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0张PPT)第23课 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侵略与反击:一个日本人的侵华日记目录1局部抗战2全面抗战的开始3日军的侵华暴行4本课小结课程标准:了解日本军国主义的侵华罪行;认识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学习目标唯物史观:认识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了解日本军国主义的侵华罪行。时空观念:认识日本发动并逐步扩大侵华战争的史实,认识中国军民在抗日救亡运动中的表现。史料实证:能够利用不同的类型的史料,引导学生比较、分析、辨别史料,形成对卢沟桥事变的准确认识家国情怀:通过图文史料的探究,了解侵华日军的滔天罪行,铭记历史,珍爱和平,从而形成正确的历史观。学习重难点重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与全民族抗战。难点:全民族抗战局面的形成,中国全民族抗战胜利的历史意义1931.9.18九·一八事变1932.1.28一·二八事变1932.3建立伪满洲国1935华北事变1937.7.7卢沟桥事变1933向长城沿线进犯1937.12.13南京大屠杀1940.3建立汪伪政府1941-1942细菌部队(731)迁往哈尔滨1938华北“治安强化运动”1938.2-1943.8 重庆大轰炸1940.3 南京汪精卫 伪国民政府1937.12.13南京大屠杀1931.9.18 沈阳九一八事变1932. 3 吉林长春伪满洲国1933向长城沿线进犯1937.7.7 卢沟桥事变1932.1.28 一二八事变时空观念日本局部侵华第一页(深爱着这个国家和我的吉泽佑香。。。。小犬纯一狼):朕安抚尔等亿兆,终欲开拓万里波涛,布国威于四方,置天下于富岳之安。——明治天皇《宸翰》(即天皇御笔信)1868年第三页(那年我10岁):1927年6月13日,田中首相急召驻华公使芳泽谦吉,研究解决“急务”。最后决定召开一次有军事、外交主要头目参加的专门会议,即后来被人称之为“东方会议”。会上公然将中国领土分为“中国本土和满蒙”。会议的另一产物就是田中密奏日本天皇的《帝国对满蒙之积极根本政策》,这就是著名的《田中奏折》。《田中奏折》包括21项内容,确定了“惟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满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的战略。蓄谋已久:侵略中国是日本的既定国策日本军官的侵华日记第七页:1929年秋,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新的经济危机。这场危机持续了四年之久,是破坏力巨大的世界性危机。这场危机于1930年春波及日本,1931年达到顶点,国内阶级矛盾激化。面临着严重的政治经济危机,日本统治集团(我国)急于发动一场侵略中国东北的战争。——王桧林《中国现代史》日本局部侵华第四页:从1929年到1931年,日本出口下降76.5%,进口下降71.7%。大批银行和工商企业破产倒闭,主要工业部门开工率只有50%,工业总产值下降32.9%,农业总产值也下降了40%,生丝价格猛跌,占农户总数40%的养蚕农户遭到致命打击。——沈亚男《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对国际格局和世界经济秩序的影响》日本急于摆脱经济危机,转移矛盾美国华尔街股市崩溃日本国内的罢工风潮日本无力应对国内经济危机日本局部侵华局部抗战第九页(后来听父亲说):“外寇不足虑,内匪实为心腹之患,如不肃清内匪,则决不能御外侮。”1933年5月8日,蒋介石在崇仁总指挥部对各级剿共军官发表长篇讲话,中心意思是:只要剿匪成功,攘外就有把握。日本的侵略,就是共匪所招致的。愈是非常时期,越要小心谨慎,注重智谋。——蒋介石对国民党将领的训话第十页:九一八事变前夕,蒋介石调集30万军队并亲任总司令,坐镇江西,指挥对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第三次“围剿”。1932年7月在东北沦丧、日本日益扩大侵华态势的形势下,蒋介石竟仍调集63万部队,亲任“围剿”军总司令兼鄂豫皖三省“围剿”军司令,发动了对中央革命根据地的第四次“围剿”和对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围剿”。