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考点19 化学反应速率及其影响因素和相关图像探析1.正确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1)“惰性气体”对反应速率的影响①恒容:充入“惰性气体”总压增大―→参与反应的物质浓度不变(活化分子浓度不变)―→反应速率不变。②恒压:充入“惰性气体”体积增大―→参与反应的物质浓度减小(活化分子浓度减小)―→反应速率减小。(2)纯液体、固体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在化学反应中,纯液体和固态物质的浓度为常数,故不能用纯液体和固态物质的浓度变化来表示反应速率,但是固态反应物颗粒的大小是影响反应速率的条件之一,如煤粉由于表面积大,燃烧就比煤块快得多。(3)外界条件对可逆反应的正、逆反应速率的影响方向是一致的,但影响程度不一定相同。①当增大反应物浓度时,瞬间v正增大,v逆不变,随后v正逐渐减小,v逆逐渐增大直至平衡。②增大压强,v正和v逆都增大,气体分子数减小方向的反应速率变化程度大。③对于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不变的反应,改变压强可以同等程度地改变正、逆反应速率。④升高温度,v正和v逆都增大,但吸热反应方向的反应速率增大的程度大。⑤使用催化剂,能同等程度地改变正、逆反应速率。2.速率—时间图像反应mA(g)+nB(g)pC(g)+qD(g),m+n>p+q,且ΔH>0INCLUDEPICTURE "E:\\2019年\\2019二轮\\9.19\\2020优化方案二轮化学9.18(做课件)\\19cr34.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E:\\2019年\\2019二轮\\9.19\\2020优化方案二轮化学9.18(做课件)\\19cr34.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E:\\2019年\\2019二轮\\9.19\\2020优化方案二轮化学9.18(做课件)\\19cr34.TIF" \* MERGEFORMATINET(1)t1 时增大反应物的浓度,正反应速率瞬间增大,然后逐渐减小,而逆反应速率逐渐增大;(2)t2 时升高温度,正反应和逆反应速率均增大,吸热反应的反应速率增大得快;(3)t3 时减小压强,容器容积增大,浓度变小,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均减小,正反应的反应速率减小得多;(4)t4 时使用催化剂,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均瞬间增大但仍相等。1.计算化学反应速率的注意事项(1)表示一个化学反应的反应速率,要用物质的量浓度的变化量来表示,一般不用物质的量的变化量,且必须指明是用哪一种反应物或哪一种生成物表示的。(2)化学反应速率是指平均反应速率,而不是瞬时速率。(3)固体和纯液体的浓度可视为常数,因此不用固体和纯液体表示化学反应速率。(4)不注意容器的容积。(5)漏写单位或单位写错。(6)忽略有效数字。2.比较化学反应速率大小的注意事项(1)看单位是否统一,若不统一,换算成相同单位。(2)比较不同时间段内的化学反应速率大小时,可先换算成同一物质表示的反应速率,再比较数值大小。(3)比较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计量数的比值,即对于一般反应,如aA+bB===cC+dD,比较与,若>,则用A表示的反应速率比用B表示的反应速率大。(4)不要把外界因素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和对化学平衡的影响混淆。如升温,正、逆反应速率均增大,具体向哪个方向移动要看正、逆反应速率增大的程度;再如工业合成氨中,移出部分氨气(平衡右移),正、逆反应速率均减小,并不是增大了正反应速率。1.化学反应速率常数拓展对于一个基元反应:αA+βD===γG+hH其化学反应速率常数数学表达式为:v=kcα(A)cβ(D)上式中的k称为反应速率常数又称速率常数。k的物理意义:在一定的条件下(温度、催化剂),反应物浓度为1 mol·L-1时的反应速率。k与反应物浓度无关。(1)反应不同,k值不同。(2)同一反应,温度不同k值不同。(3)同一反应,温度一定时,有无催化剂k也是不同的。不同反应有不同的速率常数,速率常数与反应温度、反应介质(溶剂)、催化剂等有关,甚至会随反应器的形状、性质而异。与浓度无关,但受温度、催化剂、固体表面性质等因素的影响。2.速率、平衡图像题的分析方法(1)认清坐标系,弄清纵、横坐标所代表的意义,并与有关原理相结合。(2)看清起点,分清反应物、生成物,浓度减小的是反应物,浓度增大的是生成物,一般生成物多数以原点为起点。(3)看清曲线的变化趋势,注意渐变和突变,分清正、逆反应曲线,从而判断反应特点。(4)注意终点。例如,在浓度—时间图像上,一定要看清终点时反应物的消耗量、生成物的增加量,并结合有关原理进行推理判断。(5)图像中先拐先平数值大。例如,在转化率—时间图像上,先出现拐点的曲线先达到平衡,此时逆向推理可得该曲线对应的温度高、浓度大或压强大。(6)定一议二原则。当图像中有三个量时,先确定一个量不变再讨论另外两个量的关系。一、化学反应速率1.一定条件下,在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反应过程中的有关数据如下表:0 2 4 6 82.4 1.6 0.62 0.2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反应在高温下自发进行B.内,用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为C.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平衡时D.若保持温度不变,在第向体系中加入三种物质各,则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2.已知:4NH3+5O2=4NO+6H2O(g),若反应速率分别用vNH3、vO2、vNO、vH2O[mol/(L·min)]表示,则正确的关系式是A.vNH3=vO2 B.vO2=vH2OC.vNH3=vH2O D.vO2=vNO3.一定温度下,在密闭容器内进行着某一反应,X气体、Y气体的物质的量随反应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B.时,Y的浓度是X浓度的1.5倍C.时,X的反应速率与Y的反应速率相等D.Y的反应速率:时刻时刻时刻4.某反应的反应机理可以分成如下两步,下列说法错误的是反应机理 第一步反应 第二步反应2NO2=NO3+NO (慢反应) NO3+CO=NO2+CO2(快反应)A.在条件相同时,该反应的速率由第一步反应速率决定B.该反应的总反应方程式为NO2+CONO+CO2C.升高温度只会影响第一步反应速率,对第二步反应速率无影响D.加入合适的催化剂既可加快反应速率,又可降低反应的活化能5.在不同条件下的反应速率表示如下,其中反应进行最快的是A.v(A)=0.01mol/(L·s) B.v(B)=0.02mol/(L·s)C.v(B)=0.60mol/(L·min) D.v(C)=1.00mol/(L·min)二、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6.向30mL1.0mol L-1的H2SO4和3mL30%的H2O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经处理过的铁丝,铁丝表面产生气泡,随后消失,再产生气泡,再消失,周而往复,振荡周期为20s左右,可维持数小时。一种可能的反应机理为:(a)Fe+2H+=Fe2++H2↑(b)2Fe2++H2O2+H2O=Fe2O3+4H+(c)Fe2O3+6H+=2Fe3++3H2O(d)2Fe3++H2=2Fe2++2H+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该振荡反应与H+浓度的变化有关 B.Fe2O3、Fe3+为中间产物C.