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湖南师大附高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大练习化学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湖南省湖南师大附高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大练习化学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湖南省湖南师大附高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大练习
化学
时量:75分钟 满分:100分
得分:__________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一、选择题:本题共14小题,1~10题每小题3分,11~14题每小题4分,共4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22年2月进行的北京冬奥会尽显化学高科技,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飞扬”火炬外壳是用密度小且耐高温的碳纤维与高性能树脂做成的复合材料,碳纤维是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
B.跨临界直接制冰使用的制冷剂是由极性键构成的非极性分子
C.北京冬奥会使用的氢燃料电池工作时,氢气在负极发生还原反应
D.乙二醇分子的一种主要构象模型为,它是极性分子
2.下列图示正确的是( )。
A.质子数和中子数均为16的核素:
B.电子的电子云轮廓图:
C.的形成过程:
D.测定相对分子质量的质谱图:
3.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中含有个阳离子
B.分子中含有的键数目为
C.含有的中子数为
D.和于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后,分子总数为
4.下列实验装置(夹持装置略)及操作正确的是( )。
A.装置甲:气体干燥 B.装置乙:同液分离
C.装置丙:制备 D.装置丁:测试
5.下列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
A.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
B.实验室制备氢氧化铝可用可溶性铝盐加足量氨水:
C.溶液中通入:
D.向溶液中通入过量制取次氯酸:
6.已知短周期主族元素R、X、Y、Z、T中,R与T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均是电子层数的2倍;Y能与大多数金属和非金属元素形成化合物;与的电子层结构相同。5种元素的原子半径随原子序数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A.简单离子半径:Y<X<Z
B.氢化物的沸点:R<X<Y
C.T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比R的强
D.Y分别与T、X形成的二元化合物溶于水一定生成强酸
7.利用丙烷制备丙烯的机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升高温度有利于提高丙烷转化率 B.反应的快慢主要取决于步骤Ⅲ
C.升高温度有利于加快反应速率 D.为该反应的催化剂
8.的同分异构体中,含有2个结构的有机物共有( )。
A.2种 B.4种 C.6种 D.8种
9.最近我国科学家预测并合成了新型碳材料:T碳。可以看作金刚石结构中的一个碳原子被四个碳原子构成的正四面体单元替代(如图所示,所有小球代表碳原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T碳中碳原子数与共价键数之比为
B.T碳与金刚石晶体中所含化学键类型相同
C.T碳与金刚石中碳原子采取的杂化方式相同
D.T碳与金刚石晶体类型相同,熔化时均需破坏共价键
10.钴的合金材料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机械制造等领域。如图为水溶液中电解制备金属钴的装置示意图[已知金属活泼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工作时,Ⅰ室和Ⅱ室溶液的均增大
B.电解总反应:
C.若移除两交换膜后进行电解,电极反应不发生变化
D.生成,Ⅰ室溶液质量理论上减少
11.从废旧锌锰电池处理后的废料[含、、、Fe等]制备和的一种工艺流程如下:
已知:的金属活动性强于,在pH大于5.5时易被氧化。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还原焙烧”的主要作用是还原元素,有利于“酸浸”时溶出
B.“酸浸”过程中适当加热,主要目的是加快浸取速率
C.“净化”时应该先通氧气氧化亚铁离子,后加入调节溶液的,使沉淀
D.“电解”时阳极反应式为
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烷烃的通式为,随着n值的增大,碳元素的质量分数逐渐减小
B.中主链上有5个碳原子的烷烃共有5种(不考虑立体异构)
C.单烯烃含有的共用电子对数为
D.乙烯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的产物为溴乙烷
13.一定条件下,分别向体积为的密闭容器中充入表中所示的①、②、③三组反应气,发生反应:,测得实验①、②、③反应过程中体系压强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实验 充入气体量 反应过程条件
① 恒温
② 恒温
③ 绝热
A.曲线Ⅰ对应实验① B.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C.气体的总物质的量: D.b点平衡常数比c点平衡常数小
14.某温度时,、在水中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a点对应的大于b点对应的
B.该温度下在溶液中加入后,不变
C.在含有和固体的溶液中,
D.该温度下,小于
选择题答题卡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得分
答案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4分。
15.(10分)一种由烷烃A合成高分子D的有机物转化关系如下:
已知:A的质谱图如图1所示。B是一种二溴代烃,B的如图2所示。C是一种二烯烃。
(1)A的分子式为__________;B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__;反应①的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
(2)写出两种与C互为同分异构体,且核磁共振氢谱中只有两个峰的炔烃(含)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_____。
16.(16分)高效去除空气中的和化合物一直是工业生产研究的重要课题。
Ⅰ.某多孔材料能高效选择性吸附,再将材料泡入水中并通入氧气能将氮氧化物全部转化为,材料获得再生。原理示意图如下:
已知:①


(1) __________。
(2)下列选项中能说明反应①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_(填标号)。
A.气体颜色不再发生变化
B.吸附材料中
C.