——张宪文《中国抗日战争史》有利时机:国民政府正全力“剿共”,给日本以可乘之机【日方报道】9月18日晚上10时半……在我满铁铁路,文官屯、虎石台中间一点柳条沟处……大约3000名支那兵安置了强烈的炸弹,爆破了我满铁线的一段。突发这件大事的同时,受到支那兵猛烈攻击的我方所属于满铁守备队的监视兵及时报告虎石台驻屯的河岛中队长,因而河岛中队长马上率兵乘军用列车迅速到达现场。这时粗暴的支那兵向着守备队猛烈开炮。——节录自1931.9《大阪朝日新闻》柳条湖事件事实真的是这样吗?日本筹划这个事件是偶然的吗?对此各方的态度是怎样的?历史的真相是什么?这是一场蓄谋已久的战争时任东北军独立第七旅军士队总队长李树桂在其回忆录中写道:(北大营里)有的人竟被日兵用刺刀活活挑死在床上,有人冲逃出来,日兵仍追着枪杀。次日,日军侵占沈阳,又陆续侵占了东北三省。1932年2月,东北全境沦陷。此后,日本在中国东北建立了伪满洲国傀儡政权,开始了对东北人民长达14年之久的奴役和殖民统治。这是一场非正义的战争“18日夜,弯月挂起,高粱地黑沉沉一片,疏星点点,长空欲坠。岛本大队中岛中队的河本末守中尉,以巡视铁路为由名,率领部下数名向柳条湖方向走去。一边从侧面观察北大营的兵营,一边选了主兵营约800米往南去的地点。在这里,河本亲自把骑兵用的小型炸药安放在铁轨下,并点了火,时间是10点多钟。——【日】花谷正:《满洲事变是这样策划的》日军占领沈阳九一八事变新闻报道1.电影《风云儿女》(1935年)描写了“九 一八”事变之后,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了中国东北三省,一些知识分子从苦闷、彷徨中勇敢走向抗日前线。其主题歌《义勇军进行曲》唱出了时代的声音,流传于全国,被称为中华民族解放的号角。这反映了( )A.中国电影以宣扬抗战为己任B.影片再现了全面抗战的场景C.抗日民主救亡运动开始兴起D.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D典型例题2.2017年1月3日,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下发的《关于在中小学地方课程教材中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的函》。多年的研究成果表明“十四年抗战”看法已成为人们共识。抗日战争和抗日战争时期,两者上限是截然不同的。下列说法最为合理的是( )A.史学家学术争论难有定论B.“十四年抗战”更强调了反侵略的长期性C.主流认识往往最具科学性D.“七七事变”才是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B典型例题“征服满蒙”的既定方针转嫁经济危机国民政府“围剿”红军欧美列强的纵容态度日本侵华局部侵华开始:九一八事变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关东军以柳条湖一段铁路被炸为由,突然袭击东北军驻扎的沈阳北大营,制造了九一八事变。这一事变标志着中国局部抗战的开始。次日晨,日军占领沈阳。随后,日军进一步扩大侵略,占领整个东北。连锁反应,焦灼态势1932年1月28目,日军在上海挑起侵略战争,十九路军奋起抵抗;获得了中国民众的支援。但蒋介石消极抗日,积极反共,要求十九陆军撤出上海,签订停战协议。东北军民:1932年3月,日本扶植末代皇帝溥仪,在长春建立伪满洲国东北人民革命军坚持抗战。东北抗日联军在中国共产党杨靖宇、赵尚志、赵一曼等领导下,浴血奋战,牵制了大量日军。中国共产党:1935年,党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1935年底,召开瓦窑堡会议,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发动“兵谏”,即“西安事变”。爱国学生:针对日本侵占东北三省后,又加紧策动“华北自治运动”,制造“华北事变”,1935年12月9日,北平学生大规模游行示威,即一二·九运动。抗日救亡运动掀起高潮。国民党爱国军队:1933年,日军由东北向长城沿线进犯,遭到中国军队顽强抵抗,即“长城抗战”。电影《西安事变》剧照蒋:恩来,你是我的部下,你应该听我的话。周:只要蒋先生能够……停止内战,一致抗日,不但我个人可以听蒋先生的话,就连我们红军也可以听蒋先生的指挥。停止内战,联共抗日;全国抗战局面初步形成重大转折:西安事变中共的斡旋:面对错综复杂的政治形势,中共中央确定了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派周恩来为代表,奔赴西安,与张学良、杨虎城一起,同国民政府代表举行谈判。