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二轮专题复习知识点总结+跟踪训练(含答案) 专题07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讲义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高考化学二轮专题复习知识点总结+跟踪训练(含答案) 专题07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讲义

资源简介

专题07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直击考点
高频考点一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影响因素
1.特殊条件的改变对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影响
(1)纯液体和固体浓度视为常数,它们的量的改变不会影响化学反应速率和平衡移动。但固体颗粒的大小导致接触面积的大小发生变化,故影响反应速率。但仍不影响平衡移动。
(2)对于有固、液参加的反应,改变压强不会影响其反应速率和平衡移动。
(3)使用催化剂催化的化学反应,由于催化剂只有在适宜的温度下活性最大,反应速率才能达到最大,故在许多工业生产中温度的选择还需考虑催化剂的活性温度范围。但催化剂的改变不影响平衡移动。
(4)“惰气”对反应速率和平衡的影响。
①恒温恒容,充入“惰气”,不改变反应速率和平衡移动。
②恒温恒压,充入“惰气”体积增大(相当于压强减小),v正、v逆均减小,平衡向气体分子数增多的方向移动。
2.突破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标志
(1)等——“正逆相等”(三种表述)。
①同一物质(两种表述):v正=v逆、断键数=成键数。
②不同物质:=
(2)定——“变量不变”:如果一个量是随反应进行而改变的(即变量),当其“不变”时反应就达到平衡状态,即“变量”不变可说明达到平衡状态。
(3)依Q(浓度商)与K关系判断:若Q=K,反应处于平衡状态。
3.平衡移动方向判断两方法
(1)根据v正与v逆的相对大小
①若外界条件改变,引起v正>v逆,此时正反应占优势,则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或向右)移动;
②若外界条件改变,引起v正③若外界条件改变,虽能引起v正和v逆变化,但变化后新的v正′和v逆′仍保持相等,则化学平衡没有发生移动。
(2)依据浓度商(Q)规则判断
通过比较浓度商(Q)与平衡常数(K)的大小来判断平衡移动的方向。
①若Q>K,平衡逆向移动;
②若Q=K,平衡不移动;
③若Q4.三种等效平衡
(1)恒温恒容,对于非等体反应,极端转化各物质的量相等,平衡相同(c平、n平、v、%均相同)。
(2)恒温恒压,任何气体反应,极端转化,各物质的量之比相同,平衡等效(c平、v、%均相同,但n平成比例)。
(3)恒温恒容,对于等体反应,极端转化各物质的量之比相同,平衡等效(c%相同,c平、n平成比例,v不同)。
高频考点二 化学反应速率、转化率和平衡常数的有关计算
1.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
(1)公式法:v(B)==。
(2)比值法:同一化学反应,各物质的反应速率之比等于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之比。对于反应:mA(g)+nB(g)===pC(g)+qD(g)来说,则有===。
2.化学平衡常数的换算
(1)同一可逆反应中,K正·K逆=1;
(2)同一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等倍扩大或缩小n倍,则新平衡常数K′与原平衡常数K间的关系是K′=Kn或K′=。
(3)几个可逆反应方程式相加,得总方程式,则总反应的平衡常数等于分步反应平衡常数之积。
3.三段式突破反应速率与平衡的有关计算
mA(g)+nB(g)pC(g)+qD(g)
起始/(mol·L-1)   a     b   0    0
变化/(mol·L-1) mx nx px qx
平衡/(mol·L-1) a-mx b-nx px qx
(1)v(A)=。 (2)α(A)=×100%。
(3)K=
(4)生成物的产率:实际产量占理论产量的百分数。一般来说,转化率越高,原料利用率越高,产率越高。
产率=×100%。
(5)混合物中某组分的百分含量=×100%。
高频考点三 常见的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图像分析
1.速率—时间图像
反应mA(g)+nB(g) pC(g)+qD(g),m+n>p+q,且ΔH>0
