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地球的面貌》第四节 《海陆变迁》【学习目标】1.运用实例说明海陆在不断变化当中,使学生从实例中明白地球的表面形态是在不断变化的,并了解地表形态变化的原因。2.利用地图拼图,说出大陆漂移假说的基本观点及证据。3.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知道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并能够说出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4.了解地震的相关知识,通过演练了解如何避震,提高学生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教学重难点】重点:板块构造学说的应用难点:板块构造学说的应用【教学方法】读图指导法、活动探究法、讲授法、实地演练法。【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新闻:日本地震引起的海陆变迁新课讲授:海陆变迁的意思是说海洋变成陆地,或从陆地变成海洋。这跟一个成语的意思是一样的——沧海桑田。那你们知道那些沧海桑田的故事?[我知]提问:说出我知道的地表形态变化的例子。总结:台湾海峡海底发现古河道、水井和森林等人类活动的遗迹;科学家在青藏高原考察的时候发现鱼、海螺、海藻等海洋生物化石……说明地球表面形态是在不断变化的。讲述这些地表形态变化的原因,得出结论:地表形态变化是内力和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地表形态变化是内力和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我探]提问:地表形态在不断地变化,七大洲和四大洋的格局是不是固定不变的呢?展示:南美洲和非洲的拼图讲授并利用动画展示魏格纳和大陆漂移假说的内容。[我学]展示我学提纲,学生活动,学习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1.全球由几大板块构成 分别是什么?2.在这些板块中,几乎全是海洋的是什么板块,澳大利亚大陆属于什么板块?3.板块处于不断的 之中。4.板块的内部比较 ,板块和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比较 。[我用]教师讲解:按照板块构造学说的观点,海洋都会经历一个生成和发展的阶段。(在讲解的过程中展示出海洋产生、山脉形成的过程)学生活动:2.喜马拉雅山脉是哪两大板块碰撞形成的?(视频展示)3.日本的地震是怎么形成的?(视频展示)[讲述并出示板书]地球两大火山地震带:1.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2.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地震破坏的威力很恐怖。可以的几秒钟时间将几十万人的大城市夷为平地,尸横遍野,……满目苍夷。那发生地震时我们怎样从地震中逃生?(视频展示)地震逃生[我结][我练]实地演练,地震逃生规则:1.地点限制:教室2.时间限制:15秒3.要求:第一小组成员进行演习。在老师说开始后小组成员在15秒内做完自我保护,然后暂时别动,老师发出回位指令后,回各自位置。第二小组成员认真观摩,在第一小组完成演习后,指出演习中存在的问题。作业布置:练习册【板书设计】一、地表形态是在不断变化的二、大陆漂移学说三、板块运动学说1.全球由六大板块组成2.板块在不断地运动3.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的交界处比较活跃四、应用1.海洋山脉的形成2.火山、地震带【课后反思】板块讲解中,要让学生能够简单的解释地形的形成;在讲解地震中,一定让学生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学会如何逃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