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浙江省杭州市江南实验学校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下学期社会法治(2月)独立作业反馈调研(历社部分)一、选择题1.(2023九下·杭州月考)近几十年的考古发现证实,在距今约5000年,长江流域下游地区已进入了文明社会。以下考古发现能作为其佐证的是( )A.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猪纹陶钵B.半坡遗址出土的人面鱼纹彩陶盆C.良渚古城遗址发现的宫殿基址D.陶寺遗址发现的宫城夯土建筑2.(2023九下·杭州月考)有学者认为“经济重心的南移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一个重大事件”。下列就其人为原因的描述正确的是( )①北方战乱较多,南方社会相对稳定②南方生产技术和生产工具比北方先进③统治者为壮大实力,重视发展经济④南方农业生产环境和条件比北方优越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3.(2023九下·杭州月考)中华民族是具有非凡创造力的民族,我们创造了伟大的中华文明。下列有关中华文明成就的表述正确的是( )A.司马迁所撰写的《史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编年体通史B.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农书C.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描绘了都城长安的繁华景象D.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被誉为“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4.(2023九下·杭州月考)“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是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下表中结论与史实相符的是( )选项 史实 结论A 宋朝谚语“苏湖熟,天下足” 经济重心开始南移B 明朝中期戚继光抗倭 开创了亚非海上交通线C 顺治年间颁布“禁海令” 加强思想文化专制D 雍正年间设立军机处 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A.A B.B C.C D.D5.(2023九下·杭州月考)下表是汉谟拉比在位时古巴比伦王国统治者的行为和职责。据此推断古巴比伦( )国王汉谟拉比 国王任命的总督 基层公社的首领下令并严厉监督总督兴修水利,在位的好几个年份都作为“开凿河渠之年”而载入史册。 分管各城市和州的军事、行政、税收、司法和水利灌溉。 管理公社的土地、分配水流、管理市场、管理税收和司法等。A.重视发展农业生产 B.法律体系严密C.维护奴隶主阶级利益 D.商品经济活跃6.(2023九下·杭州月考)按时序排列欧洲文明演进过程中的相关现象,正确的是( )①罗马帝国分裂 ②亚历山大帝国建立 ③拜占庭帝国灭亡 ④查理曼帝国一分为三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②①③④ D.②①④③7.(2023九下·杭州月考)中世纪晚期,欧洲社会的生产组织逐渐资本主义化。这一现象主要表现在( )①庄园经济繁荣 ②现代工厂形成 ③租地农场兴起 ④手工工场产生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8.(2023九下·杭州月考)“人不能像走兽那样活着,应该追求知识和美德。”该名言出自文艺复兴的“先驱”( )A.但丁 B.彼特拉克 C.薄伽丘 D.拉斐尔9.(2023九下·杭州月考)读“1570年前后墨西哥和秘鲁地区人口变动图”,推测该地区人口锐减的主要原因是( )A.大批土著居民被卖为奴隶B.殖民屠杀以及传染病致死C.黑奴贸易使非洲人口大量减少D.工业革命改变了世界人口分布10.(2023九下·杭州月考)下列表格是史学家钱乘旦在研究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法国大革命时的阶层阵营成分。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革命爆发时英国的资本主义水平更高B.革命爆发后英国社会相对稳定C.宗教矛盾是两国爆发革命的主要原因D.英法两国革命的性质截然不同11.(2023九下·杭州月考)有评论称:“毛纺已无影无踪,麻纺也差不多;普遍使用的原料都变成棉花,棉花,还是棉花。棉花成了传说中吃光所有羊的“披着羊皮的狼’。”下列项中,与之相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A.棉纺织技术革新推动了工业发展B.珍妮纺纱机的出现确立了新的生产组织形式C.飞梭的发明标志工业革命的开始D.发明水力纺纱机解决了棉纱产量与质量冲突12.(2023九下·杭州月考)“(共产党人)公开宣布:他们的目的只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现存的社会制度才能达到……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这份世界上第一次为无产阶级指明奋斗方向的文献是( )A.《权利法案》 B.《独立宣言》C.《人权宣言》 D.《共产党宣言》二、非选择题13.(2023九下·杭州月考)历史见证着中华民族维护统一多民族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决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开辟荆榛(荒凉之地),千秋功业;驱逐荷虏,一代英雄。 ——郭沫若材料二:清朝是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和发展的关键期。下面卡片内容反映了清朝在处理民族关系方面所作出的一些努力。材料三:毛泽东曾说:“康熙皇帝的头一个伟大贡献是打下了今天我们国家所拥有的这块领土,我们今天继承的这大块版图基本上是康熙皇帝时牢固地确定了的。”(1)写出材料一中“一代英雄”所指历史人物、古代中央政府首次在该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名称。(2)归纳材料二中清朝处理民族关系的两种方式,并概括它们的共同作用。