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专题02 物质的量及其化学计算直击考点高频考点一 阿伏加德罗常数(NA)的广泛应用1.突破物质状态和条件设置的陷阱一看“气体”是否在“标准状况”;二看“标准状况”下,物质是否为“气体”(如CCl4、H2O、溴、SO3、己烷、HF、苯等在标准状况下不为气体);三注意n=、n=在任何条件下都适用,不存在条件限制,物质所含的粒子数与温度、压强等外界条件无关。2.突破物质组成有关的陷阱(1)最简式相同时,质量一定,含有的原子数一定。(2)摩尔质量相同,质量一定,含有的分子数一定。(3)组成中原子数相同的分子,物质的量一定,该原子数一定。3.突破物质结构有关的陷阱(1)苯分子中不含。(2)白磷分子中含6个P—P键。(3)CnH2n+2中共价键数为3n+1。(4)若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则1 mol 金刚石、SiO2、石墨中含有的共价键数目分别为2NA、4NA、1.5NA。4.突破电解质溶液中离子数目有关的陷阱(1)是否有弱离子的水解。(2)是否指明了溶液的体积。(3)所给条件是否与电解质的组成有关,如pH=1的H2SO4溶液中c(H+)=0.1 mol·L-1,与电解质的组成无关;0.05 mol·L-1的Ba(OH)2溶液中c(OH-)=0.1 mol·L-1,与电解质的组成有关。5.突破特定反应中有关离子数目判断的陷阱(1)隐含“可逆反应”2SO2+O22SO3 2NO2N2O4,PCl3+Cl2PCl5, N2+3H22NH3, Cl2+H2OHCl+HClO。(2)隐含“浓度的变化”MnO2+4HCl(浓)MnCl2+Cl2↑+2H2O,Cu+2H2SO4(浓)CuSO4+SO2↑+2H2O,Cu+4HNO3(浓)===Cu(NO3)2+2NO2↑+2H2O。(3)隐含“存在反应”在混合气体NO和O2中会发生反应:2NO+O2===2NO2。(4)隐含“钝化”常温下,铁、铝遇浓硫酸、浓硝酸发生“钝化”。(5)隐含反应物的“用量”有些反应,反应物的用量不同,产物不同,如CO2与碱溶液的反应,少量CO2生成正盐,足量CO2生成酸式盐;Na2CO3与盐酸的反应;石灰水与NaHCO3溶液的反应等。6.突破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数的陷阱(1)歧化反应类:Na2O2与CO2、Na2O2与H2O、NO2与H2O、Cl2与NaOH(冷稀、浓热)等。(2)变价金属(Fe、Cu)与强、弱氧化剂(Cl2/Br2、S/I2)反应类。(3)Fe与浓、稀硝酸,Cu与浓、稀硝酸反应类。(4)足量、不足量Fe与稀硝酸,足量Fe与浓硫酸反应类。(5)足量KMnO4与浓盐酸,足量MnO2与浓盐酸反应类。(6)注意氧化还原的顺序。如向FeI2溶液中通入Cl2,首先氧化I-,再氧化Fe2+。【特别提醒】与电解质溶液中粒子数目判断有关的NA的应用(1)溶液中是否有“弱粒子”,即是否存在弱电解质或能水解的“弱离子”,如1 L 1 mol·L-1 的乙酸或1 L 1 mol·L-1 乙酸钠溶液中CH3COO-数目均小于NA。(2)题目中是否指明了溶液的体积,如在pH=1的HCl溶液中,因溶液体积未知而无法求算H+的数目。(3)所给条件是否与电解质的组成有关,如pH=1的H2SO4溶液c(H+)=0.1 mol·L-1,与电解质的组成无关;0.05 mol·L-1的Ba(OH)2溶液,c(OH-)=0.1 mol·L-1,与电解质的组成有关。高频考点二 溶液的配制及溶液浓度的有关计算1.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两种配制步骤与仪器(1)固体溶解:①计算溶质质量,②称量(托盘天平),③溶解(烧杯、玻璃棒),④冷却转移(容量瓶),⑤洗涤,⑥定容(胶头滴管),⑦摇匀,⑧装瓶。(2)浓溶液稀释:①计算浓溶液体积,②量取(量筒或酸、碱式滴定管),③稀释(烧杯、玻璃棒),④冷却转移(容量瓶),⑤洗涤,⑥定容(胶头滴管),⑦摇匀,⑧装瓶。2.误差分析的思维流程与方法(1)误差分析的思维流程(2)视线引起误差的分析方法①仰视容量瓶刻度线(图1),导致溶液体积偏大,结果偏低。②俯视容量瓶刻度线(图2),导致溶液体积偏小,结果偏高。3.三种计算(1)气体溶质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标准状况下,1 L水中溶解某气体V L,所得溶液的密度为ρ g·cm-3,气体的摩尔质量为M g·mol-1,则c= mol·L-1。(2)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与物质的量浓度之间的换算c=(c为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mol·L-1,ρ为溶液的密度/g·cm-3,w为溶质的质量分数,M为溶质的摩尔质量/g·mol-1)。(3)稀释定律①溶质的质量在稀释前后保持不变,即m1w1=m2w2。②溶质的物质的量在稀释前后保持不变,即c1V1=c2V2。③溶液质量守恒,m(稀)=m(浓)+m(水)(体积一般不守恒)。