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专题教育 课程思政的时代要求和能力提升 课件 (159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初中专题教育 课程思政的时代要求和能力提升 课件 (159张PPT)

资源简介

(共159张PPT)
教师的思政育人能力要求与提升思路
目录
contents
时代要求;工作体系 案例解析;能力要求 成长思路
第一部分:思政育人的时代要求
思政育人的探索
思政育人的内涵
三全育人新格局
一、思政育人的探索
2014年上海市首次提出课程思政:从思政课程 到课程思政的转变
2017年中共教育部党组印发《高校思想政治工 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
2022年教育部等十部门印发《全面推进“大思 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
《实施纲要》:目标
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切实提高 工作亲和力和针对性,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全 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着力培 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不断开创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新局面。
《实施纲要》:基本原则
坚持育人导向,突出价值引领
坚持遵循规律,勇于改革创新
坚持问题导向,注重精准施策
坚持协同联动,强化责任落实
《实施纲要》:主要内容
统筹推进课程育人
着力加强科研育人
扎实推动实践育人
深入推进文化育人
创新推动网络育人
大力促进心理育人
切实强化管理育人
不断深化服务育人
全面推进资助育人
积极优化组织育人
《“大思政课”建设》:总体要求
建设“大课堂”、搭建“大平台”、建好“大师资”, 建设全国高校思政课教研系统,设立一批实践教学基地, 推出一批优质教学资源,做优一批品牌示范活动,支持 建设综合改革试验区,推动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相 结合,推动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教育引导学生 坚定“四个自信”,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课程思政体现了专业课程与思政元素的有机融合, 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必要条 件。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贯彻落实习近平 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的重要举措,也是建 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重要任务。
总结:课程思政的重要意义
二、课程思政的内涵
思维 科学创新
结构 立体多元
方法 显隐结合
本质 立德树人
理念 协同育人
何谓课程思政
课程思政是指以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育 人格局的形式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 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把“立德树人” 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
本质:立德树人
课程思政在本质上是一种教育,目的是为了实 现立德树人。课程思政是要将思想政治教育融 入其他课程教育,不管是作为具体的思想政治 教育还是作为宏观的教育而言,它都是为了实 现立德树人。
理念:协同育人
从课程思政的提出来看,其目的就是为了实现各 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同向同行,实现协同 育人。课程思政所践行的是把教书育人规律、学 生成长规律和思想政治工作规律紧密结合起来, 把立德树人内化到学校建设和管理各领域、各方 面和各环节。
结构:立体多元
课程思政是实现知识传授、价值塑造和能力培养的 多元统一。课程思政要求教师将教学与学生当前的 人生遭际和心灵困惑相结合,有意识地回应学生在 学习、生活、社会交往和实践中所遇到的真实问题 和困惑,真正触及他们认知和实践的隐性根源,从 而对之产生积极的影响。
方法:显隐结合
课程思政要通过深化课程目标、内容、结构、模式 等方面的改革,把政治认同、国家意识、文化自信、 人格养成等思想政治教育导向与各类课程固有的知 识、技能传授有机融合,实现显性与隐性教育的有 机结合,促进学生的自由全面发展,充分发挥教育 教书育人的作用。
思维:科学创新
以新思维催生新思路,以新思路谋求新发展, 以新发展推动新方法,以新方法解决新问题, 实现课程思政的创新发展。
三、三全育人新格局
多元聚力,全员落实育人责任:学校、家庭、社会、 学生组成的“四位一体”
多维贯通,全过程贯穿育人环节:聚焦关键工作领域, 完善培养体系;结合重要时间节点,实施价值引领
多向驱动,全方位融入育人系统:坚持系统思维;注 重精准施策;规范实施体系
三全育人的工作的要求
第二部分:课程思政的工作体系
建什么;怎么建
谁来建;为谁建
一、围绕“建什么”,精心谋划课程思政定位
明确“育人先育德”的理念,每一位教师都要不 断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和责任,理解建设课 程思政体系,是对新时代教师教书育人职责的深 化和拓展,是回归教育初心使命的本质要求。
党的二十大报告
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 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 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 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习近平:要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 本标准,做到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