(3)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两例史实对材料三中的观点加以简要说明。14.(2023九下·杭州月考)民主政治是人类重要文明成果之一,法制建设是社会进步的重要体现,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雅典民主开世界民主之先河,雅典的繁荣离不开三次民主改革:第一次梭伦改革,奠定了雅典的基础……第二次克里斯提尼改革,使雅典跨上一个新台阶……第三次使雅典经济、海上霸权、古典文化臻于极盛。――郝海瑛《论古希腊雅典的三次民主改革及其影响》材料二:材料三:1789年8月26日,宣言获得通过……它试图构建未来,并为未来制定规则。这是它一直在从事的工作,也是大革命永恒的遗产。正是通过这些原则,一个新时代展露在人类面前。——(英)阿克顿《法国大革命讲稿》(1)材料二中“第三次改革”出现在谁主政时期?这次改革的影响是什么 (2分)(2)写出材料二所示政治体制的名称、特点及其最早确立的法律依据。(3)材料三中的“宣言”是哪一法律文献?谈谈你对“正是通过这些原则,一个新时代展露在人类面前”的理解。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C【知识点】原始的农业聚落【解析】【分析】A项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猪纹陶钵和题干时间不符,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在距今约7000年,不符合题意;B项半坡遗址出土的人面鱼纹彩陶盆和题干中的“长江流域”不符,不符合题意;C项良渚古城遗址发现的宫殿遗址能作为题干佐证,符合题意;D项陶寺遗址发现的宫城夯土建筑和题干时间不符,陶寺遗址年代大约为公元前2300年至1900年之间,也就是距今3900到4300年,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长江流域的远古居民。解答本题需要准确识记基础史实。2.【答案】C【知识点】经济重心的南移【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北方战乱较多,南方相对和平稳定,北方农民大批南移,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并补充了江南的劳动力,江南统治者为发展实力,比较重视发展经济,南北方劳动人民共同辛勤劳动,开发了江南,南方生产条件和自然环境比较优越。我国经济重心南移开始于唐中后期,到南宋时最后完成,经济重心由黄河流域移到了长江流域。C项①③描述正确,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及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有关内容。3.【答案】B【知识点】三国魏晋南北朝文化【解析】【分析】联系所学可知,《齐民要术》是北魏时期的中国杰出农学家贾思勰所著的一部综合性农书,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学著作,也是世界农学史上最早的专著之一。A项司马迁所撰写的《史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表述错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史记》,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不符合题意;B项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农书表述正确,符合题意;C项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描绘了都城长安的繁华景象表述错误,随着城市的发展,表现市民生活的风俗画出现并日益增加,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描绘了北宋东京汴河沿岸的风光和繁华景象,不符合题意;D项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被誉为“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表述错误,宋应星所著的《天工开物》,总结明代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还反映了明代我国手工工场的生产面貌,涉及到农业和手工业等三十多个生产部门,作者在书中强调人类要和自然相协调、人力要和自然力相配合。这部书被外国学者称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齐民要术》及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注意掌握《齐民要术》的相关史实。4.【答案】D【知识点】经济重心的南移;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皇权膨胀【解析】【分析】清朝雍正年间,辅助皇帝处理政务,完全由皇帝裁决,照皇帝旨意拟写成文,经皇帝审阅同意后传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机构去执行的中枢机构是军机处。为加强君主专制,雍正帝设立军机处,议政王大臣会议名存实亡,到乾隆帝时撤销,军国大事由皇帝决断,军机大臣只是跪受笔录,然后传达给中央和地方部门去执行。这样地方军政首脑实际上直接听命与皇帝。标志着我国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进一步强化,我国君主专制达到顶峰。A项A结论与史实不相符,宋朝时期,太湖流域的苏州、湖州,成为重要的粮仓,民间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这说明到宋代经济重心完成南移,不符合题意;B项B结论与史实不相符,郑和的远航,时间之长,规模之大,堪称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不仅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而且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线,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不符合题意;C项C结论与史实不相符,顺治帝时期,颁布“禁海令”,对外政策上严厉限制海上贸易,不符合题意;D项D结论与史实相符,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结论与史实的搭配及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5.