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会期末质量检测试卷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会期末质量检测试卷

资源简介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会期末质量检测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有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请选出各题中一个最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1.聚落的分布跟自然环境密切相关,下列地区聚落分布密集的是(  )
A.高山地区 B.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地区
C.沙漠地区 D.河流中下游的平原地区
【答案】D
【知识点】乡村聚落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聚落的选址要符合人们的生活需求,比如温度适宜、交通方便等,高山地区海拔高、空气稀薄,热带雨林地区高温潮湿,沙漠地区炎热干燥,A、B和C选项环境都比较恶劣,不适合人们居住,可排除。聚落分布在河流中下游的平原地区较多,所以D选项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聚落。聚落分散在不同区域,可通过自然环境加以分析。
2.(2022七上·余杭期末)读下边图1、图2,从中可以获取的正确结论是(  )
A.图1的实地范围比图2小
B.图2表示盆地地形
C.甲一乙的实地距离比丙一丁的实地距离长
D.甲一乙的坡度比丙一丁的坡度大
【答案】C
【知识点】地形图的判读;比例尺
【解析】【分析】根据图中信息可知, 图2等高线闭合,且从中部向四周逐渐降低,不是盆地,故A错误;
两幅图图幅相同,图1比例尺小,范围大,故B错误;
图1比例尺比图2比例尺小,甲—乙的距离比丙—丁的距离长,故C正确;
甲—乙的距离比丙—丁的距离长,相对高度相等,甲—乙的坡度比丙—丁的坡度缓,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则为山顶;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则为盆地;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等高线重合的部位是陡崖.等高线密集,坡度陡,等高线稀疏,坡度缓。
3.(2021七上·淳安期末)自中央电视台《千城百味》栏目组到建德拍摄“舌尖上的建德”之后,建德风味美食掀起了一股网友打卡热,来建德旅游和寻觅美食的人就更多了。这体现了不同区域之间的(  )
A.经济交流、技术交流
B.经济交流、信息交流
C.技术交流、人才交流
D.信息交流、技术交流
【答案】B
【知识点】区域合作
【解析】【分析】题干中讲到自中央电视台《千城百味》栏目组到建德拍摄“舌尖上的建德”之后,建德风味美食掀起了一股网友打卡热,通过旅游业等带动了建德的经济发展,属于经济交流,排除CD。
由栏目让更多的人知道建德,说明有了信息交流,可排除AC。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区域发展。
(2022七上·余杭期末)波斯湾沿岸地区是世界上石油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也是国际局势的热点地区。读下图,回答问题。
4.关于图中甲水域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甲水域位于西半球 B.甲是最深的湖泊贝加尔湖
C.甲是面积最大的咸水湖里海 D.甲是最大的淡水湖苏必利尔湖
5.该地区主要的人种和信仰的宗教分别是(  )
A.黑色人种 伊斯兰教 B.黑色人种 基督教
C.黄色人种 佛教 D.白色人种 伊斯兰教
6.图中①和②既是大洲的分界线,又是战略交通要道,它们是(  )
A.①苏伊士运河②土耳其海峽 B.①巴拿马运河②白令海峡
C.①苏伊士运河②直布罗陀海峡 D.①巴拿马运河②土耳其海峡
7.该地区有“三洲五海之地”之称,“三洲”指的是(  )
A.亚洲、南美洲、北美洲 B.非洲、欧洲、北美洲
C.亚洲、非洲、欧洲 D.欧洲、美洲、大洋洲
【答案】4.C
5.D
6.A
7.C
【知识点】大洲和大洋;世界三大人种的特点及分布;世界主要宗教及分布;中东石油宝库
【解析】【点评】中东”一般是指欧、亚、非三洲连接的地区,主要是亚洲西部一带。中东地区大多数是以阿拉伯民族为主的、信奉伊斯兰教的阿拉伯国家。以色列也包括在“中东”范围之内。中东地区是世界上石油储量最大的地区,战略地位十分重要,中东地区的石油资源主要分布在波斯湾及其沿岸地区。
4.根据图中信息可知,该区域位于北半球,西半球。甲水域是里海,它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咸水湖。 里海是世界上最大的湖泊,位于欧洲和亚洲的交界处,面积最大的淡水湖则是苏必利尔湖。ABD不符合题意,C项正确。
故答案为:C。
5.根据上题可知,该地区是中东地区。该地区的主要的人种是白色人种,信仰的宗教是伊斯兰教。ABC不符合题意,D项正确。
故答案为:D。
6.根据图中信息可知,图中①是苏伊士运河,它是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②是土耳其海峡,它是亚洲和欧洲的分界线,也是战略交通要道。BCD不符合题意,A项正确。
故答案为:A。
7.该地区有“三洲五海之地”之称,“三洲”指的是亚洲、非洲、欧洲。 ABD不符合题意,C项正确。
故答案为:C。
(2022七上·余杭期末)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2021年10月30日以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在意大利首都罗马开幕。为期两天的会议重点讨论了应对新冠疫情、推动经济复苏和应对气候变化等全球重大议题。读下图回答问题。
8.从图中可知,意大利(  )
①地处北半球中纬度地区
②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
③首都罗马位于地中海沿岸
④北部为欧洲最高山脉阿特拉斯山脉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9.据图可知,意大利的主要河流波河(  )
①自西向东流
②主要流经平原地区
③河流下游水能资源丰富
①夏冬季节水量较大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0.下列四幅图中,与意大利气候类型大体一致的是(  )
A. B.
C. D.
【答案】8.A
9.B
10.C
【知识点】威尼斯——水上都市
【解析】【点评】 意大利地处欧洲南部地中海北岸,其领土包括阿尔卑斯山南麓和波河平原地区,亚平宁半岛及西西里岛、撒丁岛和其他的许多岛屿;气候以地中海气候为主,夏季高温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8.由图可知,意大利地处北半球中纬度地区;北靠阿尔卑斯山; 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 ;首都位于地中海沿岸;领土包括阿尔卑斯山南麓和波河平原地区,亚平宁半岛及西西里岛、撒丁岛和其他的许多岛屿。①②③ ,正确。BCD不符合题意,A项正确。
故答案为:A。
9.读图可知,波河位于意大利的西北部,其发源于阿尔卑斯山脉,纵观意大利西北部全境,干流较长,自西向东流;根据图示可知,该河流的支流众多,主要流经平原地区;河流的下游地区,由于落差较小,水能资源不丰富。 波 河西部和北部接高大连绵的阿尔卑斯山脉,山脉冰山广布,在春末夏初,随着气温升高,发源于阿尔卑斯山区的支流得到冰雪融水补给,形成汛期;该河流经的气候区主要是地中海气候,其特点是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所以在冬春季节,该河受降水的影响,得到雨水补给,水量大,径流丰富。所以波河的丰水期持续时间长,枯水期仅出现在夏末秋初。 ①②④ ,正确。ACD不符合题意,B项正确。
故答案为:B。
10.读图可知,意大利位于地中海沿岸,主要的气候类型为地中海气候,气候特点为夏季高温干燥,冬季温和多雨与C 图气候特点相吻合;A为热带雨林气候, B 为热点季风气候, C 为地中海气候; D 为温带季风气候;ABD不符合题意,C项正确。
故答案为:C。
11.(2021七上·淳安期末)为了纪念第一个“北京人”头盖骨化石发现 90 周年,2019年 5 月 18 日,周口店遗址博物馆开展了“承载历史 展望未来”主题系列活动。下列图片能反映北京人生活状况的是(  )
A.人面鱼纹彩陶盆
B.干栏式建筑
C.打制石器
D.骨耜
【答案】C
【知识点】原始的农业聚落
【解析】【分析】A选项人面鱼纹彩陶盆是半坡遗址的典型代表,B选项干栏式建筑和D选项骨耜均属于河姆渡遗址的典型代表;北京人生活在旧石器时代,即使用打制石器,所以C选项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早期人类文明遗址,要知道典型代表。
12.(2022七上·余杭期末)考古发现是研究历史的重婴证据,陕西西安半坡遗址出土的右图石器说明半坡原始居民(  )
A.已从事农业生产 B.以捕鱼狩猎为主
C.住半地穴式房片 D.会人工种植水稻
【答案】A
【知识点】原始的农业聚落
【解析】【分析】根据图和所学可知,距今约6000年的半坡原始居民是我国黄河流域原始农耕的典型代表,他们使用精美的磨制石器,如石铲用于翻土、石刀用于收割、石磨盘用于谷物加工,还会制造骨器、角器等生产工具,主要种植粟,说明半坡原始居民已从事农业生产。
