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区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历史与社会期末检测试卷一、选择题(本题有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请选出各题中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1.春晚舞蹈《只此青绿》生动还原了北宋名画《千里江山图》中的秀美风光,激起了人们对“绿水青山”的向往和期盼。打造新时代的“绿水青山”需要( )①倡导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②全面禁止温室气体排放③养成垃圾分类投放的好习惯④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意识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2.读“我国不同年龄段人口比例变化示意图”。在A时期,我国的人口特点是( )①劳动力资源最为丰富②人口总数量持续下降③老龄化问题日趋严重④15岁以下人口比例下降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3.我国东、中、西部经济带存在明显的农业结构差异,其最主要影响因素是( )A.经济发展水平不同 B.自然条件不同C.劳动力素质不同 D.资源配置不同4.椒江章安陈宅村利用当地古镇文化与杨梅特色,开展“生态+旅游”的农家乐旅游新模式,促进村民增收,走上共富之路。体现了区域经济发展的原则是( )A.因地制宜 B.优势互补 C.共同富裕 D.可持续发展5.电影《长津湖》以英雄团队“穿插连”战斗行动为主线,将抗美援朝精神生动形象地呈现在观众面前。这场战争其伟大意义在于( )①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②捍卫了新中国安全,保卫了中国人民和平生活③打破了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抵御了帝国主义侵略扩张④屹立于世界东方的宣言书,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重要里程碑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6.对联反映时代。以下对联反映的历史事件,按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土地还家山河改,农民翻身做主人②食堂巧煮千家饭,公社保暖万人心③举国翘盼汽车城,万人争看解放牌④自主权通富裕路,责任制架幸福桥A.①②③④ B.①④③② C.①③②④ D.③④②①7.“中共八大的召开、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八年级某同学学习笔记中的关键词。据此推断,其学习的主题是( )A.救亡图存 B.政权巩固 C.艰辛探索 D.建设成就8.1947年5月,中国第一个省级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诞生。从此,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开始在中华大地普遍实施,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这一制度( )A.保障了民族地区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力B.维护了民族自治地方行使高度自治权C.缩小了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差距D.形成了民族平等团结共同繁荣的关系9.1997年有这样的词句:“龙昂首,英旗撤。存两制,棋超绝。让山河更美,国强民悦。”词句反映的是( )A.对外开放 B.香港回归C.澳门回归 D.“九二共识”10.八年级某同学搜集到“习总书记的国际足迹”为主题的三张照片,说明了( )二十国集团峰会 “一带一路”高峰论坛 金砖国家峰会A.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建设成就斐然B.公正合理的世界新秩序已经建立C.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D.中国已经迈入了经济发达国家行列11.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正引导我们走向一个丰衣足食的世界”的是( )A.袁隆平 B.钱学森 C.焦裕禄 D.王进喜1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人民对于时间的掌握发生了变化。有这样的说法:50年代看太阳,70年代看挂钟,80年代看手表,90年代后看手机。这反映了( )A.我国人民的生活习惯发生了变化B.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发生了变化C.我国人民的文化素质发生了变化D.我国人民的消费观念发生了变化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3题,共30分)13.风沙地里筑起绿色长城,雪域高原增添幸福底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西藏政区简图那曲的气温与降水量材料二:西藏自治区大力推进国土绿化,那曲作为高海拔植树造林的试点。先后实施了“山地造林环境调控技术”与“耐寒树种筛选研究”等科研项目,成功实现海拔3900米以上人工造林零的突破。在几代人的努力下,那曲地区“长出”绿色奇迹。材料三:如今的那曲,初步形成了生态种植、生态旅游等多元生态产业体系。沙化土地面积减少10.07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到12.31%,天然草原综合植被覆盖度提高到47%,每年的沙尘天气从上世纪80年代的60天降至如今的7天左右;“村里的苗圃基地育苗,树苗拿去造林,果树能够结果,果园还是景点。”村民们都吃上了“生态饭”,过上了好日子。(1)根据材料一,说说那曲地区“没有树木”的自然原因。(2)根据材料二,概括那曲地区“植”绿成功的人文因素。(3)结合可持续发展的相关知识,分析那曲地区坚持绿色发展的意义。14.铸就百年辉煌,续写千秋伟业。阅读材料,回答问题。【百年风云】“20世纪以来的中国若干大事”年代尺【铸就辉煌】中国入世经历了一个非常曲折艰难的过程,一直谈到1992年没有任何进展……一直到1992年小平同志南方谈话、中共十四大后,入世谈判才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因为只有市场经济才能与WTO接轨。——摘编自《从昌黎农家走出的平民部长——访原国家外经贸部部长石广生》【继往开来】2021年11月11日,中共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全面总结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坚持中国道路;坚持开拓创新……(1)指出年代尺中A、B、C处的标志性事件。(2)根据材料,分析推动中国入世谈判取得实质性进展的原因。(3)中国共产党无愧为伟大光荣正确的党。综合上述材料,任选一条历史经验,用史实加以论证。15.外交是国家内政的延续,各国应遵循国际公认的准则。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唯一合法政府。