教育方针: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 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时代新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
德智体美劳:以德为先、五育并举、育人功能、五育融合
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
清华附小:
学校作为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育人主体的责任担当
“双减”就是要把被市场抢占的教育活动抢回来,把培 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主动权从市场夺回来,把 公立学校在义务教育领域的主体责任担起来,让义务教 育切实回归学校教育这个根本,让义务教育真正完成自 己的使命,促成时间与空间的有机统一,让儿童将来能 够成长为让党放心的栋梁之材。
二、围绕“怎么建”,不断充实课程思政资源
深度挖掘各类课程的思政教育“关注点”“切 入点”“动情点”“融合点”,努力通过专业 教师潜移默化、春风化雨的教学,实现知识传 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引领有机融合。
关注点、切入点、动情点、融合点
关注点:了解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的困惑烦恼
切入点:解决某个问题应该最先着手的地方
动情点:能够触及心灵,引发情感的共鸣点
融合点:学生成长与思政元素之间的坐标点
2014年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 上海市虹口区柳营路小学
名称: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集聚的公办小学适应性教 育的实践研究
背景:从2004年开始,生源发生了质的变化,成为进城 务工随迁子女入学聚集地,很多教师教学付出很多尽力, 但效果不如从前理想,出现了问题教育行为。师生的互 动常常处于恶性循环之中,师生之间甚至产生了对立。
第一步:问卷调查,形成《多维度学生学业起点数 据分析报告》
第二步:开展基于支持性情感的“全校大家访”。 所谓“支持性情感”,即要求家访教师学会倾听、 观察、确定一种积极的感情基调,构建并扩展共享 的理解,促进移情和互相尊重。
家访中的倾听、交流,彻底打开了教师的心结,激发 了教师心灵深处的大爱与责任,改变了教师对这些随 迁孩子原有的困惑和看法,批评、指责少了,多了几 分理解、宽容、呵护、疼爱,同时也深感肩上的责任 重大,于是有了相关班级文化及好习惯等校本课程。
9个学习好习惯;9个做人好习惯;
9个礼貌好习惯;9个卫生好习惯;
9个饮食好习惯;9个阅读好习惯;
9个运动好习惯;9个劳动好习惯;
9个安全好习惯
三、围绕“谁来建”,打造高素质课程思政队伍
四有好老师
理想信念 道德情操 扎实学识 仁爱之心
思政教师六要
政治要强 情怀要深 思维要新 视野要广 自律要严 人格要正
四个引路人
锤炼品格的引路人 学习知识的引路人 创新思维的引路人 奉献祖国的引路人
第三届粤港澳大湾区师德论坛
主题:赓续百年初心 做时代大先生
大先生之“大”的内涵:大先生“大”中有“小”, 要做好“大先生”,要能化“大”为“小”,胸怀 大格局,做好小事情;以“小”见“大”,知微见 著,从小细节、小事件、小问题入手,在细微之处 影响学生,进而彰显大意义,大价值。
四、围绕“为谁建”,着力提高课程思政实效
以学生满意、教育有效为导向,不断创新 教学模式、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引导学生 自主参与、体验感悟。
清华附小:课程思政的实落细落小
从原来的学校教学时间走向长周期的儿童成长时间
从原来的学校课堂育人走向学校一日育人
从原来的学科主导走向儿童学习与生活主导
从原来的学校单项育人走向多元主体参与共治育人
儿童成长的全景观察、诊断与反馈
《学生一日行为观察表》
《学生一日身心节律观察表》
《学生一日学习与生活关联观察表》
《学生个体体质健康报告单》
第三部分:案例解析
学校德育;思政课程
学科思政;主题教育
一、学校德育
实施依据
一校一案
思政课堂
思政教育的特点
内容偏重于党和国家重大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讲解,使 受教育者了解和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提高 理论修养,熟悉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艰苦奋斗的光辉历 程,牢牢把握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教育内容一般不具有稳定性,而是随着重大事件的发展 和重要法规政策的制定与实施,发生相应的变化。
实施依据:《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
将《指南》作为学校开展德育工作的基本遵循, 纳入校长和教师培训的重要内容,并将其作为教 育行政部门对中小学德育工作进行督导评价的重 要依据,进一步提高中小学德育工作水平。
一个体系、二个结合
一个体系:方向正确、内容完善、学段衔接、 载体丰富、常态开展
两个结合: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 合,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结合
三个关键点、四个基本原则
三个关键点:以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和健全人格为 根本,以促进学生形成良好行为习惯为重点,以落实 中小学生守则为抓手
四个基本原则:坚持正确方向、坚持遵循规律、坚持 协同配合、坚持常态开展
五项主要内容、六大实施途径
五项主要内容:理想信念教育、社会主义核心 价值观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生态文 明教育、心理健康教育
六大实施途径:课程育人、文化育人、活动育 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协同育人