【方法技巧】溶液混合的规律同一溶质不同浓度的溶液混合后溶质质量分数的判断方法:设溶质质量分数分别为w1和w2的两溶液混合后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w。(1)两溶液等质量混合w=(w1+w2)。(2)两溶液等体积混合①若溶液中溶质的密度大于溶剂的密度,则w>(w1+w2),如H2SO4溶液。②若溶液中溶质的密度小于溶剂的密度,则w<(w1+w2),如氨水、酒精溶液。【知识拓展】用“偏高”“偏低”或“无影响”填空①砝码生锈:偏高。②定容时,溶液温度高:偏高。③定容时俯视容量瓶刻度线:偏高。④称量时物码颠倒且使用游码:偏低。⑤未洗涤烧杯、玻璃棒:偏低。⑥称量易吸水物质时间过长:偏低。⑦转移时,有液体溅出:偏低。⑧滴加蒸馏水超过容量瓶刻度线,再用胶头滴管吸出:偏低。⑨定容摇匀后,液面低于刻度线,再加水至刻度线:偏低。⑩容量瓶内有少量水:无影响。高频考点三 掌握两种方法1.关系式法:表示两种或多种物质之间“物质的量”关系的一种简化式子。在多步反应中,它可以把始态的反应物与终态的生成物之间的“物质的量”关系表示出来,把多步计算简化成一步计算。(1)在进行多步反应的计算时,要找出起始物与目标物之间的定量关系,一般的解题步骤(2)多步反应也可以利用原子守恒建立关系式如工业制硝酸可利用生产过程中氮原子守恒直接建立NH3和硝酸的关系式:。(3)多步连续氧化还原反应可以通过电子守恒建立关系式。2.守恒法:守恒法是中学化学计算中的一种常用方法,它包括质量守恒、电荷守恒、电子守恒。它们都是抓住有关变化的始态和终态,淡化中间过程,利用某种不变量(如①某原子、离子或原子团不变;②溶液中阴、阳离子所带电荷数相等;③氧化还原反应中得失电子数相等)建立关系式,从而达到简化过程,快速解题的目的。跟踪测试1.用 表示阿伏德罗常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标准状况下, 含有的分子数为B. 通常状况下, 个 分子占有的体积约为C. 物质的量浓度为 的 溶液中,含有的 数为D. 常温常压下, 溶于水形成的溶液中含有的 数为2. 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溶液中,含有Cl-个数为B. 浓盐酸与 共热产生 时,转移电子数为C. 室温下, 和 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氧原子数为D. 标准状况下体积均为 的 和氦气,均含有 个原子3.设 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标准状况下,11.2L的 CH4和C2H4的混合气体含 C-H 数目为2NAB. 100mL0.1mol/L 酸性 KMnO4溶液与足量草酸反应转移电子数为0.03N AC. 含 NaClO7.45g的某新冠消毒片溶于足量水中,所得溶液含阴阳离子总数为0.2NAD. 0.5molCO2溶于水,溶液中的 H2CO3、HCO3- 、CO23- 微粒数总和为0.5NA4.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pH=1的CH3COOH溶液中含有0.1NA个H+B. 将标准状况下2.24L的SO3溶于水形成1L溶液,其所得溶液的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为2mol/LC. 标准状况下,2.24LCH4和C2H4的混合气体中,含有极性共价键数目为0.4NAD. Zn和一定浓度的硫酸反应,当生成的气体折算成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2.24L时,转移的电子数为0~0.2NA之间5.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标准状况下,46 g C2H6O含有的O-H键数目为NAB. 100 mL 12 mol/L的浓HNO3、与过量Cu反应,转移的电子数大于0.6 NAC. 将0.1 molCH3COONa溶于稀醋酸中使溶液呈中性,溶液中CH3COO-数目小于0.1 NAD. 12 g金刚石中含有的共价键数目为4 NA6.设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正离子所含的电子总数为B. 与 混合气体中所含原子总数为C. 常温常压下, 和 混合气体中含有 个氧原子D. 电解 溶液共得到 气体(标准状况),理论上转移了 个电子7.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 标准状况下,18gH2O中含有的分子数目为NAB. 标准状况下,2.24LCl2与足量铁粉反应转移电子数目为0.2NAC. 46gNO2和N2O4混合气体中含有的原子数目为3NAD. 1molN2与4molH2混合充分反应,生成NH3分子的数目为2NA8.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标准状况下,22.4L CCl4含有的分子数等于0.1NA B. 