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浙江省温州市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会期末统考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请选出各题中一个最符合题意的选项,不选、错选、多选均不给分。)(2022八上·温州期末)根据下图,回答问题。1.长江流域主要分布于我国的( )A.北方地区 B.南方地区 C.西北地区 D.青藏地区2.由图1可知长江( )①支流众多②水体污染严重③水能资源丰富④流向大致自西向东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3.成都1月份均温高于上海。据图1可知,主要原因是成都( )A.日照充足 B.纬度较高 C.降水充沛 D.地形封闭4.(2022八上·温州期末)《安吴四种》曾记载:1846 年,由于洋布价格低廉,导致“吾村专以纺织为业,近闻已无纱布可纺,松(松江)太(太仓)布市,消减大半。”这种现象反映出当时的中国( )A.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遭受西方经济侵略C.主动寻求与西方国家进行贸易 D.民族工业受到冲击5.(2022八上·温州期末)有学者将洋务运动分为三个时期:第一时期偏重西洋机械制造,注重教育;第二时期注重西洋的军事训练;第三时期重视富国之道。下列措施对应第三时期的是( )A.创办江南制造总局 B.兴办新式学校C.组建新式洋枪队 D.开办轮船招商局6.(2022八上·温州期末)胡适在《文学改良刍议》中说:“务去滥调套语,不讲对仗、不用典、不避俗字俗语。“由此可知胡适( )A.主张白话文写作 B.反对儒家学说C.宣传民主科学 D.提倡平等自由(2022八上·温州期末)中国共产党在曲折探索中逐渐从幼年走向成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幼年 成长 成熟片段一 大会明确党的奋斗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党的中心工作是领导和组织工人运动。 片段二 毛泽东结合当下形势下,毅然决定放弃攻打长沙的计划,率领部队向南转移,到达井冈山。 片段三 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取消博古、李德(德国共产党人)的最高军事指挥权。7.片段一“大会”指的是( )A.中共-大 B.中共二大 C.国民党一大 D.八七会议8.片段二中毛泽东的行为( )A.粉碎了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B.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第一枪C.探索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D.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原则9.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表现有( )①独立自主决策②正确运用马克思主义③准确把握国情④明确提出反帝反封建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0.(2022八上·温州期末)1949 年,艾奇逊在美国国会的报告中说:“在至关重要的1948年,国民党军队从未由于缺乏武器弹药吃过一次败战。国民党军队不是打败的,他们是自己瓦解的。”由此可见,艾奇逊认为( )A.中共获得农民支持 B.中国军队组织松散C.国民党失去了民心 D.美国支持中共取胜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3小题,共30分。)11.改革开放先行区,合作交流谋新篇。(1)[位置与分布]从地理位置来看,深圳在作为改革开放前沿城市的突出优势是 。(2)[联系与差异]将A、B、C、D四个选项分别填入下表中数字序号对应的空格内。图2珠江三角洲的主要城市及其产业结构A.先进的技术、现代化管理经验B.产品加工、制造、装配C.先进制造业基地D.现代化服务业基地时期 香港 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开放初期 主要业务 承接海外订单,开发新产品,进行市场推广 ①优势 ② 劳动力、土地成本较低粵港合作新阶段 定位 ③ ④(3)[统筹与发展]近年,国家大力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以港珠澳大桥为代表的多项跨境工程陆续投入使用。从区域合作的角度,说明粤港澳大湾区修筑跨境工程的意义。12.搜集史实、明确持方、立论陈词、攻辩驳斥——历史意识可以在辩论中提升。正方:甲午之战是民族之幸!反方:甲午之战是民族之不幸!(1)[搜集史实]为了更全面的认识中日甲午战争及其影响,同学们开展课前阅读,搜集了下列史实。①1894年9月,黄海海战战败,北洋水师损失致远、经远等5艘军舰。②1894年11月,日军攻占旅顺,连续进行四天大屠杀,杀害了两万多中国人。③1895年4月,中日双方经过谈判,签订丧权辱国的《北京条约》。④1895年4月,康、梁联合千余名举人发动“公车上书”;此后,康、梁等维新人士组织学会、创办报刊,宣传维新变法思想。⑤1895年6-10月,台湾军民与日军进行了100余次战斗,打死打伤日军3.2万人。⑥1896年,沙俄诱迫清政府签《中俄密约》谋取利益,列强争相效仿。⑦1898年6月,清政府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实行变法。⑧1898年秋,义和团运动提出“扶清灭洋”口号,并采取针对帝国主义的抗击行动。指出史实③中的错误,并予以改正。(2)[攻辩驳斥]正方:甲午战后中国有识之士才逐渐觉醒!反方:甲午战败导致我们永远失去了宝岛台湾!选择一个持方,你将依此进行立论和攻辩:我选择 (填正方或者反方);上述史料能够支撑我方立场的有 。(填序号)(3)[明确持方]根据你的持方,结合上述史实撰写-篇简短的立论陈词。(要求:观点鲜明,论证充分,逻辑清晰。)(4)[立论陈词]根据你的持方,运用所学知识驳斥对手的观点。