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对环境的察觉 光学综合复习(2.4-2.6,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2章 对环境的察觉 光学综合复习(2.4-2.6,含解析)

资源简介

光学综合复习(2.4-2.6)
一 、选择题
1.鹦鹉因其美丽的外表深得人们喜爱。某只鹦鹉在太阳光下可以看到其嘴是红色的,腹部是白色的, 而尾部是绿色的。在漆黑房间内,小阳在红光下观察,该鹦鹉( )
A.嘴和腹部是红色的, 尾部是黄色的
B.嘴和尾部是红色的, 腹部是黑色的
C.嘴和尾部是黑色的, 腹部是红色的
D.嘴和腹部是红色的, 尾部是黑色的
2.如图是“研究光的反射定律”实验装置,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可以用来研究光路是可逆的
B.用白屏是为了显示光的传播路径
C.只适用于研究镜面反射的反射定律
D.可研究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法线是否共面
3.如图所示是小科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和相关实验的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甲中应选用光滑的硬纸板
B.图甲中∠EOM 是入射角
C.图乙中反射光不存在
D.图甲、丙现象说明光路是可逆的
4.如图所示, 表示光从空气中射向玻璃发生反射和折射的光路是( )
第 1 页(共 15 页)
A. B.
C. D. 5.关于透镜,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凸透镜和凹透镜都有焦点,凸透镜有实焦点,凹透镜有虚焦点
B.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但通过凹透镜的光线也可能会聚在一点
C.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因此通过凸透镜的光线都一定会聚在一点
D.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通过凸透镜后一定经过焦点
6.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共同呵护好孩子的眼睛,让他们拥有一个光明的未来”。 作为青少年要爱眼护
眼,科学用眼。下列关于近视的成因及矫正方法正确的是( )
A.甲和乙 B.甲和丁 C.丙和乙 D.丙和丁
7.许多水舞光影秀中, 巨型灯柱阵、超高清投影机和音乐喷泉交错配合, 光幕之中, 美轮美奂,这是 中华文化和现代科技的一次完美结合,下列关于水舞光影秀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发光的灯柱是光源
B.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
C.音乐喷泉形成的水幕对光只有反射作用
D.演出过程中高清投影机可形成逼真的实像
8.照相机在底片上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人到镜头的距离应该( )
A.比底片到镜头的距离小
B.比底片到镜头的距离大
第 2 页(共 15 页)
C.与底片到镜头的距离相等
D.条件不足, 无法判断
9.如图 a,b,c,d 是距凸透镜不同距离的四个点,F 为焦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摄像机是根据物体放在 a 点时成像情况制成的
B.人眼看物体时的成像情况与物体放在 b 点时的成像情况相同
C.投影仪是根据物体放在 c 点时成像情况制成的
D.正常使用放大镜与物体放在 d 点时成像情况相同 10.小丽在做“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当她将光屏移到离凸透镜 16 厘米处,得到烛焰倒立、
放大的像, 这块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 )
A.4 厘米 B.8 厘米
C.12 厘米 D.16 厘米
二 、填空题
11.如图所示, MM′为平面镜,AO 为入射光线, ON 为法线,入射角∠AON 等于60° 。已知∠NOB 等于 30°,∠NOC 等于45°,∠NOD 等于 60°。则入射光线 AO 的反射光线将沿着 (填“OB”“OC” 或 “OD”)方向射出。
12.如图, 保持蜡烛、凸透镜的位置不变,调节光屏到图示位置时,光屏上得到了清晰的像,利用这个 成像规律可以制成 .若在蜡烛和凸透镜的中间, 给凸透镜戴上近视眼镜, 则将光屏向 (选填“左”或“右”) 移动, 光屏上仍可出现清晰的像.
第 3 页(共 15 页)
13.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烛焰、凸透镜、光屏处于如图所示的位置时, 恰能在光屏 上得到一个清晰的 、 的实像.利用这一成像原理工作的是 (选
填“投影仪”、“照相机”或“放大镜”).