A项已从事农业生产和题干图片内容相符,符合题意;
B项以捕鱼狩猎为题干没有体现,不符合题意;
C项住半地穴式房屋图片没有涉及,不符合题意;
D项会人工种植水稻的是河姆渡原始居民,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半坡居民生活状况,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图片信息。
13.(2022七上·余杭期末)《礼记·礼运》:“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谓大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是谓小康。”其中,“天下为家”所指的制度是(  )
A.禅让制 B.世袭制 C.皇帝制 D.科举制
【答案】B
【知识点】夏、商、西周的兴亡
【解析】【分析】“天下为家”反映夏朝建立后禅让制被世袭制所取代。禹死后,他的儿子启继承父位,成为夏朝第二代国王。从此,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
A项禅让制是“天下为公”所指的制度,不符合题意;
B项是“天下为家”所指的制度,符合题意;
CD两项不是夏朝的制度,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世袭制,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
14.(2022七上·余杭期末)西周末年,周幽王为博褒姒一笑,不顾众臣反对,数次点燃炸火,使各路诸侯长途跋涉,匆忙赶去救驾。结果,被戏而回,各诸侯懊恼不已。周幽王能数次戏弄诸侯源于分封制下(  )
A.诸侯要向周王进献贡物 B.诸侯需要管理地方事务
C.诸侯需要扩大统治范围 D.诸侯需要服从周王调兵
【答案】D
【知识点】夏、商、西周的兴亡
【解析】【分析】西周分封制规定,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定期朝觐天子,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从周天子作战等。故周幽王能数次戏弄诸侯源于分封制下诸侯需要服从周王调兵。
ABC三项理解错误,不符合题意;
D项诸侯需要服从周王调兵理解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西周的分封制及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理解周幽王能数次戏弄诸侯源于分封制下诸侯需要服从周王调兵。
15.(2022七上·余杭期末)《诗经》记载:“牧野洋洋,檀年煌煌……维师尚父,时维鹰扬。凉彼武王,肆伐大商……下图所示的青铜器小铸刻有反映上述诗歌场录铭文的青铜器是(  )
A.四羊方炸 B.司母戊鼎
C.利篮 D.毛公鼎
【答案】C
【知识点】夏、商、西周的兴亡
【解析】【分析】根据图片和所学知识可知,商周青铜器利簋铸有精美纹饰,记载了武王伐纣的时间,利簋是研究武王伐纣的重要证据。而材料“牧野洋洋,檀年煌煌……维师尚父,时维鹰扬。凉彼武王,肆伐大商……”正是描述了武王伐纣的内容。
ABD三项和题干图文信息不符,不符合题意;
C项 利簋和题干相符,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商朝时期的青铜器、武王伐纣的相关史实。“牧野洋洋,檀车煌煌……维师尚父,时维鹰扬。凉彼武王,肆伐大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6.(2022七上·余杭期末)“当时(春秋时期)的大小国家,在名义上:都承认周王的共主地位。但周王的实权早已消灭,只有霸主才能左在“当时的政局。”这反映了(  )
A.周王室势力大减 B.周朝即将灭亡
C.分封制得到巩固 D.周朝政局稳定
【答案】A
【知识点】诸侯争霸和社会变革
【解析】【分析】“当时(春秋时期)的大小国家,在名义上都承认周王的共主地位,但周王的实权早已消灭,只有霸主才能左右当时的政局。”这反映了周王室势力大减,春秋时期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A项周王室势力大减理解正确,符合题意;
BCD三项理解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春秋争霸及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知道春秋时期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周王室势力大减。
17.(2022七上·余杭期末)稷下学宫是战国时期具有代表性的学术平台,各家学派在此进行交流与论辩。稷下学宫体现的历史现象是(  )
A.诸倏争霸 B.兼并战争 C.百家争鸣 D.统一思想
【答案】C
【知识点】百家争鸣
【解析】【分析】依题干信息和结合所学可知战国时期,各学派的代表人物聚众讲学,研讨学术,著书立说。各学派在思想上、政治上的观点不同,学派之间展开激烈的辩论,相互抨击,同时又相互影响,取长补短。这一思想文化的繁荣局面,历史上称为“百家争鸣”。因此稷下学宫体现的历史现象是百家争鸣。
ABD三项和题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题意;
C项百家争鸣是稷下学宫体现的历史现象,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百家争鸣,要求具备解读题干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8.(2021七上·淳安期末)“(商鞅变法)行之十年,秦民大说(悦)……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与“民勇于公战”相关的措施是(  )
A.禁止私斗 B.鼓励耕织
C.改革户籍制度 D.奖励军功
【答案】D
【知识点】诸侯争霸和社会变革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商鞅变法的内容规定: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故出现“民勇于公战”;严明法度,禁止私斗、鼓励耕织、改革户籍与题干“民勇于公战”不符,所以D选项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商鞅变法的内容。
19.(2021七上·淳安期末)某思想家在评价秦始皇时认为:秦始皇的伟大之处在于,打破了以往以血缘维系的贵族集团的统治,开始了一种崭新的统治模式,使国家对地方的控制力大大加强了。这种“崭新的统治模式” 是指(  )
A.分封制 B.礼乐制 C.井田制 D.郡县制
【答案】D
【知识点】昌盛的秦汉文化
【解析】【分析】题干中“秦始皇”“国家对地方的控制力大大加强”可推断出是郡县制,郡县制的实行,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郡县制,做该题的关键是圈出关键词。
20.(2021七上·淳安期末)贾谊的《过秦论》以“斩木为兵,揭竿为旗”记叙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这次起义是(  )
A.陈胜、吴广起义 B.刘邦起义
C.项羽起义 D.黄巾起义
【答案】A
【知识点】秦始皇开创大一统;昌盛的秦汉文化
【解析】【分析】从题干中“斩木为兵,揭竿为旗”“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可知,这次起义时陈胜、吴广起义;刘邦起义和项羽起义是在陈胜、吴广起义失败后第二次反秦大起义,排除B、C;
黄巾起义爆发于东汉末年,D排除;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陈胜吴广起义,要学会找出有效信息。
21.(2021七上·淳安期末)中国古代发生过许多著名的战役,对当时的局势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下列战役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
①赤壁之战 ②巨鹿之战 ③官渡之战 ④淝水之战
A.②①③④ B.③①②④ C.②③①④ D.③②①④
【答案】C
【知识点】昌盛的秦汉文化
【解析】【分析】赤壁之战发生在208年,巨鹿之战是秦末大起义中的一场重大决战性起义,官渡之战发生在200年,淝水之战发生在东晋和前秦之间。所以C选项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中国古代历史上发生过许多改变历史进程的著名战役的相关史实。
22.(2021七上·淳安期末)“汉定百年之间,亲属益疏,诸侯或骄,大者叛逆小者不轨于法”。汉武帝为此采取的措施是(  )
A.统一铸造货币 B.实行盐铁专营
C.实行“推恩令” D.发兵北击匈奴
【答案】C
【知识点】大一统的汉朝
【解析】【分析】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由于诸侯王势力强大,威胁中央集权,汉武帝时期实行推恩令,削弱诸侯王势力,统一铸造货币和实行盐铁专营属于加强统治的经济措施,排除A和B选项;
北击匈奴属于民族关系措施,排除D选项,所以C选项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汉武帝时期的统治措施,要从经济、政治等方面概况识记。