13.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辛亥革命后中国社会变迁的必然结果。材料一:第一章 第一条 中华民国由中华人民组织。第二条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第二章 第六条 士才逐渐觉醒!三人民有保有财产及营业之自由。四、人民有言论、著作、刊行及集会结社(组织团体)之自由。……材料二:表:20世纪前期中国社会的变化(部分)角度 变化工厂 1912一1914为99家,1914-1918 年为377家,4年增加了近3倍。伴随工厂数量的增加,工人数量从50万增长至1920年的200多万。报刊 武昌起义后的半年内,全国报刊就增至700多种,截至《青年杂志》发刊,全国先后创办的报刊在1000种以上,许多报纸议论时政,宣传各种社会政治学说。——摘编自《五四爱国运动档案资料》《中国共产党历史》等材料三:历代封建君主迭发旨令,厉行党禁。在封建社会的专制政体下,没有政党产生的历史条件。——摘自张舒《中国共产党与辛亥革命关系之研究》材料四:革命事业尤在中途,他们便出现小资产阶级和平苟安的根性,反对继续战争,而且反对革命党,遂使全国革命武装和政权完全归入帝政余孽北洋军阀之手。——摘自陈独秀《资产阶级的革命与革命的资产阶级》1923年(1)材料一出自辛亥革命后颁布的一部重要法律。根据条文,写出这部法律的名称。(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20世纪前期中国所产生的变化,分析其原因。(3)综合上述材料,阐述辛亥革命与中国共产党诞生之间的内在关联。答案解析部分【答案】1.B2.C3.D【知识点】母亲河———长江黄河;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解析】【点评】 长江是我国流程最长、流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发源于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自西向东经青藏高原、四川盆地和长江中下游平原后,注入东海。1.长江流域主要位于南方地区,长江流域大部分位于亚热带、湿润地区和季风区。 ACD不符合题意,B项正确。故答案为:B。2.由图1可知,长江①支流众多,正确。②水体污染严重,图中没有该信息。③水能资源丰富,河流落差大,正确。④流向大致自西向东,正确,水往低处流。 ①③④ ,正确。ABD不符合题意,C项正确。故答案为:C。3.成都1月份均温高于上海。 成都地处盆地,北部山地的阻挡减弱了冬季风的影响,气温较高。上海地处平原,受冬季风影响较大,气温较低。 据图1可知,主要原因是成都地形封闭。 ABC不符合题意,D项正确。故答案为:D。4.【答案】B【知识点】鸦片战争【解析】【分析】题干材料反映了洋布的输入使得传统的纺织业逐渐破产,结合所学可知,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鸦片战争后,列强对华经济侵略,加大对华商品输出,导致自然经济逐步解体。A项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在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后,不符合题意;B项遭受西方经济侵略,符合题意;C项主动寻求与西方国家进行贸易错误,列强通过武力打开了中国国门,中国是被迫开放进行贸易的,不符合题意;D项民族工业受到冲击错误,中国民族工业产生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表现及学生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理解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过程表现,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素养。5.【答案】D【知识点】洋务运动与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解析】【分析】根据材料“第三时期重视富国之道”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洋务运动为了实现“求富”的目标,大力创办民用企业,以辅助军事工业;洋务运动后期洋务派以“求富”为口号,又兴办了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等一批近代民用工业。AC两项属于第二时期军事方面,不符合题意;B项兴办新式学校属于第一时期,不符合题意;D项开办轮船招商局对应第三时期,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洋务运动相关知识。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重点掌握洋务运动的主要活动。6.【答案】A【知识点】新文化运动【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新文化运动也是一场文学革命。1917年,胡适在《新青年》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一文,主张以白话文作为新文学的语言,强调写文章“须言之有物”“不摹仿古人”“不作无病之呻吟”。陈独秀紧接着发表《文学革命论》一文,主张推倒陈腐、雕琢、艰涩的旧文学,建设新鲜、平易、通俗的新文学。经过新文化运动的倡导,白话文逐渐普及开来。胡适在《文学改良刍议》中说:“务去滥调套语、不讲对仗、不用典、不避俗字俗语”。A项主张白话文写作理解正确,符合题意;BCD三项理解错误,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新文化运动的史实及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理解与识记新文化运动的相关史实。