【答案】A【知识点】古代西亚国家【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下令并严厉监督总督兴修水利”“分管各城市和州的军事、行政、税收、司法和水利灌溉”“管理公社的土地、分配水流”可知,这三段文字都提到了要注意水利,反映的是故巴比伦重视发展农业。A项重视发展农业生产理解正确,符合题意;BCD三项与题干材料关联不大,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古巴比伦的统治措施。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解题的关键是正确解读材料内容。6.【答案】D【知识点】罗马帝国及基督教的产生【解析】【分析】①罗马帝国分裂是在395年,②亚历山大帝国建立是在公元前4世纪,③拜占庭帝国灭亡是在1453年,④查理曼帝国一分为三是在9世纪。综上分析,②①④③排列正确。D项②①④③排列正确,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欧洲文明演进的史实,要求具备识记基础知识并运用的能力。识记欧洲文明演进的史实是解题的关键。7.【答案】B【知识点】西欧封建国家与基督教文明【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4世纪中叶以后,越来越多的领主出租自营地,依靠土地租金生活,不再参与生产管理。一些富裕农民通过承租、购买领主的土地,或者转租、购买其他佃户的地产等方式将土地集中起来,建立租地农场。13世纪,农村出现了分散的手工工场。后来,这种分散的手工工场逐渐转向集中的手工工场。B项③④是中世纪晚期,欧洲社会的生产组织逐渐资本主义化的主要表现,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新的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的出现。识记与灵活掌握手工工场的出现的相关史实。8.【答案】A【知识点】文艺复兴【解析】【分析】但丁是意利文艺复兴运动的先驱,被誉为旧时代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他创作的长诗《神曲》表达了自己对天主教会的厌恶,率先对教会提出批评。A项但丁是文艺复兴的“先驱”,符合题意;BBC三项和题干信息相符,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学生对但丁的识记能力。掌握但丁的主要成就和影响,重点掌握但丁相关知识,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9.【答案】B【知识点】新航路开辟【解析】【分析】据图可知,墨西哥和秘鲁地区在1570年前后人口急剧减少,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由殖民征服过程中殖民者对印第蛮屠杀和及传染病致死造成的。ACD三项理解正确,不符合题意;B项殖民屠杀以及传染病致死是该地区人口锐减的主要原因,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新航路开辟后“殖民扩张”的相关知识及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欧洲国家的殖民掠夺和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10.【答案】B【知识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解析】【分析】从表格中可以看出,英国的两大阵营社会成分构成一致,而法国的两大阵营截然不同,可推知革命后英国社会相对稳定,法国则阶级矛盾尖锐。A项革命爆发时英国的资本主义水平更高不能从题干表格得出,材料体现的是两大阵营的成分构成,并没有涉及经济信息,不符合题意;B项革命爆发后英国社会相对稳定是从题干表格中可以得出的结论,符合题意;C项宗教矛盾是两国爆发革命的主要原因不能从题干表格得出,宗教冲突是英国革命的原因之一,但并不是直接原因,且法国革命的主要原因是三个等级的矛盾,与宗教冲突无关,不符合题意;D项英法两国革命的性质截然不同不能从题干表格得出,两国革命的性质都是资产阶级革命,并无不同,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法国大革命的相关知识,掌握是对材料的分析与理解。注意对图表的解读,掌握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法国大革命的相关知识。11.【答案】A【知识点】第一次工业革命【解析】【分析】材料信息“毛纺已无影无踪,麻纺也差不多;普遍使用的原料都变成棉花,棉花,还 是棉花。棉花成了传说中吃光所有羊的‘披着羊皮的狼’”说明棉花成为普遍的纺织原料。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和棉纺织技术的进步有关,而棉纺织技术的革新又推动了工业的发展。A项棉纺织技术革新推动了工业发展,符合题意;B项珍妮纺纱机的出现确立了新的生产组织形式错误,阿克莱特建立的第一座水力纺纱厂确立了新的生产组织形式,不符合题意;C项飞梭的发明标志工业革命的开始错误,珍妮机的发明标志着工业革命的开始,不符合题意;D项发明水力纺纱机解决了棉纱产量与质量冲突错误,骡机的发明解决了棉纱产量与质量的冲突,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工业革命及学生的理解能力。本题属于材料型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解答此类必须认真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提炼材料中的重要信息和观点。12.【答案】D【知识点】工人斗争及马克思主义诞生【解析】【分析】据“……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可知,该文献出自于《共产党宣言》。