学 校
两门“课”纳入教学计划:校外劳动和研学旅行
每学年必须举办的四大活动:科技节、艺术节、 运动会、读书会
建立健全这四大制度:师德“一票否决制”、制 定防治学生欺凌和暴力工作制度、完善学生社团 工作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家庭教育工作机制
两大校园建设:文化环境建设、网络文化建设
一切教学活动都是在育人
课堂教学是学校育人主渠道
德育课程是系统育人的专门课程
各学科内容中都蕴藏着丰富的德育资源
各学科学习奠定人的认识论、价值观基础
各学科学习过程也是德育过程
一校一案:基本要求
一校一案:方案格式要求
标题
——XX 学校德育工作方案
(概要)
背景分析;办学理念;工作目标;工作 内容;实施途径;支持保障;特色做法
思政课堂
课程思政素材挖掘之 人窃故事法
主 讲 人 :
1 朱 霪 华 I
心 中 有 思 政 . 万 物 可 思 政 。
掌 握 人 物 故 事 法 5 思 政 素 材 不 难 挖 。
食食
思政名家:曹永浩校长
结合学科专业特点分类分阶段推进课程思政建设
推动课程思政全程融入课堂教学建设
提升专业教师的课程思政建设能力
完善课程思政建设评价激励机制
打造“六个一”工程:教学名师和团队、品牌项目、 示范课程、研究课题、研究中心、资源平台
建设思路:东莞市机电工程学校
组织培训,树立课程思政意识
先行先试,推出课程思政课例
以点带面,推广课程思政课堂
组织竞赛,打造课程思政金课
党建引领,选树课程思政名师
加强研究,设立课程思政课题
实施方案:东莞市机电工程学校
点评:为创新思政教育设计科学有效的顶层设计
二、思政课程
价值引领
实施依据
教学体会
思政课的课程地位
青少年教育最重要的是教给他们正确的思 想,引导他们走正路。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 程,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思政课教师队 伍责任重大。
思政课教学的难点
国内外形势、党和国家工作任务发展变化较快,思政 课教学内容要跟上时代,只有不断备课、常讲常新才 能取得较好教学效果;
学生会提一些尖锐敏感的问题,往往涉及深层次理论 和实践问题,把这些问题讲清楚讲透彻并不容易;
社会主义制度是在不断探索中完善的,在摸索中前进 肯定会有失误。
2020年中共中央宣传部 教育部印发《新时代学校思想政 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实施方案》:基本要求;课程目标 体系;课程体系;课程内容
2022年教育部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代中小学思政 课建设的意见》:总体要求;深化教学管理创新;丰富 课程教学资源;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完善教研工作机制; 构建大思政课体系
实施依据
把握新时代、推进一体化
突出创新性、增强针对性 注重统筹性
《实施方案》:基本要求
小学阶段重在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重点引导学生知晓基本国 情,尊敬国旗国徽,会唱国歌;了解革命领袖和民族英雄的生 平故事,培养学生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情 感认同;知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初步形成规则意识,知道 有关常识,初步具有依据法律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讲礼貌、 守纪律、知对错;形成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人民、爱 集体的情感,具有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美好愿望。
初中阶段重在打牢学生的思想基础。重点引导学生初步了解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感知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力量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成就;增强国家意识和国情观念,树立 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加深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了解与学生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常识,具有初步的宪法意识、 法制观念等;明是非、讲规则、辨善恶;把党、祖国、人民装在 心中,强化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思想意识。
高中阶段重在提升学生的政治素养。重点引导学生初步掌握马克思主义 基本原理,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及其理论成果,理解习近平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 文化观,认同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 前人人平等观念,进一步增强法治意识,有序参与公共事物,勇于承担 社会责任,积极行使人民当家做主的政治权利,明方向、遵法纪、民、 知荣辱;衷心拥护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形成做社会主义建设 者和接班人的政治认同。
必修课“道德与法治”,内容包括中国特色 社会 主义、品德、法律常识,中华文化 心理健康等
必修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与社 会、政治与法治、哲学与文化
选修课: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法律与 生活、逻辑与思维