23.(2022七上·余杭期末)汉顺帝时,孙程等十九名正官因除掉外成闫氏势力被封候。不久,顺帝相继拜皇后的父亲梁商和兄长梁炎为大将军。梁冀把持朝政近20年。汉桓帝时与宦官单超等人合谋诛杀梁冀及其亲党,结果宦官独揽朝政。材料反映I东汉时期的政治状况是(  )
A.豪强地主兼并上地 B.中央和地方矛盾的加剧
C.皇帝昏庸无能 D.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
【答案】D
【知识点】秦末农民起义与汉朝的建立
【解析】【分析】题干材料反映了东汉时期的政治状况是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东汉中期以后,由于继位的皇帝大多年幼,不能主政,形成了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的局面,这种恶性循环最终动摇了东汉的统治,东汉王朝走向了衰亡。
ABC三项和题干材料内容不符,不符合题意;
D项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是材料反映的东汉时期的政治状况,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本题属于材料型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解答此类必须认真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提炼材料中的重要信息和观点。
24.(2022七上·余杭期末)汉化,“丝绸和香料从其原产地中国和业洲东南部向西运输到达中亚、伊朗和罗马帝国。“这反映了当时(  )
A.中国商人到达过罗马帝国 B.西方人普遍享用中国丝绸
C.丝绸之路沟通东西方贸易 D.陆路贸易取代了海路贸易
【答案】C
【知识点】开疆拓土与对外交流
【解析】【分析】古代的“丝绸之路”,从长安出发,经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运到西亚,再转运欧洲。“丝绸之路”沟通东西方贸易,是东西方的重要交通要道。
A项中国商人到达过罗马帝国无法从题干中证实,不符合题意;
B项西方人普遍享用中国丝绸错在“普遍”,不符合题意;
C项丝绸之路沟通东西方贸易,符合题意;
D项陆路贸易取代了海路贸易与史实不符,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丝绸之路及学生的材料分析能力和对知识的理解能力,要求运用所学解读题干信息。
25.(2021七上·淳安期末)司马迁编著《史记》时,以黄帝作为中国历史的开篇。此后,历代统治者均祭祀黄帝,即使少数民族入主中原也要假托黄帝以明正朔。这体现了(  )
A.纪传体例的推广 B.君主权威的神化
C.宗法观念的强化 D.华夏文化的传承
【答案】D
【知识点】炎帝、黄帝与尧舜禹的传说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黄帝是古华夏部落联盟首领,中国远古时代华夏民族的共主,五帝之首,被尊为中华人文初祖,题干提到历代统治者均祭祀黄帝,体现了是华夏文化的初祖。所以D选项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炎帝和黄帝。
26.(2022七上·余杭期末)据史书记载,某医学家对他的学生说:“吾有一术,一日虎,二日鹿,三曰熊,四日猿,五日鸟。亦以除疾,兼利蹄足,以当导引。”下列属于他的医学成就的是(  )
A.总结出望、闻、问、切四诊法
B.总结疾病症候,提出对症下药
C.提出“治未病”理论,提倡预防疾病
D.发明“麻沸散”,实施外科手术
【答案】D
【知识点】昌盛的秦汉文化
【解析】【分析】据“吾有一术,一曰虎,二曰鹿,三曰熊,四曰猿,五曰鸟。亦以除疾,兼利蹄足,以当导引。”及所学知识可知,这是华佗创编的五禽戏。东汉末年的名医华佗,不仅擅长用针灸、汤药为人治病,而且能实施外科手术。他发明了“麻沸散”,让病人和酒服下,失去知觉,然后进行各种手术。华佗还模仿虎、鹿、熊、猿、鸟五种动物的活动姿态,创编出了“五禽戏”,帮助人们强健身体。
ABC三项都不属于华佗的医学成就,不符合题意;
D项发明“麻沸散”,实施外科手术属于华佗的医学成就,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华佗的医学成就及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华佗的医学成就。
27.(2021七上·淳安期末)“三路军阀在赤壁之战之后,实力便已趋于均衡。在这种情况下,出于不进则退的忧虑,各方都致力于境内的经营与治理,在一段时间内使天下形成了比较稳定有序的状态”材料的主要观点是(  )
A.三国时期,社会处于大分裂的状态
B.三国时期,经济发展促进局部统一
C.三国时期,局部统一利于社会稳定
D.三国时期,政治稳定促进经济发展
【答案】C
【知识点】三国魏晋南北朝文化
【解析】【分析】本题可采用排除法,材料不是说明三国处于社会大分裂的状态,排除A;
材料说明三国时期三国鼎立,形成了势力均衡的局面,不是经济发展促进局部统一或政治稳定促进经济发展,排除B和D,所以C选项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三国时期的状况,了解三国鼎立带来的影响。
28.(2021七上·淳安期末)西晋王朝存在时间非常短暂,其盛衰兴亡耐人寻味。导致西晋是一个短命王朝的原因有(  )
①统治集团迅速腐朽 ②北方人大量迁往江南地区
③皇族之间连年混战 ④内迁少数民族反抗西晋的压迫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C
【知识点】东晋南朝政局与江南地区的开发;北方的民族融合;三国魏晋南北朝文化
【解析】【分析】本题可用排除法,北方人大量迁往江南地区与西晋没有直接关系,排除②,所以C选项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了西晋灭亡。
29.(2022七上·余杭期末)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都是社会转型时期进行的重大改革。相比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的“除旧布新”主要体现在(  )
A.废分封,兴县制 B.废旧俗,兴汉化
C.废井田,兴私有 D.黜百家,鸭儒术
【答案】B
【知识点】北方的民族融合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相比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的“除旧布新”主要体现在废旧俗,兴汉化。废旧俗兴汉化的是北魏孝文帝改革,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禁说鲜卑语,说汉话;穿汉服;改汉姓;与汉族通婚;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学习汉族的礼法等等。
ACD三项都不是北魏孝文帝改革的“除旧布新”的主要体现,不符合题意;
B项废旧俗,兴汉化是北魏孝文帝改革的“除旧布新”主要体现,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北魏孝文帝改革。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30.(2021七上·淳安期末)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政权更迭最频繁的时期,战争连绵,但文化却取得巨大成就。
下列作者与其文化成就对应正确的是 (  )
A.贾思勰——《齐民要术》 B.祖冲之——《九章算术》
C.王羲之——《女史箴图》 D.郦道元——《神灭论》
【答案】A
【知识点】三国魏晋南北朝文化
【解析】【分析】祖冲之的算术收集在《缀术》一书中,排除B;
王羲之是我国古代著名书法家,代表作是《兰亭集序》,排除C;
郦道元著有《水经注》一书,排除D。
所以排除法,A选项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南北朝时期的人物和代表作。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3小题,共40分)
31.(2021七上·淳安期末) 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完成下列各题。

(1)请写出图中字母地貌类型
A:   B:    C:   
(2)图中所示的区域,海拔最高处与最低处的相对高度不超过   米;乙村位于甲村的   方位,经测量,甲乙两地的图上距离为 5cm,则它们之间的实际距离是   米。
(3)图中河流的支流①和支流②相比,    的流速更快,原因是   。
(4)请指出甲村相对于乙村在发展中存在的不足,结合所学知识,为甲村的乡村振兴建言献策。
【答案】(1)山峰(山顶);山脊;山谷
(2)375;东南;1000
(3)②;因为②处等高线密集,坡度较大,因此河流流速较快
(4)甲村发展不足:交通不便(或地形不够平坦开阔);
建议:①因地制宜开发农业新品种(水果、农作物等);开发旅游资源等等
②大力修建公路,逐渐完善基础设施,改善交通条件;
③挖掘乡村特色,发展乡村旅游和农家乐;等
【知识点】地形图的判读
【解析】【分析】(1)判读等高线地形图,A点等高线闭合且中间高四周低,所以是山顶;B点等高线向低处凸出指的是山脊;C点等高线向高处凸出是山谷。
(2)在等高线地形图中,山顶为海拔375米,故海拔最高处与最低处的相对高度不超过375米;观察地形图,未发现指向标,可采用一般定向法,上北下南左西右东,乙村位于甲村的东南方;甲乙两地的图上距离为 5cm,比例尺为1:20000,5*20000=100000厘米=1000米,所以实际距离为1000米。