由CO2和O2组成的混合物中共有NA个分子,其体积为22.4LC. 常温常压下,1 mol甲烷分子中所含质子数为10NA D. 2mol/L的NaCl溶液中钠离子数目为2NA9.V mL Al2(SO4)3溶液中含Al3+a g,取 mL溶液稀释到4 V mL,则稀释后溶液中SO 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A. mol·L-1 B. mol·L-1 C. mol·L-1 D. mol·L10.欲使100g5%的硝酸钠溶液浓度增大到20%,需再加入硝酸钠固体( )A. 18.75g B. 19.75g C. 20g D. 25g11.从20%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取出5 g,所取出的溶液与原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比( )A. 变小 B. 变大 C. 不变 D. 无法判断12.将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4%的KOH溶液加热蒸发掉100 g水后,得到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8%的溶液80 mL,此时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A. 5 mol·L-1 B. 6.25 mol·L-1 C. 7 mol·L-1 D. 6.75 mol·L-113.标准状况下V L氨气溶解在1 L水中(水的密度为1 g·mL-1),所得溶液的密度为ρ g·mL-1 , 质量分数为w,物质的量浓度为c mol·L-1 , 则下列关系中正确的是( )A. ρ= B. w= % C. w= D. c=14.在甲、乙、丙、丁四个烧杯中分别放入 的钠、氧化钠、过氧化钠和氢氧化钠,然后各加入100mL水,搅拌,使固体全溶解,有甲、乙、丙、丁内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的顺序为( )A. 甲<乙<丙<丁 B. 丁<甲<乙=丙 C. 甲=丁<乙=丙 D. 丁<甲<乙<丙15.在t ℃时将a g NH3完全溶于水得到V mL溶液,该溶液的密度为ρg·cm-3 , 质量分数为w。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溶质的质量分数w=a/(Vρ-a)×100%B. 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c=a/17Vmol·L-1C. 溶液密度ρ可表示为17c/wg·cm-3D. 上述溶液中再加入V mL水,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小于0.5w16.质量分数为a%的NaOH溶液蒸发掉b g水后,得到V ml质量分数为2a%的NaOH溶液,则蒸发后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A. ab/2V mol·L-1 B. ab/2000V mol·L-1 C. 250ab/V mol·L-1 D. ab/80V mol·L-117.下列有关实验原理或操作正确的是( )A. 用20 mL量筒量取15 mL酒精,加水5 mL,配制质量分数为75%酒精溶液B. 在200 mL某硫酸盐溶液中,含有1.5NA个硫酸根离子,同时含有NA个金属离子,则该硫酸盐的物质的量浓度为2.5 mol·L-1C. 实验中需用2.0 mol·L-1的Na2CO3溶液950 mL,配制时应选用的容量瓶的规格和称取Na2CO3的质量分别为950 mL、201.4 gD. 实验室配制500 mL 0.2 mol·L-1的硫酸亚铁溶液,其操作是:用天平称15.2 g绿矾(FeSO4·7H2O),放入小烧杯中加水溶解,转移到500 mL容量瓶,洗涤、稀释、定容、摇匀18.标准状况下的28LNH3溶于125mL水中,若所得氨水的密度近似为1g cm-3 ,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此氨水中NH3的物质的量浓度近似为0.224mol L-1B. 此氨水中NH3的物质的量浓度近似为10mol L-1C. 此氨水中NH3的物质的量浓度近似为8.55mol L-1D. 此氨水中NH3的质量分数为0.1719.已知aXm+和bYn-的电子层结构相同,则下列关系式正确的是 ( )。A. a=b+m+n B. a=b-m+n C. a=b+m-n D. a=b-m-n20.常温下,下列溶液的离子浓度关系式正确的是( )A. pH=4的醋酸溶液稀释10倍,溶液中c(CH3COOH)、c(OH-)均减小B. 等物质的量浓度的①H2CO3②NaHCO3③(NH4)2CO3三种溶液的c(CO )的大小关系为③>①>②C. CH3COONa溶液的pH=8,则c(Na+)-c(CH3COO-)=9.9×10-7mol·L-1D. 0.1mol·L-1的氨水pH=a,0.01mol·L-1的氨水pH=b,则a-l=b21.