冰水浴比室温条件下的振荡周期要短 D.由该机理可知:产生的气体是H27.下列措施的目的是为了加快化学反应速率的是A.含氯消毒剂避光保存 B.谷物酿酒时使用酒曲C.葡萄酒中添加二氧化硫 D.航海轮船船底镶嵌锌块8.合成氨工业N2(g)+3H2(g) 2NH3(g)在不同温度下的平衡常数如表:温度/℃ 25 400平衡常数K a b下列关于该反应的说法错误的是A.实现了氮的固定 B.该反应放热,a<bC.升温,正、逆反应速率均增大 D.达到平衡后压缩容器体积,N2转化率增大9.甲醛中木材加工、医药等方面有重要用途。甲醇利用脱氢法可制备甲醛,主要反应为:CH3OH(g)HCHO(g)+H2(g) H=+85.2kJ mol-1。Na2CO3是甲醇脱氢制甲醛的催化剂,有研究指出,催化反应的部分机理如下:历程ⅰ:历程ⅱ:历程ⅲ:历程ⅳ:如图所示为在体积2L的恒容容器中,投入1molCH3OH,在碳酸钠催化剂作用下,经过5min反应,测得甲醇转化率与甲醛的选择性与温度的关系(甲醛的选择性:转化的CH3OH中生成HCHO的百分比),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600℃时,前5min内生成甲醛的平均速率v(HCHO)=0.055mol·L-1·min-1B.700℃时,反应历程ⅱ的速率小于反应历程ⅲ的速率C.脱氢法制甲醛中,在高温高压条件下更有利于提高平衡产率D.反应历程ⅰ的活化能大于CH3OH(g)HCHO(g)+H2(g)的活化能10.下列关于2SO2(g)+O2(g) 2SO3(g) H=-197kJ mol-1的说法正确的是A.该反应的 S>0B.该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的总能量C.生产过程中将SO3分离出去,逆反应速率减慢D.其他条件不变,增大压强,平衡右移,平衡常数增大1.在恒温条件下,向盛有食盐的2L恒容密闭容器中加入0.2molNO2、0.2molNO和0.1molCl2,发生如下两个反应:①2NO2(g)+NaCl(s) NaNO3(s)+ClNO(g) △H1<0 平衡常数K1②2NO(g)+Cl2(g) 2ClNO(g) △H2<0 平衡常数K210min时反应达到平衡,测得容器内体系的压强减少20%,10min内用ClNO(g)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v(ClNO)=7.5×10-3mol/(L min)。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反应4NO2(g)+2NaCl(s) 2NaNO3(s)+2NO(g)+Cl2(g)的平衡常数为K-K2B.平衡后c(NO)=2.5×10-2mol/LC.平衡时NO2的转化率为50%D.其它条件保持不变,反应在恒压条件下进行,则平衡常数K2增大2.向体积为4L的固定密闭容器中通入5molX气体,在一定温度下发生如下反应:,经5min后反应达到平衡,此时测得容器内的压强为起始时的1.2倍,则下列说法正确的①用Y表示的速率为②若上述反应在甲、乙、丙、丁四个同样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在同一段时间内测得容器内的反应速率分别为:甲:;乙:;丙:。若其它条件相同,温度不同,则温度由高到低的顺序是丙>甲>乙③若向达到平衡的体系中充入不参加反应的氮气,则平衡向左移动④若保持温度和体积不变,起始时加入X、Y、Z物质的量分别为amol、bmol、cmol,达到平衡时仍与(1)的平衡等效,且起始时维持化学反应向逆反应方向进行,则c的取值范围应该为1.5<c≤7.5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②④3.室温下,某溶液中初始仅溶有M和N且浓度相等,同时发生以下两个反应:①M+N=X+Y;②M+N=P+Z。反应①的速率表示为,反应②的反应速率可表示为 (为速率常数)。反应体系中组分M、Z的浓度随时间变化情况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0~30 min时间段内,Y的平均反应速率为6.67×10-3mol·L-1 ·min-1B.反应开始后,体系中Y和Z的浓度之比保持不变C.如果反应能进行到底,反应结束时62.5%的M转化为ZD.反应①的活化能比反应②的活化能大4.某温度下,将等物质的量的气体A、B混合于2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 A(g)+3B(g) 2C(g)+xD(g),经2min后测得C的浓度为0.5mol/L,B的物质的量分数为25%,以D表示的反应速率v(D)=0.25mol/(L min),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2min时,A的反应速率为0.125mol/(L s)B.2min时,B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75mol/LC.化学方程式中,x=1D.反应前后容器内气体的压强之比为1﹕25.向某密闭容器中加入0.3molA、0.1molC和一定量的B三种气体。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各物质浓度随时间变化如图甲所示[t0~t1阶段c(B)未画出]。图乙为t2时刻后改变条件平衡体系中化学反应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情况,且四个阶段都各改变一种不同的条件并且改变的条件均不同。已知,t3~t4阶段为使用催化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t5~t6阶段可能是减小压强B.t4~t5阶段改变的条件为降低反应温度C.B的起始物质的量为0.02molD.若t1=15s,生成物C在t0~t1时间段的化学反应速率为0.004mol·L-1·s-16.用活性炭还原NO2可防止空气污染,其反应原理为2C(s)+2NO2(g)N2(g)+2CO2(g)。在密闭容器中1 mol NO2和足量C发生上述反应,反应相同时间内测得NO2的生成速率与N2的生成速率随温度变化的关系如图1所示;维持温度不变,反应相同时间内测得NO2的转化率随压强的变化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图1中的A、B、C三个点中只有C点的v正=v逆B.图2中E点的v逆小于F点的v正C.图2中平衡常数K(E)=K(G),则NO2的平衡浓度c(E)=c(G)D.在恒温恒容下,向图2中G点平衡体系中充入一定量的NO2,与原平衡相比,NO2的平衡转化率减小7.向恒温恒容的密闭容器中加入固体M(足量),发生反应:反应I为、反应II为。反应经过t min达到平衡,此时测得,。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反应I中,0~t min的平均反应速率B.反应的平衡常数C.X(g)的体积分数为D.tmin后再加入一定量的M(s)和R(g),反应I的逆反应速率增大,平衡逆向移动8.某小组利用硫代硫酸钠溶液与稀硫酸反应:,探究反应条件对速率的影响,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选项 反应温度/℃ 溶液 稀V/mL c/(mol/L) V/mL c/(mol/L) V/mL① 25 10 0.1 10 0.1 0② 25 5 0.1 10 0.1 x③ 25 10 0.1 5 0.2 5④ 50 10 0.1 10 0.1 0A.可通过产生浑浊的时间或单位时间内产生气体的体积判断反应的快慢B.①④探究温度对速率的影响,实验时将溶液混合后置于相应温度的水浴中C.①③两组实验可探究硫酸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D.x=5,②③两组实验可探究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9.