(3)在等高线地形图中,②处等高线密集,说明坡度较大,因此河流流速较快,故判断为②。
(4)根据地形图可知,甲村处等高线密集,没有公路,说明地形不够平坦开阔,交通不便,乙处有公路,有隧道,可以从改善交通条件、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等考虑。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等高线地图判读,以及区域发展。
32.(2022七上·余杭期末)中国是世界农业发祥地之一,古代中国以先进的农业文明闻名于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夏五月(公元前202年5月),兵皆罢归家。诏日;诸侯子在关中者复之十二岁(入关灭秦的士兵愿留在关中的免徭役12年),其归者半之(愿回原籍的免徭役6年)。民前或相聚保山泽(战时逃亡山泽的……令各归其县,(恢)复故爵、田宅。……民以饥饿自卖为人奴婢者,皆免为庶人。”
——摘编自《汉书·高帝纪》
材料三:(南朝时期)南方土地开发的范围扩大,许多荒芜之处得到垦殖,宋元嘉间,开发湖熟废田千顷。…… 直至陈朝,政府仍然鼓励垦荒。……朝作物产量激增。岭南地区水稻二熟甚至三熟。梁天监四年(505年),“是岁大穰(庄稼丰收),米斛三十”,斗米仅值三文钱。粮价低贱如此,说明南方农业生产水平提高。
——摘编自《新编中国通史》
(1)图1铁制农具最早出现在什么时期?写出图2生产工具的名称及用途。
(2)材料二反映了统治者为巩固政权采取了什么政策?结合所学简要分析其原因。
(3)概括材料三中江南农业发展的具体表现。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影响农业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
【答案】(1)春秋时期。耧车。用途;播种工具。
(2)休养生息政策。原因:秦朝的残暴统治和秦末的战乱,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的破坏;西汉初年,社会十分贫困;为巩固政权和稳定社会局势;吸取秦朝败亡的救训。
(3)大量荒地被开垦出来,耕地面积增加;水稻生产技术进步,大大提高了粮食产量;南方农业生产水平提高。
(4)革新生产工具(发展生产力);国家政策的调整;政治局面的安定。
【知识点】诸侯争霸和社会变革;秦末农民起义与汉朝的建立;东晋南朝政局与江南地区的开发
【解析】【分析】(1)铁制农具最早出现在春秋时期。春秋后期,铁制农具和牛耕出现,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并为开发山林、扩大耕地创造了条件。图2是汉代的一种新式农具,叫耧车,它的主要用途是播种。
(2)西汉初年,由于秦朝的残暴统治和秦末的战乱,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社会到处是残破荒凉的景象,为了巩固政权和稳定社会局势,汉高祖吸取秦亡的教训,采取休养生息政策。
(3)根据材料三“ (南朝时期)南方土地开发的范围扩大,许多荒芜之处得到垦殖,宋元嘉间,开发湖熟废田千顷。…… 直至陈朝,政府仍然鼓励垦荒。……朝作物产量激增。岭南地区水稻二熟甚至三熟。梁天监四年(505年),“是岁大穰(庄稼丰收),米斛三十”,斗米仅值三文钱。粮价低贱如此,说明南方农业生产水平提高”可知,江南农业发展具体表现在:大量荒地被开垦出来,耕地面积增加;水稻生产技术进步,大大提高了粮食产量;南方农业生产水平提高。
(4)根据材料一可知,影响农业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是革新生产工具;根据材料二可知,影响农业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是国家政策的调整;根据材料三可知,影响农业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是政治局面的安定。
故答案为:(1)春秋时期。耧车。用途;播种工具。
(2)休养生息政策。原因:秦朝的残暴统治和秦末的战乱,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的破坏;西汉初年,社会十分贫困;为巩固政权和稳定社会局势;吸取秦朝败亡的救训。
(3)大量荒地被开垦出来,耕地面积增加;水稻生产技术进步,大大提高了粮食产量;南方农业生产水平提高。
(4)革新生产工具(发展生产力);国家政策的调整;政治局面的安定。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铁器和牛耕的出现、西汉的建立人口南迁和江南地区的开发等相关史实及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铁器和牛耕的出现、西汉的建立人口南迁和江南地区的开发等相关史实。
33.(2022七上·余杭期末)中华民族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书写的,一部中国史也是一部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中国民族史上,春秋战国是中国各民族处于迅速发展和急剧变革的时代。
——杜国林《春秋战国时期的民族和民族关系》
材料二:他是一个冒险家,又是一个天才的外交家……真可谓中国历史上出类拔萃的人物也。
——翦伯赞《秦汉史》
材料三:魏晋南北朝时期,少数民族音乐不断传入中原,有西凉乐、疏勒乐、龟兹乐、天竺乐、康国乐、高丽乐和安国乐……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北方,胡汉合舞已成为普遍的风气,茂陵佛座为我们留下了历史的见证。在这一时期,各兄弟民族互相交流。取长补短,推进了乐舞的发展。
——摘编自统编版《中国历史》教师教学用书
(1)写出作秋时期中原地区主体民族名称,简述其同周边民族的交往情况。
(2)材料二中的历史人物是谁?结合所学简要指出他的主要活动及其历史作用。
(3)材料三反映了哪一历史趋势?这一趋势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答案】(1)名称:华夏族(或“诸华”“诸夏”)。交往情况:一方面,民族间的矛盾有所发展,斗争频繁;另一方面,中原的“诸华”“诸夏”在同周边的戎、狄、蛮、夷等民族长期交往和斗争中,出现了大规模的民族交融。
(2)人物:张骞。 主要活动:出使西域。历史作用:开辟通往西城的道路,促进了汉朝与西域各国之间的相互了解与往来; 形成著名的“丝绸之路”,成为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对于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3)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影响:北方地区民族的交往、交流与交融,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进一步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并为隋唐时期多民族国家的繁荣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知识点】诸侯争霸和社会变革;开疆拓土与对外交流;北方的民族融合
【解析】【分析】(1)春秋时期中原地区主体民族名称是华夏族,其同周边民族的交往情况是中原的“诸华”“诸夏”在同周边的戎、狄、蛮、夷等民族长期交往和斗争中,出现了大规模的民族交融。
(2)材料二中的历史人物是张骞,结合所学可知,他的主要活动是两次出使西域,其历史作用是促进了汉朝与西域之间的相互了解与往来。
(3)材料三反映了民族大交融的历史趋势,这一趋势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产生的影响是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进一步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并为隋唐时期多民族国家的繁荣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故答案为:(1)名称:华夏族(或“诸华”“诸夏”)。交往情况:一方面,民族间的矛盾有所发展,斗争频繁;另一方面,中原的“诸华”“诸夏”在同周边的戎、狄、蛮、夷等民族长期交往和斗争中,出现了大规模的民族交融。
(2)人物:张骞。 主要活动:出使西域。历史作用:开辟通往西城的道路,促进了汉朝与西域各国之间的相互了解与往来; 形成著名的“丝绸之路”,成为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对于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3)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影响:北方地区民族的交往、交流与交融,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进一步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并为隋唐时期多民族国家的繁荣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春秋争霸、汉通西域、北方民族大交融等相关史实及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春秋争霸、汉通西域、北方民族大交融等相关史实。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会期末质量检测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有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请选出各题中一个最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1.聚落的分布跟自然环境密切相关,下列地区聚落分布密集的是(  )