一定温度下,下列溶液的离子浓度关系式正确的是( )A. pH=5 的H2S 溶液中,c(H+)=c(HS-)=1×10-5mol L-1B. pH=a 的氨水溶液,稀释 10 倍后,其pH=b,则a=b+1C. pH=2 的H2C2O4 溶液与 pH=12 的 NaOH 溶液任意比例混合:D. 已知 CH3COOH、H2CO3、HClO 的电离常数分别为 ,则 pH 相同的①CH3COONa ②NaHCO3 ③NaClO 三种溶液的c(Na+):①>②>③22.一定温度下,下列溶液的离子浓度关系式正确的是( )A. pH相同的①CH3COONa、②NaOH、③NaClO三种溶液的c(Na+)的大小:③>①>②B. 0.1 mol·L-1NaHCO3溶液中:c(Na+)+c(H+)=c(HCO )+c(CO )+c(OH-)C. 0.1 mol·L-1Na2S溶液中:2c(Na+)=c(S2-)+c(HS-)+c(H2S)D. Na2 CO3溶液中:c(OH-)=c(H+)+c(HCO )+2c(H2CO3)23.将0.2mol·L-1HCN溶液和0.1mol·L-1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显碱性,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 )A. c(HCN)<c(CN-)B. c(Na+)<c(CN-)C. c(HCN)-c(CN-)=c(OH-)D. c(HCN)+c(CN-)=0.1mol·L-124.化学中存在许多“守恒或相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用水稀释浓溶液时,稀释前溶质质量与稀释后溶质质量相等B. 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物质的量之和与生成物的物质的量之和相等C. 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得电子总数与还原剂失电子总数相等D. 化学反应中,消耗的反应物总质量与所生成产物的总质量相等25.生物净化法脱硫反应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反应中 被还原B. 酸性强弱比较:C. 当有34g 产生时,电子转移的物质的量为8D. 在高温条件下,脱硫反应进行的速率会更快、效果更好26.普通水泥在固化过程中自由水分子减少并产生Ca(OH)2 , 溶液呈碱性。根据这一物理化学特点,科学家发明了电动势法测水泥初凝时间。此方法的原理如图所示,反应的总方程式为:2Cu+Ag2O=Cu2O+2Ag,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 )A. Cu为正极,Ag2O为负极B. 电池工作时,OH—向正极移动C. 正极的电极反应为:2Cu+2OH--2e-=Cu2O+H2OD. 外电路中每通过2mol电子,正极质量减少16g27.硝酸工业尾气中的氮氧化合物NOx(NO、NO2、N2O4)常用的处理方法有以下两种:①碱液(Na2CO3或NaOH溶液)吸收法。用Na2CO3溶液吸收反应原理如下:NO + NO2 + Na2CO3 = 2NaNO2 + CO2;2NO2 + Na2CO3 = NaNO2 + NaNO3 + CO2②氨的催化氧化法,反应原理是:NOx + NH3 N2 + H2O现将标准状况下2.016 L氮氧化合物NOx 通入50 mL 1.0 mol·L-1的Na2CO3溶液,恰好反应完全,且测得反应后溶液中n(NO2-)∶n(NO3-) = 4∶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混合气体中V(N2O4) = 0.336 LB. 混合气体中n(NO)∶n(NO2) = 1∶5C. NOx能够完全被Na2CO3溶液吸收,则x ≤ 1.5D. 如采用氨的催化氧化法处理,理论消耗n(NH3) = mol答案解析1.【答案】 D【解析】A.标准状况下,水不是气体,不能用22.4L/mol去计算水的物质的量,故A不符合题意;B. 未指明标准状况,不能用22.4L/mol进行计算,故B不符合题意;C.溶液的体积未知,不能确定 个数,故C不符合题意;D. 的物质的量为0.01mol,含有的 数为 ,故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2.【答案】 C【解析】A. 溶液中,没有提供溶液体积,无法计算含有Cl-的个数,不符合题意;B. 浓盐酸与 共热产生 时,没有指明是否为标准状况,不能利用22.4L/mol进行计算,不符合题意;C. 室温下, 和 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氧原子数为 ,符合题意;D. 标准状况下体积均为 的 和氦气,前者含有 个原子,后者含NA个原子,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3.