【答案】7.A8.C9.A【知识点】中国共产党成立;工农武装割据【解析】【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中共一大,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遵义会议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识记。7.1921年7月23日,中共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出现会议的代表有毛泽东、董必武、陈潭秋、王尽美、邓恩铭、何叔衡、李达等13人,他们代表了全国50多名党员。大会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奋斗目标是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党在当前的任务是组织工人阶级、开展工人运动。大会选举产生了党的领导机构--中央局,陈独秀为书记。A项中共一大是片段一中的“大会”所指的会议,符合题意;BCD三项和题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8.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为保存革命力量,放弃攻打长沙,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进军,建立了中国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是中国共产党探索“工农武装割据,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一正确革命道路的开始。ABD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C项探索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9.中国共产党准确把握国情,开始独立地运用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解决国内的问题与矛盾,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会议是1935年召开的遵义会议。①②③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表现,④明确提出反帝反封建是在1922年7月召开的党的二大。A项①②③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表现,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10.【答案】C【知识点】渡江战役与占领南京【解析】【分析】从材料中的“国民党军队不是打败的,他们是自己瓦解的”可以看出国民党军队已经失去了民心。ABD三项理解错误,不符合题意;C项国民党失去了民心理解正确,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解放战争,要求学生结合解放战争的过程和美国的政策来分析。11.【答案】(1)毗邻香港(2)①B;②A;③D;④C(3)跨境工程的修建,能有效改善当地的交通状况,使得各个城市之间联系更加便捷;交通的改善有助于推进区域内交流合作,实现优势互补。【知识点】香港和澳门;珠江三角洲【解析】【分析】(1)、从地理位置来看,深圳在作为改革开放前沿城市的突出优势是毗邻香港,与东南亚隔海相望,海陆交通便利。(2)、改革开放初期,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主要业务是产品加工、制造、装配 。香港的优势是先进的技术、现代化管理经验。粵港合作新阶段,香港的定位是现代化服务业基地 ,珠江三角洲地区定位是先进制造业基地。(3)、根据题意,从区域合作的角度,跨境工程的修建,能有效改善当地的交通状况,使得各个城市之间联系更加便捷;交通的改善有助于推进区域内交流合作,实现优势互补。【点评】 深圳正是先有了地理位置优势作为基础,才会被选中作为特区。简单来看,深圳的地理优势主要有三方面,一是靠近香港,二是沿海,三是大陆南端。12.【答案】(1)1895年中日两国签署的是《马关条约》。(2)④⑤⑦⑧;①②③⑥(3)正方示例:甲午之战是民族之幸。甲午战败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资产阶级维新派开始探索制度变革,加快了政治近代化的进程。中国民众自发组织起来对抗外来侵略者,例如“反割台”运动与义和团运动,促进了民族意识的觉醒。反方示例:甲午之战时民族之不幸。甲午战败带了巨大损失,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甲午之战中军舰损失惨重,导致洋务运动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付诸东流。日军残忍的旅顺大屠杀带来了巨大的人员伤亡。甲午战败彻底暴露了清政府的无能,列强在中国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4)反方驳斥正方:鸦片战争失败后,部分有识之士率先醒悟。如魏源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反方驳斥正方: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台湾回到了祖国怀抱。【知识点】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狂潮;义和团运动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解析】【分析】(1)1895年春,清政府派李鸿章为议和全权大臣,前往日本马关议和;经过谈判,双方签订中日《马关条约》。(2)能够支撑“正方:甲午战后中国有识之士才逐渐觉醒!” 立场的有“1895年4月,康、梁联合千余名举人发动“公车上书”;此后,康、梁等维新人士组织学会、创办报刊,宣传维新变法思想”“1895年6-10月,台湾军民与日军进行了100余次战斗,打死打伤日军3.2万人”“1898年6月,清政府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实行变法”“1898年秋,义和团运动提出“扶清灭洋”口号,并采取针对帝国主义的抗击行动”。