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主要讲授学生与自我、家庭、班级、 社会、国家、世界、自然的关系,结合“看到什么”“听到 什么”,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由来与发展,懂得当代中 国怎样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奋斗历程,初步了解新 时代“两步走”战略安排,帮助小学生从情感上认同伟大祖 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以学生的体验为基础,主要讲授个人和集体、自我和时 代、社会规则和社会秩序、社会责任和社会担当、宪法 和法律、国家利益和国家目标、中国和世界等内容,通 过呈现党和国家事业在各方面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引导 学生明确“是什么”,树立四个自信。
以学生的认知为基础,讲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 发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丰富内涵、 思想精髓和理论意义,帮助学生理解社会主义基本经济 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中华优秀传统 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等内容,引导学生 理解“为什么”, 坚定四个自信。
加强党对中小学思政课建设的全面领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 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充分发挥思政课关键课程作 用。紧密联系中小学实际,深化中小学思政课改革创新,切实加强 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统筹用好各类教育资源,大力提升思政课育 人质量,教育引导广大中小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从小听党话、 永远跟党走,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建设意见》:指导思想
突出关键地位: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充分彰显思 政课政治引领和价值引领功能。
强化统筹实施:推进学校“小课堂”、社会“大课 堂”和网络“云课堂”协同育人。
坚持问题导向:提升思政课吸引力感染力。
深化改革创新:增强思政课时代性、针对性、实效 性,大力促进思政课改革发展。
“大思政课”体系更加完善,评价机制基 本健全。思政课整体质量显著提高,有效 发挥沟通心灵、启智润心、激扬斗志的重 要育人作用。
深化教学管理创新:开齐开足课时;落实课程内容创新教学方法
丰富课程教学资源:汇聚优质课程资源;丰富社会实践资源;用 好数字化资源平台。
完善教研工作机制:强化教研队伍建设;创新教研方式方法。
构建大思政课体系:提高课程思政水平;创新德育工作途径;加 强校园文化建设。
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
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
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
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
价值引领:八个统一
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
思政课的基本功能是政治引导;以透彻的 学理分析回应学生,以彻底的思想理论说 服学生,用真理的强大力量引导学生。
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
思政课重在塑造学生的价值观,这一点 必须牢牢抓住;要通过满足学生对知识 的渴求加强价值观教育。
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
思政课的任务是传导主流意识形态,建设性是 其根本;用好批判的武器,直面各种错误观点 和思潮,旗帜鲜明进行剖析和批判。要练就不 怕问、怕不问、见问则喜的真本领。
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
思政课要用科学理论培养人;把思政小课堂 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在理论和实践的结 合中,教育引导学生立鸿鹄志,做奋斗者。
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
在教学中要把统编教材作为依据,确保教学的规范 性、科学性、权威性;具体落实要因地制宜、因时 制宜、因材施教,结合实际把统一性要求落实好。 使学生爱听爱学、听懂学会。
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
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老师 要做好画龙点睛工作,加强引导和总 结提炼。
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
灌输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基本方法;要 注重启发式教育,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 问题、思考问题,在不断启发中让学生水到 渠成得出结论。
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
思政课要做思想政治教育的显性课程,要理 直气壮开好思政课;要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 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全员 全程全方位育人。
拥有先进的教育理念
构建有效的课堂教学
开展科学的教学研究
重视共赢的协同创新
葆有良好的精神面貌
教学体会: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以生为本,并将此理念化为教学实践,深入发掘史实背 后的思政教育因素。
例如:汪精卫和蒋介石。结合学生实际,重点强调政治 “底线”问题。
