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比例常考易错检测卷(单元测试)-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人教版(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四单元比例常考易错检测卷(单元测试)-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人教版(含解析)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四单元比例常考易错检测卷(单元测试)-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人教版
一、选择题
1.下列各种关系中,成反比例关系的是( )。
A.平行四边形的高一定,它的底和面积
B.同学的年龄一定,他们的身高与体重
C.圆的面积一定,它的半径与圆周率
D.三角形的面积一定,它的底和高
2.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2000倍,则比例尺是( )。
A.1∶200000 B.1∶2000000 C.1∶2000 D.1∶20000000
3.下面各比中,能与0.14∶0.1组成比例的是( )。
A.0.8∶0.25 B.28∶20 C.∶ D.14∶1
4.小华和小强分别将学校的花坛画了下来(如图),如果小华是按1∶a的比例尺画的,那么小强是按( )的比例尺画的。
A.1∶2a B.1∶a C.1∶a D.1∶a
5.4个玩具汽车换10本小人书。淘气有14个玩具汽车,可以换多少本小人书?下面哪个选项解答是错误的( )。
A.设可以换x本小人书。 B.设可以换x本小人书。
C.14×(10÷4) D.10×(14÷4)
6.一个长4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按4∶1放大,得到的图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 )
A.32 B.0.32 C.128 D.1.28
二、填空题
7.两个比的比值都是,它们组成的比例的内项都是,写出这个比例( )。
8.一幢教学大楼平面图的比例尺是,表示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 )倍。
9.地图上用4cm的距离表示地面上240km的距离,已知甲乙两地之间的实际长度是540km,那么在这幅地图上的距离应是( )cm。
10.下边是一个零件的设计图,每个小格都是边长为1cm的正方形,这个零件的体积是( )cm3。如果把设计图按2∶1放大,那么这个零件的体积就是( )cm3。
11.在一幅地图上标有把它写成数值比例尺的形式是( );如果在这幅地图上量得泉州到福州的距离为4厘米,那么这两地的实际距离是( )千米。
12.根据和成反比例关系,把下表补充完整。
2 3 ( ) 6 ( ) 24
( ) 40 30 ( ) 12 ( )
13.圆的面积和圆的直径( )(成正比例、不成比例)。
14.把一个边长3厘米的正方形按3∶1的比放大,放大后的图形周长是( )厘米,面积是( )平方厘米。
三、判断题
15.50∶1这个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1cm,相当于实际距离50cm。( )
16.用4、12、3、9这四个数可以组成这样的比例:4∶12=9∶3。( )
17.如果7A=9B那么B∶A=7∶9。( )
18.糖水的含糖率一定,糖和水成反比例。( )
19.把一个长5cm,宽3cm的长方形按2∶1放大后,得到的图形的周长是32cm。( )
四、计算题
20.解方程。
= ∶x=∶4 x∶=13.6∶2
五、解答题
21.“青年突击队”参加泥石流抢险,原计划每小时走6千米,需要4小时才能到达目的地。出发时接到紧急通知要求3小时到达,他们平均每小时需要走多少千米?(用比例知识解答)
22.甲、乙两个粮仓共存储了4200吨粮食,运走甲粮仓的50%和乙粮仓的后,甲、乙粮仓的存粮量之比是2∶1。甲、乙两个粮仓原来分别有粮食多少吨?