《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有:阐明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资本主义必将被共产主义所取代;明确指出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中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作用;揭示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是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ABC三项和题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题意;D项《共产党宣言》第一次为无产阶级指明奋斗方向,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共产党宣言》的内容及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共产党宣言》的发表及意义。13.【答案】(1)郑成功,澎湖巡检司(2)方式:和平或册封;战争或平定叛乱:作用:巩固和发展统一多民族国家或者巩固清朝统治(3)1683年,清军进攻台湾,台湾归入清朝版图;平定准噶尔部噶尔丹叛乱,加强西北地区边疆;1713年,册封班禅额尔德尼封号,稳定西藏局势;1686年,清朝在雅克萨击败俄军后,于1689年,签订《尼布楚条约》,解决该地区的中俄边界【知识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解析】【分析】(1)根据所学并从材料一中的“驱逐荷虏”可知,明末,荷兰殖民者占领台湾,1662年,郑成功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由此可以判断“一代英雄”是郑成功。元朝进一步加强对台湾的管理,在台湾(琉球)设澎湖巡检司,以加强对那里的管辖,这是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设置机构进行管理。(2)根据材料二中的“顺治:赐五世达赖为‘达赖喇嘛’”“康熙:赐五世班禅为‘班禅额尔德尼’”可知, 清朝处理民族关系的方式是册封;根据材料二中的“康熙:三次率军亲征,在多次战役中打败噶尔丹”“乾隆:粉碎大、小和卓叛乱” 可知, 清朝处理民族关系的方式是平定叛乱。册封和平定叛乱都巩固和发展统一多民族国家或者巩固清朝统治。(3)1683年,清军两万人进攻台湾,郑氏军队战败,台湾归入清朝的版图;为了维护国家的统一,康熙皇帝三次率军亲征,在多次战役中打败了噶尔丹,平定了叛乱,稳定了西北部边疆地区;康熙时期,稳定了西藏局势,册封格鲁派首领“班禅额尔德尼”封号;1685和1686年,康熙帝命令清军两次进攻雅克萨的俄军,组织雅克萨自卫反击战;1689年,中俄双方代表在尼布楚进行谈判,经过平等协商,签订了第一个边界条约《尼布楚条约》。故答案为:(1)郑成功,澎湖巡检司。(2)方式:和平或册封;战争或平定叛乱;作用:巩固和发展统一多民族国家或者巩固清朝统治。(3)1683年,清军进攻台湾,台湾归入清朝版图;平定准噶尔部噶尔丹叛乱,加强西北地区边疆;1713年,册封班禅额尔德尼封号,稳定西藏局势;1686年,清朝在雅克萨击败俄军后,于1689年,签订《尼布楚条约》,解决该地区的中俄边界。【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郑成功收复台湾,清朝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和发展的措施及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相关史实。14.【答案】(1)伯里克利;雅典达到全盛,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或使雅典经济、海上霸权、古典文化臻于极盛)(2)名称:君主立宪制 ;特点:议会掌握实权、或:君主统而不治;依据:《权利法案》(3)《人权宣言》;理解:《人权宣言》确立了 法治、自由、分权、平等和保护私有财产等基本原则,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的进步思想,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知识点】西方文明的摇篮;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解析】【分析】(1)联系所学,伯里克利时期,雅典的奴隶制经济、民主政治、海上霸权和古典文化臻于极盛,雅典民主政治到达顶峰,材料二中“第三次改革”出现在伯里克利主政时期。(2)根据材料二中的“英王”“议会”等信息,联系所学,材料二所示政治体制是君主立宪制。1689年,英议会为限制国王的权力,颁布了《权利法案》,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度,议会成为国家权力的中心,国王逐渐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没有实权。(3)根据材料三中“1789年”等信息,联系所学,法国大革命过程中,1789年,资产阶级制宪议会颁布《人权宣言》,宣告了人权、法治、自由、分权、平等和保护私有财产等基本原则,传播了资产阶级民主思想。故答案为:(1)伯里克利;雅典达到全盛,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或使雅典经济、海上霸权、古典文化臻于极盛)。(2)名称:君主立宪制 ;特点:议会掌握实权或君主统而不治;依据:《权利法案》。(3)《人权宣言》;理解:《人权宣言》确立了 法治、自由、分权、平等和保护私有财产等基本原则,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的进步思想,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雅典民主政治,君主立宪制,《权利法案》,《人权宣言》等知识及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理解并识记雅典民主政治,君主立宪制,《权利法案》,《人权宣言》的相关史实。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浙江省杭州市江南实验学校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下学期社会法治(2月)独立作业反馈调研(历社部分)一、选择题1.