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课件(共62张PPT)-2022-2023学年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四生活与哲学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9.1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课件(共62张PPT)-2022-2023学年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四生活与哲学

资源简介

(共62张PPT)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发展的普遍性
发展的实质
自然界
人类社会
人的认识
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发展的途径
事物发展的两种状态
前途是光明的
道路是曲折的
量变
质变
必要准备
要求
既要对未来充满信心,又要勇敢地接受挫折与考验
必然结果
要求
积极做好量的积累;
果断抓住时机,促成质变;
坚持适度原则。
要求
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旧知回顾
(构成、引起)
联系
发展
矛盾
根本
内容
根本
动力
唯物辩证法
基本观点:
(总特征)
实质和核心:
(根本观点)
1. 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
2. 矛盾(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3. 矛盾分析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9.1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第三单元 第九课 辩证唯物主义的实质和核心
9.1.1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学习目标
1、矛盾的含义和基本属性是什么?
2、什么是矛盾的同一性?
3、什么是矛盾的斗争性?
4、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的关系是?
情景导入
观看视频,结合所知,说一说中美之间是怎样的关系?
既合作又冲突的关系
合作:维护朝鲜半岛的和平,保护国际环境,管理全球经济,防止大规模毁灭性武器扩散等
→统一
冲突:人权、贸易不平衡、台湾等问题。
→对立


我们身边有哪些体现矛盾关系的事物或现象?
足球比赛中的
学习过程中的
自身存在的
社会生活中的
自然界中的
攻与守
苦与乐、成功与失败
缺点与优点
大与小、上与下、美与丑、真与假、善与恶、福与祸、正风与歪风、自由和纪律、先进与落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暴力与和平、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病毒与免疫系统。
排斥与吸引、遗传与变异、阴电与阳电、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生活中的矛盾
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包含着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的两个方面
1.什么是矛盾
矛盾就是反映事物内部对立和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简言之,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①“对立”和“统一”是指矛盾双方之间的关系,而不是矛盾双方本身。不能把矛盾的一方叫对立,另一方叫统一。
②“事物内部”是表达“事物本身所固有”之意,说明不是人们从外部强加的,说明矛盾是客观的;
③ 不能把哲学矛盾与逻辑矛盾混为一谈
提醒注意
一、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区分哲学上的辩证矛盾与生活中的逻辑矛盾
逻辑矛盾——人们在叙述问题、回答问题时出现首尾不一、相互打架的现象(逻辑矛盾可以避免)
例:祸兮福之所倚,
福兮祸之所伏。
哲学矛盾——事物本身存在的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的关系。
(哲学矛盾无处不在)
例:不想当裁缝的厨子不是好司机
“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只收脑白金”
材料一:美国有一个自然保护区,原来有许多鹿群和狼群。人们为了保护鹿群,把狼全打死了。鹿群在尽享太平的十年里,由4千头猛增到4.2万头。但舒服的生活使它们运动量减少,体质下降,尔后大量死亡,剩下不足4千头。最后只得请回“狼医生”,狼又捕食鹿了,鹿群又恢复了生机。
课堂练习------找矛盾
材料二:近年来,随着微博、微信等新兴媒体发展普及,网络谣言的传播速度也呈上升趋势。网络时代的谣言如同超级病毒,传播速度之快,令人愕然;社会危害之大,让人惊。但历经谣言,真理才更显珍贵。
狼与鹿
优点和缺点、谣言和真理
材料三:3月8日的视频峰会上,马克龙、朔尔茨介绍了对当前乌克兰局势的看法和立场。就在这次视频峰会的前一天晚上,俄乌结束第三轮谈判。俄方表示谈判未取得预期效果,乌方也表示谈判没有取得实质性结果。
课堂练习------找矛盾
材料四: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田中耕一,在接到获奖通知时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因为这完全是他15年前一次失误获得的意外结果。那年他28岁,当时他的工作是利用各种材料测量蛋白质的质量。有一次,他不小心把丙三醇倒入钴中,结果意外地找到了可以异常吸收激光的物质。回忆起这件事,他笑说:“无心插柳柳成荫。一次失误却创造了让世界震惊的发明。”
战争与和平
失败和成功
2.矛盾的基本属性:同一性和斗争性
一、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矛盾
一方
另一方
对立属性
统一属性
斗争性
同一性
基本属性
(1)矛盾的同一性(统一性):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
一、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2.矛盾的基本属性:同一性和斗争性
没有黑,就无所谓白;没有丑,也无所谓美;
没有正确,就没有错误;没有先进,就没有落后。
“你离不开我,我离不开你”
有无相生,
难易相成,
长短相形,
高下相倾,
音声相和,
前后相随。
《老子》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
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
----老子.
