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人音版六下第一单元第三课时《花非花》教学案学习要求:1.用圆润的声音有感情的演唱歌曲,体会歌曲的艺术气息和朦胧美。2.通过学习此歌,掌握对发声、吐字重要性的认识。3.灵活渗透歌唱的姿势与歌唱的气息知识,努力培养自身良好的歌唱状态和歌唱习惯。教学内容:《花非花》是我国音乐教育家、作曲家黄自创作的艺术歌曲中影响最广的一首歌曲,歌词取自唐朝诗人白居易的诗集《常庆集》中《花非花》段。歌曲采用四句体乐段结构,两小节为一句,旋律起伏,基本上是上句上行,下句下行。第一和第三乐句音调向上,是有两个乐节组成的句式。第二和第四乐句的音调则向下,且比较连贯。在词曲结合中较好地采用依字创腔,使歌曲犹如在吟诵,给人以无限的柔媚感。歌曲虽短小,却意境超脱、婉转优美,行板的速度更增强了词意的朦胧感和意象感。教学目标:1.学习演唱《花非花》,体会歌曲的情感及表达的艺术气息和朦胧美。2.了解词曲作者、歌词以及歌曲背景;了解速度和力度对旋律线的影响,以及发声和气息对音乐的重要性。 3.灵活渗透歌唱的姿势与歌唱的气息知识,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歌唱状态和歌唱习惯。教学重点:学习演唱《花非花》,体会歌曲的情感及表达的艺术气息和朦胧美。教学难点:了解词曲作者、歌词以及歌曲背景;了解速度和力度对旋律线的影响,以及发声和气息对音乐的重要性。 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1、 组织教学、导入新课1.同学们,我们先来复习一首之前学过的歌曲《西风的话》,同学们还记得吗?一起唱一唱吧。(PPT--2、PPT--3)2.这首歌曲还记得是谁写的吗?(PPT--4)黄自(1904-1938)早年在美国欧伯林学院及耶鲁大学音乐学校学习作曲。 1929年回国, 先后在上海沪江大学音乐系,国立音专理论作曲组任教,并兼任音专教务主任,热心音乐教育 事业, 培养了不少专业人才。同时, 也从事创作和著述,写下了交响音乐、室内乐、 钢琴复调 音乐、清唱剧等各种体裁样式的音乐作品共 94首.主要作品有: 管弦乐序曲 《怀旧》 管弦乐《都市风光幻想曲》 清唱剧《长恨歌》, 合唱曲《抗敌歌》《旗正飘飘》,歌曲 《九一八》《热血》《南乡子》《花非花》《玫瑰三愿》《天伦歌》等。他的作品结构严谨、 线条清晰、层次分明,对旋律与和声的民族风格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对我国现代音乐文化的发展,特别在音乐教育方面有显著贡献。1938年4月, 黄自染上伤寒病,很快病逝, 时年仅34 岁。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黄自先生写的歌曲《花非花》。二、新歌教学1.请同学们认真聆听歌曲,感受歌曲《花非花》的音乐情绪。刚才同学们聆听的这首《花非花》稍缓的速度所蕴含优雅的情绪。(PPT--5点击小喇叭播放音乐、)2.请同学们再次聆听音乐,划一划4/4拍,注意节拍特点强、弱、次强、弱。点击图片试一试。(PPT--6、点击小喇叭播放音乐)3.请同学们随音乐用“WU”哼唱旋律,边唱边划旋律线,感受旋律的线条美。(PPT--7、点击小喇叭播放音乐)4.同学们你们画对了吗?如果没画准确请再听一遍哦。在聆听时想一想歌曲《花非花》旋律有什么特点?(旋律线较平坦还是高低起伏?)表达怎样的意境?《花非花》这首歌曲的旋律特点高低起伏,歌曲虽短小,却意境超脱、婉转优美,行板的速度更增强了词意的朦胧感和意象感。(PPT--8、点击小喇叭播放音乐)5. 这么美的意境,相信同学们已经按捺不住自己,想来读一读吧!那就请同学们用轻而高位置的声音来朗读歌词,用高位置的声带感觉帮助学生感受这首“朦胧诗”的意境。(PPT--9)6.请同学们随音乐伴奏,用轻而高位置的声音有感情的来朗读一下歌词吧!(PPT--10、点击小喇叭播放音乐)7.虚幻而富有朦胧美的诗句,同学们随音乐轻声演唱一下吧。注意用深情有没得声音来演唱,高音不要喊唱,用轻声加气息支撑来演唱。(PPT--11、点击小喇叭播放音乐)8.请同学们认真学唱歌曲,注意强弱记号。(PPT--11、点击小喇叭播放音乐)9.同学们,每个字的字头可唱得稍为、虚幻而柔美些,体现、朦胧诗的意境,唱好歌中的力度变化。注意气息的运用,尤其是最后一句“去似朝云无觅处”的渐慢与渐弱的处理,气息要控制好。请同学们带入情绪,跟伴奏完整演唱。(PPT--12、点击小喇叭播放音乐)10.黄自先生在创作中,多用民族化的和声复调写作。创作中,黄自在低声部安排旋律音反复,和声放置在内声部,而旋律声部采取了唐朝的清平调,使得歌曲拥有鲜明的中国民族传统风格,也勾画出了白居易诗词中 “花非花,雾非雾”的缥缈的意境。歌词中的花、梦、朝、云,虽美妙却易逝,因 “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如幻如梦的景致,展现了诗人对过去生活中美好事物的追忆与赞叹。这首乐曲所显示的缥缈不定,颇有特点地展现了中国古典诗词中朦胧美的五声音阶。(PPT--13)11.请同学们带入情绪,跟伴奏再次完整演唱。(PPT--14、点击小喇叭播放音乐)三、拓展延伸、课堂小结1.同学们,黄自先生有许多优秀的作品,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欣赏黄自先生其他作品吧。