(2023九下·杭州月考)近几十年的考古发现证实,在距今约5000年,长江流域下游地区已进入了文明社会。以下考古发现能作为其佐证的是( )A.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猪纹陶钵B.半坡遗址出土的人面鱼纹彩陶盆C.良渚古城遗址发现的宫殿基址D.陶寺遗址发现的宫城夯土建筑【答案】C【知识点】原始的农业聚落【解析】【分析】A项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猪纹陶钵和题干时间不符,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在距今约7000年,不符合题意;B项半坡遗址出土的人面鱼纹彩陶盆和题干中的“长江流域”不符,不符合题意;C项良渚古城遗址发现的宫殿遗址能作为题干佐证,符合题意;D项陶寺遗址发现的宫城夯土建筑和题干时间不符,陶寺遗址年代大约为公元前2300年至1900年之间,也就是距今3900到4300年,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长江流域的远古居民。解答本题需要准确识记基础史实。2.(2023九下·杭州月考)有学者认为“经济重心的南移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一个重大事件”。下列就其人为原因的描述正确的是( )①北方战乱较多,南方社会相对稳定②南方生产技术和生产工具比北方先进③统治者为壮大实力,重视发展经济④南方农业生产环境和条件比北方优越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答案】C【知识点】经济重心的南移【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北方战乱较多,南方相对和平稳定,北方农民大批南移,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并补充了江南的劳动力,江南统治者为发展实力,比较重视发展经济,南北方劳动人民共同辛勤劳动,开发了江南,南方生产条件和自然环境比较优越。我国经济重心南移开始于唐中后期,到南宋时最后完成,经济重心由黄河流域移到了长江流域。C项①③描述正确,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及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有关内容。3.(2023九下·杭州月考)中华民族是具有非凡创造力的民族,我们创造了伟大的中华文明。下列有关中华文明成就的表述正确的是( )A.司马迁所撰写的《史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编年体通史B.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农书C.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描绘了都城长安的繁华景象D.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被誉为“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答案】B【知识点】三国魏晋南北朝文化【解析】【分析】联系所学可知,《齐民要术》是北魏时期的中国杰出农学家贾思勰所著的一部综合性农书,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学著作,也是世界农学史上最早的专著之一。A项司马迁所撰写的《史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表述错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史记》,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不符合题意;B项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农书表述正确,符合题意;C项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描绘了都城长安的繁华景象表述错误,随着城市的发展,表现市民生活的风俗画出现并日益增加,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描绘了北宋东京汴河沿岸的风光和繁华景象,不符合题意;D项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被誉为“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表述错误,宋应星所著的《天工开物》,总结明代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还反映了明代我国手工工场的生产面貌,涉及到农业和手工业等三十多个生产部门,作者在书中强调人类要和自然相协调、人力要和自然力相配合。这部书被外国学者称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齐民要术》及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注意掌握《齐民要术》的相关史实。4.(2023九下·杭州月考)“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是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下表中结论与史实相符的是( )选项 史实 结论A 宋朝谚语“苏湖熟,天下足” 经济重心开始南移B 明朝中期戚继光抗倭 开创了亚非海上交通线C 顺治年间颁布“禁海令” 加强思想文化专制D 雍正年间设立军机处 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A.A B.B C.C D.D【答案】D【知识点】经济重心的南移;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皇权膨胀【解析】【分析】清朝雍正年间,辅助皇帝处理政务,完全由皇帝裁决,照皇帝旨意拟写成文,经皇帝审阅同意后传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机构去执行的中枢机构是军机处。