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历史与社会期末检测试卷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历史与社会期末检测试卷

资源简介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历史与社会期末检测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有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各题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选出符合题意的选项填在右边括号里,不选、错选、多选均不给分)
1.(2022七下·柯桥期末)中国古代科技成就曾长期居于世界前列,一此著作后来传到国外,被译成多种文字。其中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的是(  )
A.《梦溪笔谈》 B.《本草纲目》
C.《天工开物》 D.《农政全书》
【答案】C
【知识点】新旧交替的明清文化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明朝宋应星所著《天工开物》,总结明代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还反映了明代我国手工工场的生产面貌,涉及到农业和手工业等三十多个生产部门,作者在书中强调人类要和自然相协调、人力要和自然力相配合。这部书被外国学者称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A项《梦溪笔谈》是由北宋科学家、政治家沈括(1031-1095)撰,是一部笔记本百科全书式著作,世人称为“中国科学史上里程碑”,与材料中“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不符,不符合题意;
B项《本草纲目》是医学著作,不符合题意;
C项《天工开物》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符合题意;
D项《农政全书》是明代徐光启创作的农书,与材料内容不符,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成就及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结合中国科学技术发展历程进行分析解答。
2.(2022七下·柯桥期末)下图为北宋的中央机构示意图,其中枢密院负责军事,其长官称为枢密使。唐后期至五代时,枢密使一职多为武将。宋初,枢密使多以文臣出任。宋初统治者这样做的目的是(  )
A.削弱宰相权力 B.结束藩镇割据
C.防止武将专权 D.提高行政效率
【答案】C
【知识点】高度集权的北宋政治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图文材料“其中枢密院负责军事,其长官称为枢密使。唐后期至五代时,枢密使一职多为武将。宋初,枢密使多以文臣出任”可知,宋朝以前枢密使权力大,到宋朝枢密使权力被削弱,因此,宋初统治者此举意在防止武将专权。
ABD三项理解错误,不符合题意;
C项防止武将专权是宋初统治者这样做的目的,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宋朝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及学生解读材料、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及所学宋朝加强君主专制的知识分析作答。
3.(2022七下·柯桥期末)从清朝设台湾府到雅克萨之战,从平定准噶尔叛乱到规范西藏地方行政体制和法规,都反映出一个鲜明的主题。这一主题应是(  )
A.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B.外交的冲突与危机
C.经济的变革与发展 D.文明的碰撞与交流
【答案】A
【知识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清朝设立台湾府巩固东南海防。通过雅克萨之战打败了沙俄侵略者,维护我国东北地区主权安全。通过平定准噶尔叛乱巩固西北边疆,通过规范西藏地区行政体制和法规巩固西南地区边疆。因此题干集中反映了清朝时期统-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A项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应是题干主题,符合题意;
B项外交的冲突与危机错误,平定准噶尔不属于外交,不符合题意;
CD两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涉及到经济改革和文化交流,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明清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及学生的理解归纳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明清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和发展的措施。