(PPT--15、PPT--16、点击播放视频)四、随堂检测现在把《花非花》这首歌曲有感情的演唱给爸爸妈妈听吧!并用手机录下视频保存。(PPT--17、点击小喇叭播放伴奏音乐)五、小结升华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唱了《花非花》,在当下充斥着流行音乐的音乐氛围中,古诗词声乐作品仍像阳春自雪一样是声乐作品当中承载文化分量最重的一类作品,因此能够唱好这样的作品,不仅是演唱技巧的一种提升,更会提高同学们的音乐欣赏水平、文化理解水平是一种提升,这使得将诗词歌赋带进音乐课堂又增添了更厚重的文化传播使命。(PPT--18)(共20张PPT)花非花人音版 六年级下古 风 新 韵学习要求:1、用圆润的声音有感情的演唱歌曲,体会歌曲的艺术气息和朦胧美。2、通过学习此歌,掌握对发声、吐字重要性的认识。3、灵活渗透歌唱的姿势与歌唱的气息知识,努力培养自身良好的歌唱状态和歌唱习惯。《花非花》西风的话点击屏幕看谱子还记得这首歌曲吗?一起唱出这首歌曲来点击此处播放音乐作者介绍黄自黄自(1904-1938)早年在美国欧伯林学院及耶鲁大学音乐学校学习作曲。 1929年回国, 先后在上海沪江大学音乐系,国立音专理论作曲组任教,并兼任音专教务主任,热心音乐教育 事业, 培养了不少专业人才。同时, 也从事创作和著述,写下了交响音乐、室内乐、 钢琴复调 音乐、清唱剧等各种体裁样式的音乐作品共 94首.主要作品有: 管弦乐序曲 《怀旧》 管弦乐《都市风光幻想曲》 清唱剧《长恨歌》, 合唱曲《抗敌歌》《旗正飘飘》,歌曲 《九一八》《热血》《南乡子》《花非花》《玫瑰三愿》《天伦歌》等。他的作品结构严谨、 线条清晰、层次分明,对旋律与和声的民族风格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对我国现代音乐文化的发展,特别在音乐教育方面有显著贡献。1938年4月, 黄自染上伤寒病,很快病逝, 时年仅34 岁。古 风 新 韵花非花点击此处播放音乐请认真聆听歌曲,感受歌曲的音乐情绪耐心听音乐,划一划4/4拍,注意节拍特点强、弱、次强、弱,听完点击图片试一试。点击此处播放音乐接下来用“WU”哼唱旋律,一边唱一边在红框里划旋律线点击此处播放音乐515516532122356552161615356231.......65531.2.1.6wu你画对了吗?如果没画准确请再听一遍哦歌曲《花非花》旋律有什么特点?(旋律线较平坦还是高低起伏?)表达怎样的意境?点击此处播放音乐花非花,雾非雾,夜半来,天明去,来如春梦不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花非花 [唐] 白居易用轻而高位置的声音来朗读歌词花非花,雾非雾,夜半来,天明去,来如春梦不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花非花 [唐] 白居易随音乐伴奏,用轻而高位置的声音有感情的来朗读一下歌词吧!点击此处播放音乐我们随音乐跟唱一遍吧。点击此处播放音乐点击此处播放音乐每个字的字头可唱得稍为虚幻而柔美些,体现、朦胧诗的意境,唱好歌中的力度变化。注意气息的运用,尤其是最后一句“去似朝云无觅处”的渐慢与渐弱的处理,气息要控制好。用这种方法来再来跟唱一遍吧。黄自先生在创作中,多用民族化的和声复调写作。创作中,黄自在低声部安排旋律音反复,和声放置在内声部,而旋律声部采取了唐朝的清平调,使得歌曲拥有鲜明的中国民族传统风格,也勾画出了白居易诗词中 “花非花,雾非雾”的缥缈的意境。歌词中的花、梦、朝、云,虽美妙却易逝,因 “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如幻如梦的景致,展现了诗人对过去生活中美好事物的追忆与赞叹。这首乐曲所显示的缥缈不定,颇有特点地展现了中国古典诗词中朦胧美的五声音阶。音乐中独特的民族性跟伴奏唱一遍吧。加油!点击此处播放伴奏同学们,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欣赏黄自先生其他作品。欣赏合唱《山在虚无缥缈间》点击播放视频合唱《渔阳鼙鼓动地来》THEEND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唱了《花非花》,在当下充斥着流行音乐的音乐氛围中,古诗词声乐作品仍像阳春自雪一样是声乐作品当中承载文化分量最重的一类作品,因此能够唱好这样的作品,不仅是演唱技巧的一种提升,更会提高同学们的音乐欣赏水平、文化理解水平是一种提升,这使得将诗词歌赋带进音乐课堂又增添了更厚重的文化传播使命。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media5.avi media6.avi 人音版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三课时《花非花》教学案.doc 人音版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三课时《花非花》课件21.pptx 伴奏:花非花(原调原速).mp3 伴奏:花非花(降调原速).mp3 范唱:花非花.mp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