注意
1.矛盾双方的转化是指对立统一的两个对立面的转化,而不是矛盾同一性向斗争性的转化,也不是斗争性向同一性的转化。因为不管矛盾双方怎么转化,二者的关系始终是既对立又统一的。
2.矛盾双方的转化是有条件的,没有一定条件,矛盾的双方是不会相互转化的。因此不能认为矛盾双方总是相互转化。
3.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条件促进积极转化,限制消极转化,使转化有利于事物的发展。(方法论)
结论: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有条件的(特点)
一、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2.矛盾的基本属性:同一性和斗争性
(1)矛盾的同一性(统一性):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
材料一 老子说:“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材料二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材料三 酿酒窖泥奇臭,酿出的名酒特香,香鲸的粪便恶臭,燃烧后却香味浓郁。
材料四 红海中有一种红鲷鱼,二十条聚在一起,一雄多雌,雄鱼死后,就有一个雌鱼变为雄性。
思考:四则材料共同体现了矛盾双方的什么关系?
②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即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失败是成功之母
(失败可转化为成功)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坏事可转化为好事)
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进步与落后可相互转化)
世界上没有垃圾,只有放错了位置的资源。(垃圾可转化为资源)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天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苦难对于天才是一块垫脚石,对于弱者是一个万丈深渊。
——巴尔扎克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你变成我,我变成你”
(1)矛盾的同一性(统一性):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
一、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2.矛盾的基本属性:同一性和斗争性
注意:凡是与人的行为紧密相关的矛盾,要使矛盾双方转化,必须通过人的活动创造必要的条件。矛盾的同一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
(1)矛盾的斗争性(或对立性):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它体现着对立双方相互分离的倾向和趋势。
一、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2.矛盾的基本属性:同一性和斗争性
思考:哲学上讲的斗争与我们现实生活中所讲的斗争及政治斗争是一回事吗?
具体表现
具体矛盾和斗争
政治用语中讲的斗争
(共 性)
(个 性)
(抽 象)
(具 体)
概括总结
哲学上讲的斗争
包括一切差异和对立
仅仅是矛盾斗争性的一种具体形式
凡是矛盾,必有斗争,否则,就不成其为对立面,就不成其为矛盾了。矛盾的斗争性(对立)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A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一方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
B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统一)
同一性
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它体现着矛盾双方相互分离的倾向和趋势。(排斥、区别、差异、不同等)
(对立)
斗争性
矛盾
矛盾就是反映事物内部对立和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
知识归纳1
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矛盾的斗争性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同一性 相互依赖 你离不开我,我离不开你
相互贯通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相互转化 你变成我,我变成你
斗争性 相互排斥 你离开我,我离开你
相互对立 你不是我,我不是你(你是你,我是我)
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C.斗争性: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
A.同一性:相互依赖互为前提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塞翁失马,焉知祸福。
B.同一性: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乐极生悲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连线
探究:以下例子说明了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 什么关系?