4.(2022七下·柯桥期末)某机构的大臣只是传达抄写皇帝的旨意,而不能把自己的意见夹杂进去,使皇帝权威更加至高无上,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这种状况的出现主要是因为(  )
A.实行了三省六部制 B.实行了行省制
C.废除丞相,权分六部 D.设立了军机处
【答案】D
【知识点】皇权膨胀
【解析】【分析】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朝雍正帝设立军机处,军国大事由皇帝决断,军机大臣只是跪受笔录,然后传达给中央和地方部门去执行,这样地方军政首脑实际上直接听命于皇帝。
ABC三项都不是出现题干状况的主要原因,不符合题意;
D项设立了军机处是出现题干状况的主要原因,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军机处的设立及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基础知识,知道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清朝君主集权的进一步强化。
5.饮食以大米为主,喜欢制作米粥、米酒、粽子、年糕……绍兴有着稻作文化深深的印记。下列地区文化中也有着类似印记的是(  )
A.美国的中部大平原 B.灌溉农业发达的以色列
C.欧洲腹地阿尔卑斯 D.东南亚地区的湄公河平原
【答案】D
【知识点】湄南河平原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东南亚地区的湄公河平原位于热带中南半岛,为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高温多雨,适宜水稻生长。所以具有稻作文化印记的是湄公河平原。美国的中央大平原位于北温带,气温相对较低,降水也不是太丰沛。所以适合旱作物的生产,均以小麦为主要作物。灌溉农业发达的以色列发展的蔬菜,花卉生产,并非农业区。欧洲腹地阿尔卑斯山脉地区耕地面积较少。ABC不符合题意,D项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湄公河平原地处亚洲东南部的中南半岛上,由河流冲积而成,湄公河平原地处热带,高温多雨,水网密布,土壤深厚、肥沃,主要河流是湄公河。整个平原为热带季风气候,终年高温,有明显的旱雨两季,降水集中在5~10月份。
6.(2022七下·柯桥期末)我国自古就重视农业发展,不仅最早驯化培育了一些作物,也从其他地区引进许多作物。下列作物中原产地在安第斯山区,并在明代引入中国的是(  )
A.占城稻 B.小麦 C.胡(黄)瓜 D.玉米
【答案】D
【知识点】智利——安第斯山脉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 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主要驯化作物是水稻 。玉米的原产地在南美的安第斯山区,并在明代引入了中国。ABC不符合题意,D项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 美洲地区驯化的农作物种类非常丰富,可以占到我们今天食物种类的60%,对世界作物品种的构成产生了重要影响,南瓜、玉米、马铃薯、向日葵、花生及豆类作物都来源于此。
7.(2022七下·柯桥期末)下图是小明在学了某国的地理知识以后,自己画的漫画。由此画推测这个国家是(  )
A.澳大利亚 B.日本 C.肯尼亚 D.南非
【答案】A
【知识点】澳大利亚草原——现代化牧场
【解析】【分析】根据漫画中的内容可知,该国是“坐在矿车上的国家”,“骑在羊背上的国家”,古老的居民是袋鼠等,都可以说明这个国家是澳大利亚。BCD不符合题意,A项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澳大利亚位于南半球,经济发达,是世界上唯一拥有整个大陆的国家.因有许多古老的动物,如袋鼠、鸸鹋、鸭嘴兽等,被称为“世界活化石博物馆”,又因为羊特别多,被称为“骑在羊背上的国家”,澳大利亚铁矿、铝土矿、煤、石油等矿产资源丰富,而且开采的矿石一半以上用于出口,被誉为“坐在矿车上的国家”。
8.(2022七下·柯桥期末)地处热带的南亚城市班加罗尔,不仅未被高温热浪包围,反而气温温和,适合发展信息产业,这主要得益于(  )
A.东南季风的影响 B.西南季风的影响
C.地形的影响 D.靠近海洋的位置
【答案】C
【知识点】印度班加罗尔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 班加罗尔位于北回归线以南的低纬度热带地区;班加罗尔由于位于德干高原之上,海拔较高,纬度较低,因此,终年气温温和,四季如春。 ABD不符合题意,C项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 班加罗尔地处德干高原,海拔较高,夏季气温较低;北部高大山脉对南下的冷空气有阻挡作用,且纬度较低,冬季气温不会太低,所以全年气候宜人、四季如春。