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中共中央文件选集十八》材料二:美国人伊罗生出版的《浮光掠影——美国关于中国与印度的形象》一书,将美国对中国的总体看法分为六个阶段:……②轻视阶段(1840—1905)……④赞赏阶段(1937—1945)……⑥敌对时期(1949—______)。材料三:2021年3月18日至19日,在安克雷奇举行中美高层战略对话,面对美国对中国内政的无端干涉,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杨洁篪表示:“美国没有资格居高临下的同我们讲话!”这是40年来中国对美国最强硬的一次,在中国外交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1)材料一体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奉行怎样的外交政策?列举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的一项外交成就。(2)请你为材料二中“敌对时期”填上一个结束时间,并说明理由。(3)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中国敢于在国际舞台上“强硬”回击不合理言论的原因。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C【知识点】可持续发展【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打造新时代的“绿水青山”需要①倡导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③养成垃圾分类投放的好习惯,④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①③④ ,正确。②全面禁止温室气体排放,错误,太绝对,做不到。ABD不符合题意,C项正确。故答案为:C。【点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是重要的发展理念,也是推进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原则。2.【答案】D【知识点】我国的人口特点【解析】【分析】 观察图表,在A时期, 15岁以下人口比例下降 ,15-64岁的人口所占的比例最大,65岁以上人口的比例逐年增加,所以说明劳动力资源最为丰富,老龄化问题日趋严重, ①③④正确。ABC不符合题意,D项正确。故答案为:D。【点评】 据图可以看出,A区域中,15-64岁人口比例最大,可以推断出此阶段劳动力资源最丰富;15岁以下人口所占比例不断下降,说明人口出生率不断下降;65岁以上人口所占比例不断上升,说明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该区域15岁以下人口比例超过65岁以上人口所占比例,不能说明人口总量明显下降。3.【答案】B【知识点】东部和西部差异【解析】【分析】 造成我国农业东西部差异的主要因素是降水差异;东部地区距海近,受来自海洋的夏季风影响显著,降水丰富,农业以种植业为主;而西部地区由于距海远,难以受到夏季风的影响,降水稀少,气候干旱,农业以畜牧业为主。根据题意, 我国东、中、西部经济带存在明显的农业结构差异,其最主要影响因素是自然条件不同。 ACD不符合题意,B项正确。故答案为:B。【点评】 区域发展基础的差异因素从自然条件来看,西部地区自然条件比东部差。经济发达地区一般都分布在自然条件较好的地区。从世界范围看,世界经济最发达区域有西欧、美国东北部和日本太平洋沿岸,这些区域自然条件都很好。从各国的情况来看,各国最发达地区也往往分布于该国自然条件最好的区域。4.【答案】A【知识点】因地制宜谋发展【解析】【分析】根据题意, 椒江章安陈宅村利用当地古镇文化与杨梅特色,开展“生态+旅游”的农家乐旅游新模式,促进村民增收,走上共富之路。体现了区域经济发展因地制宜的原则。BCD不符合题意,A项正确。故答案为:A。【点评】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就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5.【答案】C【知识点】抗美援朝【解析】【分析】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粉碎了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的侵略阴谋,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捍卫了新中国的国家安全,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创造了良好的周边环境,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威望。②③④是抗美援朝的伟大意义,①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是在1970年,与抗美援朝无关。C项②③④是抗美援朝的伟大意义,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抗美援朝的意义及学生的识记能力,掌握抗美援朝的伟大意义。6.【答案】C【知识点】一五计划;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改革开放;土地改革【解析】【分析】①土地还家山河改,农民翻身做主人反映的是1950年的土地改革;②食堂巧煮千家饭,公社保暖万人心反映的是1958年的人民公社化运动;③举国翘盼汽车城,万人争看解放牌反映的是1953-1957年的一五计划;④自主权通富裕路,责任制架幸福桥反映的是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情况。按其发生先后排列应是①③②④。C项①③②④排列正确,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对联反映的历史事件及学生的理解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对联反映的历史事件。7.【答案】C【知识点】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中共八大【解析】【分析】从题目中涉及的内容来看,既包括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经济建设的正确探索,如中共八大召开,也包括重大的失误,如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由此可知,他整理的主题是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艰辛探索。ABD三项和题干学习笔记中的关键词不符,不符合题意;C项艰辛探索是其学习的主题,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经济建设的探索,要求具备识记能力及分析问题的能力。8.