通过对比,告诉学生任何行为都有底线,引发学生对自 己过往行为的反思,以及对未来行为的理性选择。
教学体会:拥有先进的教育理念
思政课堂教学的终极追求是其有效性。
例如:左倾和右倾。分三个层次来讲解。一是学科层面的界定。 讲清主观认识与客观实际的关系问题,让学生明白左倾和右倾的 概念;二是根据学情举例说明。通过列举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 动等内容,帮助学生准确理解概念;三是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 这是思政教育内容。
针对学生存在的妄自菲薄和骄傲自满现状,引导他们正确认识自 己,对自己有个科学的判断,从而更科学地规划自己的学业。
教学体会:构建有效的课堂教学
协同创新是思政课教师应具备的一种精神和能力,要具 较强的集体观念、大局观念和沟通协调能力,从而有效 汇聚各种资源,合作共赢。
通过协同创新,立项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各项教 学改革项目;凝聚全校以至校外专家,自2006年起,每 学期都能成功开设公选课《中华民族凝聚力专题》;担 任“中华民族凝聚力研究中心”主任,开展理论研究和 实践推广,获学校首届研究机构评比优秀奖。
教学体会:重视共赢的协同创新
开展教学教育研究是消除职业倦怠最有效的手段之一。
梳理和提炼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进行,形成了一系列教研成 果。如主编了《历史课程与教学》《中华民族凝聚力概论》 两部教材;主持《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精品课程建设、优 秀教学团体建设、线上课程建设等项目研究,2017年获省级 质量工程项目《在线开放课程》立项。
教学体会:开展科学的教学研究
良好的精神面貌是一种强有力的教育因素。
在教学过程中,应始终以饱满的工作热情,认真的教学态度、丰 富的学科知识、高超的教学技能、亲和的教学风格,以及良好的 生存状态出现在学生面前,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学 生进行共产主义理想与信念教育,引导学生不断探索马克思主义, 研究马克思主义。
学生感受到马克思主义的真正魅力,树立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
教学体会:葆有良好的精神面貌
三、学科思政
学科思政的认识与问题
学科思政的依据与内容 课堂教学开展思政教育
习近平关于学科思政的论述
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 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 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认识:一是只思不政。只讲批判思维,不讲 立场,不下结论;二是只政不思:认为课程 思政就是在专业课堂上灌输意识形态。
问题:各学科思政教育的“切入点”“动情 点”“融合点”问题
学科渗透的认识与问题
学科渗透的依据与内容
教育部《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
教育部《革命传统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
教育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
《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1
语文:理解课文故事中人物和情节的道德意义,培养志向 和志气。
数学:培养有条理地解决各种问题的习惯。
社会类科目:理解社会、国家、世界上的各种事务,培养 爱党、爱家、爱国以及为人类服务的情怀。
科学类科目:接触与理解自然现象的奥秘,培养爱惜生命、 爱护生物的情感。
《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2
艺术类科目:体验合作、和谐的重要性,陶冶善和美的 情操,锻炼耐心、恒心及创造力。
体育:锻炼身体,增进健康,学会合作、懂得竞争的规 则,养成公平的态度。
外语:加深对各国的了解和理解,培养国际性及对世界 和平的认识。
基本原则:覆盖全部革命历程,反映革命传统主要内容;遵循学 生认知规律,坚持循序渐进;结合学科特点,注重有机融入
主题内容: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以人民 为中心的立场;实事求是思想路线;革命斗争精神;爱国主义情 怀;艰苦奋斗传统。
学科安排:以道德与法治(思想政治)、语文、历史三科为主, 艺术(音乐、美术等)学科有重点地纳入,其他学科有机渗透, “3+1+N”全科覆盖。
《革命传统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
基本原则:坚持正确价值导向,强化经典意识;遵循学生认知规律
,贴近学生实际;结合学科特点,注重有机融入;坚持整体设计, 科学合理布局。
主题内容:核心思想理念;中华人文精神;中华传统美德
学科安排:以语文、历史、道德与法治(思想政治)三科为主,艺 术(音乐、美术等)、体育与健康学科有重点地纳入,其他学科有 机渗透,“3+2+N”全科覆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
美好生活,各科教师能做什么?
美好生活,思政课教师能做什么?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开展价值观教育
我是一名语文教师,在讲到一些能传递价值观的事例时, 发现学生表现出来的情感体验并没有那么深刻,甚至有些 孩子还唱起了反调,消解了严肃和崇高的氛围。请问怎么 在课堂教学中自然而然地进行价值观教育,而不引发学生 的逆反心理呢?
树好“五心”红旗,课程思政、学科育德,才能水乳交融
秉持育人初心 呵护学生童心 培植诚挚爱心 永葆空杯虚心 炼就坚韧耐心
春风化雨润泽心田
教师要做言行一致的奉道者,要让有关价值 深植己心。
解锁学生的精神密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精心设计教学,构建开放、立体的课堂,打 破学生与文本间的壁障。
四、主题教育
柳夕浪:重大主题教育何以进课堂?
问题:重大主题教育对儿童成长有何意义? 重大主题教育与学科教育有怎样的关系?重 大主题教育如何进课堂?