9.(2022七下·柯桥期末)如果要研究古代南亚地区的山川风物和社会习俗,下列文献中资料最丰富的是(  )
A.《弘法大师行状绘词》 B.《大唐西域记》
C.《马可·波罗行记》 D.《资治通鉴》
【答案】B
【知识点】民族和睦与对外交流
【解析】【分析】唐贞观初年,玄奘为了求取佛法,西行天竺,归国后,将自己西行见闻口述下来,由弟子整理成书,这就是著名的《大唐西域记》。玄奘是第一个系统把天竺佛教、历史、地理、风土人情等记录下来并介绍到中国的人。
ACD三项和题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题意;
B项《大唐西域记》可以研究古代南亚地区的山川风物和社会习俗,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玄奘西行及学生识记历史知识的能力。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10.中东波斯湾地区是世界石油宝库,小明同学绘制了下面一幅石油海上运输线路示意图,其中a、b、c三个括号内应当填入的地理事物名称分别是(  )
A.苏伊士运河 直布罗陀海峡 大西洋
B.苏伊士运河 霍尔木兹海峡 印度洋
C.苏伊士运河 霍尔木兹海峡 太平洋
D.巴拿马运河 霍尔木兹海峡 太平洋
【答案】B
【知识点】大洲和大洋
【解析】【分析】根据给出的 石油海上运输线路示意图可知,从波斯湾运出的石油首先经过霍尔木兹海峡,经阿拉伯海,红海,苏伊士运河到达大西洋或者是经印度洋达到东亚,东南亚。ACD不符合题意,B项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中东石油输出路线的三条路线分别是:
1、运往日本(东行航线):波斯湾-霍尔木兹海峡-印度洋-马六甲海峡-太平洋-日本。
2、运往西欧、美国(最短西行航线):波斯湾-霍尔木兹海峡-阿拉伯海-曼德汉峡-红海-苏伊士运河-地中海-直布罗陀海峡-大西洋-西欧、美国。
3、运往西欧、美国(较远的西行航线):波斯湾-霍尔木兹海峡-阿拉伯海印度洋-绕过非洲最南端的好旺角-大西洋-西欧、美国 。
二、综合题(本题有3小题,共30分)
11.(2022七下·柯桥期末)诗词可识史,阅读以下诗词,回答问题。
材料一: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孟郊《登科后》 )
注:孟郊,唐代诗人,家境贫寒,两试进士不第,四十六岁时中进士,后任县倒。
材料二: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忆昔》)
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我里百余家,世乱各东西。存者无消息,死者为尘泥。……四邻何所有,一二老寡妻。(《无家别》)
材料三: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岳飞《满江红》)
(1)诗中见情绪。本诗体现了诗人哪一基本情绪?孟郊的经历体现了科举制的哪些影响?
(2)诗中有情景。杜甫这两首诗描写的景象出现在唐朝哪位皇帝的统治时期?这种变化的出现与哪一历史事件直接相关?
(3)诗中显情怀。两诗传递出作者浓浓的家国情怀。请分别说明两位作者所处的朝代,并任选一位人物,简述能体现他家国情怀的相关事迹。
【答案】(1)喜悦的情绪,(类似的如欢乐、欢喜、愉快、快乐、兴奋、高兴、得意、欢快、开心也可给分)扩大了官吏的选拔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由此参政,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
(2)唐玄宗 安史之乱
(3)岳飞 南宋(北宋、宋朝也可以);文天祥 元朝(南宋、宋朝也可以);本题为开放性问题,学生简述符合题意均可。岳飞组建“岳家军”,积极抗金,取得郾城大捷。(文天祥①继续组织南宋余部进行抵抗;②关押了4年,宁死不屈,写下《正气歌》;③)许以高官厚禄,他严词拒绝)
【知识点】开元盛世;科举制的创立;蒙古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南宋与金的和战
【解析】【分析】(1)材料一“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真切地描绘出诗人考中后的得意之情。科举制的创立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2)根据材料二中的“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我里百余家,世乱各东西。存者无消息,死者为尘泥。……四邻何所有,一二老寡妻”主要反映了安史之乱的影响。联系所学,唐玄宗即位后,任用姚崇等人当宰相,重视地方吏治,还注意节俭,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仓库充实,人口增加,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唐玄宗前期的年号叫开元,史称“开元盛世”。
(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文天祥是南宋时期的抗元英雄;文天祥是南宋末政治家、文学家,爱国诗人,抗元名臣。第二问属于开放性问题,学生言之有理即可。