(1)t1 时增大反应物的浓度,正反应速率瞬间增大,然后逐渐减小,而逆反应速率逐渐增大;
(2)t2 时升高温度,正反应和逆反应速率均增大,吸热反应的反应速率增大得快;
(3)t3 时减小压强,容器容积增大,浓度变小,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均减小,正反应的反应速率减小得多;
(4)t4 时使用催化剂,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均瞬间增大但仍相等。
2. 转化率(或含量)—时间图像
反应mA(g)+nB(g) pC(g)+qD(g),m+n>p+q,且ΔH>0
(1)图甲表示压强对反应物转化率的影响,对于气体反应物化学计量数之和大于气体生成物化学计量数之和的反应,压强越大,反应物的转化率越大;
(2)图乙表示温度对反应物转化率的影响,对于吸热反应,温度越高,反应物的转化率越大;
(3)图丙表示催化剂对反应物转化率的影响,催化剂只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不能改变反应物的转化率。
3.恒压(温)线
反应mA(g)+nB(g) pC(g)+qD(g),m+n>p+q,且ΔH>0
分析时可沿横轴作一条平行于纵轴的虚线,即为等压线或等温线,然后分析另一条件变化对该反应的影响。
4.特殊类型图像
(1)对于化学反应mA(g)+nB(g) pC(g)+qD(g),如图所示,M点前,表示从反应物开始,v正>v逆;M点为刚达到平衡点;M点后为平衡受温度的影响情况,即升温,A的百分含量增加或C的百分含量减少,平衡左移,故正反应ΔH<0。
(2)对于化学反应mA(g)+nB(g) pC(g)+qD(g),如图所示,L线上所有的点都是平衡点。L线的左上方(E点),A的百分含量大于此压强时平衡体系的A的百分含量,所以E点v正>v逆;则L线的右下方(F点),v正<v逆。
5.速率、平衡图像题的分析方法
(1)认清坐标系,弄清纵、横坐标所代表的意义,并与有关原理相结合。
(2)看清起点,分清反应物、生成物,浓度减小的是反应物,浓度增大的是生成物,一般生成物多数以原点为起点。
(3)看清曲线的变化趋势,注意渐变和突变,分清正、逆反应曲线,从而判断反应特点。
(4)注意终点。例如,在浓度—时间图像上,一定要看清终点时反应物的消耗量、生成物的增加量,并结合有关原理进行推理判断。
(5)图像中先拐先平数值大。例如,在转化率—时间图像上,先出现拐点的曲线先达到平衡,此时逆向推理可得该曲线对应的温度高、浓度大或压强大。
(6)定一议二原则。当图像中有三个量时,先确定一个量不变再讨论另外两个量的关系。
高频考点四 速率与平衡图像在生产中的综合应用
1.图像分析
(1)
(2)
(3)对于A(g)+2B(g)C(g)

(4)
2.图像题的一般分析思路
(1)一审题:审明各物质的状态(有无固体、液体),明确气体分子数的变化(变大、变小、不变),正反应是吸热还是放热。
(2)二析图像
(3)三想方法规律
①三步分析法:一看反应速率是增大还是减小;二看v(正)、v(逆)的相对大小;三看化学平衡移动的方向。
②先拐先平数值大:在含量(转化率)-时间曲线中,先出现拐点的反应则先达到平衡,说明该曲线反应速率快,表示温度较高、有催化剂、压强较大等。
③定一议二:当图像中有三个量时,先确定一个量不变,再讨论另外两个量的关系,有时还需要作辅助线。
④想规律做判断:联想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移动规律,将图表与原理结合,对照得出结论。
高频考点五 分压平衡常数(Kp)与速率常数(k正、k逆)
1.Kp的两种计算模板
(1)平衡总压为p
    N2 +   3H2    2NH3
n(平) a     b      c
p(分压) p0 p0 p0
Kp=。
(2)刚性容器起始压强为p0,平衡转化率为α
2NO2N2O4
p(始)  p0     0
Δp p0α p0α
p(平) p0-p0α p0α
Kp=。
2.Kp与k正、k逆的关系
以2NO2N2O4为例
k正p2(NO2)=
k逆p(N2O4)―→==Kp。
跟踪测试
1.在气体反应中,能使反应物中活化分子数和活化分子百分数同时增大的方法是( )
①增大反应物的浓度 ②升高温度 ③增大压强 ④移去生成物 ⑤加入催化剂
A. ②⑤ B. ①③⑤ C. ①③④ D. ②③⑤
2.反应速率 v 和反应物浓度的关系是用实验方法测定的,化学反应H2 + Cl2 = 2HCl的反应速率 v 可表示为v = kcm (H )cn (Cl ),式中 k 为常数,m,n 的值可用下表中数据确定。
序号
① 1.0 1.0 1.0k
② 2.0 1.0 2.0k
③ 2.0 4.0 4.0k
由此可推得下列 m,n 的值正确的是( )
A. m = 1, n = 1 B. m = , n = C. m = , n = 1 D. m = 1, n =