14.除了平面镜外生活中也常用到凹面镜,如图是一束平行光射到凹面镜上的传播情况。
(1) 由图中光路可知, 凹面镜对光线起到 作用;
(2) 现在有一点光源, 若要利用凹面镜获得平行光,应把点光源放在 F 处,依据的原理 是 ;
(3) 道路拐弯处立的是 镜,用来扩大视野。
15.如图所示, 小明将一枚硬币放在碗的底部,眼睛在 A 处恰好看不到它。
(1) 小明看不到硬币, 这是因为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 传播;
(2) 将平面镜放到碗边适当的位置, 小明在 A 处通过平面镜看到了硬币的虚像,这是利用了光的 现象;
(3) 沿碗壁向碗中加水,小明在 A 处也能看到硬币的虚像,这是利用了光的 现象。
三 、实验题
16.小晨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 如图所示。
第 4 页(共 15 页)
(1)实验时小晨选择较薄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来研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优点在于当在 A 侧观察时, 既能看到 A 的像, 又能看到后面的蜡烛 B,其原理为 (填字母)。
A.两者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B.前者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后者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C.两者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D.前者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后者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2) 移去后面的蜡烛 B,并在原位置上放一光屏, 发现光屏上 (填“能”或“不能”)成正 立的像。
(3) 实验中, 如果采用厚玻璃板,观测到蜡烛 A 通过玻璃板在不同的位置成两个清晰的像, 且测得
两个像之间的距离为 0.8 cm,则玻璃板的厚度为 cm。
(4) 实验中如果玻璃板没在水平桌面上竖直放置, 则会导致的后果
是 。
四 、解答题
17.如图所示, 在平静的湖边上方有一盏路灯,潜水员在水下 E 处看到了路灯的像。图中 A.B 两点其 中一点是路灯的发光点, 另一点是路灯的像点。请你区分发光点、像点,在图中画出水下 E 处的潜水
员看到路灯的光路图。
18.
(1) 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在图中作出物体 AB 所成的像。
第 5 页(共 15 页)
(2) 在图中画出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的大致方向。
(3) 如图,由点光源 S 发出的光,经平面镜反射后, 其中一条反射光线经过 A 点,试完成其光路图。
(4) 在图完成凸透镜与凹透镜的光路图。
(5) 在图中画上合适的透镜。
第 6 页(共 15 页)
0.光学综合复习(2.4-2.6)答案解析
一 、选择题
1. 【分析】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透过的色光决定的, 据此分析答题。
【解答】解: 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物体反射的色光决定, 绿色的只能反射绿光, 吸收了其它颜色的光, 所以我们看到鹦鹉的尾部是黑色的,红色的只能反射红光,白色的可以反射所有色光,所以嘴和腹部 是红色的。
故选: D。
2.C
【解析】根据“光的反射规律”的探究过程进行解答。
【解答】A.将激光沿反射光线的路径反向射回去,会发现现在的反射光线与原来的入射光线完全重合, 因此可以用来研究光路是可逆的,故 A 正确不合题意;
B.白屏能够更加清晰的显示激光的传播路径, 故 B 正确不合题意;
C.漫反射和镜面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故 C 错误符合题意;
D.将白屏的右半部分向后弯折, 发现看不到反射光线了, 因此可以研究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法线是 否共面,故 D 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 C。
3.D
【解析】根据对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实验过程的理解分析判断。
【解答】A.图甲中应选用粗糙的硬纸板, 借助纸板的漫反射,可以看到光线的传播路径,故 A 错误; B.入射角是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则图甲中∠EON 是入射角,故 B 错误;
C.图乙中反射光仍然存在,纸上没有在纸板上呈现出来, 故 C 错误;
D.图甲、丙现象说明光路是可逆的, 故 D 正确。
故选 D。
4.B
【解析】【解答】解:A.由图可知, 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 分居法线两侧; 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当光从空气中斜射入玻璃中时,折射角应小于入射角, 而图中折
第 7 页(共 15 页)
射角大于入射角了, 故 A 错误.
B、由图可知, 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 等于入射角.当光从空气中斜射入玻璃中时, 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故 B 正确.
C、光的反射定律中,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而图中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同侧, 故 C 错误;
D、光的反射定律中, 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 当光从空气中斜射入玻璃中时,折射角应小 于入射角, 而图中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同侧,且折射角大于入射角了, 故 D 错误.
故选 B.
光的反射定律: 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 反射 角等于入射角.
