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湖南省湖南师大附高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大练习生物学时量:75分钟 满分:100分得分:___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下列有关果酒、果醋、腐乳和泡菜制作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菌种均可来自自然环境,都可以通过人工接种菌种提高产品质量B.均需在适宜温度下进行发酵,果醋发酵温度最高C.都是利用微生物胞内酶催化获得最终产品D.变酸的酒表面的“菌膜”和泡菜液表面的“白膜”分别由醋酸菌和酵母菌繁殖形成2.下表是关于四种生物的能源、碳源、氮源、新陈代谢类型的描述,描述正确的一组生物是硝化细菌 乳酸菌 根瘤菌 衣藻能源 氧化NH3 分解乳酸 固定N2 利用光能碳源 CO2 糖类 糖类 CO2氮源 NH3 N2 N2 NO3-代谢类型 自养需氧型 异养厌氧型 异养需氧型 自养需氧型A.硝化细菌与乳酸菌 B.乳酸菌与根瘤菌C.根瘤菌与衣藻 D.硝化细菌与衣藻3.孟德尔在研究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时,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的假设是A.表现显性性状,自交产生四种表型不同的后代,比例为B.形成配子时,每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不同对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C.产生数目、种类相等的雌雄配子,且雌雄配子结合机会相等D.测交将产生四种表型不同的后代,比例为4.下列有关基因分离定律的几组比例,能说明基因分离定律实质的是A.的表型比为B.产生配子的比为C.的基因型比为D.测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5.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相对性状(完全显性),若1/4的隐性雄配子致死,则杂合子自交子代的性状分离比为A.B.C.D.11:36.基因型为AaBbDd的二倍体生物,其体内某精原细胞减数分裂时同源染色体变化示意图如下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三对等位基因的分离均发生在次级精母细胞中B.该细胞能产生AbD、ABD、abd、aBd四种精子C.B(b)与D(d)间发生重组,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D.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交换导致了染色体结构变异7.图甲表示某二倍体动物减数第一次分裂形成的子细胞;图乙表示该动物的细胞中每条染色体上的DNA含量变化;图丙表示该动物一个细胞中染色体组数的变化。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基因A、a所在的染色体是已发生基因突变的X染色体B.图甲可对应于图乙中的be段和图丙中的kl段C.图乙中的bc段和图丙中的hi段不可能对应于同种细胞分裂的同一时期D.图乙中的cd段和图丙中gh段形成的原因都与质膜的流动性有关8.下列关于人类X染色体及伴性遗传的叙述,错误的是A.女性的X染色体必有一条来自父亲B.伴性遗传一定具有交叉遗传现象C.伴X显性遗传病,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D.X染色体上的基因都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9.在前人进行的下列研究中,采用的核心技术相同(或相似)的一组是①证明光合作用所释放的氧气来自水②用紫外线等处理青霉菌选育高产青霉素菌株③用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④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时,可用台盼蓝染液区分菌体死活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0.下图为真核细胞某基因的结构简图,共含有2000个碱基对,其中碱基A占20%。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该基因复制两次,共需要3600个碱基GB.该基因复制时解旋酶作用于①③两处C.若②替换为G-C,则该基因控制的性状一定发生改变D.在该基因片段中,每个磷酸基团连接1个脱氧核糖11.图中表示生物界完整的中心法则,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上述过程需要模板、原料、酶和能量B.上述过程均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其中②不同于③的碱基配对方式为T-AC.在原核细胞中,②③过程可在细胞同一区域同时发生D.①②③过程均可在线粒体、叶绿体中进行;④⑤过程发生在某些病毒内12.