3.下列事实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
A. 实验室中常用排饱和食盐水的方法收集氯气
B. 工业合成氨中,将氨气液化分离以提高氨气产率
C. SO2氧化为SO3 , 使用过量的空气以提高SO2的利用率
D. 盛有2mL5%H2O2溶液的试管中加入MnO2 , 试管中迅速产生大量气泡
4.恒温恒容条件下,某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H2(g)+I2(g) 2HI(g),说明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 )
A. 容器内总压强不随时间改变 B. 气体的密度不随时间改变
C. 单位时间内生成2 mol HI同时消耗1 mol H2 D. H2的体积分数不随时间改变
5.已知下列反应的平衡常数:H2(g)+S(s) H2S(g),K1;S(s)+O2(g) SO2(g),K2。则反应H2(g)+SO2(g) O2(g)+H2S(g)的平衡常数为( )
A. K1+K2 B. K1-K2 C. K1×K2 D.
6.已知反应:2NO2(g) N2O4(g),把NO2、N2O4的混合气体盛装在两个连通的烧瓶里,然后用夹子夹住橡皮管,把烧瓶A放入热水里,把烧瓶B放入冰水里,如图所示。与常温时烧瓶内气体的颜色进行对比发现,A烧瓶内气体颜色变深,B烧瓶内气体颜色变浅。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反应2NO2(g) N2O4(g)的正反应为吸热反应
B. 上述过程中,A烧瓶内正、逆反应速率均加快
C. 上述过程中,B烧瓶内c(NO2)减小,c(N2O4)增大
D. 上述过程中,A,B烧瓶内气体密度均保持不变
7.在气体参与的反应中,能使反应物中活化分子数和活化分子百分数同时增大的方法是( )
①增大反应物的浓度②升高温度③增大压强④加入催化剂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8.在密闭容器中的一定量混合气体发生反应:xA(g)+yB(g) zC(g),平衡时测得A的浓度为0.50mol/L,保持温度不变,将容器的容积扩大到原来的两倍,再达到平衡时,测得A的浓度降低为0.30mol/L.下列有关判断正确的是( )
A. C的体积分数增大了 B. 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C. A的转化率降低了 D. x+y<z
9.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对于A(s)+B(g) C(g)+D(g)的反应,加入A,反应速率不变
B. 2NO2 N2O4 (正反应放热),升高温度,逆反应速率增大,正反应速率臧小
C. 一定温度下,反应N2(g)+3H2(g) 2NH3(g) 在密闭容器中进行,恒容充入He,化学反应速率不变
D. 100 mL2 mol/L稀盐酸与锌反应时,加入少量硫酸铜固体,生成氢气的速率加快
10.在1L密闭容器中,把1molA和1mol B混合发生如下反应:3A(g)+B(g) xC(g)+2D(g),当反应达到平衡时,生成0.4molD,并测得C的平衡浓度为0.4 mol/L,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x的值为2 B. A的转化率为60% C. B的平衡浓度为0.8mol/L D. D的体积分数为25%
11.已知反应A2(g)+2B2(g) 2AB2(g) ΔH<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达到平衡后,降低温度或减小压强都有利于该反应平衡正向移动
B. 达到平衡后,升高温度或增大压强都有利于该反应平衡逆向移动
C. 升高温度,正向反应速率增加,逆向反应速率减小
D. 升高温度有利于反应速率增加,从而缩短达到平衡的时间
12.反应A(g)+3B(g) 2C(g)+2D(g)在四种不同情况下的反应速率如下,其中表示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
A. v(D)=0.45mol·L-1·min-1 B. v(B)=0.01mol·L-1·s-1
C. v(C)=0.40mol·L-1·min-1 D. v(A)=0.15mol·L-1·min-1
13.某金属有机多孔材料(MOFA)在常温常压下对CO2具有超高的吸附能力,并能高效催化CO2与环氧乙烷衍生物的反应,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该材料的吸附作用具有选择性 B. 该方法的广泛使用有助于减少CO2排放