【答案】A【知识点】民族区域自治和民族团结【解析】【分析】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保障了民族地区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A项保障了民族地区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力理解正确,符合题意;BCD三项说法过于绝对,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基础知识,知道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保障了民族地区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9.【答案】B【知识点】香港和澳门回归【解析】【分析】依据材料“英旗撤”、“存两制”等信息可以看出反映的是香港回归。结合所学可知,香港回归是“一国两制”政策的首次成功实践。ACD三项都不是题干词句反映的内容,不符合题意;B项香港回归是题干词句反映的内容,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一国两制及学生的理解能力。“一国两制”的构想是针对台湾问题提出来的,成功实践于解决香港、澳门问题。解答本题要正确理解题意,考查了一国两制,在此基础上,结合分析各个选项,选出正确答案。10.【答案】C【知识点】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解析】【分析】观察题干图片“二十国集团峰会”“‘一带一路’高峰论坛” “金砖国家峰会”均在中国召开可知,这体现了我国在综合国力的增强、国际地位提高的情况下,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ABD三项和题干图片内容不符,不符合题意;C项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理解正确,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以图片为切入点,主要考查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重要作用及学生对图片的解读能力。理解并识记新中国的外交成就的相关史实。11.【答案】A【知识点】杂交水稻【解析】【分析】1973年,袁隆平在世界上首次育成籼型杂交水稻,这种杂交水稻亩产可达650千克以上,比普通水稻增产20%以上,被称为“东方魔稻”,他的成果不仅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而且也被认为是解决下个世纪世界性饥饿问题的法宝,袁隆平的杂交水稻,给世界人民带来了福音。袁隆平被国际农学界誉为“杂交水稻之父”。联合国粮农组织授予他“世界粮食安全保障奖”,美国费因斯特基金会授予他“拯救世界饥饿奖”。看到关键词“杂交水稻之父”“正引导我们走向一个丰衣足食的世界”,我们想到的人是袁隆平。A项袁隆平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正引导我们走向一个丰衣足食的世界”,符合题意;B项钱学森还是导弹专家,不符合题意;C项焦裕禄是党的好干部,不符合题意;D项王进喜是石油工人,被称为“铁人”,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袁隆平的贡献。注意识记袁隆平的贡献。12.【答案】B【知识点】衣食住行的变迁【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中的“50年代看太阳,70年代看挂钟,80年代看手表,90年代后看手机”,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题干材料反映了建国以来,我国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自1978年以后,我国实行了改革开放,改革开放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提高,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极大地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要。ACD三项理解错误,不符合题意;B项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发生了变化理解正确,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建国以来我国人们生活水平变化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的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对材料的解读。13.【答案】(1)①海拔高;②气温低;③降水少;④土地沙化严重。(2)①政府的组织与支持;②林业新科技的运用;③几代人的艰苦奋斗。(3)那曲坚持绿色发展有利于提高森林覆盖率,改善环境,产生了生态效益,促进生态的可 持续发展;良好的生态为当地发展旅游业提供资源,提高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 促进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知识点】确定区域的位置和范围;评析区域的自然条件;关注区域的人文特色【解析】【分析】(1)、那曲地区“没有树木”的自然原因是自然条件不好,不适宜树木生长。从材料可知,那曲地区位于青藏高原,海拔高,气温低;结合给出的降水量可知,当地降水少,土地沙化严重。(2)、根据材料二,那曲地区“植”绿成功的人文因素:①政府的组织与支持;②林业新科技的运用;③几代人的艰苦奋斗。(3)、结合可持续发展的相关知识,那曲坚持绿色发展有利于提高森林覆盖率,改善环境,产生了生态效益,促进生态的可 持续发展;良好的生态为当地发展旅游业提供资源,提高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 促进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点评】 那曲的海拔在4500米以上,高寒缺氧。树木也是需要呼吸的,那里的海拔高度不适合大型树木生长,所以山丘上面都是光秃秃的,只有草和少许小灌木。 那曲县没有树木,不仅仅是因为海拔太高的原因,那曲县属高原亚寒带季风半湿润气候区。气候干燥,全年大风日100天左右,年平均气温为-2.2℃,最冷时可达零下三四十度,空气稀薄,普通的植物都很难长久存活,跟别说大型树木了。14.【答案】(1)A:新中国的诞生;B: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基本完成;C:全面小康。(2)①1992 年,邓小平南方谈话,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 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②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有利于实现经济协调发展,使中国的经济实力明显增强。(3)①坚持中国道路:1978 年,中国共产党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把工作中心转移 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开创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道路。 ②坚持开拓创新:2001 年,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我国参与经济 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拓了新空间等。