结果:经过各方努力,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意义: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扭转时局的枢纽。它促进了中共联蒋抗日方针的实现。从此,十年内战基本结束,全国团结抗战的局面初步形成。(上午)十时许,周又来见余妻……余谓周曰:若尔等以后不再破坏统一,且听命中央,完全受余之统一指挥,则余不但不进剿,且与其他部队一视同仁。周答曰:红军必受蒋先生之指挥而且拥护中央之统一,决不破坏。——《蒋介石日记手稿》,1936年12月25日,转引自杨奎松《西安事变新探——张学良与中共关系之谜》,第374页。(以逼蒋抗日为目的的兵谏行动)卢沟桥事变形势油画《七七事变·卢沟桥》全面抗战的开始日本扩大侵华1937年7月7日夜,卢沟桥的日本驻军在未通知中国地方当局的情况下,径自在中国驻军阵地附近举行所谓军事演习,并诡称有一名日军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北平西南的宛平县城(今卢沟桥镇)搜查,被中国驻军严词拒绝,日军随即向宛平城和卢沟桥发动进攻。中国驻军第29军37师219团奋起还击,进行了顽强的抵抗。“七七事变”是日本全民侵华和中国军民全面抗战的标志。4.卢沟桥事变后的8个月内,日军四次追加临时军费共74亿日元,相当于日本在甲午战争、日俄战争、参加“一战”和侵占中国东北四次战费总和的1.6倍。1938年直接军费为59.6亿日元,占国家总支出的76.8%。据此,可从一个侧面推知( )A.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已蓄谋已久B.侵华战争促使日本国民经济畸形发展C.甲午战争后日本是侵华的主要敌人D.日本全面侵华遭到中国人民顽强抵抗D典型例题全面抗战的开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历程时间 事件1937年7月15日 中共中央将《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送交国民党1937年7月 蒋介石发表准备抗战的讲话1937年8月 洛川会议 中共中央提出《中国共产党抗日救国十大纲领》,中共全面抗战路线形成。1937年8月14日 国民党发表《国民政府自卫抗战声明书》,中国政府正式抗战1937年9月 22日,国民党发表了中共提出的国共合作抗战宣言,23日,蒋介石承认中国共产党的合法地位,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三、日军的侵华暴行02政治上“以华制华”,扶植汪精卫在南京成立伪国民政府。03经济上“以战养战”,垄断沦陷区工矿、金融、交通业;实行“粮食统制”;强迫青壮年做苦力。军事上制造屠杀事件,如南京大屠杀;实施野蛮的“三光”政策,在华北推行“治安强化运动”,对抗日根据地疯狂“扫荡”;对陪都重庆进行大轰炸;实施细菌战;违反人道主义,实行“慰安妇”制度等。01李子健油画《南京大屠杀》南京于1937年12月13日沦陷后,在华中派遣军司令松井石根和第6师团长谷寿夫指挥下,侵华日军于南京及附近地区进行长达6周的有组织、有计划、有预谋的大屠杀和奸淫、放火、抢劫等血腥暴行。在南京大屠杀中,大量平民及战俘被日军杀害,无数家庭支离破碎,南京大屠杀的遇难人数超过30万。战后,中国国民政府对南京大屠杀进行了广泛的调查。其中,南京审判战犯军事法庭经调查判定,日军集体屠杀有28案,屠杀人数19万余人;零散屠杀有858案,死亡人数15万余人,总计死亡人数达30多万,制造了惨绝人寰的特大惨案。南京大屠杀重庆大轰炸是中国抗日战争期间,1938年2月18日至1943年8月23日期间,日本对中华民国战时首都重庆进行的长达6年半的战略轰炸。因为重庆深处中国内陆,抗战时期日军陆战部队未能进入,为了彻底“摧毁中国的抗战意志”,日军对重庆及其周边地区进行了长期的无差别轰炸。据不完全统计,在5年间日本对重庆进行轰炸218次,出动9000多架次的飞机,投弹11500枚以上。重庆大轰炸的死难者达10000人以上,超过17600幢房屋被毁。抗战期间,国民党政府迁都重庆,大量的工矿企业集中在重庆城区及周边。在日机不断轰炸中,重庆经济蒙受了巨大损失。这样惨重的伤亡和损失之下,重庆在整个抗日战争期间还为抗日前线输送了96万名战士,其中有确切牺牲记录的1297人,受伤913401人,让这座“英雄城市”有足够的理由自豪。重庆大轰炸细菌战亦称“生物战”,是利用细菌或病毒作武器,以毒害人、畜及农作物,造成人工瘟疫的一种极端灭绝人性的罪行。1935年至二战期间,日本曾先后在我国东北、广州及南京等地建立制造细菌武器的专门机构,并于1940年至1942年在我国浙江、湖南及江西等地撒布过鼠疫和霍乱等病菌,以致造成这些疾病的发生和流行,其中包括活体解剖、病菌注射、冷冻试验...