C. 在生成 的过程中,有极性共价键形成 D. 其工作原理只涉及化学变化
14.在容积一定的密闭容器中,置入一定量的一氧化氮和足量碳发生化学反应:C(s)+2NO(g) CO2(g)+N2(g),平衡时c(NO)与温度T的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反应的ΔH>0
B. 在T2℃时,若反应体系处于状态D,则此时v正>v逆
C. 移走部分碳,可降低正反应速率,平衡逆向移动
D. 若状态B、C、D的压强分别为p(B)、p(C)、p(D),则p(C)=p(D)>p(B)
15.将1molX和3molY加入2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X(g)+3Y(s) Z(g)ΔH=-akJ·mol-1 , 10min后测得Y的物质的量为2.4mo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10min内,Y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03mol·L-1·min-1
B. 第10min时,X的反应速率为0.01mol·L-1·min-1
C. 充分反应后,放出的热量为akJ
D. 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16.在某温度下,H2和I2各0.10mol的气态混合物充入10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H2(g)+I2(g) 2HI(g),充分反应后达到平衡,测得c(H2)=0.008 mol L-1 , 则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为( )
A. 40 B. 62.5 C. 0.25 D. 4
17.已知反应mX(g)+nY(g) qZ(g)的△H<0,m+n>q,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反应达到平衡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通入稀有气体使压强增大,平衡将正向移动
B. X的正反应速率是Y的逆反应速率的m/n倍
C. 降低温度,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变小
D. 若平衡时X、Y的转化率相等,说明反应开始时X、Y的物质的量之比为n:m
18.下列物质溶解于水时,电离出的阴离子能使水的电离平衡向右移动的是( )
A. Na2SO4 B. CH3COONa C. NH4Cl D. HClO
19.对于化学反应能否自发进行,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若ΔH<0,ΔS>0,任何温度下都能自发进行
B. 若ΔH>0,ΔS<0,任何温度下都不能自发进行
C. 若ΔH>0,ΔS>0,低温时可自发进行
D. 若ΔH<0,ΔS<0,低温时可自发进行
20.图示装置中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 图Ⅰ比较CO 和HCO 水解能力的强弱 B. 图Ⅱ测定锌与稀硫酸的反应速率
C. 图Ⅲ研究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D. 图Ⅳ比较碳酸和醋酸的酸性强弱
21.下列过程中,化学平衡不发生移动的是( )
A. H2、I2、HI平衡时的混合气体加压后颜色变深
B. Na2CrO4溶液中滴加稀硫酸,溶液颜色变深
C. 红棕色的NO2加压后颜色先变深后逐渐变浅
D. 向氯水中加入适量石灰石,氯水的杀菌能力增强
22.工业生产水煤气的反应为:C(s)+H2O(g) CO(g)+H2(g) DH=+131.4 kJ/mol,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反应物能量总和大于生成物能量总和
B. 生成1体积CO(g)吸收131.4 kJ热量
C. 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压强,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D. 其他条件不变时,向平衡体系中再加焦炭,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23.接触法制硫酸,接触室中的反应如下:2SO2(g)+O2(g) 2 SO3(g) ΔH<0,SO2的平衡转化率与压强、温度的关系如下表所示:
1.01×102 5.05×102 1.01×103 1.01×104
400 99.2 99.6 99.7 99.9.