【知识点】三大改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新中国的诞生【解析】【分析】(1)根据所学知识, 1949年10月1日,北京30万军民齐集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开国大典,毛泽东主席庄严地向全世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标志着新中国的诞生。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的19大报告提出了新的奋斗目标: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2)根据材料“……一直到1992年小平同志南方谈话、中共十四大后,入世谈判才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因为只有市场经济才能与WTO接轨”可知,推动中国入世谈判取得实质性进展的原因是邓小平南方谈话,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推动改革开放进入新阶段;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拓了新空间。(3)本题石油开放性问题,学生言之有理即可。故答案为:(1)A:新中国的诞生;B: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基本完成;C:全面小康。(2)①1992 年,邓小平南方谈话,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②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利于实现经济协调发展,使中国的经济实力明显增强。(3)①坚持中国道路:1978 年,中国共产党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把工作中心转移 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开创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道路。 ②坚持开拓创新:2001 年,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我国参与经济 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拓了新空间等。【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新中国的诞生,三大改造,两个一百年目标及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和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新中国的诞生,三大改造,两个一百年目标的相关史实。15.【答案】(1)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①1953 年,周恩来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②1954 年,参加日内瓦会议,打 开新中国外交新局面;③1955 年,周恩来参加亚非会议,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2)1972;1972 年,尼克松总统访华,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1979 年,中美正式 建交。(3)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国际地位的提高;国家领导人的外交艺术等。【知识点】新中国初期外交成就;中美建交与中国重返联合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解析】【分析】(1)材料一“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唯一合法政府。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 体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1953年底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的时候,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4年,周恩来出访印度、缅甸,一致通过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指导中印、中缅关系的基本原则;1954年,第一次以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日内瓦会议;1955年,参加万隆会议,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2)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会见毛泽东主席,并与周恩来总理举行会谈,双方在上海签署了《中美联合公报》。中美两国二十多年的对抗结束了,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随着两国关系的不断发展,1978年12月16日,中美两国《中美建交公报》发表,美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1979年,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3)本题属于开放性问题,学生言之有理即可。新中国成立后,伴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国际地位的提高,在加上国家领导人卓有成效的外交工作和独特的外交艺术等,新中国取得了辉煌的外交成就。故答案为:(1)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①1953年,周恩来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②1954 年,参加日内瓦会议,打 开新中国外交新局面;③1955 年,周恩来参加亚非会议,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2)1972;1972 年,尼克松总统访华,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1979 年,中美正式建交。(3)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国际地位的提高;国家领导人的外交艺术等。【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新中国的外交政策及学生分析史料和识记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新中国取得的外交成就的相关史实。