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14张PPT)民族舞蹈舞蹈艺术源于生活舞蹈包括:古典舞、现代舞、民族民间舞。民族民间舞文化:历史、文化、发展请同学们欣赏下面的舞蹈,根据你们对少数民族的了解思考:1、哪个民族?哪些生活场景?2、从地理、历史、民族文化方面简介你所了解的民族。一、蒙古舞蒙古族是中国北方的游牧民族,从事畜牧狩猎生产。蒙古舞文化与其狩猎、游牧生活密切相关。因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自古以来崇拜天地山川和雄鹰图腾,因而形成了蒙古族舞蹈浑厚、含蓄、舒展、豪迈的特点。蒙古族民间舞蹈主要有以下几种:安代舞筷子舞盅碗舞在蒙古族舞蹈当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男子群舞《奔腾》和大型舞剧《东归的大雁》。《奔腾》是由中央民族学院舞蹈系第一次正式演出的,时间是在1986年。《奔腾》的编导是马跃,是他在蒙古族传统的民间舞蹈的基础之上进行了艺术加工和创新发展而成品的舞台艺术作品。《奔腾》的主要动作有:“马步”、“抖肩”、“跳脚”。结构上由快、慢、快三段组成。它表现出了游牧民族豪放的性格和热爱自然的民族情感。《奔腾》强调民族风格,突出现代精神,是二十世纪的经典作品。舞剧《东归的大雁》取材于蒙古族历史,采用舞剧形势表现这一段历史史实。该剧以大雁展翅的舞蹈动态为主题动作。舞剧由序幕和四幕构成:序幕展示历史背景第一幕:生日庆典上杜丁借酒行邪,最后惨败第二幕:大喇嘛拒绝改教被杜丁下了毒手第三幕:江基尔率领人民武装起义第四幕:公主为了解救同胞不幸中弹,江基尔杀死杜丁,蒙古族人民为公主举行葬礼,并像东归大雁回到祖国。二、藏族舞藏族舞蹈的特点(五大元素):“颤”、“开”、“顺”、“左”、“绕”。藏族女子独舞《母亲》和歌舞剧《卓瓦桑姆》在藏族舞蹈中比较有代表性。《母亲》主要表现的是一位开朗、慈祥、刚毅、柔情的藏族老妈妈形象,隐形中表现了藏族古老而深重的历史。从《母亲》中可以感悟到一个民族的伟大和美好的祖国山河,并激发对祖国的眷恋。《卓瓦桑姆》源于藏戏。这部舞剧的成功有四个方面的原因:1、文化大革命后,民族舞蹈艺术到快速发展,且文化部的调演活动更是促进了民间艺术文化的新潮,因此也产生了《卓瓦桑姆》这部歌舞剧。2、以藏戏为素材。不仅把握了藏戏的主题思想,而且将藏戏的精髓搬上了舞台,突出的表现了人物形象,也在民族风格上取得了更有分量的成绩。3、题材是编导亲身经历。编导受文革的影响,迫切希望创作反映善良与邪恶的作品来抨击自己心灵上的安慰。4、有浓厚的民族色彩。三、维吾尔族舞蹈维吾尔族舞蹈:自娱性舞蹈、礼俗性舞蹈和表演性舞蹈。维吾尔族舞蹈的特点:身体各部位的动作同眼神配合传情达意。《盘子舞》和《摘葡萄》是维吾尔族有典型代表性的两个舞蹈。《盘子舞》是舞蹈艺术家康巴尔汗的作品,也是他个人舞蹈艺术成就的最高作品。《盘子舞》多为女子表演,采用“赛乃姆”音乐。赛乃姆原是古代新疆民间曲调的一种,节奏平稳,旋律优美,适于舞蹈。舞步上主要有:三步一抬、梭子步、云步为主。手臂动作主要有:双臂前伸旁伸、托按掌、山膀接掌等。《摘葡萄》:五人舞蹈,改编成独舞。《摘葡萄》主要是用手鼓进行伴奏,表现维族姑娘摘葡萄的生活场景,体现人民对丰收的喜悦的心情。《摘葡萄》的表演者是舞蹈家阿依吐拉,她的表演能够将观众带入到她的表演之中,使观众也能够体会到摘尝葡萄时的心情,仿佛置身其中一样,也能够联想到葡萄园中维族姑娘真实的生活农作场景以及那种心情。《摘葡萄》反映了生活,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Thanks文化主题班会课《民族舞蹈》教学设计课程类型 班会课 主 讲 教师授课内容 民族舞蹈欣赏 助 教 无授课对象 初中 课 时 1课时授课时间 45min 授课地点 教室课前准备(教具、活动准备等) 1.课件2.全班分为A、B、C三组3.视频课程特色 1.通过看图文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通过学生思考,归纳舞蹈特点。教学目标 1、初步学习和掌握蒙、藏、维三种民族舞蹈的基本特征。2、通过了解三种民族的生活习惯,风土人情,掌握三种民族舞蹈的风格特点,使学生更加热爱我国的民族艺术。教学重点 掌握三种民族舞蹈的特点教学难点 掌握典型的舞蹈动作,根据典型动作判断哪种民族舞蹈时间分配 教学过程 教学方法 备 注2min15min15min10min2min 一、课题导入 舞蹈艺术源于生活,在给人们美的享受时,我们也应该认识到少数民族的文化在我国有着重要的地位。舞蹈种类繁多,从类型上来分,它包括了古典舞、现代舞、民族民间舞。我国少数民族民间舞文化更是历史悠久,有着传统的文化底蕴。近些年来,少数民族民间舞蹈的发展更是迅速,优秀作品的出现给人们视觉上的冲击带来了空前的享受。以下就几个民族具有代表性的舞蹈一一做简单的介绍。请同学们欣赏下面的舞蹈,根据你们对少数民族的了解思考: 这段舞蹈是哪个民族的?