200 93.5 96.9 97.8 99.3
600 73.7 85.8 89.5 96.4
在实际生产中,下列条件最适宜的是( )
A. 温度400℃、压强1.01×104 KPa B. 温度500℃、压强1.01×103 KPa
C. 温度500℃、压强1.01×104 KPa D. 温度400℃、压强1.01×102 KPa
2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某放热反应能自发进行,则该反应一定是熵增的反应
B. 0.1mol·L-1CH3COONa溶液与0.05mol·L-1盐酸等体积混合后的酸性溶液中:c(CH3COO-)>c(CH3COOH)>c(Cl-)>c(H+)
C. 等浓度的①(NH4)2SO4②NH4HSO4③NH4Cl三种溶液中c(NH )大小:①>③>②
D. 25℃时pH=3的盐酸、pH=3的氯化铵溶液中水电离出的c(H+)均为10-11mol·L-1
25.有关下列图像的分析正确的是( )

A. 图①可表示反N2(g)+3H2(g) 2NH3(g)在达到平衡后,减少NH3的浓度,正逆反应速率的变化趋势
B. 图②表示FeCl3溶液和KSCN溶液反应达平衡后,向该混合液中逐渐加入固体KCl的过程中C(Fe3+)的变化趋势(忽略溶液体积变化)
C. 图③表示等体积等pH的弱酸HA和强酸HB加水稀释过程中的pH变化趋势
D. 图④表示密闭容器中CH3OCH3(g)+3H2O(g) 6H2(g)+2CO2(g) △H>0达到平衡后,恒压升高温度过程中,CH3OCH3的转化率变化趋势
答案解析
1.【答案】 A
【解析】①增大反应物的浓度,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数目增多,但百分数不变,故①不符合题意;
②升高温度,能使反应物中活化分子数和活化分子百分数同时增大,故②符合题意;
③增大压强,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数目增多,但百分数不变,故③不符合题意;
④移去生成物,浓度减小,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数目数目减小,故④不符合题意;
⑤加入催化剂,能使反应物中活化分子数和活化分子百分数同时增大,故⑤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2.【答案】 D
【解析】根据第①、第②组实验数据可知:在Cl2浓度不变时,H2浓度扩大一倍,反应速率也扩大一倍,说明 = =2m , 所以m=1;根据第②、③组实验数据可知:在H2浓度不变时,Cl2扩大4倍,反应速率扩大2倍,即 = =4n , 所以n= ,
故答案为:D。
3.【答案】 D
【解析】A.氯化钠在溶液中完全电离,所以饱和食盐水中含有大量的氯离子,氯气溶于水的反应是可逆反应,由于饱和食盐水中含有大量的氯离子,相当于氯气溶于水的反应中增加了大量的生成物氯离子,根据勒夏特列原理,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氯气溶解量减小,所以可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故A不选;
B.将氨气液化分离,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提高氨气产率,符合勒夏特列原理,故B不选;
C.SO2氧化为SO3 , 使用过量的空气,增大反应物浓度,平衡正向进行,提高二氧化硫的利用率,所以可以勒夏特列原理解释,故C不选;
D.二氧化锰对过氧化氢的分解起催化作用,而催化剂只改变反应速率,不影响平衡的移动,所以不符合勒夏特列原理,故D选;
故答案为:D。
4.【答案】 D
【解析】A.该反应为气体等体积反应,反应过程中气体总物质的量不变,恒温条件下,气体总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其压强之比,因此反应过程中压强不会发生变化,因此不能根据压强判断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故A项不选;
B.反应过程中,气体总质量不变,容器体积不变,因此气体密度始终不变,因此不能根据气体密度判断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故B项不选;
C.生成HI与消耗H2均表示正反应速率,任意时刻均满足生成2 mol HI同时消耗1 mol H2 , 不能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因此无法判断反应是否达到平衡,故C项不选;