故答案为:(1)喜悦的情绪,(类似的如欢乐、欢喜、愉快、快乐、兴奋、高兴、得意、欢快、开心也可给分)扩大了官吏的选拔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由此参政,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
(2)唐玄宗;安史之乱。
(3)岳飞;南宋(北宋、宋朝也可以);文天祥;元朝(南宋、宋朝也可以);本题为开放性问题,学生简述符合题意均可。岳飞组建“岳家军”,积极抗金,取得郾城大捷。(文天祥①继续组织南宋余部进行抵抗;②关押了4年,宁死不屈,写下《正气歌》;③)许以高官厚禄,他严词拒绝)。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科举制,开元盛世,安史之乱,岳飞,文天祥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12.(2022七下·柯桥期末)文物可证史,阅读以下文物图片,回答问题。
(1)请按上述文物所反映史实的年代先后排序,将其序号填入括号。
文物序号:
(  )-(  )-(  )-(  )-(  )-(  )
(2)依据图片所反映的史实, 要将上述文物图片分成两类,你认为可以怎么分,并请说明理由。
第一类:(填图片序号即可)
理由:
第二类:(填图片序号即可)
理由:
【答案】(1)①-⑥-④-②-⑤-③
(2)②④⑤为一组,本组图片分类的标准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或维护国家安全,维护国家统一。或抵抗/反侵略)①⑥③为一组,本组图片分类的标准是我国古代经济不断发展(经济上形容好的方面,如繁荣)。
【知识点】唐代的科技文化与时代风尚;经济重心的南移;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解析】【分析】(1)①唐三彩骑驼乐舞俑反映了盛唐时期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与各民族文化的大融合,也体现出了各民族间交往的空前盛况;②赤嵌楼反映的是郑成功收复台湾;③《盛世滋生图》反映的是清代苏州商业繁荣的景象;④《倭寇图卷》 (局部)反映的是戚继光抗倭;⑤神威无敌大将军钢炮(雅克萨自卫反击战使用)反映的是清朝康熙帝组织的雅克萨反击战;⑥“济南刘家功夫针铺”钢板拓片反映的是北宋商业的发展。题干文物所反映史实的年代按先后时序排列,正确的是①⑥④②⑤③。
(2)②④⑤都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①⑥③反映了我国古代经济的发展。
故答案为:(1)①-⑥-④-②-⑤-③
(2)②④⑤为一组,本组图片分类的标准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或维护国家安全,维护国家统一。或抵抗/反侵略)①⑥③为一组,本组图片分类的标准是我国古代经济不断发展(经济上形容好的方面,如繁荣)。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以“文物可证史”为切入点,考查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我国古代经济的发展。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13.(2022七下·柯桥期末)数据巧析史。阅读以下统计数据,回答问题。
中国历代粮食供求关系一览表(部分)
朝代 隋唐 宋辽金元 明 清
年代(公元)   1100 1600 1840
总产量(亿市斤) 889.82 1749.45 2385.88 3122.32
社会粮食总需求量(亿市斤) 696 1113.6 1718.5 3275
全国人口(万人) 9000 12000 20000 40000
(1)表中的数据可以用来佐证哪一历史现象?
(2)一般认为当粮食总产量大于粮食总需求量时,可以认为粮食安全得到了保证,理论上不会出现大规模饥荒。综合表1和表2的数据,你认为隋唐以来的粮食总产量、耕地面积、人口数量、饥荒问题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并请简要说明。
【答案】(1)经济重心的南移(写经济“中”心不给分,仅写南方或北方经济不给分,一定要进行比较,如南方的经济比北方好,可以给分)
(2)耕地的开垦促进了农业发展和粮食总产量的增长,当粮食总产量大于粮食需求量时,会远离饥荒,从而促进人口增长;而人口的增长会增加粮食的需求,增强对耕地的需求。但是可开垦的耕地是有限的,当其增长速度远小于人口增长的速度时,就会使粮食总需求大于粮食产量,带来饥荒。
【知识点】经济重心的南移
【解析】【分析】(1)表1“中国历代模地面积比较表” 中的数据可看出,从唐朝中后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时最终完成,南方经济最终超过北方,因此表1中的数据可以用来佐证经济重心的南移。