某兴趣小组将下表中所给的混合溶液分别加入到6个盛有过量Zn粒的反应瓶中,以研究硫酸铜的浓度对稀硫酸与锌反应生成氢气速率的影响。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A B C D E F4mol·L-1 H2SO4/mL 30 V1 V2 V3 V4 V5饱和CuSO4溶液/mL 0 0.5 2.5 5 V6 20H2O/mL V7 V8 V9 V10 10 0A.V1=30,V6=10,V7=20B.本实验利用了控制变量思想,变量为Cu2+浓度C.反应一段时间后,实验A中的金属呈灰黑色,实验F的金属呈现红色D.该小组的实验结论是硫酸铜对稀硫酸与锌反应生成氢气有催化作用10.下列有关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和解释或结论都正确的组合是选项 实验操作 现象 解释或结论① 将等浓度的Na2S2O3和H2SO4等体积混合,平均分成两份,一份置于热水中,一份置于冷水中,记录出现浑浊的时间 置于热水中的试管先出现浑浊 探究反应速率与温度的关系② 向FeCl3和KSCN的混合溶液中,加入KCl固体 血红色溶液变浅 增大KCl的浓度,使得平衡逆向移动③ 两支试管各盛4mL0.1mol/L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分别加入2mL0.1mol/L草酸溶液和2mL0.2mol/L草酸溶液(2KMnO4+5H2C2O4+3H2SO4=2MnSO4+CO2↑+K2SO4+8H2O) 加入0.2mol/L草酸溶液试管中,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更快 反应物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④ 向2mL0.1mol/LFeCl3溶液中滴加0.1mol/LKI溶液5-6滴,充分反应后,再滴加几滴0.01mol/LKSCN溶液 溶液变血红色 Fe3+与I-之间的反应属于可逆反应A.①③ B.③④ C.①② D.全部都错11.1,3-丁二烯与HBr发生加成反应分两步:第一步进攻1,3-丁二烯生成碳正离子();第二步进攻碳正离子完成1,2-加成或1,4-加成。反应进程中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已知在0℃和40℃时,1,2-加成产物与1,4-加成产物的比例分别为70:30和15:8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从0℃升至40℃,1,2-加成正反应速率的增大程度小于其逆反应速率的增大程度B.1,4-加成产物更稳定,低温下更容易生成1,4-加成产物C.加入催化剂既可以降低反应的活化能又可以降低反应的反应热D.两种反应进程中第一步反应速率都大于第二步反应速率12.一定温度下,在三个容积相同的恒容密闭容器中按不同方式投入反应物,发生反应2NO2(g) N2O4(g) ΔH = -QkJ·mol-1(Q>0),测得反应的相关数据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甲 乙 丙应温度T/K 500 500 700反应物投入量 2molNO2 2mol N2O4 1 mol N2O4平衡v正(NO2)/mol·L-1·S-1 v1 v2 v3平衡c(N2O4)/mol·L-1 c1 c2 c3平衡体系系总压强p/Pa p1 p2 p3反应能量变化 放出xkJ 吸收ykJ 吸收zkJ物质的平衡转化率α α1(NO2) α2(N2O4) α3(N2O4)平衡常数K K1 K2 K3A.K1> K3,p2>2p3 B.v1< v3,x+0.5y=QC.v1< v2,c2<2c1 D.c2>2c3,α1(NO2)+ α3(N2O4)>113.已知反应2X(g)+Y(g)=2Z(g) △H=QkJ mol-1,下列有关图像和结论一致的是A.在一密闭容器中,起始投入一定量X、Y时处于状态Ⅰ,达到平衡时处于状态Ⅱ(如图1),则Q>0B.若其他条件不变,仅在反应前加入合适的催化剂,其v-t图像如图2所示,则阴影部分面积相等,且b1C.由图3可知,开始投料为反应物X、Y,W点时表示反应达到平衡D.一定条件下,0.2molX和0.2molY投入密闭容器中反应,如图4所示,则t1时未达平衡,t2才达平衡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恒容恒温条件下,当N2O4(g)2NO2(g)达到平衡后,再充入一定的N2O4后达平衡,N2O4转化率将增大B.在恒容恒温条件下,甲以A,B均为1mol,乙以A,B均为2mol进行A(g)+B(g)D(g)反应,平衡后乙中A转化率高C.在恒容恒温条件下,当N2O4(g)2NO2(g)达到平衡后,再充入一定的Ar后,活化分子百分数减少,反应速率减慢D.在恒温条件下,当A(g)+B(g)D(g)反应平衡后,缩小体积,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加,反应速率加快15.用来表示可逆反应:2A(g)+B(g) 2C(g)(正反应为吸热反应)的正确图像是A. B.C. D.16.某同学设计实验探究镁与铵盐溶液的反应,仔细分析以下记录后,所得结论正确的是实验编号 ① ② ③ ④溶液种类m()/g 0.48 0.48 0.48 0.48V(溶液)/mL 100 100 100 100实验现象 有气体产生,并产生白色沉淀 有气体产生,并产生白色沉淀 有气体产生,并产生白色沉淀 几乎看不到现象6h时 433 255 347 12A.实验中产生的气体仅为,沉淀为B.由实验①②可得,溶液中阴离子的浓度或种类对产生的速率有影响C.由实验①③可得,溶液中越大,反应速率越快D.由实验①~④可得,溶液的越小,产生的速率越快一轮再回顾易错点精析二轮热点难点突破针对训练突破提升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考点19 化学反应速率及其影响因素和相关图像探析1.正确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1)“惰性气体”对反应速率的影响①恒容:充入“惰性气体”总压增大―→参与反应的物质浓度不变(活化分子浓度不变)―→反应速率不变。②恒压:充入“惰性气体”体积增大―→参与反应的物质浓度减小(活化分子浓度减小)―→反应速率减小。(2)纯液体、固体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在化学反应中,纯液体和固态物质的浓度为常数,故不能用纯液体和固态物质的浓度变化来表示反应速率,但是固态反应物颗粒的大小是影响反应速率的条件之一,如煤粉由于表面积大,燃烧就比煤块快得多。(3)外界条件对可逆反应的正、逆反应速率的影响方向是一致的,但影响程度不一定相同。①当增大反应物浓度时,瞬间v正增大,v逆不变,随后v正逐渐减小,v逆逐渐增大直至平衡。②增大压强,v正和v逆都增大,气体分子数减小方向的反应速率变化程度大。③对于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不变的反应,改变压强可以同等程度地改变正、逆反应速率。④升高温度,v正和v逆都增大,但吸热反应方向的反应速率增大的程度大。⑤使用催化剂,能同等程度地改变正、逆反应速率。2.速率—时间图像反应mA(g)+nB(g)pC(g)+qD(g),m+n>p+q,且ΔH>0INCLUDEPICTURE "E:\\2019年\\2019二轮\\9.19\\2020优化方案二轮化学9.18(做课件)\\19cr34.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E:\\2019年\\2019二轮\\9.19\\2020优化方案二轮化学9.18(做课件)\\19cr34.