电影《我不是药神》中涉及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是一种白细胞异常增多的恶性肿瘤。其病因是9号染色体上的原癌基因(ABL)插入到22号染色体上的BCR基因内部,形成了BCR-ABL融合基因。该融合基因的表达使酪氨酸激酶活化,导致细胞癌变。患者服用靶向药物“格列卫”能有效控制病情。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原癌基因主要负责调节细胞周期B.患者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增殖分化发生了异常C.细胞癌变的过程中没有基因突变只有染色体易位D.“格列卫”的作用可能是抑制了酪氨酸激酶活性二、不定项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全部选对得4分,选对但不全得2分,选错0分。)13.下图是苹果醋的制作流程简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制酒和制醋的微生物进行细胞呼吸都能产生CO2B.图中需要通氧的是①过程的初期和②过程C.温度是影响①②过程能否顺利完成的重要条件D.酵母菌是兼性厌氧细菌14.下列有关生物的遗传变异的叙述,错误的是A.基因型为Aa的个体自交,因基因重组而导致子代发生性状分离B.三倍体无籽西瓜不能产生种子,因此是不可遗传变异C.在光学显微镜下能看到的突变是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D.基因结构的改变都属于基因突变15.着色性干皮病(XP)是首个被发现的与DNA损伤修复缺陷有关的人类单基因遗传病。患者的皮肤部位缺乏核酸内切酶,不能修复被紫外线损伤的皮肤细胞DNA,在日光照射后皮肤容易被紫外线损伤,先是出现皮肤炎症,继而可发生皮肤癌。研究发现,该病在两性中发病率相当,父母常为近亲结婚且表现为隔代遗传。下列相关推测错误的是A.XP致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B.XP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突变C.细胞内某些限制性内切核酸酶能有效阻止细胞癌变D.XP患者的双亲至少有一方携带致病基因16.下列为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概念图,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①是生物的突变和重组 B.②是自然选择C.③是自然选择学说 D.④是物种多样性三、非选择题(共5大题,共60分。)17.(10分)土壤中含有多种微生物,某研究小组欲分离能在高浓度Fe2+污染的土壤环境下生存的希瓦氏菌,进行了相关研究。回答下列问题:(1)配制培养基:加入牛肉膏、蛋白、琼脂、NaCl、H2O及______等物质,配置好的培养基需要采用___法灭菌;该培养基按功能划分,属于___培养基。(2)分离希瓦氏菌:将10g土样溶于90mL蒸馏水中,再稀释成多个倍数,取多个稀释倍数的土壤样品液0.1ml。分别接种到多个平板上,这样做的目的是___;培养一段时间后,A、B研究员在稀释倍数下得到的结果:A涂布4个平板,统计的菌落数分别是150、178、259、310;B涂布4个平板,统计的菌落数分别是152、165、175、184,则每克土壤样品中的希瓦氏菌数量最可能为___个。(3)进一步纯化希瓦氏菌:采用平板划线法接种培养一段时间后,发现第一划线区域上都不间断地长满了菌落,第二划线区域上几乎无菌落,分析出现此现象的原因可能是___(答出两点)。18.(10分)自从法国科学家巴斯德证明食品发酵是由于微生物的作用以来,人们认识到微生物在发酵食品的加工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如今形形色色的发酵食品在食品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回答下列与微生物发酵、培养相关的问题:(1)果酒制作过程中严格控制发酵条件是保证发酵正常进行的关键,这直接关系到是否能得到质量高、产量多的理想产物,通常所指的发酵条件包括 (多选)A.温度控制 B.溶氧控制C.pH控制 D.酶的控制(2)苹果酒在___(填微生物)的作用下,经过深层发酵可形成苹果醋。当___时,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糖分解成醋酸,乳酸菌与酿制果醋的菌种在代谢方式上的主要区别是______。(3)制作泡菜的过程中,有机物的干重将___;泡菜坛内有机物的种类将___。(4)有位同学在家制作泡菜时,为避免杂菌污染而向泡菜坛中加入了青霉素,结果发酵失败,原因可能是___。(5)腐乳外部有一层致密的皮是 形成的,泡菜坛内有时会长一层白膜是____形成的。泡菜中含有的亚硝酸盐会转变为致癌、致畸、致突变的物质___。19.(12分)针对近年来青蒿素在全球部分地区出现的“抗药性”难题,我国著名药学家、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屠呦呦及其团队提出了应对“青蒿素抗药性”难题的可行性治疗方案,已知野生青蒿为二倍体(2n=18),四倍体中青蒿素含量较高。回答下列问题:(1)野生青蒿生长受地域性限制,体内合成的青蒿素极少,科学家考虑采用转基因技术借助酵母菌细胞大量获得青蒿素,该育种方法的原理是___。