重大主题教育是突破成长瓶颈制约的关键
重大主题教育是超越个体情境局限性、进入更 为广阔的社会历史情境的必修课程,是突破成 长瓶颈制约的关键课程,它并不是高高在上的, 而与每个人的成长、命运息息相关。
促进未成年人形成正确的“三观”
基础教育阶段学校的主要功能便是在未成年 人身体发育、品行养成的关键期,促进其形 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案例:向雷锋同志学习
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
习近平强调,新征程上,要深刻把握雷锋精神的时代内涵,更 好发挥党员、干部模范带头作用,加强志愿服务保障和支持, 不断发展壮大学雷锋志愿服务队伍,让学雷锋在人民群众特别 是青少年中蔚然成风,让学雷锋活动融入日常、化作经常,让 雷锋精神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 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强大力量。
湖南湘江新区教育局党组成员吴孟军
围绕“以雷锋精神兴校育人”探讨了三个问 题:把握雷锋精神的育人价值、把握雷锋精 神的引领功能、把握雷锋精神的宣传举措。
长沙市高新区雷锋新城实验小学校长刘丰华
从“加强思政课程建设”入手,探索“以雷锋精神 立德树人”。分享了运用特色思政课程,推动学雷 锋活动常态长效;建构“大思政课”体系,实现学 雷锋活动融合创新;践行“大思政课”育人,促进 学雷锋蔚然成风等实践经验。
第四部分:能力要求
学校领导;中层干部
思政课教师;班主任
一、学校领导
价值选择力;课程领导力
创新变革力;资源整合力 文化经营力;品牌塑造力
价值选择力
意义:正确的价值判断与选择,方能形成正确决策。
最关键:在于对学校核心理念、办学目标和育人目标的 定位,即“灵魂三问”——学校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 如何培养这样的人才?办什么样的学校?。
误区:将“处理”等同于“决策”;偏重主观决策;过 分追求“完美决策”。
课程领导力
意义:学校办学理念、育人目标、品牌特色,都要通过课程 这一主要载体来实现。对于学生个性发展、教师专业发展及 学校特色发展而言,课程是一个看得见、摸得着的有力抓手, 是整个学校系统高速运转的发动机。
关键:清晰课程情境、高瞻课程哲学、把握课程功能、设计 课程框架、明确课程实施、探索课程管理、变革课程评价
创新变革力
意义:保持成长与发展的昂扬姿态
案例:北京十一学校的“走班制”课程改革;洋思中学的“先学 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改革模式;杜郎口中的小组合作学习、 “三三六”教学模式,
“变”与“不变”:“变”的是教学方式、课程设计、管理模式 等等,“不变”的是育人的使命与本心,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 才、以生为本、立德树人,让教育回归本质,从而更加符合教育 规律、更加符合人才成长的规律。
资源整合力
校长要练就一双慧眼,善于发现校内的、校外的, 有形的、无形的,显性的、隐形的资源,让一切 周边资源为我所用,为学校成长助力。
文化经营力
意义:文化是需要经营的,如何让好的理念在全体师生的认 知中内化生根、并付诸实践,成为凝聚学校共同体的一股绳, 更加考验校长的管理智慧。
工作方法:让学校所有人都积极参与、深度参与、真实参与, 从而凝聚价值共识、实现文化认同、形成共同愿景。
学校文化层次:物态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
过程:从文化自觉到文化自信、最终走向文化自强的过程。
品牌塑造力
品牌:公众对学校认识的总和
意义:是为了进一步增强师生的文化认同感与价值凝聚 力,让卓越品牌成为驱动学校长远发展的引擎。
打造学校品牌的关键:知名度和美誉度
做法:基于自身的办学质量,找好学校定位,讲好学校 故事,进行精准传播,实现品牌提升。
二、中层干部
坚定的执行者;专业的引领者
资源的整合者;关系的协调者 品牌的策划者
坚定的执行者
领会学校管理者的思想。
不过多评估任务的科学性、可执行性等。
以团队的协作来保证任务的完成度。
专业的引领者
要出色履行好自身的职责,必须加强学习, 苦练内功,要大力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和 治班能力。要自我加压,不懈进取。
要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需要打造个人风 格和品牌。
资源的整合者
只有充分整合家庭、学校、社会的资源, 发挥三方合力,才能为孩子们创造出最佳 的成长环境,提供最佳的成长条件。学会 整合多方资源是年级组长的必备技能。
关系的协调者
协调好各种关系,是年级组队伍建设的重点。年级组 长应该理清关系脉络、做好关系纽带、维护关系生态。
年级组内有哪些关系需要理清呢?同事关系、家校关 系、上下级关系是最需要着力的。在同事关系中,组 长要分清前辈、后辈、平辈。
品牌的策划者