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E:\\2019年\\2019二轮\\9.19\\2020优化方案二轮化学9.18(做课件)\\19cr34.TIF" \* MERGEFORMATINET(1)t1 时增大反应物的浓度,正反应速率瞬间增大,然后逐渐减小,而逆反应速率逐渐增大;(2)t2 时升高温度,正反应和逆反应速率均增大,吸热反应的反应速率增大得快;(3)t3 时减小压强,容器容积增大,浓度变小,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均减小,正反应的反应速率减小得多;(4)t4 时使用催化剂,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均瞬间增大但仍相等。1.计算化学反应速率的注意事项(1)表示一个化学反应的反应速率,要用物质的量浓度的变化量来表示,一般不用物质的量的变化量,且必须指明是用哪一种反应物或哪一种生成物表示的。(2)化学反应速率是指平均反应速率,而不是瞬时速率。(3)固体和纯液体的浓度可视为常数,因此不用固体和纯液体表示化学反应速率。(4)不注意容器的容积。(5)漏写单位或单位写错。(6)忽略有效数字。2.比较化学反应速率大小的注意事项(1)看单位是否统一,若不统一,换算成相同单位。(2)比较不同时间段内的化学反应速率大小时,可先换算成同一物质表示的反应速率,再比较数值大小。(3)比较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计量数的比值,即对于一般反应,如aA+bB===cC+dD,比较与,若>,则用A表示的反应速率比用B表示的反应速率大。(4)不要把外界因素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和对化学平衡的影响混淆。如升温,正、逆反应速率均增大,具体向哪个方向移动要看正、逆反应速率增大的程度;再如工业合成氨中,移出部分氨气(平衡右移),正、逆反应速率均减小,并不是增大了正反应速率。1.化学反应速率常数拓展对于一个基元反应:αA+βD===γG+hH其化学反应速率常数数学表达式为:v=kcα(A)cβ(D)上式中的k称为反应速率常数又称速率常数。k的物理意义:在一定的条件下(温度、催化剂),反应物浓度为1 mol·L-1时的反应速率。k与反应物浓度无关。(1)反应不同,k值不同。(2)同一反应,温度不同k值不同。(3)同一反应,温度一定时,有无催化剂k也是不同的。不同反应有不同的速率常数,速率常数与反应温度、反应介质(溶剂)、催化剂等有关,甚至会随反应器的形状、性质而异。与浓度无关,但受温度、催化剂、固体表面性质等因素的影响。2.速率、平衡图像题的分析方法(1)认清坐标系,弄清纵、横坐标所代表的意义,并与有关原理相结合。(2)看清起点,分清反应物、生成物,浓度减小的是反应物,浓度增大的是生成物,一般生成物多数以原点为起点。(3)看清曲线的变化趋势,注意渐变和突变,分清正、逆反应曲线,从而判断反应特点。(4)注意终点。例如,在浓度—时间图像上,一定要看清终点时反应物的消耗量、生成物的增加量,并结合有关原理进行推理判断。(5)图像中先拐先平数值大。例如,在转化率—时间图像上,先出现拐点的曲线先达到平衡,此时逆向推理可得该曲线对应的温度高、浓度大或压强大。(6)定一议二原则。当图像中有三个量时,先确定一个量不变再讨论另外两个量的关系。一、化学反应速率1.一定条件下,在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反应过程中的有关数据如下表:0 2 4 6 82.4 1.6 0.62 0.2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反应在高温下自发进行B.内,用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为C.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平衡时D.若保持温度不变,在第向体系中加入三种物质各,则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答案】C【解析】A.该反应是一个焓减并熵减的反应,故在低温下自发进行,A错误;B.根据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系数比,结合表中数据可知,内,用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为=,B错误;C.由表中数据可知,6min内CO减少了1.8mol/L,8min内Cl2减少了1.8mol/L,说明6min之前反应已经达到平衡,且平衡时COCl2的浓度为:1.8mol/L,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故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则平衡时,C正确;D.若保持温度不变,由表中数据可知,平衡时c(CO)=0.2mol/L、c(Cl2)=0.6mol/L、c(COCl2)=1.8mol/L,即平衡常数为:K===15,在第向体系中加入三种物质各,则Qc==<K,则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D错误;故答案为:C。2.已知:4NH3+5O2=4NO+6H2O(g),若反应速率分别用vNH3、vO2、vNO、vH2O[mol/(L·min)]表示,则正确的关系式是A.vNH3=vO2 B.vO2=vH2OC.vNH3=vH2O D.vO2=vNO【答案】D【解析】A.在化学反应中,用不同物质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速率比等于化学方程式中相应物质的化学计量数的比,则vNH3=vO2,A错误;B.在化学反应中,用不同物质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速率比等于化学方程式中相应物质的化学计量数的比,则vO2=vH2O,B错误;C.在化学反应中,用不同物质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速率比等于化学方程式中相应物质的化学计量数的比,则vNH3=vH2O,C错误;D.在化学反应中,用不同物质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速率比等于化学方程式中相应物质的化学计量数的比,则vO2=vNO,D正确;故合理选项是D。3.一定温度下,在密闭容器内进行着某一反应,X气体、Y气体的物质的量随反应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B.时,Y的浓度是X浓度的1.5倍C.时,X的反应速率与Y的反应速率相等D.Y的反应速率:时刻时刻时刻【答案】B【解析】A.O~t1时X的物质的量增大了:4mol-2mol=2mol,Y的物质的量减小了:10mol-6mol=4mol,则X为生成物、Y为反应物,Y、X的计量数之比为:4mol:2mol=2:1,t3时反应达到平衡,所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Y(g) X(g),A项错误;B.根据图示可知,t1时X的物质的量为4mol,Y的物质的量为6mol,由于容积相同,则二者的浓度之比等于其物质的量之比,所以Y的浓度是X浓度的=1.5倍,B项正确;C.t2之后X的物质的量继续增大、Y的物质的量继续减小,说明反应仍然正向进行,X的反应速率与Y的反应速率之比为1:2,反应没有达到平衡状态,C项错误;D.Y的浓度在减小,则Y的反应速率:时刻时刻时刻,D项错误;答案选B。4.某反应的反应机理可以分成如下两步,下列说法错误的是反应机理 第一步反应 第二步反应2NO2=NO3+NO (慢反应) NO3+CO=NO2+CO2(快反应)A.在条件相同时,该反应的速率由第一步反应速率决定B.该反应的总反应方程式为NO2+CONO+CO2C.升高温度只会影响第一步反应速率,对第二步反应速率无影响D.加入合适的催化剂既可加快反应速率,又可降低反应的活化能【答案】C【解析】A.在条件相同时,该反应的速率由慢反应决定,故由第一步反应速率决定,A正确;B.