能够支撑“反方:甲午战败导致我们永远失去了宝岛台湾!” 立场的有“1894年9月,黄海海战战败,北洋水师损失致远、经远等5艘军舰”“1894年11月,日军攻占旅顺,连续进行四天大屠杀,杀害了两万多中国人”“1895年4月,中日双方经过谈判,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1896年,沙俄诱迫清政府签《中俄密约》谋取利益,列强争相效仿”。(3)本题属于开放性问题,学生观点鲜明,论证充分,逻辑清晰即可。(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后,林则徐和魏源爱国知识分子,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寻求御敌之道,可用来驳斥正方。甲午战争后,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把台湾割让给了日本,从此,台湾和祖国大陆分离,1945年,中国人民经过八年的艰苦斗争,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台湾又重新回到了祖国的怀抱,可用来驳斥反方。故答案为:(1)1895年中日两国签署的是《马关条约》。(2)④⑤⑦⑧;①②③⑥。(3)正方示例:甲午之战是民族之幸。甲午战败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资产阶级维新派开始探索制度变革,加快了政治近代化的进程。中国民众自发组织起来对抗外来侵略者,例如“反割台”运动与义和团运动,促进了民族意识的觉醒。反方示例:甲午之战时民族之不幸。甲午战败带了巨大损失,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甲午之战中军舰损失惨重,导致洋务运动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付诸东流。日军残忍的旅顺大屠杀带来了巨大的人员伤亡。甲午战败彻底暴露了清政府的无能,列强在中国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4)反方驳斥正方:鸦片战争失败后,部分有识之士率先醒悟。如魏源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反方驳斥正方: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台湾回到了祖国怀抱。【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甲午战争及学生理解问题的能力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甲午战争的相关史实。13.【答案】(1)《中华民国临时约法》(2)变化:20世纪前期,中国工厂和工人数量增加较为明显;报刊数量增加较快,且多数报刊热衷议论时政。原因:《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保障了公民的财产权和言论权利。(3)辛亥革命宣告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为中共建党扫清了制度障碍;辛亥革命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为马克思主义传播创造了条件;辛亥革命后民族工业发展迅速,工人阶级力量不断壮大,为中国共产党诞生奠定了阶级基础;辛亥革命的失败为中共共产党提供了深刻的历史教训。【知识点】辛亥革命【解析】【分析】(1)由材料一内容可知,反映的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宪法。(2)根据材料一、二,20世纪前期,中国工厂和工人数量增加较为明显;报刊数量增加较快,且多数报刊热衷议论时政。发生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保障了公民的财产权和言论权利。(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为中共建党扫清了制度障碍。辛亥革命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主革命,极大的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为马克思主义传播创造了条件。辛亥革命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发展,工人阶级进一步壮大,为中国共产党诞生奠定了阶级基础。辛亥革命的失败为中国共产党提供了深刻的历史教训。故答案为:(1)《中华民国临时约法》。(2)变化:20世纪前期,中国工厂和工人数量增加较为明显;报刊数量增加较快,且多数报刊热衷议论时政。原因:《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保障了公民的财产权和言论权利。(3)辛亥革命宣告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为中共建党扫清了制度障碍;辛亥革命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为马克思主义传播创造了条件;辛亥革命后民族工业发展迅速,工人阶级力量不断壮大,为中国共产党诞生奠定了阶级基础;辛亥革命的失败为中国共产党提供了深刻的历史教训。【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辛亥革命的相关知识及学生准确解读材料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基础知识。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浙江省温州市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会期末统考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请选出各题中一个最符合题意的选项,不选、错选、多选均不给分。)