A.高山地区 B.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地区
C.沙漠地区 D.河流中下游的平原地区
2.(2022七上·余杭期末)读下边图1、图2,从中可以获取的正确结论是(  )
A.图1的实地范围比图2小
B.图2表示盆地地形
C.甲一乙的实地距离比丙一丁的实地距离长
D.甲一乙的坡度比丙一丁的坡度大
3.(2021七上·淳安期末)自中央电视台《千城百味》栏目组到建德拍摄“舌尖上的建德”之后,建德风味美食掀起了一股网友打卡热,来建德旅游和寻觅美食的人就更多了。这体现了不同区域之间的(  )
A.经济交流、技术交流
B.经济交流、信息交流
C.技术交流、人才交流
D.信息交流、技术交流
(2022七上·余杭期末)波斯湾沿岸地区是世界上石油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也是国际局势的热点地区。读下图,回答问题。
4.关于图中甲水域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甲水域位于西半球 B.甲是最深的湖泊贝加尔湖
C.甲是面积最大的咸水湖里海 D.甲是最大的淡水湖苏必利尔湖
5.该地区主要的人种和信仰的宗教分别是(  )
A.黑色人种 伊斯兰教 B.黑色人种 基督教
C.黄色人种 佛教 D.白色人种 伊斯兰教
6.图中①和②既是大洲的分界线,又是战略交通要道,它们是(  )
A.①苏伊士运河②土耳其海峽 B.①巴拿马运河②白令海峡
C.①苏伊士运河②直布罗陀海峡 D.①巴拿马运河②土耳其海峡
7.该地区有“三洲五海之地”之称,“三洲”指的是(  )
A.亚洲、南美洲、北美洲 B.非洲、欧洲、北美洲
C.亚洲、非洲、欧洲 D.欧洲、美洲、大洋洲
(2022七上·余杭期末)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2021年10月30日以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在意大利首都罗马开幕。为期两天的会议重点讨论了应对新冠疫情、推动经济复苏和应对气候变化等全球重大议题。读下图回答问题。
8.从图中可知,意大利(  )
①地处北半球中纬度地区
②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
③首都罗马位于地中海沿岸
④北部为欧洲最高山脉阿特拉斯山脉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9.据图可知,意大利的主要河流波河(  )
①自西向东流
②主要流经平原地区
③河流下游水能资源丰富
①夏冬季节水量较大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0.下列四幅图中,与意大利气候类型大体一致的是(  )
A. B.
C. D.
11.(2021七上·淳安期末)为了纪念第一个“北京人”头盖骨化石发现 90 周年,2019年 5 月 18 日,周口店遗址博物馆开展了“承载历史 展望未来”主题系列活动。下列图片能反映北京人生活状况的是(  )
A.人面鱼纹彩陶盆
B.干栏式建筑
C.打制石器
D.骨耜
12.(2022七上·余杭期末)考古发现是研究历史的重婴证据,陕西西安半坡遗址出土的右图石器说明半坡原始居民(  )
A.已从事农业生产 B.以捕鱼狩猎为主
C.住半地穴式房片 D.会人工种植水稻
13.(2022七上·余杭期末)《礼记·礼运》:“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谓大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是谓小康。”其中,“天下为家”所指的制度是(  )
A.禅让制 B.世袭制 C.皇帝制 D.科举制
14.(2022七上·余杭期末)西周末年,周幽王为博褒姒一笑,不顾众臣反对,数次点燃炸火,使各路诸侯长途跋涉,匆忙赶去救驾。结果,被戏而回,各诸侯懊恼不已。周幽王能数次戏弄诸侯源于分封制下(  )
A.诸侯要向周王进献贡物 B.诸侯需要管理地方事务
C.诸侯需要扩大统治范围 D.诸侯需要服从周王调兵
15.(2022七上·余杭期末)《诗经》记载:“牧野洋洋,檀年煌煌……维师尚父,时维鹰扬。凉彼武王,肆伐大商……下图所示的青铜器小铸刻有反映上述诗歌场录铭文的青铜器是(  )
A.四羊方炸 B.司母戊鼎
C.利篮 D.毛公鼎
16.(2022七上·余杭期末)“当时(春秋时期)的大小国家,在名义上:都承认周王的共主地位。但周王的实权早已消灭,只有霸主才能左在“当时的政局。”这反映了(  )
A.周王室势力大减 B.周朝即将灭亡
C.分封制得到巩固 D.周朝政局稳定
17.(2022七上·余杭期末)稷下学宫是战国时期具有代表性的学术平台,各家学派在此进行交流与论辩。稷下学宫体现的历史现象是(  )
A.诸倏争霸 B.兼并战争 C.百家争鸣 D.统一思想
18.(2021七上·淳安期末)“(商鞅变法)行之十年,秦民大说(悦)……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与“民勇于公战”相关的措施是(  )
A.禁止私斗 B.鼓励耕织
C.改革户籍制度 D.奖励军功
19.(2021七上·淳安期末)某思想家在评价秦始皇时认为:秦始皇的伟大之处在于,打破了以往以血缘维系的贵族集团的统治,开始了一种崭新的统治模式,使国家对地方的控制力大大加强了。这种“崭新的统治模式” 是指(  )
A.分封制 B.礼乐制 C.井田制 D.郡县制
20.(2021七上·淳安期末)贾谊的《过秦论》以“斩木为兵,揭竿为旗”记叙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这次起义是(  )
A.陈胜、吴广起义 B.刘邦起义
C.项羽起义 D.黄巾起义
21.(2021七上·淳安期末)中国古代发生过许多著名的战役,对当时的局势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下列战役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
①赤壁之战 ②巨鹿之战 ③官渡之战 ④淝水之战
A.②①③④ B.③①②④ C.②③①④ D.③②①④
22.(2021七上·淳安期末)“汉定百年之间,亲属益疏,诸侯或骄,大者叛逆小者不轨于法”。汉武帝为此采取的措施是(  )
A.统一铸造货币 B.实行盐铁专营
C.实行“推恩令” D.发兵北击匈奴
23.(2022七上·余杭期末)汉顺帝时,孙程等十九名正官因除掉外成闫氏势力被封候。不久,顺帝相继拜皇后的父亲梁商和兄长梁炎为大将军。梁冀把持朝政近20年。汉桓帝时与宦官单超等人合谋诛杀梁冀及其亲党,结果宦官独揽朝政。材料反映I东汉时期的政治状况是(  )
A.豪强地主兼并上地 B.中央和地方矛盾的加剧
C.皇帝昏庸无能 D.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
24.(2022七上·余杭期末)汉化,“丝绸和香料从其原产地中国和业洲东南部向西运输到达中亚、伊朗和罗马帝国。“这反映了当时(  )
A.中国商人到达过罗马帝国 B.西方人普遍享用中国丝绸
C.丝绸之路沟通东西方贸易 D.陆路贸易取代了海路贸易
25.(2021七上·淳安期末)司马迁编著《史记》时,以黄帝作为中国历史的开篇。此后,历代统治者均祭祀黄帝,即使少数民族入主中原也要假托黄帝以明正朔。这体现了(  )
A.纪传体例的推广 B.君主权威的神化
C.宗法观念的强化 D.华夏文化的传承
26.(2022七上·余杭期末)据史书记载,某医学家对他的学生说:“吾有一术,一日虎,二日鹿,三曰熊,四日猿,五日鸟。亦以除疾,兼利蹄足,以当导引。”下列属于他的医学成就的是(  )
A.总结出望、闻、问、切四诊法
B.总结疾病症候,提出对症下药
C.提出“治未病”理论,提倡预防疾病
D.发明“麻沸散”,实施外科手术
27.(2021七上·淳安期末)“三路军阀在赤壁之战之后,实力便已趋于均衡。在这种情况下,出于不进则退的忧虑,各方都致力于境内的经营与治理,在一段时间内使天下形成了比较稳定有序的状态”材料的主要观点是(  )
A.三国时期,社会处于大分裂的状态
B.三国时期,经济发展促进局部统一
C.三国时期,局部统一利于社会稳定
D.三国时期,政治稳定促进经济发展
28.(2021七上·淳安期末)西晋王朝存在时间非常短暂,其盛衰兴亡耐人寻味。导致西晋是一个短命王朝的原因有(  )
①统治集团迅速腐朽 ②北方人大量迁往江南地区
③皇族之间连年混战 ④内迁少数民族反抗西晋的压迫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9.(2022七上·余杭期末)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都是社会转型时期进行的重大改革。相比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的“除旧布新”主要体现在(  )
A.废分封,兴县制 B.废旧俗,兴汉化
C.废井田,兴私有 D.黜百家,鸭儒术
30.(2021七上·淳安期末)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政权更迭最频繁的时期,战争连绵,但文化却取得巨大成就。
下列作者与其文化成就对应正确的是 (  )