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区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历史与社会期末检测试卷一、选择题(本题有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请选出各题中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1.春晚舞蹈《只此青绿》生动还原了北宋名画《千里江山图》中的秀美风光,激起了人们对“绿水青山”的向往和期盼。打造新时代的“绿水青山”需要( )①倡导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②全面禁止温室气体排放③养成垃圾分类投放的好习惯④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意识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C【知识点】可持续发展【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打造新时代的“绿水青山”需要①倡导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③养成垃圾分类投放的好习惯,④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①③④ ,正确。②全面禁止温室气体排放,错误,太绝对,做不到。ABD不符合题意,C项正确。故答案为:C。【点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是重要的发展理念,也是推进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原则。2.读“我国不同年龄段人口比例变化示意图”。在A时期,我国的人口特点是( )①劳动力资源最为丰富②人口总数量持续下降③老龄化问题日趋严重④15岁以下人口比例下降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答案】D【知识点】我国的人口特点【解析】【分析】 观察图表,在A时期, 15岁以下人口比例下降 ,15-64岁的人口所占的比例最大,65岁以上人口的比例逐年增加,所以说明劳动力资源最为丰富,老龄化问题日趋严重, ①③④正确。ABC不符合题意,D项正确。故答案为:D。【点评】 据图可以看出,A区域中,15-64岁人口比例最大,可以推断出此阶段劳动力资源最丰富;15岁以下人口所占比例不断下降,说明人口出生率不断下降;65岁以上人口所占比例不断上升,说明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该区域15岁以下人口比例超过65岁以上人口所占比例,不能说明人口总量明显下降。3.我国东、中、西部经济带存在明显的农业结构差异,其最主要影响因素是( )A.经济发展水平不同 B.自然条件不同C.劳动力素质不同 D.资源配置不同【答案】B【知识点】东部和西部差异【解析】【分析】 造成我国农业东西部差异的主要因素是降水差异;东部地区距海近,受来自海洋的夏季风影响显著,降水丰富,农业以种植业为主;而西部地区由于距海远,难以受到夏季风的影响,降水稀少,气候干旱,农业以畜牧业为主。根据题意, 我国东、中、西部经济带存在明显的农业结构差异,其最主要影响因素是自然条件不同。 ACD不符合题意,B项正确。故答案为:B。【点评】 区域发展基础的差异因素从自然条件来看,西部地区自然条件比东部差。经济发达地区一般都分布在自然条件较好的地区。从世界范围看,世界经济最发达区域有西欧、美国东北部和日本太平洋沿岸,这些区域自然条件都很好。从各国的情况来看,各国最发达地区也往往分布于该国自然条件最好的区域。4.椒江章安陈宅村利用当地古镇文化与杨梅特色,开展“生态+旅游”的农家乐旅游新模式,促进村民增收,走上共富之路。体现了区域经济发展的原则是( )A.因地制宜 B.优势互补 C.共同富裕 D.可持续发展【答案】A【知识点】因地制宜谋发展【解析】【分析】根据题意, 椒江章安陈宅村利用当地古镇文化与杨梅特色,开展“生态+旅游”的农家乐旅游新模式,促进村民增收,走上共富之路。体现了区域经济发展因地制宜的原则。BCD不符合题意,A项正确。故答案为:A。【点评】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就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5.电影《长津湖》以英雄团队“穿插连”战斗行动为主线,将抗美援朝精神生动形象地呈现在观众面前。这场战争其伟大意义在于( )①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②捍卫了新中国安全,保卫了中国人民和平生活③打破了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抵御了帝国主义侵略扩张④屹立于世界东方的宣言书,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重要里程碑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答案】C【知识点】抗美援朝【解析】【分析】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粉碎了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的侵略阴谋,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捍卫了新中国的国家安全,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创造了良好的周边环境,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威望。②③④是抗美援朝的伟大意义,①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是在1970年,与抗美援朝无关。C项②③④是抗美援朝的伟大意义,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抗美援朝的意义及学生的识记能力,掌握抗美援朝的伟大意义。6.对联反映时代。以下对联反映的历史事件,按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土地还家山河改,农民翻身做主人②食堂巧煮千家饭,公社保暖万人心③举国翘盼汽车城,万人争看解放牌④自主权通富裕路,责任制架幸福桥A.①②③④ B.①④③② C.①③②④ D.③④②①【答案】C【知识点】一五计划;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改革开放;土地改革【解析】【分析】①土地还家山河改,农民翻身做主人反映的是1950年的土地改革;②食堂巧煮千家饭,公社保暖万人心反映的是1958年的人民公社化运动;③举国翘盼汽车城,万人争看解放牌反映的是1953-1957年的一五计划;④自主权通富裕路,责任制架幸福桥反映的是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情况。按其发生先后排列应是①③②④。C项①③②④排列正确,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对联反映的历史事件及学生的理解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对联反映的历史事件。7.“中共八大的召开、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八年级某同学学习笔记中的关键词。据此推断,其学习的主题是( )A.