为加强君主专制,雍正帝设立军机处,议政王大臣会议名存实亡,到乾隆帝时撤销,军国大事由皇帝决断,军机大臣只是跪受笔录,然后传达给中央和地方部门去执行。这样地方军政首脑实际上直接听命与皇帝。标志着我国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进一步强化,我国君主专制达到顶峰。A项A结论与史实不相符,宋朝时期,太湖流域的苏州、湖州,成为重要的粮仓,民间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这说明到宋代经济重心完成南移,不符合题意;B项B结论与史实不相符,郑和的远航,时间之长,规模之大,堪称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不仅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而且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线,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不符合题意;C项C结论与史实不相符,顺治帝时期,颁布“禁海令”,对外政策上严厉限制海上贸易,不符合题意;D项D结论与史实相符,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结论与史实的搭配及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5.(2023九下·杭州月考)下表是汉谟拉比在位时古巴比伦王国统治者的行为和职责。据此推断古巴比伦( )国王汉谟拉比 国王任命的总督 基层公社的首领下令并严厉监督总督兴修水利,在位的好几个年份都作为“开凿河渠之年”而载入史册。 分管各城市和州的军事、行政、税收、司法和水利灌溉。 管理公社的土地、分配水流、管理市场、管理税收和司法等。A.重视发展农业生产 B.法律体系严密C.维护奴隶主阶级利益 D.商品经济活跃【答案】A【知识点】古代西亚国家【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下令并严厉监督总督兴修水利”“分管各城市和州的军事、行政、税收、司法和水利灌溉”“管理公社的土地、分配水流”可知,这三段文字都提到了要注意水利,反映的是故巴比伦重视发展农业。A项重视发展农业生产理解正确,符合题意;BCD三项与题干材料关联不大,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古巴比伦的统治措施。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解题的关键是正确解读材料内容。6.(2023九下·杭州月考)按时序排列欧洲文明演进过程中的相关现象,正确的是( )①罗马帝国分裂 ②亚历山大帝国建立 ③拜占庭帝国灭亡 ④查理曼帝国一分为三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②①③④ D.②①④③【答案】D【知识点】罗马帝国及基督教的产生【解析】【分析】①罗马帝国分裂是在395年,②亚历山大帝国建立是在公元前4世纪,③拜占庭帝国灭亡是在1453年,④查理曼帝国一分为三是在9世纪。综上分析,②①④③排列正确。D项②①④③排列正确,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欧洲文明演进的史实,要求具备识记基础知识并运用的能力。识记欧洲文明演进的史实是解题的关键。7.(2023九下·杭州月考)中世纪晚期,欧洲社会的生产组织逐渐资本主义化。这一现象主要表现在( )①庄园经济繁荣 ②现代工厂形成 ③租地农场兴起 ④手工工场产生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答案】B【知识点】西欧封建国家与基督教文明【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4世纪中叶以后,越来越多的领主出租自营地,依靠土地租金生活,不再参与生产管理。一些富裕农民通过承租、购买领主的土地,或者转租、购买其他佃户的地产等方式将土地集中起来,建立租地农场。13世纪,农村出现了分散的手工工场。后来,这种分散的手工工场逐渐转向集中的手工工场。B项③④是中世纪晚期,欧洲社会的生产组织逐渐资本主义化的主要表现,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新的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的出现。识记与灵活掌握手工工场的出现的相关史实。8.(2023九下·杭州月考)“人不能像走兽那样活着,应该追求知识和美德。”该名言出自文艺复兴的“先驱”( )A.但丁 B.彼特拉克 C.薄伽丘 D.拉斐尔【答案】A【知识点】文艺复兴【解析】【分析】但丁是意利文艺复兴运动的先驱,被誉为旧时代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他创作的长诗《神曲》表达了自己对天主教会的厌恶,率先对教会提出批评。A项但丁是文艺复兴的“先驱”,符合题意;BBC三项和题干信息相符,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学生对但丁的识记能力。掌握但丁的主要成就和影响,重点掌握但丁相关知识,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9.(2023九下·杭州月考)读“1570年前后墨西哥和秘鲁地区人口变动图”,推测该地区人口锐减的主要原因是( )A.大批土著居民被卖为奴隶B.殖民屠杀以及传染病致死C.黑奴贸易使非洲人口大量减少D.工业革命改变了世界人口分布【答案】B【知识点】新航路开辟【解析】【分析】据图可知,墨西哥和秘鲁地区在1570年前后人口急剧减少,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由殖民征服过程中殖民者对印第蛮屠杀和及传染病致死造成的。ACD三项理解正确,不符合题意;B项殖民屠杀以及传染病致死是该地区人口锐减的主要原因,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新航路开辟后“殖民扩张”的相关知识及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欧洲国家的殖民掠夺和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10.