(2)隋唐以来的粮食总产量、耕地面积、人口数量、饥荒问题间存在着息息相关的关系,耕地的开垦促进了农业发展和粮食总产量的增长,当粮食总产量大于粮食需求量时,会远离饥荒,从而促进人口增长;而人口的增长会增加粮食的需求,增强对耕地的需求。但是可开垦的耕地是有限的,当其增长速度远小于人口增长的速度时,就会使粮食总需求大于粮食产量,带来饥荒。
故答案为:(1)经济重心的南移(写经济“中”心不给分,仅写南方或北方经济不给分,一定要进行比较,如南方的经济比北方好,可以给分)
(2)耕地的开垦促进了农业发展和粮食总产量的增长,当粮食总产量大于粮食需求量时,会远离饥荒,从而促进人口增长;而人口的增长会增加粮食的需求,增强对耕地的需求。但是可开垦的耕地是有限的,当其增长速度远小于人口增长的速度时,就会使粮食总需求大于粮食产量,带来饥荒。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经济重心南移,粮食总产量、耕地面积、人口数量、饥荒问题间的关系及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历史与社会期末检测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有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各题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选出符合题意的选项填在右边括号里,不选、错选、多选均不给分)
1.(2022七下·柯桥期末)中国古代科技成就曾长期居于世界前列,一此著作后来传到国外,被译成多种文字。其中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的是(  )
A.《梦溪笔谈》 B.《本草纲目》
C.《天工开物》 D.《农政全书》
2.(2022七下·柯桥期末)下图为北宋的中央机构示意图,其中枢密院负责军事,其长官称为枢密使。唐后期至五代时,枢密使一职多为武将。宋初,枢密使多以文臣出任。宋初统治者这样做的目的是(  )
A.削弱宰相权力 B.结束藩镇割据
C.防止武将专权 D.提高行政效率
3.(2022七下·柯桥期末)从清朝设台湾府到雅克萨之战,从平定准噶尔叛乱到规范西藏地方行政体制和法规,都反映出一个鲜明的主题。这一主题应是(  )
A.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B.外交的冲突与危机
C.经济的变革与发展 D.文明的碰撞与交流
4.(2022七下·柯桥期末)某机构的大臣只是传达抄写皇帝的旨意,而不能把自己的意见夹杂进去,使皇帝权威更加至高无上,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这种状况的出现主要是因为(  )
A.实行了三省六部制 B.实行了行省制
C.废除丞相,权分六部 D.设立了军机处
5.饮食以大米为主,喜欢制作米粥、米酒、粽子、年糕……绍兴有着稻作文化深深的印记。下列地区文化中也有着类似印记的是(  )
A.美国的中部大平原 B.灌溉农业发达的以色列
C.欧洲腹地阿尔卑斯 D.东南亚地区的湄公河平原
6.(2022七下·柯桥期末)我国自古就重视农业发展,不仅最早驯化培育了一些作物,也从其他地区引进许多作物。下列作物中原产地在安第斯山区,并在明代引入中国的是(  )
A.占城稻 B.小麦 C.胡(黄)瓜 D.玉米
7.(2022七下·柯桥期末)下图是小明在学了某国的地理知识以后,自己画的漫画。由此画推测这个国家是(  )
A.澳大利亚 B.日本 C.肯尼亚 D.南非
8.(2022七下·柯桥期末)地处热带的南亚城市班加罗尔,不仅未被高温热浪包围,反而气温温和,适合发展信息产业,这主要得益于(  )
A.东南季风的影响 B.西南季风的影响
C.地形的影响 D.靠近海洋的位置
9.(2022七下·柯桥期末)如果要研究古代南亚地区的山川风物和社会习俗,下列文献中资料最丰富的是(  )
A.《弘法大师行状绘词》 B.《大唐西域记》
C.《马可·波罗行记》 D.《资治通鉴》
10.中东波斯湾地区是世界石油宝库,小明同学绘制了下面一幅石油海上运输线路示意图,其中a、b、c三个括号内应当填入的地理事物名称分别是(  )
A.苏伊士运河 直布罗陀海峡 大西洋
B.苏伊士运河 霍尔木兹海峡 印度洋
C.苏伊士运河 霍尔木兹海峡 太平洋
D.巴拿马运河 霍尔木兹海峡 太平洋
二、综合题(本题有3小题,共30分)
11.(2022七下·柯桥期末)诗词可识史,阅读以下诗词,回答问题。
材料一: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孟郊《登科后》 )
注:孟郊,唐代诗人,家境贫寒,两试进士不第,四十六岁时中进士,后任县倒。
材料二: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忆昔》)
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我里百余家,世乱各东西。存者无消息,死者为尘泥。……四邻何所有,一二老寡妻。(《无家别》)
材料三: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岳飞《满江红》)
(1)诗中见情绪。本诗体现了诗人哪一基本情绪?孟郊的经历体现了科举制的哪些影响?
(2)诗中有情景。杜甫这两首诗描写的景象出现在唐朝哪位皇帝的统治时期?这种变化的出现与哪一历史事件直接相关?