2.生活中和自己联系最多、关系最密切的亲人和朋友,往往也是同自己发生矛盾最多的人。
1.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结论2:矛盾的斗争性也不能脱离同一性而存在,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同一性包含斗争性。同一性制约斗争性。)
3.“假如没有小偷,锁会达到今天这样完善吗?假如没有假钞票,钞票的制造会有这样细致吗?”——马克思。
结论3: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结论1:矛盾的同一性不能脱离斗争性而存在,矛盾双方的同一是对立中的同一,是包含着差别的同一。(强调同一性需要斗争性)
B.特点不同:
(1)区别:
(2)联系:
①矛盾的同一性不能脱离斗争性而存在:矛盾双方的同一是对立中的同一,是包含着差别的同一。
②矛盾的斗争性也不能脱离同一性而存在: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
A.含义不同
③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注意: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互区别、相互联系,但是不会相互转化。
一、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3.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
我们制造火药来开天辟地,却萌发了战争;
我们发明指南针来追求幸福,却诱发了掠夺;
农药捍卫植物生命,却同时也招致疾病;
塑料袋方便了人们的生活,却造成了白色污染;
自然灾害伤害人类,却让人类反思自己的行为。
方法论:要一分为二地看问题
两分法
从矛盾双方的地位和关系来看,我们应该如何看待事物呢?(人有优缺点、国家有进步和落后)
归纳小结2:
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的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
①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包含着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的两个方面。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②矛盾具有斗争性和同一性两种基本属性。矛盾的同一性,是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矛盾的斗争性,是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
③矛盾的统一性是相对的,矛盾的斗争性是绝对的。矛盾的同一性离不开斗争性,矛盾双方的同一是对立中的同一;矛盾的斗争性也不能脱离统一性而存在,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方法论】:
①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即全面的观点看问题。我们既要看到矛盾双方的对立,又要看到矛盾双方的统一,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又要在统一中把握对立。
②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要求我们要创造必要条件,促进事物向有利的方向转化。
原理应用:
用对立统一原理分析A和B的关系;
用矛盾的基本属性的知识分析A和B的关系
答题模式:
(1)矛盾就是对立统一,A与B是对立统一关系。
(2) A与B存在对立性,……
(3)A与B也具有统一性,……
(4)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既要……又要……,才能推动事物向前发展(或把……有机结合或兼顾……)
经过艰苦努力,我国疫情形势出现积极变化,防控工作取得积极成效。当前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抓好疫情防控与复工复产两不误,在确保疫情防控到位的前提下,分区分级地推动企事业单位复工复产,恢复生产生活秩序。
疫情防控关键在严、在控,要最大限度减少人员流动和聚集,以斩断疫情传播路径。
复工复产关键要动、要活,人流、物流、资金流转动越快,经济社会发展就越富活力。
正确处理疫情防控与复工复产关系,科学平衡静与动、统筹兼顾控与放,事关民生保障和社会稳定,事关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结合材料,运用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的关系知识,分析如何处理好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的关系。(14分)
针对练习
①矛盾即对立统一,斗争性和同一性是矛盾的基本属性。A与B是对立统一的。
②A与B是对立的,二者相互排斥相互分离。过分重视A,会影响B。(或不能牺牲A来换取B)
③A与B又是统一的,二者相互依存,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发展A有利于促进B,发展B有利于促进A。
④A和B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⑤要全面看待A和B的关系,坚持两分法,防止片面性。既要A又要B,追求A与B的和谐统一。
结合材料,运用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的关系知识,分析如何处理好疫情防控(A)和复工复产(B)的关系。
课时检测
1、漫画《救援》中的失败结果说明
①被救者忽视了救援者之间矛盾的斗争性 
②被救者忽视了“救与被救”之间矛盾的同一性 
③救援者要着眼于整体,立足全局 
④救援者要重视局部,抓关键环节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A
课时检测
A.画饼充饥
B.不是鱼死,就是网破
