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黔西南州金成实验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质量监测生物学试卷(word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贵州省黔西南州金成实验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3月质量监测生物学试卷(word版含答案)

资源简介

参考答案: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5DDDCB 6-10ABCAB
多项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25分,全对5分,选对但不全对得3分,错选0分)
11.CD
12.CD
13.AD
14.CD
15.ABC
三、非选择题
16.(最后一空3分,其余每空1分,共9分)
(1) 喷施有机磷化学品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喷施有机磷化学品可能会使沙漠蝗虫的抗药性增强;喷施有机磷化学品可能会对其他种类的生物造成伤害 生物
(2) 正反馈 信息传递 生物的种间关系
(3)牧鸡所摄取的能量一部分在粪便中传递给分解者,还有一部分通过呼吸作用以热能的形式散失
(4)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17.(每空2分,共12分)
(1) 全球性 ④ ⑤
(2) 遗体中有机物的能量及下一营养级粪便中有机物的能量 能量流动是物质循环的动力
(3)就地保护
18.(每空2分,共12分)
(1) 标记重捕 水平
(2) 速度和方向 恢复力稳定性(自我调节能力)
(3)两种鸟类(虽然所处生境相同,但)食物种类存在差异,反映出它们所占用资源情况不同(因此两者的生态位不完全相同)
(4)(不同生物充分)利用(环境)资源
19.(每空2分,共12分)
(1)分解者 第二、三个营养级 (2)弱 营养结构简单(食物链、食物网简单)
(3)杂草 (4)物质的循环再生秘密★启用前
黔西南州金成实验学校2022—2023学年度0317质量监测试卷
年级:高二 科目:生物
答卷注意事项:
学生必须用黑色(或蓝色)钢笔、圆珠笔或签字笔在试卷上答题。
填涂答题卡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
答题时字迹要清楚、工整
本卷共19小题,总分为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下列有关生物种群与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松林中的松树高低错落有致,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
B.土壤小动物丰富度统计的方法是取样器取样法
C.可用标记重捕法调查作物植株上蚜虫的种群密度
D.自然环境中增加某种群的天敌数量可能影响其K值
2.下面图1为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部分碳循环示意图,甲~丁为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图2为该生态系统的部分能量流动示意图(不考虑未利用的能量)。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
第2题图
)
A.图1中的乙、丙、丁共同构成了该生态系统的食物网
B.图1中途径①②⑤中碳元素都以二氧化碳的形式传递
C.兔粪便中的能量属于第二营养级同化量的一部分
D.A是兔的同化量,一部分A会以热能的形式散失
3.某水域DDT的污染状况如下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成分 水 底泥 水生植物 浮游动物 鲫鱼 乌鳢
DDT含量(μg/kg) 0.1 0.7 6.3 21.0 19.4 124.4
A.表中数据表明DDT存在生物富集现象,所列消费者中乌鳢的营养级最高
B.此水域中水生植物所含能量最多,浮游动物和鲫鱼可能属于同一营养级
C.DDT可以通过水和生物迁移等途径扩散到世界各地,这种现象具有全球性
D.DDT进入环境便参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其循环过程与碳循环过程相同
4.某草场总面积为80hm2,野兔在此大量繁殖使草场退化。为有效治理草场,研究人员利用标记重捕法对该草场野兔的种群密度进行了调查,结果如下表。检测到第一次标记的野兔有52只在重捕前由于竞争、天敌等自然因素死亡,但该段时间内有野兔出生,故种群总数量稳定。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项目 捕获数/只 标记数/只
初捕 232 232
重捕 200 45
A.该草场野兔的种群密度约为12.9只/hm2
B.若被捕获过的野兔不易再次被捕,则调查结果比实际值偏小
C.野兔种群密度过大,可能会导致草场物种丰富度降低
D.草场的退化是野兔种群数量变化的非密度制约因素
5.下列有关生物学实验操作、材料、条件等方面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时,应将培养液滴入血细胞计数板的计数室,待酵母菌全部沉降后盖上盖玻片
B.研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时,利用了土壤小动物避光、趋湿、避高温的特点
C.探究土壤微生物对落叶的分解作用时,应将对照组土壤灭菌以排除土壤微生物的作用
D.“设计并制作生态缸,观察其稳定性”实验中,若分解者数量太少,则最先出现营养危机的是初级消费者