Ⅱ.在不同温度下,溶液脱硫、脱硝的反应中和的平衡分压如图所示:
(3)中心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为__________,的空间结构为__________。
(4)脱硫的离子方程式为,根据图像分析该反应为__________反应(填“吸热”或“放热”),平衡常数、、的大小关系为__________。
Ⅲ.臭氧脱硝反应为。T℃时,将和混合气体以物质的量之比充入一个容积为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上述反应,测得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关系如下图所示:
(5)①平衡时,的体积分数=______%(保留两位小数)。
②若起始压强为,T℃下该反应的平衡常数__________(为用平衡分压表示的平衡常数,即用平衡分压代替平衡浓度计算,分压=总压×物质的量分数)。
17.(14分)是化工生产中重要的催化剂,可用于制备硫酸和彩色玻璃。一种以含钒废料(主要成分为,还含有、、、有机物杂质)制备的工艺流程如下图所示:
已知:①钒(V)离子在溶液中的存在形式与溶液的关系
溶液
钒元素存在形式
②该流程温度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焙烧”的目的之一是将转化为,还有一个目的是__________。
(2)已知难溶于水,能溶于酸,写出在“酸浸”时发生的离子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为提高酸浸速率,可采取的措施有______(填标号)。
a.使用98%的硫酸 b.加速搅拌
c.升高温度 d.增大压强
(3)“调pH净化Ⅰ”时需将、、三种离子去除干净(浓度时视为去除干净),需调节范围为__________(值保留1位小数,此时用计算)。
(4)“净化Ⅱ”时,若加入过量,可能导致的结果是__________。
(5)“煅烧”时,改变环境会得到不同产物,但都会有生成。若煅烧时隔绝空气,有一种可在该流程中循环使用的物质A生成,若煅烧时通入空气,A物质转化为可参与大气循环的气体B,则A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A转化为B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18.(14分)青蒿素是高效的抗疟药,为无色针状晶体,易溶于有机溶剂,难溶于水,熔点为156~157℃,温度超过60℃完全失去药效(已知:乙醚沸点为35℃)。从青蒿中提取青蒿素的一种工艺如下:
索氏提取装置如图所示。实验时烧瓶中溶剂受热蒸发,蒸汽沿蒸汽导管2上升至装置a,冷凝后滴入滤纸套筒1中,与青蒿粉末接触,进行萃取。萃取液液面达到虹吸管3顶端时,经虹吸管3返回烧瓶,从而实现对青蒿粉末的连续萃取。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a的名称为__________。
(2)索氏提取装置提取的青蒿素位于__________(填“圆底烧瓶”或“索氏提取器”)中;与常规的萃取相比,索氏提取的优点是__________。
(3)提取液蒸馏过程中选用下列哪种装置更好______(填“甲”或“乙”),原因是__________。
(4)粗品提纯的过程可能是______(填标号)。
a.加水溶解、蒸发浓缩、冷却结晶
b.加95%的乙醇溶解、水浴加热、冷却结晶、过滤
c.加入乙醚进行萃取分液
(5)青蒿素()中含有过氧键,与碘化钠反应生成碘单质。为测定产品中青蒿素的纯度,取青蒿素样品配制成溶液,取加入锥形瓶中,再加入足量的溶液和几滴淀粉溶液,用标准液滴定[已知:,M(青蒿素)]。
①滴定终点的颜色变化为__________;
②三次滴定数据记录如下:
滴定次数 待测液体 标准液读数
滴定前读数 滴定后读数
第一次 25.00 1.50 41.52
第二次 25.00 3.00 42.98
第三次 25.00 4.50 41.60
则青蒿素的纯度为__________。湖南师大附中2022一2023学年度高二第二学期第一次大练习
化学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共14小题,110题每小题3分,1114题每小题4分,共4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
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题号
1
2
3456789
1011
1213
14
答案
1.C
2.A
