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复习 天气与气候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知道天气和气候的区别,并在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两个术语。识别常用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和比较能力。通过阅读讨论,让学生区分出天气和气候的不同。培养学生阅读和使用天气图和气候图的能力。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使学生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教学重点:天气与气候区别及判断,气温和降水规律,世界气候类型、特征、分布规律。教学难点:世界气候类型、特征、分布规律。教学方法:讲授法、多媒体、图示法、小组合作探究、自主学习法。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教师提问:1、“天有不测风云”,“眉山地区夏季高温多雨”,“云南昆明四季如春”“一山有四季,四季不同天”分别指天气还是气候?(天气、气候、气候、气候)2、什么是天气?什么是气候?这两者有何区别?引出天气与气候的含义,用多媒体放映图片,分析、引导找出两者的不同特征?(天气是指一个地方短时间内的大气状况;气候是指一个地区的多年平均天气状况。)并板书:天气——短时间,不稳定性;气候——长时间,稳定性。巩固练习,用多媒体图片中,描述在日常生活中天气与气候的语句,分别请同学们判断。二、气温的变化与规律1、出示多媒体图片:一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气温日较差识图(学生识图,回答,老师讲评,培养学生识图能力。)2、出示多媒体图片:世界气温变化规律(学生识图,回答,老师引导、归纳。培养学生识图,观察,分析,归纳能力。)规律:①气温由低纬向高纬逐渐降低;②在同纬度地带,夏季陆地气温高于海洋,冬季陆地气温低于海洋;③北半球等温线比较曲折,南半球等温线比较平直。三、降水的变化与规律用多媒体出示:世界年降水量图片(引导学生识图,回答问题,老师归纳。培养学生识图,观察,分析,归纳能力)世界年降水量分布的基本规律:①赤道附近地区降水多,极地地区降水少;②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多,西岸降水少;③中纬度地带,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④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四、世界气候1、用多媒体出示: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引导学生识图,分别回答各种气候大致分布,老师讲评。培养学生识图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2、用多媒体出示:世界气候类型的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学生分成小组,识图,分析,讨论各种气候图的特征,特别是1月和7月的气温和降水,各小组代表分别回答问题,老师讲评。培养学生识图和团队协作能力。)3、形成气候的主要因素:(引导学生回答,老师讲评)①纬度因素(影响气温,降水);②海陆因素(影响降水);③地形因素(影响气温,降水);④人类活动(影响气温,如全球气候变暖)。五、巩固练习:PPT放映练习题,学生分别回答,老师讲评。六、布置作业:四川中考上能力达标训练:22页至24页。板书设计:复习 天气与气候一、1、天气:短时间,不稳定性。2、气候:长时间,稳定性。1、气温:(1)、纬度因素(2)、地形因素、(3)、海陆因素2、降水:(1)、纬度因素(2)、东、西岸差异(3)、海陆因素(4)、地形因素三、世界气候1、气候类型及分布:2、各种气候的特征:四、形成气候的主要因素:1、纬度因素2、地形因素3、海陆因素4、季风因素五、作业:四川中考,能力达标训练:22页至24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