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4.1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教案

资源简介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内力作用的能量来源和表现形式,理解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2)理解地壳运动的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对地貌的影响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
(3)分析、判断内力作用形成的各种地貌。
2.过程与方法
(1)自主探究性学习,理解内力作用的三种表现形式,分析地貌成因。
(2)通过不同地貌景观以及地貌实例的比较、分析、归纳,加深地壳运动对地表形态影响的认识与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分析各种地貌的成因,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2)培养学生树立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不断运动和变化发展的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
分析内力作用形成的各种地表形态。
地壳运动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教学难点】
地壳运动的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对地貌的影响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
【课型】综合课
【教学方法】探究性学习法、案例教学法、讲述法
【教具】小黑板
【教学课时】45分钟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1分钟)
二、引入新课(4分钟)
[教师讲述] 同学们,上课了。今天我们进入新课的学习,请同学们翻开课本第68页,我们一起来学习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这一章总共分为三节,分别学习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山地和河流地貌的形成,我们这一节课是学习后两节课的基础,大家要好好听课,把知识点都掌握通透。既然我们是学习地表形态的塑造,现在我们就先来了解一下地表形态的概念,请同学们一起来朗读一下第68页地表形态的概念。
[学生回答] 地表形态是指地球表面的起伏状态,又称地形或地貌,是我们可以直接感受到的地球表面特征。
[板书] 第四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教师讲述] 地表形态也就是地形或地貌。我们以前初中学过地形的类型,大家还记不记得地形的类型有哪几种?
[学生回答] 一共有五种,平原、高原、丘陵、盆地、山地。
[教师讲述] 对了,就是这五种,同学们要知道这五种地形类型是我们学习地理很重要的知识,所以一定要记住。我国是五种地形都具备的,多种多样的地形也使我国有很多著名的地形景观,例如泰山、青藏高原、黄土高原等等。就拿我们梅州来说,梅县就是处在盆地上,梅州本身也是有不少著名的地形景观,同学们出外旅游有没有去过一些有名的景点呢?
[学生回答] 。。。。。。
[教师讲述] 同学们在游玩过程中是不是发现这些地形都是不一样的,因此可以知道地表形态是复杂的、千姿百态的,那么千姿百态的地表形态是如何营造的呢?我们以前听过很多的神话故事,例如夸父逐日、盘古开天辟地等,这些故事都有说到山和河流等是如何形成的,但是这些神话只是人们对自然的崇拜。作为一个地理学生,我们要用科学的眼光、地理的视角来看待事物。地表形态究竟是如何形成的,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板书] 第一节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三、讲授新课(32分钟)
[教师讲述]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一节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究竟是来源于哪里?我们先来学习一个新的名词——地质作用,它是指地球上由于自然界的原因,引起地表形态、组成物质和内部结构发生变化的作用。从地质作用的概念,我们可以知道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是地质作用,也就是说千姿百态的地表形态是地质作用形成的。而地质作用根据其能量来源,可以分为两类: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
[板书]一、地质作用
概念:地球上由于自然界的原因,引起地表形态、组成物质和内部结构发生变化的作用。
内力作用
分类
外力作用
[教师讲述] 今天我们先来学习内力作用,请同学们阅读课文及案例1,同时思考以下4个问题,按照我们以往的学习小组来讨论,总结出一个答案,给大家五分钟的时间,然后老师叫小组代表来回答。好,现在讨论开始。
[小黑板板书] 小组探究:
1.内力作用的能量来源和表现形式?
2. 内力作用的表现形式作用速度相同吗?哪一种对地表形态改变最为显著?
3. 案例1中的两种地形分别是哪种表现形式形成的?
4.在地壳运动中,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又可称为什么?