(3)诗中显情怀。两诗传递出作者浓浓的家国情怀。请分别说明两位作者所处的朝代,并任选一位人物,简述能体现他家国情怀的相关事迹。
12.(2022七下·柯桥期末)文物可证史,阅读以下文物图片,回答问题。
(1)请按上述文物所反映史实的年代先后排序,将其序号填入括号。
文物序号:
(  )-(  )-(  )-(  )-(  )-(  )
(2)依据图片所反映的史实, 要将上述文物图片分成两类,你认为可以怎么分,并请说明理由。
第一类:(填图片序号即可)
理由:
第二类:(填图片序号即可)
理由:
13.(2022七下·柯桥期末)数据巧析史。阅读以下统计数据,回答问题。
中国历代粮食供求关系一览表(部分)
朝代 隋唐 宋辽金元 明 清
年代(公元)   1100 1600 1840
总产量(亿市斤) 889.82 1749.45 2385.88 3122.32
社会粮食总需求量(亿市斤) 696 1113.6 1718.5 3275
全国人口(万人) 9000 12000 20000 40000
(1)表中的数据可以用来佐证哪一历史现象?
(2)一般认为当粮食总产量大于粮食总需求量时,可以认为粮食安全得到了保证,理论上不会出现大规模饥荒。综合表1和表2的数据,你认为隋唐以来的粮食总产量、耕地面积、人口数量、饥荒问题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并请简要说明。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新旧交替的明清文化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明朝宋应星所著《天工开物》,总结明代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还反映了明代我国手工工场的生产面貌,涉及到农业和手工业等三十多个生产部门,作者在书中强调人类要和自然相协调、人力要和自然力相配合。这部书被外国学者称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A项《梦溪笔谈》是由北宋科学家、政治家沈括(1031-1095)撰,是一部笔记本百科全书式著作,世人称为“中国科学史上里程碑”,与材料中“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不符,不符合题意;
B项《本草纲目》是医学著作,不符合题意;
C项《天工开物》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符合题意;
D项《农政全书》是明代徐光启创作的农书,与材料内容不符,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成就及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结合中国科学技术发展历程进行分析解答。
2.【答案】C
【知识点】高度集权的北宋政治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图文材料“其中枢密院负责军事,其长官称为枢密使。唐后期至五代时,枢密使一职多为武将。宋初,枢密使多以文臣出任”可知,宋朝以前枢密使权力大,到宋朝枢密使权力被削弱,因此,宋初统治者此举意在防止武将专权。
ABD三项理解错误,不符合题意;
C项防止武将专权是宋初统治者这样做的目的,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宋朝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及学生解读材料、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及所学宋朝加强君主专制的知识分析作答。
3.【答案】A
【知识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清朝设立台湾府巩固东南海防。通过雅克萨之战打败了沙俄侵略者,维护我国东北地区主权安全。通过平定准噶尔叛乱巩固西北边疆,通过规范西藏地区行政体制和法规巩固西南地区边疆。因此题干集中反映了清朝时期统-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A项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应是题干主题,符合题意;
B项外交的冲突与危机错误,平定准噶尔不属于外交,不符合题意;
CD两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涉及到经济改革和文化交流,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明清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及学生的理解归纳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明清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和发展的措施。
4.【答案】D
【知识点】皇权膨胀
【解析】【分析】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朝雍正帝设立军机处,军国大事由皇帝决断,军机大臣只是跪受笔录,然后传达给中央和地方部门去执行,这样地方军政首脑实际上直接听命于皇帝。
ABC三项都不是出现题干状况的主要原因,不符合题意;
D项设立了军机处是出现题干状况的主要原因,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军机处的设立及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基础知识,知道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清朝君主集权的进一步强化。