D.反应进行过程中,气体总物质的量不变,反应未达到平衡时,H2(g)的物质的量会发生变化,因此H2的体积分数会发生变化,若H2的体积分数不随时间改变,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可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D项选;
综上所述,说明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D项,
故答案为D。
5.【答案】 D
【解析】由题给方程式可知K1= 、K2= ,反应H2(g)+SO2(g) O2(g)+H2S(g)的平衡常数K= = × = ,
故答案为:D。
6.【答案】 A
【解析】A. 从图分析,热水中颜色浅,说明二氧化氮的浓度小,则升温,平衡正向移动,正反应为放热,符合题意;
B. A中温度高,正逆反应速率都加快,不符合题意;
C. B中温度低,降温,平衡正向移动,二氧化氮的浓度减小,四氧化二氮的浓度增大,不符合题意;
D. 因为容器的体积不变,所以两个烧瓶内的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7.【答案】 C
【解析】增大反应物的浓度和增大压强,只能增大活化分子数,不能增大活化分子百分数,而能使反应物中活化分子数和活化分子百分数同时增大,可升高温度、加入催化剂等措施,②④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8.【答案】 C
【解析】在密闭容器中的一定量混合气体发生反应:xA(g)+yB(g) zC(g),平衡时测得A的浓度为0.50mol/L,保持温度不变,将容器的容积扩大到原来的两倍,若不考虑平衡移动,只考虑体积变化,A的浓度应变化为0.25mol/L,题干中再达到平衡时,测得A的浓度降低为0.30mol/L.,说明体积增大,压强减小,平衡逆向进行;
A.平衡逆向进行,C的体积分数减小,故A不符合题意;
B.依据分析平衡逆向进行,故B不符合题意;
C.平衡逆向进行,A的转化率减小,故C符合题意;
D.体积增大,压强减小,化学平衡逆向进行,逆向是气体体积增大的反应,所以x+y>z,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9.【答案】 B
【解析】A.对于A(s)+B(g) C(g)+D(g)的反应,A是固体,加入A,反应速率不变,故A不符合题意;
B.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均增大,故B符合题意;
C.一定温度下,反应N2(g)+3H2(g) 2NH3(g) 在密闭容器中进行,恒容充入He,反应物、生成物浓度不变,化学反应速率不变,故C不符合题意;
D.100 mL2 mol/L稀盐酸与锌反应时,加入少量硫酸铜固体,锌置换出铜,构成铜锌原电池,生成氢气的速率加快,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10.【答案】 D
【解析】方程式
3A(g) + B(g) xC(g) + 2D(g)
起始(mol) 1 1 0 0
转化(mol) 0.6 0.2 0.2x 0.4
平衡(mol) 0.4 0.8 0.2x 0.4
根据平衡时C的浓度可知,x=2,A项符合题意;由转化率的定义等,A的转化率为60%,B项符合题意;根据三段式可知平衡时,B的平衡浓度为0.8 mol/L,C项符合题意;D的体积分数为: ,D项不符合题意。
11.【答案】 D
【解析】该反应是一个反应前后气体体积减小的放热反应,
A.达平衡后,降低温度平衡正向移动、减小压强平衡逆向移动,A不符合题意;
B.达平衡后,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增大压强平衡正向移动,B不符合题意;
C.升高温度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大,则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C不符合题意;
D.升高温度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大,则增大反应速率,从而缩短反应达到平衡时间,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12.【答案】 A