救亡图存 B.政权巩固 C.艰辛探索 D.建设成就【答案】C【知识点】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中共八大【解析】【分析】从题目中涉及的内容来看,既包括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经济建设的正确探索,如中共八大召开,也包括重大的失误,如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由此可知,他整理的主题是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艰辛探索。ABD三项和题干学习笔记中的关键词不符,不符合题意;C项艰辛探索是其学习的主题,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经济建设的探索,要求具备识记能力及分析问题的能力。8.1947年5月,中国第一个省级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诞生。从此,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开始在中华大地普遍实施,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这一制度( )A.保障了民族地区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力B.维护了民族自治地方行使高度自治权C.缩小了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差距D.形成了民族平等团结共同繁荣的关系【答案】A【知识点】民族区域自治和民族团结【解析】【分析】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保障了民族地区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A项保障了民族地区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力理解正确,符合题意;BCD三项说法过于绝对,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基础知识,知道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保障了民族地区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9.1997年有这样的词句:“龙昂首,英旗撤。存两制,棋超绝。让山河更美,国强民悦。”词句反映的是( )A.对外开放 B.香港回归C.澳门回归 D.“九二共识”【答案】B【知识点】香港和澳门回归【解析】【分析】依据材料“英旗撤”、“存两制”等信息可以看出反映的是香港回归。结合所学可知,香港回归是“一国两制”政策的首次成功实践。ACD三项都不是题干词句反映的内容,不符合题意;B项香港回归是题干词句反映的内容,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一国两制及学生的理解能力。“一国两制”的构想是针对台湾问题提出来的,成功实践于解决香港、澳门问题。解答本题要正确理解题意,考查了一国两制,在此基础上,结合分析各个选项,选出正确答案。10.八年级某同学搜集到“习总书记的国际足迹”为主题的三张照片,说明了( )二十国集团峰会 “一带一路”高峰论坛 金砖国家峰会A.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建设成就斐然B.公正合理的世界新秩序已经建立C.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D.中国已经迈入了经济发达国家行列【答案】C【知识点】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解析】【分析】观察题干图片“二十国集团峰会”“‘一带一路’高峰论坛” “金砖国家峰会”均在中国召开可知,这体现了我国在综合国力的增强、国际地位提高的情况下,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ABD三项和题干图片内容不符,不符合题意;C项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理解正确,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以图片为切入点,主要考查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重要作用及学生对图片的解读能力。理解并识记新中国的外交成就的相关史实。11.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正引导我们走向一个丰衣足食的世界”的是( )A.袁隆平 B.钱学森 C.焦裕禄 D.王进喜【答案】A【知识点】杂交水稻【解析】【分析】1973年,袁隆平在世界上首次育成籼型杂交水稻,这种杂交水稻亩产可达650千克以上,比普通水稻增产20%以上,被称为“东方魔稻”,他的成果不仅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而且也被认为是解决下个世纪世界性饥饿问题的法宝,袁隆平的杂交水稻,给世界人民带来了福音。袁隆平被国际农学界誉为“杂交水稻之父”。联合国粮农组织授予他“世界粮食安全保障奖”,美国费因斯特基金会授予他“拯救世界饥饿奖”。看到关键词“杂交水稻之父”“正引导我们走向一个丰衣足食的世界”,我们想到的人是袁隆平。A项袁隆平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正引导我们走向一个丰衣足食的世界”,符合题意;B项钱学森还是导弹专家,不符合题意;C项焦裕禄是党的好干部,不符合题意;D项王进喜是石油工人,被称为“铁人”,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袁隆平的贡献。注意识记袁隆平的贡献。1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人民对于时间的掌握发生了变化。有这样的说法:50年代看太阳,70年代看挂钟,80年代看手表,90年代后看手机。这反映了( )A.我国人民的生活习惯发生了变化B.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发生了变化C.我国人民的文化素质发生了变化D.我国人民的消费观念发生了变化【答案】B【知识点】衣食住行的变迁【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中的“50年代看太阳,70年代看挂钟,80年代看手表,90年代后看手机”,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题干材料反映了建国以来,我国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自1978年以后,我国实行了改革开放,改革开放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提高,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极大地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要。