C.叶公好龙
D.居安思危
D
2、下列成语与漫画《溺爱》的哲学寓意一致的有
课时检测
3、漫画《为了自由》给我们的启示是
A.矛盾的斗争性离不开同一性
B.个体与外部环境是对立的
C.客观存在的联系是难以改变的
D.对立性有时会转化为统一性
A
课时检测
4、(2021·辽宁·高考真题)春秋时期的晏婴说:“和如羹焉。水醯(xǐ,醋)醢(hǎi,肉酱)盐梅以烹鱼肉,燀(chǎn,炊煮)之以薪。宰夫和之,齐之以味,济其不及,以泄其过。”习近平总书记曾引用“和羹之美,在于合异”来说明文明因交流而多彩。这说明( )①和羹中各种食材的味道消融,文明在交流中超越文明隔阂②和羹的同一性制约各种食材的味道,文明以共存超越文化优越③各种食材的不同规定着羹美的基本趋势,文明以互鉴超越文明冲突④和羹的同一性是包含差别的具体同一,文明有差异性才能和谐共存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B
课时检测
5、(2022·河南濮阳·一模)我国外交部发言人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特朗普签令禁止与8款中国应用交易,这是美方滥用国家力量,无理打压外国企业的又一个例证,是损人不利己的。有关措施当然会对中国相关企业产生一些影响,但是更重要的是,这同时也会损害美国企业和消费者的利益。材料蕴含的哲理有( )
①矛盾具有同一性,一定条件下矛盾双方相互转化
②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促进事物的发展
③矛盾具有普遍性,要求我们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
④同一以对立为前提,忽视矛盾的对立必然失败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B
矛盾
斗争性
同一性
要求我们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坚持两分法,即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片面性。
两个基 本属性
相互依存
相互转化
相对的有条件的
相互排斥
相互斗争
绝对的无条件的
对立统一
一分为二
方法论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阶段小结
一个老妇人唯一的儿子死了,她非常悲伤,便请教一位灵修大师:“ 大师,有什么办法使我儿子复活吗?”大师说:“你要先去找一杯净水给我,这杯水必须来自一个从来没有过痛苦的家庭,有了这杯水,我就可以救活你的孩子” 老妇人立即去寻找这杯水。可是 ,无论到了茅舍或华厦,她发现每一个家庭都有他们各自的痛苦。最后,她为了安慰别人的痛苦而忙碌着,丧子的悲伤悄悄地离开了她的心。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忘记悲伤的妇人
世界上的任何家庭都有痛苦和欢乐,都存在着矛盾,
矛盾是普遍存在的
9.1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9.1.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学习目标
1、什么是矛盾的普遍性?
2、什么是矛盾的特殊性?
3、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二、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注意:矛盾的普遍性有两种含义。
一、指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
二、指同类事物的共性(共同点)
1、矛盾的普遍性(共性)
(1)含义
①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即事事有矛盾。
②矛盾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即时时有矛盾。
二、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1、矛盾的普遍性(共性)
认识运动
社会运动
生命运动
化学运动
物理运动
 
机械运动
结论
矛盾举例
各种运
动形式
运动领域
自 然 界
社会
思 维
作用与反作用
吸引与排斥、正电与负电等
化合与分解、氧化与还原等
同化与异化、遗传与变异等
基本矛盾、阶级矛盾、民主与专政
意见分歧、正确与错误、知与不知
 事物的运动形式都存在着矛盾;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矛盾无处不在。
---事事有矛盾
70后的无奈
当我们出生的时候,奶粉买不到;
当我们长身体的时候,吃肉要靠票;
当我们要买房子的时候,福利房没了;
当我们教育子女的时候,碰上了会说“外星文”的90、00后;
当我们需要人照顾的时候,碰上了只会让人照顾的90、00后。
当我们读小学的时候,读大学不要钱;
当我们要读大学的时候,读小学不要钱;
当我们没找对象的时候,姑娘们是讲心的;
当我们找对象的时候,姑娘们是讲金的;
当我们没找工作的时候,小学生也能当领导的;
当我们找工作的时候,大学生也是可以洗厕所的。
80后的无奈
当我们出生的时候,奶粉里都有毒了,
当我们长身体的时候,只能吃垃圾食品了,
当我们要上幼儿园的时候,开始乱收费了,
当我想努力赚钱的时候股市倒了。
90、00后的无奈
二、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1、矛盾的普遍性(共性)
---时时有矛盾
(1)事事有矛盾: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空间、横向)
(2)时时有矛盾:矛盾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
(时间、纵向)
1.矛盾的普遍性 P69
(3)方法论要求:我们在任何时候,对任何事物,都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二、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
矛盾具有客观性
【原理】