要考虑到本学年年级组的特色活动并做到:但 凡活动,必出精品,人无我有,人有我优。
每完成一项活动,都应及时利用各种媒介对活 动进行宣传,将成果及时固化,实现活动的效 益最大化。
三、思政课教师
政治要强:要解决学生理想信念问题
情怀要深:引导学生立德成人、立志成才 思维要新:教会学生科学的思维
视野要广:为学生答疑解惑
自律要严:遵守教学纪律、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 人格要正:修身修为,为人师表
思政课教学涉及的内容
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
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
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
党史、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涉及 世界史、国际共运史;
世情、国情、党情、民情,等等。
思政课教学的立体多元结构
实现知识传授、价值塑造和能力培养的多元统一;
要求教师将教学与学生当前的人生遭际和心灵困惑 相结合,有意识地回应学生在学习、生活、社会交 往和实践中所遇到的真实问题和困惑,真正触及他 们认知和实践的隐性根源;
要求对学生成长产生积极的影响。
思政课教学的难点
国内外形势、党和国家工作任务发展变化较快,思政 课教学内容要跟上时代,只有不断备课、常讲常新才 能取得较好教学效果;
学生会提一些尖锐敏感的问题,往往涉及深层次理论 和实践问题,把这些问题讲清楚讲透彻并不容易;
社会主义制度是在不断探索中完善的,在摸索中前进 肯定会有失误。
思政课教学的方法
主要方法:案例式教学、探究式教学、体验式教学、互动 式教学、专题式教学、分众式教学等,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等手段建设智慧课堂等
分众式教学的特点:以学生为主体,通过问题、课堂、实 效三个层级,在教师主导下开展多维互动,从而达到提升 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
四、班主任
班集体建设;班级活动组织
学生发展指导;综合素质评价
沟通与合作
班集体建设
核心能力项 核心能力水平 核心能力项 核心能力水平
思想教育 潜移默化 言传身教 方法引导 我说你听 环境建设 特色鲜明,环境育人 师生共建,整洁美观规 范、整洁、实用
简单随意,应对检查
日常管理 自主管理 规则约束 经验管理 严格看管 班风建设 关注学生的发展需要
寓教于集体活动
把握正确的班级舆论 严格纪律要求
思想教育
目标要求:紧紧围绕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 建设者和接班人总体目标,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到 课堂教学、班级活动、社会实践中;以优秀的道德品质教 育学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用合适的方 法防止或有效矫正学生的不良行为。
能力水平:我说你听;方法引导;言传身教;潜移默化
日常管理
目标要求:了解班级日常管理的内容和特点,对班级管理 有整体规划,有建设目标;能及时发现班级日常管理中存 在的问题,采取恰当的管理方式,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习 惯;能有效指导班委会和团、队学生工作,注重培养学生 自主、自律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帮助和引导学生自主管 理,确保班级的教育教学秩序。
能力水平:严格看管;经验管理;规则约束;自主管理
环境建设
目标要求:了解班级环境建设的内涵和主要内容,掌 握环境建设的途径和方法;建设班级环境,培育班级 特色;能积极发挥科任教师、学生、家长等在班级环 境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能力水平:简单随意,应对检查;规范、整洁、实用; 师生共建,整洁美观;特色鲜明,环境育人
班风建设
目标要求:明确班风是班集体的灵魂,注重发挥班风在增强集 体凝聚力、约束力和创造力方面的重要作用。对班风建设有整 体规划,能做好班情分析,确定班集体的奋斗目标,并通过恰 当的方式方法培育班风;注重言传身教,善于和班级其他教师 合作,通过良好的班级舆论巩固和发展良好的班风。
核心能力水平描述:严格纪律要求;把握正确的班级舆论;寓 教于集体活动;关注学生的发展需要
何谓班集体
班集体一般是以教学班为单位,按集体主 义原则组建起来的学生群体,是班级发展 的高级形式。
发展阶段
松散群体阶段:初始阶段
联合群体阶段:发展阶段
班集体阶段: 形成阶段
特点:学生交往是个体的、表面的、情境的; 纪律处于他律阶段,没有共同目标;缺乏归属 感和认同感
要求:了解学生;指定干部;布置工作任务; 开展活动;促进学生交往