(2022八上·温州期末)根据下图,回答问题。1.长江流域主要分布于我国的( )A.北方地区 B.南方地区 C.西北地区 D.青藏地区2.由图1可知长江( )①支流众多②水体污染严重③水能资源丰富④流向大致自西向东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3.成都1月份均温高于上海。据图1可知,主要原因是成都( )A.日照充足 B.纬度较高 C.降水充沛 D.地形封闭【答案】1.B2.C3.D【知识点】母亲河———长江黄河;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解析】【点评】 长江是我国流程最长、流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发源于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自西向东经青藏高原、四川盆地和长江中下游平原后,注入东海。1.长江流域主要位于南方地区,长江流域大部分位于亚热带、湿润地区和季风区。 ACD不符合题意,B项正确。故答案为:B。2.由图1可知,长江①支流众多,正确。②水体污染严重,图中没有该信息。③水能资源丰富,河流落差大,正确。④流向大致自西向东,正确,水往低处流。 ①③④ ,正确。ABD不符合题意,C项正确。故答案为:C。3.成都1月份均温高于上海。 成都地处盆地,北部山地的阻挡减弱了冬季风的影响,气温较高。上海地处平原,受冬季风影响较大,气温较低。 据图1可知,主要原因是成都地形封闭。 ABC不符合题意,D项正确。故答案为:D。4.(2022八上·温州期末)《安吴四种》曾记载:1846 年,由于洋布价格低廉,导致“吾村专以纺织为业,近闻已无纱布可纺,松(松江)太(太仓)布市,消减大半。”这种现象反映出当时的中国( )A.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遭受西方经济侵略C.主动寻求与西方国家进行贸易 D.民族工业受到冲击【答案】B【知识点】鸦片战争【解析】【分析】题干材料反映了洋布的输入使得传统的纺织业逐渐破产,结合所学可知,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鸦片战争后,列强对华经济侵略,加大对华商品输出,导致自然经济逐步解体。A项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在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后,不符合题意;B项遭受西方经济侵略,符合题意;C项主动寻求与西方国家进行贸易错误,列强通过武力打开了中国国门,中国是被迫开放进行贸易的,不符合题意;D项民族工业受到冲击错误,中国民族工业产生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表现及学生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理解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过程表现,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素养。5.(2022八上·温州期末)有学者将洋务运动分为三个时期:第一时期偏重西洋机械制造,注重教育;第二时期注重西洋的军事训练;第三时期重视富国之道。下列措施对应第三时期的是( )A.创办江南制造总局 B.兴办新式学校C.组建新式洋枪队 D.开办轮船招商局【答案】D【知识点】洋务运动与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解析】【分析】根据材料“第三时期重视富国之道”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洋务运动为了实现“求富”的目标,大力创办民用企业,以辅助军事工业;洋务运动后期洋务派以“求富”为口号,又兴办了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等一批近代民用工业。AC两项属于第二时期军事方面,不符合题意;B项兴办新式学校属于第一时期,不符合题意;D项开办轮船招商局对应第三时期,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洋务运动相关知识。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重点掌握洋务运动的主要活动。6.(2022八上·温州期末)胡适在《文学改良刍议》中说:“务去滥调套语,不讲对仗、不用典、不避俗字俗语。“由此可知胡适( )A.主张白话文写作 B.反对儒家学说C.宣传民主科学 D.提倡平等自由【答案】A【知识点】新文化运动【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新文化运动也是一场文学革命。1917年,胡适在《新青年》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一文,主张以白话文作为新文学的语言,强调写文章“须言之有物”“不摹仿古人”“不作无病之呻吟”。陈独秀紧接着发表《文学革命论》一文,主张推倒陈腐、雕琢、艰涩的旧文学,建设新鲜、平易、通俗的新文学。经过新文化运动的倡导,白话文逐渐普及开来。胡适在《文学改良刍议》中说:“务去滥调套语、不讲对仗、不用典、不避俗字俗语”。A项主张白话文写作理解正确,符合题意;BCD三项理解错误,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新文化运动的史实及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理解与识记新文化运动的相关史实。(2022八上·温州期末)中国共产党在曲折探索中逐渐从幼年走向成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幼年 成长 成熟片段一 大会明确党的奋斗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党的中心工作是领导和组织工人运动。 