6.通过在特定的海域中投放入工鱼礁和大型网箱、移植海藻等措施,可以形成海洋牧场,进而实现立体养殖。底层养殖的海参和中下层养殖的鱼类可为人们提供食物,上层可供人们休闲、观光、垂钓,提升了海洋牧场建设的产业化水平。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生活在海洋牧场中的所有生物构成了海洋牧场生态系统
B.与单一养殖生态系统相比,海洋牧场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更强
C.海洋牧场具有休闲、观光功能,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
D.海洋牧场中的立体养殖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
7.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部分诗词来源于农牧业生产的一些规律总结。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菜花黄,蜂闹房”体现了消费者对农作物传粉具有重要作用
B.“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体现的是群落的初生演替
C.“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描述的是捕食关系,“呦呦”属于生态系统中的物理信息
D.“去其螟螣,及其蟊贼,无害我田稚”描述农业生产应避免虫害,合理调整能量流动关系
8.在“草→兔→红狐→狼”这条食物链中,红狐所属消费者类别及所占有的营养级分别是( )
A.初级消费者,第三营养级 B.次级消费者,第二营养级
C.次级消费者,第三营养级 D.三级清费者,第二营养级
9.某地在山地梯田处建立了生态苹果园,在园地苹果树间隙种植蔬菜,放养肉鸡,并利用人畜粪便、枯枝落叶、杂草、蔬菜烂叶等进行发酵产生沼气,再将发酵后的沼渣(含较多有机物)作为肥料施用到土地中,得到了良好的经济收益。下列关于该地生态苹果园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该生态苹果园遵循了循环、整体等生态工程原理
B.在苹果树间隙种植蔬菜将提高该生态系统的能量传递效率
C.肉鸡取食害虫相比取食蔬菜使食物链变长,降低能量利用率
D.废物产沼气、沼渣作肥料实现了该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10.图示某自然生态系统能量沿着食物链流动的一般过程,字母代表相应能量,其中W1是生产者固定的能量,D1和D2表示下一营养级所同化的能量。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
第10题图
)
A.W1是流向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B.图示中C2>D1-A2-B2-D2
C.B1和B2的能量都可能被人类利用 D.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是D2/D1x100%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25分,全对5分,选对但不全对得3分,错选0分)
11.长臂猿是直立行走能力仅次于人的濒危灵长类动物。下图中曲线I、II、II分别表示某地区长臂猿的种群数量在达到环境容纳量后可能发生的三种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第11题图
)
A.调查该地区长臂猿种群数量的最佳方法是标记重捕法
B.自然条件下,某地区长臂猿种群数量可能呈“J”形增长
C.根据曲线I、II可知,环境容纳量会随环境变化而改变
D.形成曲线III最可能的原因是长臂猿的栖息地遭破坏等
12.以生物的有机物积累量(生物量)为指标,统计某农田在退耕3年、10年及30年后生态系统中草本植物、灌木和乔木生物量所占比例,结果如下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
第12题图
)
在退耕农田上发生的演替为次生演替
B.在退耕农田上群落演替的方向为草本→灌木→乔木
C.在10~30年间,该生态系统的物种丰富度基本不变
D.在演替过程中,生态系统的生物量基本不变
13.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不同栽培稻品种的遗传特性不完全相同,体现了物种多样性
B.生态系统多样性对于维持遗传和物种多样性是必不可少的
C.将濒危野生动物迁入动物园、水族馆等属于易地保护
D.生物多样性能促进生态系统中基因流动和协同进化,体现了其直接价值
14.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内蒙古草原上的全部牛是一个种群
B.同一时间栽培,长势相同的人工马尾松群落不存在垂直结构的分层现象
C.自然群落往往是向物种丰富度越来越大的方向演替,而且种间关系越来越复杂
D.决定种群密度大小的最直接因素是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
15.图a、图b分别是某森林生态系统的生物数量金字塔和某农田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第15题图
)
A.描述生态系统中各营养级之间的关系最好用图a所示的数量金字塔
B.一个相对稳定的森林生态系统不会出现图a所示的金字塔
C.图b是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不需要从外界输入物质和能量,可以自给自足