请同学们从地理、历史、民族文化方面简介你所了解的。 二、课程教授在看视频时,大家带着这样一些问题观看。1、舞蹈动作请同学们猜猜它们源于哪些生活场景? 2、通过舞蹈欣赏片段,请同学们说出蒙古族舞蹈有什么风格特点?主要体现在身体的哪个部位? (一)蒙古舞在蒙古族舞蹈当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男子群舞《奔腾》和大型舞剧《东归的大雁》。 《奔腾》是由中央民族学院舞蹈系第一次正式演出的,时间是在1986年。《奔腾》的编导是马跃,是他在蒙古族传统的民间舞蹈的基础之上进行了艺术加工和创新发展而成品的舞台艺术作品。《奔腾》的主要动作有:“马步”、“抖肩”、“跳脚”。结构上由快、慢、快三段组成。它表现出了游牧民族豪放的性格和热爱自然的民族情感。《奔腾》强调民族风格,突出现代精神,是二十世纪的经典作品。 《东归的大雁》是在呼和浩特市由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盟歌舞团首演的。舞剧故事取材于蒙古族的历史事件,蒙古族地区舞蹈工作者采用舞剧这一形势表现了这一段历史史实。舞剧由序幕和四幕构成:序幕展示历史背景,第一幕讲述在生日庆典上,杜丁借酒行邪,最后惨败,第二幕讲述大喇嘛拒绝改教被杜丁下了毒手,第三幕讲述江基尔率领人民武装起义,第四幕讲述公主为了解救同胞不幸中弹,江基尔杀死杜丁,蒙古族人民为公主举行葬礼,并像东归大雁回到祖国。该剧以大雁展翅的舞蹈动态为主题动作。(二)藏族舞藏族女子独舞《母亲》和歌舞剧《卓瓦桑姆》在藏族舞蹈中比较有代表性。 《母亲》的编导是张继刚,表演者是卓玛。《母亲》主要表现的是一位开朗、慈祥、刚毅、柔情的藏族老妈妈形象,隐形中表现了藏族古老而深重的历史。从《母亲》中可以感悟到一个民族的伟大和美好的祖国山河,并激发对祖国的眷恋。《母亲》采用藏族舞蹈表现形式,演员抓住了人物的性格特征,内心情感的外在表现,成功塑造了编导的创作意图。优秀的作品不单单是创作上的成功,更是表演者的二度创作,卓玛就将二度创作表现的恰到好处,这与她生活在西藏高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所以《母亲》这部作品既是创作上的成功也是表演上的成功。 《卓瓦桑姆》源于藏戏,是在藏戏的基础上改编而来的。这部歌舞剧由四场组成,首演是在1980由成都市歌舞团在成都演出。这部舞剧的成功有四个方面的原因:1、文化大革命以后,我国的民族舞蹈艺术得以真正的快速发展,后来文化部的调演活动更是促进了民间艺术文化的新潮,因此也产生饿了《卓瓦桑姆》这部歌舞剧;2、这部歌舞剧是以藏戏为素材,进行加工而来的作品,不仅把握了藏戏的主题思想,而且将藏戏的精髓搬上了舞台,突出的表现了人物形象,也在民族风格上取得了更有分量的成绩;3、这部歌舞剧是编导亲身经历的体现,编导受文革的影响,迫切希望创作反映善良与邪恶的作品来抨击自己心灵上的安慰;4、该舞剧有着浓厚的民族色彩,在艺术发展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 (三)维尔吾族舞蹈《盘子舞》和《摘葡萄》是维吾尔族有典型代表性的两个舞蹈。 《盘子舞》是舞蹈艺术家康巴尔汗的作品,也是他个人舞蹈艺术成就的最高作品。《盘子舞》多为女子表演,采用“赛乃姆”音乐,舞步上主要有:三步一抬、梭子步、云步为主。手臂动作主要有:双臂前伸旁伸、托按掌、山膀接掌等。康巴尔汗通过对这一民间艺术进行加工整理,使这一民间艺术具有了高贵典雅的气质。 《摘葡萄》一开始是五个人的舞蹈,后来经过舞蹈艺术家的改编成了独舞表现形式,第一次演出是在1959年。《摘葡萄》主要是用手鼓进行伴奏,表现维族姑娘摘葡萄的生活场景,体现人民对丰收的喜悦的心情。《摘葡萄》的表演者是舞蹈家阿依吐拉,她的表演能够将观众带入到她的表演之中,使观众也能够体会到摘尝葡萄时的心情,仿佛置身其中一样,也能够联想到葡萄园中维族姑娘真实的生活农作场景以及那种心情。《摘葡萄》反映了生活,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四)小结回顾今天学习的三种民族舞蹈名称、代表作品。(五)课后作业每位同学课后查找一个自己喜欢的少数民族舞蹈进行分享。 视频法讨论法视频法讲授法视频法讲授法 体验阶段通过看视频,吸引学生眼球。附 录(参考资料或板书等) 民族舞蹈一、蒙古族舞蹈,代表作男子群舞《奔腾》和大型舞剧《东归的大雁》;二、藏族舞蹈,代表作女子独舞《母亲》和歌舞剧《卓瓦桑姆》;三、维吾尔族舞蹈,代表作《盘子舞》和《摘葡萄》。初评意见 教学助手(签名):教学后记 指导教师(签名):PAGE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文化主题班会课《民族舞蹈》教学设计.doc 文化主题班会课《民族舞蹈》教学课件.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