3.C【解析】NaHSO,由钠离子和硫酸氢根离子构成,其中的阳离子只有钠离子,12 g NaHSO,的物质的量为0.1mol,
因此,其中只含有0.1N个阳离子,A说法不正确;单键均为6键,双键中含有1个6键1个π键,28gC2H为
1mol,分子中含有的o键数目为5Na,B说法不正确:CH分子中有6个中子,8gCH的物质的量为0.5mol,因此,
8gCH4含有的中子数为3NA,C说法正确;H和【发生反应生成HI,该反应是可逆反应,反应物不能完全转化为
生成物,因此0.1molH2和0.1molL于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后,HI分子总数小于0.2NA,D说法不正确;故选C。
4.A
5.B【解析】0.1mol·L1CuS),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先产生氢氧化铜蓝色沉淀,氨水过量后,最终产生铜氨络离
子,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u十4NH·HO一[Cu(NH)]+十4HO,A错误;实验室制备氢氧化铝可用可溶性
铝盐加足量氨水:AI+十3NH·HO一Al(OH):¥十3NH时,B正确;[Ag(NH)2]+不能拆开,故正确的离子方
程式为2[Ag(NH)2]+HzS—AgS¥+2NH+2NH,C错误;向C(CIO)2溶液中通入过量CO2制取次氣酸,
反应生成碳酸氢钙和次氯酸,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CIO十HO十CO2HCIO十HCO,D错误;故选B。
6.C【解析】核外电子排布相同时,原子序数大的离子半径小,故简单离子半径:Na物属于烃类,碳原子数多的烃常温下可能是固态,其沸点高于NH、HO,B项错误;由于非金属性:S>C,故最高价
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HSO>HCO,C项正确;Y分别与T、X形成的二元化合物溶于水不一定生成强酸,如
SO2溶于水生成的HSO不是强酸,D项错误;故选C。
7,B【解析】由图可知此反应是吸热的,所以升高温度有利于提高丙烷转化率,A说法正确;反应的快慢主要取决于步
骤Ⅱ,B说法错误;升高温度,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多,反应速率加快,C说法正确;由图可知最初存在M-H,最终存在
M-H,所以M-H为该反应的催化剂,D说法正确;故选B。
8.B【解析】一氯戊烷的同分异构体可以视作正戊烷、异戊烷、新戊烷分子中的氢原子被氯原子取代所得结构,其中正
戊烷、异戊烷的一氯代物中含有2个甲基的同分异构体各有2种,新戊烷的一氯代物中不可能含有2个甲基的同分
异构体,则符合条件的同分异构体共有4种,故选B。
9.A【解析】由T碳的晶胞分析可知,T碳中碳原子数与共价键数之比为2:1,故A选项错误。
10.B【解析】由图可知,该装置为电解池,石墨电极为阳极,电极反应式为2HO一4eO2个十4H。I室中氢离
子通过阳离子交换膜向Ⅱ室移动;钻电极为阴极,电极反应式为Co+十2e一一C0,Ⅲ室中氯离子通过阴离子交换
膜向Ⅱ室移动。电解的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C0十2H,0通电2C0十0,个十4H。由分析可知,放电生成的氢
离子通过阳离子交换膜由I室向Ⅱ室移动,使Ⅱ室中氢离子浓度增大,溶液pH减小,A错误;由分析可知,B正确;
若移除两交换膜,由于氯离子的放电能力强于水,所以氯离子会在阳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生成氯气,则电极上
的反应会发生变化,C错误;由分析可知,阴极生成2molC0,阳极有2mol水放电,则I室溶液质量减少36g,D错
误;故选B。
1l.D【解析】还原培烧”中MnO,MnOOH分别与炭黑反应,2 MnOOH-+C高益2MnO十CO十H,O+、MnO,+C
高温MO十CO个,反应中锰元素被还原为MO,A正确;“酸浸”过程中适当加热,能加快浸取速率,B正确;加入碳
酸锰调节溶液的pH值,将杂质Fe+转化为F(OH)3沉淀除去,C正确:由题干信息可知电解液应为酸性介质,测
阳极反应式为Mn2+-2e+2HO一MnO2+4H,D错误;故选D。
12.B
13.C【解析】恒温恒容条件下,气体的压强之比等于气体物质的量之比,故起始时实验②与实验③的压强相等,实验
①的压强是实验②与实验③的3倍,则曲线I对应实验①,故A正确;实验①与实验②的温度相等,根据等效平衡
高二化学参考答案(附中版)一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