反应Ⅰ+反应Ⅱ可得反应的总反应方程式为:NO2+CONO+CO2,B正确;C.升高温度对第一步反应速率和第二步反应速率均有影响,都会加快,C错误;D.加入合适的催化剂可降低反应的活化能,从而加快反应速率,D正确;答案选C。5.在不同条件下的反应速率表示如下,其中反应进行最快的是A.v(A)=0.01mol/(L·s) B.v(B)=0.02mol/(L·s)C.v(B)=0.60mol/(L·min) D.v(C)=1.00mol/(L·min)【答案】A【分析】根据不同物质的速率之比等于计量数之比将不同物质的表示的反应速率转化为同一物质以同一单位表示的速率进行比较,【解析】A.v(A)=0.01mol/(L·s)=0.6 mol/(L·min);B.v(B)=0.02mol/(L·s)=1.2mol/(L·min),则v(A)=v(B)=0.4mol/(L·min);C.v(B)=0.60mol/(L·min),则v(A)=v(B)=0.2mol/(L·min);D.v(C)=1.00mol/(L·min),则v(A)=v(C)=0.5mol/(L·min);综上所述反应速率最快的是A,故答案为A。二、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6.向30mL1.0mol L-1的H2SO4和3mL30%的H2O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经处理过的铁丝,铁丝表面产生气泡,随后消失,再产生气泡,再消失,周而往复,振荡周期为20s左右,可维持数小时。一种可能的反应机理为:(a)Fe+2H+=Fe2++H2↑(b)2Fe2++H2O2+H2O=Fe2O3+4H+(c)Fe2O3+6H+=2Fe3++3H2O(d)2Fe3++H2=2Fe2++2H+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该振荡反应与H+浓度的变化有关 B.Fe2O3、Fe3+为中间产物C.冰水浴比室温条件下的振荡周期要短 D.由该机理可知:产生的气体是H2【答案】C【解析】A.联立四步反应得到总反应:Fe+H2O2+2H+=Fe2++2H2O,反应物的浓度可影响反应速率,则振荡反应与H+浓度的变化有关,A正确;B.Fe2O3、Fe3+产生后又被消耗,是中间产物,B正确;C.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则冰水浴比室温条件下的振荡周期要长,C错误;D.由该机理可知生成气体只有H2,D正确;故选:C。7.下列措施的目的是为了加快化学反应速率的是A.含氯消毒剂避光保存 B.谷物酿酒时使用酒曲C.葡萄酒中添加二氧化硫 D.航海轮船船底镶嵌锌块【答案】B【解析】A.含氯消毒剂避光保存是为了防止次氯酸见光分解,而造成含氯消毒剂失效,A不合题意;B.酒曲是催化葡萄糖分解为酒精的催化剂,可以加快谷物酿酒的速率,B符合题意;C.葡萄酒中添加二氧化硫是利用SO2的还原性来延长葡萄酒的保质期,即减慢葡萄酒变质的速率,C不合题意;D.由于锌比铁活泼,航海轮船船底镶嵌锌块是为了延缓船体钢铁的腐蚀速率,D不合题意;故答案为:B。8.合成氨工业N2(g)+3H2(g) 2NH3(g)在不同温度下的平衡常数如表:温度/℃ 25 400平衡常数K a b下列关于该反应的说法错误的是A.实现了氮的固定 B.该反应放热,a<bC.升温,正、逆反应速率均增大 D.达到平衡后压缩容器体积,N2转化率增大【答案】B【解析】A.氮的固定是指将游离态的氮转化为化合态的氮的过程,故反应N2(g)+3H2(g)2NH3(g)能够实现了氮的固定,A正确;B.该反应放热,则升高温度化学平衡逆向移动,平衡常数减小,即a>b,B错误;C.升温,任何化学反应速率均增大,则正、逆反应速率均增大,C正确;D.已知反应N2(g)+3H2(g)2NH3(g)正反应是一个气体体积减小的方向,故达到平衡后压缩容器体积,化学平衡正向移动,则N2转化率增大,D正确;故答案为:B。9.甲醛中木材加工、医药等方面有重要用途。甲醇利用脱氢法可制备甲醛,主要反应为:CH3OH(g)HCHO(g)+H2(g) H=+85.2kJ mol-1。Na2CO3是甲醇脱氢制甲醛的催化剂,有研究指出,催化反应的部分机理如下:历程ⅰ:历程ⅱ:历程ⅲ:历程ⅳ:如图所示为在体积2L的恒容容器中,投入1molCH3OH,在碳酸钠催化剂作用下,经过5min反应,测得甲醇转化率与甲醛的选择性与温度的关系(甲醛的选择性:转化的CH3OH中生成HCHO的百分比),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600℃时,前5min内生成甲醛的平均速率v(HCHO)=0.055mol·L-1·min-1B.700℃时,反应历程ⅱ的速率小于反应历程ⅲ的速率C.脱氢法制甲醛中,在高温高压条件下更有利于提高平衡产率D.反应历程ⅰ的活化能大于CH3OH(g)HCHO(g)+H2(g)的活化能【答案】B【解析】A.由图可知,600℃时甲醇转化率为55%、甲醛的选择性为60%,则前5min内生成甲醛的平均速率v(HCHO)= =0.033 mol·L-1·min-1,故A错误;B.由图可知,600℃后,甲醇的转化率增大、甲醛的选择性降低,说明历程ⅲ的反应程度大,相同时间内反应历程ⅱ的速率小于反应历程ⅲ的速率,故B正确;C.该反应为气体体积增大的吸热反应,增大压强,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甲醛的产率降低,故C错误;D.使用催化剂,降低反应的活化能,则使用碳酸钠做反应催化剂的反应历程ⅰ的活化能小于CH3OH(g)HCHO(g)+H2(g)的活化能,故D错误;故选B。10.下列关于2SO2(g)+O2(g) 2SO3(g) H=-197kJ mol-1的说法正确的是A.该反应的 S>0B.该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的总能量C.生产过程中将SO3分离出去,逆反应速率减慢D.其他条件不变,增大压强,平衡右移,平衡常数增大【答案】C【解析】A.由方程式可知,该反应是一个气体体积减小的方向,故该反应的 S<0,A错误;B.由题干可知,该反应是一个放热反应,故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B错误;C.生产过程中将SO3分离出去,即减小生成物浓度,则逆反应速率减慢,C正确;D.由方程式可知,该反应是一个气体体积减小的方向,故其他条件不变,增大压强,平衡右移,但平衡常数仅仅是温度的函数,温度不变平衡常数不变,D错误;故答案为:C。1.在恒温条件下,向盛有食盐的2L恒容密闭容器中加入0.2molNO2、0.2molNO和0.1molCl2,发生如下两个反应:①2NO2(g)+NaCl(s) NaNO3(s)+ClNO(g) △H1<0 平衡常数K1②2NO(g)+Cl2(g) 2ClNO(g) △H2<0 平衡常数K210min时反应达到平衡,测得容器内体系的压强减少20%,10min内用ClNO(g)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v(ClNO)=7.5×10-3mol/(L min)。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反应4NO2(g)+2NaCl(s) 2NaNO3(s)+2NO(g)+Cl2(g)的平衡常数为K-K2B.平衡后c(NO)=2.5×10-2mol/LC.平衡时NO2的转化率为50%D.其它条件保持不变,反应在恒压条件下进行,则平衡常数K2增大【答案】C【分析】10min时反应达到平衡,测得容器内体系的压强减少20%,则平衡时混合气体总物质的量为(0.2+0.2+0.1)mol×(1-20%)=0.4mol,10min内用ClNO(g)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v(ClNO)=7.5×10-3mol/(L·min),则平衡时n(ClNO)=7.5×10-3mol/(L min)×10min×2L=0.15mol,设①中反应的NO2为x mol,②中反应的Cl2为ymol,则:,,则联立方程,解得x=0.1、y=0.05,故平衡时NO2的转化率为,据此回答。