23.小明为准备学校读书竞赛,他要看完3本课外书,其中一本书共360页,他3天看了全书的25%。照这样的速度,看完这本书一共需要多少天?(用比例解)
24.按要求作图(每个小正方形边长为1厘米)。
(1)将三角形ABC绕A点逆时针旋转90度,画出图形②;点C旋转后的位置用数对表示为( )。
(2)将三角形ABC按2∶1的比例放大,画出图形③。
(3)画一个与图③面积相等的梯形。
25.在比例尺是1∶6000000的地图上,量得青岛到上海的距离是10厘米,张阿姨上午9时以100千米/时的速度从青岛开出去往上海,求张阿姨到达上海的时刻。
26.小明用10米长的绳子把牛栓在他家东偏北方向离家60米处的小树上。
(1)请画出小树的位置,用字母O表示;
(2)画出牛能吃到的草的面积(接头忽略不计)。
参考答案:
1.D
【分析】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之间成什么比例,就看这两个量是对应的比值一定,还是对应的乘积一定;如果是比值一定,就成正比例;如果是乘积一定,则成反比例;据此解答。
【详解】A.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平行四边形的高(一定),即比值一定,那么它的底和面积成正比例关系;
B.同学的年龄一定,他们的身高与体重的比值不一定,乘积也不一定,所以他们的身高与体重不成比例;
C.根据圆的面积公式S=πr2可知,圆周率是一个定值,所以圆的面积一定,它的半径与圆周率不成比例;
D.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当三角形的面积一定,即乘积一定,它的底和高成反比例关系。
故答案为:D
【点睛】掌握正、反比例的意义及辨识方法是解题的关键。
2.C
【分析】根据比例尺的意义,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即可得解。
【详解】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2000倍,把图上距离看作1,那么实际距离是2000,比例尺是1∶2000。
故答案为:C
【点睛】掌握比例尺的意义是解题的关键。
3.B
【分析】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所以比值相等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计算出每个选项的比值,与0.14∶0.1的比值相等的,就可以组成比例。
【详解】0.14∶0.1
=0.14÷0.1
=1.4
A.0.8∶0.25
=0.8÷0.25
=3.2
比值不相等,不能与0.14∶0.1组成比例;
B.28∶20
=28÷20
=1.4
比值相等,能与0.14∶0.1组成比例;
C.∶
=÷
=×
≈0.556
比值不相等,不能与0.14∶0.1组成比例;
D.14∶1
=14÷1
=14
比值不相等,不能与0.14∶0.1组成比例。
故答案为:B
【点睛】掌握比例的意义以及求比值的方法是解题的关键。
4.A
【分析】已知小华画的花坛的一条边长是10cm,比例尺是1∶a,根据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求出花坛一条边的实际长度;又已知小强画的花坛的同一条边长是5cm,根据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代入数据并化简比,即可求出小强所按的比例尺。
【详解】10÷=10a(cm)
5∶10a
=(5÷5)∶(10a÷5)
=1∶2a
故答案为:A
【点睛】掌握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三者之间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5.A
【分析】根据正比例的意义,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相关联的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商)一定,那么这两种相关联的量成正比例。由题意可知,每个玩具汽车所兑换的小人书的本数一定,所以玩具汽车的个数和小人书的本数成正比例。可以设可以换x本小人书,据此列比例解答;或者根据“归一”问题的解答方法进行解答。
【详解】解:设可以换x本小人书,

4x=10×14
x=
x=35
或14×(10÷4)
=14×2.5
=35(本)
或10×(14÷4)
=10×3.5
=35(本)
故答案为:A
【点睛】此题考查的目的是理解掌握正比例的意义及应用,“归一”问题的解答方法及应用。
6.D
【分析】把长4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按4∶1的比放大,长和宽都要扩大到原来的4倍,根据长方形的面积公式可知得到的图形的面积是:(4×4)×(2×4)=128(平方厘米);然后转化单位即可。
【详解】4×4=16(厘米)
4×2=8(厘米)
16×8=128(平方厘米)
128平方厘米=1.28平方分米
答:得到的图形的面积是1.28平方分米。
故答案为:D。
【点睛】根据图形按照一定的比把图形放大与缩小,则放大与缩小后的面积之比等于这个比的平方。
7.
【分析】用比值乘,求出前一个比的前项;用除以比值,求出后一个比的后项。据此解题。
【详解】
因此组成的比例是:。
【点睛】本题考查了比例的意义,比值相等的两个比可以组成一个比例。
8.200
【分析】比例尺是,表示图上距离1厘米,代表实际距离200厘米,据此解答即可。
【详解】200÷1=200
因此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200倍。
【点睛】本题考查比例尺的意义,明确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是解题的关键。
9.9
【分析】依据比例尺的意义,即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即可求出这幅图的比例尺;依据“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即可求出甲乙两地在地图上的图上距离。