片段二 毛泽东结合当下形势下,毅然决定放弃攻打长沙的计划,率领部队向南转移,到达井冈山。 片段三 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取消博古、李德(德国共产党人)的最高军事指挥权。7.片段一“大会”指的是( )A.中共-大 B.中共二大 C.国民党一大 D.八七会议8.片段二中毛泽东的行为( )A.粉碎了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B.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第一枪C.探索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D.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原则9.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表现有( )①独立自主决策②正确运用马克思主义③准确把握国情④明确提出反帝反封建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7.A8.C9.A【知识点】中国共产党成立;工农武装割据【解析】【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中共一大,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遵义会议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识记。7.1921年7月23日,中共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出现会议的代表有毛泽东、董必武、陈潭秋、王尽美、邓恩铭、何叔衡、李达等13人,他们代表了全国50多名党员。大会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奋斗目标是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党在当前的任务是组织工人阶级、开展工人运动。大会选举产生了党的领导机构--中央局,陈独秀为书记。A项中共一大是片段一中的“大会”所指的会议,符合题意;BCD三项和题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8.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为保存革命力量,放弃攻打长沙,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进军,建立了中国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是中国共产党探索“工农武装割据,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一正确革命道路的开始。ABD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C项探索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9.中国共产党准确把握国情,开始独立地运用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解决国内的问题与矛盾,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会议是1935年召开的遵义会议。①②③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表现,④明确提出反帝反封建是在1922年7月召开的党的二大。A项①②③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表现,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10.(2022八上·温州期末)1949 年,艾奇逊在美国国会的报告中说:“在至关重要的1948年,国民党军队从未由于缺乏武器弹药吃过一次败战。国民党军队不是打败的,他们是自己瓦解的。”由此可见,艾奇逊认为( )A.中共获得农民支持 B.中国军队组织松散C.国民党失去了民心 D.美国支持中共取胜【答案】C【知识点】渡江战役与占领南京【解析】【分析】从材料中的“国民党军队不是打败的,他们是自己瓦解的”可以看出国民党军队已经失去了民心。ABD三项理解错误,不符合题意;C项国民党失去了民心理解正确,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解放战争,要求学生结合解放战争的过程和美国的政策来分析。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3小题,共30分。)11.改革开放先行区,合作交流谋新篇。(1)[位置与分布]从地理位置来看,深圳在作为改革开放前沿城市的突出优势是 。(2)[联系与差异]将A、B、C、D四个选项分别填入下表中数字序号对应的空格内。图2珠江三角洲的主要城市及其产业结构A.先进的技术、现代化管理经验B.产品加工、制造、装配C.先进制造业基地D.现代化服务业基地时期 香港 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开放初期 主要业务 承接海外订单,开发新产品,进行市场推广 ①优势 ② 劳动力、土地成本较低粵港合作新阶段 定位 ③ ④(3)[统筹与发展]近年,国家大力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以港珠澳大桥为代表的多项跨境工程陆续投入使用。从区域合作的角度,说明粤港澳大湾区修筑跨境工程的意义。【答案】(1)毗邻香港(2)①B;②A;③D;④C(3)跨境工程的修建,能有效改善当地的交通状况,使得各个城市之间联系更加便捷;交通的改善有助于推进区域内交流合作,实现优势互补。