A.贾思勰——《齐民要术》 B.祖冲之——《九章算术》
C.王羲之——《女史箴图》 D.郦道元——《神灭论》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3小题,共40分)
31.(2021七上·淳安期末) 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完成下列各题。

(1)请写出图中字母地貌类型
A:   B:    C:   
(2)图中所示的区域,海拔最高处与最低处的相对高度不超过   米;乙村位于甲村的   方位,经测量,甲乙两地的图上距离为 5cm,则它们之间的实际距离是   米。
(3)图中河流的支流①和支流②相比,    的流速更快,原因是   。
(4)请指出甲村相对于乙村在发展中存在的不足,结合所学知识,为甲村的乡村振兴建言献策。
32.(2022七上·余杭期末)中国是世界农业发祥地之一,古代中国以先进的农业文明闻名于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夏五月(公元前202年5月),兵皆罢归家。诏日;诸侯子在关中者复之十二岁(入关灭秦的士兵愿留在关中的免徭役12年),其归者半之(愿回原籍的免徭役6年)。民前或相聚保山泽(战时逃亡山泽的……令各归其县,(恢)复故爵、田宅。……民以饥饿自卖为人奴婢者,皆免为庶人。”
——摘编自《汉书·高帝纪》
材料三:(南朝时期)南方土地开发的范围扩大,许多荒芜之处得到垦殖,宋元嘉间,开发湖熟废田千顷。…… 直至陈朝,政府仍然鼓励垦荒。……朝作物产量激增。岭南地区水稻二熟甚至三熟。梁天监四年(505年),“是岁大穰(庄稼丰收),米斛三十”,斗米仅值三文钱。粮价低贱如此,说明南方农业生产水平提高。
——摘编自《新编中国通史》
(1)图1铁制农具最早出现在什么时期?写出图2生产工具的名称及用途。
(2)材料二反映了统治者为巩固政权采取了什么政策?结合所学简要分析其原因。
(3)概括材料三中江南农业发展的具体表现。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影响农业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
33.(2022七上·余杭期末)中华民族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书写的,一部中国史也是一部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中国民族史上,春秋战国是中国各民族处于迅速发展和急剧变革的时代。
——杜国林《春秋战国时期的民族和民族关系》
材料二:他是一个冒险家,又是一个天才的外交家……真可谓中国历史上出类拔萃的人物也。
——翦伯赞《秦汉史》
材料三:魏晋南北朝时期,少数民族音乐不断传入中原,有西凉乐、疏勒乐、龟兹乐、天竺乐、康国乐、高丽乐和安国乐……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北方,胡汉合舞已成为普遍的风气,茂陵佛座为我们留下了历史的见证。在这一时期,各兄弟民族互相交流。取长补短,推进了乐舞的发展。
——摘编自统编版《中国历史》教师教学用书
(1)写出作秋时期中原地区主体民族名称,简述其同周边民族的交往情况。
(2)材料二中的历史人物是谁?结合所学简要指出他的主要活动及其历史作用。
(3)材料三反映了哪一历史趋势?这一趋势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乡村聚落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聚落的选址要符合人们的生活需求,比如温度适宜、交通方便等,高山地区海拔高、空气稀薄,热带雨林地区高温潮湿,沙漠地区炎热干燥,A、B和C选项环境都比较恶劣,不适合人们居住,可排除。聚落分布在河流中下游的平原地区较多,所以D选项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聚落。聚落分散在不同区域,可通过自然环境加以分析。
2.【答案】C
【知识点】地形图的判读;比例尺
【解析】【分析】根据图中信息可知, 图2等高线闭合,且从中部向四周逐渐降低,不是盆地,故A错误;
两幅图图幅相同,图1比例尺小,范围大,故B错误;
图1比例尺比图2比例尺小,甲—乙的距离比丙—丁的距离长,故C正确;
甲—乙的距离比丙—丁的距离长,相对高度相等,甲—乙的坡度比丙—丁的坡度缓,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点评】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则为山顶;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则为盆地;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等高线重合的部位是陡崖.等高线密集,坡度陡,等高线稀疏,坡度缓。
3.【答案】B
【知识点】区域合作
【解析】【分析】题干中讲到自中央电视台《千城百味》栏目组到建德拍摄“舌尖上的建德”之后,建德风味美食掀起了一股网友打卡热,通过旅游业等带动了建德的经济发展,属于经济交流,排除CD。
由栏目让更多的人知道建德,说明有了信息交流,可排除AC。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区域发展。
【答案】4.C
5.D
6.A
7.C
【知识点】大洲和大洋;世界三大人种的特点及分布;世界主要宗教及分布;中东石油宝库
【解析】【点评】中东”一般是指欧、亚、非三洲连接的地区,主要是亚洲西部一带。中东地区大多数是以阿拉伯民族为主的、信奉伊斯兰教的阿拉伯国家。以色列也包括在“中东”范围之内。中东地区是世界上石油储量最大的地区,战略地位十分重要,中东地区的石油资源主要分布在波斯湾及其沿岸地区。
4.根据图中信息可知,该区域位于北半球,西半球。甲水域是里海,它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咸水湖。 里海是世界上最大的湖泊,位于欧洲和亚洲的交界处,面积最大的淡水湖则是苏必利尔湖。ABD不符合题意,C项正确。
故答案为:C。
5.根据上题可知,该地区是中东地区。该地区的主要的人种是白色人种,信仰的宗教是伊斯兰教。ABC不符合题意,D项正确。
故答案为:D。
6.根据图中信息可知,图中①是苏伊士运河,它是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②是土耳其海峡,它是亚洲和欧洲的分界线,也是战略交通要道。BCD不符合题意,A项正确。
故答案为:A。
7.该地区有“三洲五海之地”之称,“三洲”指的是亚洲、非洲、欧洲。 ABD不符合题意,C项正确。
故答案为:C。
【答案】8.A
9.B
10.C
【知识点】威尼斯——水上都市
【解析】【点评】 意大利地处欧洲南部地中海北岸,其领土包括阿尔卑斯山南麓和波河平原地区,亚平宁半岛及西西里岛、撒丁岛和其他的许多岛屿;气候以地中海气候为主,夏季高温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8.由图可知,意大利地处北半球中纬度地区;北靠阿尔卑斯山; 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 ;首都位于地中海沿岸;领土包括阿尔卑斯山南麓和波河平原地区,亚平宁半岛及西西里岛、撒丁岛和其他的许多岛屿。①②③ ,正确。BCD不符合题意,A项正确。
故答案为:A。
9.读图可知,波河位于意大利的西北部,其发源于阿尔卑斯山脉,纵观意大利西北部全境,干流较长,自西向东流;根据图示可知,该河流的支流众多,主要流经平原地区;河流的下游地区,由于落差较小,水能资源不丰富。 波 河西部和北部接高大连绵的阿尔卑斯山脉,山脉冰山广布,在春末夏初,随着气温升高,发源于阿尔卑斯山区的支流得到冰雪融水补给,形成汛期;该河流经的气候区主要是地中海气候,其特点是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所以在冬春季节,该河受降水的影响,得到雨水补给,水量大,径流丰富。所以波河的丰水期持续时间长,枯水期仅出现在夏末秋初。 ①②④ ,正确。ACD不符合题意,B项正确。
故答案为:B。
10.读图可知,意大利位于地中海沿岸,主要的气候类型为地中海气候,气候特点为夏季高温干燥,冬季温和多雨与C 图气候特点相吻合;A为热带雨林气候, B 为热点季风气候, C 为地中海气候; D 为温带季风气候;ABD不符合题意,C项正确。
故答案为:C。
11.【答案】C
【知识点】原始的农业聚落
【解析】【分析】A选项人面鱼纹彩陶盆是半坡遗址的典型代表,B选项干栏式建筑和D选项骨耜均属于河姆渡遗址的典型代表;北京人生活在旧石器时代,即使用打制石器,所以C选项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早期人类文明遗址,要知道典型代表。
12.【答案】A
【知识点】原始的农业聚落
【解析】【分析】根据图和所学可知,距今约6000年的半坡原始居民是我国黄河流域原始农耕的典型代表,他们使用精美的磨制石器,如石铲用于翻土、石刀用于收割、石磨盘用于谷物加工,还会制造骨器、角器等生产工具,主要种植粟,说明半坡原始居民已从事农业生产。
A项已从事农业生产和题干图片内容相符,符合题意;
B项以捕鱼狩猎为题干没有体现,不符合题意;
C项住半地穴式房屋图片没有涉及,不符合题意;
D项会人工种植水稻的是河姆渡原始居民,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半坡居民生活状况,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图片信息。
13.【答案】B
【知识点】夏、商、西周的兴亡
