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九单元 课题2 溶解度(第三课时)第一部分 知识过手练习一、溶解度曲线理解与应用(1)点的含义:P点: 。(2)溶解度大小关系:t1℃时,溶解度: ;t3℃时,溶解度: ;(3)结晶方式(提纯方式):结晶A(提纯A): ;结晶B(提纯B): ;(4)质量关系:①t3℃时,将50gA物质加入到100g水中,形成 溶液,溶液质量 g。②t3℃时,将55gA物质加入到100g水中,形成 溶液,溶液质量 g。③t3℃时,将40gA物质加入到100g水中,形成 溶液,溶液质量 g。④t3℃时,将50gA物质加入到200g水中,形成 溶液,溶液质量 g。⑤t3℃时,将50g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形成 溶液,溶液质量 g。(5)转化关系①t1℃升温到t3℃,A饱变成 ,溶质 ,溶剂 ,溶液 ,浓度 。②t1℃升温到t3℃,C饱变成 ,溶质 ,溶剂 ,溶液 ,浓度 。③t3℃降温到t1℃,A饱变成 ,溶质 ,溶剂 ,溶液 ,浓度 。④t3℃降温到t1℃,C饱变成 ,溶质 ,溶剂 ,溶液 ,浓度 。(6)饱和状态下的浓度关系:(WA表示物质A的浓度,以此类推。)①t1℃时, ; ②t3℃时, ;③t1℃升温到t3℃, ; ④t3℃降温到t1℃, 。思考:(1)比较浓度,为何要强调在饱和状态下?(2)比较浓度,为何不强调溶剂质量?(7)问题探究:①饱和状态时,t3℃时,溶解度A>B,降温至t2℃,析出质量是否A>B?②t3℃时,溶解度A>B,相同溶剂的溶液A、B,降温至t2℃,析出质量是否A>B?③t3℃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各100g,其中溶质大小关系?溶剂大小关系?若将温度降为t1℃,溶剂关系是否会发生变化?第二部分 当堂作业练习 (在课后消化、巩固知识)1.如图是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1)P点的含义: 。(2)t3℃时,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 。(3)t2℃时,将50gA物质加入到200g水中,充分溶解,所得溶液中溶质与溶液质量比为 。(4)B中混有少量A,提纯B的方法为 。(5)分别将t3℃时A、B饱和溶液降温到t2℃,析出晶体的质量大小关系为 。①A>B ②A2.如图是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1)在 ℃时,甲、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2)在t2℃时,向盛有25g甲物质的烧杯中加入50g水,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质量为 。(3)若乙物质中混有少量甲物质,最好采用 的方法提纯乙。(4)t2℃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各100g,所含溶剂的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5)将 t2℃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所得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为 。3.如图是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使a、c的饱和溶液析出晶体的方法都可以是降温结晶B.t1℃时,a、c两种物质的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C.在t2℃时,将a物质30g加入50g水中,充分溶解,所得溶液质量为80gD.t2℃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关系是:a>b>c4.如图所示,室温下将120 g NaOH固体加入100 g水中,搅拌后固体全部溶解,放置一段时间恢复至室温后,析出10g固体。(忽略实验过程中水的损失)(1)丙中溶液为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2)该实验说明NaOH溶于水会 (“放热”或“吸热”)。(3)上述实验说明NaOH的溶解度曲线与图中的 (填“a”或“b”)相似。(4)最终需要再加入 g水,才能使丙中剩余固体全部刚好溶解形成室温下的饱和溶液。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