丰富,支流众多,滋润着全国近20%的陆地国土
问题 中游水土流失严重;下游形成“地上河” 雨季容易造成洪涝灾害,防洪工作十分重要
形成原因 黄河进入下游平原地区,河道变宽,河床坡度变缓,水流速度减慢,河水携带的泥沙沉积下来,使河床逐渐抬高。于是人们被迫不断加高堤坝,黄河成为“地上河” 长江流域降水丰沛,干流水量大,再加上持续时间长和中下游地区地势低平,雨季很容易造成洪涝灾害
治理措施 上游:加强生态环境建设 中游:黄土高原地区开展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例如:实施生物和工程措施,减少进入黄河的泥沙量;利用水库调水冲沙,将淤积的泥沙送入大海,遏制河床抬高,黄河下游基本保持冲淤平衡 国家在长江流域实施保护水资源、治理水污染、修复水生态等一系列重大措施,流域内生态环境明显改善,防洪减灾能力显著提升。
例如:上中游:做好水土保持,兴修水利
下游:疏通河道,加固大堤,兴修水利等
1.长江和黄河共同点。
⑴都发源于青海省,都流经青海、四川两省,都流经青藏高原地形区。
⑵长江黄河上游流经第一、二阶梯交界处,落差大,水力资源丰富。
⑶都自西向东注入海洋,入海口附近形成了广阔的三角洲。
2.长江主要特点形成的自然原因
主要特点 原 因
自西向东流 我国地势西高东低
江阔水深 长江流域面积大且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800毫米以上
终年不冻 大部分干流流经地区1月均温0°C以上
黄金水道 1月均温0°C以上,年降水量800毫米以上,江阔水深,终年不冻,航运条件优越

地域差异显著
1.秦岭—淮河分南北
⑴四大地理区域
①划分依据:我国国土辽阔,
自然环境复杂多样,人文现
象千姿百态。综合地理位置、
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的特点,
可以将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
区域。
②四大地理区域:即北方
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
区和青藏地区。
⑵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习惯上以秦岭—淮河为界,大体上将东部季风区划分为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
区域差异 北方地区 南方地区
自然环境 气候 气候类型 温带季风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
特征 气温 1月份气温低于0 ℃ 1月份气温高于0 ℃
降水 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下 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
地形特点 以平原、高原为主 以低山、丘陵为主
水文特点 河流少,水量小,冬季结冰,不利于航运 河湖众多,水量大,冬季普遍不结冰,便于航运
人文环境 生产特色 耕地类型 以旱地为主 以水田为主
主要作物 小麦、玉米为主 以水稻为主
耕作制度 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 一年两熟甚至三熟
生活特色 饮食习惯 喜吃面食 喜吃米饭
交通工具 以陆路交通为主,公路、铁路四通八达 不仅有公路和铁路,还有许多河流可以通航
民居特点 注重防寒,墙壁厚实,窗户严密,室内一般有取暖设备 一般没有取暖设备,但很注重通风、防雨,而且屋顶坡度较大
(▲依据: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1月0 ℃气温分界线和800毫米年降水量的分界线。)
⑶南北方不同人文环境的形成原因:南北方人们在衣、食、住、行等方面差异的形成,与其所处的自然环境密切相关。其中,气候因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交流与互补
原因 我国不同地区之间存在着差异,需要区域之间交流与合作,以达到互惠互利、合作共赢、协同发展的目的 举措 ⑴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铁路运输是我国最重要的运输方式之一。我国不仅有四通八达的铁路网,而且高速铁路在短时间内实现了从无到有、再到世界第一的跨越式发展
⑵制定一系列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推进各个地区的发展 ①国家深入实施西部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东部率先的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努力缩小区域发展差距②充分利用东部地区的资金、技术、人才和信息等多方面的优势,给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注入活力
⑶实施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区域一体的发展战略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就是调整优化这三个地区的经济结构和空间结构,探索人口经济密集地区优化开发的新模式
◎地理区域:一般指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的哪一区域,
如浙江处于南方地区,新疆处于西北地区。
地理位置:即判定方向及所在位置,
如浙江位于中国东南沿海地区,长江三角洲南翼,东濒东海。
3.走进台湾
范围 台湾省包括台湾岛和澎湖列岛、钓鱼岛、赤尾屿等众多小岛。台湾岛是我国面积最大的岛屿 台湾省
位置 东临太平洋,南临南海,北临东海,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省相望。台湾岛处于亚欧大陆和太平洋的连接地带。地理位置独特,在我国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和交通作用 自然环境 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 地形 有山地、丘陵和平原,主要以山地为主 台湾特色 自然特色 ⑴成因:台湾岛地形多样,气候温暖湿润,动植物资源丰富,农作物品种繁多 ⑵物产:茶叶、香蕉、菠萝、水稻和甘蔗等。有“天然植物园”“蝴蝶王国”“水果之乡”“东方糖库”等美称 人文特色 ⑴成因:台湾岛各地的自然环境、历史文化等方面差异大,在人口、交通、工业等方面的人文环境不同,城乡特色鲜明 ⑵人口、大城市和工业的分布:主要集中在西北部。原因:这里地形以平原为主 4.关注家乡——浙江省
概况 浙江简称浙,以省境内最大的河流钱塘江古称浙江而得名,行政中心是杭州 地理位置 ⑴经纬度位置:北纬27°12′-31°31′和东经118°01′-123°25′之间 ⑵海陆位置:浙江地处我国东南沿海、长江三角洲南翼,东临东海 ⑶相对位置:南接福建(闽),西与江西(赣)、安徽(皖)相连,北与上海(沪)、江苏(苏)接壤 位置优势:浙江地处东南沿海,海陆兼备的位置特点,有利于山海互补,发展海洋经济;交通便利,有利于对外开放
自然环境 地形 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平原主要分布在北部。浙江位于我国地势的第三阶梯 影响:有利于因地制宜发展多种经济,丘陵可以种植经济作物;平原地区水网密布,土壤肥沃,可以发展渔业和种植业,是著名的“鱼米之乡” 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雨热同期 影响:这种气候特点有利于水稻等作物的生长,有利于发展高效农业 自然资源 优势:气候湿润,土壤肥沃,水资源、海洋资源丰富等劣势:矿产和能源资源短缺 人文环境 浙江省人口稠密,劳动力和人才资源丰富;经济发达,资金雄厚;交通便利;人民生活水平高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