【解析】A.①2NO2(g)+NaCl(s) NaNO3(s)+ClNO(g) △H1<0 平衡常数K1= ,②2NO(g)+Cl2(g) 2ClNO(g) △H2<0 平衡常数K2 = ,由盖斯定律可知,由①×2-②可得反应4NO2(g)+2NaCl(s) 2NaNO3(s)+2NO(g)+Cl2(g)、其平衡常数为 ,A错误;B.由分析,平衡后c(NO)= ,B错误;C. 由分析:平衡时NO2的转化率为50%,C正确;D.平衡常数只受温度影响,温度不变,平衡常数不变,则其它条件保持不变,反应在恒压条件下进行,平衡常数K2不变,故D错误;答案选C。2.向体积为4L的固定密闭容器中通入5molX气体,在一定温度下发生如下反应:,经5min后反应达到平衡,此时测得容器内的压强为起始时的1.2倍,则下列说法正确的①用Y表示的速率为②若上述反应在甲、乙、丙、丁四个同样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在同一段时间内测得容器内的反应速率分别为:甲:;乙:;丙:。若其它条件相同,温度不同,则温度由高到低的顺序是丙>甲>乙③若向达到平衡的体系中充入不参加反应的氮气,则平衡向左移动④若保持温度和体积不变,起始时加入X、Y、Z物质的量分别为amol、bmol、cmol,达到平衡时仍与(1)的平衡等效,且起始时维持化学反应向逆反应方向进行,则c的取值范围应该为1.5<c≤7.5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②④【答案】D【解析】根据三段式可知经5min后反应达到平衡,此时测得容器内的压强为起始时的1.2倍,则5-2x+x+3x=1.2×5,解得x=0.5mol。①所以Y的物质的量增加0.5mol,浓度是0.125mol/L,由速率公式可得v=0.125mol/L÷5min=0. 025mol·L-1 min-1,错误;②根据2X(g)Y(g)+3Z(g)反应方程式可知,反应速率分别为:甲:;乙:;丙:,都统一到用X表示的反应速率值分别为甲:v(X)=2.5 mol·L-1 min-1;乙:v(X)=2 mol·L-1 min-1;丙:v(X)=2.7 mol·L-1 min-1,所以化学反应速率是丙>甲>乙,温度越高,化学反应速率越快,所以温度大小关系是:丙>甲>乙,正确;③向体积不变平衡体系中充入氮气,不参加反应,所以平衡体系中各物质的浓度不变,则平衡不移动,错误;④通过极限转化思想,将5molX全部转化到方程式右边,得到7.5 mol的Z,即若要满足等温等体积的等效平衡,那么c的最大值为7.5 mol,而(1)平衡时,Z的物质的量为1.5 mol,如果要求反应逆向进行,则c必须大于1.5 mol,所以c的取值范围应该为1.5<c≤7.5,正确;答案选D。3.室温下,某溶液中初始仅溶有M和N且浓度相等,同时发生以下两个反应:①M+N=X+Y;②M+N=P+Z。反应①的速率表示为,反应②的反应速率可表示为 (为速率常数)。反应体系中组分M、Z的浓度随时间变化情况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0~30 min时间段内,Y的平均反应速率为6.67×10-3mol·L-1 ·min-1B.反应开始后,体系中Y和Z的浓度之比保持不变C.如果反应能进行到底,反应结束时62.5%的M转化为ZD.反应①的活化能比反应②的活化能大【答案】A【解析】A.根据图示可知,0~30 min时间段内,有如下关系:(Y)= mol·L-1 ·min-1=2.5×10-3mol·L-1 ·min-1,故A错误;B.相同时间内,Y和Z的浓度之比等于两者的平均反应速率之比,因Y和Z分别是反应①和反应②的产物,故两者的浓度之比==为定值,故B正确;C.前30 min内,M转化为Z的转化率为100%=62.5%,反应中M转化为Y、Z的比例不变,故如果反应能进行到底,反应结束时,有62.5%的M转化为Z,故C正确;D.根据上述分析,反应①的反应速率小于反应②的反应速率,则反应①的活化能比反应②的活化能大(活化能越大,反应速率越慢),故D正确;答案选A。4.某温度下,将等物质的量的气体A、B混合于2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 A(g)+3B(g) 2C(g)+xD(g),经2min后测得C的浓度为0.5mol/L,B的物质的量分数为25%,以D表示的反应速率v(D)=0.25mol/(L min),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2min时,A的反应速率为0.125mol/(L s)B.2min时,B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75mol/LC.化学方程式中,x=1D.反应前后容器内气体的压强之比为1﹕2【答案】B【分析】设等物质的量A、B均为a mol,由题干信息结合三段式分析如下:,0.5x=0.25mol/(L min)×2min×2L=1mol,故x=2,=25%,解得:a=3,据此分析解题。【解析】A.根据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系数之比,故2min时,A的反应速率等于D的反应速率的一半,则为0.125mol/(L min),不是0.125mol/(L s),故A错误;B.由分析可知,2min时,B的物质的量为a-1.5=3-1.5=1.5mol,浓度为0.75mol/L ,故B正确;C.由分析可知,化学方程式中x=2,故C错误;D.根据同温同体积下,气体的压强之比等于其物质的量之比,x=2,故反应前后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变,故反应前后容器内气体的压强之比为1:1,故D错误;本题答案B。5.向某密闭容器中加入0.3molA、0.1molC和一定量的B三种气体。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各物质浓度随时间变化如图甲所示[t0~t1阶段c(B)未画出]。图乙为t2时刻后改变条件平衡体系中化学反应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情况,且四个阶段都各改变一种不同的条件并且改变的条件均不同。已知,t3~t4阶段为使用催化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t5~t6阶段可能是减小压强B.t4~t5阶段改变的条件为降低反应温度C.B的起始物质的量为0.02molD.若t1=15s,生成物C在t0~t1时间段的化学反应速率为0.004mol·L-1·s-1【答案】D【解析】A.减小压强,速率减慢,而t5~t6阶段速率增大,故A错误;B.如t4~t5阶段改变的条件为降低反应温度,平衡移动发生移动,则正逆反应速率不相等,应为降低压强,故B错误;C.反应中A的浓度变化为0.15mol/L-0.06mol/L=0.09mol/L,C的浓度变化为0.11mol/L-0.05mol/L=0.06mol/L,反应中A与C的计量数之比为0.09:0.06=3:2,t3~t4阶段与t4~t5阶段正逆反应速率都相等,而t3~t4阶段为使用催化剂,则t4~t5阶段应为减小压强,则该反应中气体的化学计量数之和前后相等,则有:3A(g)B(g)+2C(g),根据方程式可知消耗0.09mol/L的A,则生成0.03mol/L的B,容器的体积为2L,生成B的物质的量为0.06mol,平衡时B的物质的量为0.1mol,所以起始时B的物质的量为0.1mol-0.06mol=0.04mol,故C错误;D.反应中C的浓度变化为0.11mol/L-0.05mol/L=0.06mol/L,=0.004mol·L-1·s-1,故D正确;故选D。6.用活性炭还原NO2可防止空气污染,其反应原理为2C(s)+2NO2(g)N2(g)+2CO2(g)。在密闭容器中1 mol NO2和足量C发生上述反应,反应相同时间内测得NO2的生成速率与N2的生成速率随温度变化的关系如图1所示;维持温度不变,反应相同时间内测得NO2的转化率随压强的变化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图1中的A、B、C三个点中只有C点的v正=v逆B.