矛盾具有普遍性,即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并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的始终。简言之,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
【方法论】
①要敢于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要反对否认矛盾,掩盖矛盾的形而上学的做法。
②坚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坚持两分法、两点论,全面的看问题
矛盾的普遍性原理及方法论
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
1. 一分为二就是我们在分析事物时既要看到好的一面又要看到不好的一面;既要看到优点,又要看到缺点。
特别提醒:
提示:一分为二指的是看问题要看到矛盾的这一方,又要看到矛盾的那一方;既要看到矛盾双方的同一性,又要看到矛盾双方的斗争性。矛盾双方是具体的、多种多样的,不能把矛盾的双方简单的理解为好与不好、优点与缺点
2. 矛盾具有普遍性,因此是永远不可能解决的。
提示:矛盾的普遍性要求我们正确对待矛盾,只要实事求是地承认矛盾、揭露矛盾,运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和矛盾分析的方法,就能正确地分析和解决矛盾。当然,旧的矛盾解决了,新的矛盾就又出现了,世界就是在矛盾的不断解决中发展的。
各种形状的树叶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为什么?
2.矛盾的特殊性 (个性)
(1)含义:
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
(2)矛盾特殊性的表现:
①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
②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矛盾
③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也各有特殊性
二、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①不同事物具有不同的矛盾(即不同事物有不同特点)
你能认出这些漫画中的人吗?
————构成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这正是是世界上事物之所以千差万别的内在原因。
人一生中每个阶段的矛盾都不相同
②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矛盾
长大以后,工作学习的压力与个人追求自在安逸生活的心理构成矛盾
到了晚年人安定了,死亡的脚步与向往永存又形成新的矛盾。
人在小的时候,可能面临各种危险,被拐卖,磕磕碰碰,这些都与人的个人安全形成矛盾
经济
政治
协调发展
同一事物中的
不同矛盾各有特殊性
我国的发展
文化
同一矛盾的两个
不同方面各有特殊性
经济发展
高速发展方式
低速平缓发展方式
③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也各有特殊性
矛盾特殊性的标志词:根据当地实际,根据…的特点;优势、特色、特征;因地(因时)制宜;因人而异;针对;量身定做;因材施教;量体裁衣;量力而行;对症下药
2、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 ----孔子
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矛盾
3、“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就某一家庭来说,有父母之间的矛盾,有子女之间的矛盾,有父母和子女之间的矛盾,每一种矛盾都各有其特殊性。
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各有其特殊性
1、“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数学使人周密,哲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使人善辩”。
不同事物的矛盾具有不同的特点
4、卖方,花言巧语,目的是以较高的价格尽快地把商品卖出去。买方,货比三家,目的是以较低的价格买回称心如意的商品。
同一矛盾的两个方面也各有其特点
学以致用
【原理】
矛盾具有特殊性,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
(1)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
(2)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
(3)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
【方法论】
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矛盾的特殊性原理及方法论
矛盾的特殊性(个性、个别)
世界上有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
世界上有没有两片完全不同的树叶?
区别: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矛盾的普遍性(共性、一般)
【探究】漫画中的人能买到他所说的“水果”吗?
他在什么问题上犯了错误?
---相互联结
①普遍性离不开特殊性,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强调特殊性);
都有各自的颜色、大小、形状、生长习性等。(个性)
水果
含有果酸、多汁、味甜等特点植物果实 (共性)
水果的共性是从葡萄、苹果、香蕉等各种不同水果个性中概括总结出来的。
3.矛盾的特殊性与特殊性的的辩证关系 :联系
二、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不同类别、品种的水果虽然各有自己的特点,但又都含有果酸、甜味等水果的共性。这些说明了什么?