(2023九下·杭州月考)下列表格是史学家钱乘旦在研究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法国大革命时的阶层阵营成分。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革命爆发时英国的资本主义水平更高B.革命爆发后英国社会相对稳定C.宗教矛盾是两国爆发革命的主要原因D.英法两国革命的性质截然不同【答案】B【知识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解析】【分析】从表格中可以看出,英国的两大阵营社会成分构成一致,而法国的两大阵营截然不同,可推知革命后英国社会相对稳定,法国则阶级矛盾尖锐。A项革命爆发时英国的资本主义水平更高不能从题干表格得出,材料体现的是两大阵营的成分构成,并没有涉及经济信息,不符合题意;B项革命爆发后英国社会相对稳定是从题干表格中可以得出的结论,符合题意;C项宗教矛盾是两国爆发革命的主要原因不能从题干表格得出,宗教冲突是英国革命的原因之一,但并不是直接原因,且法国革命的主要原因是三个等级的矛盾,与宗教冲突无关,不符合题意;D项英法两国革命的性质截然不同不能从题干表格得出,两国革命的性质都是资产阶级革命,并无不同,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法国大革命的相关知识,掌握是对材料的分析与理解。注意对图表的解读,掌握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法国大革命的相关知识。11.(2023九下·杭州月考)有评论称:“毛纺已无影无踪,麻纺也差不多;普遍使用的原料都变成棉花,棉花,还是棉花。棉花成了传说中吃光所有羊的“披着羊皮的狼’。”下列项中,与之相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A.棉纺织技术革新推动了工业发展B.珍妮纺纱机的出现确立了新的生产组织形式C.飞梭的发明标志工业革命的开始D.发明水力纺纱机解决了棉纱产量与质量冲突【答案】A【知识点】第一次工业革命【解析】【分析】材料信息“毛纺已无影无踪,麻纺也差不多;普遍使用的原料都变成棉花,棉花,还 是棉花。棉花成了传说中吃光所有羊的‘披着羊皮的狼’”说明棉花成为普遍的纺织原料。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和棉纺织技术的进步有关,而棉纺织技术的革新又推动了工业的发展。A项棉纺织技术革新推动了工业发展,符合题意;B项珍妮纺纱机的出现确立了新的生产组织形式错误,阿克莱特建立的第一座水力纺纱厂确立了新的生产组织形式,不符合题意;C项飞梭的发明标志工业革命的开始错误,珍妮机的发明标志着工业革命的开始,不符合题意;D项发明水力纺纱机解决了棉纱产量与质量冲突错误,骡机的发明解决了棉纱产量与质量的冲突,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工业革命及学生的理解能力。本题属于材料型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解答此类必须认真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提炼材料中的重要信息和观点。12.(2023九下·杭州月考)“(共产党人)公开宣布:他们的目的只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现存的社会制度才能达到……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这份世界上第一次为无产阶级指明奋斗方向的文献是( )A.《权利法案》 B.《独立宣言》C.《人权宣言》 D.《共产党宣言》【答案】D【知识点】工人斗争及马克思主义诞生【解析】【分析】据“……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可知,该文献出自于《共产党宣言》。《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有:阐明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资本主义必将被共产主义所取代;明确指出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中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作用;揭示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是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ABC三项和题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题意;D项《共产党宣言》第一次为无产阶级指明奋斗方向,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共产党宣言》的内容及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共产党宣言》的发表及意义。二、非选择题13.(2023九下·杭州月考)历史见证着中华民族维护统一多民族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决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开辟荆榛(荒凉之地),千秋功业;驱逐荷虏,一代英雄。 ——郭沫若材料二:清朝是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和发展的关键期。下面卡片内容反映了清朝在处理民族关系方面所作出的一些努力。材料三:毛泽东曾说:“康熙皇帝的头一个伟大贡献是打下了今天我们国家所拥有的这块领土,我们今天继承的这大块版图基本上是康熙皇帝时牢固地确定了的。”(1)写出材料一中“一代英雄”所指历史人物、古代中央政府首次在该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名称。(2)归纳材料二中清朝处理民族关系的两种方式,并概括它们的共同作用。(3)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两例史实对材料三中的观点加以简要说明。