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书法教案(第13课)教学版块(课题) 隶书笔画(六) 课时 40分钟核心素养目标 文化自信:了解书法的重要性,晓知并学习古代名人学有所成的精神,激发学生热爱艺术之感情和奋发向上的信心,从小养成喜好、爱好艺术的良好习惯,既学本领,又学做人。语言应用:学习和掌握隶书基本笔画“竖折、竖折波、横钩、卧钩捺”的书写技法,学习例字的写法。进一步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思维能力: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和临摹,逐步学会规范地写好基本笔画和范字。审美创造:不同方式的教学,培养学生的书法审美能力,感受篆书作品的线条美、结构美和气韵美。 教学内容 学习和掌握隶书基本笔画“竖折、竖折波、横钩、卧钩捺”的书写技法,学习例字的写法。让学生练习例字。教学重难点 例字的写法学具准备 笔、墨、纸、砚、书法作品教学过程 利用点名册点名,将未到的学生及时作记录。一、引入课题入木三分 过去做生意的店家一般是有招牌的,总要将自家的店号起个吉利的名字,例如什么“广源记”,“茂源记”,“康泰记”,等等,名目繁多。单说有一家商店生意不错,扩大了门面,增添了货物,招牌也想换个新的。可别小看这招牌,它对生意的好坏还挺有影响呐。因此,招牌一般是用好的木板做的。凑巧,有人给找来了一块曾经用来祭神的木板,木板上写满了祭祝的文字。开始,人们并不在意,商店老板叫人把木板上的毛笔字洗去,好写新的内容,哪知擦洗了半天,木板上的毛笔字不仅没有擦掉,反而更清晰了。洗不掉,就刨,木板刨了一层,笔迹依稀可见;木板刨了两层,笔迹还能看见。人们惊讶了:这是谁写的字,这样深刻有力,一位懂得书法的老先生来了一看,立即惊叹地叫起来。看着他一个劲地拍案叫绝的样子,在场的人都很奇怪,纷纷围拢来看。老先生说:“这是大书法家王羲之的笔迹啊!这字如此深刻有力,真是入木三分啊!”课程新授1.竖折出示例字,要求学生边看边思考例字的特点。老师讲解,并讲述书写这类字的书法要领:(教师示范)书写技法:①向上轻入后转笔向下。 ②竖末向左下提笔并向右下轻顿。 ③横末提笔回锋。 (学生练习例字,老师下位指导并纠正学生的错误写法。)竖折波出示例字,要求学生边看边思考例字的特点。老师讲解,并讲述书写这类字的书法要领:(教师示范)书写技法:①向上轻入后转笔向下。 ②竖末提笔向左下轻顿后向右上呈弧形行笔。③重按后转笔向右。 ④顺势向右上出锋。 (学生练习例字,老师下位指导并纠正学生的错误写法。)横钩出示例字,要求学生边看边思考例字的特点。老师讲解,并讲述书写这类字的书法要领:(教师示范)书写技法:①逆锋向左下轻入后转笔向右。 ②横末转笔向右下重顿。 ③顺势向下出锋收笔。 (学生练习例字,老师下位指导并纠正学生的错误写法。)卧钩捺出示例字,要求学生边看边思考例字的特点。老师讲解,并讲述书写这类字的书法要领:(教师示范)书写技法:①逆锋向左上轻入后转笔向右下。 ②呈弧形向右行笔。 ③末端提笔出锋。 (学生练习例字,老师下位指导并纠正学生的错误写法。)知识链接:《石门颂》《石门颂》,全称《司隶校尉犍为杨君颂》,又称《杨孟文颂》,是东汉建和二年(148年)十一月所刻摩崖石刻,隶书。原刻为竖立长方形,纵261厘米,横205厘米,全文共655字。1967年将其从崖壁中凿出,1970年迁至汉中博物馆,保存至今。《石门颂》是汉桓帝时的汉中太守王升为汉顺帝 初年的司隶校尉杨盂文所写的一篇颂词,全面、详细地记述了汉顺帝时杨孟文上疏请求修褒斜道及修通褒斜道的经过。包含《石门颂》在内的褒斜道石门及其摩崖石刻被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石门项》是东汉隶书中的极品,又是摩崖石刻的代表作,它对后来的书法艺术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被称为国之瑰宝。其书大气磅礴,既整齐规范,又富于变化,且深含感情,不拘绳墨,笔势纵放,奇趣横生。笔画粗细虽区别不大,却变化丰富,用笔挥洒自如,不作修琢,有自然豪放意趣。整体看来,《石门颂》字画瘦硬,结构疏朗,飘逸有致,隶笔中带篆、带草、带行,被书家称为隶中之草。 值得一提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商务印书馆出版的《辞海》封面“辞海”二字字形就取自《石门颂》。三、归整文房四宝作 业 完成“拓展训练”和“硬笔练习”内容,要求漂亮、工整。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