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3.2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学习目标】1.能够运用气候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图,说出气温随时间变化的特点。2.阅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描述世界气温分布规律。3.阅读世界1月、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说出世界1月、7月气温分布特点。【教学重难点】重点:阅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描述世界气温分布规律。难点:阅读世界1月、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说出世界1月、7月气温分布特点。【教学方法】读图指导法、活动探究法、讲授法、小组谈论法、对比分析法。【教学过程】新课导入:1.利用多媒体展示图片:天气渐冷,街头行人行色匆匆。2.学生通过对天气冷暖以及气温高低的感知,来引入本节课内容——气温的变化与分布。新课讲授:绘制气温曲线结合图文资料,完成下面的探究活动。1.气温展示郑州某一日的天气预报,圈出气温数值。描述气温的概念:气温是指空气的温度,常用摄氏度(℃)来表示。2.气温的观测活动:阅读课本54页气温的观测阅读材料,认识气温的观测方式——百叶箱。老式百叶箱:左边是干球温度表,右边是湿球温度表,中间的是毛发湿度表,下方有两个横向温度表。现代百叶箱:温湿度传感器。介绍:百叶箱外观不变,里面的东西早已变了样,自动观测后,观测员再也不用每日打开箱体,工作量大幅下降,设备的寿命和精准性大大提升。3.日平均气温和气温日较差活动:阅读日平均气温示意图及气温日变化图。计算日平均气温,并读图说出一天中的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并计算气温日较差。4.月平均气温、年平均气温、气温年较差活动:了解月平均气温和年平均气温的概念。并阅读气温年变化图,读图说出最热月及对冷月平均气温的数值和月份,计算气温年较差。5.绘制气温曲线图活动:根据某地气温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图。(二)破译等温线地图密码结合图文资料,完成下面的探究活动。活动:1.复习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方法。2.知识迁移,引出等温线。并参考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方法,读等温线分布图。3.总结读气温分布图的要点:①同一条等温线上气温都相同;②等温线密集,温差较大,等温线稀疏,温差较小。③等温线的延伸方向,与气温的递变方向相反。(三)提取等温线地图内容结合图文资料,完成下面的探究活动。活动:1.请同学们在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上,快速的用铅笔描出图上的20℃和-10℃等温线。读课本56页图3.17,观察等温线分布(等温线的延伸方向、数据的大小,变化方向等),概括世界气温的分布有什么特点?学以致用:黑龙江省位于中国最北部,是冬季滑雪好去处。原因是什么呢?2.读课本57页图3.19、课本57页图3.20,比较陆地与海洋的气温;并由此分析同纬度陆地和海洋间气温的差异和海陆分布有什么关系?北半球同纬度地区,一月份(冬季),陆地气温低,海洋气温高。北半球同纬度地区,七月份(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学以致用:见课件。3.以青藏高原与东部同纬度地区相比,气温是高还是低,说明气温和海拔高低什么关系?气温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学以致用:赤道雪山——乞力马扎罗山,海拔5,895米,山顶常年被积雪覆盖。赤道上为什么会有雪山呢?当堂展示:多位学生展示自己的发现。(四)归纳分布特点学生把经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当堂展示三个环节沉淀下来的结论在导学案上进行汇总。并尝试用自己的话说出。1.受纬度因素影响,……2.受海陆因素影响,……3.受地形因素影响,……课堂练习:结合今天所学知识,不考虑政治、经济等因素,为小明同学的寒假选择一个温暖的目的地过冬吧,要说明理由哦!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气温的变化与分布。通过本节课,我们学会了绘制气温曲线图,并能够通过找极值、算差值等方法来阅读气温曲线图,并能够根据数值确定一地气温的特点。我们还通过复习等高线地形图的方式学会了阅读等温线图的一般方法,并通过阅读世界平均、1月平均、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总结了世界气温分布的特点及影响因素。【板书设计】3.2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课后反思】气温的变化和分布是气候的核心知识,是七年级上册学习的重点和难点,这些知识通过气温曲线图和等温线图来呈现。本节课的重难点是气温的分布,这部分教材提供了多幅等温线图,文字叙述较少,要求学生能够通过阅读等温线图,归纳世界气温的分布特点。所以,在教学设计上应以读图技能训练和读图获取信息方法训练为主线,通过多种活动阅读等温线图,获取气温分布特征,并学以致用,完成教学任务。等温线作为等值线的一种,是七年级学生学习的难点。前面虽然已学过等高线的判读,但是学生对等温线图依然非常陌生。所以在前备知识的基础上,引导并教会学生阅读等温线图,获取气温分布特点的知识,并学以致用,是本课时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