【答案】(1)郑成功,澎湖巡检司(2)方式:和平或册封;战争或平定叛乱:作用:巩固和发展统一多民族国家或者巩固清朝统治(3)1683年,清军进攻台湾,台湾归入清朝版图;平定准噶尔部噶尔丹叛乱,加强西北地区边疆;1713年,册封班禅额尔德尼封号,稳定西藏局势;1686年,清朝在雅克萨击败俄军后,于1689年,签订《尼布楚条约》,解决该地区的中俄边界【知识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解析】【分析】(1)根据所学并从材料一中的“驱逐荷虏”可知,明末,荷兰殖民者占领台湾,1662年,郑成功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由此可以判断“一代英雄”是郑成功。元朝进一步加强对台湾的管理,在台湾(琉球)设澎湖巡检司,以加强对那里的管辖,这是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设置机构进行管理。(2)根据材料二中的“顺治:赐五世达赖为‘达赖喇嘛’”“康熙:赐五世班禅为‘班禅额尔德尼’”可知, 清朝处理民族关系的方式是册封;根据材料二中的“康熙:三次率军亲征,在多次战役中打败噶尔丹”“乾隆:粉碎大、小和卓叛乱” 可知, 清朝处理民族关系的方式是平定叛乱。册封和平定叛乱都巩固和发展统一多民族国家或者巩固清朝统治。(3)1683年,清军两万人进攻台湾,郑氏军队战败,台湾归入清朝的版图;为了维护国家的统一,康熙皇帝三次率军亲征,在多次战役中打败了噶尔丹,平定了叛乱,稳定了西北部边疆地区;康熙时期,稳定了西藏局势,册封格鲁派首领“班禅额尔德尼”封号;1685和1686年,康熙帝命令清军两次进攻雅克萨的俄军,组织雅克萨自卫反击战;1689年,中俄双方代表在尼布楚进行谈判,经过平等协商,签订了第一个边界条约《尼布楚条约》。故答案为:(1)郑成功,澎湖巡检司。(2)方式:和平或册封;战争或平定叛乱;作用:巩固和发展统一多民族国家或者巩固清朝统治。(3)1683年,清军进攻台湾,台湾归入清朝版图;平定准噶尔部噶尔丹叛乱,加强西北地区边疆;1713年,册封班禅额尔德尼封号,稳定西藏局势;1686年,清朝在雅克萨击败俄军后,于1689年,签订《尼布楚条约》,解决该地区的中俄边界。【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郑成功收复台湾,清朝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和发展的措施及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相关史实。14.(2023九下·杭州月考)民主政治是人类重要文明成果之一,法制建设是社会进步的重要体现,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雅典民主开世界民主之先河,雅典的繁荣离不开三次民主改革:第一次梭伦改革,奠定了雅典的基础……第二次克里斯提尼改革,使雅典跨上一个新台阶……第三次使雅典经济、海上霸权、古典文化臻于极盛。――郝海瑛《论古希腊雅典的三次民主改革及其影响》材料二:材料三:1789年8月26日,宣言获得通过……它试图构建未来,并为未来制定规则。这是它一直在从事的工作,也是大革命永恒的遗产。正是通过这些原则,一个新时代展露在人类面前。——(英)阿克顿《法国大革命讲稿》(1)材料二中“第三次改革”出现在谁主政时期?这次改革的影响是什么 (2分)(2)写出材料二所示政治体制的名称、特点及其最早确立的法律依据。(3)材料三中的“宣言”是哪一法律文献?谈谈你对“正是通过这些原则,一个新时代展露在人类面前”的理解。【答案】(1)伯里克利;雅典达到全盛,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或使雅典经济、海上霸权、古典文化臻于极盛)(2)名称:君主立宪制 ;特点:议会掌握实权、或:君主统而不治;依据:《权利法案》(3)《人权宣言》;理解:《人权宣言》确立了 法治、自由、分权、平等和保护私有财产等基本原则,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的进步思想,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知识点】西方文明的摇篮;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解析】【分析】(1)联系所学,伯里克利时期,雅典的奴隶制经济、民主政治、海上霸权和古典文化臻于极盛,雅典民主政治到达顶峰,材料二中“第三次改革”出现在伯里克利主政时期。(2)根据材料二中的“英王”“议会”等信息,联系所学,材料二所示政治体制是君主立宪制。1689年,英议会为限制国王的权力,颁布了《权利法案》,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度,议会成为国家权力的中心,国王逐渐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没有实权。(3)根据材料三中“1789年”等信息,联系所学,法国大革命过程中,1789年,资产阶级制宪议会颁布《人权宣言》,宣告了人权、法治、自由、分权、平等和保护私有财产等基本原则,传播了资产阶级民主思想。故答案为:(1)伯里克利;雅典达到全盛,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或使雅典经济、海上霸权、古典文化臻于极盛)。(2)名称:君主立宪制 ;特点:议会掌握实权或君主统而不治;依据:《权利法案》。(3)《人权宣言》;理解:《人权宣言》确立了 法治、自由、分权、平等和保护私有财产等基本原则,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的进步思想,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雅典民主政治,君主立宪制,《权利法案》,《人权宣言》等知识及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理解能力。理解并识记雅典民主政治,君主立宪制,《权利法案》,《人权宣言》的相关史实。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浙江省杭州市江南实验学校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下学期社会法治(2月)独立作业反馈调研(历社部分)(学生版).docx 浙江省杭州市江南实验学校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下学期社会法治(2月)独立作业反馈调研(历社部分)(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