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遗址是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的细菌武器研究、实验及制造基地,是日本军国主义违背国际公约,用活人进行冻伤、细菌感染、毒气实验的大本营,是发动细菌战争的策源地,是日本侵略扩张、掠夺资源、践踏中国主权的重要罪证。发动“细菌战”在中国抗日战争期间,侵华日军、特别是华北方面军,自1939年秋开始,针对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根据地进行以杀戮当地居民、对粮秣房舍等物资进行彻底的抢劫、焚烧和破坏为目标的军事行动,并将这一作战方式逐渐系统化、规模化、长期化。中国共产党的党政通告和传播媒介,将日军这种以毁灭抗日地区人力物力、摧残抗日军民抵抗意志为目的的军事策略,简要概括为“烧光、杀光、抢光”,即“三光”。 日军在其作战命令中一般使用“烬灭作战”等术语。这一最早由日军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多田骏提出的策略,由其继任冈村宁次推向顶峰。三光政策日军在中国强征随军“性奴隶”,推行“慰安妇”制度,约20万中国女性遭受蹂躏。这是日本侵略者违反人道主义、违反国际法则的政府犯罪行为。“慰安妇”制度2015年12月1日,南京利济巷慰安所旧址陈列馆正式开馆,对公众开放。2015年12月28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就慰安妇问题向韩国道歉。 2016年5月31日,来自中国、韩国等11个国家和地区的民间组织再次发起“慰安妇”资料申请“世界记忆名录”遗产登记。2017年,中国关于慰安妇的电影《二十二》上映。5.据战犯供词及日方资料,1940年下半年,日军细菌部队所生产的“副伤寒”70公斤、“霍乱”50公斤、“鼠疫跳蚤”5公斤,都被运到南京去使用;10月,日军细菌部队在浙江宁波、金华、衢县等地实施细菌攻击,对中国人民犯下滔天罪行。结合所学,指出下列各项中与之相关的是( )①日军在中国土地上研制细菌和化学武器②731部队是日军侵华的细菌部队③日军惨无人道地在中国进行活体试验④日军所为公然违反国际公法A.①③ B.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D典型例题知识延申:国共第二次合作1937年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了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国共合作抗战宣言。次日,蒋介石发表谈话,承认中国共产党的合法地位。至此,国共第二次合作实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合作探究:国共第二次合作得以实现的原因1. 日本帝国主义的不断侵略,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2. 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3. 国共双方政策的调整与相互妥协;4.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5. 社会各界人士的推动。知识拓展:两次国共合作的对比对比 项目 第一次国共合作 第二次国共合作不同点 时间 1924-1927年 1937-1945年形式 党内合作 党外合作目标 打击帝国主义支持的北洋军阀 打击日本帝国主义相同点 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 课堂小结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局部抗战全面抗战的开始日军的侵华暴行九一八事变背景发生后续国民政府的应对:攘外必先安内抗日救亡运动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东北/华北一二九运动西安事变七七事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日本对中国的侵略行径政治上:以华制华经济上:以战养战思想上:奴化教育日本对中国具体的侵略行为:南京大屠杀、细菌战等感谢您的观看下节预告:第24课 全民族浴血抗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