【详解】4cm∶240km
=4cm∶24000000cm
=1∶6000000
540km=54000000cm,1∶6000000=
54000000×=9(cm)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比例尺的意义以及图上距离、实际距离和比例尺的关系,解答时要注意单位的换算。
10. 25.12 200.96
【分析】根据题意可知,这是一个圆锥,底面半径是2cm,高是6cm,求这个圆锥的体积,根据圆锥的体积=底面积×高×即可解答;如果把设计图按2∶1放大,则这个圆锥的底面半径和高都分别扩大2倍,即底面半径是2×2=4(cm),高是6×2=12(cm),再根据圆锥的体积公式,即可求出放大后的体积。
【详解】3.14×2×2×6×
=12.56×2
=25.12(cm3)
2×2=4(cm)
高是6×2=12(cm)
3.14×4×4×12×
=3.14×16×4
=3.14×64
=200.96(cm3)
【点睛】本题是考查图形的放大与缩小和圆柱的体积计算的应用。
11. 1∶4000000## 160
【分析】看线段比例尺,发现每厘米图上距离表示40千米的实际距离,据此用图上距离比实际距离,求出数值比例尺;用图上距离4厘米除以比例尺,求出福州到泉州的实际距离。
【详解】40千米=4000000厘米
1厘米∶4000000厘米=1∶4000000=
4÷=16000000(厘米)=160(千米)
所以,在一幅地图上标有把它写成数值比例尺的形式是1∶4000000;如果在这幅地图上量得泉州到福州的距离为4厘米,那么这两地的实际距离是160千米。
【点睛】本题考查了比例尺的应用,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12. 4 10 60 20 5
【分析】因和成反比例关系,则×的积一定,找出表中和对应的数值,求得积是120,再用积120去除以一个数,求即得到另一个数。据此解答。
【详解】,





2 3 4 6 10 24
60 40 30 20 12 5
【点睛】解答本题关键是明确反比例的意义,即两种相关联的量,-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反比例关系。反比例的关系可以表示为: xy=k (一定)
13.不成比例
【分析】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之间成什么比例,就看这两个量是对应的比值一定,还是对应的乘积一定;如果是比值一定,就成正比例;如果是乘积一定,则成反比例。
【详解】圆的面积,可推出;
已知一定,可不一定,根据正、反比例的意义可得圆的直径和圆的面积不成比例。
【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根据题意,判定所求的两种相关联的量是比值一定,还是乘积一定。
14. 36 81
【分析】根据正方形周长=边长×4,正方形面积=边长×边长,先分别求出原来的周长和面积,再根据图形放大到原来的若干倍后,周长扩大到原来的相同倍数,面积扩大到原来的倍数×倍数,进行分析。
【详解】原周长:(厘米)
放大后的周长:(厘米)
原面积:(平方厘米)
放大后的面积:(平方厘米)
【点睛】图形放大或缩小后,对应边长的比相等,周长的比相等,但面积的比不相等。
15.×
【分析】由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可得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所以50∶1这个比例尺图上距离1cm表示的实际距离为:1÷50=0.02cm,据此解答。
【详解】1÷50=0.02(cm)
所以比例尺50∶1表示图上距离1cm,相当于实际距离0.02cm,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点睛】本题考查比例尺的应用,关键是要掌握比例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三者之间的关系。
16.×
【分析】比例是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4∶12=,9∶3=3,两者的比值不相等,所以不能组成比例;据此解答。
【详解】4∶12=,9∶3=3,
两者的比值不相等,所以不能组成比例,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点睛】本题考查了比例的意义,关键是要掌握比例的意义并灵活运用。
17.√
【分析】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所给的等式7A=9B,改写成一个外项是B,一个内项是A的比例,则和A相乘的数7就作为比例的另一个内项,和B相乘的数9就作为比例的另一个外项,据此写出比例B∶A=7∶9。
【详解】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由B∶A=7∶9可知7A=9B,所以原题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比例基本性质的逆运用,要注意:相乘的两个数要做外项就都做外项,要做内项就都做内项。
18.×
【分析】正比例的意义: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外一种量也跟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数的比值一定,这两种量就成正比例关系。糖水的含糖率=,所以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可知,当糖水的含糖率一定时, 糖的质量是与是糖水的质量成正比例的;由此进行判断即可。
【详解】由分析可知:糖水的含糖率=,所以当糖水的含糖率一定,糖水的质量和水的质量成正比例;所以原题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正比例的意义,关键是要掌握成正比例的两个量之间的关系。
19.√
【分析】比例尺:一幅图的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叫做这幅图的比例尺。