D.图b中各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不全在10%~20%范围内
三、非选择题(共45分
16.2020年2月,东非地区蝗灾肆虐,蝗虫数量之多几十年未见,且这种现象未来可能会更加普遍。目前,肯尼亚的一个蝗虫群长40千米,宽60千米,每平方千米可聚集1.5亿只蝗虫。据估计,即使是小型虫群,每天也能吃掉3.5万人的食物。(最后一空3分,其余每空1分,共9分)
(1)目前,控制沙漠蝗虫的主要方法是喷施有机磷化学品,这种防治方法具有快速、高效、使用方便等优点,但不建议频繁使用,原因是________(答出2点即可)。相比于用杀虫剂治蝗,在古代中国就已经开始进行“牧鸡治蝗”(如图所示),此种治蝗方法属于_______防治。
(2)单只沙漠蝗(一种短角蝗虫)单独生存时,造成的破坏相对较小。然而,当环境适宜时,尤其是在大雨和龙卷风之后,大量蝗虫会聚集在同一地点,形成虫群。蝗虫还能释放信息素促使蝗虫聚集,聚集的蝗虫导致信息素的释放量增加,进一步加剧了蝗虫的聚集,这种调节方式属于________(填“正反馈”或“负反馈”)调节。从生态系统功能的角度分析,有序蝗群的形成与生态系统的________有关,生态系统的这一功能还能够调节_______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3)经测算,牧鸡所摄取的蝗虫、蜘蛛、蛙中的能量远大于牧鸡体内有机物中的能量,原因是________。
(4)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消灭蝗虫可保证农业和畜牧业良性发展的意义是_______。
(
第16题图
)
17.习近平总书记在领导人气候峰会上讲到:“中国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发展道路,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承诺中国将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CO2排放量达到峰值)、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CO2排放量与减少量相等)”,这些都彰显了大国担当。下图表示生物圈的碳循环模式图,图中数字表示生理过程或化学反应过程。回答下列问题:(每空2分,共12分)
(
第17题图
)
(1)世界各国都要注意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这是基于生物圈中的物质循环具有__________的特点。为了顺利实现“碳中和”,人类需要采取一些措施增强图中__________(用数字表示)过程,减弱图中___________(用数字表示)过程。
(2)生物类群B中的植食性动物的同化量中__________流向了生物类群C。在太阳光的作用下,无机环境中的碳才能通过生物类群A进入到生物群落说明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关系是__________。
(3)生物多样性锐减是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之一,为以最有效的方式实现生物多样性保护,我国正加快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这种保护措施属于___________。
18.崇明东滩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长江入海口,是重要的水鸟越冬区。某研究团队调查绿翅鸭和鹌鹑2种水鸟的种群数量、在不同觅食生境出现的概率、主要的食物种类等,结果如表所示。请回答:(每空2分,共12分)
物种 观察 数量 觅食生境出现率/% 鸟胃中主要的食物种类/%
生境1 生境2 生境3 小坚果 茎类 草屑 螺类 贝壳砂砾 甲壳类 其他
绿翅鸭 2120 67 0 33 52.8 16.7 0 12.0 13.0 0 5.5
鹌鹑 1678 64 0 36 0 0 50.0 25.0 25.0 0 0
注:生境1为潮间带湿地:生境2为沼泽区;生境3为海堤内鱼塘—芦苇区。
(1)调查鸡鹬的种群密度可采用_____法。该区域不同生境呈现出种群类型的镶嵌分布,这体现群落的_____结构。
(2)该保护区的建立会影响到该湿地演替的_____。当生境1受到外界干扰因素破坏,经过一段时间,该生态系统可以恢复到原来的状态,说明该生态系统具有较强的_____。
(3)绿翅鸭和鹌鹑选择的觅食生境基本相同,但二者的生态位不完全相同。据表说明理由_____。
(4)虽然鸟类之间存在种间竞争,但不同鸟类占据了相对稳定的生态位。群落中每种生物都占据着相对稳定的生态位,这有利于_____。
19.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持续推进,我国南方某地区建立了“稻—鸭”共作的生态养殖农业生产体系(如图所示),实现了稻、鸭、禽蛋、肉类的丰收。(每空2分,共12分)
(
第19题图
)
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上分析,沼气池中的厌氧微生物属于______。从营养结构上分析,鸭属于______。
(2)和自然生态系统相比,该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
(3)如果含有重金属的工业污水流入该稻田,则鸭捕食对象中重金属含量最低的生物是:________。
(4)该地区将鸭粪、加工厂废物、粉碎后的农作物秸秆投入沼气池用来制沼气。从生态系统功能的角度分析这种做法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和______,从而提高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