光的折射定律: 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 当光 从玻璃中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5.C
【解析】凸透镜有实焦点;凹透镜有虚焦点; 凹透镜对会聚光束有一定的发散作用,但是还可以会聚 与一点;放在凸透镜焦点上的点光源,它发出的光线经透镜折射后光线平行于主光轴; 平行于主光轴 的光线通过凸透镜后过焦点。
【解答】A.透镜都有焦点,凸透镜有实焦点, 凹透镜有虚焦点,故 A 选项说法正确; B、会聚光束通过凹透镜还是会聚光束,能会聚与一点, 故 B 选项说法正确;
C、从凸透镜的焦点发出的光线, 经凸透镜折射后光线平行于主光轴,故 C 选项说法错误; D、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通过凸透镜后一定经过焦点, 故 D 选项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C。
6.A
【解析】近视眼的晶状体偏厚, 对光线的会聚能力强,成像在视网膜前面, 即甲为近视眼; 要时像后 移到视网膜上, 必须使光线发散,因此用凹透镜矫正,即乙为近视眼的矫正,故 A 正确,而 B、C、D 错误。故选 A.
7.C
【解析】(1)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 根据光的三原色的知识判断;
(3) 根据光的反射和折射的知识判断;
第 8 页(共 15 页)
(4) 根据凸透镜成像的特点判断。
【解答】A.灯柱自己发光,肯定是光源, 故 A 正确不合题意;
B.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 故 B 正确不合题意;
C.光照在水幕表面发生反射,穿过水幕发生折射, 故 C 错误符合题意;
D.演出过程中高清投影机的主要结构为凸透镜,可形成逼真的放大倒立的实像, 故 D 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 C。
8.B
【解析】凸透镜成像的情况和应用:
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和摄像机;
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于幻灯机和投影仪;
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于放大镜和老花镜。
【解答】
因为凸透镜成像时, 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f<v<2f,应用于照相机, 因此物距大于相距, 即 人到镜头的距离比底片到镜头的距离大。
故答案为: B
9.B
【解析】【解答】物体放在 a 点, 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或摄像机, A 不符合题
意;
物体在 b 点时, u=2f,成倒立、等大的实像, 而人的眼睛与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凸透镜成像情况相似, B 符合题意;
物体放在 c 点, 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应用于幻灯机, C 不符合题意; 物体放在 d 点, 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应用于放大镜, 选项 D 不符合题意。 故选 B
凸透镜成像规律:
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u=2f,成倒立、等大的实像;
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第 9 页(共 15 页)
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10.A
【解析】根据凸透镜成像的性质,通过物距和焦距或像距和焦距的关系确定凸透镜焦距的取值范围。 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2f>v>f;
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v>2f;
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解答】光屏移到离凸透镜 16cm 处,得到烛焰倒立放大的像, 所以 16cm>2f,解得 f<8cm,所以凸 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4cm。
故答案为: A
二 、填空题
11.OD
【解析】知道反射角和入射角的概念,根据光的反射定律确定出反射光线。
【解答】反射光线与法线之间的夹角是反射角,根据反射定律可知,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即 ∠NOD=∠NOD=60° ,所以反射光线将沿着 OD 方向射出。
故答案为: OD。
12.投影仪;右
【解析】【解答】解:(1) 由图知,像距大于物距, 所以此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利用这个成像规律可 以制成幻灯机或投影仪;
(2)近视眼镜是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若在蜡烛和凸透镜的中间给凸透镜戴上一片“近视眼镜”, 则由于对光线的发散,像将远离凸透镜, 应将光屏向右移动.
故答案为: 投影仪; 右.
(1) 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若像距大于物距,则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幻灯机、投影仪都是根据这个 原理制成的;
(2) 知道近视镜是凹透镜,有发散光线的作用,据此分析像距的变化
13.倒立 ;缩小 ;照相机
【解析】【解答】解:
由图可知, 蜡烛在距凸透镜的二倍焦距以外, 在光屏上得到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
故答案为: 倒立;缩小; 照相机.
第 10 页(共 15 页)
凸透镜成像时, 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应用于照相机.