比例尺在应用时,要把图上距离、实际距离化成统一的单位。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详解】把一个长5cm,宽3cm的长方形按2∶1放大后,
长:5×2=10(厘米)
宽:3×2=6(厘米)
周长:(10+6)×2
=16×2
=32(厘米)
答:得到的图形的周长是32厘米。
所以“把一个长5cm,宽3cm的长方形按2∶1放大后,得到的图形的周长是32cm”的说法是正确的。
故答案为:√。
【点睛】平时练习中,缩小比例尺的应用更多些,比如有关地图的实际距离和图上距离的求解。如果已经习惯于缩小比例尺的各种问题的求解,在做放大比例尺的问题时就要小心了,缩小比例尺是图上的长度小于实际的长度;而放大比例尺是图上的长度大于实际的长度。严格按照比例尺的公式进行解答,求出答案后再检查一遍,看是否符合题意。
20.x=2;x=3;x=1.7
【分析】(1)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两内项之积等于两外项之积,把比例转化成方程后,再根据等式的性质2,方程左右两边同时除以7.2,解出方程;
(2)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两内项之积等于两外项之积,把比例转化成方程后,再根据等式的性质2,方程左右两边同时除以,解出方程;
(3)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两内项之积等于两外项之积,把比例转化成方程后,再根据等式的性质2,方程左右两边同时除以2,解出方程。
【详解】=
解:7.2x=1.8×8
7.2x=14.4
x=14.4÷7.2
x=2
∶x=∶4
解:x=×4
x=
x=÷
x=×2
x=3
x∶=13.6∶2
解:2x=×13.6
2x=3.4
x=3.4÷2
x=1.7
21.8千米
【分析】由题意可知:去参加泥石流抢险的路程是一定的,即每小时走路的速度与时间的乘积是一定的,则每小时走路的速度与时间成反比例,据此即可列比例求解。
【详解】解:设他们平均每小时需要走x千米。
6×4=3×x
3x=24
x=24÷3
x=8
答:他们平均每小时需要走8千米。
【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弄清楚哪两种量成何比例,进而列比例求解。
22.甲粮仓:2400吨;乙粮仓:1800吨
【分析】根据题意,设甲粮仓原有粮食x吨,则乙粮仓原有粮食(4200-x)吨,甲粮仓运走50%,还剩(1-50%)×x吨;乙粮仓运走后,还剩(4200-x)×(1-),运走甲粮仓的50%和乙粮仓的后,甲、乙粮仓的存粮之比是2∶1,列方程(1-50%)×x∶(4200-x)×(1-)=2∶1,解比例,即可解答。
【详解】解:设甲粮仓原来有粮食x吨,则乙粮仓原来有粮食(4200-x)吨。
(1-50%)×x∶(4200-x)×(1-)=2∶1
50%x∶(4200-x)×=2∶1
0.5x=2×(4200-x)×
0.5x=2800-x
x+x=2800
x=2800
x=2800÷
x=2800×
x=2400
乙粮仓:4200-2400=1800(吨)
答:甲粮仓原来有粮食2400吨,乙粮仓原来有粮食1800吨。
【点睛】根据方程的实际应用以及比例的意义,找出甲粮仓与乙粮仓之间存粮食之间的关系,设出未知数,找出它们之间的关系量,列比例,解比例。
23.12天
【分析】根据每天看书页数一定,即看书页数的百分比和看书天数成正比例,列比例解题。
【详解】解:看完这本书一共需要x天。
25%∶3=100%∶x
25%x=3×100%
x=3×100%÷25%
x=12
答:看完这本书一共需要12天。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正比例的简单应用,设未知数、列出等量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24.(1)作图见详解;(0,4)
(2)(3)见详解
【分析】(1)作旋转一定角度后的图形步骤:根据题目要求,确定旋转中心、旋转方向和旋转角;分析所作图形,找出构成图形的关键点;找出关键点的对应点:按一定的方向和角度分别作出各关键点的对应点;作出新图形,顺次连接作出的各点即可。
用数对表示位置时,通常把竖排叫列,横排叫行。一般情况下,确定第几列时从左往右数,确定第几行时从前往后数。表示列的数在前,表示行的数在后,中间用逗号“,”隔开,数对加上小括号。
(2)把图形按照n∶1放大,就是将图形的每一条边放大到原来的n倍,放大后图形与原图形对应边长的比是n∶1。
(3)根据三角形面积=底×高÷2,梯形面积=(上底+下底)×高÷2,确定梯形上底、下底和高,作图即可,画法不唯一。
【详解】4×6÷2=12(平方厘米)
12×2=24=(2+4)×4
画图的梯形上底2厘米,下底4厘米,高4厘米即可。
点C旋转后的位置用数对表示为(0,4)。
【点睛】本题考查的知识点较多,要综合运用所学知识。
25.下午3时
【分析】根据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知道图上距离÷比例尺=实际距离,列式求得实际距离;用路程除以速度求出时间,再由开始的时间与经过的时间,即可求出到达的时间。
【详解】10÷=60000000(厘米)
60000000厘米=600千米
600÷100=6(小时)
9时+6小时=15(时)(即下午3时)
答:张阿姨到达上海的时刻是下午3时。
【点睛】本题用到的知识点: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以及速度、路程与时间的关系。
26.(1)(2)见详解
【分析】(1)根据比例尺和实际距离,计算牛的位置与小明家的图上距离,结合图上确定方向的方法确定小树的位置;
(2)根据题意可知:牛吃草的范围是以O为圆心,10米为半径的圆,利用圆的面积公式计算即可。
【详解】(1)(厘米)
小树位置如图:
(2)(平方米)
答:牛能吃到的草的面积314平方米。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依据方向(角度)和距离判定物体位置的方法以及线段比例尺的意义。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