ACD三项理解错误,不符合题意;B项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发生了变化理解正确,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建国以来我国人们生活水平变化的相关知识及学生的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对材料的解读。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3题,共30分)13.风沙地里筑起绿色长城,雪域高原增添幸福底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西藏政区简图那曲的气温与降水量材料二:西藏自治区大力推进国土绿化,那曲作为高海拔植树造林的试点。先后实施了“山地造林环境调控技术”与“耐寒树种筛选研究”等科研项目,成功实现海拔3900米以上人工造林零的突破。在几代人的努力下,那曲地区“长出”绿色奇迹。材料三:如今的那曲,初步形成了生态种植、生态旅游等多元生态产业体系。沙化土地面积减少10.07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到12.31%,天然草原综合植被覆盖度提高到47%,每年的沙尘天气从上世纪80年代的60天降至如今的7天左右;“村里的苗圃基地育苗,树苗拿去造林,果树能够结果,果园还是景点。”村民们都吃上了“生态饭”,过上了好日子。(1)根据材料一,说说那曲地区“没有树木”的自然原因。(2)根据材料二,概括那曲地区“植”绿成功的人文因素。(3)结合可持续发展的相关知识,分析那曲地区坚持绿色发展的意义。【答案】(1)①海拔高;②气温低;③降水少;④土地沙化严重。(2)①政府的组织与支持;②林业新科技的运用;③几代人的艰苦奋斗。(3)那曲坚持绿色发展有利于提高森林覆盖率,改善环境,产生了生态效益,促进生态的可 持续发展;良好的生态为当地发展旅游业提供资源,提高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 促进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知识点】确定区域的位置和范围;评析区域的自然条件;关注区域的人文特色【解析】【分析】(1)、那曲地区“没有树木”的自然原因是自然条件不好,不适宜树木生长。从材料可知,那曲地区位于青藏高原,海拔高,气温低;结合给出的降水量可知,当地降水少,土地沙化严重。(2)、根据材料二,那曲地区“植”绿成功的人文因素:①政府的组织与支持;②林业新科技的运用;③几代人的艰苦奋斗。(3)、结合可持续发展的相关知识,那曲坚持绿色发展有利于提高森林覆盖率,改善环境,产生了生态效益,促进生态的可 持续发展;良好的生态为当地发展旅游业提供资源,提高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 促进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点评】 那曲的海拔在4500米以上,高寒缺氧。树木也是需要呼吸的,那里的海拔高度不适合大型树木生长,所以山丘上面都是光秃秃的,只有草和少许小灌木。 那曲县没有树木,不仅仅是因为海拔太高的原因,那曲县属高原亚寒带季风半湿润气候区。气候干燥,全年大风日100天左右,年平均气温为-2.2℃,最冷时可达零下三四十度,空气稀薄,普通的植物都很难长久存活,跟别说大型树木了。14.铸就百年辉煌,续写千秋伟业。阅读材料,回答问题。【百年风云】“20世纪以来的中国若干大事”年代尺【铸就辉煌】中国入世经历了一个非常曲折艰难的过程,一直谈到1992年没有任何进展……一直到1992年小平同志南方谈话、中共十四大后,入世谈判才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因为只有市场经济才能与WTO接轨。——摘编自《从昌黎农家走出的平民部长——访原国家外经贸部部长石广生》【继往开来】2021年11月11日,中共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全面总结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坚持中国道路;坚持开拓创新……(1)指出年代尺中A、B、C处的标志性事件。(2)根据材料,分析推动中国入世谈判取得实质性进展的原因。(3)中国共产党无愧为伟大光荣正确的党。综合上述材料,任选一条历史经验,用史实加以论证。【答案】(1)A:新中国的诞生;B: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基本完成;C:全面小康。(2)①1992 年,邓小平南方谈话,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 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②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有利于实现经济协调发展,使中国的经济实力明显增强。(3)①坚持中国道路:1978 年,中国共产党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把工作中心转移 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开创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道路。 ②坚持开拓创新:2001 年,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我国参与经济 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拓了新空间等。【知识点】三大改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新中国的诞生【解析】【分析】(1)根据所学知识, 1949年10月1日,北京30万军民齐集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开国大典,毛泽东主席庄严地向全世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标志着新中国的诞生。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的19大报告提出了新的奋斗目标: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2)根据材料“……一直到1992年小平同志南方谈话、中共十四大后,入世谈判才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因为只有市场经济才能与WTO接轨”可知,推动中国入世谈判取得实质性进展的原因是邓小平南方谈话,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推动改革开放进入新阶段;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拓了新空间。(3)本题石油开放性问题,学生言之有理即可。故答案为:(1)A:新中国的诞生;B: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基本完成;C:全面小康。(2)①1992 年,邓小平南方谈话,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②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利于实现经济协调发展,使中国的经济实力明显增强。