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集体备课教案主备教师: 年级: 科目:地理 二次备课教师: 教案编号:课题:第四章第二节 农业学习目标 1.认识我国农业在人们生活、生产及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 2.运用中国主要的畜牧业区和种植业区分布图,说出我国农业分布的特点 3.理解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知道如何才能因地制宜发展农业。(重点) 4.认识到科学技术在发展农业中的重要作用,树立科技才能兴农的意识。预学反馈 重点:农业重要性 我国农业分布特点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难点:我国农业分布特点 影响农业发展的因素易错点、常考点:我国农业分布特点 影响农业发展的因素教学过程设计教学环节 主备人教学设计(初次备课) 二次备课(反思、改进)导入 新课 视频导入 播放吃货中国地图视频,感受农业与生活的联系学习新课 问题设计(重要知识点问题化) 师生活动 (问题解决措施办法) 二次备课(反思、改进)创设 情境 问题 引领 自主 学习 合作 探究 展示 交流 点拨 提升 限时 检测 当堂 达标 拓展 延伸 学以 致用 任务一、农业及其重要性 学习活动1 自主学习 1、农业的概念:农业是通过培育动植物从而获得农产品的产业。 农业的劳动对象是__________,获得的劳动产品也是________。 2、农业部门:狭义的农业指种植业,广义的农业包括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部门。 3、农业的地位:是国民经济的_____产业。 问题:农业的四大部门有何区别 从生产和生活两个方面举例说明农业的重要性。 教师总结:不管是从生活上还是生产上,都离不开农业。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只有农业实现了现代化,才能说中国实现了现代化。 承转:我国地域辽阔,自然环境复杂多样,各地适合发展的农业是否相同 我国960万平方千米的陆地面积该如何规划农业部门呢? 任务二、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 学习活动2 合作探究 展示地图:ABCD适合发展什么农业? 合作探究1:在中国地图中,挑选出适合发展种植业、林业、渔业、畜牧业地方,并说明理由。 验证结论:(展示图4.10) 教师总结:我国农业的东西差异主要表现在东耕西牧。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降水的差异。 问题;东部地区以种植业为主,是否可以在东部任意种植各种农作物? 合作探究2: 请给下列农作物挑选出最适合生长的地区(东北地区、华北地区、南方地区) 教师总结:我国东部地区气候的南北差异,影响了农业分布的南北差异。 承转:自然环境的差异影响的农作物的分布,我国各地区都有发展农业的优势和不足,为了充分利用自然优势,我们要把农作物布局在适宜它生长的地区,这就是农业发展要因地制宜。 任务三、发展农业要因地制宜 学习活动3. 自主学习 读课本p79 总结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 学习活动4 合作探究 右图中,有位于我国东南沿海某区域的A、B、C、D四地。 其中,A为城市郊区,B为远离城市的平原地区,C为山地,D为海洋。 根据因地制宜原则,在ABCD合理布局农业生产,并说明条理由。 家住A地的小雨,向村里建议减少水稻种植面积,改种蔬菜、花卉,发展鱼、肉、乳、禽、蛋生产,你认为可行吗?请说明你的理由。 教师总结;发展农业既要满足作物生长需要的光热水土,又要考虑当地的社会会经济条件。 承转;我国目前有14亿人口,但是耕地少,人多地少,21世纪谁来养活中国? 任务四、走科技兴农之路 材料:中国用不足世界10%的耕地,养活了地球约20%的人口。 问题:21世纪谁来养活中国?依靠什么 播放视频和图片例证。 教师总结:只有通过科技,才能加快我国从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迈进 学生自学教材90-91页内容,完成问题。 教师展示四种农业部门的图片,学生选择分类并阐述农业四大部门的概念。 学生看图抢答 教师给出我国地形图;气候图;干湿地区分布图。 学生合作探究我国农业的东西差异分布。 小组代表展示答案 教师给出我国东部地形图;温度带图;干湿地区分布图。 学生合作探究我国农业的南北差异。 学生自主学习 学生小组合作探究 教师展示图4.8和图4.9, 学生讨论寻找证据。本课 小结 本节课主要学习了农业的概念及其重要性,学生通过自己独立思考和读图验证了我国农业的东西差异和南北差异。从而了解到由于我国自然环境的复杂多样影响到了农业的地区分布,意识到发展农业要因地制宜,注重科技兴农。板书 设计教学 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