【知识点】香港和澳门;珠江三角洲【解析】【分析】(1)、从地理位置来看,深圳在作为改革开放前沿城市的突出优势是毗邻香港,与东南亚隔海相望,海陆交通便利。(2)、改革开放初期,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主要业务是产品加工、制造、装配 。香港的优势是先进的技术、现代化管理经验。粵港合作新阶段,香港的定位是现代化服务业基地 ,珠江三角洲地区定位是先进制造业基地。(3)、根据题意,从区域合作的角度,跨境工程的修建,能有效改善当地的交通状况,使得各个城市之间联系更加便捷;交通的改善有助于推进区域内交流合作,实现优势互补。【点评】 深圳正是先有了地理位置优势作为基础,才会被选中作为特区。简单来看,深圳的地理优势主要有三方面,一是靠近香港,二是沿海,三是大陆南端。12.搜集史实、明确持方、立论陈词、攻辩驳斥——历史意识可以在辩论中提升。正方:甲午之战是民族之幸!反方:甲午之战是民族之不幸!(1)[搜集史实]为了更全面的认识中日甲午战争及其影响,同学们开展课前阅读,搜集了下列史实。①1894年9月,黄海海战战败,北洋水师损失致远、经远等5艘军舰。②1894年11月,日军攻占旅顺,连续进行四天大屠杀,杀害了两万多中国人。③1895年4月,中日双方经过谈判,签订丧权辱国的《北京条约》。④1895年4月,康、梁联合千余名举人发动“公车上书”;此后,康、梁等维新人士组织学会、创办报刊,宣传维新变法思想。⑤1895年6-10月,台湾军民与日军进行了100余次战斗,打死打伤日军3.2万人。⑥1896年,沙俄诱迫清政府签《中俄密约》谋取利益,列强争相效仿。⑦1898年6月,清政府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实行变法。⑧1898年秋,义和团运动提出“扶清灭洋”口号,并采取针对帝国主义的抗击行动。指出史实③中的错误,并予以改正。(2)[攻辩驳斥]正方:甲午战后中国有识之士才逐渐觉醒!反方:甲午战败导致我们永远失去了宝岛台湾!选择一个持方,你将依此进行立论和攻辩:我选择 (填正方或者反方);上述史料能够支撑我方立场的有 。(填序号)(3)[明确持方]根据你的持方,结合上述史实撰写-篇简短的立论陈词。(要求:观点鲜明,论证充分,逻辑清晰。)(4)[立论陈词]根据你的持方,运用所学知识驳斥对手的观点。【答案】(1)1895年中日两国签署的是《马关条约》。(2)④⑤⑦⑧;①②③⑥(3)正方示例:甲午之战是民族之幸。甲午战败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资产阶级维新派开始探索制度变革,加快了政治近代化的进程。中国民众自发组织起来对抗外来侵略者,例如“反割台”运动与义和团运动,促进了民族意识的觉醒。反方示例:甲午之战时民族之不幸。甲午战败带了巨大损失,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甲午之战中军舰损失惨重,导致洋务运动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付诸东流。日军残忍的旅顺大屠杀带来了巨大的人员伤亡。甲午战败彻底暴露了清政府的无能,列强在中国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4)反方驳斥正方:鸦片战争失败后,部分有识之士率先醒悟。如魏源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反方驳斥正方: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台湾回到了祖国怀抱。【知识点】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狂潮;义和团运动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解析】【分析】(1)1895年春,清政府派李鸿章为议和全权大臣,前往日本马关议和;经过谈判,双方签订中日《马关条约》。(2)能够支撑“正方:甲午战后中国有识之士才逐渐觉醒!” 立场的有“1895年4月,康、梁联合千余名举人发动“公车上书”;此后,康、梁等维新人士组织学会、创办报刊,宣传维新变法思想”“1895年6-10月,台湾军民与日军进行了100余次战斗,打死打伤日军3.2万人”“1898年6月,清政府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实行变法”“1898年秋,义和团运动提出“扶清灭洋”口号,并采取针对帝国主义的抗击行动”。能够支撑“反方:甲午战败导致我们永远失去了宝岛台湾!” 立场的有“1894年9月,黄海海战战败,北洋水师损失致远、经远等5艘军舰”“1894年11月,日军攻占旅顺,连续进行四天大屠杀,杀害了两万多中国人”“1895年4月,中日双方经过谈判,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1896年,沙俄诱迫清政府签《中俄密约》谋取利益,列强争相效仿”。(3)本题属于开放性问题,学生观点鲜明,论证充分,逻辑清晰即可。(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后,林则徐和魏源爱国知识分子,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寻求御敌之道,可用来驳斥正方。甲午战争后,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把台湾割让给了日本,从此,台湾和祖国大陆分离,1945年,中国人民经过八年的艰苦斗争,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台湾又重新回到了祖国的怀抱,可用来驳斥反方。故答案为:(1)1895年中日两国签署的是《马关条约》。(2)④⑤⑦⑧;①②③⑥。(3)正方示例:甲午之战是民族之幸。甲午战败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资产阶级维新派开始探索制度变革,加快了政治近代化的进程。中国民众自发组织起来对抗外来侵略者,例如“反割台”运动与义和团运动,促进了民族意识的觉醒。反方示例:甲午之战时民族之不幸。