[板书] 一、内力作用
1.能量来源:地球内部
2.表现形式
地壳运动
岩浆活动
变质作用
同学在探究讨论的时候老师要到学生中间了解讨论情况,并与学生交流。
[教师讲述] 看同学们讨论的那么激烈,想必答案也已经想到了,我们一起来看看大家讨论的结果如何。现在请各小组代表挑选你们最想回答的问题来回答。
小组代表挑选问题回答,直至所有问题回答完,老师再来总结、讲授新课。
小组探究问题答案:
1. 内力作用的能量来源于地球内部,主要是放射性元素的衰变产生的热能。它的主要表现形式是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
2.不相同,地壳运动
3.基拉韦厄火山大爆发是岩浆活动,喜马拉雅山是地壳运动
4.造山运动,造海运动
[教师讲述] 我们刚刚也讨论回答了内力作用的能量来源于地球内部,主要是放射性元素的衰变产生的热能。它的主要表现形式是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而在自然界中,内力作用的速度有些较快,例如火山喷发或地震,可以瞬间改变地表形态;有些较慢,人类很难察觉,但经过漫长的时代,会显著改变地表形态。。
[教师讲述] 大家请看案例1,位于夏威夷群岛上的基拉韦厄火山大爆发是一种岩浆喷出活动,属于迅速激烈的内力作用的表现形式,喜马拉雅山是地壳运动的结果。二者都属于内力作用的表现形式,内力作用还有另外一种表现形式——变质作用。变质作用一般发生在地壳深处,不能直接塑造地表形态,我们从案例上可以知道岩浆也只有在喷出地表时才可以直接影响地表形态。地壳运动是地球内动力作用所引起的各种地壳变化和活动,它使地壳发生变形和位移,形成各种地质构造,并引起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因此,在内力作用中,地壳运动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方式。
[教师讲述] 现在我们就来重点学习一下地壳运动这个知识,按照地壳运动的方向和性质,可以将其分为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请同学们阅读一下课本第69—70页,找出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的概念。
[板书] 水平运动
地壳运动
垂直运动
[教师讲述] 首先我们来认识“水平运动”。同学们一起念一下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的概念。
[学生回答] 水平运动是指组成地壳的岩层沿平行于地球表面的方向运动。它使岩层发生水平位移和弯曲变形,常在地表形成绵长的断裂带和巨大的褶皱山脉。垂直运动是指组成地壳的岩层作垂直于地球表面的方向运动,即上升和下降运动。它使岩层发生大规模的隆起或凹陷,引起地势的高低起伏变化和海陆变迁。
[板书]
分类 运动方向 示意图 岩层变化 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水平运动
垂直运动
[教师讲述] 下面我们通过一个表格来对比着学习它们。给同学们三分钟的时间,把这个表格补充完整,等一下请同学回答。
引导学生回答,接着说一下水平运动的例子。如我国的喜马拉雅山脉和非洲的东非大裂谷就是由于水平运动而形成的断裂带。
引导学生回答,接着说一下垂直运动的例子。如我们经常说的沧海桑田就是形容垂直运动,华山也是因为发生了垂直运动而形成的。
学生答完之后的表格,如下:
分类 运动方向 示意图 岩层变化 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水平运动 平行于地表 水平位移 弯曲变形 褶皱山脉 绵长的断裂带
垂直运动 垂直于地表 大规模的隆起和凹陷 地势起伏变化 海陆变迁
[教师讲述] 接下来请同学们完成教材70页活动。每个小组各自讨论。
[教师归纳答案] 1.公元79年—15世纪,那不勒斯海湾海岸处于下沉运动中,因为三根大理石柱建成时底部的火山灰覆盖部分看不见了,沉到了海平面以下。
2.公元15—18世纪,那不勒斯海湾海岸处于上升运动中,因为三根大理石柱上有被海水长期浸泡和海洋生物钻孔的痕迹。
3.说明了地壳运动具有循环往复的特点。
讲到循环往复的时候要抒发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物质是不断运动和变化发展的。
[教师讲述] 我们已经学习了什么是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那么,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究竟有什么关系呢?老师叫一个同学来回答,有请这位同学。
[学生回答] 在地壳运动中,这两个方向的运动是同时存在的,而且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运动结果也往往相互渗透、叠加在一起。当然,在不同的时期和不同的区域,这两个方向的运动是有主次之分的。但是就全球规模的运动而言,地壳的运动以水平运动为主,垂直运动为辅。
[教师讲述] 回答得很好。水平和垂直这两个运动是同时存在,有主次之分的。全球规模的运动以水平运动为主,垂直运动为辅。为什么水平运动为主,垂直运动为辅,老师现在就为大家解答一下。水平运动使岩层受挤压形成高大的褶皱山,也是板块运动的直接原因,而垂直运动只是形成一些断层或凹陷,全球范围来讲,山脉占主体,而断层和凹陷只是少数,所以总体来说,地表的高低起伏主要是水平运动造成的。所以水平运动是为主的。
[教师讲述] 我们概括一下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总的影响,塑造地表形态的主导力量是内力,内力作用主要作用于岩石圈,在地表形成大陆与洋底、山脉与盆地,奠定了地表形态的基本格局,总的趋势是使地表变的高低不平。
[板书] 3.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高低不平
四、总结新课(2分钟)
我们现在来总结一下本节课学的知识,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营造地表形态的内力作用,主要学习了内力作用的能量来源、表现形式、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同学们课后要认真记住,其中地壳作用是重难点,考试是经常出的,希望同学们回去好好复习,把重难点都掌握好。
五、复习巩固(5分钟)
1.下列现象中,在缓慢中进行的是( B )
A.山崩 B.珠穆朗玛峰在升高
C.地震 D.火山活动
2.喜马拉雅山、阿尔卑斯山、安第斯山的共同点是( D )
A.都是东西走向的山
B.都经受过漫长的风化作用,山顶浑圆
C.都属于断层山
D.都处在板块交界处
六、布置作业(1分钟)
1.思考问题:两千万年以来,珠穆朗玛峰抬升了约两万米,但为什么珠峰的海拔只有8844.43米呢?
2.完成练习册“合作探究.新课堂”的相应练习并预习下节课的内容。
附:板书设计
第四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第一节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一、地质作用
1.概念:地球上由于自然界的原因,引起地表形态、组成物质和内部结构发生变化的作用。
内力作用
分类
外力作用
二、内力作用
能量来源:地球内部
岩浆活动
表现形式: 变质作用
水平运动
地壳运动
垂直运动
分类 运动方向 示意图 岩层变化 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水平运动 平行于地表 水平位移 弯曲变形 褶皱山脉 绵长的断裂带
垂直运动 垂直于地表 大规模的隆起和凹陷 地势起伏变化 海陆变迁
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高低不平
【课后分析】……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