14. (1) 会聚
(2) 光路可逆
(3) 凸面
【解析】(1)所有的反射光线都经过一点,这个点非常明亮且温度较高,这就是会聚作用;
(2) 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3) 凸面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物体在其中成正立、缩小的虚像, 因此同样大小的凸面镜可以看到更 大的范围。
【解答】(1)由图中光路可知, 凹面镜对光线起到 1 会聚作用;
(2) 现在有一点光源, 若要利用凹面镜获得平行光,应把点光源放在 F 处,依据的原理是: 光路可 逆;
(3) 道路拐弯处立的是凸面镜, 用来扩大视野。
15. (1) 直线
(2) 反射
(3) 折射
【解析】(1)因为光沿直线传播,硬币发出的光被碗的侧壁挡住, 射不到我们的眼中, 所以我们看不 到硬币;
(2) 硬币发出的光线射到平面镜上发生反射,反射光线进入我们的眼睛,于是我们看到了在平面镜中 所成的硬币的虚像;
(3) 光从一种介质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 这就是光的折射。
【解答】(1)小明看不到硬币, 这是因为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2) 将平面镜放到碗边适当的位置,小明在 A 处通过平面镜看到了硬币的虚像, 这是利用了光的反射 现象;
(3) 沿碗壁向碗中加水,小明在 A 处也能看到硬币的虚像,这是利用了光的折射现象。
三 、实验题
16. (1) D
(2) 不能
(3) 0.4
第 11 页(共 15 页)
(4) 无论怎么移动蜡烛 B,都不能和玻璃板后面的像重合
【解析】(1)根据光的反射和折射的知识判断;
(2) 实像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 可以成在光屏上;虚像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不能成在光屏上。
(3) 根据平面镜成像的对称性解答;
(4) 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解答。
【解答】(1) A 的像, 是 A 发出的光线在玻璃板表面发生反射形成的虚像。而蜡烛 B 在玻璃板后面,它 发出的光线从空气射入玻璃,再从玻璃射入空气, 从而发生折射, 故 D 正确,而 A.B、C 错误。
故选 D。
(2) 蜡烛 A 成的像是虚像,不能成在光屏上;
(3) 根据平面镜成像的对称性可知, 两个像之间的距离其实就是玻璃厚度的 2 倍,那么玻璃的厚度:
0.8cm÷2=0.4cm。
(4) 实验中如果玻璃板没在水平桌面上竖直放置, 那么像要么成在桌面上方,要么成在桌面下方,则 会导致的后果是 1:无论怎么移动蜡烛 B,都不能和玻璃板后面的像重合。
四 、解答题
17.解:如图所示:
【解析】根据光的折射规律分析,并完成光路图。
【解答】潜水员在水里看到空气里路灯的像, 那么光线肯定是从空气斜射入水中, 此时折射角小于入 射角。当折射光线射入潜水员的眼睛后, 人再沿着折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的方向望回去, 会看到虚像成 在路灯的上方, 因此 A 点为发光点, 而 B 点为像点。
将 E 点和 B 点相连, 与水面的交点就是入射点,那么入射点和 E 点相连为折射光线,入射点和 A 点相
连为入射光线, 注意入射点和 B 点的连线为虚线, 如下图所示:
第 12 页(共 15 页)
18. (1)
(2)
(3)
(4)
(5) 【解析】(1)根据平面镜成像的对称性完成作图;
(2) 根据反射定律和折射规律完成作图;
(3) 人能够看到物体的像,说明物体发出光线经过反射后通过人的眼睛;平面镜所成的虚像是所有反 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交点,据此确定入射点的位置,从而完成光路图的连接。
(4) 根据凸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完成作图;
(5) 光线远离主轴为发散,靠近主轴为会聚, 据此确定透镜的类型。
【解答】(1) ①首先通过 A 点作镜面的垂线, 然后根据“物像等距”在这条直线上镜面另一侧找到像 点 A’的位置;
②同理,找到 B 点对应的像点 B'的位置;
第 13 页(共 15 页)
③连接 A'B',如下图所示:
(2) ①通过入射点作分界面的垂线, 这就是法线, 然后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在法线另一侧画 出反射光线;
②当光从水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据此在空气里面法线左侧作出对应的折射光线,如
下图所示:
(3) ①首先通过 S 点作镜面的垂线, 然后根据“物像等距”在这条直线上镜面另一侧找到像点 S’ 的 位置;
②连接 S'和 A 点, 与镜面相交与 O 点,这就是入射点;
③连接 OA 为反射光线, 连接 SO 为入射光线, 如下图所示:
(4) ①冲凸透镜焦点射出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 折射光线与主轴平行,如下图所示:
第 14 页(共 15 页)
②射向凹透镜另一侧虚焦点的光线, 经过凹透镜后,折射光线与主轴平行, 如下图所示:
(5) ①折射光线远离主轴,即光线发散了,应该为凹透镜,如下图所示:
②折射光线靠近法线偏折,即光线会聚了,应该为凸透镜,如下图所示:
第 15 页(共 15 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