②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特殊性中包含着普遍性,不包含普遍性的事物是没有的(强调普遍性)。
3.矛盾的特殊性与特殊性的的辩证关系 :联系
二、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相互联结
个性 —— 共性
个性 —— 共性
原因:客观世界范围的极其广大和事物发展的无限性。
---相互转化
小台芒
芒果
水果
植物
生物
物质
个性 —— 共性
个性 —— 共性
个性 —— 共性
3.矛盾的特殊性与特殊性的的辩证关系 :联系
二、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原理内容】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是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相互联结:矛盾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 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特殊性包含普遍性;
相互转化:二者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方法论要求】要求我们在普遍性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坚持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和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
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
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
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哲学依据。
4、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的意义
二、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原理 方法论
1.矛盾就是对立统一,具有同一性和斗争性两个基本属性 对立统一要求我们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坚持两点论看问题,反对片面性 。
2.矛盾具有普遍性 承认矛盾,分析矛盾,揭露矛盾,解决矛盾。
3.矛盾具有特殊性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4.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区别、相互联系,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要坚持从特殊性——普遍性——特殊性的工作方法。
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矛盾主要原理和方法论
小结:
课堂总结
9.1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一)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
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及其方法论
矛盾的普遍性原理和方法论
(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矛盾的特殊性原理和方法论
矛盾的含义
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
原理和方法论
判 断
1.矛盾是普遍存在的,因此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矛盾。
具体事物之间的矛盾是有条件的,必须处于统一体中。
2.“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或“普遍性包含了特殊性”。
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特殊性包含普遍性。
3.普遍性与特殊性是多数与少数、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是共性与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4.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制造的矛盾越多,
就越有利于事物的发展。
矛盾是客观的,不能创造,人为制造的矛盾只会阻碍事物的发展。
×
×
×
×
考点训练
1.(2021全国甲卷)坚持精准扶贫是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的重要经验。我国打出了一套精准扶贫组合拳:精细化管理扶贫对象、精确化配置扶贫资源、精准化扶持扶贫对象,因村因户因人施策,因贫困原因施策,因贫困类型施策,对症下药、精准滴灌、靶向治疗。这套组合拳体现的辩证法道理有
①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
②事物的性质主要由矛盾的同一性决定
③正确处理整体与部分关系实现整体最优
④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一种渐进的、连续的过程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B
考点训练
2.步入大数据时代,人们越来越关注数据的存储问题。有研究表明,用于即时访问的“热数据”,最好用闪存;而那些即时性不强,人们又经常使用的“温数据”则应保存在磁盘里;用于长期存档的“冷数据”就适合用专用磁带记录。材料体现的哲理是 
A.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
B.矛盾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
C.主次矛盾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D.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
D
考点训练
3.有研究表明,与眼睛相比,耳朵在分辨模式的微弱变化上具有独特的能力,据此发展起来的数据声音化技术,能帮助科学家们检测癌细胞,并探测来自太空的粒子。这蕴含的哲理是
A.不同的事物各有其不同的特点
B.矛盾贯穿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
C.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有其特殊性
D.同一事物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矛盾
A
考点训练
4.某市政府采取“一企一策”的办法推动“僵尸企业”问题的解决,对符合破产条件的企业及时引入破产程序,对兼并重组后可以重生的企业促其兼并重组,对无意愿无能力继续生产的企业依法收回用地,盘活存量土地,从而促进了该市经济的快速发展。解决“僵尸企业”问题的办法包含的哲学道理有
①关注矛盾两个方面的同时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
②在矛盾普遍性原理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
③针对具体问题找出具体的解决方法
④着眼于事物的要素进行系统优化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C
考点训练
5.M中学不惟分数论英雄,而是努力发现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在鼓励学生勤奋学习的同时,设置道德之星、体育之星、科技创新之星、艺术之星、劳动之星等奖项,有针对性地评价学生,从而营造了“人人有才、个个成才”的校园文化氛围。该校的评价实践表明 
①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解决矛盾的关键,是科学评价学生的前提
②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科学评价是学生成长进步的根据
③矛盾特殊性原理是学校因材施教、培养人才的重要哲学依据
④矛盾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学生的个性通过不同的评价来表现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A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