【解析】【分析】“天下为家”反映夏朝建立后禅让制被世袭制所取代。禹死后,他的儿子启继承父位,成为夏朝第二代国王。从此,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
A项禅让制是“天下为公”所指的制度,不符合题意;
B项是“天下为家”所指的制度,符合题意;
CD两项不是夏朝的制度,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世袭制,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
14.【答案】D
【知识点】夏、商、西周的兴亡
【解析】【分析】西周分封制规定,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定期朝觐天子,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从周天子作战等。故周幽王能数次戏弄诸侯源于分封制下诸侯需要服从周王调兵。
ABC三项理解错误,不符合题意;
D项诸侯需要服从周王调兵理解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西周的分封制及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理解周幽王能数次戏弄诸侯源于分封制下诸侯需要服从周王调兵。
15.【答案】C
【知识点】夏、商、西周的兴亡
【解析】【分析】根据图片和所学知识可知,商周青铜器利簋铸有精美纹饰,记载了武王伐纣的时间,利簋是研究武王伐纣的重要证据。而材料“牧野洋洋,檀年煌煌……维师尚父,时维鹰扬。凉彼武王,肆伐大商……”正是描述了武王伐纣的内容。
ABD三项和题干图文信息不符,不符合题意;
C项 利簋和题干相符,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商朝时期的青铜器、武王伐纣的相关史实。“牧野洋洋,檀车煌煌……维师尚父,时维鹰扬。凉彼武王,肆伐大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6.【答案】A
【知识点】诸侯争霸和社会变革
【解析】【分析】“当时(春秋时期)的大小国家,在名义上都承认周王的共主地位,但周王的实权早已消灭,只有霸主才能左右当时的政局。”这反映了周王室势力大减,春秋时期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A项周王室势力大减理解正确,符合题意;
BCD三项理解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春秋争霸及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知道春秋时期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周王室势力大减。
17.【答案】C
【知识点】百家争鸣
【解析】【分析】依题干信息和结合所学可知战国时期,各学派的代表人物聚众讲学,研讨学术,著书立说。各学派在思想上、政治上的观点不同,学派之间展开激烈的辩论,相互抨击,同时又相互影响,取长补短。这一思想文化的繁荣局面,历史上称为“百家争鸣”。因此稷下学宫体现的历史现象是百家争鸣。
ABD三项和题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题意;
C项百家争鸣是稷下学宫体现的历史现象,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百家争鸣,要求具备解读题干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8.【答案】D
【知识点】诸侯争霸和社会变革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商鞅变法的内容规定: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故出现“民勇于公战”;严明法度,禁止私斗、鼓励耕织、改革户籍与题干“民勇于公战”不符,所以D选项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商鞅变法的内容。
19.【答案】D
【知识点】昌盛的秦汉文化
【解析】【分析】题干中“秦始皇”“国家对地方的控制力大大加强”可推断出是郡县制,郡县制的实行,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郡县制,做该题的关键是圈出关键词。
20.【答案】A
【知识点】秦始皇开创大一统;昌盛的秦汉文化
【解析】【分析】从题干中“斩木为兵,揭竿为旗”“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可知,这次起义时陈胜、吴广起义;刘邦起义和项羽起义是在陈胜、吴广起义失败后第二次反秦大起义,排除B、C;
黄巾起义爆发于东汉末年,D排除;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陈胜吴广起义,要学会找出有效信息。
21.【答案】C
【知识点】昌盛的秦汉文化
【解析】【分析】赤壁之战发生在208年,巨鹿之战是秦末大起义中的一场重大决战性起义,官渡之战发生在200年,淝水之战发生在东晋和前秦之间。所以C选项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中国古代历史上发生过许多改变历史进程的著名战役的相关史实。
22.【答案】C
【知识点】大一统的汉朝
【解析】【分析】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由于诸侯王势力强大,威胁中央集权,汉武帝时期实行推恩令,削弱诸侯王势力,统一铸造货币和实行盐铁专营属于加强统治的经济措施,排除A和B选项;
北击匈奴属于民族关系措施,排除D选项,所以C选项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汉武帝时期的统治措施,要从经济、政治等方面概况识记。
23.【答案】D
【知识点】秦末农民起义与汉朝的建立
【解析】【分析】题干材料反映了东汉时期的政治状况是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东汉中期以后,由于继位的皇帝大多年幼,不能主政,形成了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的局面,这种恶性循环最终动摇了东汉的统治,东汉王朝走向了衰亡。
ABC三项和题干材料内容不符,不符合题意;
D项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是材料反映的东汉时期的政治状况,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本题属于材料型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解答此类必须认真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提炼材料中的重要信息和观点。
24.【答案】C
【知识点】开疆拓土与对外交流
【解析】【分析】古代的“丝绸之路”,从长安出发,经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运到西亚,再转运欧洲。“丝绸之路”沟通东西方贸易,是东西方的重要交通要道。
A项中国商人到达过罗马帝国无法从题干中证实,不符合题意;
B项西方人普遍享用中国丝绸错在“普遍”,不符合题意;
C项丝绸之路沟通东西方贸易,符合题意;
D项陆路贸易取代了海路贸易与史实不符,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丝绸之路及学生的材料分析能力和对知识的理解能力,要求运用所学解读题干信息。
25.【答案】D
【知识点】炎帝、黄帝与尧舜禹的传说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黄帝是古华夏部落联盟首领,中国远古时代华夏民族的共主,五帝之首,被尊为中华人文初祖,题干提到历代统治者均祭祀黄帝,体现了是华夏文化的初祖。所以D选项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炎帝和黄帝。
26.【答案】D
【知识点】昌盛的秦汉文化
【解析】【分析】据“吾有一术,一曰虎,二曰鹿,三曰熊,四曰猿,五曰鸟。亦以除疾,兼利蹄足,以当导引。”及所学知识可知,这是华佗创编的五禽戏。东汉末年的名医华佗,不仅擅长用针灸、汤药为人治病,而且能实施外科手术。他发明了“麻沸散”,让病人和酒服下,失去知觉,然后进行各种手术。华佗还模仿虎、鹿、熊、猿、鸟五种动物的活动姿态,创编出了“五禽戏”,帮助人们强健身体。
ABC三项都不属于华佗的医学成就,不符合题意;
D项发明“麻沸散”,实施外科手术属于华佗的医学成就,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华佗的医学成就及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华佗的医学成就。
27.【答案】C
【知识点】三国魏晋南北朝文化
【解析】【分析】本题可采用排除法,材料不是说明三国处于社会大分裂的状态,排除A;
材料说明三国时期三国鼎立,形成了势力均衡的局面,不是经济发展促进局部统一或政治稳定促进经济发展,排除B和D,所以C选项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三国时期的状况,了解三国鼎立带来的影响。
28.【答案】C
【知识点】东晋南朝政局与江南地区的开发;北方的民族融合;三国魏晋南北朝文化