5.【答案】D
【知识点】湄南河平原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东南亚地区的湄公河平原位于热带中南半岛,为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高温多雨,适宜水稻生长。所以具有稻作文化印记的是湄公河平原。美国的中央大平原位于北温带,气温相对较低,降水也不是太丰沛。所以适合旱作物的生产,均以小麦为主要作物。灌溉农业发达的以色列发展的蔬菜,花卉生产,并非农业区。欧洲腹地阿尔卑斯山脉地区耕地面积较少。ABC不符合题意,D项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湄公河平原地处亚洲东南部的中南半岛上,由河流冲积而成,湄公河平原地处热带,高温多雨,水网密布,土壤深厚、肥沃,主要河流是湄公河。整个平原为热带季风气候,终年高温,有明显的旱雨两季,降水集中在5~10月份。
6.【答案】D
【知识点】智利——安第斯山脉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 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主要驯化作物是水稻 。玉米的原产地在南美的安第斯山区,并在明代引入了中国。ABC不符合题意,D项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 美洲地区驯化的农作物种类非常丰富,可以占到我们今天食物种类的60%,对世界作物品种的构成产生了重要影响,南瓜、玉米、马铃薯、向日葵、花生及豆类作物都来源于此。
7.【答案】A
【知识点】澳大利亚草原——现代化牧场
【解析】【分析】根据漫画中的内容可知,该国是“坐在矿车上的国家”,“骑在羊背上的国家”,古老的居民是袋鼠等,都可以说明这个国家是澳大利亚。BCD不符合题意,A项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澳大利亚位于南半球,经济发达,是世界上唯一拥有整个大陆的国家.因有许多古老的动物,如袋鼠、鸸鹋、鸭嘴兽等,被称为“世界活化石博物馆”,又因为羊特别多,被称为“骑在羊背上的国家”,澳大利亚铁矿、铝土矿、煤、石油等矿产资源丰富,而且开采的矿石一半以上用于出口,被誉为“坐在矿车上的国家”。
8.【答案】C
【知识点】印度班加罗尔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 班加罗尔位于北回归线以南的低纬度热带地区;班加罗尔由于位于德干高原之上,海拔较高,纬度较低,因此,终年气温温和,四季如春。 ABD不符合题意,C项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 班加罗尔地处德干高原,海拔较高,夏季气温较低;北部高大山脉对南下的冷空气有阻挡作用,且纬度较低,冬季气温不会太低,所以全年气候宜人、四季如春。
9.【答案】B
【知识点】民族和睦与对外交流
【解析】【分析】唐贞观初年,玄奘为了求取佛法,西行天竺,归国后,将自己西行见闻口述下来,由弟子整理成书,这就是著名的《大唐西域记》。玄奘是第一个系统把天竺佛教、历史、地理、风土人情等记录下来并介绍到中国的人。
ACD三项和题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题意;
B项《大唐西域记》可以研究古代南亚地区的山川风物和社会习俗,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玄奘西行及学生识记历史知识的能力。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10.【答案】B
【知识点】大洲和大洋
【解析】【分析】根据给出的 石油海上运输线路示意图可知,从波斯湾运出的石油首先经过霍尔木兹海峡,经阿拉伯海,红海,苏伊士运河到达大西洋或者是经印度洋达到东亚,东南亚。ACD不符合题意,B项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中东石油输出路线的三条路线分别是:
1、运往日本(东行航线):波斯湾-霍尔木兹海峡-印度洋-马六甲海峡-太平洋-日本。
2、运往西欧、美国(最短西行航线):波斯湾-霍尔木兹海峡-阿拉伯海-曼德汉峡-红海-苏伊士运河-地中海-直布罗陀海峡-大西洋-西欧、美国。
3、运往西欧、美国(较远的西行航线):波斯湾-霍尔木兹海峡-阿拉伯海印度洋-绕过非洲最南端的好旺角-大西洋-西欧、美国 。
11.【答案】(1)喜悦的情绪,(类似的如欢乐、欢喜、愉快、快乐、兴奋、高兴、得意、欢快、开心也可给分)扩大了官吏的选拔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由此参政,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
(2)唐玄宗 安史之乱
(3)岳飞 南宋(北宋、宋朝也可以);文天祥 元朝(南宋、宋朝也可以);本题为开放性问题,学生简述符合题意均可。岳飞组建“岳家军”,积极抗金,取得郾城大捷。(文天祥①继续组织南宋余部进行抵抗;②关押了4年,宁死不屈,写下《正气歌》;③)许以高官厚禄,他严词拒绝)
【知识点】开元盛世;科举制的创立;蒙古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南宋与金的和战