图2中E点的v逆小于F点的v正C.图2中平衡常数K(E)=K(G),则NO2的平衡浓度c(E)=c(G)D.在恒温恒容下,向图2中G点平衡体系中充入一定量的NO2,与原平衡相比,NO2的平衡转化率减小【答案】C【解析】A.由2C(s)+2NO2(g)N2(g)+2CO2(g)可知,NO2的生成速率(逆反应速率)应该是N2的生成速率(正反应速率)的二倍时才能使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即达到平衡,只有C点满足,故A正确;B.由图2知,E点反应未达到平衡,F点反应达到平衡,且压强E<F,则E点的v逆小于F点的v正,故B正确;C.由题中信息可知,维持温度不变,即E、G两点温度相同,平衡常数K(E)=K(G),混合气体中气体压强与浓度有关,压强越大,体积越小,浓度越大,所以G点压强大,浓度大,即c(E)<c(G),故C错误;D.在恒温恒容下,向G点平衡体系中充入一定量的NO2,等效于加压,平衡逆向移动,NO2的平衡转化率减小,故D正确;答案为C。7.向恒温恒容的密闭容器中加入固体M(足量),发生反应:反应I为、反应II为。反应经过t min达到平衡,此时测得,。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反应I中,0~t min的平均反应速率B.反应的平衡常数C.X(g)的体积分数为D.tmin后再加入一定量的M(s)和R(g),反应I的逆反应速率增大,平衡逆向移动【答案】A【解析】A.反应Ⅰ生成R的浓度为x,由可知,反应Ⅱ消耗的R为浓度为0.2mol/L,R的平衡浓度为:x-0.2=0.8,解的x=1.0,,A错误;B.2Ⅱ+Ⅰ=总反应:,所以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为:,B正确;C.,,,所以X的体积分数为,C正确;D.tmin后再加入一定量的M(s),M为固体,不影响平衡移动和反应速率,加入R(g),反应I的逆反应速率增大,平衡逆向移动,D正确;答案为:A。8.某小组利用硫代硫酸钠溶液与稀硫酸反应:,探究反应条件对速率的影响,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选项 反应温度/℃ 溶液 稀V/mL c/(mol/L) V/mL c/(mol/L) V/mL① 25 10 0.1 10 0.1 0② 25 5 0.1 10 0.1 x③ 25 10 0.1 5 0.2 5④ 50 10 0.1 10 0.1 0A.可通过产生浑浊的时间或单位时间内产生气体的体积判断反应的快慢B.①④探究温度对速率的影响,实验时将溶液混合后置于相应温度的水浴中C.①③两组实验可探究硫酸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D.x=5,②③两组实验可探究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答案】D【解析】A.由于溶于水,一般通过产生单质沉淀的快慢判断化学反应速率,A错误;B.其他条件不变时,探究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根据控制单一变量法可知,应选择温度不同,浓度相同的两组实验,即实验和实验,故B错误;C.实验和实验中只有温度不同,可探究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故C错误;D.选择实验和实验探究的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为了保证混合后硫酸的浓度相等,需保证混合后溶液的体积相等,即为总体积为,则,即,故D正确;故答案为D。9.某兴趣小组将下表中所给的混合溶液分别加入到6个盛有过量Zn粒的反应瓶中,以研究硫酸铜的浓度对稀硫酸与锌反应生成氢气速率的影响。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A B C D E F4mol·L-1 H2SO4/mL 30 V1 V2 V3 V4 V5饱和CuSO4溶液/mL 0 0.5 2.5 5 V6 20H2O/mL V7 V8 V9 V10 10 0A.V1=30,V6=10,V7=20B.本实验利用了控制变量思想,变量为Cu2+浓度C.反应一段时间后,实验A中的金属呈灰黑色,实验F的金属呈现红色D.该小组的实验结论是硫酸铜对稀硫酸与锌反应生成氢气有催化作用【答案】D【解析】A.本实验研究硫酸铜的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则每组硫酸的量要保持相同,6组实验溶液的总体积也应该相同,根据实验A和实验F的数据,可知V1=30,V6=10,V7=20,A项正确;B.本实验利用控制变量思想,通过改变铜离子浓度.来研究硫酸铜的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B项正确;C.反应一段时间后,实验A中的金属为Zn,呈灰白色,实验F中的金属为Cu,呈红色,C项正确;D.硫酸铜的浓度较小时,锌与置换出的铜形成原电池,化学反应速率加快,硫酸铜的浓度较大时,锌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的铜会附着在锌上,阻碍锌与硫酸反应,氢气生成速率下降,故硫酸铜的浓度与生成氢气的速率不成正比,不能证明硫酸铜对稀硫酸与锌反应生成氢气有催化作用,D项错误;故答案为D。10.下列有关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和解释或结论都正确的组合是选项 实验操作 现象 解释或结论① 将等浓度的Na2S2O3和H2SO4等体积混合,平均分成两份,一份置于热水中,一份置于冷水中,记录出现浑浊的时间 置于热水中的试管先出现浑浊 探究反应速率与温度的关系② 向FeCl3和KSCN的混合溶液中,加入KCl固体 血红色溶液变浅 增大KCl的浓度,使得平衡逆向移动③ 两支试管各盛4mL0.1mol/L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分别加入2mL0.1mol/L草酸溶液和2mL0.2mol/L草酸溶液(2KMnO4+5H2C2O4+3H2SO4=2MnSO4+CO2↑+K2SO4+8H2O) 加入0.2mol/L草酸溶液试管中,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更快 反应物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④ 向2mL0.1mol/LFeCl3溶液中滴加0.1mol/LKI溶液5-6滴,充分反应后,再滴加几滴0.01mol/LKSCN溶液 溶液变血红色 Fe3+与I-之间的反应属于可逆反应A.①③ B.③④ C.①② D.全部都错【答案】D【解析】①应将两者同时等浓度、等体积的Na2S2O3和H2SO4先分成两份,再同时混合,观察出现沉淀的先后顺序;②反应中存在平衡体系Fe3++3SCN-Fe(SCN)3,KCl的浓度不影响反应平衡的移动;③根据方程式可知,反应中草酸的量不足,不能得出浓度增大导致反应速率加快的结论;④2mL0.1mol/L溶液中滴加0.1mol/LKI溶液5~6滴,过量,过量的铁离子与硫氰根离子反应生成血红色的硫氰化铁,不能证明与之间的反应为可逆反应;答案选D。11.1,3-丁二烯与HBr发生加成反应分两步:第一步进攻1,3-丁二烯生成碳正离子();第二步进攻碳正离子完成1,2-加成或1,4-加成。反应进程中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已知在0℃和40℃时,1,2-加成产物与1,4-加成产物的比例分别为70:30和15:8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从0℃升至40℃,1,2-加成正反应速率的增大程度小于其逆反应速率的增大程度B.1,4-加成产物更稳定,低温下更容易生成1,4-加成产物C.加入催化剂既可以降低反应的活化能又可以降低反应的反应热D.