【解析】【分析】本题可用排除法,北方人大量迁往江南地区与西晋没有直接关系,排除②,所以C选项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了西晋灭亡。
29.【答案】B
【知识点】北方的民族融合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相比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的“除旧布新”主要体现在废旧俗,兴汉化。废旧俗兴汉化的是北魏孝文帝改革,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禁说鲜卑语,说汉话;穿汉服;改汉姓;与汉族通婚;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学习汉族的礼法等等。
ACD三项都不是北魏孝文帝改革的“除旧布新”的主要体现,不符合题意;
B项废旧俗,兴汉化是北魏孝文帝改革的“除旧布新”主要体现,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北魏孝文帝改革。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30.【答案】A
【知识点】三国魏晋南北朝文化
【解析】【分析】祖冲之的算术收集在《缀术》一书中,排除B;
王羲之是我国古代著名书法家,代表作是《兰亭集序》,排除C;
郦道元著有《水经注》一书,排除D。
所以排除法,A选项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南北朝时期的人物和代表作。
31.【答案】(1)山峰(山顶);山脊;山谷
(2)375;东南;1000
(3)②;因为②处等高线密集,坡度较大,因此河流流速较快
(4)甲村发展不足:交通不便(或地形不够平坦开阔);
建议:①因地制宜开发农业新品种(水果、农作物等);开发旅游资源等等
②大力修建公路,逐渐完善基础设施,改善交通条件;
③挖掘乡村特色,发展乡村旅游和农家乐;等
【知识点】地形图的判读
【解析】【分析】(1)判读等高线地形图,A点等高线闭合且中间高四周低,所以是山顶;B点等高线向低处凸出指的是山脊;C点等高线向高处凸出是山谷。
(2)在等高线地形图中,山顶为海拔375米,故海拔最高处与最低处的相对高度不超过375米;观察地形图,未发现指向标,可采用一般定向法,上北下南左西右东,乙村位于甲村的东南方;甲乙两地的图上距离为 5cm,比例尺为1:20000,5*20000=100000厘米=1000米,所以实际距离为1000米。
(3)在等高线地形图中,②处等高线密集,说明坡度较大,因此河流流速较快,故判断为②。
(4)根据地形图可知,甲村处等高线密集,没有公路,说明地形不够平坦开阔,交通不便,乙处有公路,有隧道,可以从改善交通条件、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等考虑。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等高线地图判读,以及区域发展。
32.【答案】(1)春秋时期。耧车。用途;播种工具。
(2)休养生息政策。原因:秦朝的残暴统治和秦末的战乱,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的破坏;西汉初年,社会十分贫困;为巩固政权和稳定社会局势;吸取秦朝败亡的救训。
(3)大量荒地被开垦出来,耕地面积增加;水稻生产技术进步,大大提高了粮食产量;南方农业生产水平提高。
(4)革新生产工具(发展生产力);国家政策的调整;政治局面的安定。
【知识点】诸侯争霸和社会变革;秦末农民起义与汉朝的建立;东晋南朝政局与江南地区的开发
【解析】【分析】(1)铁制农具最早出现在春秋时期。春秋后期,铁制农具和牛耕出现,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并为开发山林、扩大耕地创造了条件。图2是汉代的一种新式农具,叫耧车,它的主要用途是播种。
(2)西汉初年,由于秦朝的残暴统治和秦末的战乱,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社会到处是残破荒凉的景象,为了巩固政权和稳定社会局势,汉高祖吸取秦亡的教训,采取休养生息政策。
(3)根据材料三“ (南朝时期)南方土地开发的范围扩大,许多荒芜之处得到垦殖,宋元嘉间,开发湖熟废田千顷。…… 直至陈朝,政府仍然鼓励垦荒。……朝作物产量激增。岭南地区水稻二熟甚至三熟。梁天监四年(505年),“是岁大穰(庄稼丰收),米斛三十”,斗米仅值三文钱。粮价低贱如此,说明南方农业生产水平提高”可知,江南农业发展具体表现在:大量荒地被开垦出来,耕地面积增加;水稻生产技术进步,大大提高了粮食产量;南方农业生产水平提高。
(4)根据材料一可知,影响农业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是革新生产工具;根据材料二可知,影响农业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是国家政策的调整;根据材料三可知,影响农业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是政治局面的安定。
故答案为:(1)春秋时期。耧车。用途;播种工具。
(2)休养生息政策。原因:秦朝的残暴统治和秦末的战乱,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的破坏;西汉初年,社会十分贫困;为巩固政权和稳定社会局势;吸取秦朝败亡的救训。
(3)大量荒地被开垦出来,耕地面积增加;水稻生产技术进步,大大提高了粮食产量;南方农业生产水平提高。
(4)革新生产工具(发展生产力);国家政策的调整;政治局面的安定。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铁器和牛耕的出现、西汉的建立人口南迁和江南地区的开发等相关史实及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铁器和牛耕的出现、西汉的建立人口南迁和江南地区的开发等相关史实。
33.【答案】(1)名称:华夏族(或“诸华”“诸夏”)。交往情况:一方面,民族间的矛盾有所发展,斗争频繁;另一方面,中原的“诸华”“诸夏”在同周边的戎、狄、蛮、夷等民族长期交往和斗争中,出现了大规模的民族交融。
(2)人物:张骞。 主要活动:出使西域。历史作用:开辟通往西城的道路,促进了汉朝与西域各国之间的相互了解与往来; 形成著名的“丝绸之路”,成为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对于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3)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影响:北方地区民族的交往、交流与交融,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进一步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并为隋唐时期多民族国家的繁荣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知识点】诸侯争霸和社会变革;开疆拓土与对外交流;北方的民族融合
【解析】【分析】(1)春秋时期中原地区主体民族名称是华夏族,其同周边民族的交往情况是中原的“诸华”“诸夏”在同周边的戎、狄、蛮、夷等民族长期交往和斗争中,出现了大规模的民族交融。
(2)材料二中的历史人物是张骞,结合所学可知,他的主要活动是两次出使西域,其历史作用是促进了汉朝与西域之间的相互了解与往来。
(3)材料三反映了民族大交融的历史趋势,这一趋势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产生的影响是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进一步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并为隋唐时期多民族国家的繁荣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故答案为:(1)名称:华夏族(或“诸华”“诸夏”)。交往情况:一方面,民族间的矛盾有所发展,斗争频繁;另一方面,中原的“诸华”“诸夏”在同周边的戎、狄、蛮、夷等民族长期交往和斗争中,出现了大规模的民族交融。
(2)人物:张骞。 主要活动:出使西域。历史作用:开辟通往西城的道路,促进了汉朝与西域各国之间的相互了解与往来; 形成著名的“丝绸之路”,成为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对于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3)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影响:北方地区民族的交往、交流与交融,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进一步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并为隋唐时期多民族国家的繁荣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春秋争霸、汉通西域、北方民族大交融等相关史实及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春秋争霸、汉通西域、北方民族大交融等相关史实。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