(2)为了提高青蒿素的含量,常采用___处理二倍体青蒿从而得到四倍体青蒿,该过程主要抑制______,从而使染色体数目加倍(3)与二倍体青蒿相比,四倍体青蒿植株的主要特点有______,四倍体青蒿细胞在正常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中的染色体数为___条。(4)四倍体青蒿与野生青蒿___(填“属于”或“不属于”)同一物种,原因是___。20.(12分)用合成方法改变tRNA的结构以观察对其功能的影响,是研究tRNA结构与功能的最直接手段。1982年,我国科学家继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蛋白质-结晶牛胰岛素后,又人工合成了具有生物学活性的酵母丙氨酸tRNA(用tRNAy^{A}表示)。标志着中国在该领域进入了世界先进行列。回答下列问题:(1)tRNAyAla的生物学活性指的是在___(填“转录”或“翻译”)过程中,既能携带丙氨酸,又能识别___上丙氨酸的密码子。科学家在合成tRNAyAla时,需要用到的物质有______等。(2)在测定人工合成的tRNAyAla的生物学活性时,科学工作者先将3H-丙氨酸和tRNAyAla加入蛋白质反应体系中,这种研究方法叫___。若在新合成的肽链中含有___,则表明tRNAyAla具有生物学活性,反之则无;也有学者将3H-丙氨酸先直接放入蛋白质合成体系中,发现不止一种tRNA携带3H-丙氨酸,原因是___。这一现象细胞中其他很多氨基酸也有,我们将这一现象称为______。21.(16分)玉米是雌雄同株异花植物,利用玉米纯合雌雄同株品系M培育出雌株突变品系,该突变品系的产生原因是2号染色体上的基因Ts突变为ts,Ts对ts为完全显性。将抗玉米螟的基因A转入该雌株品系中获得甲、乙两株具有玉米螟抗性的植株,但由于A基因插入的位置不同,甲植株的株高表现正常,乙植株矮小。为研究A基因的插入位置及其产生的影响,进行了以下实验:实验一:品系M(TsTs)×甲(Atsts)→F1中抗螟:非抗螟约为1:1实验二:品系M(TsTs)×乙(Atsts)→F1中抗螟矮株:非抗螟正常株高约为1:1(1)实验一中作为母本的是______________,实验二的F1中非抗螟植株的性别表现为___________(填“雌雄同株”“雌株”或“雌雄同株和雌株”)。(2)选取实验一的F1抗螟植株自交,F2中抗螟雌雄同株:抗螟雌株:非抗螟雌雄同株约为2:1:1。由此可知,甲中转入的A基因与ts基因_________(填“是”或“不是”)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F2中抗螟雌株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若将F2中抗螟雌雄同株与抗螟雌株杂交,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3)选取实验二的F1抗螟矮株自交,F2中抗螟矮株雌雄同株:抗螟矮株雌株:非抗螟正常株高雌雄同株:非抗螟正常株高雌株约为3:1:3:1,由此可知,乙中转入的A基因__________(填“位于”或“不位于”)2号染色体上,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F2中抗螟矮株所占比例低于预期值,说明A基因除导致植株矮小外,还对F1的繁殖造成影响,结合实验二的结果推断这一影响最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F2抗螟矮株中ts基因的频率为_____________,为了保存抗螟矮株雄株用于研究,种植F2抗螟矮株使其随机受粉,并仅在雌株上收获籽粒,籽粒种植后发育形成的植株中抗螟矮株雌株所占的比例为____________。湖南师大附中2022一2023学年度高二第二学期第一次大练习生物学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题号12346789101112答案CD0BDC1,C【解析】A参与果酒、果醋、旖乳和泡莱制作的微生物都可以来自自然环境,但接种纯净的菌种则品质更佳,A正确:B.果酒制作的适宜温度是1830℃,果醋制作的适宜温度是30~35℃,腐乳制作的适宜温度是1518℃,泡菜制作的适宜温度为20℃左右,所以果醋发酵温度最高,B正确;C.果酒、果醋和泡菜制作是利用微生物胞内酶催化获得最终产品,腐乳制作是利用微生物胞外酶催化获得最终产品,C错误;D.变酸的酒表面的“菌膜”和泡莱液表面的“白膜”分别由醋酸菌和酵母菌繁殖形成,D正确。2.D【解析】(1)硝化细菌能利用氧化NH释放的化学能进行化能合成作用合成有机物,属于自养雪氧型生物,正确;(2)乳酸菌是异养厌氧型生物,不能直接利用氨气,且能量来源为糖类,错误;(3)根瘤菌进行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来自糖类等有机物的氧化分解,错误:(4)衣藻是低等植物,能利用光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属于自养需氧型生物,正确。所以描述正确的一组生物是硝化细菌和衣藻。