【答案】 A【解析】A.标况下11.2L甲烷和乙烯的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为n==0.5mol,而两者中均含4条C-H键,故0.5mol混合气体中含C-H键为2NA个,A符合题意;B.溶液中高锰酸钾的物质的量为n=0.1mol/L×0.1L=0.01mol,而KMnO4溶液与草酸反应后,锰由+7价降为+2价,故0.01mol高锰酸钾溶液和足量的草酸反应后转移的电子的物质的量为0.01mol×(7-2)=0.05mol,个数为0.05NA个,B不符合题意;C.7.45gNaClO的物质的量n==0.1mol,而在NaClO的水溶液中,除了Na+、ClO-外,还有水电离出的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故所得溶液含阴阳离子总数多于0.2NA , C不符合题意;D.CO2和水的反应是可逆反应,不能彻底,故所得溶液中含CO2分子,故0.5mol CO2溶于水,溶液中的H2CO3、HCO3-、CO32-微粒数总和小于0.5NA , 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4.【答案】 C【解析】A.pH=1的CH3COOH溶液c(H+)=0.1 mol/L,未告知溶液体积,无法计算离子数目,故A不符合题意;B.标准状态下SO3为固态,无法计算2.24L的物质的量,也无法计算按溶液的浓度,故B不符合题意;C.标准状况下,2.24LCH4和C2H4的混合气体,根据 ,一个CH4中有4条极性共价键,一个C2H4中也有4条极性共价键,所以混合气体的极性共价键数目为 ,故C符合题意;D.Zn与硫酸反应生成气体为SO2或H2或者两者混合,标况下2.24L气体物质的量为0.1mol,无论反应生成SO2 , 生成H2 , 转移的电子的物质的量均为 ,转移的电子数为 ,故D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5.【答案】 B【解析】A.46g C2H6O的物质的量是1mol,该物质可以表示乙醇,也可以表示二甲醚,因此不一定表示乙醇,所以含有羟基数目不一定是NA , A不符合题意;B.100mL 12mol/L的浓HNO3中含有溶质的物质的量是1.2mol,若1.2mol硝酸与Cu完全发生反应:Cu+4HNO3(浓)=Cu(NO3)2+2NO2↑+2H2O,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是(1.2mol÷4)×2=0.6mol,若完全发生反应: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是(1.2mol÷8)×6=0.9mol,事实上硝酸发生上述两个反应,因此转移的电子数目大于0.6NA , B符合题意;C.根据电荷守恒可得c(CH3COO-)+c(OH-)=c(H+)+c(Na+),由于溶液显中性,所以c(OH-)=c(H+),则c(CH3COO-)=c(Na+),CH3COONa物质的量是0.1mol,则溶液中CH3COO-数目等于0.1NA , C不符合题意;D.金刚石中每一个碳原子形成4个共价键,但每个碳碳单键被两个碳原子共用,即每一个碳原子只分摊两个共价键,所以12g金刚石中含有的共价键数目为42NA , 故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6.【答案】 A【解析】A. 正离子所含的电子总数为 ,故A符合题意;B. 与 混合气体中氧原子的质量数是16和18,32g混合气体中氧原子的物质的量不是2mol, 所含原子总数不是 ,故B不符合题意;C.常温常压下, 和 混合气体不是1mol, 不含有 个氧原子,故C不符合题意;D.电解 溶液 ,得到的是氢气和氯气的混合气体,共 气体(标准状况),即1mol气体,也就是氢气和氯气各0.5mol,转移电子数是 个电子,故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7.【答案】 D【解析】A. 18gH2O的物质的量为1mol, 所以含有的分子数目为NA , A不符合题意;B. 标准状况下,2.24LCl2与足量铁粉反应,氯气的物质的量为0.1mol,氯元素的化合价由0降为-1,所以转移电子数目为0.3NA , B不符合题意;C. 46gNO2的物质的量为1mol,含有3mol原子 ,46g N2O4的物质的量为0.5mol,同样也含有3mol原子,所以无论以何种比例混合,46gNO2和N2O4混合气体中含有的原子数目一定为3NA , C不符合题意;D. 合成氨的反应是可逆反应,所以1molN2与4molH2混合充分反应,生成的NH3的物质的量一定小于2mol, NH3分子的数目小于2NA , 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8.