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十一单元 课题1 生活中常见的盐(第三课时)第一部分 知识过手练习一、区别Na2CO3和NaOH1.指示剂(酚酞溶液) 方法是否可行?2.酸(HCl或H2SO4) NaOH:Na2CO3:3.碱4.盐分析:加碱或盐后,没有任何现象,则为NaOH;若 ,则为Na2CO3。问题:若NaOH中含有杂质Na2CO3,该如何除去?二、转化Na2CO3→NaOH、Na2CO3→NaCl要求:适量且不引入或生成新杂质① ①② ②三、复分解反应综合应用1.离子共存:在溶液中存在的各种离子不会相互发生反应,则共存;若要反应,则不共存。(1)常见不共存离子:H+:OH-、CO32-、HCO3- OH-:H+、NH4+、Mg2+、Cu2+、Fe2+、Fe3+CO32-:H+、Ca2+、Ba2+ Ag+:Cl- Ba2+: SO42-(2)其他限定条件①特定物质存在(HCl) ②pH情况 ③溶液颜色(Fe3+、Cu2+、Fe3+)2.物质鉴别:利用物质组成、性质的差异,设计实验,进行区分开来闻气味:HCl、SO2 能燃烧:H2、CH4、CO 看颜色:金属、粉末、溶液试剂-H2O(溶解热量变化:固NaOH、浓硫酸、CaO、NH4NO3)(溶解能力:CaCO3、NaCl)(颜色:CuSO4、FeCl3、FeSO4)(指示剂、pH试纸:H2SO4、NaOH、Na2CO3)3.杂质去除:利用离子共存思路,引入一种物质与杂质反应达到除去的目的整体原则:不引入新杂质,变废为宝;变不了,就除掉NaCl(Na2CO3):Na2CO3+2HCl=2NaCl+H2O+CO2↑或者 Na2CO3+CaCl2=2NaCl+CaCO3↓4.变质探究基本思路:①变质可能性 ②证明是否变质 ③明确变质程度 ④除杂与转化第二部分 当堂作业练习(在课后消化、巩固知识)1.下列各组离子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A.Ba2+、SO42-、OH-、NO3- B.H+、Cl-、CO32-、SO42-C.Cu2+、Cl-、OH-、Ag+ D.Na+、NO3-、SO42-、OH-2.在pH=8的无色、透明溶液中,各组离子能共存的是( )A.H+、SO42-、Cl- B.Na+、Cl-、NH4+ C.Cu2+、Cl-、H+ D.K+、NO3-、CO32-3.能将Ba(OH)2、NaCl、K2CO3三种无色溶液区分开来的是( )A.硝酸 B.硫酸 C.硝酸银 D.石蕊试液4.区别下列物质选用的试剂或进行的操作,错误的是( )A.固体NH4NO3与固体NaOH-水 B.Cu片与Zn片- 颜色C.MgSO4溶液与NaNO3溶液-Ba(OH)2溶液 D.NaCl溶液与HCl溶液--AgNO3溶液5.欲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括号内为杂质,应选用物质及化学方程式)。①KCl(K2SO4)②Na2SO4(CuSO4)③NaNO3(CuSO4)④FeSO4(CuSO4)6.小丽到一瓶标签为氢氧化钠的试剂瓶,她猜想可能变质,于是对其进行探究。(1)提出问题:①试剂瓶口为什么有一层白色固体?请用化学方程式解释: 。②为检验是否变质, (能或不能)用酚酞试剂,其理由是 。(2)探究是否变质:取样品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稀盐酸,观察到 ,说明样品已经变质,该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该过程中,加入酸过量的原因是 。(3)为证明变质的溶液中仍还有NaOH,探究如下:取样品于试管中,加入过量CaCl2溶液,观察到白色沉淀产生,其化学方程式为: ,该过程中,能否将CaCl2换成Ca(OH)2? 。取反应后的溶液滴加酚酞溶液,观察到 ,证明有NaOH存在。(4)杂质转化:若要将这瓶部分变质了的NaOH溶液进行杂质去除处理,可加入适量的Ba(OH)2溶液后过滤,其化学方程式为: 。7.取硫酸钠和氯化钠的混合物15g,加入180g水使其完全溶解,再加入100g氯化钡溶液恰好完全反应,过滤,得271.7滤液。计算:(1)该混合物中硫酸钠的质量分数(计算结果精确到0.1%)。(2)反应后所得滤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结果精确到0.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