【解析】若以A的化学反应速率及单位为mol/(L min)为基准,则根据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可知:
A.v(A)= ;
B.v(A)= ;
C.v(A)= ;
D.v(A)=0.15mol·L-1·min-1;
故反应速率最快的为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13.【答案】 D
【解析】A.由图示可知该材料选择性吸附二氧化碳,吸附作用具有选择性,故A不符合题意;
B.环氧乙烷衍生物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某金属有机多孔材料(MOFA),所以利用此法可减少CO2的排放,故B不符合题意;
C.在生成 的过程中,有O=C极性共价键、碳氧单键形成,故C不符合题意;
D.该过程中涉及到了气体的吸附,吸附作用属于物理变化,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14.【答案】 B
【解析】A.升高温度,NO浓度增大,平衡逆向移动,逆向是吸热过程,则正向为放热反应,焓变小于0,故A不符合题意;
B.D点NO的浓度高于平衡浓度,则平衡向NO浓度减小的一方移动,即正向移动,所以v正>v逆 , 故B符合题意;
C.碳为固体,移走部分碳不影响反应速率,平衡不会移动,故C不符合题意;
D.该反应前后气体系数之和相等,所以反应进行时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不变,则温度越高容器内压强越大,所以p(C)>p(D)=p(B),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15.【答案】 D
【解析】A.Y为固体,不能用浓度表示Y的反应速率,A不符合题意;
B.化学反应速率是指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率,而不是瞬时速率,B不符合题意;
C.该反应为可逆反应,反应物无法全部转化为生成物,所以充分反应后,放出的热量小于akJ,C不符合题意;
D.该反应前后气体的系数之和不变,即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变,但由于Y为固体,所以未平衡时气体的总质量会发生改变,即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会变,当其不变时说明反应平衡,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16.【答案】 C
【解析】列出三行式,
H2(g)+ I2(g) 2HI(g)
起始(mol/L) 0.01 0.01 0
转化(mol/L) 0.002 0.002 0.004
平衡(mol/L) 0.008 0.008 0.004
K=0.0042/0.008×0.008=0.25,
故答案为:C。
17.【答案】 B
【解析】A、恒容容器通入稀有气体使压强增大,平衡不移动,故A不符合题意;
B、X的正反应速率与Y的逆反应速率比等于系数比,一定平衡,故B符合题意;
C、焓变小于0,降低温度,平衡正向移动,气体物质的量减小,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增大,故C不符合题意;
D、若平衡时X、Y的转化率相等,说明反应开始时X、Y的物质的量之比为m:n,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18.【答案】 B
【解析】A.Na2SO4溶于水电离出钠离子和硫酸根离子,不影响水的电离,A不符合题意;
B.CH3COONa溶于水电离出钠离子和醋酸根离子,醋酸根离子结合水电离的氢离子,水的电离平衡向右移动,促进了水的电离,醋酸根离子为阴离子,B符合题意;
C.NH4Cl溶于水电离出铵根离子和氯离子,铵根离子结合水电离的氢氧根离子,促进了水的电离,但铵根离子为阳离子,C不符合题意;
D.HClO溶于水电离出氢离子和次氯酸根离子,溶液中氢离子浓度增大,抑制了水的电离,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19.【答案】 C
【解析】A. ΔH<0,ΔS>0,ΔG=ΔH-TΔS<0,任何温度下都能自发进行,A不符合题意;
B. ΔH>0,ΔS<0,ΔG=ΔH-TΔS>0,任何温度下都不能自发进行,B不符合题意;
C. ΔH>0,ΔS>0,高温时能保证ΔG=ΔH-TΔS>0,C符合题意;
D. ΔH<0,ΔS<0,低温时能保证ΔG=ΔH-TΔS<0,D不符合题意;
故合理选项为C。