【解析】【分析】(1)材料一“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真切地描绘出诗人考中后的得意之情。科举制的创立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2)根据材料二中的“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我里百余家,世乱各东西。存者无消息,死者为尘泥。……四邻何所有,一二老寡妻”主要反映了安史之乱的影响。联系所学,唐玄宗即位后,任用姚崇等人当宰相,重视地方吏治,还注意节俭,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仓库充实,人口增加,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唐玄宗前期的年号叫开元,史称“开元盛世”。
(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文天祥是南宋时期的抗元英雄;文天祥是南宋末政治家、文学家,爱国诗人,抗元名臣。第二问属于开放性问题,学生言之有理即可。
故答案为:(1)喜悦的情绪,(类似的如欢乐、欢喜、愉快、快乐、兴奋、高兴、得意、欢快、开心也可给分)扩大了官吏的选拔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由此参政,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
(2)唐玄宗;安史之乱。
(3)岳飞;南宋(北宋、宋朝也可以);文天祥;元朝(南宋、宋朝也可以);本题为开放性问题,学生简述符合题意均可。岳飞组建“岳家军”,积极抗金,取得郾城大捷。(文天祥①继续组织南宋余部进行抵抗;②关押了4年,宁死不屈,写下《正气歌》;③)许以高官厚禄,他严词拒绝)。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科举制,开元盛世,安史之乱,岳飞,文天祥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12.【答案】(1)①-⑥-④-②-⑤-③
(2)②④⑤为一组,本组图片分类的标准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或维护国家安全,维护国家统一。或抵抗/反侵略)①⑥③为一组,本组图片分类的标准是我国古代经济不断发展(经济上形容好的方面,如繁荣)。
【知识点】唐代的科技文化与时代风尚;经济重心的南移;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解析】【分析】(1)①唐三彩骑驼乐舞俑反映了盛唐时期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与各民族文化的大融合,也体现出了各民族间交往的空前盛况;②赤嵌楼反映的是郑成功收复台湾;③《盛世滋生图》反映的是清代苏州商业繁荣的景象;④《倭寇图卷》 (局部)反映的是戚继光抗倭;⑤神威无敌大将军钢炮(雅克萨自卫反击战使用)反映的是清朝康熙帝组织的雅克萨反击战;⑥“济南刘家功夫针铺”钢板拓片反映的是北宋商业的发展。题干文物所反映史实的年代按先后时序排列,正确的是①⑥④②⑤③。
(2)②④⑤都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①⑥③反映了我国古代经济的发展。
故答案为:(1)①-⑥-④-②-⑤-③
(2)②④⑤为一组,本组图片分类的标准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或维护国家安全,维护国家统一。或抵抗/反侵略)①⑥③为一组,本组图片分类的标准是我国古代经济不断发展(经济上形容好的方面,如繁荣)。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以“文物可证史”为切入点,考查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我国古代经济的发展。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13.【答案】(1)经济重心的南移(写经济“中”心不给分,仅写南方或北方经济不给分,一定要进行比较,如南方的经济比北方好,可以给分)
(2)耕地的开垦促进了农业发展和粮食总产量的增长,当粮食总产量大于粮食需求量时,会远离饥荒,从而促进人口增长;而人口的增长会增加粮食的需求,增强对耕地的需求。但是可开垦的耕地是有限的,当其增长速度远小于人口增长的速度时,就会使粮食总需求大于粮食产量,带来饥荒。
【知识点】经济重心的南移
【解析】【分析】(1)表1“中国历代模地面积比较表” 中的数据可看出,从唐朝中后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时最终完成,南方经济最终超过北方,因此表1中的数据可以用来佐证经济重心的南移。
(2)隋唐以来的粮食总产量、耕地面积、人口数量、饥荒问题间存在着息息相关的关系,耕地的开垦促进了农业发展和粮食总产量的增长,当粮食总产量大于粮食需求量时,会远离饥荒,从而促进人口增长;而人口的增长会增加粮食的需求,增强对耕地的需求。但是可开垦的耕地是有限的,当其增长速度远小于人口增长的速度时,就会使粮食总需求大于粮食产量,带来饥荒。
故答案为:(1)经济重心的南移(写经济“中”心不给分,仅写南方或北方经济不给分,一定要进行比较,如南方的经济比北方好,可以给分)
(2)耕地的开垦促进了农业发展和粮食总产量的增长,当粮食总产量大于粮食需求量时,会远离饥荒,从而促进人口增长;而人口的增长会增加粮食的需求,增强对耕地的需求。但是可开垦的耕地是有限的,当其增长速度远小于人口增长的速度时,就会使粮食总需求大于粮食产量,带来饥荒。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经济重心南移,粮食总产量、耕地面积、人口数量、饥荒问题间的关系及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