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心理健康 情绪管理《化解愤怒有良方》教案(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初中心理健康 情绪管理《化解愤怒有良方》教案(表格式)

资源简介

稿件名称+作者 化解愤怒有良方
课程信息 多媒体设备 学习单(1张/人) 便利贴(1张/人) 画有漂流瓶的大白纸 初中生
设计理念 初一学生进入青春期,情绪波动较大,同伴关系开始在人际关系中占据主导地位,渴望成人、独立,但对于问题缺乏有效、理性的解决方式,情绪易怒、暴躁,做事冲动、不计后果是他们的特点。 实际工作中发现:这个阶段的学生最容易同学(朋友)、父母及老师产生冲突,从而引发愤怒,有时会对自己和他人带来很严重的后果。基于此,设计以“愤怒”为主题的课程。 依据情绪ABC理论进行课程设计,该理论认为事件A只是引发情绪和行为后果C的间接原因,而引起C的直接原因则是个体对激发事件A的认知和评价而产生的信念B。 如果遇到问题,你的看法是合理的,就不会产生消极情绪,比如愤怒,如果不合理,那就会由此引发愤怒,这样的信念被称为不合理信念。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认识到自己愤怒及愤怒产生的一种原因(不合理信念),初步认识不合理信念的类型及特征,意识到自己存在的不合理信念; 2.情感目标:学会用合理信念分析问题,逐渐形成积极、理性应对问题的思维模式; 3.行为目标:学会分析在让自己愤怒事件中的不合理信念,并找到、建立起相应的合理信念,减少愤怒情绪的产生。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情绪ABC理论在具体生活事件中的体现; 2.教学难点:找到自己在愤怒事件中存在的不合理信念,并建立起合理信念。
教学设计 (一)活动一:我看愤怒 1.活动目的:通过绘本《骆驼之死》和愤怒事件小调查导入课程关键词-愤怒,逐渐唤起同学们对“愤怒”的记忆。 2.活动时间:5分钟 3.活动内容: (1)呈现绘本:骆驼之死 (2)提问学生:骆驼为什么会死? 学生可能的回答:因为他被玻璃扎到了、天气太热、失血过多、因为愤怒......。 过渡:绘本中,导致骆驼死亡的原因很多,我们今天集中讨论其中一个原因-愤怒。 课堂调查:进行一个关于愤怒的小调查,如果条件符合的同学请举手。 A.从来没有生过气的同学; B.最近一个月生过气过的同学; C.最近一周生过气的同学; D.今天之内生过气的同学。 过渡:每个人都和愤怒相遇过,愤怒是一种正常的情绪反应,但若一个人长期、高频地处于愤怒当中,将会对他的身心都带来消极影响,今天我们来看看有哪些方法可以帮我们减少、化解愤怒,让我们来进入今天的课题《化解愤怒有良方》。 (二)活动二:我话愤怒 1.活动目的:引导学生写出自己曾经的愤怒,初步梳理自己对这件愤怒事件的看法,以及愤怒时的情绪和行为。 2.活动时间:5分钟 3.活动内容: (1)写出一件曾经发生在自己身上的让自己愤怒的事件(利用学习单进行:事件-看法-情绪或行为); 注意:学生可能将看法与情绪混淆,可通过实例进行讲解,让学生更清晰的掌握。 (2)请2-3名学生分享愤怒事件。 可利用视频展台或希沃投屏让其他学生边看边听。 (三)活动三:我懂愤怒 1.活动目的:认识到愤怒形成的一个原因-看法的不合理,进一步认识不合理看法的特征和类型,让学生学会找到自己在愤怒事件中的不合理看法。 2.活动时间:10分钟 3.活动内容: (1)提问学生:在你写下的这件愤怒事件里,你认为你产生愤怒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可能会说:被人冤枉了所以愤怒、别人说的做的没有达到你的预期...... 愤怒的多种原因; A.性格:易怒 暴躁 B.环境:周围的人或事物 C.看法:你对事情的看法 过渡:让你产生愤怒的原因有很多种,我们这节课就集中讨论“看法”这一种原因,要讨论看法,首先要认识一个理论,情绪ABC理论。 