20.【答案】 D
【解析】A.Na2CO3饱和溶液和NaHCO3饱和溶液的浓度不同,因此无法通过颜色比较CO 和HCO 水解能力的强弱,A不符合题意;
B.Zn与H2SO4反应生成的H2会从长颈漏斗中逸出,无法测量H2的体积,B不符合题意;
C.两种高锰酸钾溶液的浓度不同,颜色不同,应保证两种高锰酸钾的浓度相同,用不同浓度的草酸来做实验,C不符合题意;
D.根据强酸制弱酸的原理,若有气泡产生,说明醋酸的酸性强于碳酸,若没有气泡,则说明碳酸的酸性更强,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21.【答案】 A
【解析】A.反应:H2(g)+I2(g) 2HI(g)为反应前后气体物质的量不变的反应,反应达平衡后加压,平衡不移动,符合题意;
B.Na2CrO4溶液中存在平衡:2H++2CrO42-(黄色) Cr2O72-(橙色)+H2O滴加稀硫酸,氢离子浓度增大,平衡正向移动,溶液颜色变深,不符合题意;
C.反应2NO2(g) N2O4(g)正向为气体物质的量减小的反应,加压,容器体积减小,各物质的浓度均增大,颜色变深,平衡正向移动,NO2的浓度又减小,颜色又变浅,不符合题意;
D.氯水中存在平衡Cl2 + H2O Cl- + H+ + HClO,加入适量石灰石,氢离子与碳酸钙反应,氢离子浓度降低,平衡正向移动,次氯酸浓度增大,氯水的杀菌能力增强,不符合题意。
22.【答案】 C
【解析】A.该反应的正反应是吸热反应,说明反应物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总能量,A不符合题意;
B.热化学方程式的系数仅表示物质的量,由热化学方程式可知:每生成1 molCO(g)吸收131.4 kJ热量,B不符合题意;
C.该反应的正反应是气体体积增大的反应,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压强,化学平衡向气体体积减小的逆反应方向移动,C符合题意;
D.焦炭是固体,其浓度不变,因此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向体系中再加入焦炭,化学平衡不移动,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23.【答案】 D
【解析】由反应可知,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SO2转化率降低,所以温度选择400℃;
分析表中数据可知,增大气体压强,能相应提高SO2的平衡转化率,但提高不多,常压下SO2的平衡转化率已经很高,在实际生产中加压必须增加设备和能量,增大成本,所以压强选择1.01×102 KPa;
故答案为:D。
24.【答案】 C
【解析】A.只要满足△H-T△S<0反应就可自发进行,不一定是熵增的反应,A不符合题意;
B.因混合后溶液中含等量的NaCl、CH3COOH及CH3COONa,酸与盐的混合溶液显酸性,说明醋酸的电离程度大于醋酸钠的水解程度,所以应该是c(CH3COO-)> c(Cl-)> c(CH3COOH)>c(H+),B不符合题意;
C.等浓度的(NH4)2SO4、NH4HSO4、NH4Cl,三种铵盐完全电离出NH ,其中等浓度的(NH4)2SO4与其他两种铵盐相比,NH 下标为2,NH 浓度最大,另两种铵盐NH4HSO4电离出H+抑制NH 的水解,所以NH4HSO4溶液中c(NH4+)大于NH4Cl溶液中c(NH4+)。综上所述,等浓度的①(NH4)2SO4②NH4HSO4③NH4Cl三种溶液中c(NH )大小:①>③>②,C符合题意;
D.盐酸电离出的氢离子抑制水电离,导致常温下水电离出的氢离子浓度小于10-7mol·L-1 , 而氯化铵水解促进水的电离,导致常温下水电离出的氢离子浓度大于10-7mol·L-1 , pH=3的氯化铵溶液中水电离出的c(H+)应为10-3mol·L-1 , 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25.【答案】 D
【解析】A.N2(g)+3H2(g) 2NH3(g)在达到平衡后,减少NH3的浓度的瞬间V逆减小,V正不变,故A不符合题意;
B.FeCl3溶液和KSCN溶液反应原理是Fe3+(aq)+3SCN-(aq) Fe(SCN)3(aq),则加入固体KCl不影响平衡的移动,故B不符合题意;
C.pH的弱酸HA和强酸HB加水稀释过程中, 因促进弱酸的电离,强酸的pH变化大,故C不符合题意;
D.恒压升高温度平衡正向移动,CH3OCH3的转化率增大,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