甲午战败带了巨大损失,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甲午之战中军舰损失惨重,导致洋务运动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付诸东流。日军残忍的旅顺大屠杀带来了巨大的人员伤亡。甲午战败彻底暴露了清政府的无能,列强在中国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4)反方驳斥正方:鸦片战争失败后,部分有识之士率先醒悟。如魏源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反方驳斥正方: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台湾回到了祖国怀抱。【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甲午战争及学生理解问题的能力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甲午战争的相关史实。13.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辛亥革命后中国社会变迁的必然结果。材料一:第一章 第一条 中华民国由中华人民组织。第二条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第二章 第六条 士才逐渐觉醒!三人民有保有财产及营业之自由。四、人民有言论、著作、刊行及集会结社(组织团体)之自由。……材料二:表:20世纪前期中国社会的变化(部分)角度 变化工厂 1912一1914为99家,1914-1918 年为377家,4年增加了近3倍。伴随工厂数量的增加,工人数量从50万增长至1920年的200多万。报刊 武昌起义后的半年内,全国报刊就增至700多种,截至《青年杂志》发刊,全国先后创办的报刊在1000种以上,许多报纸议论时政,宣传各种社会政治学说。——摘编自《五四爱国运动档案资料》《中国共产党历史》等材料三:历代封建君主迭发旨令,厉行党禁。在封建社会的专制政体下,没有政党产生的历史条件。——摘自张舒《中国共产党与辛亥革命关系之研究》材料四:革命事业尤在中途,他们便出现小资产阶级和平苟安的根性,反对继续战争,而且反对革命党,遂使全国革命武装和政权完全归入帝政余孽北洋军阀之手。——摘自陈独秀《资产阶级的革命与革命的资产阶级》1923年(1)材料一出自辛亥革命后颁布的一部重要法律。根据条文,写出这部法律的名称。(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20世纪前期中国所产生的变化,分析其原因。(3)综合上述材料,阐述辛亥革命与中国共产党诞生之间的内在关联。【答案】(1)《中华民国临时约法》(2)变化:20世纪前期,中国工厂和工人数量增加较为明显;报刊数量增加较快,且多数报刊热衷议论时政。原因:《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保障了公民的财产权和言论权利。(3)辛亥革命宣告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为中共建党扫清了制度障碍;辛亥革命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为马克思主义传播创造了条件;辛亥革命后民族工业发展迅速,工人阶级力量不断壮大,为中国共产党诞生奠定了阶级基础;辛亥革命的失败为中共共产党提供了深刻的历史教训。【知识点】辛亥革命【解析】【分析】(1)由材料一内容可知,反映的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宪法。(2)根据材料一、二,20世纪前期,中国工厂和工人数量增加较为明显;报刊数量增加较快,且多数报刊热衷议论时政。发生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保障了公民的财产权和言论权利。(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为中共建党扫清了制度障碍。辛亥革命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主革命,极大的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为马克思主义传播创造了条件。辛亥革命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发展,工人阶级进一步壮大,为中国共产党诞生奠定了阶级基础。辛亥革命的失败为中国共产党提供了深刻的历史教训。故答案为:(1)《中华民国临时约法》。(2)变化:20世纪前期,中国工厂和工人数量增加较为明显;报刊数量增加较快,且多数报刊热衷议论时政。原因:《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保障了公民的财产权和言论权利。(3)辛亥革命宣告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为中共建党扫清了制度障碍;辛亥革命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为马克思主义传播创造了条件;辛亥革命后民族工业发展迅速,工人阶级力量不断壮大,为中国共产党诞生奠定了阶级基础;辛亥革命的失败为中国共产党提供了深刻的历史教训。【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辛亥革命的相关知识及学生准确解读材料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基础知识。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浙江省温州市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会期末统考试卷(学生版).docx 浙江省温州市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会期末统考试卷(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