【答案】 C【解析】A、标准状况下四氯化碳是液体,不能利用气体摩尔体积计算22.4LCCl4含有的分子数,A不符合题意;B、由CO2和O2组成的混合物中共有NA个分子,其物质的量是1mol,但其体积不一定为22.4L,B不符合题意;C、1个甲烷分子含有10个质子,常温常压下,lmol甲烷分子中所含质子数为10NA , C符合题意;D、2mol/LNaCl溶液的体积不能确定,不能计算钠离子数目,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9.【答案】 C【解析】解:ag Al3+的物质的量为 故v/4ml溶液中Al3+的物质的量为 ,根据电荷守恒可知2n(SO42-)=3n(Al3+),故 mL溶液中SO42-的物质的量为 ,取 mL溶液稀释到4 V mL,则稀释后溶液SO42-的物质的量浓度为故答案为:C10.【答案】 A【解析】欲使100g 5%的硝酸钠溶液浓度增大到20%,设需要再加入硝酸钠固体的质量为x,(100g+x)×20%=100g×5%+x,x=18.75g。故答案为:A。11.【答案】 C【解析】由于溶液具有均一性,所以溶液中各部分性质是完全相同的,故从20%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取出5 g,所取出的溶液与原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均为20%,故答案为C。12.【答案】 B【解析】设14%KOH溶液的质量为m,则:m×14%=(m 100g)×28%,解得m=200g,m(KOH)=200g×14%=28g,n(KOH)= =0.5mol,c(KOH)= =6.25mol/L,故答案为:B。13.【答案】 C【解析】A. VL氨气的物质的量为 mol,氨气质量为 mol×17g/mol= g,1L水的质量为1000mL×1g/mL=1000g,故溶液质量为 g,溶液体积为 L,所以溶液的密度为 ,故A不符合题意;B. 根据 可知,该氨水质量分数ω= ,故B不符合题意;C. 溶液的质量分数ω= ×100%= ×100%,故C符合题意;D. 溶液体积为 L,氨气的物质的量浓度c= mol/L,故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14.【答案】 B【解析】钠、氧化钠、过氧化钠和水反应的方程式分别如下:Na+H2O=NaOH+ H2↑,溶液增加的质量=m(Na) m(H2)=2.3g 0.1g=2.2g,Na2O+H2O=2NaOH,溶液增加的质量=m(Na2O)=0.1mol×62g/mol=6.2g;Na2O2+H2O=2NaOH+ O2↑,溶液增加的质量=m(Na2O2) m(O2)=m(Na2O)=6.2g,将氢氧化钠加入水中,溶液增加的质量为氢氧化钠的质量=0.1mol×40g/mol=4g;所以溶液增加的质量大小顺序为:钠<氢氧化钠<氧化钠=过氧化钠,根据钠原子守恒知,0.1mol的钠、氧化钠、过氧化钠、氢氧化钠溶于水所得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分别为:0.1mol、0.2mol、0.2mol,0.1mol,通过以上分析可知,0.1mol的钠、氧化钠、过氧化钠、氢氧化钠分别溶于水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分别为:4g/100g+2.2g×100%、8g/100g+6.2g×100%、8g/100g+6.2g×100%、4g/100g+4g×100%,所以甲、乙、丙、丁的质量分数大小的顺序是:丁<甲<乙=丙,故答案为:B。15.【答案】 D【解析】A、氨水溶液的溶质为氨气,该溶液的密度为ρ g cm-3 , 体积为VmL,所以溶液质量为ρVg,溶质氨气的质量为a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100%= ×100%,故A不符合题意;B、a g NH3的物质的量为 = mol,溶液体积为VmL,所以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mol/L,故B不符合题意;C、溶液密度ρ= = = g·cm-3 , 故C不符合题意;D、水的密度比氨水的密度大,相等体积的氨水与水,水的质量大,等体积混合后溶液的质量大于原氨水的2倍,溶液中氨气的质量相同,等体积混合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小于0.5w,故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16.【答案】 A【解析】设蒸发后溶液的质量为xg,浓缩蒸发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则:(x+b)g×a%=xg×2a%,解得x=b,NaOH的质量为bg×2a%=2ab% g,所以NaOH的物质的量为: = mol,蒸发后所得溶液体积为VL,所以蒸发后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mol/L,故答案为:A。17.【答案】 B【解析】A.配制质量分数为75%的酒精,题目中为体积分数为75%的酒精,故A不符合题意B. 