两种反应进程中第一步反应速率都大于第二步反应速率【答案】A【解析】A.该加成反应不管生成1,4-加成产物还是1,2-加成产物,均为放热反应,从0℃升至40℃,对于1,2-加成反应来说,化学平衡向逆向移动,即1,2-加成正反应速率的增大程度小于其逆反应速率的增大程度,故A正确;B.能量越低越稳定,根据图像可看出,1,4-加成产物的能量比1,2-加成产物的能量低,即1,4-加成产物的比1,2-加成产物稳定,在0℃和40℃时,1,2-加成产物与1,4-加成产物的比例分别为70:30和15:85,这说明低温下更容易生成1,2-加成产物,故B错误;C.加入催化剂可以改变反应的活化能,但不能改变反应的反应热,故C错误;D.第一步反应的活化能大于第二步反应的活化能,第一步反应速率均小于第二步反应速率,故D错误;故选A。12.一定温度下,在三个容积相同的恒容密闭容器中按不同方式投入反应物,发生反应2NO2(g) N2O4(g) ΔH = -QkJ·mol-1(Q>0),测得反应的相关数据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甲 乙 丙应温度T/K 500 500 700反应物投入量 2molNO2 2mol N2O4 1 mol N2O4平衡v正(NO2)/mol·L-1·S-1 v1 v2 v3平衡c(N2O4)/mol·L-1 c1 c2 c3平衡体系系总压强p/Pa p1 p2 p3反应能量变化 放出xkJ 吸收ykJ 吸收zkJ物质的平衡转化率α α1(NO2) α2(N2O4) α3(N2O4)平衡常数K K1 K2 K3A.K1> K3,p2>2p3 B.v1< v3,x+0.5y=QC.v1< v2,c2<2c1 D.c2>2c3,α1(NO2)+ α3(N2O4)>1【答案】D【分析】容器乙中加入2mol N2O4等效于在相同条件下反应物投入量为4molNO2,容器乙中起始反应物物质的量为容器甲的2倍,容器乙相当于在容器甲达到平衡后增大压强,将容器的体积缩小到原来的一半,增大压强反应速率加快,则v1< v2,增大压强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平衡时c2>2c1,p2<2p1,α1(NO2)+ α2(N2O4)<1,x+0.5yα3(NO2),K1>K3,据此分析解答。【解析】A.根据分析可知,K1>K3,p2<2p1,而p3>p1,所以p2<2p3,故A错误;B.根据分析可知,v1<v3,x+0.5yC.根据分析可知,v1<v2,c2>2c1,故C错误;D.c2<2c1,c3<c1,则c2>2c3;容器丙相当于在容器甲达到平衡后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则平衡时α1(NO2)+ α3(N2O4)>1,故D正确;答案选D。13.已知反应2X(g)+Y(g)=2Z(g) △H=QkJ mol-1,下列有关图像和结论一致的是A.在一密闭容器中,起始投入一定量X、Y时处于状态Ⅰ,达到平衡时处于状态Ⅱ(如图1),则Q>0B.若其他条件不变,仅在反应前加入合适的催化剂,其v-t图像如图2所示,则阴影部分面积相等,且b1C.由图3可知,开始投料为反应物X、Y,W点时表示反应达到平衡D.一定条件下,0.2molX和0.2molY投入密闭容器中反应,如图4所示,则t1时未达平衡,t2才达平衡【答案】B【解析】A.正反应为气体物质的量减小的反应,容器的容积不变,由图可知,状态Ⅱ的压强大于状态Ⅰ的压强,说明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则Q<0,故A错误;B.加入催化剂,反应速率加快,到达平衡的时间缩短,所以t1C.由图3可知,W点时正(Y)=逆(Z),由于Y、Z计量数不相等,则正、逆反应速率不相等,没有达到平衡状态,故C错误;D.由方程式可知,0.2molX和0.2molY若完全反应能生成0.2molZ,但可逆反应不能进行到底,则t2情况不可能存在,故D错误;答案选B。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恒容恒温条件下,当N2O4(g)2NO2(g)达到平衡后,再充入一定的N2O4后达平衡,N2O4转化率将增大B.在恒容恒温条件下,甲以A,B均为1mol,乙以A,B均为2mol进行A(g)+B(g)D(g)反应,平衡后乙中A转化率高C.在恒容恒温条件下,当N2O4(g)2NO2(g)达到平衡后,再充入一定的Ar后,活化分子百分数减少,反应速率减慢D.在恒温条件下,当A(g)+B(g)D(g)反应平衡后,缩小体积,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加,反应速率加快【答案】B【解析】A.在恒容恒温条件下,当N2O4(g)2NO2(g)达到平衡后,再充入一定的N2O4后,新的平衡等效于给体系增压后得到的新平衡,相当于平衡逆向进行,即N2O4转化率将减小,A项错误;B.在恒容恒温条件下,甲以A,B均为1mol,乙以A,B均为2mol进行A(g)+B(g)D(g)反应,乙浓度增大,平衡朝着生成正方向移动,新的平衡等效于给体系增压后得到的新平衡,则D的体积分数增大,A、B的体积分数减小,即乙中A转化率高,B项正确;C.在恒容恒温条件下,当N2O4(g)2NO2(g)达到平衡后,再充入一定的Ar后,活化分子百分数不变,反应速率不变,C项错误;D.在恒温条件下,当A(g)+B(g)D(g)反应平衡后,缩小体积,浓度增大,可加快该反应速率,是因为增大了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数目,D项错误;答案选B。15.用来表示可逆反应:2A(g)+B(g) 2C(g)(正反应为吸热反应)的正确图像是A. B.C. D.【答案】C【解析】A.温度越高越先达平衡状态,500℃先达平衡;而且正反应为吸热反应,温度升高,反应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平衡时C的质量分数增大,与图像不符合,故A错误;B.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与图像不符合,故B错误;C.反应物气体的计量数之和大于生成物,增大压强,平衡向化学计量数减小的方向移动,即反应朝正向移动,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与图像不符合,故C正确;D.相同温度下,增大压强,平衡正向移动,A的转化率增大;在相同压强下,升高温度,平衡正向移动,A的转化率增大,与图像不符合,故D错误;答案选C。16.某同学设计实验探究镁与铵盐溶液的反应,仔细分析以下记录后,所得结论正确的是实验编号 ① ② ③ ④溶液种类m()/g 0.48 0.48 0.48 0.48V(溶液)/mL 100 100 100 100实验现象 有气体产生,并产生白色沉淀 有气体产生,并产生白色沉淀 有气体产生,并产生白色沉淀 几乎看不到现象6h时 433 255 347 12A.实验中产生的气体仅为,沉淀为B.由实验①②可得,溶液中阴离子的浓度或种类对产生的速率有影响C.由实验①③可得,溶液中越大,反应速率越快D.由实验①~④可得,溶液的越小,产生的速率越快【答案】B【解析】A.发生反应方程式为,随着反应的进行可能产生少量氨气,无沉淀产生,故A错误;B.实验①、②,溶液中浓度相同,故阴离子种类对产生H2的速率有影响,B正确;C.实验①、③,Cl-浓度不同,无法得出越大,反应速率越快的结论,C错误;D.实验②0.5mol L-1(NH4)2SO4溶液pH<实验③0.1mol L 1NH4Cl溶液,但是产生氢气的速率更慢,D错误;故选B。一轮再回顾易错点精析二轮热点难点突破针对训练突破提升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考点19 化学反应速率及其影响因素和相关图像探析-备战2023年高考化学二轮复习【热点难点突破专题】(通用版) (原卷版) .doc 考点19 化学反应速率及其影响因素和相关图像探析-备战2023年高考化学二轮复习【热点难点突破专题】(通用版) (解析版).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