特点:学生初步建立起各种人际关系,出现了较为稳定的小 团体;出现集体舆论,形成了一定的内聚力;学生希望通过 获得老师和同学的认可,满足自己的自尊感和成就感;班级 建立了各项制度和组织机构;班干部能发挥一定作用
要求:通过活动,促进学生的合作关系;通过指导,帮助班 干部完成班级日常管理工作;通过引领,培养学生的规范意 识和责任意识,形成正确的班级舆论
特点:全班已成为一个有系统组织完整制度的有机整体, 能够有计划地开展各种班级活动;学生心理相容程度高, 班干部成为班级的领导核心;学生的集体观念得以确立, 有强烈的归属感和集体荣誉感
要求:提出更高层次的班级奋斗目标;提高各项集体活动 的质量;使健康的集体舆论成为占优势的舆论,并为全体 成员所内化,形成优良的班风,使集体成为教育主体
第五部分:教师的专业成长思路
专业成长的意义
专业成长的内容 专业成长的对策
一、专业成长的意义
反思能力
规律探寻
表达能力
反思工作经历的能力
现象:部分教师工作倦怠,没有激情,没有热情。
原因:觉得工作没有意思,年复一年重复昨天的故事。
对策:反思自己工作经历,剖析工作的经验或教训, 使经历就会变成宝贵的财富。
认识工作规律的能力
现象:感觉工作很辛苦,疲于奔命。
原因:缺乏对工作规律的认识。
对策:加强对工作的研究,提高工作的 针对性和有效性。
表达能力
能力:书面表达;口头表达
标准:第一,要明白自己所要表达或传达给对方的意思; 第二,要让对方明白你要表达或传达的意思;第三,要 让对方清晰和快速地明白你要表达或传达的意思。
要求: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言之有据;言之有序
二、专业成长的内容
师德师风、科学精神、人文素养、现代教育、 学校德育、专业发展、学科素养、学科技能、 职业指导、家校共育、课题研究、成果提炼、 品牌打造、线上线下混合式教育方式
三、专业成长的对策
思想引领,提升理论水平
实践指导,提高专业技能
课题引领,拓展专业发展
成果展示,激励自我发展
思想引领,提升理论水平
习近平十八大以来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六一 儿童节、五四青年节、教师节
陶行知、苏霍姆林斯基等的教育教学思想
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和技术
杨启亮教授:师德修炼
规范:遵守师德规范
良心:高尚道德的流露
信仰:宗教般的情怀(敬畏、心存感激、自我实现) 感悟:工作不是奉献,它是辉煌了自己,照亮了别人。
杨启亮教授:师德的特殊性
对象是学生: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即未完成中的人, 不能作终结性的评价。因此,对学生永远划逗号。有 期望就有希望,就有发展。
主体是教师:以身立教的人。教师的存在是一种深刻 的教育。身教重于言教、不言之教、有德者必有言等。
苏霍姆林斯基卡娅
把心灵献给孩子的同时,我们不该留有铁石心
肠和怨恨的心理,我们自己也会剩下一个非常
完整的、善良的、满足的心灵。换句话说,请 大家热爱自己的职业,请不要认为这是牺牲。
实践指导,提高专业技能
能力:感知能力、监控能力、协调能力、语言 表达能力、心理诊断与辅导能力、决策能力、 领导能力、研究能力等。
路径:专业能力大赛、名师、名师工作室
省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大赛
学科专业技能
教学通用技能
教育理念演讲与答辩
教育教学即兴演讲
班主任专业能力大赛
班级发展规划:带班育人方略、班级建设方案、 班级特色发展规划
故事叙述:育人故事、成长故事叙述
情景处置:情景答辩、模拟情景处置
班级活动设计:班级活动策划与实施、主题班会
(班集体活动)设计
课题引领,拓展专业发展
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 使每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 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研究这条幸 福的道路上来。-——苏霍姆林斯基
何为课题
课题:“课题”就是“问题”
什么是问题:各种冲突、矛盾和关系
课题的价值性:促进学生的发展、有利于工作的开展
课题的量力性:微观研究、个案研究
课题研究的效率:系列研究、把握趋势、紧跟时事
若干意识
主体意识、问题意识
目标意识、策略意识
理论意识、成果意识 策略意识、规范意识
题目的确定
格式:目标+(载体、途径、方法、手段、路径等)
经典;时事;借鉴(课题指南、课题、成果、报刊 杂志等)
特色成果呈现
特色名称、形成过程、内涵阐释
主要内容、成果展示、社会效应 反思展望
成果展示,激励自我发展
它是激励教师自我发展的有效途径
其过程是学习和提升的过程、是明晰 自己的特色和努力的方向的过程。
成果展示的方式
专业能力大赛
参加名校长工作室
投稿和征文
考察交流学习
课题研究和论文写作 承办专业活动
建议
一、明确职责:对标相关文件
二、重视规划:明确发展目标 三、实施方案:采取有效措施 四、加强研究:解决具体问题 五、提升能力:加强技能训练
谢谢大家!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