3.B【解析】AF1表现显性性状,F1自交产生四种表现型不同的后代,比例为9:3:3:1是实验结果,A错误;B.F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不同对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是根据实验结果,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的假设,B正确;C.F,产生雌雄配子数目不相等,雄配子数目多,C错误;D.F测交将产生四种表现型不同的后代,比例为1:1:1:1,属于利用假说进行演绎推理,D错误。4.B【解析】A.F2表现型的比例为3:1是性状分离比,不能说明基因分离定律实质,A错误;BF1产生配子的比例为1:1,说明减数分裂时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产生不同配子的比例为1:1,因而最能说明基因分离定律实质,B正确;C.F2基因型的比例为1:2:1,只能体现子二代的基因型种类及比例,不能说明基因分离定律实质,C错误;D.测交后代表现型的比例为1:1是性状分离比,说明F1产生配子的比例为1:1,D错误。5.D【解析】一对等住基因控制相对性状的杂合子Aa自交,雌配子中有2A和2,由于号的隐性雄配子致死,则雄配子中有号A和号,子代中隐性性状盟占号×号-品显性性状占1一是-品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1:3。综上所3述,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6.B【解析】A.由图可知,基因b所在的片段发生了染色体互换,因此等位基因B和b的分离发生在初级精母细胞和次级精母细胞中,而等位基因A、a和D、d的分离只发生在初级精母细胞中,A错误;B.若不发生染色体互换,该细胞将产生AbD和aBd两种精子,但由于基因b和B所在的片段发生过染色体互换,因此该细胞能产生AbD、ABD、abd、Bd四种特子,B正确:C.基因B(b)与D(d)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它们之间的遠传不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C错误;D.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交换导致了基因重组,D错误。7,C【解析】A,X、Y是一对同源染色体,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分离,不可能位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细胞中,则基因A、位于一常染色体上,可能发生基国突变或者互换,A错误;B.图甲为减效一次分裂形成的细胞,其中每条染色体含两个DNA,可对应于图乙中的bc段,而图丙表示有丝分裂,B错误;C图乙中的bc段时每条染色体含有2个DNA,代表前期和中期,图丙中的hj段代表的是有丝分裂的后期,着丝粒分裂,染色体组加倍,但每条染色体只含有1个DNA,C正确;D.图乙中的cd段和图丙中gh段形成的原因都是与着丝粒的分裂有关,D错误。8.B【解析】A.女性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X,一条来自母亲,另一条来自父亲,A正确;B.伴X隐性遗传病具有隔代、交叉遗传的特点,但伴X显性遗传病和伴Y遗传病没有此特点,B错误;C.X染色体的显性遗传病,女患者多于男患者,C正确;D.X染色体上的基因都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D正确。9.B【解析】①采用同位素标记法证明光合作用所释放的氧气来自水;②采用诱变育种的方法用紫外线等处理青霉菌选育高产青霉素菌株;③采用同位素标记法用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④台盼蓝能将死细胞染成淡蓝色,但不能染活细胞,可以鉴别细胞的死活。所以,①③采用的都是同位素标记法。10.A【解析】A.该基因共由2000对脱氧核苷酸组成,其中鸟嘌吟占30%,因此该基因中含有乌嘌吟数目为2000X2×30%=1200个,测基因复制2次,需要游离的鸟嘌呤脱氧核苷酸数目=(22一1)X1200=3600个,A正确;B.基因复制时解旋酶作用于③处,即氢键,B错误:C.若②处T一A替换为G一C,由于密码子的简并性等原因,该基因控制的性状不一定发生改变,C错误;D.DNA分子片段中,每个磷酸基团连接一个或两个脱氧核糖,D错误。11.D【解析】A图示各过程都需要模板、原料、酶和能量,A正确;B.上述过程均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但碱基配对的方式不完全相同,②中碱基配对的方式为:A一U、T一A、CG、GC,③中碱基配对的方式为:A一U、U一A、C一G、G一C,因此②不同于③的碱基配对方式为T一A,B正确;C.在原核细胞中,没有核膜包被的细胞核,所以②③过程可在细胞同一区域同时发生,C正确:D.线粒体和叶绿体中都含有少量DNA,因此可发生①DNA分子复制高二生物学试题参考答案(附中版)一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湖南省湖南师大附高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大练习生物学试题.docx 生物答案.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