(3)①坚持中国道路:1978 年,中国共产党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把工作中心转移 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开创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道路。 ②坚持开拓创新:2001 年,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我国参与经济 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拓了新空间等。【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新中国的诞生,三大改造,两个一百年目标及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和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新中国的诞生,三大改造,两个一百年目标的相关史实。15.外交是国家内政的延续,各国应遵循国际公认的准则。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唯一合法政府。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中共中央文件选集十八》材料二:美国人伊罗生出版的《浮光掠影——美国关于中国与印度的形象》一书,将美国对中国的总体看法分为六个阶段:……②轻视阶段(1840—1905)……④赞赏阶段(1937—1945)……⑥敌对时期(1949—______)。材料三:2021年3月18日至19日,在安克雷奇举行中美高层战略对话,面对美国对中国内政的无端干涉,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杨洁篪表示:“美国没有资格居高临下的同我们讲话!”这是40年来中国对美国最强硬的一次,在中国外交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1)材料一体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奉行怎样的外交政策?列举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的一项外交成就。(2)请你为材料二中“敌对时期”填上一个结束时间,并说明理由。(3)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中国敢于在国际舞台上“强硬”回击不合理言论的原因。【答案】(1)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①1953 年,周恩来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②1954 年,参加日内瓦会议,打 开新中国外交新局面;③1955 年,周恩来参加亚非会议,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2)1972;1972 年,尼克松总统访华,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1979 年,中美正式 建交。(3)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国际地位的提高;国家领导人的外交艺术等。【知识点】新中国初期外交成就;中美建交与中国重返联合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解析】【分析】(1)材料一“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唯一合法政府。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 体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1953年底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的时候,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4年,周恩来出访印度、缅甸,一致通过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指导中印、中缅关系的基本原则;1954年,第一次以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日内瓦会议;1955年,参加万隆会议,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2)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会见毛泽东主席,并与周恩来总理举行会谈,双方在上海签署了《中美联合公报》。中美两国二十多年的对抗结束了,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随着两国关系的不断发展,1978年12月16日,中美两国《中美建交公报》发表,美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1979年,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3)本题属于开放性问题,学生言之有理即可。新中国成立后,伴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国际地位的提高,在加上国家领导人卓有成效的外交工作和独特的外交艺术等,新中国取得了辉煌的外交成就。故答案为:(1)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①1953年,周恩来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②1954 年,参加日内瓦会议,打 开新中国外交新局面;③1955 年,周恩来参加亚非会议,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2)1972;1972 年,尼克松总统访华,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1979 年,中美正式建交。(3)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国际地位的提高;国家领导人的外交艺术等。【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新中国的外交政策及学生分析史料和识记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新中国取得的外交成就的相关史实。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区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历史与社会期末检测试卷(学生版).docx 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区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历史与社会期末检测试卷(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