含有1.5NA个硫酸根离子,同时含有NA个金属离子 ,则该金属盐可表示为M2(SO4)3 , 故含0..5NA , 浓度为2.5mol/L,故B符合题意C.无950mL的容量瓶,故C不符合题意D.质量m=nM=0.1*(152+126)=27.8g,故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18.【答案】 C【解析】125mL水的质量为:125mL×1g/mL=125g,氨气的物质的量为28L/22.4L/mol=1.25mol,氨气的质量为1.25mol×17g/mol=21.25g,所以氨水的体积为:(125g+21.25g)/1g/mL=146.25mL,故氨水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25mol/0.14625L=8.55 mol/L,故此氨水中NH3的质量分数为21.25g/(125g+21.25g)=0.145,故答案为:C。19.【答案】 A【解析】两种离子的电子层结构相同,说明X失去m个电子后与Y得到n个电子后结构相同,即可得到等量关系:a-m=b+n,即=b+m+n,故A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20.【答案】 C【解析】A.pH=4的醋酸溶液稀释10倍,促进电离,但因为体积增大程度大,所以氢离子浓度减小,所以c(OH-)增大,A不符合题意;B.等物质的量浓度的①H2CO3②NaHCO3③(NH4)2CO3三种溶液中,①是弱电解质、②③是强电解质,③(NH4)2CO3中 c(CO )较大,CO 水解,但是程度较小, 能电离出CO 但程度较小,所以三种溶液的c (CO )的大小关系为③>②>①,B不符合题意;C.醋酸钠溶液的pH=8,则溶液中c(H+ ) =10-8mol/L,c(OH-) =10-6mol/L,根据电荷守恒 得 =10-6mol/L-10-8mol/L=9.9×10-7 mol/L,C符合题意;D.弱电解质水溶液中,浓度越小其电离程度越大, 0.01mol/L氨水相当于0.1mol/L氨水稀释10倍,稀释促进一 水合氨电离, 导致0.01mol/L氨水与0.1mol/L氨水pH差值小于1,所以a-1故答案为:C。21.【答案】 D【解析】A.pH=5的H2S溶液中c(H+)=1×10-5mol L-1 , 由于H2S分步电离且水还电离出氢离子,所以溶液中c(H+)>c(HS-),A不符合题意;B.pH=a的氨水溶液,稀释10倍后,氢氧根离子浓度大于原来的 ,其pH的变化小于1,若其pH=b,则a<b+1,B不符合题意;C.pH=2的H2C2O4溶液与pH=12的NaOH溶液任意比例混合应满足电荷守恒: ,C不符合题意;D.电离常数越大,酸性越强,则根据电离常数可知酸性强弱顺序是CH3COOH>H2CO3>HClO,酸越弱,相应酸根离子的水解程度越大,即水解程度CH3COONa<NaHCO3<NaClO,则pH相同的①CH3COONa、②NaHCO3、③NaClO三种溶液的c(Na+):①>②>③,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22.【答案】 D【解析】A.NaOH是强碱,pH相同时其浓度最小,CH3COONa和NaClO溶液中弱酸的酸根离子会发生水解,水解程度越大,pH相同的盐溶液中钠离子浓度越小,水解程度 > ,c(Na+): > ,A项不符合题意;B.NaHCO3溶液中存在:c(Na+)+c(H+)=c(HCO )+2c(CO )+c(OH-),B项不符合题意;C.Na2S溶液中存在: c(Na+)=2c(S2-)+2c(HS-)+2c(H2S),C项不符合题意;D.Na2 CO3溶液中存在:c(OH-)=c(H+)+c(HCO )+2c(H2CO3),D项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23.【答案】 D【解析】A. 0.2mol/L HCN溶液和0.1mol/L 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中的溶质为等物质的量浓度的HCN和NaCN,溶液显碱性,说明HCN的电离程度小于NaCN水解程度,则溶液中存在c(HCN)>c(CN ),故A不符合题意;B. 溶液呈碱性,则c(H+)c(CN ),故B不符合题意;C. 由物料守恒可知c(HCN)+c(CN )=2c(Na+),又据电荷守恒可知c(H+)+c(Na+)=c(CN )+c(OH ),二者联式可得2c(H+)+c(HCN)+c(CN )=2c(CN )+2c(OH ),则2c(H+)+c(HCN)=c(CN )+2c(OH ),c(HCN) c(CN )=2c(OH ) 2c(H+),故C不符合题意;D. 二者等体积混合后溶液体积增大一倍,则浓度降为原来的一半,结合物料守恒c(HCN)+c(CN )=2c(Na+)可得c(HCN)+c(CN )=0.1 mol/L,故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24.【答案】 B【解析】A.