情绪ABC理论 情绪ABC理论认为:认为事件A只是引发情绪和行为后果C的间接原因,而引起C的直接原因则是个体对激发事件A的看法B。而B又分为合理看法和不合理看法,合理看法产生积极的情绪和行为,不合理看法产生消极的情绪和行为。(ppt动画演示) 举例:事件A(被妈妈批评)-合理看法B1(自己没做好,要吸取教训),不合理看法B2(我妈就是故意找茬挑刺,她完全不理解我)-积极情绪和行为C1(反思 进步),消极情绪和行为C2(生气、和妈妈发生冲突、问题依然在)。 小活动:用两个箭头画出你作业单上的事件、看法、情绪和行为这三者的逻辑关系。 不合理看法的类型 A.对自己的不合理看法:比如,我做事情必须尽善尽美,每件事都要做到最好; B.对他人的不合理看法:比如,做错事情的人一定要受到惩罚(妹妹弄坏我的东西,妈妈一定要惩罚她) C.对周围环境的不合理看法:比如,已经注定的事情是没有办法改变的(我不快乐是由于外在因素引起的,我无法控制和改变)。 不合理看法的特征 A.绝对化要求:从自己的意愿出发,认为某事一定会发生或一定不会发生。 举例:“父母必须满足我的所有要求”“我一定要打赢这局游戏”... 逻辑:人们不可能在每件事上都获得成功,也不可能得到所有人的赞赏,而一旦这样的事情出现,持有这种观念的人就难以接受。 B.过分概括化/贴标签:以某件事情、某一言行对自己或他人进行整体评价,以偏概全。 举例:“期中没考好,我就是个废物"... 逻辑:没有就事论事,因为一件事否认一个人的能力或价值。 C.糟糕至极的结果:认为如果某一件不好的事情一旦发生,其结果必然是可怕的、糟糕至极的。 举例:“朋友失约了,她不再把我当成她的好朋友了”... 过渡:现在我们知道,自己愤怒的一个原因是对事件存在了不合理看法,那么基于这种原因,我们要如何化解愤怒呢-形成合理看法。 (四)活动四:我化愤怒 1.活动目的:让学生进一步觉察自己在实际事件中的不合理看法,建立起自己的合理看法,化解愤怒。 2.活动时间:15分钟 3.活动内容: (1)觉察不合理看法:觉察是改变的开始。整理让你愤怒的事件,发现在事件中自己存在的不合理看法。 小活动:在你对让你愤怒这件事里,你存在哪些不合理看法? 小组活动: A.两两为一组,交换学习单; B.由你的搭档帮你找出你的不合理看法,用笔画出来。 请2-3名学生分享。 (2)建立合理看法:在发现不合理看法后,及时发展出新的合理看法,并及时巩固。多次重复诵读该看法,有意识的运用合理看法,形成合理的思维方式。 小活动:你调整后的合理看法是什么? 小组活动: A.交换学习单,由上一个活动的搭档帮你建立起你的合理看法; B.记录下新的合理看法。 请2-3位同学分享新建立的合理看法。 小活动:用箭头标注出你的不合理看法、合理看法、情绪和行为这三者之间的逻辑关系。 作业单呈现:完整地呈现一个完成的作业单给学生看,并简单陈述里面的事件、不合理看法、情绪、合理看法。 (3)方法拓展 表达愤怒:通过合适的方式(不伤害自己和他人)将愤怒表达出来,如:写日记、画画、宣泄(学生发展中心的情绪宣泄室)... (五)活动五:我漂愤怒 1.活动目的:带领学生回顾、深化课程内容,进一步拓展到实际生活中。 2.活动时间:5分钟 3.活动内容: 将愤怒放进名为理智的漂流瓶中。 (1)写一写 每位学生发一张便利贴,写下你对本节课的感受,或其他你认为有效的应对愤怒的方法; (2)贴一贴 将写好的便利贴贴到事先准备好的漂流瓶上; (3)回顾 带领学生简单回顾这节课的内容,注意说明,用合理的看法可能不适用与所有的愤怒情绪,但它确是一种很好的思维模式,希望同学们可以通过练习,在解决问题时让自己的合理看法占据优势。 (4)结语 以积极心态面对生活,以理性思考应对问题。
课程反思 课程依据ABC理论,带领学生讨论自己产生愤怒的原因,以及自己存在的不合理看法; 本节课与同学们的日常生活相关性很高,大多数学生都能结合实际思考,具有较大的实际意义; 不足之处:本节课课程内容理论偏多,趣味性不够,对初一年级学生来说过于偏理论,少部分内容不太容易理解。
成果展示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