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长江流域教学设计(表格式)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册地理 粤教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7.2长江流域教学设计(表格式)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册地理 粤教版

资源简介

课题 第七章 第二节 长江流域 课时 第2课时 总课时 总第 课时
教 学 目 标 知识目标 1.知道长江流域的位置和范围,了解长江流域优越的自然条件。 2.明确长江流域的经济状况,理解长江流域为什么被称为中国的 “黄金腰带”。 3.认识并找出长江干流沿线的四大城市,分析长江三角洲经济发展的优势条件。
能力目标 1.通过对长江流域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的学习,学会分析某个地区经济发展的特色和条件。 2.能够运用地图和资料信息,学会认识区域产业结构和分析区域产业特点。
德育目标 1.通过长江流域的讲解,总结长江流域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分类总结能力; 2.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更加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教学重点 1.了解长江流域的自然条件对农业发展的促进作用; 2.掌握长江流域的资源情况以及工业发展。
教学难点 结合地图、图表数据资料对长江流域地区的资源、经济、环境问题等相关情况进行分析和归纳。
课前准备(教具、活动准备等) 多媒体课件
教学内容、过程及方法 二度创作
【导入】 【情境创设】播放长江流域视频: 【温故知新】:长江: 导入新课,板书课题,出示学习目标,明确重难点。 【新课讲授】 一、优越的自然条件 阅读教材第一框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通过引导学生读图,让学生养成正确的读图习惯,发散自己的思维,培养观察能力。】 1.简述长江发源地、流经地形区、注入海洋、长度、流域面积等河流概况。 发源于唐古拉山的各拉丹冬峰,长江流经青藏高原、四川盆地和长江中下游平原等地形区,注入黄海,我国长度最长的河流(6373千米),流量最大,流域面积180万平方千米,约占全国土地面积的18%,是我国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也是亚洲第一,世界第三长河。 2.长江干流流经我国哪些省级行政区? 流域面积广,跨省级多,青川藏云渝鄂湘,赣皖苏沪在长江 3.读图7.19,7.21,7.22与P43《知识之窗》长江流域有哪些丰富的自然资源? 长江的干支流都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流域范围内有多种多样的矿产资源。以及森林与野生动植物资源、淡水鱼资源、旅游资源等。 4.读图7.19,说出长江干支流主要水电站的名称。长江流域丰富的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在长江哪一河段? 上游:(各拉丹冬峰-宜昌)峡谷急流,水能丰富,宜水电。 中游:(宜昌-湖口) 多曲流,多支流,多湖泊。 下游:(湖口-入海口)水流平稳,江阔水深,宜通航。 长江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在上、中游,水量大,落差大,所以水能资源最丰富。 长江干流已建成葛洲坝、三峡、向家坝、溪洛渡、白鹤滩、乌东德、二滩等梯级水电站,已成为世界最大清洁能源走廊,西电东送的主力军。 长江支流电站有清江的隔河岩;沅江的五强溪;汉江的丹江口等 4.读第42页图7.20,结合所学知识,说一说长江为什么被誉为“黄金水道”? 从自然地理角度看:它沟通东西,纵贯南北,流域面积广,支流多,通航里程长,四季通航; 从社会经济角度看:城镇密集,人口稠密,与多条铁路干线交汇,货运需求大。 总之,长江的航运价值高。干支流都有很好的航运条件,是我国通航里程最长、运输能力最强的河流,自古就有“黄金水道”之称。 5.阅读教材P44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图文资料,交流思考:说一说三峡水利枢纽的受益区涉及哪些省区?这对长江流域的经济发展有什么积极作用? 三峡水利枢纽的输电范围涵盖我国东部大部分省区,为长江流域的经济发展提供了能源保障。 三峡工程发挥发电、防洪、航运、灌溉、水产养殖、旅游、调节气候、改善环境,减少大气污染等作用。为长江流域提供更多的电力,改变长江中下游能源短缺的局面,使工农业、交通等行业产值增加。 二、中国的“黄金腰带” 1.为什么说长江流域是我国的“黄金腰带”? 腰带:长江流域地处我国中部; 黄金腰带:价值高,为流域内工农业生产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长江流域优越的自然条件(热量充足,降水丰富)、丰富的资源(水能资源、矿产资源等)和便利的水运条件(我国通航里程最长、运输能力最强的河流),为流域内工农业生产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使之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黄金腰带” 2.长江流域大部地区分位于南方地区,读课本P45末段,根据所学知识归纳长江流域成为我国重要的农业区的有利条件? 长江流域大部分地区位于亚热带湿润区,热量充足、降水丰沛、土壤肥沃、河湖密布、灌溉便利、物产丰富,所以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区。 3.读图第46页图7.29和图7.30,搜集资料,综合分析下列问题。 (1)长江流域的粮食作物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形区?该地区粮食生产有哪些有利条件(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 长江流域的粮食作物主要分布在四川盆地和长江中下游平原。 该地区自然条件优越:气候温和、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加之社会经济条件发达,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交通便利,工业发达,发展历史悠久,十分有利于发展农业。 为什么长江流域淡水产品的产量丰富? 地处南方地区,降水丰富,河湖众多,水网密布。 (3)请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农业特色。 长江流域大部分地区位于亚热带湿润区,热量充足、降水丰沛、土壤肥沃、河湖密布、灌溉便利、物产丰富,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区。主要农产品有柑橘、水稻、桑蚕、茶叶、油菜、水产品等,被誉为“鱼米之乡”。 读第47页图7.31,说出长江干流沿岸主要工业基地的名称。 长江沿江地带工业基础雄厚,工业门类齐全,轻重工业都比较发达,是我国最具活力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带,分布有沪宁杭、武汉、湘潭、宜昌、成渝经济区、攀西工业区。。 说说沪宁杭工业基地的地理位置优势。 位于长江出海口的长江三角洲工业基地,临江濒海,集“黄金海岸”和“黄金水道”的位置优势于一体,成为我国城市最密集的地区之一,是长江流域的经济龙头,带动了整个长江流域的经济发展,其辐射影响力遍及全国。 搜集资料,在下图中把长江三角洲经济发展的优势条件补充完整。 地理位置:位于我国海岸线的中部,与长江相交接之处。 地势、气候和农业:地形平坦、气候温和湿润、农业发达。 交通通讯与投资环境:交通便利,对外开放程度高。 市场:人口众多,市场广阔 三、沿江分布的人口和城市 1.读图7.34、图7.35和图7.36,回答下列问题。   (1)说出长江干流沿岸的主要城市群,说明为什么长江流域的城市多分布在河流沿岸。 长江流域形成了以上海为中心城市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以武汉、南京、南昌为中心城市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以成都、重庆为中心的成渝城市群。这些中心城市都是本区域的经济文化中心和交通中心,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强大的辐射和带动作用。 长江流域的城市多分布在河流沿岸。这里水源充足,交通便利,发展历史悠久。 (2)比较长江下、中、上游地区城市人口的比例和城市密度差异,分析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 学生交流思考,相互补充。教师点拨总结。 长江上、中、下游城市人口的比例和城市密度的大小均为下游>中游>上游。 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是:下游地势低平,气候温暖湿润,交通便利,故人口和城市密度大,中游次之,上游地形崎岖,气候差异大,青藏高原气候恶劣,故城市人口比例和城市密度较小。 试分析以上海市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经济区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上海市,是我国最大的国际化大都市之一。它位于长江“黄金水道”的出海口,我国沿海航运的中心,京沪、沪杭铁路交汇,有通江达海,沟通南北的地理位置优势。 上海市还是我国最大的商业和金融中心。外滩是上海最早对外开放的地区,被誉为“万国建筑博览馆”;浦东新区高楼林立,呈现出一派现代繁荣景象。
三、课堂小结
四、课堂练习 1.长江中下游地区是驰名中外的 ( ) A.温带水果之乡 B.鱼米之乡 C.亚热带动物王国 D.革命旅游胜地 2.长江三角洲地区地形的特征是 ( ) A.地表支离破碎,沟壑纵横 B.地面平坦广阔,一望无际 C.地势低平,湖泊河网密集 D.地形以丘陵为主,平均海拔50米以下 3.”江面狭窄滩多流急,峭壁高耸,雄伟壮观”所描述的河段位于(  )  A.长江源头  B.长江上游  C.长江中游  D.长江下游 4.我国水能资源最丰富的河流是 (  )  A.黑龙江   B.黄河  C.珠江   D.长江 5.在湖北武汉注入长江的支流是 (  )  A.嘉陵江  B.汉江  C.湘江    D.赣江 6.长江三峡位于 (  )  A.重庆和湖北交界处   B.四川和湖北交界处    C.四川和重庆交界处   D.湖北和河南交界处 7.长江流域大部分位于 ( ) A.暖温带、湿润区 B.暖温带、半湿润区 C.亚热带、湿润区 D.亚热带、半湿润区 8.长江流域分布最广、产量最大的水果是 ( ) A.苹果 B.石榴 C.柑橘 D.荔枝 9.下列城市中,位于长江中游的是 ( ) A.重庆 B.武汉 C.南京 D.上海 10.中国工业布局受政治、资源、市场等因素影响而不断变化,依据国家区域发展新格局,要依托黄金水道,发挥长三角的龙头作用,建设长江经济带。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近年来,长三角与川渝地区物资往来数量不断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 ) ①空间位置邻近 ②黄金水道的作用 ③经济发展水平相当 ④经济互补性强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④
板书设计 第二节长江流域 一、优越的自然条件 二、中国的“黄金腰带” 三、沿江分布的人口和城市地
教学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