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守恒,用水稀释浓溶液时,稀释前溶质质量与稀释后溶质质量一定相等,A不符合题意;B.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物质的量之和与生成物的物质的量之和不一定相等,B符合题意;C.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得电子总数与还原剂失电子总数一定相等,C不符合题意;D.化学反应中质量守恒,即参加反应物总质量与生成物总质量相等,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25.【答案】 C【解析】A.由反应可知醋酸中C的化合价由平均价态0价升高到产物中的+4,被氧化,故A不符合题意;B.反应生成碳酸氢根和硫化氢,说明硫化氢与碳酸氢根离子不发生反应,推知酸性: ,故B不符合题意;C.反应中S的化合价由+6价到-2价,产生1molH2S即34g 时,转移8mol 电子,故C符合题意;D.温度过高会使细菌蛋白质变性,不再起作用,反而导致速率下降,故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26.【答案】 D【解析】A.根据总方程式为:2Cu+Ag2O=Cu2O+2Ag,可知Cu失去电子生成Cu2O,所以Cu为负极;Ag2O中的银得电子生成Ag,所以Ag2O为正极,故A不符合题意:B.原电池工作时,阴离子向负极迁移,所以OH-应该向负极迁移,故B不符合题意;C.根据总方程式为:2Cu+Ag2O=Cu2O+2Ag,可知Cu失去电子生成Cu2O做负极,则负极的电极反应为:2Cu+2OH--2e-=Cu2O+H2O,故C不符合题意;D.根据总方程式为:2Cu+Ag2O=Cu2O+2Ag,可知Ag2O中的银得电子生成Ag,Ag2O为正极,Ag2O~2Ag~2e-外电路中每通过2mol电子,正极消耗1molAg2O生成2molAg,所以正极质量减少16g,故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27.【答案】 D【解析】(1)用Na2CO3溶液吸收:由方程式NO + NO2 + Na2CO3 = 2NaNO2 + CO2和2NO2 + Na2CO3 = NaNO2 + NaNO3 + CO2可知,NO单独不能被吸收,NO和NO2混合气体被Na2CO3溶液完全吸收,满足n(NO2):n(NO)≥1,当n(NO2):n(NO)=1时x值最小,x最小值为 =1.5,即x 1.5;(2)2.016 L氮氧化合物的物质的量为 ,其中含有NO、NO2、N2O4三种气体,由方程式NO + NO2 + Na2CO3 = 2NaNO2 + CO2和2NO2 + Na2CO3 = NaNO2 + NaNO3 + CO2 , 把N2O4折换成NO2 , 恰好反应,溶液溶质为NaNO2、NaNO3 ,由N元素守恒可知①n(NaNO2)+n(NaNO3)=n(NO2)+2n(N2O4)+n(NO),由Na元素可知②2n(Na2CO3)=n(NaNO2)+n(NaNO3),已知n(NO2)+n(N2O4)+n(NO)=0.09mol,而n(NO2)+2n(N2O4)+n(NO)= n(NaNO2)+n(NaNO3)=2n(Na2CO3)=2×0.05L×1.0mol/L=0.1mol,解得,n(N2O4)=0.01mol,V(N2O4)=0.01mol×22.4L/mol=0.224L,因n(NO2-)∶n(NO3-) = 4∶1,n(NaNO2)+n(NaNO3)=0.1mol,解得,n(NaNO2)=0.08mol,n(NaNO3)=0.02mol,由方程式可知,2NO2 + Na2CO3 = NaNO2 + NaNO3 + CO20.04mol 0.02mol 0.02molNO + NO2 + Na2CO3 = 2NaNO2 + CO20.03mol 0.03mol 0.08mol-0.02mol所以0.09mol氮氧化物中含有0.03molNO、0.01molN2O4和(0.07mol-0.01mol×2)=0.05molNO2 ,n(NO)∶n(NO2)= 0.03mol:0.05mol=3:5,(3)氨的催化氧化法:因为在氨催化还原法反应中, NO、NO2、N2O4 中的 N 分别由+2 价和+4价→ 0 价, NH3 中的 N 由-3 价→ 0 .根据得失电子相等的原理有:0.03mol 2+0.01mol 2 4+0.05mol 4=n(NH3) 3,解得n(NH3)= mol ,即如采用氨的催化氧化法处理,理论消耗n(NH3) = mol。A. 根据以上分析,混合气体中V(N2O4) = 0.224 L,故A不符合题意;B. 根据以上分析,混合气体中n(NO)∶n(NO2) = 0.03mol:0.05mol=3:5,故B不符合题意;C. 根据以上分析,NOx能够完全被Na2CO3溶液吸收,则x 1.5,故C不符合题意;D. 如采用氨的催化氧化法处理,理论消耗n(NH3) = mol,故D符合题意。答案选D。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